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方“i黑馬”,選擇“置頂公眾號”

黑馬智庫,創業必讀

更多創業內容請訪問www.iheima.com

"

點擊上方“i黑馬”,選擇“置頂公眾號”

黑馬智庫,創業必讀

更多創業內容請訪問www.iheima.com

拼多多上市一年:再看其增長模式

14億種悲喜交加,14億種負重前行。

2018年7月26日,“拼多多”在美國上市,在當時創下了中國企業最快上市記錄。

比上市時間更快更有力的是GMV數據:從0做到1000億,淘寶用了5年,京東用了10年,而拼多多僅僅用了兩年。在高速增長的業績驅動下,2019年1月25日,上市不到半年的拼多多盤中市值一度超過電商大鱷京東,被評價為“拼多多三年抵京東20年”。

這讓拼多多搶盡了電商行業關注焦點,穩拿“現象級公司”的名頭。而這現象級火爆的背後也是現象級的錯愕與非議。

錯愕在於,拼多多憑什麼這麼快,市值又憑什麼直追京東?眾所周知,京東對標的是亞馬遜,從押注物流、金融運作到會員體系,可以說都是師承於亞馬遜,而拼多多則找不到對標對象,“社交電商”、“貨找人”,詮釋拼多多模式的新詞層出不窮,難道拼多多真的是個想象空間無限的新物種?

非議則主要集中在假貨問題,自拼多多上市以來,關於其假貨多的批評就不絕於耳。央視新聞在拼多多上市第5天就點名批評拼多多假貨氾濫,創維等品牌商也與拼多多嚴正交涉,要求拼多多停止涉假,“童話大王”鄭淵潔也因拼多多銷售其盜版圖書向工商局投訴舉報。道德滑坡、資本罪惡的評價也隨之而來。

一時間,拼多多面對了輿論的兩極,讓我們用理性結構的視角,從問題入手剖析:

  • 拼多多為什麼這麼快?

  • 市值PK京東合理不合理?

  • 拼多多的阿喀琉斯之踵在哪裡?

  • 拼多多的未來增長可能在哪裡?

"

點擊上方“i黑馬”,選擇“置頂公眾號”

黑馬智庫,創業必讀

更多創業內容請訪問www.iheima.com

拼多多上市一年:再看其增長模式

14億種悲喜交加,14億種負重前行。

2018年7月26日,“拼多多”在美國上市,在當時創下了中國企業最快上市記錄。

比上市時間更快更有力的是GMV數據:從0做到1000億,淘寶用了5年,京東用了10年,而拼多多僅僅用了兩年。在高速增長的業績驅動下,2019年1月25日,上市不到半年的拼多多盤中市值一度超過電商大鱷京東,被評價為“拼多多三年抵京東20年”。

這讓拼多多搶盡了電商行業關注焦點,穩拿“現象級公司”的名頭。而這現象級火爆的背後也是現象級的錯愕與非議。

錯愕在於,拼多多憑什麼這麼快,市值又憑什麼直追京東?眾所周知,京東對標的是亞馬遜,從押注物流、金融運作到會員體系,可以說都是師承於亞馬遜,而拼多多則找不到對標對象,“社交電商”、“貨找人”,詮釋拼多多模式的新詞層出不窮,難道拼多多真的是個想象空間無限的新物種?

非議則主要集中在假貨問題,自拼多多上市以來,關於其假貨多的批評就不絕於耳。央視新聞在拼多多上市第5天就點名批評拼多多假貨氾濫,創維等品牌商也與拼多多嚴正交涉,要求拼多多停止涉假,“童話大王”鄭淵潔也因拼多多銷售其盜版圖書向工商局投訴舉報。道德滑坡、資本罪惡的評價也隨之而來。

一時間,拼多多面對了輿論的兩極,讓我們用理性結構的視角,從問題入手剖析:

  • 拼多多為什麼這麼快?

  • 市值PK京東合理不合理?

  • 拼多多的阿喀琉斯之踵在哪裡?

  • 拼多多的未來增長可能在哪裡?

拼多多上市一年:再看其增長模式

問題一:拼多多為什麼這麼快?

企業增長的態勢可以構建出五根線,我稱之為“增長五線”,分別是:撤退線、成長底線、增長線、爆發線和天際線。按照未來“增長五線”的視角來看,拼多多的發展是典型的爆發線。所謂爆發線,就是可以讓你的業務短期內呈現指數級增長。拼多多就是在戰略無人區上創新,通過大資本驅動,然後用“數據+社交因子+資本”一騎絕塵。

首先,拼多多面對的是一個4億人的大蛋糕。拼多多被稱為“五環內的人不能理解的企業”,這雖然是句玩笑話,但也是事實:極光大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拼多多65%的用戶來自三四五線城市,來自一線城市的用戶僅有7.56%。

但只看到“五環外的4億人”是對戰局的淺薄理解,這4億大蛋糕本質上是未必有電腦、但卻有手機,已經擁有了移動互聯網習慣,但還沒有被電商巨頭收割的用戶,只是他們聚集在三四線城市、價格高度敏感。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拼多多是一個“土生土長”的移動互聯網企業,所有的基礎設施,都已經被競爭對手或者合作伙伴搭好了:它不需要像淘寶一樣自己做支付寶,微信支付已經普及;它也不需要像京東一樣自建物流,四通一達在菜鳥物流的加持下已經夠用;它更不需要告訴賣家移動端比PC流量更大,手淘已經幫它教好了賣家。

這些已經幫助拼多多節省了10年時間。今天我們打開拼多多的官網,會發現拼多多官網也是移動端App的廣告,並不像京東、淘寶、天貓一樣用於交易,好像在不斷提醒我們這個一直被忽視的事實,拼多多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公司,跟淘寶、京東、天貓都不一樣。

"

點擊上方“i黑馬”,選擇“置頂公眾號”

黑馬智庫,創業必讀

更多創業內容請訪問www.iheima.com

拼多多上市一年:再看其增長模式

14億種悲喜交加,14億種負重前行。

2018年7月26日,“拼多多”在美國上市,在當時創下了中國企業最快上市記錄。

比上市時間更快更有力的是GMV數據:從0做到1000億,淘寶用了5年,京東用了10年,而拼多多僅僅用了兩年。在高速增長的業績驅動下,2019年1月25日,上市不到半年的拼多多盤中市值一度超過電商大鱷京東,被評價為“拼多多三年抵京東20年”。

這讓拼多多搶盡了電商行業關注焦點,穩拿“現象級公司”的名頭。而這現象級火爆的背後也是現象級的錯愕與非議。

錯愕在於,拼多多憑什麼這麼快,市值又憑什麼直追京東?眾所周知,京東對標的是亞馬遜,從押注物流、金融運作到會員體系,可以說都是師承於亞馬遜,而拼多多則找不到對標對象,“社交電商”、“貨找人”,詮釋拼多多模式的新詞層出不窮,難道拼多多真的是個想象空間無限的新物種?

非議則主要集中在假貨問題,自拼多多上市以來,關於其假貨多的批評就不絕於耳。央視新聞在拼多多上市第5天就點名批評拼多多假貨氾濫,創維等品牌商也與拼多多嚴正交涉,要求拼多多停止涉假,“童話大王”鄭淵潔也因拼多多銷售其盜版圖書向工商局投訴舉報。道德滑坡、資本罪惡的評價也隨之而來。

一時間,拼多多面對了輿論的兩極,讓我們用理性結構的視角,從問題入手剖析:

  • 拼多多為什麼這麼快?

  • 市值PK京東合理不合理?

  • 拼多多的阿喀琉斯之踵在哪裡?

  • 拼多多的未來增長可能在哪裡?

拼多多上市一年:再看其增長模式

問題一:拼多多為什麼這麼快?

企業增長的態勢可以構建出五根線,我稱之為“增長五線”,分別是:撤退線、成長底線、增長線、爆發線和天際線。按照未來“增長五線”的視角來看,拼多多的發展是典型的爆發線。所謂爆發線,就是可以讓你的業務短期內呈現指數級增長。拼多多就是在戰略無人區上創新,通過大資本驅動,然後用“數據+社交因子+資本”一騎絕塵。

首先,拼多多面對的是一個4億人的大蛋糕。拼多多被稱為“五環內的人不能理解的企業”,這雖然是句玩笑話,但也是事實:極光大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拼多多65%的用戶來自三四五線城市,來自一線城市的用戶僅有7.56%。

但只看到“五環外的4億人”是對戰局的淺薄理解,這4億大蛋糕本質上是未必有電腦、但卻有手機,已經擁有了移動互聯網習慣,但還沒有被電商巨頭收割的用戶,只是他們聚集在三四線城市、價格高度敏感。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拼多多是一個“土生土長”的移動互聯網企業,所有的基礎設施,都已經被競爭對手或者合作伙伴搭好了:它不需要像淘寶一樣自己做支付寶,微信支付已經普及;它也不需要像京東一樣自建物流,四通一達在菜鳥物流的加持下已經夠用;它更不需要告訴賣家移動端比PC流量更大,手淘已經幫它教好了賣家。

這些已經幫助拼多多節省了10年時間。今天我們打開拼多多的官網,會發現拼多多官網也是移動端App的廣告,並不像京東、淘寶、天貓一樣用於交易,好像在不斷提醒我們這個一直被忽視的事實,拼多多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公司,跟淘寶、京東、天貓都不一樣。

拼多多上市一年:再看其增長模式

這導致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五環外”用戶,成為一個巨大的戰略無人區。在拼多多高速發展的2017年,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社交軟件微信月活9億,而淘寶月活5億,淘寶被微信封殺導致只能通過淘口令在用戶間分享,面對這4億未被收割的用戶,淘寶只能望洋興嘆;京東雖然拿到了微信的流量入口,但2017年還沒有小程序的出現,加上京東瞄準了“五環內”的中產階級做文章,五環外的價格敏感顧客不在京東的視野內。

其次,拼多多用創新的價值設計快速佔領了這個無人區。第一個創新的價值設計是拼團。拼多多創始人黃錚自認與京東、天貓、淘寶最大差別是時代差異導致的邏輯差異,流量邏輯已經落幕,以人為核心才能致勝,而拼團解決了信任和需求匹配問題,是更適合移動互聯網、更貼近消費者的玩法。

第二個價值設計是滿足用戶喜歡實惠的心理。拼多多的第一款商品是拼購一元錢一袋的樂事薯片,一天拼了一萬份。黃崢認為,只要一半薯片還能吃,用戶就會覺得值。在這樣的客戶洞察下,拼多多把價值曲線的其他要素全部砍掉,不做物流、不管售後,全押拼購。

根據電商分析師李成東的數據,2015-2016年,拼多多通過“一元奪寶”從微信獲得了千萬級用戶,2016年拼多多又用一分錢搶紅包獲得了1億粉絲量。黃錚深刻的客戶洞察和價值設計讓拼多多在戰略無人區一飛沖天。

最後,拼多多還有極強的資本驅動力。按照拼多多的玩法,流量成本再低,面對海量用戶都會是鉅額支出,黃錚曾被段永平帶著參加過巴菲特午餐,資本圈的資源強大,也被評價為融資能力最強的電商創業者。從拼多多的招股說明書來看,拼多多從一開始就是一個知名機構追捧的明星創業公司。

"

點擊上方“i黑馬”,選擇“置頂公眾號”

黑馬智庫,創業必讀

更多創業內容請訪問www.iheima.com

拼多多上市一年:再看其增長模式

14億種悲喜交加,14億種負重前行。

2018年7月26日,“拼多多”在美國上市,在當時創下了中國企業最快上市記錄。

比上市時間更快更有力的是GMV數據:從0做到1000億,淘寶用了5年,京東用了10年,而拼多多僅僅用了兩年。在高速增長的業績驅動下,2019年1月25日,上市不到半年的拼多多盤中市值一度超過電商大鱷京東,被評價為“拼多多三年抵京東20年”。

這讓拼多多搶盡了電商行業關注焦點,穩拿“現象級公司”的名頭。而這現象級火爆的背後也是現象級的錯愕與非議。

錯愕在於,拼多多憑什麼這麼快,市值又憑什麼直追京東?眾所周知,京東對標的是亞馬遜,從押注物流、金融運作到會員體系,可以說都是師承於亞馬遜,而拼多多則找不到對標對象,“社交電商”、“貨找人”,詮釋拼多多模式的新詞層出不窮,難道拼多多真的是個想象空間無限的新物種?

非議則主要集中在假貨問題,自拼多多上市以來,關於其假貨多的批評就不絕於耳。央視新聞在拼多多上市第5天就點名批評拼多多假貨氾濫,創維等品牌商也與拼多多嚴正交涉,要求拼多多停止涉假,“童話大王”鄭淵潔也因拼多多銷售其盜版圖書向工商局投訴舉報。道德滑坡、資本罪惡的評價也隨之而來。

一時間,拼多多面對了輿論的兩極,讓我們用理性結構的視角,從問題入手剖析:

  • 拼多多為什麼這麼快?

  • 市值PK京東合理不合理?

  • 拼多多的阿喀琉斯之踵在哪裡?

  • 拼多多的未來增長可能在哪裡?

拼多多上市一年:再看其增長模式

問題一:拼多多為什麼這麼快?

企業增長的態勢可以構建出五根線,我稱之為“增長五線”,分別是:撤退線、成長底線、增長線、爆發線和天際線。按照未來“增長五線”的視角來看,拼多多的發展是典型的爆發線。所謂爆發線,就是可以讓你的業務短期內呈現指數級增長。拼多多就是在戰略無人區上創新,通過大資本驅動,然後用“數據+社交因子+資本”一騎絕塵。

首先,拼多多面對的是一個4億人的大蛋糕。拼多多被稱為“五環內的人不能理解的企業”,這雖然是句玩笑話,但也是事實:極光大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拼多多65%的用戶來自三四五線城市,來自一線城市的用戶僅有7.56%。

但只看到“五環外的4億人”是對戰局的淺薄理解,這4億大蛋糕本質上是未必有電腦、但卻有手機,已經擁有了移動互聯網習慣,但還沒有被電商巨頭收割的用戶,只是他們聚集在三四線城市、價格高度敏感。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拼多多是一個“土生土長”的移動互聯網企業,所有的基礎設施,都已經被競爭對手或者合作伙伴搭好了:它不需要像淘寶一樣自己做支付寶,微信支付已經普及;它也不需要像京東一樣自建物流,四通一達在菜鳥物流的加持下已經夠用;它更不需要告訴賣家移動端比PC流量更大,手淘已經幫它教好了賣家。

這些已經幫助拼多多節省了10年時間。今天我們打開拼多多的官網,會發現拼多多官網也是移動端App的廣告,並不像京東、淘寶、天貓一樣用於交易,好像在不斷提醒我們這個一直被忽視的事實,拼多多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公司,跟淘寶、京東、天貓都不一樣。

拼多多上市一年:再看其增長模式

這導致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五環外”用戶,成為一個巨大的戰略無人區。在拼多多高速發展的2017年,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社交軟件微信月活9億,而淘寶月活5億,淘寶被微信封殺導致只能通過淘口令在用戶間分享,面對這4億未被收割的用戶,淘寶只能望洋興嘆;京東雖然拿到了微信的流量入口,但2017年還沒有小程序的出現,加上京東瞄準了“五環內”的中產階級做文章,五環外的價格敏感顧客不在京東的視野內。

其次,拼多多用創新的價值設計快速佔領了這個無人區。第一個創新的價值設計是拼團。拼多多創始人黃錚自認與京東、天貓、淘寶最大差別是時代差異導致的邏輯差異,流量邏輯已經落幕,以人為核心才能致勝,而拼團解決了信任和需求匹配問題,是更適合移動互聯網、更貼近消費者的玩法。

第二個價值設計是滿足用戶喜歡實惠的心理。拼多多的第一款商品是拼購一元錢一袋的樂事薯片,一天拼了一萬份。黃崢認為,只要一半薯片還能吃,用戶就會覺得值。在這樣的客戶洞察下,拼多多把價值曲線的其他要素全部砍掉,不做物流、不管售後,全押拼購。

根據電商分析師李成東的數據,2015-2016年,拼多多通過“一元奪寶”從微信獲得了千萬級用戶,2016年拼多多又用一分錢搶紅包獲得了1億粉絲量。黃錚深刻的客戶洞察和價值設計讓拼多多在戰略無人區一飛沖天。

最後,拼多多還有極強的資本驅動力。按照拼多多的玩法,流量成本再低,面對海量用戶都會是鉅額支出,黃錚曾被段永平帶著參加過巴菲特午餐,資本圈的資源強大,也被評價為融資能力最強的電商創業者。從拼多多的招股說明書來看,拼多多從一開始就是一個知名機構追捧的明星創業公司。

拼多多上市一年:再看其增長模式

在戰略無人區下提出鋒利的價值設計,資本驅動抓住機會窗口,拼多多的爆發線打得漂亮。

"

點擊上方“i黑馬”,選擇“置頂公眾號”

黑馬智庫,創業必讀

更多創業內容請訪問www.iheima.com

拼多多上市一年:再看其增長模式

14億種悲喜交加,14億種負重前行。

2018年7月26日,“拼多多”在美國上市,在當時創下了中國企業最快上市記錄。

比上市時間更快更有力的是GMV數據:從0做到1000億,淘寶用了5年,京東用了10年,而拼多多僅僅用了兩年。在高速增長的業績驅動下,2019年1月25日,上市不到半年的拼多多盤中市值一度超過電商大鱷京東,被評價為“拼多多三年抵京東20年”。

這讓拼多多搶盡了電商行業關注焦點,穩拿“現象級公司”的名頭。而這現象級火爆的背後也是現象級的錯愕與非議。

錯愕在於,拼多多憑什麼這麼快,市值又憑什麼直追京東?眾所周知,京東對標的是亞馬遜,從押注物流、金融運作到會員體系,可以說都是師承於亞馬遜,而拼多多則找不到對標對象,“社交電商”、“貨找人”,詮釋拼多多模式的新詞層出不窮,難道拼多多真的是個想象空間無限的新物種?

非議則主要集中在假貨問題,自拼多多上市以來,關於其假貨多的批評就不絕於耳。央視新聞在拼多多上市第5天就點名批評拼多多假貨氾濫,創維等品牌商也與拼多多嚴正交涉,要求拼多多停止涉假,“童話大王”鄭淵潔也因拼多多銷售其盜版圖書向工商局投訴舉報。道德滑坡、資本罪惡的評價也隨之而來。

一時間,拼多多面對了輿論的兩極,讓我們用理性結構的視角,從問題入手剖析:

  • 拼多多為什麼這麼快?

  • 市值PK京東合理不合理?

  • 拼多多的阿喀琉斯之踵在哪裡?

  • 拼多多的未來增長可能在哪裡?

拼多多上市一年:再看其增長模式

問題一:拼多多為什麼這麼快?

企業增長的態勢可以構建出五根線,我稱之為“增長五線”,分別是:撤退線、成長底線、增長線、爆發線和天際線。按照未來“增長五線”的視角來看,拼多多的發展是典型的爆發線。所謂爆發線,就是可以讓你的業務短期內呈現指數級增長。拼多多就是在戰略無人區上創新,通過大資本驅動,然後用“數據+社交因子+資本”一騎絕塵。

首先,拼多多面對的是一個4億人的大蛋糕。拼多多被稱為“五環內的人不能理解的企業”,這雖然是句玩笑話,但也是事實:極光大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拼多多65%的用戶來自三四五線城市,來自一線城市的用戶僅有7.56%。

但只看到“五環外的4億人”是對戰局的淺薄理解,這4億大蛋糕本質上是未必有電腦、但卻有手機,已經擁有了移動互聯網習慣,但還沒有被電商巨頭收割的用戶,只是他們聚集在三四線城市、價格高度敏感。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拼多多是一個“土生土長”的移動互聯網企業,所有的基礎設施,都已經被競爭對手或者合作伙伴搭好了:它不需要像淘寶一樣自己做支付寶,微信支付已經普及;它也不需要像京東一樣自建物流,四通一達在菜鳥物流的加持下已經夠用;它更不需要告訴賣家移動端比PC流量更大,手淘已經幫它教好了賣家。

這些已經幫助拼多多節省了10年時間。今天我們打開拼多多的官網,會發現拼多多官網也是移動端App的廣告,並不像京東、淘寶、天貓一樣用於交易,好像在不斷提醒我們這個一直被忽視的事實,拼多多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公司,跟淘寶、京東、天貓都不一樣。

拼多多上市一年:再看其增長模式

這導致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五環外”用戶,成為一個巨大的戰略無人區。在拼多多高速發展的2017年,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社交軟件微信月活9億,而淘寶月活5億,淘寶被微信封殺導致只能通過淘口令在用戶間分享,面對這4億未被收割的用戶,淘寶只能望洋興嘆;京東雖然拿到了微信的流量入口,但2017年還沒有小程序的出現,加上京東瞄準了“五環內”的中產階級做文章,五環外的價格敏感顧客不在京東的視野內。

其次,拼多多用創新的價值設計快速佔領了這個無人區。第一個創新的價值設計是拼團。拼多多創始人黃錚自認與京東、天貓、淘寶最大差別是時代差異導致的邏輯差異,流量邏輯已經落幕,以人為核心才能致勝,而拼團解決了信任和需求匹配問題,是更適合移動互聯網、更貼近消費者的玩法。

第二個價值設計是滿足用戶喜歡實惠的心理。拼多多的第一款商品是拼購一元錢一袋的樂事薯片,一天拼了一萬份。黃崢認為,只要一半薯片還能吃,用戶就會覺得值。在這樣的客戶洞察下,拼多多把價值曲線的其他要素全部砍掉,不做物流、不管售後,全押拼購。

根據電商分析師李成東的數據,2015-2016年,拼多多通過“一元奪寶”從微信獲得了千萬級用戶,2016年拼多多又用一分錢搶紅包獲得了1億粉絲量。黃錚深刻的客戶洞察和價值設計讓拼多多在戰略無人區一飛沖天。

最後,拼多多還有極強的資本驅動力。按照拼多多的玩法,流量成本再低,面對海量用戶都會是鉅額支出,黃錚曾被段永平帶著參加過巴菲特午餐,資本圈的資源強大,也被評價為融資能力最強的電商創業者。從拼多多的招股說明書來看,拼多多從一開始就是一個知名機構追捧的明星創業公司。

拼多多上市一年:再看其增長模式

在戰略無人區下提出鋒利的價值設計,資本驅動抓住機會窗口,拼多多的爆發線打得漂亮。

拼多多上市一年:再看其增長模式

問題二:拼多多市值PK京東合理不合理

2018年下半年,受到“明州事件”影響,京東股價一路走跌。2019年1月25日,拼多多盤中市值超過京東。如今京東已走出陰霾,以2019年6月28日收盤價計算,拼多多236.6億美元,京東438.2億美金,已接近拼多多兩倍。但拼多多未來發展是否有機會彎道超車,仍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讓我們先聚焦到電商業務GMV。京東的電商業務包含自營電商和第三方電商,而拼多多則全部為第三方商家,模式並不相同。讓我們先從整個電商平臺的客戶價值來看,判斷未來GMV的增長情況。

1) 拼多多顧客基數略多於京東。從2018年財報來看,京東活躍用戶數達3.13億,但已初現瓶頸。而拼多多活躍用戶數達3.855億,且仍在增長,但從移動互聯網的大格局來看,紅利期已結束,接下來可能進入與淘寶、 京東的用戶爭奪戰。

2) 京東單個客戶價值是拼多多的4倍。這裡我們以用戶年支出額做比較,2018年拼多多GMV4716億元,活躍用戶年人均貢獻額1223元,而京東全年GMV近1.7萬億元,活躍用戶年人均貢獻額5431元,是拼多多的4倍多。目前來看拼多多的GMV年人均貢獻額仍在上升態勢,但考慮到雙方用戶購買力的差距,拼多多難以超越京東。

從這兩項來看,短期內拼多多電商業務GMV難以超過京東。

再從收入來看,拼多多營收是京東的第三方營收的三分之一。2019年Q1財報顯示拼多多總營收45.452億元,京東總營收1211 億元,其中第三方商家帶來的佣金和廣告費為124億元,拼多多在第三方服務營收上目前拼多多仍然有不小的差距。當然,由於商業模式不同,截止2018年底,拼多多活躍商家數超過100萬,而京東僅21萬,拼多多未來第三方營收增長空間仍然很大。

這樣一番比較,可以發現當前拼多多在GMV和營收上都難以超過京東,從現金流折現出發的估值邏輯也就難以支撐。

從商業本質上看,拼多多志在聚合類似需求實現C2M,結合中國製造2025的供給側改革大背景,激發了用戶網絡價值,的確有相當大的市值增長空間。但由於商業模式、用戶、賣家與淘寶重合較大,衝擊了整個阿里巴巴的業務底線,在通向C2M的道路上,必然遭遇阿里巴巴的強力狙擊。

再者京東已經涉足了供應鏈金融、京東雲、且對外開放物流等服務和技術,業務佈局豐富、不斷釋放增長期權,開始突破天際線,而拼多多還只有電商,並且目前的發力點也還在優化電商體系,還在鞏固增長線的階段,應當說長期來看拼多多與京東市值會面臨拉鋸的局面。

綜上,拼多多曾經市值超越京東只是短期事件導致,不能代表公司價值,而但阿里的反攻決定了其向上突破的過程必然是一場持久戰。

"

點擊上方“i黑馬”,選擇“置頂公眾號”

黑馬智庫,創業必讀

更多創業內容請訪問www.iheima.com

拼多多上市一年:再看其增長模式

14億種悲喜交加,14億種負重前行。

2018年7月26日,“拼多多”在美國上市,在當時創下了中國企業最快上市記錄。

比上市時間更快更有力的是GMV數據:從0做到1000億,淘寶用了5年,京東用了10年,而拼多多僅僅用了兩年。在高速增長的業績驅動下,2019年1月25日,上市不到半年的拼多多盤中市值一度超過電商大鱷京東,被評價為“拼多多三年抵京東20年”。

這讓拼多多搶盡了電商行業關注焦點,穩拿“現象級公司”的名頭。而這現象級火爆的背後也是現象級的錯愕與非議。

錯愕在於,拼多多憑什麼這麼快,市值又憑什麼直追京東?眾所周知,京東對標的是亞馬遜,從押注物流、金融運作到會員體系,可以說都是師承於亞馬遜,而拼多多則找不到對標對象,“社交電商”、“貨找人”,詮釋拼多多模式的新詞層出不窮,難道拼多多真的是個想象空間無限的新物種?

非議則主要集中在假貨問題,自拼多多上市以來,關於其假貨多的批評就不絕於耳。央視新聞在拼多多上市第5天就點名批評拼多多假貨氾濫,創維等品牌商也與拼多多嚴正交涉,要求拼多多停止涉假,“童話大王”鄭淵潔也因拼多多銷售其盜版圖書向工商局投訴舉報。道德滑坡、資本罪惡的評價也隨之而來。

一時間,拼多多面對了輿論的兩極,讓我們用理性結構的視角,從問題入手剖析:

  • 拼多多為什麼這麼快?

  • 市值PK京東合理不合理?

  • 拼多多的阿喀琉斯之踵在哪裡?

  • 拼多多的未來增長可能在哪裡?

拼多多上市一年:再看其增長模式

問題一:拼多多為什麼這麼快?

企業增長的態勢可以構建出五根線,我稱之為“增長五線”,分別是:撤退線、成長底線、增長線、爆發線和天際線。按照未來“增長五線”的視角來看,拼多多的發展是典型的爆發線。所謂爆發線,就是可以讓你的業務短期內呈現指數級增長。拼多多就是在戰略無人區上創新,通過大資本驅動,然後用“數據+社交因子+資本”一騎絕塵。

首先,拼多多面對的是一個4億人的大蛋糕。拼多多被稱為“五環內的人不能理解的企業”,這雖然是句玩笑話,但也是事實:極光大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拼多多65%的用戶來自三四五線城市,來自一線城市的用戶僅有7.56%。

但只看到“五環外的4億人”是對戰局的淺薄理解,這4億大蛋糕本質上是未必有電腦、但卻有手機,已經擁有了移動互聯網習慣,但還沒有被電商巨頭收割的用戶,只是他們聚集在三四線城市、價格高度敏感。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拼多多是一個“土生土長”的移動互聯網企業,所有的基礎設施,都已經被競爭對手或者合作伙伴搭好了:它不需要像淘寶一樣自己做支付寶,微信支付已經普及;它也不需要像京東一樣自建物流,四通一達在菜鳥物流的加持下已經夠用;它更不需要告訴賣家移動端比PC流量更大,手淘已經幫它教好了賣家。

這些已經幫助拼多多節省了10年時間。今天我們打開拼多多的官網,會發現拼多多官網也是移動端App的廣告,並不像京東、淘寶、天貓一樣用於交易,好像在不斷提醒我們這個一直被忽視的事實,拼多多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公司,跟淘寶、京東、天貓都不一樣。

拼多多上市一年:再看其增長模式

這導致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五環外”用戶,成為一個巨大的戰略無人區。在拼多多高速發展的2017年,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社交軟件微信月活9億,而淘寶月活5億,淘寶被微信封殺導致只能通過淘口令在用戶間分享,面對這4億未被收割的用戶,淘寶只能望洋興嘆;京東雖然拿到了微信的流量入口,但2017年還沒有小程序的出現,加上京東瞄準了“五環內”的中產階級做文章,五環外的價格敏感顧客不在京東的視野內。

其次,拼多多用創新的價值設計快速佔領了這個無人區。第一個創新的價值設計是拼團。拼多多創始人黃錚自認與京東、天貓、淘寶最大差別是時代差異導致的邏輯差異,流量邏輯已經落幕,以人為核心才能致勝,而拼團解決了信任和需求匹配問題,是更適合移動互聯網、更貼近消費者的玩法。

第二個價值設計是滿足用戶喜歡實惠的心理。拼多多的第一款商品是拼購一元錢一袋的樂事薯片,一天拼了一萬份。黃崢認為,只要一半薯片還能吃,用戶就會覺得值。在這樣的客戶洞察下,拼多多把價值曲線的其他要素全部砍掉,不做物流、不管售後,全押拼購。

根據電商分析師李成東的數據,2015-2016年,拼多多通過“一元奪寶”從微信獲得了千萬級用戶,2016年拼多多又用一分錢搶紅包獲得了1億粉絲量。黃錚深刻的客戶洞察和價值設計讓拼多多在戰略無人區一飛沖天。

最後,拼多多還有極強的資本驅動力。按照拼多多的玩法,流量成本再低,面對海量用戶都會是鉅額支出,黃錚曾被段永平帶著參加過巴菲特午餐,資本圈的資源強大,也被評價為融資能力最強的電商創業者。從拼多多的招股說明書來看,拼多多從一開始就是一個知名機構追捧的明星創業公司。

拼多多上市一年:再看其增長模式

在戰略無人區下提出鋒利的價值設計,資本驅動抓住機會窗口,拼多多的爆發線打得漂亮。

拼多多上市一年:再看其增長模式

問題二:拼多多市值PK京東合理不合理

2018年下半年,受到“明州事件”影響,京東股價一路走跌。2019年1月25日,拼多多盤中市值超過京東。如今京東已走出陰霾,以2019年6月28日收盤價計算,拼多多236.6億美元,京東438.2億美金,已接近拼多多兩倍。但拼多多未來發展是否有機會彎道超車,仍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讓我們先聚焦到電商業務GMV。京東的電商業務包含自營電商和第三方電商,而拼多多則全部為第三方商家,模式並不相同。讓我們先從整個電商平臺的客戶價值來看,判斷未來GMV的增長情況。

1) 拼多多顧客基數略多於京東。從2018年財報來看,京東活躍用戶數達3.13億,但已初現瓶頸。而拼多多活躍用戶數達3.855億,且仍在增長,但從移動互聯網的大格局來看,紅利期已結束,接下來可能進入與淘寶、 京東的用戶爭奪戰。

2) 京東單個客戶價值是拼多多的4倍。這裡我們以用戶年支出額做比較,2018年拼多多GMV4716億元,活躍用戶年人均貢獻額1223元,而京東全年GMV近1.7萬億元,活躍用戶年人均貢獻額5431元,是拼多多的4倍多。目前來看拼多多的GMV年人均貢獻額仍在上升態勢,但考慮到雙方用戶購買力的差距,拼多多難以超越京東。

從這兩項來看,短期內拼多多電商業務GMV難以超過京東。

再從收入來看,拼多多營收是京東的第三方營收的三分之一。2019年Q1財報顯示拼多多總營收45.452億元,京東總營收1211 億元,其中第三方商家帶來的佣金和廣告費為124億元,拼多多在第三方服務營收上目前拼多多仍然有不小的差距。當然,由於商業模式不同,截止2018年底,拼多多活躍商家數超過100萬,而京東僅21萬,拼多多未來第三方營收增長空間仍然很大。

這樣一番比較,可以發現當前拼多多在GMV和營收上都難以超過京東,從現金流折現出發的估值邏輯也就難以支撐。

從商業本質上看,拼多多志在聚合類似需求實現C2M,結合中國製造2025的供給側改革大背景,激發了用戶網絡價值,的確有相當大的市值增長空間。但由於商業模式、用戶、賣家與淘寶重合較大,衝擊了整個阿里巴巴的業務底線,在通向C2M的道路上,必然遭遇阿里巴巴的強力狙擊。

再者京東已經涉足了供應鏈金融、京東雲、且對外開放物流等服務和技術,業務佈局豐富、不斷釋放增長期權,開始突破天際線,而拼多多還只有電商,並且目前的發力點也還在優化電商體系,還在鞏固增長線的階段,應當說長期來看拼多多與京東市值會面臨拉鋸的局面。

綜上,拼多多曾經市值超越京東只是短期事件導致,不能代表公司價值,而但阿里的反攻決定了其向上突破的過程必然是一場持久戰。

拼多多上市一年:再看其增長模式

問題三:拼多多的阿喀琉斯之踵在哪裡?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拼多多死穴一:騰訊。

雖然黃崢對微信的支持矢口否認,認為拼多多面臨了更嚴格的監管,但也無法抵消拼多多成於微信的事實。

來自騰訊的威脅有三方面:

1) 一旦戰局生變,可能導致拼團玩法完全失效,就如同淘寶、抖音無法在微信分享,拼多多的拼團模式將偃旗息鼓;

2) 微信的發展限制了拼多多的發展,例如由於微信在海外發展並不亮眼,拼多多出海也就成為了一條難以走通的路。

3) 假如脫離了微信,拼多多還能不能持續低成本獲得新用戶。

拼多多死穴二:客戶價值不高。

依靠三四五線城市用戶起家的拼多多,以低價產品殺入市場,也天然受到客戶價值偏低的困擾,如第二個問題中所分析的,目前拼多多活躍用戶人均貢獻GMV不到京東的四分之一。

流量紅利即將見頂,客戶價值如果無法提高,拼多多的天花板也就越來越近了。而隨著未來賣假貨、仿大牌、清庫存的現象得到矯正,如果拼多多選擇向上做高客單價,拼多多“便宜”的價值點也將逐漸削弱,那時候拼多多的競爭優勢在哪裡又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拼多多死穴三:缺乏用戶轉換壁壘,很可能導致為淘寶打江山。

根據國金證券研究所的數據,截止2019年3月,拼多多接近60%的用戶同時也在使用淘寶,40%用戶也在同時使用京東,而在2018年1月,這兩個數據分別是40%和20%。印證了行業內盛傳的“為淘寶培養下沉市場”的說法,加之淘寶推出淘寶高手、特價版淘寶等產品迎戰拼多多,拼多多用戶向淘寶轉移的現象將進一步發生。

拼多多死穴四:就在於大家心知肚明的假貨問題。

從長遠的的角度來看,沒有一家上市公司以假貨或者低質貨為核心持續,淘寶在美國上市後邊迅速開始打假洗白。而拼多多一直面臨多個品牌主包括海爾、立白、三星等大型品牌企業的訴訟,雖然拼多多不斷在做協調,但是如果這些品牌企業組成聯盟來訴訟拼多多,後果不堪設想(這結局可能就像當年優酷愛奇藝絞殺快播一樣)。

更有趣的是,用大數據AI打假的公司開始浮現,如果傳統品牌加上新的數據武器,拼多多難以吃消。

"

點擊上方“i黑馬”,選擇“置頂公眾號”

黑馬智庫,創業必讀

更多創業內容請訪問www.iheima.com

拼多多上市一年:再看其增長模式

14億種悲喜交加,14億種負重前行。

2018年7月26日,“拼多多”在美國上市,在當時創下了中國企業最快上市記錄。

比上市時間更快更有力的是GMV數據:從0做到1000億,淘寶用了5年,京東用了10年,而拼多多僅僅用了兩年。在高速增長的業績驅動下,2019年1月25日,上市不到半年的拼多多盤中市值一度超過電商大鱷京東,被評價為“拼多多三年抵京東20年”。

這讓拼多多搶盡了電商行業關注焦點,穩拿“現象級公司”的名頭。而這現象級火爆的背後也是現象級的錯愕與非議。

錯愕在於,拼多多憑什麼這麼快,市值又憑什麼直追京東?眾所周知,京東對標的是亞馬遜,從押注物流、金融運作到會員體系,可以說都是師承於亞馬遜,而拼多多則找不到對標對象,“社交電商”、“貨找人”,詮釋拼多多模式的新詞層出不窮,難道拼多多真的是個想象空間無限的新物種?

非議則主要集中在假貨問題,自拼多多上市以來,關於其假貨多的批評就不絕於耳。央視新聞在拼多多上市第5天就點名批評拼多多假貨氾濫,創維等品牌商也與拼多多嚴正交涉,要求拼多多停止涉假,“童話大王”鄭淵潔也因拼多多銷售其盜版圖書向工商局投訴舉報。道德滑坡、資本罪惡的評價也隨之而來。

一時間,拼多多面對了輿論的兩極,讓我們用理性結構的視角,從問題入手剖析:

  • 拼多多為什麼這麼快?

  • 市值PK京東合理不合理?

  • 拼多多的阿喀琉斯之踵在哪裡?

  • 拼多多的未來增長可能在哪裡?

拼多多上市一年:再看其增長模式

問題一:拼多多為什麼這麼快?

企業增長的態勢可以構建出五根線,我稱之為“增長五線”,分別是:撤退線、成長底線、增長線、爆發線和天際線。按照未來“增長五線”的視角來看,拼多多的發展是典型的爆發線。所謂爆發線,就是可以讓你的業務短期內呈現指數級增長。拼多多就是在戰略無人區上創新,通過大資本驅動,然後用“數據+社交因子+資本”一騎絕塵。

首先,拼多多面對的是一個4億人的大蛋糕。拼多多被稱為“五環內的人不能理解的企業”,這雖然是句玩笑話,但也是事實:極光大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拼多多65%的用戶來自三四五線城市,來自一線城市的用戶僅有7.56%。

但只看到“五環外的4億人”是對戰局的淺薄理解,這4億大蛋糕本質上是未必有電腦、但卻有手機,已經擁有了移動互聯網習慣,但還沒有被電商巨頭收割的用戶,只是他們聚集在三四線城市、價格高度敏感。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拼多多是一個“土生土長”的移動互聯網企業,所有的基礎設施,都已經被競爭對手或者合作伙伴搭好了:它不需要像淘寶一樣自己做支付寶,微信支付已經普及;它也不需要像京東一樣自建物流,四通一達在菜鳥物流的加持下已經夠用;它更不需要告訴賣家移動端比PC流量更大,手淘已經幫它教好了賣家。

這些已經幫助拼多多節省了10年時間。今天我們打開拼多多的官網,會發現拼多多官網也是移動端App的廣告,並不像京東、淘寶、天貓一樣用於交易,好像在不斷提醒我們這個一直被忽視的事實,拼多多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公司,跟淘寶、京東、天貓都不一樣。

拼多多上市一年:再看其增長模式

這導致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五環外”用戶,成為一個巨大的戰略無人區。在拼多多高速發展的2017年,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社交軟件微信月活9億,而淘寶月活5億,淘寶被微信封殺導致只能通過淘口令在用戶間分享,面對這4億未被收割的用戶,淘寶只能望洋興嘆;京東雖然拿到了微信的流量入口,但2017年還沒有小程序的出現,加上京東瞄準了“五環內”的中產階級做文章,五環外的價格敏感顧客不在京東的視野內。

其次,拼多多用創新的價值設計快速佔領了這個無人區。第一個創新的價值設計是拼團。拼多多創始人黃錚自認與京東、天貓、淘寶最大差別是時代差異導致的邏輯差異,流量邏輯已經落幕,以人為核心才能致勝,而拼團解決了信任和需求匹配問題,是更適合移動互聯網、更貼近消費者的玩法。

第二個價值設計是滿足用戶喜歡實惠的心理。拼多多的第一款商品是拼購一元錢一袋的樂事薯片,一天拼了一萬份。黃崢認為,只要一半薯片還能吃,用戶就會覺得值。在這樣的客戶洞察下,拼多多把價值曲線的其他要素全部砍掉,不做物流、不管售後,全押拼購。

根據電商分析師李成東的數據,2015-2016年,拼多多通過“一元奪寶”從微信獲得了千萬級用戶,2016年拼多多又用一分錢搶紅包獲得了1億粉絲量。黃錚深刻的客戶洞察和價值設計讓拼多多在戰略無人區一飛沖天。

最後,拼多多還有極強的資本驅動力。按照拼多多的玩法,流量成本再低,面對海量用戶都會是鉅額支出,黃錚曾被段永平帶著參加過巴菲特午餐,資本圈的資源強大,也被評價為融資能力最強的電商創業者。從拼多多的招股說明書來看,拼多多從一開始就是一個知名機構追捧的明星創業公司。

拼多多上市一年:再看其增長模式

在戰略無人區下提出鋒利的價值設計,資本驅動抓住機會窗口,拼多多的爆發線打得漂亮。

拼多多上市一年:再看其增長模式

問題二:拼多多市值PK京東合理不合理

2018年下半年,受到“明州事件”影響,京東股價一路走跌。2019年1月25日,拼多多盤中市值超過京東。如今京東已走出陰霾,以2019年6月28日收盤價計算,拼多多236.6億美元,京東438.2億美金,已接近拼多多兩倍。但拼多多未來發展是否有機會彎道超車,仍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讓我們先聚焦到電商業務GMV。京東的電商業務包含自營電商和第三方電商,而拼多多則全部為第三方商家,模式並不相同。讓我們先從整個電商平臺的客戶價值來看,判斷未來GMV的增長情況。

1) 拼多多顧客基數略多於京東。從2018年財報來看,京東活躍用戶數達3.13億,但已初現瓶頸。而拼多多活躍用戶數達3.855億,且仍在增長,但從移動互聯網的大格局來看,紅利期已結束,接下來可能進入與淘寶、 京東的用戶爭奪戰。

2) 京東單個客戶價值是拼多多的4倍。這裡我們以用戶年支出額做比較,2018年拼多多GMV4716億元,活躍用戶年人均貢獻額1223元,而京東全年GMV近1.7萬億元,活躍用戶年人均貢獻額5431元,是拼多多的4倍多。目前來看拼多多的GMV年人均貢獻額仍在上升態勢,但考慮到雙方用戶購買力的差距,拼多多難以超越京東。

從這兩項來看,短期內拼多多電商業務GMV難以超過京東。

再從收入來看,拼多多營收是京東的第三方營收的三分之一。2019年Q1財報顯示拼多多總營收45.452億元,京東總營收1211 億元,其中第三方商家帶來的佣金和廣告費為124億元,拼多多在第三方服務營收上目前拼多多仍然有不小的差距。當然,由於商業模式不同,截止2018年底,拼多多活躍商家數超過100萬,而京東僅21萬,拼多多未來第三方營收增長空間仍然很大。

這樣一番比較,可以發現當前拼多多在GMV和營收上都難以超過京東,從現金流折現出發的估值邏輯也就難以支撐。

從商業本質上看,拼多多志在聚合類似需求實現C2M,結合中國製造2025的供給側改革大背景,激發了用戶網絡價值,的確有相當大的市值增長空間。但由於商業模式、用戶、賣家與淘寶重合較大,衝擊了整個阿里巴巴的業務底線,在通向C2M的道路上,必然遭遇阿里巴巴的強力狙擊。

再者京東已經涉足了供應鏈金融、京東雲、且對外開放物流等服務和技術,業務佈局豐富、不斷釋放增長期權,開始突破天際線,而拼多多還只有電商,並且目前的發力點也還在優化電商體系,還在鞏固增長線的階段,應當說長期來看拼多多與京東市值會面臨拉鋸的局面。

綜上,拼多多曾經市值超越京東只是短期事件導致,不能代表公司價值,而但阿里的反攻決定了其向上突破的過程必然是一場持久戰。

拼多多上市一年:再看其增長模式

問題三:拼多多的阿喀琉斯之踵在哪裡?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拼多多死穴一:騰訊。

雖然黃崢對微信的支持矢口否認,認為拼多多面臨了更嚴格的監管,但也無法抵消拼多多成於微信的事實。

來自騰訊的威脅有三方面:

1) 一旦戰局生變,可能導致拼團玩法完全失效,就如同淘寶、抖音無法在微信分享,拼多多的拼團模式將偃旗息鼓;

2) 微信的發展限制了拼多多的發展,例如由於微信在海外發展並不亮眼,拼多多出海也就成為了一條難以走通的路。

3) 假如脫離了微信,拼多多還能不能持續低成本獲得新用戶。

拼多多死穴二:客戶價值不高。

依靠三四五線城市用戶起家的拼多多,以低價產品殺入市場,也天然受到客戶價值偏低的困擾,如第二個問題中所分析的,目前拼多多活躍用戶人均貢獻GMV不到京東的四分之一。

流量紅利即將見頂,客戶價值如果無法提高,拼多多的天花板也就越來越近了。而隨著未來賣假貨、仿大牌、清庫存的現象得到矯正,如果拼多多選擇向上做高客單價,拼多多“便宜”的價值點也將逐漸削弱,那時候拼多多的競爭優勢在哪裡又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拼多多死穴三:缺乏用戶轉換壁壘,很可能導致為淘寶打江山。

根據國金證券研究所的數據,截止2019年3月,拼多多接近60%的用戶同時也在使用淘寶,40%用戶也在同時使用京東,而在2018年1月,這兩個數據分別是40%和20%。印證了行業內盛傳的“為淘寶培養下沉市場”的說法,加之淘寶推出淘寶高手、特價版淘寶等產品迎戰拼多多,拼多多用戶向淘寶轉移的現象將進一步發生。

拼多多死穴四:就在於大家心知肚明的假貨問題。

從長遠的的角度來看,沒有一家上市公司以假貨或者低質貨為核心持續,淘寶在美國上市後邊迅速開始打假洗白。而拼多多一直面臨多個品牌主包括海爾、立白、三星等大型品牌企業的訴訟,雖然拼多多不斷在做協調,但是如果這些品牌企業組成聯盟來訴訟拼多多,後果不堪設想(這結局可能就像當年優酷愛奇藝絞殺快播一樣)。

更有趣的是,用大數據AI打假的公司開始浮現,如果傳統品牌加上新的數據武器,拼多多難以吃消。

拼多多上市一年:再看其增長模式

問題四:拼多多的未來增長可能在哪裡?

按照克里斯坦森顛覆式創新的邏輯,低端市場的創新會逐步往上侵蝕,將原有的市場格局重組。這個邏輯在阿里身上發生過,我一直覺得從商品定位上看,拼多多就像早期的淘寶,假貨多、選擇多、便宜,但是上市後阿里迅速剝離出不同的品牌天貓,並對淘寶貨品問題開始清理,拼多多是否可以借鑑阿里模式,利用高市值之際迅速佈局中端的平臺品牌?

當然,C2M也是重要的增長路徑。所謂C2M的核心,遠不是“客戶端-企業製造端”,而是數據、數據、數據。拼多多所積累的用戶數據,可以從需求側倒逼供給側,進行精準化定製,使得上游製造業可以降低預測成本、供需不匹配的風險,以及營銷成本,當前天貓開始制定性承包美的、九陽等多條條產品線,進行指定性生產,就是這個增長模式。

市場經濟用價格信號來解決供求信息的不對稱,而擁有數據賦能的市場經濟,解決不對稱的核心是數據和智能,這就是曾鳴(阿里巴巴集團學術委員會主席)所描述的阿里未來圖景之一。如果這個模式得以成功複製,名創優品利用中國產能和供應鏈能力,不斷出海成功,而拼多多由數據逆向組建的供應鏈能力,是否更具備競爭優勢?

另外,拼多多把破局點押注在分佈式AI。早至2016年12月,黃崢就提出了分佈式AI的概念,視野深遠。2018年Q3財報顯示,拼多多研發費用開始大幅增長,黃崢親自領導AI研發;到2019年Q1,研發費用已較去年同期增長8倍,達到6.671億。

分佈式AI是與阿里的集中式AI作為對比提出的。拼多多的構想是,為每一位用戶建立一個AI瞭解和發現每個消費者分散的興趣愛好、常買的東西——這一點集中式AI也能做到,也就是阿里千人千面;不同用戶間的AI互相溝通,實現用戶需求的預測和聚類——這一點則是阿里的軟肋。黃崢曾說,阿里的給用戶推薦的都是買過的東西,之所以這樣,就是因為集中式AI導致。

對於分佈式AI,拼多多講了很多柔情故事,但其真實意圖其實在於未雨綢繆,一招破解三大死穴。

一、藉助分佈式AI的互相溝通,拼多多能夠不通過微信實現需求預測和商品推薦,實現“貨找人”。

二、通過分佈式AI挖掘用戶需求,實現一站式購物,通過提高購買頻次提高客戶價值。

三、分佈式AI基於用戶數據的積累,隨著用戶使用次數越來越多、用戶社交關係網的使用頻次用來越多,對需求的預測也就越準確、用戶體驗也就越極致,拼多多將變成時間的函數,用戶體驗成為最大的轉移壁壘。

這是一場豪賭,志在大贏。

2016年3月,重心還在拼好貨上的黃崢就曾說:“我們這個團隊可能跟阿里團隊差了20年,我覺得我們也許有機會在新的流量分佈形式、新的用戶交互形式和新的國際化的情況下,能夠做出一個不一樣的阿里,當然這句話可能當前看起來有點太大了,但是一步一步走過去,也不見得沒有機會。”

3年過去,拼多多開始動搖阿里底線,淘寶也終於迎戰拼多多,可是未來在我們看來,拼多多的第一競爭點不在阿里,而在自身破綻的克服或者打補丁升級,電商龐大的市場何妨兩者爭霸,但是最重要的是再次殺出新增長模式,作為上市一年的拼多多,未來增長將會如何再次佈局,是問題,也是再次突破的機會點。

(本文系科特勒諮詢合夥人、《增長五線》作者王賽,以及科特勒諮詢項目經理吳俊傑共同撰寫)

"

點擊上方“i黑馬”,選擇“置頂公眾號”

黑馬智庫,創業必讀

更多創業內容請訪問www.iheima.com

拼多多上市一年:再看其增長模式

14億種悲喜交加,14億種負重前行。

2018年7月26日,“拼多多”在美國上市,在當時創下了中國企業最快上市記錄。

比上市時間更快更有力的是GMV數據:從0做到1000億,淘寶用了5年,京東用了10年,而拼多多僅僅用了兩年。在高速增長的業績驅動下,2019年1月25日,上市不到半年的拼多多盤中市值一度超過電商大鱷京東,被評價為“拼多多三年抵京東20年”。

這讓拼多多搶盡了電商行業關注焦點,穩拿“現象級公司”的名頭。而這現象級火爆的背後也是現象級的錯愕與非議。

錯愕在於,拼多多憑什麼這麼快,市值又憑什麼直追京東?眾所周知,京東對標的是亞馬遜,從押注物流、金融運作到會員體系,可以說都是師承於亞馬遜,而拼多多則找不到對標對象,“社交電商”、“貨找人”,詮釋拼多多模式的新詞層出不窮,難道拼多多真的是個想象空間無限的新物種?

非議則主要集中在假貨問題,自拼多多上市以來,關於其假貨多的批評就不絕於耳。央視新聞在拼多多上市第5天就點名批評拼多多假貨氾濫,創維等品牌商也與拼多多嚴正交涉,要求拼多多停止涉假,“童話大王”鄭淵潔也因拼多多銷售其盜版圖書向工商局投訴舉報。道德滑坡、資本罪惡的評價也隨之而來。

一時間,拼多多面對了輿論的兩極,讓我們用理性結構的視角,從問題入手剖析:

  • 拼多多為什麼這麼快?

  • 市值PK京東合理不合理?

  • 拼多多的阿喀琉斯之踵在哪裡?

  • 拼多多的未來增長可能在哪裡?

拼多多上市一年:再看其增長模式

問題一:拼多多為什麼這麼快?

企業增長的態勢可以構建出五根線,我稱之為“增長五線”,分別是:撤退線、成長底線、增長線、爆發線和天際線。按照未來“增長五線”的視角來看,拼多多的發展是典型的爆發線。所謂爆發線,就是可以讓你的業務短期內呈現指數級增長。拼多多就是在戰略無人區上創新,通過大資本驅動,然後用“數據+社交因子+資本”一騎絕塵。

首先,拼多多面對的是一個4億人的大蛋糕。拼多多被稱為“五環內的人不能理解的企業”,這雖然是句玩笑話,但也是事實:極光大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拼多多65%的用戶來自三四五線城市,來自一線城市的用戶僅有7.56%。

但只看到“五環外的4億人”是對戰局的淺薄理解,這4億大蛋糕本質上是未必有電腦、但卻有手機,已經擁有了移動互聯網習慣,但還沒有被電商巨頭收割的用戶,只是他們聚集在三四線城市、價格高度敏感。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拼多多是一個“土生土長”的移動互聯網企業,所有的基礎設施,都已經被競爭對手或者合作伙伴搭好了:它不需要像淘寶一樣自己做支付寶,微信支付已經普及;它也不需要像京東一樣自建物流,四通一達在菜鳥物流的加持下已經夠用;它更不需要告訴賣家移動端比PC流量更大,手淘已經幫它教好了賣家。

這些已經幫助拼多多節省了10年時間。今天我們打開拼多多的官網,會發現拼多多官網也是移動端App的廣告,並不像京東、淘寶、天貓一樣用於交易,好像在不斷提醒我們這個一直被忽視的事實,拼多多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公司,跟淘寶、京東、天貓都不一樣。

拼多多上市一年:再看其增長模式

這導致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五環外”用戶,成為一個巨大的戰略無人區。在拼多多高速發展的2017年,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社交軟件微信月活9億,而淘寶月活5億,淘寶被微信封殺導致只能通過淘口令在用戶間分享,面對這4億未被收割的用戶,淘寶只能望洋興嘆;京東雖然拿到了微信的流量入口,但2017年還沒有小程序的出現,加上京東瞄準了“五環內”的中產階級做文章,五環外的價格敏感顧客不在京東的視野內。

其次,拼多多用創新的價值設計快速佔領了這個無人區。第一個創新的價值設計是拼團。拼多多創始人黃錚自認與京東、天貓、淘寶最大差別是時代差異導致的邏輯差異,流量邏輯已經落幕,以人為核心才能致勝,而拼團解決了信任和需求匹配問題,是更適合移動互聯網、更貼近消費者的玩法。

第二個價值設計是滿足用戶喜歡實惠的心理。拼多多的第一款商品是拼購一元錢一袋的樂事薯片,一天拼了一萬份。黃崢認為,只要一半薯片還能吃,用戶就會覺得值。在這樣的客戶洞察下,拼多多把價值曲線的其他要素全部砍掉,不做物流、不管售後,全押拼購。

根據電商分析師李成東的數據,2015-2016年,拼多多通過“一元奪寶”從微信獲得了千萬級用戶,2016年拼多多又用一分錢搶紅包獲得了1億粉絲量。黃錚深刻的客戶洞察和價值設計讓拼多多在戰略無人區一飛沖天。

最後,拼多多還有極強的資本驅動力。按照拼多多的玩法,流量成本再低,面對海量用戶都會是鉅額支出,黃錚曾被段永平帶著參加過巴菲特午餐,資本圈的資源強大,也被評價為融資能力最強的電商創業者。從拼多多的招股說明書來看,拼多多從一開始就是一個知名機構追捧的明星創業公司。

拼多多上市一年:再看其增長模式

在戰略無人區下提出鋒利的價值設計,資本驅動抓住機會窗口,拼多多的爆發線打得漂亮。

拼多多上市一年:再看其增長模式

問題二:拼多多市值PK京東合理不合理

2018年下半年,受到“明州事件”影響,京東股價一路走跌。2019年1月25日,拼多多盤中市值超過京東。如今京東已走出陰霾,以2019年6月28日收盤價計算,拼多多236.6億美元,京東438.2億美金,已接近拼多多兩倍。但拼多多未來發展是否有機會彎道超車,仍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讓我們先聚焦到電商業務GMV。京東的電商業務包含自營電商和第三方電商,而拼多多則全部為第三方商家,模式並不相同。讓我們先從整個電商平臺的客戶價值來看,判斷未來GMV的增長情況。

1) 拼多多顧客基數略多於京東。從2018年財報來看,京東活躍用戶數達3.13億,但已初現瓶頸。而拼多多活躍用戶數達3.855億,且仍在增長,但從移動互聯網的大格局來看,紅利期已結束,接下來可能進入與淘寶、 京東的用戶爭奪戰。

2) 京東單個客戶價值是拼多多的4倍。這裡我們以用戶年支出額做比較,2018年拼多多GMV4716億元,活躍用戶年人均貢獻額1223元,而京東全年GMV近1.7萬億元,活躍用戶年人均貢獻額5431元,是拼多多的4倍多。目前來看拼多多的GMV年人均貢獻額仍在上升態勢,但考慮到雙方用戶購買力的差距,拼多多難以超越京東。

從這兩項來看,短期內拼多多電商業務GMV難以超過京東。

再從收入來看,拼多多營收是京東的第三方營收的三分之一。2019年Q1財報顯示拼多多總營收45.452億元,京東總營收1211 億元,其中第三方商家帶來的佣金和廣告費為124億元,拼多多在第三方服務營收上目前拼多多仍然有不小的差距。當然,由於商業模式不同,截止2018年底,拼多多活躍商家數超過100萬,而京東僅21萬,拼多多未來第三方營收增長空間仍然很大。

這樣一番比較,可以發現當前拼多多在GMV和營收上都難以超過京東,從現金流折現出發的估值邏輯也就難以支撐。

從商業本質上看,拼多多志在聚合類似需求實現C2M,結合中國製造2025的供給側改革大背景,激發了用戶網絡價值,的確有相當大的市值增長空間。但由於商業模式、用戶、賣家與淘寶重合較大,衝擊了整個阿里巴巴的業務底線,在通向C2M的道路上,必然遭遇阿里巴巴的強力狙擊。

再者京東已經涉足了供應鏈金融、京東雲、且對外開放物流等服務和技術,業務佈局豐富、不斷釋放增長期權,開始突破天際線,而拼多多還只有電商,並且目前的發力點也還在優化電商體系,還在鞏固增長線的階段,應當說長期來看拼多多與京東市值會面臨拉鋸的局面。

綜上,拼多多曾經市值超越京東只是短期事件導致,不能代表公司價值,而但阿里的反攻決定了其向上突破的過程必然是一場持久戰。

拼多多上市一年:再看其增長模式

問題三:拼多多的阿喀琉斯之踵在哪裡?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拼多多死穴一:騰訊。

雖然黃崢對微信的支持矢口否認,認為拼多多面臨了更嚴格的監管,但也無法抵消拼多多成於微信的事實。

來自騰訊的威脅有三方面:

1) 一旦戰局生變,可能導致拼團玩法完全失效,就如同淘寶、抖音無法在微信分享,拼多多的拼團模式將偃旗息鼓;

2) 微信的發展限制了拼多多的發展,例如由於微信在海外發展並不亮眼,拼多多出海也就成為了一條難以走通的路。

3) 假如脫離了微信,拼多多還能不能持續低成本獲得新用戶。

拼多多死穴二:客戶價值不高。

依靠三四五線城市用戶起家的拼多多,以低價產品殺入市場,也天然受到客戶價值偏低的困擾,如第二個問題中所分析的,目前拼多多活躍用戶人均貢獻GMV不到京東的四分之一。

流量紅利即將見頂,客戶價值如果無法提高,拼多多的天花板也就越來越近了。而隨著未來賣假貨、仿大牌、清庫存的現象得到矯正,如果拼多多選擇向上做高客單價,拼多多“便宜”的價值點也將逐漸削弱,那時候拼多多的競爭優勢在哪裡又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拼多多死穴三:缺乏用戶轉換壁壘,很可能導致為淘寶打江山。

根據國金證券研究所的數據,截止2019年3月,拼多多接近60%的用戶同時也在使用淘寶,40%用戶也在同時使用京東,而在2018年1月,這兩個數據分別是40%和20%。印證了行業內盛傳的“為淘寶培養下沉市場”的說法,加之淘寶推出淘寶高手、特價版淘寶等產品迎戰拼多多,拼多多用戶向淘寶轉移的現象將進一步發生。

拼多多死穴四:就在於大家心知肚明的假貨問題。

從長遠的的角度來看,沒有一家上市公司以假貨或者低質貨為核心持續,淘寶在美國上市後邊迅速開始打假洗白。而拼多多一直面臨多個品牌主包括海爾、立白、三星等大型品牌企業的訴訟,雖然拼多多不斷在做協調,但是如果這些品牌企業組成聯盟來訴訟拼多多,後果不堪設想(這結局可能就像當年優酷愛奇藝絞殺快播一樣)。

更有趣的是,用大數據AI打假的公司開始浮現,如果傳統品牌加上新的數據武器,拼多多難以吃消。

拼多多上市一年:再看其增長模式

問題四:拼多多的未來增長可能在哪裡?

按照克里斯坦森顛覆式創新的邏輯,低端市場的創新會逐步往上侵蝕,將原有的市場格局重組。這個邏輯在阿里身上發生過,我一直覺得從商品定位上看,拼多多就像早期的淘寶,假貨多、選擇多、便宜,但是上市後阿里迅速剝離出不同的品牌天貓,並對淘寶貨品問題開始清理,拼多多是否可以借鑑阿里模式,利用高市值之際迅速佈局中端的平臺品牌?

當然,C2M也是重要的增長路徑。所謂C2M的核心,遠不是“客戶端-企業製造端”,而是數據、數據、數據。拼多多所積累的用戶數據,可以從需求側倒逼供給側,進行精準化定製,使得上游製造業可以降低預測成本、供需不匹配的風險,以及營銷成本,當前天貓開始制定性承包美的、九陽等多條條產品線,進行指定性生產,就是這個增長模式。

市場經濟用價格信號來解決供求信息的不對稱,而擁有數據賦能的市場經濟,解決不對稱的核心是數據和智能,這就是曾鳴(阿里巴巴集團學術委員會主席)所描述的阿里未來圖景之一。如果這個模式得以成功複製,名創優品利用中國產能和供應鏈能力,不斷出海成功,而拼多多由數據逆向組建的供應鏈能力,是否更具備競爭優勢?

另外,拼多多把破局點押注在分佈式AI。早至2016年12月,黃崢就提出了分佈式AI的概念,視野深遠。2018年Q3財報顯示,拼多多研發費用開始大幅增長,黃崢親自領導AI研發;到2019年Q1,研發費用已較去年同期增長8倍,達到6.671億。

分佈式AI是與阿里的集中式AI作為對比提出的。拼多多的構想是,為每一位用戶建立一個AI瞭解和發現每個消費者分散的興趣愛好、常買的東西——這一點集中式AI也能做到,也就是阿里千人千面;不同用戶間的AI互相溝通,實現用戶需求的預測和聚類——這一點則是阿里的軟肋。黃崢曾說,阿里的給用戶推薦的都是買過的東西,之所以這樣,就是因為集中式AI導致。

對於分佈式AI,拼多多講了很多柔情故事,但其真實意圖其實在於未雨綢繆,一招破解三大死穴。

一、藉助分佈式AI的互相溝通,拼多多能夠不通過微信實現需求預測和商品推薦,實現“貨找人”。

二、通過分佈式AI挖掘用戶需求,實現一站式購物,通過提高購買頻次提高客戶價值。

三、分佈式AI基於用戶數據的積累,隨著用戶使用次數越來越多、用戶社交關係網的使用頻次用來越多,對需求的預測也就越準確、用戶體驗也就越極致,拼多多將變成時間的函數,用戶體驗成為最大的轉移壁壘。

這是一場豪賭,志在大贏。

2016年3月,重心還在拼好貨上的黃崢就曾說:“我們這個團隊可能跟阿里團隊差了20年,我覺得我們也許有機會在新的流量分佈形式、新的用戶交互形式和新的國際化的情況下,能夠做出一個不一樣的阿里,當然這句話可能當前看起來有點太大了,但是一步一步走過去,也不見得沒有機會。”

3年過去,拼多多開始動搖阿里底線,淘寶也終於迎戰拼多多,可是未來在我們看來,拼多多的第一競爭點不在阿里,而在自身破綻的克服或者打補丁升級,電商龐大的市場何妨兩者爭霸,但是最重要的是再次殺出新增長模式,作為上市一年的拼多多,未來增長將會如何再次佈局,是問題,也是再次突破的機會點。

(本文系科特勒諮詢合夥人、《增長五線》作者王賽,以及科特勒諮詢項目經理吳俊傑共同撰寫)

拼多多上市一年:再看其增長模式"

點擊上方“i黑馬”,選擇“置頂公眾號”

黑馬智庫,創業必讀

更多創業內容請訪問www.iheima.com

拼多多上市一年:再看其增長模式

14億種悲喜交加,14億種負重前行。

2018年7月26日,“拼多多”在美國上市,在當時創下了中國企業最快上市記錄。

比上市時間更快更有力的是GMV數據:從0做到1000億,淘寶用了5年,京東用了10年,而拼多多僅僅用了兩年。在高速增長的業績驅動下,2019年1月25日,上市不到半年的拼多多盤中市值一度超過電商大鱷京東,被評價為“拼多多三年抵京東20年”。

這讓拼多多搶盡了電商行業關注焦點,穩拿“現象級公司”的名頭。而這現象級火爆的背後也是現象級的錯愕與非議。

錯愕在於,拼多多憑什麼這麼快,市值又憑什麼直追京東?眾所周知,京東對標的是亞馬遜,從押注物流、金融運作到會員體系,可以說都是師承於亞馬遜,而拼多多則找不到對標對象,“社交電商”、“貨找人”,詮釋拼多多模式的新詞層出不窮,難道拼多多真的是個想象空間無限的新物種?

非議則主要集中在假貨問題,自拼多多上市以來,關於其假貨多的批評就不絕於耳。央視新聞在拼多多上市第5天就點名批評拼多多假貨氾濫,創維等品牌商也與拼多多嚴正交涉,要求拼多多停止涉假,“童話大王”鄭淵潔也因拼多多銷售其盜版圖書向工商局投訴舉報。道德滑坡、資本罪惡的評價也隨之而來。

一時間,拼多多面對了輿論的兩極,讓我們用理性結構的視角,從問題入手剖析:

  • 拼多多為什麼這麼快?

  • 市值PK京東合理不合理?

  • 拼多多的阿喀琉斯之踵在哪裡?

  • 拼多多的未來增長可能在哪裡?

拼多多上市一年:再看其增長模式

問題一:拼多多為什麼這麼快?

企業增長的態勢可以構建出五根線,我稱之為“增長五線”,分別是:撤退線、成長底線、增長線、爆發線和天際線。按照未來“增長五線”的視角來看,拼多多的發展是典型的爆發線。所謂爆發線,就是可以讓你的業務短期內呈現指數級增長。拼多多就是在戰略無人區上創新,通過大資本驅動,然後用“數據+社交因子+資本”一騎絕塵。

首先,拼多多面對的是一個4億人的大蛋糕。拼多多被稱為“五環內的人不能理解的企業”,這雖然是句玩笑話,但也是事實:極光大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拼多多65%的用戶來自三四五線城市,來自一線城市的用戶僅有7.56%。

但只看到“五環外的4億人”是對戰局的淺薄理解,這4億大蛋糕本質上是未必有電腦、但卻有手機,已經擁有了移動互聯網習慣,但還沒有被電商巨頭收割的用戶,只是他們聚集在三四線城市、價格高度敏感。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拼多多是一個“土生土長”的移動互聯網企業,所有的基礎設施,都已經被競爭對手或者合作伙伴搭好了:它不需要像淘寶一樣自己做支付寶,微信支付已經普及;它也不需要像京東一樣自建物流,四通一達在菜鳥物流的加持下已經夠用;它更不需要告訴賣家移動端比PC流量更大,手淘已經幫它教好了賣家。

這些已經幫助拼多多節省了10年時間。今天我們打開拼多多的官網,會發現拼多多官網也是移動端App的廣告,並不像京東、淘寶、天貓一樣用於交易,好像在不斷提醒我們這個一直被忽視的事實,拼多多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公司,跟淘寶、京東、天貓都不一樣。

拼多多上市一年:再看其增長模式

這導致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五環外”用戶,成為一個巨大的戰略無人區。在拼多多高速發展的2017年,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社交軟件微信月活9億,而淘寶月活5億,淘寶被微信封殺導致只能通過淘口令在用戶間分享,面對這4億未被收割的用戶,淘寶只能望洋興嘆;京東雖然拿到了微信的流量入口,但2017年還沒有小程序的出現,加上京東瞄準了“五環內”的中產階級做文章,五環外的價格敏感顧客不在京東的視野內。

其次,拼多多用創新的價值設計快速佔領了這個無人區。第一個創新的價值設計是拼團。拼多多創始人黃錚自認與京東、天貓、淘寶最大差別是時代差異導致的邏輯差異,流量邏輯已經落幕,以人為核心才能致勝,而拼團解決了信任和需求匹配問題,是更適合移動互聯網、更貼近消費者的玩法。

第二個價值設計是滿足用戶喜歡實惠的心理。拼多多的第一款商品是拼購一元錢一袋的樂事薯片,一天拼了一萬份。黃崢認為,只要一半薯片還能吃,用戶就會覺得值。在這樣的客戶洞察下,拼多多把價值曲線的其他要素全部砍掉,不做物流、不管售後,全押拼購。

根據電商分析師李成東的數據,2015-2016年,拼多多通過“一元奪寶”從微信獲得了千萬級用戶,2016年拼多多又用一分錢搶紅包獲得了1億粉絲量。黃錚深刻的客戶洞察和價值設計讓拼多多在戰略無人區一飛沖天。

最後,拼多多還有極強的資本驅動力。按照拼多多的玩法,流量成本再低,面對海量用戶都會是鉅額支出,黃錚曾被段永平帶著參加過巴菲特午餐,資本圈的資源強大,也被評價為融資能力最強的電商創業者。從拼多多的招股說明書來看,拼多多從一開始就是一個知名機構追捧的明星創業公司。

拼多多上市一年:再看其增長模式

在戰略無人區下提出鋒利的價值設計,資本驅動抓住機會窗口,拼多多的爆發線打得漂亮。

拼多多上市一年:再看其增長模式

問題二:拼多多市值PK京東合理不合理

2018年下半年,受到“明州事件”影響,京東股價一路走跌。2019年1月25日,拼多多盤中市值超過京東。如今京東已走出陰霾,以2019年6月28日收盤價計算,拼多多236.6億美元,京東438.2億美金,已接近拼多多兩倍。但拼多多未來發展是否有機會彎道超車,仍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讓我們先聚焦到電商業務GMV。京東的電商業務包含自營電商和第三方電商,而拼多多則全部為第三方商家,模式並不相同。讓我們先從整個電商平臺的客戶價值來看,判斷未來GMV的增長情況。

1) 拼多多顧客基數略多於京東。從2018年財報來看,京東活躍用戶數達3.13億,但已初現瓶頸。而拼多多活躍用戶數達3.855億,且仍在增長,但從移動互聯網的大格局來看,紅利期已結束,接下來可能進入與淘寶、 京東的用戶爭奪戰。

2) 京東單個客戶價值是拼多多的4倍。這裡我們以用戶年支出額做比較,2018年拼多多GMV4716億元,活躍用戶年人均貢獻額1223元,而京東全年GMV近1.7萬億元,活躍用戶年人均貢獻額5431元,是拼多多的4倍多。目前來看拼多多的GMV年人均貢獻額仍在上升態勢,但考慮到雙方用戶購買力的差距,拼多多難以超越京東。

從這兩項來看,短期內拼多多電商業務GMV難以超過京東。

再從收入來看,拼多多營收是京東的第三方營收的三分之一。2019年Q1財報顯示拼多多總營收45.452億元,京東總營收1211 億元,其中第三方商家帶來的佣金和廣告費為124億元,拼多多在第三方服務營收上目前拼多多仍然有不小的差距。當然,由於商業模式不同,截止2018年底,拼多多活躍商家數超過100萬,而京東僅21萬,拼多多未來第三方營收增長空間仍然很大。

這樣一番比較,可以發現當前拼多多在GMV和營收上都難以超過京東,從現金流折現出發的估值邏輯也就難以支撐。

從商業本質上看,拼多多志在聚合類似需求實現C2M,結合中國製造2025的供給側改革大背景,激發了用戶網絡價值,的確有相當大的市值增長空間。但由於商業模式、用戶、賣家與淘寶重合較大,衝擊了整個阿里巴巴的業務底線,在通向C2M的道路上,必然遭遇阿里巴巴的強力狙擊。

再者京東已經涉足了供應鏈金融、京東雲、且對外開放物流等服務和技術,業務佈局豐富、不斷釋放增長期權,開始突破天際線,而拼多多還只有電商,並且目前的發力點也還在優化電商體系,還在鞏固增長線的階段,應當說長期來看拼多多與京東市值會面臨拉鋸的局面。

綜上,拼多多曾經市值超越京東只是短期事件導致,不能代表公司價值,而但阿里的反攻決定了其向上突破的過程必然是一場持久戰。

拼多多上市一年:再看其增長模式

問題三:拼多多的阿喀琉斯之踵在哪裡?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拼多多死穴一:騰訊。

雖然黃崢對微信的支持矢口否認,認為拼多多面臨了更嚴格的監管,但也無法抵消拼多多成於微信的事實。

來自騰訊的威脅有三方面:

1) 一旦戰局生變,可能導致拼團玩法完全失效,就如同淘寶、抖音無法在微信分享,拼多多的拼團模式將偃旗息鼓;

2) 微信的發展限制了拼多多的發展,例如由於微信在海外發展並不亮眼,拼多多出海也就成為了一條難以走通的路。

3) 假如脫離了微信,拼多多還能不能持續低成本獲得新用戶。

拼多多死穴二:客戶價值不高。

依靠三四五線城市用戶起家的拼多多,以低價產品殺入市場,也天然受到客戶價值偏低的困擾,如第二個問題中所分析的,目前拼多多活躍用戶人均貢獻GMV不到京東的四分之一。

流量紅利即將見頂,客戶價值如果無法提高,拼多多的天花板也就越來越近了。而隨著未來賣假貨、仿大牌、清庫存的現象得到矯正,如果拼多多選擇向上做高客單價,拼多多“便宜”的價值點也將逐漸削弱,那時候拼多多的競爭優勢在哪裡又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拼多多死穴三:缺乏用戶轉換壁壘,很可能導致為淘寶打江山。

根據國金證券研究所的數據,截止2019年3月,拼多多接近60%的用戶同時也在使用淘寶,40%用戶也在同時使用京東,而在2018年1月,這兩個數據分別是40%和20%。印證了行業內盛傳的“為淘寶培養下沉市場”的說法,加之淘寶推出淘寶高手、特價版淘寶等產品迎戰拼多多,拼多多用戶向淘寶轉移的現象將進一步發生。

拼多多死穴四:就在於大家心知肚明的假貨問題。

從長遠的的角度來看,沒有一家上市公司以假貨或者低質貨為核心持續,淘寶在美國上市後邊迅速開始打假洗白。而拼多多一直面臨多個品牌主包括海爾、立白、三星等大型品牌企業的訴訟,雖然拼多多不斷在做協調,但是如果這些品牌企業組成聯盟來訴訟拼多多,後果不堪設想(這結局可能就像當年優酷愛奇藝絞殺快播一樣)。

更有趣的是,用大數據AI打假的公司開始浮現,如果傳統品牌加上新的數據武器,拼多多難以吃消。

拼多多上市一年:再看其增長模式

問題四:拼多多的未來增長可能在哪裡?

按照克里斯坦森顛覆式創新的邏輯,低端市場的創新會逐步往上侵蝕,將原有的市場格局重組。這個邏輯在阿里身上發生過,我一直覺得從商品定位上看,拼多多就像早期的淘寶,假貨多、選擇多、便宜,但是上市後阿里迅速剝離出不同的品牌天貓,並對淘寶貨品問題開始清理,拼多多是否可以借鑑阿里模式,利用高市值之際迅速佈局中端的平臺品牌?

當然,C2M也是重要的增長路徑。所謂C2M的核心,遠不是“客戶端-企業製造端”,而是數據、數據、數據。拼多多所積累的用戶數據,可以從需求側倒逼供給側,進行精準化定製,使得上游製造業可以降低預測成本、供需不匹配的風險,以及營銷成本,當前天貓開始制定性承包美的、九陽等多條條產品線,進行指定性生產,就是這個增長模式。

市場經濟用價格信號來解決供求信息的不對稱,而擁有數據賦能的市場經濟,解決不對稱的核心是數據和智能,這就是曾鳴(阿里巴巴集團學術委員會主席)所描述的阿里未來圖景之一。如果這個模式得以成功複製,名創優品利用中國產能和供應鏈能力,不斷出海成功,而拼多多由數據逆向組建的供應鏈能力,是否更具備競爭優勢?

另外,拼多多把破局點押注在分佈式AI。早至2016年12月,黃崢就提出了分佈式AI的概念,視野深遠。2018年Q3財報顯示,拼多多研發費用開始大幅增長,黃崢親自領導AI研發;到2019年Q1,研發費用已較去年同期增長8倍,達到6.671億。

分佈式AI是與阿里的集中式AI作為對比提出的。拼多多的構想是,為每一位用戶建立一個AI瞭解和發現每個消費者分散的興趣愛好、常買的東西——這一點集中式AI也能做到,也就是阿里千人千面;不同用戶間的AI互相溝通,實現用戶需求的預測和聚類——這一點則是阿里的軟肋。黃崢曾說,阿里的給用戶推薦的都是買過的東西,之所以這樣,就是因為集中式AI導致。

對於分佈式AI,拼多多講了很多柔情故事,但其真實意圖其實在於未雨綢繆,一招破解三大死穴。

一、藉助分佈式AI的互相溝通,拼多多能夠不通過微信實現需求預測和商品推薦,實現“貨找人”。

二、通過分佈式AI挖掘用戶需求,實現一站式購物,通過提高購買頻次提高客戶價值。

三、分佈式AI基於用戶數據的積累,隨著用戶使用次數越來越多、用戶社交關係網的使用頻次用來越多,對需求的預測也就越準確、用戶體驗也就越極致,拼多多將變成時間的函數,用戶體驗成為最大的轉移壁壘。

這是一場豪賭,志在大贏。

2016年3月,重心還在拼好貨上的黃崢就曾說:“我們這個團隊可能跟阿里團隊差了20年,我覺得我們也許有機會在新的流量分佈形式、新的用戶交互形式和新的國際化的情況下,能夠做出一個不一樣的阿里,當然這句話可能當前看起來有點太大了,但是一步一步走過去,也不見得沒有機會。”

3年過去,拼多多開始動搖阿里底線,淘寶也終於迎戰拼多多,可是未來在我們看來,拼多多的第一競爭點不在阿里,而在自身破綻的克服或者打補丁升級,電商龐大的市場何妨兩者爭霸,但是最重要的是再次殺出新增長模式,作為上市一年的拼多多,未來增長將會如何再次佈局,是問題,也是再次突破的機會點。

(本文系科特勒諮詢合夥人、《增長五線》作者王賽,以及科特勒諮詢項目經理吳俊傑共同撰寫)

拼多多上市一年:再看其增長模式拼多多上市一年:再看其增長模式

*i黑馬,讓創業者不再孤獨。

i黑馬,讓創業者不再孤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