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嵇康竟是一位大書法家,他的字被譽為:“草書妙品”!

文/盧秀輝 書法網簽約作家:盧秀輝,江蘇興化人。職業書法家、畫家、篆刻家、文藝評論家。

嵇康是書法家。

很多人大跌眼鏡。他是書法家嗎?

他不但是書法家,還是音樂家、文學家、畫家。可他並不以此為名,他以思想名噪當時,他在中國,是鼎鼎有名的思想家!

原來嵇康竟是一位大書法家,他的字被譽為:“草書妙品”!

他雖然只活了40歲,可他的故事弄痛了一代又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心。他是古琴的化身,古琴亦借他的身體為形,古琴借他的身體做了件大事。嵇康受刑之時,抬頭看了看太陽,知道離死還有時間,請求哥哥嵇喜將他的琴取來,他從容的操了一曲《廣陵散》。這是中國大地上最後一次響起《廣陵散》,從此,《廣陵散》絕矣!從此,《嵇康四弄》只能是四弄了。古琴有,但不復有嵇康古琴。

原來嵇康竟是一位大書法家,他的字被譽為:“草書妙品”!

他臨刑時,放不下的是一雙兒女,他沒有將他們託付給自己的兄長,而是託付給了山巨源。對,就是那個《與山巨源絕交書》中的山巨源。山濤在由選曹郎調任大將軍從事中郎時,想薦舉他代其原職,嵇康憤然而動,作此千古名篇《與山巨源絕交書》。在信中他拒絕了山濤的薦引,人的秉性各有不同,君之所好未必是我所好,你喜歡做官,我喜歡放任山林;你喜歡勤勉公事,而我賦性疏懶,不堪禮法約束,所以,不可加以勉強。信中他表達了對世俗禮法的蔑視,也是他崇尚老莊無為思想的一種反映。就是被他大聲呵斥過的山巨源,為中國成語貢獻了四個字“嵇紹不孤”。這四個字,飽含著父親對孩子們的愧疚;這四個字,是生死之時,對友情的認同;這四個字,是對朋友臨終之託的守義、守信;這四個字,透著中國知識分子的昭昭之心;這四個字,透著中國人的行事處世。

原來嵇康竟是一位大書法家,他的字被譽為:“草書妙品”!

嵇康,達人也。

他崇尚老莊思想,追求服食養生,"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年幼的時候,失去了父親,由母親和兄長撫養成人,他對人生一開始就有了自己的體驗。再加上他聰穎,博覽群書,對各種技藝有很強的學習慾望。成年後,道家著作走進了他的思想。魏晉之時,風行養生之學。當時,有兩種思想:一是認為修道成仙,可以長生不老;二是認為“生死全由天,半分不由人。”嵇康針對這兩種互相對立的思想,談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做神仙是不可能的,如果養生得理、得法,安期、彭祖之論述是正確的、可行的。他的《養生論》是中國養生學史上第一篇比較全面、比較系統的養生專論。對後世養生大家如陶弘景、孫思邈等養生思想的形成,具有極強的啟發性、引導性,他的導養得理可壽的論點被廣泛接受。

原來嵇康竟是一位大書法家,他的字被譽為:“草書妙品”!

嵇康在知識分子中容易找到市場,不是竹林七賢的放浪形骸,而是士人一般不能直抒胸臆,而竹林七賢通過比興、象徵、神話等手法、手段,隱晦曲折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在士人中引起共鳴。亙古以來,就有道勢之爭。道是思想、是學術,勢是權力。有記載的是從屈原開始,我想會更早,當思想與權力發生衝突時,這種道勢之爭就存在。到嵇康時,他用行動,比如《與山巨源絕交書》發出的極大的聲音,列出自己有“七不堪”、“二不可”,堅決拒絕出仕。“大將軍(指司馬昭)聞而怒焉”。此文一出,天下風傳,對統治集團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嵇康對司馬氏集團採取不合作的態度,若怒了司馬昭。再到李白,天子呼來不上船。其實,司馬昭一直想用嵇康,多次徵召,都被拒絕。就像李白,態度好一點,也能為李唐所用。可見,他們不是為謀個人福祉,他們要為天下書生說話,說什麼話?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千百年了,都在爭執這個問題,到底是誰爭得過誰,沒有結論。道勢之爭和清流之爭不一樣,例如,明朝的東林黨人。東林黨人一直號稱自己是清流,但是從東林黨的所作所為來看,他們並不值得認同,他們一方面不能改變時局,另一方面對於軍事幾乎一竅不通,但是,還要指點江山。羅列意見一條條,而且都說到點子上,如何改正?沒有明確的建議或是沒有執行力,不能務實,搞起內部鬥爭一個個都是內行。嵇康的玄學新風也註定走不到頭,見不到光明的。統治階級需要的是孔孟之道,需要的是唯他是用,需要的是天地君親師。

嵇康還是畫家,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載其時有嵇康《巢由洗耳圖》、《獅子擊象圖》傳世,但是,都已經失傳了。

原來嵇康竟是一位大書法家,他的字被譽為:“草書妙品”!

嵇康擅長書法,墨跡“精光照人,氣格凌雲”,被列為草書妙品。

嵇康幼年時,就在書法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稍長。專攻草書,卓然成家。後人稱其書法“如抱琴半醉,酣歌高眠,又若眾鳥時集,群烏乍散”。其書名為詩名所蓋,詩名為琴名所蓋,琴名為人所蓋。

原來嵇康竟是一位大書法家,他的字被譽為:“草書妙品”!

他本來靠帥可以吃飯的,可他偏偏不屑。他的好朋友山濤說他是“站時就如孤鬆獨立;醉時就似玉山將崩”. 哥哥嵇喜在《嵇康別傳》裡,很不客氣地誇他是“正爾在群形之中,便自知非常之器.”。自嵇康後,誇他成了風氣,不誇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文化圈混的。當時的上層社會裡,男士都崇尚陰柔之美,非常重視個人修飾打扮,男士出門前不但要敷粉施朱,薰衣修面,還要帶齊羽扇、麈尾、玉環、香囊等各種器物掛件,於此方能“從容出入,飄飄若仙”。而嵇康是常常十五日不沐浴、不洗頭面、不更衣,任意放縱自己。如此任性,覺得這種懶散就是與他的天才匹配的;如此不羈,是他的天才裡該有的自由。

原來嵇康竟是一位大書法家,他的字被譽為:“草書妙品”!

“《隋書·經籍志》著錄有集13卷,又別有15卷本,宋代原集散失,僅存10卷本。明代諸本卷數與宋本同,但篇數減少。明本常見的有汪士賢刻《嵇中散集》(收入《漢魏六朝二十名家集》中),張溥刻《嵇中散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等。1924年,魯迅輯校《嵇康集》(1938年收入《魯迅全集》第9卷)。戴明揚校注的《嵇康集》196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此書除校、注外,還收集了有關嵇康的事蹟、評論材料”。

原來嵇康竟是一位大書法家,他的字被譽為:“草書妙品”!

本文作者盧秀輝先生作品

至於嵇康怎麼死的,不想累言,無須累言。鍾會說過:“嵇康,臥龍也,不可起。公無憂天下,顧以康為慮耳”。

嵇康(224年-263年,譙國銍縣(今安徽省濉溪縣)人。


本文為書法網簽約作家盧秀輝先生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