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時代城市不再擁擠宜居更重要,前20大城市吸10億人口純屬扯淡'

"
"
5G時代城市不再擁擠宜居更重要,前20大城市吸10億人口純屬扯淡

有專家預言,未來10年,中國前20大城市的總人口,必將佔到全國總人口的30%,然後由這20大城市輻射構建起中國的大都市圈,吸納和融入的總人口,將佔到全國總人口的70%以上。由此,可以判定,中國將在10年以後,進入到大城市時代。

品牌100分認為,這樣的觀點,如果放在歐美日韓等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哪怕數字可以不同,但這樣的趨勢發展完全是正確的,頗為認同。但這樣的理論觀點,在世界上兩個重要國家卻無法成為現實,就是中國和印度。中國擁有14億人口,僅僅20個城市或城市圈,想要容納近70%的中國人口,算一下就是近10億人口的數量規模,平均每個城市或城市圈要容納近5000萬人口。按照當下的城市規模來算,那麼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以北京為例,至少要容納1-1.5億人口。請問:這個城市和城市圈要畫多大?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人口向大城市聚集是一個必然趨勢。然而,這樣的現象,在品牌100分看來,或許再有10年,就有可能出現逆轉。原因就是這一趨勢判斷是源於當下的經濟理論和產業結構佈局。畢竟,當下的中國城市級別越高,其獲得的經濟發展資源就越多,資本、創業者、勞動者就能夠據此獲得超額回報。

"
5G時代城市不再擁擠宜居更重要,前20大城市吸10億人口純屬扯淡

有專家預言,未來10年,中國前20大城市的總人口,必將佔到全國總人口的30%,然後由這20大城市輻射構建起中國的大都市圈,吸納和融入的總人口,將佔到全國總人口的70%以上。由此,可以判定,中國將在10年以後,進入到大城市時代。

品牌100分認為,這樣的觀點,如果放在歐美日韓等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哪怕數字可以不同,但這樣的趨勢發展完全是正確的,頗為認同。但這樣的理論觀點,在世界上兩個重要國家卻無法成為現實,就是中國和印度。中國擁有14億人口,僅僅20個城市或城市圈,想要容納近70%的中國人口,算一下就是近10億人口的數量規模,平均每個城市或城市圈要容納近5000萬人口。按照當下的城市規模來算,那麼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以北京為例,至少要容納1-1.5億人口。請問:這個城市和城市圈要畫多大?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人口向大城市聚集是一個必然趨勢。然而,這樣的現象,在品牌100分看來,或許再有10年,就有可能出現逆轉。原因就是這一趨勢判斷是源於當下的經濟理論和產業結構佈局。畢竟,當下的中國城市級別越高,其獲得的經濟發展資源就越多,資本、創業者、勞動者就能夠據此獲得超額回報。

5G時代城市不再擁擠宜居更重要,前20大城市吸10億人口純屬扯淡

那麼,10年之後的中國仍然是這樣嗎?

這裡又不得不提到5G萬物互聯網技術,它是決定著人類經濟社會未來發展格局的關鍵技術。這一技術的推進落地,將極大改變整個社會經濟結構和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萬物互聯、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車聯網、智慧城市、智慧家居、智慧醫療、智能教育等一系列的變革,將使得經濟的區域性特徵變得越來越模糊。

以智慧醫療和智能教育為例。人們再也不會羨慕北京擁有全國最好的教育資源和醫療資源。為什麼?因為那時,提供智慧醫療和智能教育服務,不再受制於醫生和師資資源的限制,更不會受到地域的限制。甚至在地球上的任何城市,都可以實現遠程智慧醫療和智能教育。專家和名師雖然仍然是稀缺資源,但他們可以提供更多的醫療服務和教育服務。

與此同時,當下的辦公室白領們的工作,不必再依靠寫字樓和公司組織領導來完成工作,他們可以迅速在任何場所營造出一個辦公室或會議室一樣的工作場景。如此,既然工作場景隨意化之後,公司對於辦公場所和環境的需求和依賴就將變得無關緊要。你的員工可以分佈在世界上任何角落,並可以隨時進行工作交流和互動。任何商務活動,見面將變得沒有任何必要,因為人們可以隨時組織開會或“見面”,這主要依賴於虛擬現實技術。

另外,智能製造服務業的發展,將使得工業生產實現完全的智能化,工業製造業將是機器人所從事的行業。人們的需求開始向著智能化、個性化發展,智能化物流體系,將拋開“中間商賺差價”,一步直到消費者手中。因此,這樣的智能工廠,將被建設成為公共設施,按照人口數量和需求建廠,它們負責OEM生產。而品牌公司將專門負責品牌推廣和技術研發,幫助人們建立個性化需求解決方案。

"
5G時代城市不再擁擠宜居更重要,前20大城市吸10億人口純屬扯淡

有專家預言,未來10年,中國前20大城市的總人口,必將佔到全國總人口的30%,然後由這20大城市輻射構建起中國的大都市圈,吸納和融入的總人口,將佔到全國總人口的70%以上。由此,可以判定,中國將在10年以後,進入到大城市時代。

品牌100分認為,這樣的觀點,如果放在歐美日韓等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哪怕數字可以不同,但這樣的趨勢發展完全是正確的,頗為認同。但這樣的理論觀點,在世界上兩個重要國家卻無法成為現實,就是中國和印度。中國擁有14億人口,僅僅20個城市或城市圈,想要容納近70%的中國人口,算一下就是近10億人口的數量規模,平均每個城市或城市圈要容納近5000萬人口。按照當下的城市規模來算,那麼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以北京為例,至少要容納1-1.5億人口。請問:這個城市和城市圈要畫多大?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人口向大城市聚集是一個必然趨勢。然而,這樣的現象,在品牌100分看來,或許再有10年,就有可能出現逆轉。原因就是這一趨勢判斷是源於當下的經濟理論和產業結構佈局。畢竟,當下的中國城市級別越高,其獲得的經濟發展資源就越多,資本、創業者、勞動者就能夠據此獲得超額回報。

5G時代城市不再擁擠宜居更重要,前20大城市吸10億人口純屬扯淡

那麼,10年之後的中國仍然是這樣嗎?

這裡又不得不提到5G萬物互聯網技術,它是決定著人類經濟社會未來發展格局的關鍵技術。這一技術的推進落地,將極大改變整個社會經濟結構和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萬物互聯、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車聯網、智慧城市、智慧家居、智慧醫療、智能教育等一系列的變革,將使得經濟的區域性特徵變得越來越模糊。

以智慧醫療和智能教育為例。人們再也不會羨慕北京擁有全國最好的教育資源和醫療資源。為什麼?因為那時,提供智慧醫療和智能教育服務,不再受制於醫生和師資資源的限制,更不會受到地域的限制。甚至在地球上的任何城市,都可以實現遠程智慧醫療和智能教育。專家和名師雖然仍然是稀缺資源,但他們可以提供更多的醫療服務和教育服務。

與此同時,當下的辦公室白領們的工作,不必再依靠寫字樓和公司組織領導來完成工作,他們可以迅速在任何場所營造出一個辦公室或會議室一樣的工作場景。如此,既然工作場景隨意化之後,公司對於辦公場所和環境的需求和依賴就將變得無關緊要。你的員工可以分佈在世界上任何角落,並可以隨時進行工作交流和互動。任何商務活動,見面將變得沒有任何必要,因為人們可以隨時組織開會或“見面”,這主要依賴於虛擬現實技術。

另外,智能製造服務業的發展,將使得工業生產實現完全的智能化,工業製造業將是機器人所從事的行業。人們的需求開始向著智能化、個性化發展,智能化物流體系,將拋開“中間商賺差價”,一步直到消費者手中。因此,這樣的智能工廠,將被建設成為公共設施,按照人口數量和需求建廠,它們負責OEM生產。而品牌公司將專門負責品牌推廣和技術研發,幫助人們建立個性化需求解決方案。

5G時代城市不再擁擠宜居更重要,前20大城市吸10億人口純屬扯淡

綜上,我們認為,對於中國這樣的14億人口大國來說,建設超級大城市並不可行。從人類生存發展的長期思維來看,人們更願意接近大自然,而不是忙忙碌碌地穿梭於鋼筋水泥叢林之中。恰恰5G萬物互聯技術,給了人們迴歸自然生活環境的契機。因此,從國家經濟發展戰略上來講,從現在開始,國家就應該從戰略上進行經濟資源的疏導,給予三四線城市更多的經濟資源,避免整個國家過度大城市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