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虧損28億到盈虧平衡,京東物流“一增一減”做對了這些事'

"

一直被認為“虧損嚴重”的京東物流開始盈利了。8月13日,京東在Q2財報電話會上對外透露,經過多年佈局,京東物流目前已基本實現盈虧平衡。據介紹,四年前京東物流就開始大舉進入三至六線城市,剛開始訂單密度較小,因此物流成本較高,隨著低線城市佈局完善,特別是物流開放後大量外部訂單進入,物流成本大幅度下降。

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曾透露,京東物流2018年全年虧損超過23個億,已經是第十二個年頭虧損,還不包括內部結算盈餘(京東零售的內部訂單),如果扣除內部結算,京東物流去年虧損總額超過28億;核心原因就是外部單量太少,內部成本太高。

“今年,我們將繼續優化運營,特別是繼續進行低線級城市的網絡佈局優化,繼續提升一二線城市的用戶體驗。”京東物流集團CEO王振輝在財報電話會上回復投資者提問稱。

"

一直被認為“虧損嚴重”的京東物流開始盈利了。8月13日,京東在Q2財報電話會上對外透露,經過多年佈局,京東物流目前已基本實現盈虧平衡。據介紹,四年前京東物流就開始大舉進入三至六線城市,剛開始訂單密度較小,因此物流成本較高,隨著低線城市佈局完善,特別是物流開放後大量外部訂單進入,物流成本大幅度下降。

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曾透露,京東物流2018年全年虧損超過23個億,已經是第十二個年頭虧損,還不包括內部結算盈餘(京東零售的內部訂單),如果扣除內部結算,京東物流去年虧損總額超過28億;核心原因就是外部單量太少,內部成本太高。

“今年,我們將繼續優化運營,特別是繼續進行低線級城市的網絡佈局優化,繼續提升一二線城市的用戶體驗。”京東物流集團CEO王振輝在財報電話會上回復投資者提問稱。

從年虧損28億到盈虧平衡,京東物流“一增一減”做對了這些事

物流等服務收入同比增長98%

京東集團Q2財報中提到,二季度淨收入為1503億元,其中淨服務收入達到168億元人民幣,以開放物流業務為代表的物流及其他服務收入同比增長達到98%,高於總收入增速。

近年來,蘇寧、京東、唯品會和拼多多等電商平臺均通過控股或自營的形式,在各自的生態圈內完善物流板塊業務、以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南都記者從京東方面瞭解到,自去年下半年以來,京東物流就開始發力面向社會的第三方個人寄遞業務,財報發佈前一日的官方消息顯示,京東快遞個人寄件城市已擴展至百城。

從京東物流發佈的成績單來看,供應鏈和快遞等多樣化產品推動開放業務增長,尤其618期間非京東平臺物流服務收入同比增長120%,為實現盈虧平衡奠定了基礎;“京東服務+”訂單同比增長325%,成為Q2開放業務迅速增長的重要表現。此次財報首次披露,京東雲倉倉儲面積達到250萬平方米左右,為整合社會物流資源服務中小商家並進行技術輸出提供了更好的基礎。

“京東開放物流業務高於總收入增速,倉儲運營效率和人效進一步提升,這些主要是物流實現盈虧平衡的原因。”一位熟悉京東物流的內部人士告訴南都記者,“目前,京東物流正在推動內部改革,核心就是鼓勵開拓外部攬收等多元化業務。”他提到,“後續,隨著業務多元化的發展,規模效應的價值會更加顯現,畢竟京東物流的護城河已經形成,只要有水進來,就能流動起來,形成更大的勢能。”

履約成本降低,加大技術投入提升效能

數據顯示,過去三年中,京東的履約成本分別為186億元、259億元、320億元,在收入中佔比分別為7%、7.1%、6.9%,2019年Q1這一數字下降至6.7%。截至2019年6月,京東物流亞洲一號智能物流園區達到23座,形成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武漢、瀋陽、西安和杭州為中心的八大物流樞紐。

"

一直被認為“虧損嚴重”的京東物流開始盈利了。8月13日,京東在Q2財報電話會上對外透露,經過多年佈局,京東物流目前已基本實現盈虧平衡。據介紹,四年前京東物流就開始大舉進入三至六線城市,剛開始訂單密度較小,因此物流成本較高,隨著低線城市佈局完善,特別是物流開放後大量外部訂單進入,物流成本大幅度下降。

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曾透露,京東物流2018年全年虧損超過23個億,已經是第十二個年頭虧損,還不包括內部結算盈餘(京東零售的內部訂單),如果扣除內部結算,京東物流去年虧損總額超過28億;核心原因就是外部單量太少,內部成本太高。

“今年,我們將繼續優化運營,特別是繼續進行低線級城市的網絡佈局優化,繼續提升一二線城市的用戶體驗。”京東物流集團CEO王振輝在財報電話會上回復投資者提問稱。

從年虧損28億到盈虧平衡,京東物流“一增一減”做對了這些事

物流等服務收入同比增長98%

京東集團Q2財報中提到,二季度淨收入為1503億元,其中淨服務收入達到168億元人民幣,以開放物流業務為代表的物流及其他服務收入同比增長達到98%,高於總收入增速。

近年來,蘇寧、京東、唯品會和拼多多等電商平臺均通過控股或自營的形式,在各自的生態圈內完善物流板塊業務、以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南都記者從京東方面瞭解到,自去年下半年以來,京東物流就開始發力面向社會的第三方個人寄遞業務,財報發佈前一日的官方消息顯示,京東快遞個人寄件城市已擴展至百城。

從京東物流發佈的成績單來看,供應鏈和快遞等多樣化產品推動開放業務增長,尤其618期間非京東平臺物流服務收入同比增長120%,為實現盈虧平衡奠定了基礎;“京東服務+”訂單同比增長325%,成為Q2開放業務迅速增長的重要表現。此次財報首次披露,京東雲倉倉儲面積達到250萬平方米左右,為整合社會物流資源服務中小商家並進行技術輸出提供了更好的基礎。

“京東開放物流業務高於總收入增速,倉儲運營效率和人效進一步提升,這些主要是物流實現盈虧平衡的原因。”一位熟悉京東物流的內部人士告訴南都記者,“目前,京東物流正在推動內部改革,核心就是鼓勵開拓外部攬收等多元化業務。”他提到,“後續,隨著業務多元化的發展,規模效應的價值會更加顯現,畢竟京東物流的護城河已經形成,只要有水進來,就能流動起來,形成更大的勢能。”

履約成本降低,加大技術投入提升效能

數據顯示,過去三年中,京東的履約成本分別為186億元、259億元、320億元,在收入中佔比分別為7%、7.1%、6.9%,2019年Q1這一數字下降至6.7%。截至2019年6月,京東物流亞洲一號智能物流園區達到23座,形成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武漢、瀋陽、西安和杭州為中心的八大物流樞紐。

從年虧損28億到盈虧平衡,京東物流“一增一減”做對了這些事

今年5月13日,京東物流完成對新寧物流3.76億元的戰略投資;6月底,京東物流發起設立的規模15億首支產業基金——匯禾資本完成首期交割,將圍繞“物流+X”重點投資科技物流和智能供應鏈早期及成長期項目,構建共生物流生態體系。有分析稱,對訂單的精準預測、人效的管理優化以及智能物流基礎設施的高效運轉是履約效率不斷提升的關鍵。

南都記者梳理注意到,二季度一系列舉動表明,成立第三個年頭的京東物流已經往智能供應鏈等方面深度轉型。而京東物流在國內的首個5G智能物流示範園區有望今年11月前投用。用京東集團CSO廖建文的話說,“我們可以通過規模經濟來證明,也可以通過改進技術獲益。今年以及未來幾年,我們將繼續進行更多投資”。

能否實現長遠規模效益待關注

在效率不斷提升的同時,高品質的物流體驗也成為應對市場競爭、擴大份額的一大關鍵。南都記者瞭解獲悉,全面提升物流服務品質,已位列各大主流快遞公司今年工作計劃的一大重點。根據8月國家郵政局發佈的2019年第Q2快遞服務滿意度調查結果,在10家全網型快遞服務品牌中,順豐、京東物流公眾滿意度得分最高。

王振輝表示,圍繞“體驗為本 效率制勝”核心戰略,京東物流下半年將繼續推動效率和體驗的持續提升,在三到六線城市繼續進行網絡佈局優化。有業內人士分析,經過十餘年基礎設施佈局、產品體系搭建和前瞻技術投入,獨立後的京東物流正在迎來收穫期,有望通過扭虧實現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

快遞行業專家趙小敏對南都記者分析稱,“最近一段時間,京東在投資、業務調整、市場規模等方面確實有較大提升。與此同時,繼續建倉、人力、智能化投入不斷加大,財務成本管控、商業模式整合方面還需要有更好的改善。”

提及未來,劉強東稱,“我們的盈利不是減少對未來的投資,也不是砍掉了虧損的業務。相反,我們對未來的投資和信心從未改變,會持續帶來股東價值。”他舉例介紹說,“京東會對AI、雲計算、大數據持續投資,也包括商超、生鮮等業務。”“我們會依靠規模效應、效率盈利。同時,京東的利潤也會越來越向好。”

趙小敏對南都記者提到,從市場角度來講,相比於短期是否盈利,能否獲得長遠規模效益更加受到關注。“基於其商業模式、資產結構以及長期虧損的背景,京東物流能否全年保持盈利,挑戰仍然比較艱鉅。如果從京東物流獨立IPO加速準備來講,還要看其規模效益帶來的產業變化。京東物流業務已經從局部走向社會化,真正要發揮巨大競爭力可能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採寫:南都記者傅曉羚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