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在紀錄片中的作用(順便說說南廣更名的事情)'

"

中秋節,大家過節好,我本來放了三天的假期,可以好好陪陪閨女,這會兒閨女睡了,我上來囉嗦兩句

今天我們來講一講故事化在紀錄片中的作用,你們都知道我的觀點,無限的重視人物類型紀錄片,然而在這樣的紀錄片中,往往都會以人物故事的發展作為敘事主線,比如說我前一段時間推送的《閃亮的名字——索南達傑》,就是典型的故事化紀錄片,編導運用了場景再現和演員演繹的方式,幾乎是真實還原了索南達傑的一生,為什麼這麼安排,為什麼一定要將人物的記錄故事化,這麼安排的作用是什麼,我們今天就來講一講。

今天講的內容,會有很多理論化的語句,大家在理解的同時,可以試著背一背,這種理論語句就像是萬能鑰匙,只要把具體內容套進去,立馬就可以形成完整的觀點和評論。

我試著以列提綱的方式來講解,這樣大家好理解,也好背。

1.紀錄片的定義

A.紀錄片和專題片有非常大的相似性,歸根結底都是一種非虛構的影像藝術

B.紀錄片以真實人物和真實事件為基礎,進行視覺化的描述,具有文獻資料的價值。

C.紀錄片的素材全部來自於真實人物經歷與事件,與強調故事化的電影有本質的區別。

2.紀錄片故事化的作用

A.觀眾對故事化的情節,有本能的求知慾。

B.在紀錄片中,加入故事化的敘事語言,加入懸念和敘事手法,能夠增加人物和事件本身的故事性,增加紀錄片的觀賞性和藝術性。

C.紀錄片本身的價值不僅僅侷限在真實的還原,還在於融入創作者主觀的看法,加入有價值的主題思想,是對真實事件和人物的二次編創。

D.故事化更加能夠真實有效的還原人物形象,更好的引起受眾的情感變化。

3.紀錄片的畫面語言(此部分過於理論化,不必死記硬背)

紀錄片的畫面語言分為敘述性的畫面語言、描述性的畫面語言、表現性的畫面語言三種,不論是哪種畫面語言,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提供多元化的視聽語言,增加紀錄片本身的表現力。

4.紀錄片的剪輯效果(此部分可以試著背一背,以後但凡是遇到有考剪輯手法的題目,都可以套用)

A.剪輯是對素材內容進行結構和框架的建構,本質是對素材進行組織結構和意義的關聯。

B.剪輯要把握好三個節奏,一是組接故事的敘事節奏,二是對外在的節奏(觀眾心理)進行把握,三是營造情緒的節奏

C.剪輯不僅僅是一項技術,更是一種藝術化的思維模式,應當以觀眾的審美和探知需求作為第一齣發點。


本期的內容不多,但是我個人認為對答題很有幫助,例如題目

“請簡要分析編導在紀錄片索南達傑中為何使用大量的情景再現,這樣做的目的和作用是什麼?”(20分)

你就可以直接套用上面那幾點

  1. 以故事為線索引導觀眾,產生共鳴
  2. 以故事化的敘事手法,增強層次感與豐富度,增強觀賞性或者趣味性
  3. 加入時代意義,昇華主旨思想
  4. 還原人物形象,增強情感共鳴


所以說,你只要發現題目中出現了故事化、情景再現、現場演繹等關鍵詞,你只要能夠把上面這些內容寫上去,20分至少也能夠拿到12分,若是你還能再其中加進去一些引申和例證,至少拿16分問題不大。


至於南廣更名的問題,這個事情幾年前就有討論,至少半年前就得到了比較肯定的答案,我看網上有一種說法是更名為“南京華夏傳媒學院”,這個名字我倒是第一次聽說,之前接觸的所有中傳和南廣的同僚,都一直在說“南京傳媒學院”,我個人也認為後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南廣的教師們,普遍已經對更名為“南京傳媒學院”這事兒做足了心理準備,若是更名為“南京華夏傳媒學院”,他們自己都不能夠接受,校方肯定會想盡一切辦法不出現“華夏”這兩個字,這名字太LOW了,況且南廣的那幫校董們的運作實力我可是有所耳聞的。

不管怎麼說,南廣畢竟和中傳一母同胎,之前劉繼南校長退休後出任南廣第一任校長,可見中傳有多重視南廣的發展,大批大批的教授們去南廣授課,說是傾囊之力也不為過,南廣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都可以說是中傳的錢袋子。

更名後對招生和教學的影響有多大,不好說,這個看校董們的眼光長遠與否了,個人觀點,更名對藝考報名人數不會產生特別大的影響,或者說人數增多的可能性更大,這個之前有先例。

至於兩家分開的原因,我不想多說,也不用想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

——司馬遷《史記》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