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接下來會如何發展?重點在於解決這3個問題!

全球宏觀經濟的嚴峻形勢,金融風暴的嚴重程度不容低估。首先,此次危機規模非常大,已經從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蔓延,並從美國本土開始波及歐洲和世界許多國家;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權威機構能夠給出確切的損失規模。

大家知道,2002年以來,中國進入新一輪的經濟高增長週期,這個高增長週期一直持續到2008年受百年未遇的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經濟也出現了一些回調、波動,目前仍然有一定的不確定性。2002-2008年是長達5、6年的高增長週期,它呈現了一些非常重要的階段性特點。如果把這些階段性特點分析清楚了,我們對於把握中國經濟的近期以及中長期走勢,可能更有幫助,更便於把握其規律性。這個階段,我想是有兩個特點:

第一,是呈現出重化工業加速發展的工業後期階段特徵 。總體來看中國的重工業化是處在中後期。對於一個大國的經濟體,與小國相比有其不同的特點。大國的經濟體其共性的特徵,就是更加地加速發展所謂的“重化工業”,簡單的理解,2002年以後我國重化工業的比重一直增加,佔比達到了70%。

第二個就是帶頭性產業和高增長產業的新特徵。中國改革開放30年,維持了10%左右的GDP高增長,其重要的特點,就是高增長產業的交替出現。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可以發現出不同的高增長產業。恰恰是由於這些高增長產業,引發的產業結構變動,而使得經濟總量擴張,經濟實現了高增長,其內在邏輯就是這樣的一個邏輯。那麼影響不同時期出現高增長產業的主要因素是什麼呢?當前來看,是有三個:

第一個因素是消費結構的升級,80年代、90年代和新世紀以來,居民消費結構完全不一樣,而且目前仍然處在一個升級過程當中,就是由80年代對“吃、穿”,到90年代“用”為主,到新世紀以“住、行”帶動了消費結構的升級。消費結構的升級促進了相應產業的發展,這些產業我們稱之為“帶頭性產業”。比如,像“住、行”的升級,帶動了房地產和汽車的發展。這兩個產業,它又具有高度的產業關聯性,對於上游、下游、旁側產業等,都具有很強的關聯帶動作用,這是跟前幾輪的帶頭性產業十分大的不同。比如說汽車帶動鋼鐵、石化,房地產的帶動面更大了,比如說鋼鐵的消費量的6億噸中,一半是用於建築業。

第二個因素,是最根本的因素,就是城市化進程。中國以每年近一個百分點的速度,提高其城市化水平。就意味著一年有1000多萬人進城,這在人類發展史上,是十分少見的。城市化的加快,創造了大量的內需,帶動了相關產業、基礎產業、建築業等基礎設施的發展。

第三個因素,是經濟全球化。今年是中國加入WTO十週年,經濟全球化加速,恰恰是中國在入世十年過程當中最值得分析、研究的一個過程。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外需非常大。比如說有一些產業,就是典型的外需導向型的產業,外需特徵的產業像電子信息產業,其一半的產品出口佔其產值的一半,是非常典型的外需特徵的產品。

工業增加值方面,上游行業小幅擴張,尤其是是黑色和有色行業強於前12個月均值,呈現出量價齊升的態勢。汽車製造業增加值小幅上升,但其他製造業呈現出不同程度的止漲甚至小幅萎縮的態勢。

城鎮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回落,續創1999年以來新低。在去槓桿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被嚴格控制,導致基建投資持續下滑。製造業投資相對穩定。投資的下滑也成為了需求轉弱的重要來源之一。下半年,在去槓桿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作為結構性去槓桿的主體,資金來源受限,也難以大幅的提升基建需求。

作為今年政策限制最嚴的房地產,反而表現出來極強的韌性。房地產開發投資維持在高位,土地市場火熱。年初一直困擾的到位資金情況也獲得了極大的緩解,無論是融資來源還是銷售回款均有所改善。爭議在於竣工面積,竣工面積與新開工面積和施工面積出現背離,悲觀觀點認為房企資金鍊壓力導致房屋遲遲未能完工。但我們認為,竣工面積減弱是對房屋銷售市場限制的反應。房地產對於需求的拉動仍維持中性判斷。

綜上所述,二季度經濟數據疲弱顯示需求不旺,但在供給端環保限產題材不斷,供求關係並未受到顯著衝擊。所以大宗商品市場中,受國內影響更為顯著的黑色、化工等品種表現相對堅挺。有色金屬受到外源風險影響波動幅度較大。但目前來看,國內外利空事件基本反應完畢。央行儘可能給予了穩定的貨幣環境,三季度財政刺激力度或有加強。股市方面,前一階段股指破位下跌意味著市場邏輯發生了重要轉變,在抄底過程中,注意市場邏輯的變化,諸如地產相關、醫藥行業等前期熱門題材已出現盈利增長回落的情況,而公用事業、油氣開採等行業今年以來盈利改善明顯。在板塊的選擇上,輕題材重盈利。仍需關注宏觀風險,國內刺激政策後能否改善供需情況,以及後續貿易數據對貿易問題的體現。

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居民消費價格平穩

1-4月份,全國實現城鎮新增就業471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43%,比去年同期增加6萬人。5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已經低於5%水平。根據中國社科院宏觀經濟分析課題組連續每週跟蹤記錄的2個製造業行業,5個服務行業發佈的職位數目來看,2018年上半年全國勞動力需求小幅波動。

1-5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平均上漲2.02%,核心CPI上漲2.06%,漲幅平穩且略低於市場預期;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平均上漲3.72%,其中5月PPI同比上漲4.1%,漲幅比4月擴大0.7個百分點,為近4個月高點。

(四)財政收入增速高於GDP名義增速,貨幣供應穩中略降,但新增社會融資大幅萎縮

1-5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合計112372億元,同比增長17.4%。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長10.3%;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同比增長45.8%;兩項預算支出合計103678億元,同比增長14.1%。今年一季度名義GDP增速為10.2%,預計上半年我國財政收入增速高於GDP名義增速。

2018年為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攻堅戰,金融監管力度加強,同時執行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貨幣、信貸、社會融資等關鍵金融指標出現背離。第一,M2增速穩中略降,M1增速大幅回落。5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為174.31萬億元,同比增長8.3%,增速與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0.8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餘額同比增長6%,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2個和11個百分點。第二,人民幣貸款增速穩中略降。5月末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餘額為126.1萬億元,同比增長12.6%,比去年同期降低0.3個百分點。第三,新增社會融資大幅萎縮。5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7608億元,比上年同期少3023億元,同比下降28.3%。1-5月份累計減少1.45萬億元,同比下降15.5%。第四,近期信用違約事件頻發,對於一級信用債融資產生較大壓力。5月信用債融資總額3681億元,環比減少4489億元。

下半年存在經濟下行壓力

2018年一季度,外需拖累GDP負0.62個百分點,消費對GDP的貢獻從2017年4季度的3.1%上升至5.3%,與去年同期相近,對衝了外需貢獻下降的拖累。但從高頻數據來看,5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降較多。考慮到季節性因素,端午節從去年5月份後移至今年6月份,導致今年6月份投資增速可能進一步放緩、貿易順差可能繼續收窄;消費品零售數據有望小幅改善。預計今年二季度經濟增速略低於一季度,二季度及上半年經濟增長6.7%左右。

下半年需求側增速放緩可能傳導至供給側,預計2018三季度經濟增長6.6%左右,四季度經濟增長可能回落至6.5%,預計全年經濟增長6.6%左右,這些預測結果會因中美貿易摩擦的不確定性變化存在下調的可能。

工業生產持續走弱

2月中採製造業PMI錄得49.2,較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其中生產、庫存分項全面走弱,而與貿易相關的新出口、進口訂單回落幅度較大。觀察同期微觀數據,發電耗煤同比增速持續下滑,高爐開工率走平,水泥價格回落,可見生產活動還處在一個偏弱的水平。

價格方面,PPI環比回升,PMI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南華工業品指數延續一月以來的漲勢。今年以來在全球經濟大幅走弱、國內環保限產邊際趨鬆的情況下,工業品價格維持強勢,這可能和週期行業供應端存貨調整有關。

合併來看,國內需求還在持續萎縮,一季度的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今年的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將經濟增長目標由去年的“6.5%左右”,調整至“6%—6.5%”,同時上調赤字率、增發專項債、以及超預期擴大減稅降費規模,這表明政府對經濟下行有更大的包容度,並逐步發力進行逆週期調節。我們預計積極財政政策對GDP的拉動作用相比去年多增0.72個百分點。

宏觀經濟接下來會如何發展?重點在於解決這3個問題!

新近公佈的進出口數據顯示,2月美元計價出口同比-20.7%,較上月增速大幅回落30個百分點;美元計價進口同比-5.2%,較9月增速回落3.7個百分點。

由於春節因素對一二月的出口數據產生顯著擾動,我們將一二月的出口數據合併考慮,一二月出口增速的累積同比與去年12月持平,仍處於偏弱水平。出口分項來看,中國對美國、日本、歐盟的出口均在走弱,這與年初以來全球經濟超預期放緩有關,相應的韓國出口年初以來也出現大幅回落。中國出口美西集裝箱指數從去年11月開始回落,目前已經迴歸歷史均值水平,表明去年6月以來的出口搶運趨於結束。

往後看,隨著中美貿易談判期限的延長以及兩國態度的短期緩和,未來出口搶運再次發生的可能性趨弱,出口的表現將更多依賴於全球經濟的走向。看起來全球經濟仍在趨勢性走弱,主要央行紛紛下調經濟增長預期並放緩收緊貨幣政策的步伐。逆全球化升溫、貿易摩擦加劇、以及全球主要經濟體政治不確定性增加,這些因素進一步對全球貿易活動產生壓制,我國今年出口的走弱可能仍會延續較長時間。

宏觀經濟接下來會如何發展?重點在於解決這3個問題!

進口方面,一二月的進口累積同比增速-3.1%,較去年12月小幅回升,但仍位於歷史較低水平。分國家看,中國從美國、日本、歐盟和東盟的進口相對去年12月均有回升。分產品看,中國進口的大豆相對去年12月出現大幅回升,這可能與中美貿易關係短期轉暖有關,此外汽車消費觸底反彈對相應的進口也形成了支撐。

整體來看,國內需求還在持續走弱,積極財政政策的落地以及經濟的趨勢性回暖尚需時間,進口在上半年可能將仍然承壓。

宏觀經濟接下來會如何發展?重點在於解決這3個問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