'貨幣傳導機制能否助力此次降準落地'

"

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央行決定於9月16日全面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同時,為促進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再額外對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此次降准將釋放流動性約9,000億元。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速同比增長6.8%,仍然保持著穩中向好的發展勢頭。但下半年卻面臨著“穩中有變”的局面,今年7月宏觀數據全線低迷,8月份製造業PMI再度下行,這進一步印證中央政治局有關“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判斷。在全球經濟放緩、國內經濟新舊動能轉換尚未完成、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等因素衝擊下,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貨幣與財政政策齊發力託底經濟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暢使得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助力製造業、民營企業的努力總與政策初衷有很大距離,體制機制漸趨固化弊端的改革滯後,也讓貨幣政策落地效果總是差強人意。

近幾來,政府調控宏觀經濟的功力正愈發成熟,政策定向扶困中小企業、刺激消費、LPR、降息降準、擴大專項債規模穩投資等精準的逆週期調節工具運用的得心應手。在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疏通上做足了功夫。貨幣政策傳導途徑一般有三個基本環節,其順序是:從中央銀行到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然後,從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到企業、居民等非金融部門的各類經濟行為主體。最後,從非金融部門經濟行為主體到社會各經濟變量,包括總支出量、總產出量、物價、就業等。要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首先需要破解三大約束:銀行資本約束、銀行流動性約束和銀行利率約束。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三個方面情況。

1、銀行資本約束

今年以來,為給銀行補充資本提供便利。破除銀行面臨的資本約束、緩解資本補充壓力,進而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央行開展了第一期央行票據互換(CBS)操作,支持銀行發行永續債補充資本。客觀上說,我國商業銀行整體資本充足率水平是達標的,但長期面臨的壓力卻不容小覷。若以發展的眼光和國際的眼光來看,我國銀行確實面臨一定資本補充壓力。目前國際領先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水平在15%至20%之間,我國銀行整體的資本充足率水平與其存在一定差距。同時,我國銀行資本補充工具箱中的工具仍顯不足。銀行可以依靠內源性渠道來補充資本,比如收益留存,但是銀行利潤增速整體正在放緩,目前可以依靠的外源性資本補充的渠道並不盡豐富,如在永續債相關政策明確之前,我國銀行主要的資本補充手段為上市融資、增資擴股、發行優先股、可轉債、二級資本債等。由於監管資本約束具有強制性,為了滿足監管最低資本要求,一些可能商業銀行不斷降低信貸擴張速度,甚至壓縮信貸規模,從而導致銀行整體供給能力下降。

2、銀行流動性約束

所謂流動性約束,是指銀行貸款擴張後,會有提現、清算、繳納法定存款準備金的需求,所以銀行需要中央銀行提供的流動性。當銀行流動性較為充裕,即流動性風險較低時,貨幣政策敏感性較低,此時較多采用緊縮的貨幣政策,但銀行風險承擔上升較慢;當銀行流動性水平較低,即流動性風險較高時,貨幣政策敏感性較高,即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時,銀行風險承擔上升較快。目前整體流動性不缺,只是結構上有一定壓力,出現了流動性分層的情況,大行不差錢,但中小銀行同業存單發行難度上升,其他行對其的同業存放也有所減少,流動性確實面臨一定壓力。所以現在降準,我們可以解讀為: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並不是簡單的傳統貨幣銀行理論中理解的“中央銀行創造多少基礎貨幣,變成了多少銀行的貸款”,實際上傳導機制還是要更多地從銀行的行為出發,激勵銀行主動地去貸款創造存款。此次降準後,央行將流動性注入銀行體系,能否有效運用和傳導出去,還取決於資金供求雙方的意願和能力。但至少銀行流動性是寬鬆了。

3、銀行利率約束。

在利率傳導的過程中,央行貨幣政策操作對貨幣市場、債券市場的利率傳導作用較為直接,但在銀行信貸市場由於仍存在存貸款基準利率,使得對貸款利率的傳導有所阻滯,利率傳導不暢對銀行信貸需求形成了約束。為此,央行推出了新的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制度,新的LPR將實現三方面目的。一是取代貸款基準利率成為貸款定價的主要參考。儘管央行尚未取消貸款基準利率,但已明確要求新發放的貸款主要參考LPR,浮動利率貸款以LPR為定價基準。二是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貸款利率與LPR掛鉤,LPR與公開市場操作利率掛鉤,政策利率變化將及時傳導到貸款利率。三是有望引導貸款實際利率下行。這種貨幣價格調控主要還是通過市場經濟主體自身反應產生效果,但在存貸款基準利率尚未取消的情況下,雖然市場利率下來了,但是貸款利率的“地板”還是較硬,也會出現實體經濟感受不足的情況。

現在大家關心的問題是此次降準會不會推高房價。從前幾次降準後的政策效果看,都會對房地產業形成了影響,至少在銀行貸款、市場預期、房價穩定等方面的影響是直接的。此次全面降準並沒有強制要求投向小微企業和那個行業、沒有MPA(宏觀審慎評估)考核。近幾年來大中型房企囤地造房,負債率居高不下,出現了流動性問題,已經危及銀行貸款的安全,出於自救銀行也要續貸。同時,也會對後續房地產市場的交易形成較好的支撐作用,進而帶動市場交易上升和行情的穩定,相關房企的去庫存目標相對更容易實現得多。至於會不會推高房價,我認為不太可能,但對房價的穩定肯定是有作用的。

“善治病者,必醫其受病之處;善救弊者,必塞其弊之源”。縱觀今年以來的貨幣政策,大多是圍繞破解這三大約束、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而展開。當前,破解這三大約束的目標尚未大功告成,還有進一步深化完善的空間。尚需加大改革創新力度,進一步疏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最後一公里”,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

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央行決定於9月16日全面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同時,為促進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再額外對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此次降准將釋放流動性約9,000億元。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速同比增長6.8%,仍然保持著穩中向好的發展勢頭。但下半年卻面臨著“穩中有變”的局面,今年7月宏觀數據全線低迷,8月份製造業PMI再度下行,這進一步印證中央政治局有關“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判斷。在全球經濟放緩、國內經濟新舊動能轉換尚未完成、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等因素衝擊下,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貨幣與財政政策齊發力託底經濟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暢使得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助力製造業、民營企業的努力總與政策初衷有很大距離,體制機制漸趨固化弊端的改革滯後,也讓貨幣政策落地效果總是差強人意。

近幾來,政府調控宏觀經濟的功力正愈發成熟,政策定向扶困中小企業、刺激消費、LPR、降息降準、擴大專項債規模穩投資等精準的逆週期調節工具運用的得心應手。在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疏通上做足了功夫。貨幣政策傳導途徑一般有三個基本環節,其順序是:從中央銀行到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然後,從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到企業、居民等非金融部門的各類經濟行為主體。最後,從非金融部門經濟行為主體到社會各經濟變量,包括總支出量、總產出量、物價、就業等。要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首先需要破解三大約束:銀行資本約束、銀行流動性約束和銀行利率約束。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三個方面情況。

1、銀行資本約束

今年以來,為給銀行補充資本提供便利。破除銀行面臨的資本約束、緩解資本補充壓力,進而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央行開展了第一期央行票據互換(CBS)操作,支持銀行發行永續債補充資本。客觀上說,我國商業銀行整體資本充足率水平是達標的,但長期面臨的壓力卻不容小覷。若以發展的眼光和國際的眼光來看,我國銀行確實面臨一定資本補充壓力。目前國際領先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水平在15%至20%之間,我國銀行整體的資本充足率水平與其存在一定差距。同時,我國銀行資本補充工具箱中的工具仍顯不足。銀行可以依靠內源性渠道來補充資本,比如收益留存,但是銀行利潤增速整體正在放緩,目前可以依靠的外源性資本補充的渠道並不盡豐富,如在永續債相關政策明確之前,我國銀行主要的資本補充手段為上市融資、增資擴股、發行優先股、可轉債、二級資本債等。由於監管資本約束具有強制性,為了滿足監管最低資本要求,一些可能商業銀行不斷降低信貸擴張速度,甚至壓縮信貸規模,從而導致銀行整體供給能力下降。

2、銀行流動性約束

所謂流動性約束,是指銀行貸款擴張後,會有提現、清算、繳納法定存款準備金的需求,所以銀行需要中央銀行提供的流動性。當銀行流動性較為充裕,即流動性風險較低時,貨幣政策敏感性較低,此時較多采用緊縮的貨幣政策,但銀行風險承擔上升較慢;當銀行流動性水平較低,即流動性風險較高時,貨幣政策敏感性較高,即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時,銀行風險承擔上升較快。目前整體流動性不缺,只是結構上有一定壓力,出現了流動性分層的情況,大行不差錢,但中小銀行同業存單發行難度上升,其他行對其的同業存放也有所減少,流動性確實面臨一定壓力。所以現在降準,我們可以解讀為: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並不是簡單的傳統貨幣銀行理論中理解的“中央銀行創造多少基礎貨幣,變成了多少銀行的貸款”,實際上傳導機制還是要更多地從銀行的行為出發,激勵銀行主動地去貸款創造存款。此次降準後,央行將流動性注入銀行體系,能否有效運用和傳導出去,還取決於資金供求雙方的意願和能力。但至少銀行流動性是寬鬆了。

3、銀行利率約束。

在利率傳導的過程中,央行貨幣政策操作對貨幣市場、債券市場的利率傳導作用較為直接,但在銀行信貸市場由於仍存在存貸款基準利率,使得對貸款利率的傳導有所阻滯,利率傳導不暢對銀行信貸需求形成了約束。為此,央行推出了新的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制度,新的LPR將實現三方面目的。一是取代貸款基準利率成為貸款定價的主要參考。儘管央行尚未取消貸款基準利率,但已明確要求新發放的貸款主要參考LPR,浮動利率貸款以LPR為定價基準。二是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貸款利率與LPR掛鉤,LPR與公開市場操作利率掛鉤,政策利率變化將及時傳導到貸款利率。三是有望引導貸款實際利率下行。這種貨幣價格調控主要還是通過市場經濟主體自身反應產生效果,但在存貸款基準利率尚未取消的情況下,雖然市場利率下來了,但是貸款利率的“地板”還是較硬,也會出現實體經濟感受不足的情況。

現在大家關心的問題是此次降準會不會推高房價。從前幾次降準後的政策效果看,都會對房地產業形成了影響,至少在銀行貸款、市場預期、房價穩定等方面的影響是直接的。此次全面降準並沒有強制要求投向小微企業和那個行業、沒有MPA(宏觀審慎評估)考核。近幾年來大中型房企囤地造房,負債率居高不下,出現了流動性問題,已經危及銀行貸款的安全,出於自救銀行也要續貸。同時,也會對後續房地產市場的交易形成較好的支撐作用,進而帶動市場交易上升和行情的穩定,相關房企的去庫存目標相對更容易實現得多。至於會不會推高房價,我認為不太可能,但對房價的穩定肯定是有作用的。

“善治病者,必醫其受病之處;善救弊者,必塞其弊之源”。縱觀今年以來的貨幣政策,大多是圍繞破解這三大約束、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而展開。當前,破解這三大約束的目標尚未大功告成,還有進一步深化完善的空間。尚需加大改革創新力度,進一步疏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最後一公里”,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貨幣傳導機制能否助力此次降準落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