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製造企業是如何把自己玩兒“倒閉”的

經濟 軟件 市場營銷 日本 分之合智庫 分之合智庫 2017-09-13

這幾年,國內眾多中小製造企業的日子很不好過,由於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轉型升級的論調沸沸揚揚、喧囂塵上,各種管理經營模式更是大行其道、蔚然成風,很多企業紛紛踏上了轉型之路,什麼工業4.0、智慧工廠信手拈來,但儘管如此,他們依然難逃苦苦掙扎的困境,更有甚者,直接把自己“玩兒死”了。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製造企業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容易遇到哪些通病。

01 巨嬰病

中國的製造企業是如何把自己玩兒“倒閉”的

什麼是巨嬰呢?就是思維能力和行為能力滯留在嬰兒水平的成年人,這是很不好的狀況,而中國的很多製造企業恰恰就像一個巨嬰,企業規模已經龐大了,但是內部卻還在延用企業創辦初期制定的機制,沒有做到與時俱進,這就很巨嬰了。

托爾斯泰的名言說的好: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這句話對於企業同樣適用。雖然看起來大大小小不成功的企業原因都是相似的:用人留人難、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銷售出路越來越窄等,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造成這些問題背後深層次的原因是什麼,如果原因是不同的,那麼為什麼要盲目地照搬照抄那些市面上所謂的“流行”模式,而不根據自己的現狀制定一個行之有效的戰略呢?

所以我們要呼籲,中國製造之振興,首先在於工業文化之振興,破除巨嬰情結,讓企業學會面對現實,學會像成年人一樣思考問題,先搞清楚自身企業行為背後的思考邏輯,先搞清楚自身的企業文化,有了“自知之明”,就可以避免盲從。

02 依賴牛人病

中國的製造企業是如何把自己玩兒“倒閉”的

許多傳統制造業的企業家們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搞企業轉型,靠自己原班人馬是不行的,那咱們就找牛人來替我幹吧!很多老闆在面臨困境時想到的解決方法就是找牛人。上阿里巴巴挖人、上同行業大企業挖人、再不行去美國挖人。

牛人進來,敲鑼打鼓歡迎一番,在蜜月期打得火熱,但新鮮感一過去,發現好像沒什麼效果,於是馬上反攻倒算,數落別人的各種不是,最後,不歡而散。

我們有多少製造企業,引入了牛人大神們之後,各種大會小會的開,一下子推動這個項目,一下子推動那個項目,各種頭腦風暴,結果哪個項目也沒討論出結果。

今天做企業面對的困難,從來不是因為缺少牛人,不是因為你的人不行了,而是因為人的協作方式不行了,也就是你的內部組織架構和溝通機制出了問題。

所以一個成功的團隊不僅僅在於有一個厲害的老大,更在於有一群厲害的員工,這是國內各企業目前急需看清的問題。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是將鮮活的外部市場經濟引入企業內部,換句話說就是在企業內部實行“交換”,進而形成“買賣關係”,這樣企業就不需要崇拜“牛人”,因為在你的團隊裡,個個都是“戰狼”!

03 病急亂投醫

中國的製造企業是如何把自己玩兒“倒閉”的

這幾年互聯網行業急速發展,像一個幽靈一樣籠罩在中國經濟市場的上空,給我們的製造企業帶來了一些不好的影響,這就是迷信“模式創新”。

今天我們的傳統制造企業熱衷於搞各種各樣的“模式”,從經營到管理,模式一套又一套,能落地的卻寥寥無幾,導致模式不能落地的原因是什麼呢?沒有落地工具。蘋果長在樹上,大家都想吃,兔子夠不到,人卻能夠到,原因是人制作了摘蘋果的梯子,這就是人和動物的區別——人會製造和使用工具,還能用工具製造工具。企業想要轉變模式也是同一個道理,要有模式,還要有落地模式的工具。

拿分之合智庫舉例吧,分之合經營模式是將阿米巴模式結合中國國情後變壓形成的,如何讓外來的經營模式在中國落地呢?一直踐行分之合經營模式的盧萬通老師在不斷的從企業實戰經驗中進行反思,總結出了通用的落地工具:兩化三科——企業文化、標準化,科舉·科目一、科舉·科目二、科舉·科目三,也就是12個字:文化先行、標準跟上、立即考核。

盧萬通老師曾經說過:企業就好比一個手機,需要軟件和硬件的同時支持才能為人所用,硬件不多說大家都懂,“系統”和“軟件”就是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模式,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首先要把自己的企業各部門、各員工擰成一股繩,形成一個目標相同、方向明確的平臺。

結語

其實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坑還有很多,只是篇幅所限,也就不再一一列舉。

我國的製造企業和外資企業的製造水平差距還很大,真的很大。我們製造業轉型升級中的百態,糊里糊塗者有之,朝令夕改者有之,怨天尤人者有之,在死亡邊緣掙扎者更有之……

但是辦法總比問題多,中國製造企業轉型升級,我們一直在路上——分之合諮詢的盧萬通老師師從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老師,經過七年的潛心鑽研,將風靡世界的阿米巴經營模式與中國國情相結合,形成分之合經營模式,在中國踐行20餘年,從企業文化到標準化與組織紀律,從立體化營銷到薪酬設計,為大大小小的企業全方位解決經營和管理中的病痛,幫助企業在商場叢林中永續經營,基業長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