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丨G20峰會給打開WTO改革局面帶來重要契機

經濟 國外宏觀 時政外交 財經 中國經濟時報 2018-12-05

智庫觀點

智庫丨G20峰會給打開WTO改革局面帶來重要契機

(資料圖片)

■陸燕

2018年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三次峰會於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今年適逢G20領導人峰會機制啟動10週年,也是全球經濟治理的一個重要關口。近年國際格局加速演變,全球發展深層次矛盾突出,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思潮抬頭,大國間貿易緊張局勢加劇,多邊貿易體制受到衝擊,世界經濟發展環境面臨諸多風險和不確定性。在當前形勢下,世界貿易組織(WTO)改革問題正成為各方爭論和矛盾的焦點。此次峰會被認為是各國加強政策協調,推進WTO改革進程的一個重要契機。

WTO遭遇成立以來最嚴峻的危機

在全球經濟治理中,以WTO為代表的多邊貿易體制及其規則是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最基本保障。它通過組織多邊貿易談判、管理多邊貿易協定、解決成員間貿易爭端等途徑,加強了國際間的經濟協調,極大促進了世界經濟貿易。然而,多邊貿易體制發展到今天正遭遇極大挑戰,WTO正面臨自建立以來最困難的時刻。這既有來自美國的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的衝擊,也有WTO自身亟待改革創新的內在動因。

第一,WTO規則體系已遠落後於世界經濟貿易發展現實。WTO規則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制度保障。WTO建立20餘年來,新興經濟體崛起,全球科技革命蓬勃發展,數字經濟迅速擴展,全球價值鏈佈局深刻變化。但WTO規則未能與時俱進,規則供給不足,在完善已有規則、制定新規則上反而被削弱和邊緣化,導致全球多邊貿易治理嚴重滯後於急劇變化的世界經濟。去年底舉行的WTO第11屆部長級會議成果單薄,關鍵議題未能獲得突破,甚至未能就相關談判議題達成工作計劃。為提高WTO的相關性和適應性,應對當前和未來挑戰,煥發多邊貿易體制活力,有必要推進WTO體系現代化,讓其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發揮應有作用。

第二,WTO談判功能和決策效率低下日漸凸顯。促進規則制定是WTO一項重要職能,但WTO建立以來,多邊貿易談判只在有限程度上取得進展,在一些關鍵的領域還沒有取得令人滿意的結果。迄今WTO框架下未能完成一輪多邊談判,因利益分歧、訴求不同,使164個成員達成協商一致的決定極為困難。在另一邊,通過雙邊或區域貿易協定實現更深入融合的動力持續增強,且這種動力近年更有加速趨勢。

今年,全球區域和雙邊貿易協定談判出現新的重要進展。在美國退出後,TPP原11個國家最終簽署了全面進步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歐日簽署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美韓簽署新版自貿協定;美墨加達成新的自貿協定(USMCA);歐盟與新加坡簽署自貿協定;美歐同意開展“零關稅、零非關稅壁壘、非汽車工業零補貼”的貿易談判;美日就啟動貨物貿易協定談判達成協議等。各國致力於簽署雙邊和區域貿易協議,勢必重塑相關國家的經貿關係。面對這種態勢,要維護WTO在經貿規則制定中的核心地位,有必要增強多邊談判的靈活性,並探討適用更有效率的談判模式。

第三,WTO爭端解決機制恐將陷入癱瘓。作為世貿組織中負責裁決貿易爭端的“最高法院”,WTO爭端解決機制(DSB)被譽為“WTO皇冠上的明珠”,它保障了WTO原則及規則的有效落實和執行。WTO成立以來,爭端解決機制受理了544起案件,其中有一半的案件由爭端方協商解決,另一半案件由專家組及上訴機構作出裁決,而且其裁決得到了尊重和執行。爭端解決機制的正常有效運行,為解決成員間的貿易糾紛、保障國際貿易可預見性、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因美國阻撓DSB上訴機構成員的遴選進程,目前上訴機構瀕臨癱瘓局面。世貿組織上訴機構應由7名成員組成,目前僅3名成員在任。若上訴機構成員不能及時納新,最遲將於2019年12月DSB恐將“熄火”。一旦出現這種情形,相當於全球貿易治理倒退20年。包括中國在內的60多個WTO成員已聯署提案,努力推動儘快啟動遴選程序。如何打破上訴機構成員遴選僵局、恢復爭端解決機制正常運作是WTO面臨的最迫切挑戰。

第四,全球日益增長的貿易緊張局勢對WTO造成前所未有的衝擊。近年特朗普政府開始公開質疑多邊規則和多邊機制的合理性,批評世貿組織“對美國不公”,要求WTO全面改革,口頭上多次威脅“退出WTO”,行動上更是不斷繞開WTO原則和規則,採用國內法對其他貿易伙伴實施貿易保護甚至發動貿易戰。在全球貿易衝突加劇中,WTO非但制止不了“貿易戰”,反而“貿易戰”正在摧毀WTO。為維護WTO的完整性,避免美國退出WTO,同時實現共同訴求,歐日加強了與美國的合作。自去年底,歐美日率先發起“三方會談”,表示要加強合作,聯手改革WTO。此後,美歐成立WTO改革“執行工作組”,任務是解決共同關注的各種問題,包括WTO改革問題。

第五,WTO改革與中美貿易摩擦纏繞在一起也是推動改革的一個動因。特朗普政府執政後發佈的第一份《國家安全戰略》,明確視中國為直接威脅和競爭對手。今年中美貿易摩擦更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而籍WTO改革之機,解決“對中國不滿”的意圖也愈加明顯。從美歐日等提出的改革建議及表達的觀點看,相關內容都是中美經貿摩擦中某些爭議問題,雖然沒有點名中國,但矛頭所向世人皆知。他們認為,中國的產業補貼、國有企業、強制技術轉移等構成了歧視性做法,扭曲了市場競爭,是不公平貿易行為。WTO改革就是要解決他們與中國經貿關係中的焦點問題,要對中國的發展模式和經濟體制進行約束,要取消中國發展中成員身份。

新一輪WTO改革正在探討中

無疑,世貿組織正面臨一個具有挑戰的歷史性時刻。成員們需要討論如何更好地應對迅速發展的貿易緊張局勢、如何解決因美國阻撓填補上訴機構空缺成員而導致的僵局,以及如何處理更長期的問題,即如何重振其談判功能並加強其經常性的非談判機構的工作。

回望歷史,WTO改革並非新話題。自1995年成立以來,尤其近10年,WTO改革始終是各成員討論的中心話題,但未能取得重大進展。面對WTO的困境與挑戰,自去年年底以來,有關WTO改革的話題持續升溫。大國間紛紛展開WTO外交,官方、智庫、學界等國際層面的交流與辯論明顯頻繁,主要成員也在權衡改革的可能方法。隨著美歐日“三方合作”推進、歐盟發佈“WTO現代化概念文件”及渥太華會議舉行,推進WTO改革日漸形成共識。近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世貿組織聯合發佈《重振貿易和包容性經濟增長》報告,呼籲推動全球貿易一體化改革,重振多邊貿易體系。

在一系列討論和建議中,中國與歐盟也成立一個高級別工作組,就WTO改革問題展開交流與協商。中國已經決定與歐盟就上訴機構改革形成聯合提案,也將在不久後提出自己的WTO改革方案。近期,中國對WTO改革問題提出三個基本原則和五點主張,支持對世貿組織進行必要的改革,以增強世貿組織的有效性和權威性。

今年恰逢多邊貿易體制誕生70週年。70年來,多邊貿易體制歷經巨大變革與成長,始終致力於應對全球化發展中日趨複雜的貿易關係帶來的嚴峻挑戰、致力於不斷探索構建一個互利的國際經貿政策制度。多邊貿易體制的一整套以規則為基礎的政策承諾,推動世界市場開放無論在廣度上、深度上不斷有新突破,對增強貿易領域的穩定性、可預見性、公正性作出了重要貢獻。無疑,多邊貿易體制需要根據世界貿易發展趨勢和貿易環境變化作出相應完善和調整。因為只有能夠積極迴應貿易現實的真正訴求,才會在全球貿易治理中繼續發揮核心作用。各成員也要正視多邊貿易體制面臨的挑戰,繼續深化貿易投資合作,保持市場開放,齊心協力完善全球貿易體制,而不是摧毀這一體制。一個有效的、富有活力的多邊貿易體制對於保障全球經濟增長和應對21世紀的全球挑戰至關重要。

應該說,目前WTO新一輪改革正在醞釀中,尚處於提出動議階段,改革議程並未啟動,各方在WTO如何改革及改革舉措等重大問題上也尚未形成一致意見。這需要各方深入交換意見,縮小分歧、擴大共識。要看到,WTO的困境與挑戰是長期積累的結果,未來WTO改革將是一個長期過程,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工作。可以預計,WTO改革將是全球經濟治理和大國博弈的重要議題,圍繞多邊貿易體制基本原則、規則制定和發展方向的鬥爭將持續存在甚至白熱化。

G20峰會對WTO改革提出方向指引

G20是當今國際經濟合作與全球經濟治理的首要平臺。G20成員的國內生產總值佔全球的約85%,貿易額佔全球的近80%,對外投資額佔全球約80%。G20的20個成員都是WTO成員。可見,G20成員是維護全球經濟增長和推動全球經濟治理變革的關鍵因素。在當前形勢下,G20要堅持並重申維護一個強有力和高效的多邊貿易體制的決心,推動多邊體制繼續成為全球貿易治理的核心機制。期待各方能夠進一步凝聚支持多邊貿易體制的共識,並展現行動力,對全球貿易體制的完善與改革提供指引,推進多邊貿易體制更好地造福全人類。

一是堅定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要堅持多邊貿易體制的核心價值和基本原則,旗幟鮮明抵制單邊主義、保護主義。WTO應推動國際經濟秩序向合理化方向發展,通過加強對話與行動來降低風險,恢復對國際貿易的信心。規則是可持續的解決成員間貿易爭端的關鍵所在。各方應保持市場開放,堅持規則導向,探尋建立和完善多邊貿易新規則,與時俱進改革多邊貿易體制,最終建立一個更強大、更公平、更適應未來的全球貿易體系,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強勁動力和穩定環境。

二是支持推進WTO改革與現代化進程。WTO改革的目的應是推動WTO規則與時俱進,加強世貿組織的效力,讓其在全球經濟治理中更好地發揮作用。但完善貿易制度向來並非易事。要加強成員間在國際經貿政策中的協調,共同尋求合適的解決方案,化解多邊貿易體制面臨的系統性危機,確保世貿組織各項功能的正常運轉。WTO改革應當平衡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利益,保障發展中成員的發展利益,在規則制定中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利益和訴求,確保他們的發展空間。

三是推進WTO改革應堅持平等磋商。規則應該由國際社會共同制定。未來WTO改革絕不應該根據特定國家單方面的要求來進行,WTO也不應被用來滿足特定國家的需要。應該尋求的是,加強成員間對當前國際貿易發展的建設性對話和討論,使各成員都能有效參與、共同協商,來改進和提升基於規則的貿易體系,為各國營造共同的發展機遇和空間。堅決反對借改革之名行保護主義之實,損害別國根本利益。

(作者系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中國與中歐合作

智庫丨G20峰會給打開WTO改革局面帶來重要契機

(資料圖片)

■遲福林

改革開放40年,中國通過建立並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極大地激發了市場活力與經濟活力:實現了GDP年均9.5%、人均GDP年均8.5%的增長,經濟總量佔全球的比重由1.8%上升至15%;2013—2017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超過30%。實踐證明,“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

中國開始進入工業化後期,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為中歐合作提供新機遇

改革開放40年,中國成功實現從工業化前期到工業化後期的歷史性跨越,主要得益於以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係為重點的市場化改革;得益於打開國門積極融入全球市場。

以產權保護為重點強化民營經濟發展的法治保障。民營經濟的發展是改革開放40年的重大成果,是推進製造業轉型升級的主體力量。當前,製造業轉型升級的突出矛盾在於民營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加大,有些民營企業面臨著生存和發展的嚴重困難。對此,既需要採取強有力的政策與舉措,應對民營經濟面臨的困難與危機,更需要抓緊研究制定一部《民營經濟促進法》,奠定民營經濟穩定發展的法治保障基礎。與此同時,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為重點重塑“中國製造”的競爭優勢。過去40年,“中國製造”依託低成本優勢快速崛起;今天“中國製造”的低要素成本優勢正在逐步減弱。“中國製造”要重塑新的綜合成本優勢,關鍵在於通過系統的制度變革著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例如:一是著力大幅降低民營企業稅收負擔、社保費用負擔,以支持民營企業尤其是民營中小企業“活下去”;二是著力解決與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相匹配的普惠金融問題,降低民營企業融資成本;三是著力破除能源、交通等領域的壟斷格局和利益藩籬,為民營企業提供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為中歐經濟合作提供新的機遇。中國擁有世界第一的人才規模和世界第二的研發投入,但受體制政策因素的束縛,人才規模和研發投入規模優勢還難以充分轉化為自主創新優勢和市場競爭優勢。科技成果轉化率30%左右的現狀與歐盟國家60%—70%的水平相比,差距甚大。由此,需要中歐在數字化、智能化等方面加強合作;需要中國為此作出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制度與政策安排;需要儘快促進中歐達成投資協定。

中國開始進入消費新時代,釋放巨大內需潛力,將為中歐服務貿易發展創造巨大的市場空間

40年來,中國實現了從短缺經濟社會到消費新時代的歷史性提升。進入消費新時代,城鄉居民的消費結構正由物質型消費為主向服務型消費為主轉型升級,並蘊藏著巨大的內需潛力。預計到2020年,城鎮居民服務型消費比重將由目前的45%左右提高到50%左右。

把服務業市場開放作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任務。在服務型消費快速增長的條件下,預計到2020年,中國居民消費需求規模將由2017年的37萬億元增長到48萬億—50萬億元。適應消費結構升級的大趨勢,關鍵要以服務業市場開放釋放市場化改革的新紅利:打破服務業領域的行政壟斷與市場壟斷,推動服務業向社會資本全面開放;推動服務業領域國有資本戰略性調整;形成市場決定服務價格的新機制。

中國進入消費新時代,中歐服務業市場雙向開放,為服務貿易領域的雙方合作提供重要機遇。如果2020年前能初步形成中歐一體化的服務業大市場,中歐服務貿易總額將達到2000億—2200億歐元,佔中國服務貿易總額的比重將由2013年的13.2%提高到20%左右。以健康產業為例,中歐如果在健康領域加強開放合作,降低關稅和非關稅壁壘,中國擴大對歐盟國家的醫療技術等服務進口,引進歐盟國家的藥品質量安全標準等,歐洲的藥企和相關健康服務業企業將獲得先行進入13億人健康市場的紅利。

中國開始進入對外開放新階段,應對經濟全球化新變局,需要中歐合作推進自由貿易進程

40年來,中國抓住經濟全球化浪潮帶來的歷史機遇,堅持打開國門的基本國策,成功實現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轉折。今天,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蘊藏著的巨大內需潛力成為中國融入全球經濟、進一步擴大開放的突出優勢和最大本錢。立足13億人的內需大市場,保持戰略定力,“以高水平的開放倒逼高難度的改革”,中國就有條件、有能力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挑戰。

建立與主動擴大進口相適應的制度與政策體系。以往在快速工業化的過程中,進口結構與居民消費結構脫節,進口不適應城鄉居民消費尤其是服務型消費的現實需求。例如,《2018年中國消費市場發展報告》顯示,中國進口總額中,消費品比重不足10%。未來幾年,如果消費品進口比重達到20%的水平,不僅會給中國消費結構升級創造市場條件,而且每年將給其他國家帶來約4000億美元的出口機會。以藥品為例,根據財政部2017年最新關稅稅率調整,中國進口藥品最惠國稅率為2%—4%,進入銷售環節還需要在此基礎上徵收16%的增值稅,這使得進口藥品價格上升約30%左右。目前,大部分發達國家對藥品進口增值稅進行減免,歐洲的平均水平為8.8%,有的國家為0。建議在進一步降低關稅總水平的同時,大幅降低或取消藥品、常見病所使用的醫療器械進口增值稅及重要日用消費品進口環節增值稅;儘快實現以癌症治療為主的醫療器械進口零關稅;有條件引進歐美國家的藥品質量安全標準,擴大醫療技術等服務進口,倒逼國內醫藥企業提高質量,以適應和滿足全社會日益增長的服務型消費需求。

在經濟全球化新變局與中國開放新需求的大背景下,中歐要以堅持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為重點,攜手應對經濟全球化新變局。中歐GDP佔全球的1/3以上,中歐貿易也佔全球1/3以上,中歐產業結構的互補性遠遠大於競爭性。加快多邊雙邊自由貿易進程,不僅能釋放中歐合作的巨大潛力,也是經濟全球化和世界經濟的福音。一是加強協作,攜手維護WTO多邊貿易體系,共同推進WTO改革,共同應對逆全球化挑戰。二是增進理解,加強“一帶一路”多邊雙邊合作,加強雙方在非洲等欠發達地區的合作。三是加快中歐自由貿易進程,儘快完成中歐雙邊投資協定談判和啟動中歐自貿區的談判。

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中歐關係不斷髮展,基本形成了以經貿合作為重點的全面合作的格局。今年恰逢中歐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15週年,在經濟全球化面臨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嚴峻挑戰的背景下,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將對中歐合作帶來重要影響。中國釋放13億人的巨大內需潛力,不僅將贏得未來10年甚至更長時間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也將更大地惠及歐洲及整個世界。

[作者系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

主 編丨毛晶慧 見習編輯丨史曉強

【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經濟新聞網 http://www.cet.com.cn

智庫丨G20峰會給打開WTO改革局面帶來重要契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