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各國主要列裝的機槍——盟軍篇

上篇文章中,我們簡單介紹了一下二戰中法西斯國家主要列裝的機槍,作為世界上反法西斯戰爭中作出卓越貢獻的幾個國家,下面我們來看看他們主要列裝了哪些機槍。

美國:勃朗寧M1918A2式輕機槍

二戰各國主要列裝的機槍——盟軍篇

1917年,勃朗寧設計了一支自動步槍,用於為衝鋒的士兵提供火力支援。1918年美國軍方決定採用這種槍為制式武器,定名為“M1918式勃朗寧自動步槍”(簡稱BAR),1937年,美國軍方對M1918式自動步槍進行改進,改進後的M1918式定為M1918A1式。1940年,對M1918A1式進行改進,定型為M1918A2式投入使用。空槍重8.8公斤,有效射程1500米,採用20發彈匣供彈,子彈口徑7.62毫米,與M1918式早期型號不同的是,它僅有全自動方式下的兩種射擊方式:慢速方式300—450發/分;快速方式500—650發/分;而沒有了半自動方式。 該槍是美國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朝鮮戰爭中使用的主要步兵武器之一,是“貨真價實”的輕機槍。

勃朗寧M1917A1式重機槍

二戰各國主要列裝的機槍——盟軍篇

M1917A1式重機槍是一種水冷式重機槍,設計者是著名槍械師.勃朗寧。此槍原型為M1917式,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7年投入生產,到1918年共生產56608挺。1936年,對原槍進行了改進,定名為M1917A1式。 發射7.62毫米M1式重尖彈和M2式尖彈,最大射程為2377~ 5029米,由100或250發彈帶供彈,槍全重為39.3公斤,理論射速450~600發/分。對於步兵而言,該槍過於笨重,後被氣冷的M1919機槍所取代。

勃朗寧M1919A4式重機槍

二戰各國主要列裝的機槍——盟軍篇

M1919A4式機槍是M1917A1式勃朗寧重機槍的改進型。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 M1919A4逐步取代了大多數M1917A1,成為二戰期間美國陸軍最主要的連級機槍,在戰鬥中常常被用作輕機槍。該槍有效射程1000米,理論射速450~600發/分,採用250發帆布彈帶供彈,子彈口徑7.62毫米全槍質量不含之間 18.6公斤。該槍性能優越,深受軍隊的喜愛,直至大戰結束後許多國家軍隊還繼續裝備了一段時間。

英國:布倫式輕機槍

二戰各國主要列裝的機槍——盟軍篇

布倫式輕機槍也稱布朗式輕機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聯邦國家軍隊的支柱。1935年英國正式將該槍列裝為制式裝備,槍重10.4公斤,採用25發梯形彈匣,30發彎曲彈匣、100發雙層彈盤供彈,子彈口徑7.7*56毫米,理論射速500發/分。布倫式輕機槍良好的適應能力使得它的使用範圍十分廣泛,在進攻和防禦中都被使用,被戰爭證明的最好的輕機槍之一。

維克斯式馬克I型重機槍

二戰各國主要列裝的機槍——盟軍篇

維克斯式馬克I型重機槍,是馬克沁機槍的改進型,因由維克斯公司所完成,故也一度被稱為維克斯-馬克沁機槍。英軍於1912年11月正式裝備此槍,並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均使用了此槍。連同三腳架在內,槍重38公斤,但是這並沒有算上水的重量和彈藥的重量,採用250發彈帶供彈,理論射速500發/分,實際射速200發/分,子彈口徑7.7毫米。1968年,英軍正式宣佈維克斯機槍退出現役,此後該槍在一些英聯邦國家裡繼續使用了一段時間。1972年的印巴戰爭中,巴基斯坦軍隊最後使用了該槍。

法國:沙捷里拉輕機槍

二戰各國主要列裝的機槍——盟軍篇

MAC兵工廠於1921年初設計生產成為法軍制式裝備,該槍有兩個扳機:扣動前面的扳機是單發發射,扣動後面的則是連發發射,槍重8.9公斤,採用25發彈匣供彈,子彈口徑7.5*54毫米,理論射速450發/分。由於該槍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機構運動可靠性,因此很快就在法國軍隊裡普及裝備,獲得了一致的讚譽。法國被佔領之後,法軍的大部分武器都被德國侵略軍佔有,並被用於1942-1943年的東線西北部戰場。

哈奇開斯M1914重機槍

二戰各國主要列裝的機槍——盟軍篇

哈奇開斯公司以M1897哈奇開斯機槍為基礎相繼推出了一系列武器,其中包括著名的M1914式哈奇開斯重機槍。供彈具為24發或30發剛性彈板。M1914哈奇開斯重機槍優點在於結構簡單,零部件數量少,在各種惡劣環境下的射擊可靠性好,威力大。但該槍質量超過49公斤,子彈口徑8毫米,表尺射程2000米。

哈奇開斯1909式輕機槍

二戰各國主要列裝的機槍——盟軍篇

哈奇開斯M1909機槍是法國於一戰前由哈奇開斯公司生產的一種輕機槍,槍重12公斤,使用30發彈匣或者是彈鏈供彈,子彈口徑為8毫米勒貝爾彈,射速400發/分,日本的“歪把子”機槍就是它的仿製版。

哈奇開斯M1922式輕機槍

二戰各國主要列裝的機槍——盟軍篇

M1922式機槍是哈奇開斯槍族成員之一。在法國稱它為機關步槍,但美國、西班牙等國認為它屬輕機槍。槍重9.5公斤,子彈口徑8毫米,採用15發彈板供彈,理論射速300-350發/分,標尺射程1400米,抗戰中,國軍也曾裝備。

蘇聯:捷格加廖夫DP-27輕機槍

二戰各國主要列裝的機槍——盟軍篇

DP-27輕機槍是蘇聯著名槍械設計師捷格佳廖夫的經典作品,於1927年設計定型,1928年正式裝備蘇聯紅軍,是蘇聯在二戰中裝備的主要輕機槍,國際輕武器界一般通稱捷格加廖夫輕機槍。槍重11公斤,有效射程800米,採用47發彈盤供彈,子彈口徑7.62*54毫米,理論射速600發/分,實際蛇叔80-90發/分。20世紀50年代,朝鮮戰爭爆發,該槍大量裝備中國人民志願軍,也被稱為“轉盤機槍”。在當下火熱的吃雞遊戲中也有它的身影。

捷格加廖夫DPM輕機槍

二戰各國主要列裝的機槍——盟軍篇

DP-27連續射擊後,槍管發熱致使槍管下方的復進簧受熱而改變性能,影響武器的正常工作。DPM輕機槍是針對DP27輕機槍的缺點而設計的改進型號,於1944年定型,新中國建國初期仿製了DPM,稱為53式輕機槍。

M1910式重機槍

二戰各國主要列裝的機槍——盟軍篇

從1914年俄國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歷經十月革命、蘇俄國內戰爭,M1905 / 1910 重機槍忠實地履行自己的戰爭職責。 直到二次大戰,M1910式重機槍仍舊在紅軍中使用。在俄芬冬季作戰中,蘇聯士兵更為它們裝上小雪橇,便於在雪地環境下機動作戰。在和德軍作戰的第一個冬季,仍有不少安裝雪橇的重機槍小隊從雪地上滑過。M1910式重機槍發射7.62×54毫米M1908 R帶底緣槍彈,由250發彈帶供彈,理論射速為500-600發/分鐘,槍全重為45.2公斤。 1943年,被SG43“郭留諾夫”重機槍取代。

SG43“郭留諾夫”重機槍

二戰各國主要列裝的機槍——盟軍篇

蘇聯郭留諾夫SG43重機槍(在二戰期間研製成功並大量裝備蘇軍,取代了馬克沁M1910 水冷式機槍。二戰臨近結束時,SG43 重機槍又改進成SGM重機槍,這兩種重機槍均作為營級武器配發。槍重13.8公斤,使用彈鏈供彈,發射7.62×54毫米M1908 R帶底緣槍彈,有效射程1000米,理論射速650發/分,實際射速80-100發/分。可惜的是,郭留諾夫在他設計的機槍裝備部隊之前就去世了,因而他生前未能享受到SG43重機槍所獲得的聲譽。1960年代,蘇軍換裝PK 7.62毫米通用機槍,郭留諾夫SG43重機槍隨之被淘汰。

中國:ZB-26捷克式輕機槍

二戰各國主要列裝的機槍——盟軍篇

該槍由捷克斯洛伐克布爾諾國營兵工廠研製並於1926年開始量產,是一種性能優異、裝備國家眾多,在世界槍械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輕機槍。槍重9.6公斤,採用20發或者是30發彈匣供彈,子彈為7.92×57毫米毛瑟步槍彈,有效射程1000米,射速500發/分。中國是使用ZB-26輕機槍數量最多的國家。中國不但採購了ZB-26輕機槍,而且大量仿造ZB-26,ZB-26輕機槍在中國的仿造和購買數估計超過10萬挺。

二四式馬克沁重機槍

二戰各國主要列裝的機槍——盟軍篇

1934年,金陵兵工廠取得了德國 08式馬克沁重機槍的工作圖紙。隨即按圖紙開始仿製,於1935年仿製成功並正式出品,列為國民黨軍隊的裝備,因為是民國24年仿製成功,定為"二四式"。全槍重49公斤,採用100發或者是250發彈帶供彈,子彈口徑7.92毫米,射速600發/分。

三十節式重機槍

二戰各國主要列裝的機槍——盟軍篇

三十節式重機槍,1921年由漢陽兵工廠仿造美國勃朗寧重機槍設計製作,由於這一天是民國十年十月十日,所以被稱為卅節式機槍,由於其水冷套由黃銅打造,故又被戲稱為"老黃牛"。全槍重39公斤,標尺射程2000米,採用250發彈帶供彈,子彈口徑7.92毫米,理論射速500-600發/分,該槍在當時屬於相當精良的武器,初造時月產量只有幾挺,後來才增加到每月25挺。

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這些或者是新型槍械或者是一些老爺槍械都發揮出了不可磨滅的作用,讓我們銘記歷史,不再讓悲劇重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