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Netflix新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製造業中西文化的交流與碰撞

"

從Netflix新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製造業中西文化的交流與碰撞

從Netflix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中西文化

導演: 史蒂文·博格納爾 / 朱莉婭·賴克特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9-01-25(聖丹斯電影節) / 2019-08-21(美國)

片長: 110分鐘(聖丹斯電影節)

IMDb鏈接: tt9351980

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是Netflix新拍的一部紀錄片。Obama夫婦是本片的製片人,據說這也是Obama退休之後的第一部作品。眼看2020美國大選在即,他們選擇討論的事情又剛好發生在Ohio州,這片子倒是來的正是時候。真巧。

插一句,位於美國中西部的俄亥俄州(Ohio)是政治搖擺州,最近十次總統大選中,俄州投給民主黨和共和黨的次數各佔五次。它又被稱之為大選風向標,因為從1964年至今的大選中,俄州的選擇,正是最終的結果。大多數人相信“得俄州者得天下”的說法。

"

從Netflix新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製造業中西文化的交流與碰撞

從Netflix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中西文化

導演: 史蒂文·博格納爾 / 朱莉婭·賴克特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9-01-25(聖丹斯電影節) / 2019-08-21(美國)

片長: 110分鐘(聖丹斯電影節)

IMDb鏈接: tt9351980

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是Netflix新拍的一部紀錄片。Obama夫婦是本片的製片人,據說這也是Obama退休之後的第一部作品。眼看2020美國大選在即,他們選擇討論的事情又剛好發生在Ohio州,這片子倒是來的正是時候。真巧。

插一句,位於美國中西部的俄亥俄州(Ohio)是政治搖擺州,最近十次總統大選中,俄州投給民主黨和共和黨的次數各佔五次。它又被稱之為大選風向標,因為從1964年至今的大選中,俄州的選擇,正是最終的結果。大多數人相信“得俄州者得天下”的說法。

從Netflix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中西文化

本片聚焦了一起2014年著名的經濟事件,中國汽車玻璃製造商福耀購買了一座位於Ohio州的工廠,該工廠之前為通用汽車所用,於2008年關閉。福耀承諾投資和提供數百個工作崗位。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受到了美國社會的廣泛讚譽,Ohio州同時給予了公司600萬美元的補貼。

曹德旺前兩年很是上了幾次熱搜。至今印象深刻。也是人紅是非多。

"

從Netflix新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製造業中西文化的交流與碰撞

從Netflix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中西文化

導演: 史蒂文·博格納爾 / 朱莉婭·賴克特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9-01-25(聖丹斯電影節) / 2019-08-21(美國)

片長: 110分鐘(聖丹斯電影節)

IMDb鏈接: tt9351980

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是Netflix新拍的一部紀錄片。Obama夫婦是本片的製片人,據說這也是Obama退休之後的第一部作品。眼看2020美國大選在即,他們選擇討論的事情又剛好發生在Ohio州,這片子倒是來的正是時候。真巧。

插一句,位於美國中西部的俄亥俄州(Ohio)是政治搖擺州,最近十次總統大選中,俄州投給民主黨和共和黨的次數各佔五次。它又被稱之為大選風向標,因為從1964年至今的大選中,俄州的選擇,正是最終的結果。大多數人相信“得俄州者得天下”的說法。

從Netflix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中西文化

本片聚焦了一起2014年著名的經濟事件,中國汽車玻璃製造商福耀購買了一座位於Ohio州的工廠,該工廠之前為通用汽車所用,於2008年關閉。福耀承諾投資和提供數百個工作崗位。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受到了美國社會的廣泛讚譽,Ohio州同時給予了公司600萬美元的補貼。

曹德旺前兩年很是上了幾次熱搜。至今印象深刻。也是人紅是非多。

從Netflix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中西文化

"

從Netflix新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製造業中西文化的交流與碰撞

從Netflix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中西文化

導演: 史蒂文·博格納爾 / 朱莉婭·賴克特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9-01-25(聖丹斯電影節) / 2019-08-21(美國)

片長: 110分鐘(聖丹斯電影節)

IMDb鏈接: tt9351980

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是Netflix新拍的一部紀錄片。Obama夫婦是本片的製片人,據說這也是Obama退休之後的第一部作品。眼看2020美國大選在即,他們選擇討論的事情又剛好發生在Ohio州,這片子倒是來的正是時候。真巧。

插一句,位於美國中西部的俄亥俄州(Ohio)是政治搖擺州,最近十次總統大選中,俄州投給民主黨和共和黨的次數各佔五次。它又被稱之為大選風向標,因為從1964年至今的大選中,俄州的選擇,正是最終的結果。大多數人相信“得俄州者得天下”的說法。

從Netflix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中西文化

本片聚焦了一起2014年著名的經濟事件,中國汽車玻璃製造商福耀購買了一座位於Ohio州的工廠,該工廠之前為通用汽車所用,於2008年關閉。福耀承諾投資和提供數百個工作崗位。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受到了美國社會的廣泛讚譽,Ohio州同時給予了公司600萬美元的補貼。

曹德旺前兩年很是上了幾次熱搜。至今印象深刻。也是人紅是非多。

從Netflix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中西文化

從Netflix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中西文化

這部影片,製作方儘量在避免自己的立場,努力的想客觀公正中立的展現這個事件,這一場文化的衝突和碰撞。

美國在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提倡去工業化。40多年過去之後的今天,政策、法律、法規和思想都不復從前,製造業大幅退化,熟練的工人也非常缺乏,這幾年反覆提起的重振製造業的過程勢必異常艱難。而美國工廠這部紀錄片就非常直接的展現給你,大環境和產業的不足,以及每個人的困境。

這部紀錄片非常可貴的地方,是他沒有過度的分析和解讀,只是展現給你,事情就是這個樣子。中國的工人朝氣可愛,但是做起工作來老練果斷還強勢,美國的工人在努力擺脫生活的困境,他們也是如此珍惜這份工作想要做好,奈何天不從人願。

一個個人物都如此鮮活,思考和結論留給每一位觀眾。

影片一開始,福耀僱用的負責人,一位美國大叔就說得非常明白,這是一次機會,是中美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我們給你工作機會,我們會盡量善待照顧每一位員工,但是我們不是工會工廠。失業中的人們努力的推銷自己,想要獲得一份工作。項目啟動以後進展也非常快,工人們歡心鼓舞,覺得自己人生的新機遇來臨了。

好景不長,問題也漸漸的凸顯出來。碰撞就這樣開始了。

在福耀看來,美國工人的效率顯然要遠遠低於中國工人的效率,總是需要教,還不好管理,這顯然會影響企業的利益。福耀來美國開工廠不是做慈善,必須要賺錢盈利這是顯而易見的。而有了中國工人的工作效率作為對比,美國工人拿的多,做的少,要求的福利和保障還多。曹德旺說,美國工人效率低,產出低,不能管,一管就去找工會了。

在美國工人看來,薪水遠遠低於08年之前在通用的水準,工作強度和難度都增加了許多,工作效率和質量的要求也高了很多,工作中缺乏尊重和肯定,還缺乏很多在他們看來理所應當的福利和保障,甚至出現了工傷。要求他們像中國工人那樣死命的工作,是不可能的。在美國我們不是這樣。他們說:我們不想進入工廠在中國上班,我們想在美國上班,以美國的方式。跟資本家的談判我們70年前就已經完成了,我們不可能今天一朝回到70年前。

"

從Netflix新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製造業中西文化的交流與碰撞

從Netflix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中西文化

導演: 史蒂文·博格納爾 / 朱莉婭·賴克特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9-01-25(聖丹斯電影節) / 2019-08-21(美國)

片長: 110分鐘(聖丹斯電影節)

IMDb鏈接: tt9351980

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是Netflix新拍的一部紀錄片。Obama夫婦是本片的製片人,據說這也是Obama退休之後的第一部作品。眼看2020美國大選在即,他們選擇討論的事情又剛好發生在Ohio州,這片子倒是來的正是時候。真巧。

插一句,位於美國中西部的俄亥俄州(Ohio)是政治搖擺州,最近十次總統大選中,俄州投給民主黨和共和黨的次數各佔五次。它又被稱之為大選風向標,因為從1964年至今的大選中,俄州的選擇,正是最終的結果。大多數人相信“得俄州者得天下”的說法。

從Netflix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中西文化

本片聚焦了一起2014年著名的經濟事件,中國汽車玻璃製造商福耀購買了一座位於Ohio州的工廠,該工廠之前為通用汽車所用,於2008年關閉。福耀承諾投資和提供數百個工作崗位。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受到了美國社會的廣泛讚譽,Ohio州同時給予了公司600萬美元的補貼。

曹德旺前兩年很是上了幾次熱搜。至今印象深刻。也是人紅是非多。

從Netflix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中西文化

從Netflix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中西文化

這部影片,製作方儘量在避免自己的立場,努力的想客觀公正中立的展現這個事件,這一場文化的衝突和碰撞。

美國在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提倡去工業化。40多年過去之後的今天,政策、法律、法規和思想都不復從前,製造業大幅退化,熟練的工人也非常缺乏,這幾年反覆提起的重振製造業的過程勢必異常艱難。而美國工廠這部紀錄片就非常直接的展現給你,大環境和產業的不足,以及每個人的困境。

這部紀錄片非常可貴的地方,是他沒有過度的分析和解讀,只是展現給你,事情就是這個樣子。中國的工人朝氣可愛,但是做起工作來老練果斷還強勢,美國的工人在努力擺脫生活的困境,他們也是如此珍惜這份工作想要做好,奈何天不從人願。

一個個人物都如此鮮活,思考和結論留給每一位觀眾。

影片一開始,福耀僱用的負責人,一位美國大叔就說得非常明白,這是一次機會,是中美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我們給你工作機會,我們會盡量善待照顧每一位員工,但是我們不是工會工廠。失業中的人們努力的推銷自己,想要獲得一份工作。項目啟動以後進展也非常快,工人們歡心鼓舞,覺得自己人生的新機遇來臨了。

好景不長,問題也漸漸的凸顯出來。碰撞就這樣開始了。

在福耀看來,美國工人的效率顯然要遠遠低於中國工人的效率,總是需要教,還不好管理,這顯然會影響企業的利益。福耀來美國開工廠不是做慈善,必須要賺錢盈利這是顯而易見的。而有了中國工人的工作效率作為對比,美國工人拿的多,做的少,要求的福利和保障還多。曹德旺說,美國工人效率低,產出低,不能管,一管就去找工會了。

在美國工人看來,薪水遠遠低於08年之前在通用的水準,工作強度和難度都增加了許多,工作效率和質量的要求也高了很多,工作中缺乏尊重和肯定,還缺乏很多在他們看來理所應當的福利和保障,甚至出現了工傷。要求他們像中國工人那樣死命的工作,是不可能的。在美國我們不是這樣。他們說:我們不想進入工廠在中國上班,我們想在美國上班,以美國的方式。跟資本家的談判我們70年前就已經完成了,我們不可能今天一朝回到70年前。

從Netflix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中西文化

雙方的矛盾開始升級。福耀高薪聘用的美國本土的管理層紛紛離職(or被停職)。美國工人用美國的方式開始企圖對中國資本方施壓。部分工人們開始投訴、示威向工會尋求幫助。而工廠這邊也不手軟,定位這些鬧事的工人以無法勝任工作為由炒掉。美國工人找到相關組織,用投票這種非常西式的方式試圖解決這個。然而,在投票中資方獲得了勝利。

有些美國人開始面對現實,知道也許再也回不去當年給通用做工的那些好時光了,就這樣湊合過吧,而另外一些美國人認為不該放棄希望,繼續努力,回到中產階級的美國夢還是能實現的。即使被炒掉的人也覺得至少跟中國人學到了很多東西,不枉折騰這麼一場。而中國方面暫時控場,長舒一口氣的同時也感慨,原以為美國人要活得優越的多,沒想到竟也這麼艱難。總之,雙方經過摩擦和碰撞,事情終於告一段落,2018年起,福耀終於開始盈利。美國人也好,中國人也罷,都各自整理行裝繼續上路。其實這個事件恰恰可以說明,中美的思維不同,需要互相瞭解互相傾聽,合則兩利,鬥則俱傷。

本片末尾更是意味深長,福耀美國工廠在陸續引進升級自動化設備替代人工。這個世界還會繼續變化發展,如同這個特別的美國工廠一樣,它將繼續運轉下去。舊的崗位會消失,新的崗位會產生。對每個人而言,舊的成績單和舊的薪酬表對你來說,毫無意義。你,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的調整心態尋找自己的位置。

很有意思,美國的工會,從頭到尾的“攪和”,劇裡沒說,但是稍有了解的都知道美國的工會背後的利益和政治力量,他們不在乎企業是否能運轉,他們的關注點不在這裡,他們有他們的立場和邏輯,說起來他們也並沒有做錯什麼。而福耀在中國工廠也有工會,他們與本次事件無關,但是那位負責人說的也很中肯,一語道破玄機,工會如果不跟工廠配合好,把工廠搞垮了大家都沒飯吃,一切無從談起。

也許沒有什麼對錯,只是不同,習慣的不同,文化的不同,理念的不同。但是這個世界,只看結果,而結果不會說謊。而在國際競爭當中,美國的原有的方式敗落了,中國的方式勝出了。如此而已。這個事件的背後,中國工廠和美國工廠雙方是否都應該進行自我反省。

對美國工廠而言,也許就是因為你們以前享有的那些保障,工作的相對低的要求和相對高的收入,增加了成本,降低了效率,使得工廠喪失了競爭力,在國際競爭中落敗,最後工廠關閉,工人失業。現在好不容易有了新的工廠新的機會,一切才上正軌,你們這樣整,無異於努力搞死新工廠,讓自己成功的再次失業。陷在舊時美好時光裡不肯出來沒有任何意義,08年之前的工作崗位已經沒有了,這世界已經變了,能接受現實的人,才有未來可言。

有個細節非常引人深思,有些年紀大的美國工人,08年之前過過好日子,覺得自己是那個位階的人,該拿那個位階的錢,該那樣去工作,該過那樣的生活,現在福耀工廠不肯給我,那麼我就要抗爭,我值得那樣的待遇,於是他們跟著工會折騰企圖向工廠施壓。然後自然是被炒掉。而替換掉他們的新來的年輕員工,沒經歷過曾經的黃金年代,福耀的薪水跟現在其他的工作相比,還是不錯的,他們就不想跟著工會折騰怕把工作折騰沒了,於是踏踏實實的做下去了。

對中國工廠而言,中國傳統制造業目前的操作方式,就真的一定正確嗎?對人工的壓縮,對成本的控制,加班加點,對員工的輕視和貶低儼然是常態。為了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我們犧牲了太多普通人的朝夕和人生。

其實何止製造業,現在互聯網大佬們鼓吹的996,華為的狼性文化,這一切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理所應當以至冷漠麻木。這個世界彷彿就是這樣,年輕的過勞,中年的失業,晚年的淒涼,很正常,每個人可能都會遭遇,還能怎樣,受著吧,誰叫你平凡又普通。

片中,中國工人為了高質量的完成工作,滿手燙傷,為了高質量的完成工作,有些防護設備就不要就撤掉,常年中午忙的來不及吃飯,一位女工表示一年到頭回不了家,也就過年回去看看孩子,只有生產沒有生活,只工作沒有保障,這一切就是正確的嗎?

但是無所謂是否正確,在這個世界生存,沒人願聞其詳聽你說對錯論黑白。如前文所述,這個世界靠結果說話。就是這樣的方式,中國製造勝出了。我們的成功就是這樣來的。中國各行各業都是這樣在運轉,從工廠到銀行,從創業團隊到行政機關,誰不加班,誰不是隨時接到電話,隨時follow up。中國當前的行情和大環境就是如此,無論你選擇哪個行業,幾乎都是這個強度和要求。

另外一方面,老外不能理解的,很多事情是我們自願的。片裡那個中國員工說,我喜歡我這份工作,我願意很努力的去做。是的,很多時候,為了把這件事情做好,我們不介意加班不介意犧牲自己的時間,很多付出也不都是僱傭者的強行要求。而美國工人們沒有這種意願。片中一個說中文的來中國工廠學習的美國負責人一語道破,美國工廠有很多很努力很上進的工人,他們很好,而更多的只是為了出工拿工資而不是為了做玻璃做事業。出工拿薪水是混工時,做玻璃是做事業。兩者天壤之別。在美國,一切額外的付出都該有額外的報酬,這道理上也沒問題,對於額外的無償付出大約是不願意的。這確實不能強求。996最大的邏輯bug就是把強制的勞動時長和員工自願的事業投入當做情懷混為一談。把996作為勞動工時的要求於情於理於法都是不合適的。

其實想想覺得非常諷刺,冷戰結束三十年後,曾經這個陣營的中國企業作為資本方去要求曾經那個陣營的美國的工人不要天天只知道福利先提高勞動效率,而美國的工人在內心腹誹中國資本的工廠是否有剝削和壓迫可憐的工人。如果時至今日要討論資本的原罪,這劇本倒不知道該如何書寫了。

說起來,這兩年經常看到拿錯劇本的情形,這世道真是說變就變。

"

從Netflix新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製造業中西文化的交流與碰撞

從Netflix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中西文化

導演: 史蒂文·博格納爾 / 朱莉婭·賴克特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9-01-25(聖丹斯電影節) / 2019-08-21(美國)

片長: 110分鐘(聖丹斯電影節)

IMDb鏈接: tt9351980

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是Netflix新拍的一部紀錄片。Obama夫婦是本片的製片人,據說這也是Obama退休之後的第一部作品。眼看2020美國大選在即,他們選擇討論的事情又剛好發生在Ohio州,這片子倒是來的正是時候。真巧。

插一句,位於美國中西部的俄亥俄州(Ohio)是政治搖擺州,最近十次總統大選中,俄州投給民主黨和共和黨的次數各佔五次。它又被稱之為大選風向標,因為從1964年至今的大選中,俄州的選擇,正是最終的結果。大多數人相信“得俄州者得天下”的說法。

從Netflix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中西文化

本片聚焦了一起2014年著名的經濟事件,中國汽車玻璃製造商福耀購買了一座位於Ohio州的工廠,該工廠之前為通用汽車所用,於2008年關閉。福耀承諾投資和提供數百個工作崗位。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受到了美國社會的廣泛讚譽,Ohio州同時給予了公司600萬美元的補貼。

曹德旺前兩年很是上了幾次熱搜。至今印象深刻。也是人紅是非多。

從Netflix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中西文化

從Netflix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中西文化

這部影片,製作方儘量在避免自己的立場,努力的想客觀公正中立的展現這個事件,這一場文化的衝突和碰撞。

美國在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提倡去工業化。40多年過去之後的今天,政策、法律、法規和思想都不復從前,製造業大幅退化,熟練的工人也非常缺乏,這幾年反覆提起的重振製造業的過程勢必異常艱難。而美國工廠這部紀錄片就非常直接的展現給你,大環境和產業的不足,以及每個人的困境。

這部紀錄片非常可貴的地方,是他沒有過度的分析和解讀,只是展現給你,事情就是這個樣子。中國的工人朝氣可愛,但是做起工作來老練果斷還強勢,美國的工人在努力擺脫生活的困境,他們也是如此珍惜這份工作想要做好,奈何天不從人願。

一個個人物都如此鮮活,思考和結論留給每一位觀眾。

影片一開始,福耀僱用的負責人,一位美國大叔就說得非常明白,這是一次機會,是中美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我們給你工作機會,我們會盡量善待照顧每一位員工,但是我們不是工會工廠。失業中的人們努力的推銷自己,想要獲得一份工作。項目啟動以後進展也非常快,工人們歡心鼓舞,覺得自己人生的新機遇來臨了。

好景不長,問題也漸漸的凸顯出來。碰撞就這樣開始了。

在福耀看來,美國工人的效率顯然要遠遠低於中國工人的效率,總是需要教,還不好管理,這顯然會影響企業的利益。福耀來美國開工廠不是做慈善,必須要賺錢盈利這是顯而易見的。而有了中國工人的工作效率作為對比,美國工人拿的多,做的少,要求的福利和保障還多。曹德旺說,美國工人效率低,產出低,不能管,一管就去找工會了。

在美國工人看來,薪水遠遠低於08年之前在通用的水準,工作強度和難度都增加了許多,工作效率和質量的要求也高了很多,工作中缺乏尊重和肯定,還缺乏很多在他們看來理所應當的福利和保障,甚至出現了工傷。要求他們像中國工人那樣死命的工作,是不可能的。在美國我們不是這樣。他們說:我們不想進入工廠在中國上班,我們想在美國上班,以美國的方式。跟資本家的談判我們70年前就已經完成了,我們不可能今天一朝回到70年前。

從Netflix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中西文化

雙方的矛盾開始升級。福耀高薪聘用的美國本土的管理層紛紛離職(or被停職)。美國工人用美國的方式開始企圖對中國資本方施壓。部分工人們開始投訴、示威向工會尋求幫助。而工廠這邊也不手軟,定位這些鬧事的工人以無法勝任工作為由炒掉。美國工人找到相關組織,用投票這種非常西式的方式試圖解決這個。然而,在投票中資方獲得了勝利。

有些美國人開始面對現實,知道也許再也回不去當年給通用做工的那些好時光了,就這樣湊合過吧,而另外一些美國人認為不該放棄希望,繼續努力,回到中產階級的美國夢還是能實現的。即使被炒掉的人也覺得至少跟中國人學到了很多東西,不枉折騰這麼一場。而中國方面暫時控場,長舒一口氣的同時也感慨,原以為美國人要活得優越的多,沒想到竟也這麼艱難。總之,雙方經過摩擦和碰撞,事情終於告一段落,2018年起,福耀終於開始盈利。美國人也好,中國人也罷,都各自整理行裝繼續上路。其實這個事件恰恰可以說明,中美的思維不同,需要互相瞭解互相傾聽,合則兩利,鬥則俱傷。

本片末尾更是意味深長,福耀美國工廠在陸續引進升級自動化設備替代人工。這個世界還會繼續變化發展,如同這個特別的美國工廠一樣,它將繼續運轉下去。舊的崗位會消失,新的崗位會產生。對每個人而言,舊的成績單和舊的薪酬表對你來說,毫無意義。你,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的調整心態尋找自己的位置。

很有意思,美國的工會,從頭到尾的“攪和”,劇裡沒說,但是稍有了解的都知道美國的工會背後的利益和政治力量,他們不在乎企業是否能運轉,他們的關注點不在這裡,他們有他們的立場和邏輯,說起來他們也並沒有做錯什麼。而福耀在中國工廠也有工會,他們與本次事件無關,但是那位負責人說的也很中肯,一語道破玄機,工會如果不跟工廠配合好,把工廠搞垮了大家都沒飯吃,一切無從談起。

也許沒有什麼對錯,只是不同,習慣的不同,文化的不同,理念的不同。但是這個世界,只看結果,而結果不會說謊。而在國際競爭當中,美國的原有的方式敗落了,中國的方式勝出了。如此而已。這個事件的背後,中國工廠和美國工廠雙方是否都應該進行自我反省。

對美國工廠而言,也許就是因為你們以前享有的那些保障,工作的相對低的要求和相對高的收入,增加了成本,降低了效率,使得工廠喪失了競爭力,在國際競爭中落敗,最後工廠關閉,工人失業。現在好不容易有了新的工廠新的機會,一切才上正軌,你們這樣整,無異於努力搞死新工廠,讓自己成功的再次失業。陷在舊時美好時光裡不肯出來沒有任何意義,08年之前的工作崗位已經沒有了,這世界已經變了,能接受現實的人,才有未來可言。

有個細節非常引人深思,有些年紀大的美國工人,08年之前過過好日子,覺得自己是那個位階的人,該拿那個位階的錢,該那樣去工作,該過那樣的生活,現在福耀工廠不肯給我,那麼我就要抗爭,我值得那樣的待遇,於是他們跟著工會折騰企圖向工廠施壓。然後自然是被炒掉。而替換掉他們的新來的年輕員工,沒經歷過曾經的黃金年代,福耀的薪水跟現在其他的工作相比,還是不錯的,他們就不想跟著工會折騰怕把工作折騰沒了,於是踏踏實實的做下去了。

對中國工廠而言,中國傳統制造業目前的操作方式,就真的一定正確嗎?對人工的壓縮,對成本的控制,加班加點,對員工的輕視和貶低儼然是常態。為了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我們犧牲了太多普通人的朝夕和人生。

其實何止製造業,現在互聯網大佬們鼓吹的996,華為的狼性文化,這一切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理所應當以至冷漠麻木。這個世界彷彿就是這樣,年輕的過勞,中年的失業,晚年的淒涼,很正常,每個人可能都會遭遇,還能怎樣,受著吧,誰叫你平凡又普通。

片中,中國工人為了高質量的完成工作,滿手燙傷,為了高質量的完成工作,有些防護設備就不要就撤掉,常年中午忙的來不及吃飯,一位女工表示一年到頭回不了家,也就過年回去看看孩子,只有生產沒有生活,只工作沒有保障,這一切就是正確的嗎?

但是無所謂是否正確,在這個世界生存,沒人願聞其詳聽你說對錯論黑白。如前文所述,這個世界靠結果說話。就是這樣的方式,中國製造勝出了。我們的成功就是這樣來的。中國各行各業都是這樣在運轉,從工廠到銀行,從創業團隊到行政機關,誰不加班,誰不是隨時接到電話,隨時follow up。中國當前的行情和大環境就是如此,無論你選擇哪個行業,幾乎都是這個強度和要求。

另外一方面,老外不能理解的,很多事情是我們自願的。片裡那個中國員工說,我喜歡我這份工作,我願意很努力的去做。是的,很多時候,為了把這件事情做好,我們不介意加班不介意犧牲自己的時間,很多付出也不都是僱傭者的強行要求。而美國工人們沒有這種意願。片中一個說中文的來中國工廠學習的美國負責人一語道破,美國工廠有很多很努力很上進的工人,他們很好,而更多的只是為了出工拿工資而不是為了做玻璃做事業。出工拿薪水是混工時,做玻璃是做事業。兩者天壤之別。在美國,一切額外的付出都該有額外的報酬,這道理上也沒問題,對於額外的無償付出大約是不願意的。這確實不能強求。996最大的邏輯bug就是把強制的勞動時長和員工自願的事業投入當做情懷混為一談。把996作為勞動工時的要求於情於理於法都是不合適的。

其實想想覺得非常諷刺,冷戰結束三十年後,曾經這個陣營的中國企業作為資本方去要求曾經那個陣營的美國的工人不要天天只知道福利先提高勞動效率,而美國的工人在內心腹誹中國資本的工廠是否有剝削和壓迫可憐的工人。如果時至今日要討論資本的原罪,這劇本倒不知道該如何書寫了。

說起來,這兩年經常看到拿錯劇本的情形,這世道真是說變就變。

從Netflix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中西文化

"

從Netflix新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製造業中西文化的交流與碰撞

從Netflix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中西文化

導演: 史蒂文·博格納爾 / 朱莉婭·賴克特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9-01-25(聖丹斯電影節) / 2019-08-21(美國)

片長: 110分鐘(聖丹斯電影節)

IMDb鏈接: tt9351980

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是Netflix新拍的一部紀錄片。Obama夫婦是本片的製片人,據說這也是Obama退休之後的第一部作品。眼看2020美國大選在即,他們選擇討論的事情又剛好發生在Ohio州,這片子倒是來的正是時候。真巧。

插一句,位於美國中西部的俄亥俄州(Ohio)是政治搖擺州,最近十次總統大選中,俄州投給民主黨和共和黨的次數各佔五次。它又被稱之為大選風向標,因為從1964年至今的大選中,俄州的選擇,正是最終的結果。大多數人相信“得俄州者得天下”的說法。

從Netflix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中西文化

本片聚焦了一起2014年著名的經濟事件,中國汽車玻璃製造商福耀購買了一座位於Ohio州的工廠,該工廠之前為通用汽車所用,於2008年關閉。福耀承諾投資和提供數百個工作崗位。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受到了美國社會的廣泛讚譽,Ohio州同時給予了公司600萬美元的補貼。

曹德旺前兩年很是上了幾次熱搜。至今印象深刻。也是人紅是非多。

從Netflix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中西文化

從Netflix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中西文化

這部影片,製作方儘量在避免自己的立場,努力的想客觀公正中立的展現這個事件,這一場文化的衝突和碰撞。

美國在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提倡去工業化。40多年過去之後的今天,政策、法律、法規和思想都不復從前,製造業大幅退化,熟練的工人也非常缺乏,這幾年反覆提起的重振製造業的過程勢必異常艱難。而美國工廠這部紀錄片就非常直接的展現給你,大環境和產業的不足,以及每個人的困境。

這部紀錄片非常可貴的地方,是他沒有過度的分析和解讀,只是展現給你,事情就是這個樣子。中國的工人朝氣可愛,但是做起工作來老練果斷還強勢,美國的工人在努力擺脫生活的困境,他們也是如此珍惜這份工作想要做好,奈何天不從人願。

一個個人物都如此鮮活,思考和結論留給每一位觀眾。

影片一開始,福耀僱用的負責人,一位美國大叔就說得非常明白,這是一次機會,是中美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我們給你工作機會,我們會盡量善待照顧每一位員工,但是我們不是工會工廠。失業中的人們努力的推銷自己,想要獲得一份工作。項目啟動以後進展也非常快,工人們歡心鼓舞,覺得自己人生的新機遇來臨了。

好景不長,問題也漸漸的凸顯出來。碰撞就這樣開始了。

在福耀看來,美國工人的效率顯然要遠遠低於中國工人的效率,總是需要教,還不好管理,這顯然會影響企業的利益。福耀來美國開工廠不是做慈善,必須要賺錢盈利這是顯而易見的。而有了中國工人的工作效率作為對比,美國工人拿的多,做的少,要求的福利和保障還多。曹德旺說,美國工人效率低,產出低,不能管,一管就去找工會了。

在美國工人看來,薪水遠遠低於08年之前在通用的水準,工作強度和難度都增加了許多,工作效率和質量的要求也高了很多,工作中缺乏尊重和肯定,還缺乏很多在他們看來理所應當的福利和保障,甚至出現了工傷。要求他們像中國工人那樣死命的工作,是不可能的。在美國我們不是這樣。他們說:我們不想進入工廠在中國上班,我們想在美國上班,以美國的方式。跟資本家的談判我們70年前就已經完成了,我們不可能今天一朝回到70年前。

從Netflix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中西文化

雙方的矛盾開始升級。福耀高薪聘用的美國本土的管理層紛紛離職(or被停職)。美國工人用美國的方式開始企圖對中國資本方施壓。部分工人們開始投訴、示威向工會尋求幫助。而工廠這邊也不手軟,定位這些鬧事的工人以無法勝任工作為由炒掉。美國工人找到相關組織,用投票這種非常西式的方式試圖解決這個。然而,在投票中資方獲得了勝利。

有些美國人開始面對現實,知道也許再也回不去當年給通用做工的那些好時光了,就這樣湊合過吧,而另外一些美國人認為不該放棄希望,繼續努力,回到中產階級的美國夢還是能實現的。即使被炒掉的人也覺得至少跟中國人學到了很多東西,不枉折騰這麼一場。而中國方面暫時控場,長舒一口氣的同時也感慨,原以為美國人要活得優越的多,沒想到竟也這麼艱難。總之,雙方經過摩擦和碰撞,事情終於告一段落,2018年起,福耀終於開始盈利。美國人也好,中國人也罷,都各自整理行裝繼續上路。其實這個事件恰恰可以說明,中美的思維不同,需要互相瞭解互相傾聽,合則兩利,鬥則俱傷。

本片末尾更是意味深長,福耀美國工廠在陸續引進升級自動化設備替代人工。這個世界還會繼續變化發展,如同這個特別的美國工廠一樣,它將繼續運轉下去。舊的崗位會消失,新的崗位會產生。對每個人而言,舊的成績單和舊的薪酬表對你來說,毫無意義。你,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的調整心態尋找自己的位置。

很有意思,美國的工會,從頭到尾的“攪和”,劇裡沒說,但是稍有了解的都知道美國的工會背後的利益和政治力量,他們不在乎企業是否能運轉,他們的關注點不在這裡,他們有他們的立場和邏輯,說起來他們也並沒有做錯什麼。而福耀在中國工廠也有工會,他們與本次事件無關,但是那位負責人說的也很中肯,一語道破玄機,工會如果不跟工廠配合好,把工廠搞垮了大家都沒飯吃,一切無從談起。

也許沒有什麼對錯,只是不同,習慣的不同,文化的不同,理念的不同。但是這個世界,只看結果,而結果不會說謊。而在國際競爭當中,美國的原有的方式敗落了,中國的方式勝出了。如此而已。這個事件的背後,中國工廠和美國工廠雙方是否都應該進行自我反省。

對美國工廠而言,也許就是因為你們以前享有的那些保障,工作的相對低的要求和相對高的收入,增加了成本,降低了效率,使得工廠喪失了競爭力,在國際競爭中落敗,最後工廠關閉,工人失業。現在好不容易有了新的工廠新的機會,一切才上正軌,你們這樣整,無異於努力搞死新工廠,讓自己成功的再次失業。陷在舊時美好時光裡不肯出來沒有任何意義,08年之前的工作崗位已經沒有了,這世界已經變了,能接受現實的人,才有未來可言。

有個細節非常引人深思,有些年紀大的美國工人,08年之前過過好日子,覺得自己是那個位階的人,該拿那個位階的錢,該那樣去工作,該過那樣的生活,現在福耀工廠不肯給我,那麼我就要抗爭,我值得那樣的待遇,於是他們跟著工會折騰企圖向工廠施壓。然後自然是被炒掉。而替換掉他們的新來的年輕員工,沒經歷過曾經的黃金年代,福耀的薪水跟現在其他的工作相比,還是不錯的,他們就不想跟著工會折騰怕把工作折騰沒了,於是踏踏實實的做下去了。

對中國工廠而言,中國傳統制造業目前的操作方式,就真的一定正確嗎?對人工的壓縮,對成本的控制,加班加點,對員工的輕視和貶低儼然是常態。為了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我們犧牲了太多普通人的朝夕和人生。

其實何止製造業,現在互聯網大佬們鼓吹的996,華為的狼性文化,這一切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理所應當以至冷漠麻木。這個世界彷彿就是這樣,年輕的過勞,中年的失業,晚年的淒涼,很正常,每個人可能都會遭遇,還能怎樣,受著吧,誰叫你平凡又普通。

片中,中國工人為了高質量的完成工作,滿手燙傷,為了高質量的完成工作,有些防護設備就不要就撤掉,常年中午忙的來不及吃飯,一位女工表示一年到頭回不了家,也就過年回去看看孩子,只有生產沒有生活,只工作沒有保障,這一切就是正確的嗎?

但是無所謂是否正確,在這個世界生存,沒人願聞其詳聽你說對錯論黑白。如前文所述,這個世界靠結果說話。就是這樣的方式,中國製造勝出了。我們的成功就是這樣來的。中國各行各業都是這樣在運轉,從工廠到銀行,從創業團隊到行政機關,誰不加班,誰不是隨時接到電話,隨時follow up。中國當前的行情和大環境就是如此,無論你選擇哪個行業,幾乎都是這個強度和要求。

另外一方面,老外不能理解的,很多事情是我們自願的。片裡那個中國員工說,我喜歡我這份工作,我願意很努力的去做。是的,很多時候,為了把這件事情做好,我們不介意加班不介意犧牲自己的時間,很多付出也不都是僱傭者的強行要求。而美國工人們沒有這種意願。片中一個說中文的來中國工廠學習的美國負責人一語道破,美國工廠有很多很努力很上進的工人,他們很好,而更多的只是為了出工拿工資而不是為了做玻璃做事業。出工拿薪水是混工時,做玻璃是做事業。兩者天壤之別。在美國,一切額外的付出都該有額外的報酬,這道理上也沒問題,對於額外的無償付出大約是不願意的。這確實不能強求。996最大的邏輯bug就是把強制的勞動時長和員工自願的事業投入當做情懷混為一談。把996作為勞動工時的要求於情於理於法都是不合適的。

其實想想覺得非常諷刺,冷戰結束三十年後,曾經這個陣營的中國企業作為資本方去要求曾經那個陣營的美國的工人不要天天只知道福利先提高勞動效率,而美國的工人在內心腹誹中國資本的工廠是否有剝削和壓迫可憐的工人。如果時至今日要討論資本的原罪,這劇本倒不知道該如何書寫了。

說起來,這兩年經常看到拿錯劇本的情形,這世道真是說變就變。

從Netflix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中西文化

從Netflix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中西文化

"

從Netflix新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製造業中西文化的交流與碰撞

從Netflix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中西文化

導演: 史蒂文·博格納爾 / 朱莉婭·賴克特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9-01-25(聖丹斯電影節) / 2019-08-21(美國)

片長: 110分鐘(聖丹斯電影節)

IMDb鏈接: tt9351980

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是Netflix新拍的一部紀錄片。Obama夫婦是本片的製片人,據說這也是Obama退休之後的第一部作品。眼看2020美國大選在即,他們選擇討論的事情又剛好發生在Ohio州,這片子倒是來的正是時候。真巧。

插一句,位於美國中西部的俄亥俄州(Ohio)是政治搖擺州,最近十次總統大選中,俄州投給民主黨和共和黨的次數各佔五次。它又被稱之為大選風向標,因為從1964年至今的大選中,俄州的選擇,正是最終的結果。大多數人相信“得俄州者得天下”的說法。

從Netflix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中西文化

本片聚焦了一起2014年著名的經濟事件,中國汽車玻璃製造商福耀購買了一座位於Ohio州的工廠,該工廠之前為通用汽車所用,於2008年關閉。福耀承諾投資和提供數百個工作崗位。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受到了美國社會的廣泛讚譽,Ohio州同時給予了公司600萬美元的補貼。

曹德旺前兩年很是上了幾次熱搜。至今印象深刻。也是人紅是非多。

從Netflix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中西文化

從Netflix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中西文化

這部影片,製作方儘量在避免自己的立場,努力的想客觀公正中立的展現這個事件,這一場文化的衝突和碰撞。

美國在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提倡去工業化。40多年過去之後的今天,政策、法律、法規和思想都不復從前,製造業大幅退化,熟練的工人也非常缺乏,這幾年反覆提起的重振製造業的過程勢必異常艱難。而美國工廠這部紀錄片就非常直接的展現給你,大環境和產業的不足,以及每個人的困境。

這部紀錄片非常可貴的地方,是他沒有過度的分析和解讀,只是展現給你,事情就是這個樣子。中國的工人朝氣可愛,但是做起工作來老練果斷還強勢,美國的工人在努力擺脫生活的困境,他們也是如此珍惜這份工作想要做好,奈何天不從人願。

一個個人物都如此鮮活,思考和結論留給每一位觀眾。

影片一開始,福耀僱用的負責人,一位美國大叔就說得非常明白,這是一次機會,是中美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我們給你工作機會,我們會盡量善待照顧每一位員工,但是我們不是工會工廠。失業中的人們努力的推銷自己,想要獲得一份工作。項目啟動以後進展也非常快,工人們歡心鼓舞,覺得自己人生的新機遇來臨了。

好景不長,問題也漸漸的凸顯出來。碰撞就這樣開始了。

在福耀看來,美國工人的效率顯然要遠遠低於中國工人的效率,總是需要教,還不好管理,這顯然會影響企業的利益。福耀來美國開工廠不是做慈善,必須要賺錢盈利這是顯而易見的。而有了中國工人的工作效率作為對比,美國工人拿的多,做的少,要求的福利和保障還多。曹德旺說,美國工人效率低,產出低,不能管,一管就去找工會了。

在美國工人看來,薪水遠遠低於08年之前在通用的水準,工作強度和難度都增加了許多,工作效率和質量的要求也高了很多,工作中缺乏尊重和肯定,還缺乏很多在他們看來理所應當的福利和保障,甚至出現了工傷。要求他們像中國工人那樣死命的工作,是不可能的。在美國我們不是這樣。他們說:我們不想進入工廠在中國上班,我們想在美國上班,以美國的方式。跟資本家的談判我們70年前就已經完成了,我們不可能今天一朝回到70年前。

從Netflix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中西文化

雙方的矛盾開始升級。福耀高薪聘用的美國本土的管理層紛紛離職(or被停職)。美國工人用美國的方式開始企圖對中國資本方施壓。部分工人們開始投訴、示威向工會尋求幫助。而工廠這邊也不手軟,定位這些鬧事的工人以無法勝任工作為由炒掉。美國工人找到相關組織,用投票這種非常西式的方式試圖解決這個。然而,在投票中資方獲得了勝利。

有些美國人開始面對現實,知道也許再也回不去當年給通用做工的那些好時光了,就這樣湊合過吧,而另外一些美國人認為不該放棄希望,繼續努力,回到中產階級的美國夢還是能實現的。即使被炒掉的人也覺得至少跟中國人學到了很多東西,不枉折騰這麼一場。而中國方面暫時控場,長舒一口氣的同時也感慨,原以為美國人要活得優越的多,沒想到竟也這麼艱難。總之,雙方經過摩擦和碰撞,事情終於告一段落,2018年起,福耀終於開始盈利。美國人也好,中國人也罷,都各自整理行裝繼續上路。其實這個事件恰恰可以說明,中美的思維不同,需要互相瞭解互相傾聽,合則兩利,鬥則俱傷。

本片末尾更是意味深長,福耀美國工廠在陸續引進升級自動化設備替代人工。這個世界還會繼續變化發展,如同這個特別的美國工廠一樣,它將繼續運轉下去。舊的崗位會消失,新的崗位會產生。對每個人而言,舊的成績單和舊的薪酬表對你來說,毫無意義。你,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的調整心態尋找自己的位置。

很有意思,美國的工會,從頭到尾的“攪和”,劇裡沒說,但是稍有了解的都知道美國的工會背後的利益和政治力量,他們不在乎企業是否能運轉,他們的關注點不在這裡,他們有他們的立場和邏輯,說起來他們也並沒有做錯什麼。而福耀在中國工廠也有工會,他們與本次事件無關,但是那位負責人說的也很中肯,一語道破玄機,工會如果不跟工廠配合好,把工廠搞垮了大家都沒飯吃,一切無從談起。

也許沒有什麼對錯,只是不同,習慣的不同,文化的不同,理念的不同。但是這個世界,只看結果,而結果不會說謊。而在國際競爭當中,美國的原有的方式敗落了,中國的方式勝出了。如此而已。這個事件的背後,中國工廠和美國工廠雙方是否都應該進行自我反省。

對美國工廠而言,也許就是因為你們以前享有的那些保障,工作的相對低的要求和相對高的收入,增加了成本,降低了效率,使得工廠喪失了競爭力,在國際競爭中落敗,最後工廠關閉,工人失業。現在好不容易有了新的工廠新的機會,一切才上正軌,你們這樣整,無異於努力搞死新工廠,讓自己成功的再次失業。陷在舊時美好時光裡不肯出來沒有任何意義,08年之前的工作崗位已經沒有了,這世界已經變了,能接受現實的人,才有未來可言。

有個細節非常引人深思,有些年紀大的美國工人,08年之前過過好日子,覺得自己是那個位階的人,該拿那個位階的錢,該那樣去工作,該過那樣的生活,現在福耀工廠不肯給我,那麼我就要抗爭,我值得那樣的待遇,於是他們跟著工會折騰企圖向工廠施壓。然後自然是被炒掉。而替換掉他們的新來的年輕員工,沒經歷過曾經的黃金年代,福耀的薪水跟現在其他的工作相比,還是不錯的,他們就不想跟著工會折騰怕把工作折騰沒了,於是踏踏實實的做下去了。

對中國工廠而言,中國傳統制造業目前的操作方式,就真的一定正確嗎?對人工的壓縮,對成本的控制,加班加點,對員工的輕視和貶低儼然是常態。為了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我們犧牲了太多普通人的朝夕和人生。

其實何止製造業,現在互聯網大佬們鼓吹的996,華為的狼性文化,這一切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理所應當以至冷漠麻木。這個世界彷彿就是這樣,年輕的過勞,中年的失業,晚年的淒涼,很正常,每個人可能都會遭遇,還能怎樣,受著吧,誰叫你平凡又普通。

片中,中國工人為了高質量的完成工作,滿手燙傷,為了高質量的完成工作,有些防護設備就不要就撤掉,常年中午忙的來不及吃飯,一位女工表示一年到頭回不了家,也就過年回去看看孩子,只有生產沒有生活,只工作沒有保障,這一切就是正確的嗎?

但是無所謂是否正確,在這個世界生存,沒人願聞其詳聽你說對錯論黑白。如前文所述,這個世界靠結果說話。就是這樣的方式,中國製造勝出了。我們的成功就是這樣來的。中國各行各業都是這樣在運轉,從工廠到銀行,從創業團隊到行政機關,誰不加班,誰不是隨時接到電話,隨時follow up。中國當前的行情和大環境就是如此,無論你選擇哪個行業,幾乎都是這個強度和要求。

另外一方面,老外不能理解的,很多事情是我們自願的。片裡那個中國員工說,我喜歡我這份工作,我願意很努力的去做。是的,很多時候,為了把這件事情做好,我們不介意加班不介意犧牲自己的時間,很多付出也不都是僱傭者的強行要求。而美國工人們沒有這種意願。片中一個說中文的來中國工廠學習的美國負責人一語道破,美國工廠有很多很努力很上進的工人,他們很好,而更多的只是為了出工拿工資而不是為了做玻璃做事業。出工拿薪水是混工時,做玻璃是做事業。兩者天壤之別。在美國,一切額外的付出都該有額外的報酬,這道理上也沒問題,對於額外的無償付出大約是不願意的。這確實不能強求。996最大的邏輯bug就是把強制的勞動時長和員工自願的事業投入當做情懷混為一談。把996作為勞動工時的要求於情於理於法都是不合適的。

其實想想覺得非常諷刺,冷戰結束三十年後,曾經這個陣營的中國企業作為資本方去要求曾經那個陣營的美國的工人不要天天只知道福利先提高勞動效率,而美國的工人在內心腹誹中國資本的工廠是否有剝削和壓迫可憐的工人。如果時至今日要討論資本的原罪,這劇本倒不知道該如何書寫了。

說起來,這兩年經常看到拿錯劇本的情形,這世道真是說變就變。

從Netflix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中西文化

從Netflix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中西文化

從Netflix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中西文化

"

從Netflix新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製造業中西文化的交流與碰撞

從Netflix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中西文化

導演: 史蒂文·博格納爾 / 朱莉婭·賴克特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9-01-25(聖丹斯電影節) / 2019-08-21(美國)

片長: 110分鐘(聖丹斯電影節)

IMDb鏈接: tt9351980

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是Netflix新拍的一部紀錄片。Obama夫婦是本片的製片人,據說這也是Obama退休之後的第一部作品。眼看2020美國大選在即,他們選擇討論的事情又剛好發生在Ohio州,這片子倒是來的正是時候。真巧。

插一句,位於美國中西部的俄亥俄州(Ohio)是政治搖擺州,最近十次總統大選中,俄州投給民主黨和共和黨的次數各佔五次。它又被稱之為大選風向標,因為從1964年至今的大選中,俄州的選擇,正是最終的結果。大多數人相信“得俄州者得天下”的說法。

從Netflix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中西文化

本片聚焦了一起2014年著名的經濟事件,中國汽車玻璃製造商福耀購買了一座位於Ohio州的工廠,該工廠之前為通用汽車所用,於2008年關閉。福耀承諾投資和提供數百個工作崗位。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受到了美國社會的廣泛讚譽,Ohio州同時給予了公司600萬美元的補貼。

曹德旺前兩年很是上了幾次熱搜。至今印象深刻。也是人紅是非多。

從Netflix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中西文化

從Netflix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中西文化

這部影片,製作方儘量在避免自己的立場,努力的想客觀公正中立的展現這個事件,這一場文化的衝突和碰撞。

美國在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提倡去工業化。40多年過去之後的今天,政策、法律、法規和思想都不復從前,製造業大幅退化,熟練的工人也非常缺乏,這幾年反覆提起的重振製造業的過程勢必異常艱難。而美國工廠這部紀錄片就非常直接的展現給你,大環境和產業的不足,以及每個人的困境。

這部紀錄片非常可貴的地方,是他沒有過度的分析和解讀,只是展現給你,事情就是這個樣子。中國的工人朝氣可愛,但是做起工作來老練果斷還強勢,美國的工人在努力擺脫生活的困境,他們也是如此珍惜這份工作想要做好,奈何天不從人願。

一個個人物都如此鮮活,思考和結論留給每一位觀眾。

影片一開始,福耀僱用的負責人,一位美國大叔就說得非常明白,這是一次機會,是中美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我們給你工作機會,我們會盡量善待照顧每一位員工,但是我們不是工會工廠。失業中的人們努力的推銷自己,想要獲得一份工作。項目啟動以後進展也非常快,工人們歡心鼓舞,覺得自己人生的新機遇來臨了。

好景不長,問題也漸漸的凸顯出來。碰撞就這樣開始了。

在福耀看來,美國工人的效率顯然要遠遠低於中國工人的效率,總是需要教,還不好管理,這顯然會影響企業的利益。福耀來美國開工廠不是做慈善,必須要賺錢盈利這是顯而易見的。而有了中國工人的工作效率作為對比,美國工人拿的多,做的少,要求的福利和保障還多。曹德旺說,美國工人效率低,產出低,不能管,一管就去找工會了。

在美國工人看來,薪水遠遠低於08年之前在通用的水準,工作強度和難度都增加了許多,工作效率和質量的要求也高了很多,工作中缺乏尊重和肯定,還缺乏很多在他們看來理所應當的福利和保障,甚至出現了工傷。要求他們像中國工人那樣死命的工作,是不可能的。在美國我們不是這樣。他們說:我們不想進入工廠在中國上班,我們想在美國上班,以美國的方式。跟資本家的談判我們70年前就已經完成了,我們不可能今天一朝回到70年前。

從Netflix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中西文化

雙方的矛盾開始升級。福耀高薪聘用的美國本土的管理層紛紛離職(or被停職)。美國工人用美國的方式開始企圖對中國資本方施壓。部分工人們開始投訴、示威向工會尋求幫助。而工廠這邊也不手軟,定位這些鬧事的工人以無法勝任工作為由炒掉。美國工人找到相關組織,用投票這種非常西式的方式試圖解決這個。然而,在投票中資方獲得了勝利。

有些美國人開始面對現實,知道也許再也回不去當年給通用做工的那些好時光了,就這樣湊合過吧,而另外一些美國人認為不該放棄希望,繼續努力,回到中產階級的美國夢還是能實現的。即使被炒掉的人也覺得至少跟中國人學到了很多東西,不枉折騰這麼一場。而中國方面暫時控場,長舒一口氣的同時也感慨,原以為美國人要活得優越的多,沒想到竟也這麼艱難。總之,雙方經過摩擦和碰撞,事情終於告一段落,2018年起,福耀終於開始盈利。美國人也好,中國人也罷,都各自整理行裝繼續上路。其實這個事件恰恰可以說明,中美的思維不同,需要互相瞭解互相傾聽,合則兩利,鬥則俱傷。

本片末尾更是意味深長,福耀美國工廠在陸續引進升級自動化設備替代人工。這個世界還會繼續變化發展,如同這個特別的美國工廠一樣,它將繼續運轉下去。舊的崗位會消失,新的崗位會產生。對每個人而言,舊的成績單和舊的薪酬表對你來說,毫無意義。你,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的調整心態尋找自己的位置。

很有意思,美國的工會,從頭到尾的“攪和”,劇裡沒說,但是稍有了解的都知道美國的工會背後的利益和政治力量,他們不在乎企業是否能運轉,他們的關注點不在這裡,他們有他們的立場和邏輯,說起來他們也並沒有做錯什麼。而福耀在中國工廠也有工會,他們與本次事件無關,但是那位負責人說的也很中肯,一語道破玄機,工會如果不跟工廠配合好,把工廠搞垮了大家都沒飯吃,一切無從談起。

也許沒有什麼對錯,只是不同,習慣的不同,文化的不同,理念的不同。但是這個世界,只看結果,而結果不會說謊。而在國際競爭當中,美國的原有的方式敗落了,中國的方式勝出了。如此而已。這個事件的背後,中國工廠和美國工廠雙方是否都應該進行自我反省。

對美國工廠而言,也許就是因為你們以前享有的那些保障,工作的相對低的要求和相對高的收入,增加了成本,降低了效率,使得工廠喪失了競爭力,在國際競爭中落敗,最後工廠關閉,工人失業。現在好不容易有了新的工廠新的機會,一切才上正軌,你們這樣整,無異於努力搞死新工廠,讓自己成功的再次失業。陷在舊時美好時光裡不肯出來沒有任何意義,08年之前的工作崗位已經沒有了,這世界已經變了,能接受現實的人,才有未來可言。

有個細節非常引人深思,有些年紀大的美國工人,08年之前過過好日子,覺得自己是那個位階的人,該拿那個位階的錢,該那樣去工作,該過那樣的生活,現在福耀工廠不肯給我,那麼我就要抗爭,我值得那樣的待遇,於是他們跟著工會折騰企圖向工廠施壓。然後自然是被炒掉。而替換掉他們的新來的年輕員工,沒經歷過曾經的黃金年代,福耀的薪水跟現在其他的工作相比,還是不錯的,他們就不想跟著工會折騰怕把工作折騰沒了,於是踏踏實實的做下去了。

對中國工廠而言,中國傳統制造業目前的操作方式,就真的一定正確嗎?對人工的壓縮,對成本的控制,加班加點,對員工的輕視和貶低儼然是常態。為了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我們犧牲了太多普通人的朝夕和人生。

其實何止製造業,現在互聯網大佬們鼓吹的996,華為的狼性文化,這一切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理所應當以至冷漠麻木。這個世界彷彿就是這樣,年輕的過勞,中年的失業,晚年的淒涼,很正常,每個人可能都會遭遇,還能怎樣,受著吧,誰叫你平凡又普通。

片中,中國工人為了高質量的完成工作,滿手燙傷,為了高質量的完成工作,有些防護設備就不要就撤掉,常年中午忙的來不及吃飯,一位女工表示一年到頭回不了家,也就過年回去看看孩子,只有生產沒有生活,只工作沒有保障,這一切就是正確的嗎?

但是無所謂是否正確,在這個世界生存,沒人願聞其詳聽你說對錯論黑白。如前文所述,這個世界靠結果說話。就是這樣的方式,中國製造勝出了。我們的成功就是這樣來的。中國各行各業都是這樣在運轉,從工廠到銀行,從創業團隊到行政機關,誰不加班,誰不是隨時接到電話,隨時follow up。中國當前的行情和大環境就是如此,無論你選擇哪個行業,幾乎都是這個強度和要求。

另外一方面,老外不能理解的,很多事情是我們自願的。片裡那個中國員工說,我喜歡我這份工作,我願意很努力的去做。是的,很多時候,為了把這件事情做好,我們不介意加班不介意犧牲自己的時間,很多付出也不都是僱傭者的強行要求。而美國工人們沒有這種意願。片中一個說中文的來中國工廠學習的美國負責人一語道破,美國工廠有很多很努力很上進的工人,他們很好,而更多的只是為了出工拿工資而不是為了做玻璃做事業。出工拿薪水是混工時,做玻璃是做事業。兩者天壤之別。在美國,一切額外的付出都該有額外的報酬,這道理上也沒問題,對於額外的無償付出大約是不願意的。這確實不能強求。996最大的邏輯bug就是把強制的勞動時長和員工自願的事業投入當做情懷混為一談。把996作為勞動工時的要求於情於理於法都是不合適的。

其實想想覺得非常諷刺,冷戰結束三十年後,曾經這個陣營的中國企業作為資本方去要求曾經那個陣營的美國的工人不要天天只知道福利先提高勞動效率,而美國的工人在內心腹誹中國資本的工廠是否有剝削和壓迫可憐的工人。如果時至今日要討論資本的原罪,這劇本倒不知道該如何書寫了。

說起來,這兩年經常看到拿錯劇本的情形,這世道真是說變就變。

從Netflix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中西文化

從Netflix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中西文化

從Netflix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中西文化

從Netflix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看當下中西文化

我也希望,某天,我們終於實現共產主義,按需分配,低工時高福利,像北歐人民一樣幸福(不過北歐這幾年也是各種破產)。但是現在,我們還沒走到那裡,有生之年,能不能見到也不好說。而現在,這一秒的當下,我們要在這個世界生存,那麼接受自己所在的歷史時期和客觀的大環境,在這個框架內,在這個方寸之間,儘量去平衡工作和生活,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如此而已。

是的,各行各業各有所難,但是當下的中國,依舊處在機遇和挑戰並存的超級中國新時代。即便從這個影片也可以得以一窺。鏡頭裡的美國工人,往往是低迷頹廢,迷茫彷徨,蒼老疲憊的臉孔。而鏡頭轉向中國工人,總是年輕激情的面龐,專注自信,高效果斷,行雲流水,一氣呵成。

這時代大有可為,祝各位大有作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