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T凶猛:俄羅斯版孫正義的崛起

文 | 接招(ID:itakethat)翟文婷

如果細數誰是互聯網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人,DST創始人Yuri Milner絕對是其中一個。

這位橫掃中美互聯網的投資大鱷,曾與扎克伯格、馬化騰、馬雲交好。Facebook、Zynga、Snapchat、Twitter,阿里、京東、滴滴、美團、頭條等公司是他的投資作品。

基於這樣一份投資清單,一位創業者評價,Yuri能調動全世界的互聯網。還有最重要的一點,他們出手真的很闊綽。

2009年至2017年,DST在30多家公司累計投資70億美金,全部集中在消費互聯網領域。

有人曾總結DST的土豪式打法:只投市場領導者,或者有潛力成為領導者的公司;一般不投早期,爭取在公司上市前1-2年進入。他們標榜晚期投資,是典型的互聯網PE基金。毫不避諱地對外宣稱,更喜歡有利可圖的公司。

Yuri給出的原因很簡單:作為一家全球化基金,如果投小公司,當地必須有人負責看項目,分析;而做晚期投資,全球值得投資的公司可能也就不到30家。

這個路徑讓他們大獲成功,屢試不爽。但現在,這套打法可能已經失靈。

更早期,更激進

DST在中國又落一子。

他們的最新投資標的是一家來自下沉市場的新銳公司。

今年4月底,DST還出手球鞋交易平臺“毒”,領投B輪,當輪估值超過10億美金。分期樂、地平線等公司都是在B輪引進了這家國際基金。

很明顯,這突破了DST的“晚期投資”框架與邏輯。

星界資本創始合夥人方遠解釋背後的原因,“現在必須有全局觀,如果早期不進去,可能到後期就沒機會了。”

據說,Yuri等幾位合夥人把之前賺得的Carry成立了一個早期基金,所以一定投資比例內的案子是Yuri個人投的。比如李開復創新工場的首支基金,ofo的C輪融資等,都是Yuri個人名義投的。

俄羅斯人Yuri做投資前是一名創業者。1999年,受互聯網女王Mary Meeker關於互聯網商務未來報告的影響,他把自己大部分資金75萬美元創辦了一家社交公司Mail.ru,2010年11月上市,創下歐洲當時最大互聯網IPO。

但是Mail.ru一度瀕臨破產。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裂,這家公司的價值縮水97%,Yuri一度認為這個數字創下了世界紀錄。直到2017年左右,有人告訴他,軟銀當時的價值曾縮水99%。那段時間,他只給自己開1美元薪水,削減了80%的開支。一直挺到2006年,老虎基金和Naspers(南非報業公司)投資了Mail.ru。

2005年,Yuri與人合夥成立投資控股公司NetBridge,最初他投資的本金就是Mail.ru的盈利,但沒投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好項目。直到2009年,才真正找到感覺,基金也更名為DST Global。2011年,Yuri賣掉在Mail.ru集團的股權,次年卸任管理職務,全力關注DST的投資。

據Yuri自述,DST Global第一期和第二期基金主要來自俄羅斯大富豪Usmanov,此後2012年、2014年和2015年分別募集的三期基金,LP則主要是主權財富基金和其他機構投資者。

出價永遠比對手高

關於DST最廣為人知的一個風格是:不還價,給高價。最典型的案例是美國的Facebook和中國的京東。

京東是Yuri進入中國的第一個投資項目。劉強東在《我的創業史》中自述,2011年,Yuri找到他開門見山,“我一個人最多可以投15億美元。”而且聲稱,自己投資的公司5年內不能上市,越晚上市越要投。劉強東以為遇到了騙子。

Yuri繼續佈道,“如果你今天上市的話,公司只能值10億美元,可我要給你30億美元的估值,再給你投10億美元,讓你變成估值300億美元的公司。通過我抬高你的估值,給你鉅額投資,變成一個更大的公司,我來獲利。”

說完他問,這樣做,你高興嗎?劉強東答,“當然高興。”

最後結果是,在那一輪京東超過10億美金的C輪融資中,DST一家出資5億美金。京東上市前,DST是投資額最大的股東。

給一個創業者無法拒絕的高價,這被解讀為是他們嚇跑競爭對手的一種策略。一位與DST接觸過的創業者評價,抬價這個事情,真是讓VC既愛又恨。恨的是估值被抬高後,自己可能沒法跟;愛的是,出手闊綽的DST無疑是很好的接盤俠。

周受資曾是DST在香港的負責人,對接中國內地市場的投資。據說,就是因為在DST投資小米的案子中,周受資在估值定價環節起到非常重要作用,最後被雷軍賞識,挖去小米。

不但給高價,DST還只要普通股,不進董事會。

上述創業者分析,原因在於跟大部分VC不同,DST更多是用自己賺的錢在投資。動作幅度不受限,自主決策性更高。

更重要的原因是,放棄董事會席位,可以不因被投公司彼此有競爭關係而束縛手腳。比如,DST在B輪時就投資了今日頭條。如今又要下注下沉市場。

不過Yuri本人很在意創業者的感受。當年在已經投資京東的情況下,DST想投阿里巴巴,前提是希望事先徵得劉強東同意。所以他特意從美國飛到新疆,找到正在當地巡站的劉強東,當面講了此事。Yuri還說,“投阿里不會像投京東那麼多。如果你不高興,我們肯定不投。”

事後劉強東評價,這哥們兒真的很守規矩。

但高價並不是萬能鑰匙,可以讓所有創始人開門迎接。因為對社交的執念,Yuri曾經想給Instagram一大筆錢,但對方沒有接受。

得失中國

DST在中國的投資業績,更多是Yuri 親自操盤。他結交了馬化騰、王興、包凡等大佬。更重要的是時機選得很準,在中國互聯網PE還沒有完全爆發的時候,搶先佔位。

Yuri與中國的企業家或公司之間的關係圖譜錯綜複雜。最典型的是與騰訊和馬化騰連接非常緊密。

2001年,南非報業公司以子公司 MIH 的名義買下騰訊46.5%的股份;5年後,南非報業投資了Yuri創辦的Mail.ru。擁有共同的投資方,成為他們合作關係的起點。2010年,Mail.ru上市前夕,騰訊花3億美元成為其戰略合作者。

2010年4月還發生了一件事,DST使出同樣的套路,以10億美金的高估值向團購網站Groupon投資1.35億美元。結果第二年2月,中國團購網站高朋網成立,股東正是Groupon、騰訊和雲鋒基金。

2011年,DST首次正式進軍中國互聯網,馬化騰在接受《環球企業家》採訪給予了DST和Yuri非常高的評價,“DST更多是資本層面上的操作,有一批操刀過國際互聯網投資的歐美最強投行背景的人。他們動作很快、開價很高、眼光很準,看中一個就抓住一個,也不考慮太多所謂‘策略’,比如不要董事會席位。而且進去就不輕易退出。”

Yuri更是懂得投桃報李,他說,他們要從騰訊身上學習更多東西。

維護創始人資源,不斷擴大他們的關係網絡是DST投資中國非常重要的課題。京東正是包凡介紹的。這讓他們的出手成功率更高。

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無往不勝。外界無須神話DST。

據說,Yuri當時看了拼多多但沒投,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黃崢解釋不清楚,拼多多的數據為什麼漲這麼快。事後他覆盤,即使Founder解釋不清楚,只要數據持續漲得快,那就應該投。但這一細節沒有得到證實。

2014年10月,口袋購物的C輪融資中,領投的是騰訊,DST赫然在列。這是除京東、阿里外,DST在中國投資的第三家電商公司。但口袋購物沒有因為巨頭加持而異軍突起,相反後來幾近消失。

Yuri個人在ofo的C輪融資時放了點錢,但是在接下來4.5億美元的D輪融資中,DST高調領投,創下當時單車行業單筆融資的最高紀錄。如今這是一家在艱難求生的公司。

但一位創投圈人士表示,對DST來說,出問題是小事,虧了也不是大問題。“就好像你有1萬塊,在賭場輸1千塊,你會心疼;但如果你有1億,在賭場輸1萬,就不會心疼。”

賭徒?

如果試圖在中國找到跟DST相類似的基金,無疑是高瓴。

兩個基金有強烈的相似性:出得起大錢,而且往往主動給創始人一筆大錢。花的錢主要是自己賺來的,自主性更強。而且都依賴創始人的智慧,Yuri和張磊都對各自的基金手握牢牢的控制權。

創投圈評價Yuri是“賭徒”。

當地不設辦公室,沒有長長的團隊名單。哪裡有好公司,Yuri買張機票跑過去。對創業者而言,好像他是送錢的天使。

樂信(當時叫分期樂)拿到DST投資,創始人肖文傑發給內部的郵件中說,“放眼全球,能被他們看上的公司不超過20家,被DST投資過的公司大多都已成長為百億、千億美元的公司,DST創始人尤里·米爾納和我說,他有好的運氣,並且這個好運將會傳遞給我們,相信我們將成為下一個互聯網金融領域的BAT。”

Yuri當然不是靠運氣點石成金。方遠認為DST成功的原因有三點:老闆眼光好,老闆在第一線;老闆有生態圈。

另一位互聯網投資人進一步指出,因為早期創業經歷,Yuri對互聯網和社交有很強的Vision。他創辦的Mail. Ru一度是俄羅斯最大的社交網站。

DST有自己堅守的投資方法論。早在2011年,DST就非常重視數字。Yuri曾說,投資時,必須同時有遠見卓識和實在的數據支撐。

他更關注消費和電商。在接受福布斯採訪時說,“十年前,五家公司主導了消費者互聯網領域:谷歌、亞馬遜、雅虎、雅虎日本和eBay。今天已經變成谷歌、亞馬遜、Facebook、阿里巴巴和騰訊。“他預測,未來頭部公司勢必會繼續加強集中優勢,但玩家可能會重新洗牌。

是的,學物理出身的Yuri很早就開始把目光投向未來。每年他舉辦一次私人宴請,就是與真正影響未來的人討論超現實的東西。

2012年,他創立了世界上最賺錢的科學獎——突破獎。獲獎者每人可以獲得300萬美元。設立這個獎的初衷是,“你看Twitter上前200名名人,你看不到任何一個科學家,這有點失衡”。而獎項贊助者都是互聯網大名鼎鼎的企業家,謝爾蓋·布林、扎克伯格、馬雲、馬化騰等。

三年後,Yuri又與霍金髮起1億美元的長期研發計劃“突破攝星”,他們希望讓星際旅行變成現實,成為人類邁向外太空真正的機會。

那個“賭徒”形象又回來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