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自己被加徵關稅就“無法接受”?

為什麼美國自己被加徵關稅就“無法接受”?

  • 文︱《中國報道》記者 徐豪

“48年前,也就是1971年,就在離這裡100多公里的名古屋,參加第三十一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的中美乒乓球運動員進行了友好互動,這就是後來人們說的‘乒乓外交’的開啟,創造了‘小球轉動大球’的歷史佳話。8年之後的1979年,中美建立了外交關係。”6月2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同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日本大阪舉行會晤,在開場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中美關係正常化不僅是中美關係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歷史上的一件大事。昔日的故事,帶給今天怎樣的啟示?

此次會晤,中美兩國元首同意,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礎上重啟經貿磋商,美方不再對中國產品加徵新的關稅。兩國經貿團隊將就具體問題進行討論。習近平主席強調,從根本上講,中美經貿合作的本質是互利雙贏。中美雙方存在巨大利益交集,兩國應該成為合作好夥伴,這有利於中國,有利於美國,也有利於全世界。

去年以來,美國政府聲稱中國“經濟侵略”“不公平貿易”“盜竊知識產權”“國家資本主義”,歪曲中美經貿關係的事實,頻頻揮舞加徵關稅的大棒,持續升級貿易摩擦。一段時間以來,美方肆意加徵中國輸美商品關稅,致使中美經貿磋商過程遭受嚴重挫折,給兩國經貿關係乃至世界經濟前景蒙上了陰影。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在第十一輪後進入停滯,如今兩國元首大阪會晤打破了5月初以來的僵局。

中國立場:不願打,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

2017年新一屆美國政府上任以來,以加徵關稅等手段相威脅,頻頻挑起與主要貿易伙伴之間的經貿摩擦。2018年3月以來,針對美國政府單方面發起的中美經貿摩擦,中國不得不採取有力應對措施,堅決捍衛國家和人民利益。同時,中國始終堅持通過對話協商解決爭議的基本立場,與美國開展多輪經貿磋商,努力穩定雙邊經貿關係。

去年12月,中美兩國元首在阿根廷達成重要共識,同意通過磋商解決經貿分歧,最終方向是取消雙方加徵的所有關稅。中方高度重視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始終保持理性和剋制態度,與美方進行了11輪經貿磋商,體現了談判的最大誠意和善意。5月6日,美方突然宣佈在5月10日把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加徵的關稅從10%升至25%,造成第十一輪中美經貿磋商無果而終。

6月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關於中美經貿磋商的中方立場》白皮書,全面介紹中美經貿磋商基本情況,闡明中國對中美經貿磋商的政策立場。這是繼去年9月發佈《關於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白皮書後,中方再度就中美經貿問題發表白皮書。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原副院長、研究員李鋼表示,白皮書闡明瞭在中美磋商過程當中,美方不斷地出爾反爾、提高要價,不斷對中方進行極限施壓,對雙方前期達成的一些共識和基本前提都不尊重。磋商談判的基本前提是平等,要能達到雙方都認可,同時有利於雙方的互惠合作共贏的結果。而美方不是這樣,在磋商中不斷加碼,進行極限施壓,觸及我們的底線、紅線。

“實際上,雙邊磋商在沒有達成最終協議之前,原則上是不對外公佈的,這是談判遵從的基本規則和默契。但在中美磋商過程中,美方不斷對外散佈消息、釋放信號,還妄圖把經貿磋商陷入僵局責任推給中國。”李鋼告訴《中國報道》記者。

白皮書強調,對於兩國經貿分歧和摩擦,中國願意採取合作的方式加以解決,推動達成互利雙贏的協議。但合作是有原則的,磋商是有底線的,在重大原則問題上中國決不讓步。對於貿易戰,中國不願打,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這個態度一直沒變。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表示,中美兩個大國,要想走向合作,將會經歷比較長期的非理性衝突階段。中國是世界上120多個國家的第一大貿易伙伴,美國和世界103個國家有貿易逆差,如果這兩個大國任性地打貿易戰、科技戰、金融戰,世界很難會有好的前景。

“美國現任政府推進的改革是企圖將整個世界貿易體系推倒重建,企圖顛覆現有國際秩序、多邊機制和全球治理架構。美國貿易霸凌主義不得人心,中國有能力應對挑戰。”張燕生告訴《中國報道》記者。

為什麼美國自己被加徵關稅就“無法接受”?

“美國吃虧論”根本站不住腳

美方加徵關稅的主要藉口是美對華貿易存在超過5000億美元逆差,美國“吃虧”了、中國“佔便宜”了,要通過加徵關稅縮小對華貿易逆差。

而實際上,這種論調根本站不住腳。

經過40年發展,中美經濟已經深度融合、相互依賴。1979—2018年雙邊貨物貿易由25億美元增加到6335億美元,增長252倍,服務貿易已超過1250億美元,雙向直接投資累計近1600億美元。美資企業在華年銷售收入7000億美元,利潤超過500億美元。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2019年5月1日發佈的《各州對華出口報告——2019》指出,2009年至2018年這10年間,美國對華出口支撐了超過110萬個美國就業崗位,中國市場對美國經濟至關重要。在此10年中,美國48個州對華貨物出口實現累計增長,其中44個州實現兩位數增長。

“事實證明,中美經貿合作是一種雙贏關係,雙方獲益大致平衡,美國政府、企業和國民從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美國吃虧論’是根本站不住腳的。”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畢吉耀說。

畢吉耀認為,美國對華經貿合作的深化為美企提供了大量商機,提振了美國出口、就業和經濟增長,增加了美國民眾的福祉。具體來看,對華出口快速增長促進了美國經濟增長;對華貿易促進了美國就業增加和物價穩定;對華經貿合作促進了美國產業升級;吸收中國投資促進了美國金融穩定。

在畢吉耀看來,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際化生產普遍存在的今天,中美貿易順差是中美產業比較優勢互補的客觀反映,是國際分工和跨國公司生產佈局變化的必然結果,同時也與美國儲蓄率偏低、對華出口管制加強等問題相關,是一項長期的結構性問題,絕非打著“公平貿易”幌子行保護主義之實可以解決。

“美國對中國的快速發展,甚至在某些領域超越美國,是感到極為不舒服的。”李鋼對《中國報道》記者表示,美國甚至還有智囊認為,美國在經濟上阻擋中國的崛起為時已晚,今後10年將是遏制中國的機遇期,10年以後要想遏制中國就更難了。

“在目前的階段上來講,美國無論從經濟的體量、科技產業的能力、跨國公司和在全球經濟中的規則掌控等方面看,都處於優勢地位。所以在目前這個時間節點上,美國這屆政府無所不用其極地升級貿易摩擦,窮盡了各種手段,就是為了跟中國打貿易戰,他們是有充分準備、蓄謀已久的。”

李鋼進一步表示,美國依據國內法發起“201”“232”“301”等一系列單邊調查,並採取加徵關稅措施,嚴重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損害中國和其他成員利益。“201調查”“232調查”等手段已經塵封多年,現在還拿出來對中國採取單邊的措施,可見美方的一意孤行,造成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

美國自己被加徵關稅就“無法接受”?

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美國採取的一系列貿易保護措施,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損害多邊貿易體制,嚴重干擾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損害市場信心,給全球經濟復甦帶來嚴峻挑戰,給經濟全球化趨勢造成重大威脅。

有意思的是,2017年新一屆美國政府上任以來,以加徵關稅等手段相威脅,頻頻挑起與主要貿易伙伴之間的經貿摩擦;而當美國自己被加徵關稅時,就表示“無法接受”了。

今年6月5日,美國政府以“印度未能確保向美國提供公平、合理的市場準入”為由,宣佈取消給予印度的普惠制待遇,導致兩國貿易關係變得更加緊張。印度政府決定從6月16日開始對28種美國輸印產品加徵關稅。特朗普在推特發文稱,“我期待與印度總理莫迪談一談這個事實,多年來印度對美國課徵很高的關稅,最近又進一步提高關稅。”“這是無法接受的,這些關稅必須撤回。”

實際上,美國到處揮舞關稅大棒,並沒能讓自己“再次偉大”,反而損人不利己。

中國海關統計數據顯示,美國的關稅措施導致中國對美出口額下滑,2019年1月至4月同比下降9.7%,連續5個月下降。同時,由於中國不得不針對美國加稅採取加徵關稅應對,美國對華出口連續8個月下降。中美經貿摩擦帶來的不確定性使兩國企業對開展投資合作持觀望態度,中國對美投資持續下滑,美國對華投資增速也明顯降低。

實際上,美國正是享受了全球化的紅利。中國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現,2009年至2018年,美對華出口支撐了超過110萬個美國就業崗位;美國自中國進口低價商品在2015年幫助美國降低消費物價水平1%至5%;2017年,美對華銷售收入總額約為9400億美元,從中國獲得的資金流入總額達1.37萬億美元。

“本屆美國政府發起的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做法損害了現有國際秩序和國際規則,煽動了經濟民粹主義與逆全球化在全球蔓延,也給正在回溫的世界經濟製造了消極影響。”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海國圖智研究院院長陳定定表示。

雖然美國政府一再說,加徵關稅會讓美國受益,付出代價的只是中國。但事實上,合則兩利,鬥則互損,美方加徵關稅,不僅會損害中方利益,自己從中也得不到什麼好處。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6月17日起圍繞加徵關稅公開舉行為期7天的聽證會。這一輪聽證會,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收到了2000多條書面意見,現場面對300多企業和行業代表。一些研究機構同步拿出了分析數據,美國世界貿易諮詢公司提交的報告就指出,由於美國約3/4的手機、超過九成的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從中國進口,如果對價值約3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徵關稅,將導致美國消費者額外支出 81億多美元購買手機,額外支出約82億美元購買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

美國蘋果公司日前致信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說,如果美國政府對3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徵關稅,將影響到該公司主要產品,不僅會減少蘋果對美國經濟的貢獻,還會削弱其全球競爭力。蘋果公司表示,新一輪關稅將影響到包括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無線耳機、電視盒子等在內的蘋果主要產品。因此,蘋果敦促美國政府不要對從中國進口的相關產品加徵關稅。

中國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系

“中美貿易磋商談判重啟後可能還會有一定的變數,但我判斷在一兩個月之內應該能談成一個協議。”陳定定對《中國報道》記者表示,美國在這次貿易摩擦中其實面臨著更為巨大的政治壓力,而特朗普政府也一步一步感受到了這種壓力。特別是中期選舉後,身陷國內政治泥潭的特朗普已經無暇顧及升級貿易摩擦。而升級貿易摩擦也間接傷害了特朗普潛在支持者的利益。

陳定定表示,國際秩序的建設和塑造關係到每個國家的安全與發展,是各國不可迴避的重大問題。各國普遍希望建立以互惠互利為目的,以平等、自由為底色的國際貿易規則。實際上,非西方國家已經開始追求對現有的以美國為主導的國際秩序進行改革。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各國經濟已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格局。針對當前中美經貿摩擦,外方人士也紛紛表示支持中美通過平等對話解決問題。

“希望中美談判的大門永遠不要關上。”莫桑比克駐華大使古斯塔瓦說,“中美兩大經濟體在國際貿易中佔據重要份額,美方主動挑起的經貿摩擦,給全球經濟復甦帶來嚴峻挑戰,尤其是會給包括莫桑比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本來就比較脆弱的國民經濟和對外貿易帶來負面影響。中美關係對於雙方乃至世界而言都非常重要。”

“作為加州前參議員,我已經反覆強調,貿易戰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特別是加州。加州經濟依賴於貿易和旅遊。加州發展靠的是世界級的研究機構和大學,它們吸引來了世界級的優秀學生,許多人畢業後留在這裡工作,驅動了加州的高科技產業。這些高科技製造業又散佈到世界各地,相當一部分在中國,形成了加州設計、中國製造的成功模式。”哈夫智庫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鮑勃·哈夫說。

“中國是世界上120多個國家的第一大貿易伙伴,美國和世界103個國家有貿易逆差,這兩個大國如果任性地打貿易戰、科技戰、金融戰,我們這個世界很難有好的前景。”張燕生向《中國報道》記者表示。

中國—西班牙貿易協會主席維萊斯認為,世界面對美國的單邊行徑,都應該有覺醒的意識,特別是對中國和歐洲而言。美國單方面用政治和司法等手段對華為等企業進行打壓,實則是為了自身的科技利益。他說,5G代表了未來科技發展的方向,中國和歐洲應該在5G的技術應用方面合作。

“我們的立場非常堅定,首先是堅定地維護WTO所代表的多邊貿易體系,因為WTO體系對貿易摩擦和分歧有基於規則、協議進行公正裁決的一套機制,對各成員國具有約束力。我們堅定地維護多邊貿易體系,反對美國的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和霸凌主義的做法。”李鋼告訴《中國報道》記者。

“到最後,美國會感受到自己不遵守規則是要付出重大代價的,再回來考慮迴歸到一個多邊的、基於規則的體系下來看待美國和其他貿易伙伴的關係。”李鋼表示,中國始終堅持平等、互利、誠信的磋商立場,在原則問題上決不讓步,任何挑戰都擋不住中國前進的步伐。

未來關鍵依然是做好自己的事

“中美從非理性對抗轉向理性合作,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過程比結果更重要。中國加入WTO用了15年,我判斷中美貿易摩擦要持續17年,到2035年,中美兩個大國會從非理性對抗走向理性合作。”張燕生告訴《中國報道》記者。

張燕生進一步分析說,中國必須要挺過經濟、政治和意識形態、戰略和安全的衝突期;挺過科技、金融、規則的對抗期;挺過作為戰略競爭對手甚至敵手的挑戰期,迫使美國不得不走向理性合作。

中美經貿摩擦以來,不少專家和研究機構通過模擬現實經濟運行狀態,估算出經貿摩擦對中國經濟增長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中國農業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貿易政策模擬實驗室的模擬結果顯示,美國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徵25%關稅,且中國對原產於美國的600億美元商品進行反制,中國的GDP增速將下降0.622個百分點;如果美國再對另外約3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徵25%關稅,且中國對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進行反制,中國GDP增速將下降1.008個百分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凌雲測算,美國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徵25%關稅,將導致中國GDP增速下降0.3個百分點,如對剩餘約3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徵25%關稅,將導致中國GDP增速下降0.52個百分點。

“從辯證法角度看,在貿易戰這個危局中,隱藏著有利於我國實現科技自立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機遇。我們要從‘危’中把握好‘機’,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爭取戰略主動。”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首席專家陳東琪說。

實際上,分析數據可以發現,中國經濟發展韌性十足、可迴旋空間大。雖然中美經貿摩擦給我國經濟增加了新的變數,但是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中國的經濟結構在優化,發展方式在轉變,質量效益在提升,穩中向好態勢愈加明顯。

“中美元首會晤之後,具體工作層面也開展了溝通、落實。除了取消全部加徵關稅、貿易採購數字應當符合實際以及文本平衡性3箇中方核心關切的問題,中美雙方還有沒有新的分歧?第十二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從哪裡開始,要形成新的共識。”張燕生告訴《中國報道》記者。

“未來關鍵依然是做好自己的事。”張燕生說,中國必須做好三件事:一是在中國著力打造基於創新的價值鏈、產業鏈、供應鏈跨境開放網絡;二是在“一帶一路”著力打造基於共享的中國價值鏈、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體系;三是在發達國家著力打造基於合作的本地化價值鏈、產業鏈、供應鏈基本格局。

(本文刊發於《中國報道》2019年7月刊,原標題:中美貿易摩擦“真相透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