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週五宣佈退出巴黎協定?中歐將聯手扛起大旗

節能減排 美國 歐洲 經濟 界面新聞 2017-06-04

在多家美國媒體指出特朗普決定帶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之後,歐洲媒體報道稱歐盟將與中國結成聯盟,在週五發表聯合聲明,攜手推動執行巴黎氣候協定。

包括衛報、《金融時報》和BBC在內的多家歐洲媒體5月31日報道,這份聯合聲明將於週五在布魯塞爾的歐盟中國峰會後發表。今年的歐盟中國峰會將於當地時間6月1日舉行,為期兩天。

據各大媒體獲得的聯合聲明草案顯示,中國和歐盟達成協議,將攜手推動巴黎氣候協定的“歷史成果”,加速“全球向清潔能源的轉換”。

草案稱氣候變化是一個“國家安全問題”,各國向清潔能源的轉換能增加就業、促進經濟增長,“歐洲和中國都認為巴黎協定是一項歷史性成果”,“不可逆轉”。

媒體獲得的草案內容顯示,中國和歐盟承諾將增強措施、加強各自在減少碳排放上的國家政策,同時展開清潔能源方面的合作。雙方合作的領域包括排汙權交易系統、能效標識、低碳交通、城市之間的低碳合作等。

除此之外,作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場,歐盟同意將向中國提供1000萬歐元的資金,幫助中國在今年推出自己的全國性碳排放交易系統。

雙方還同意為全球最貧困的國家提供幫助,協助這些國家發展綠色經濟。

歐盟的氣候變化和能源委員卡內特(Miguel Arias Cañete)表示,在向清潔能源轉換的路上,“沒有人該被留下,但歐盟和中國決定向前走”。

週三,多家美國媒體報道稱,美國總統特朗普已經決定要讓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並將在近幾天正式對外公佈。

當天,特朗普在Twitter上發文宣佈將在當地時間週四下午3點(北京時間週五凌晨3點)公佈關於巴黎氣候協定的決定。

特朗普週五宣佈退出巴黎協定?中歐將聯手扛起大旗

此前,在七國集團峰會結束後,德國總理默克爾就歐洲各國與美國在氣候協定問題上的分歧表示了不滿。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抱怨,關於氣候問題的討論非常“艱難”,“美國根本沒有說清楚到底是不是要留在巴黎氣候協定中”。

週三的媒體報道稱,美國有22名共和黨參議員向特朗普遞交了呼籲信。呼籲信建議讓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以避免特朗普政府在廢除奧巴馬留下的“清潔能源計劃”時面臨訴訟風險。

報道指出,美國環保局局長普魯特(Scott Pruitt)和其他官員組成的特別小組正在就退出氣候協定製定具體方案。普魯特本人就是一名氣候變化懷疑論者,他曾表示“不認為二氧化碳是全球變暖的主要因素”。

對於是否要退出巴黎協定,特朗普的幕僚也分為了兩派。他的高級顧問班農以及包括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在內的大批共和黨參議員呼籲退出;而國務卿蒂勒森、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科恩和特朗普的女兒伊萬卡則反對退出。

而美國工商界則普遍反對退出。特斯拉的CEO馬斯克在週三發推文稱,如果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他將“別無選擇,只能退出”特朗普的商業科技顧問委員會。

上個月,蘋果、谷歌、微軟、Facebook等科技巨頭聯合署名呼籲特朗普不要讓美國退出巴黎協定。

巴黎協定是2015年12月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通過,2016年4月在紐約簽署的氣候變化協定。該協定的目標是將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的幅度控制在2℃之內。目前已有代表全球82%溫室氣體排放量的147個締約方批准了巴黎協定,美國也是其中之一。

分析人士擔憂,美國的退出可能會產生連帶影響,刺激其他國家也效仿退出或者降低自己對減少碳排放量的承諾。

但還有分析人士認為,一個缺乏決心的美國留在協定內反而會影響整體的決議能力。因為美國很可能在全體投票時投反對票,從而阻礙其他國家達成減排目標的進程。

但在資金問題上,美國的退出將帶來明顯的影響。

奧巴馬政府曾承諾為協定下的綠色氣候基金提供30億美元的資金,幫助貧困國家發展綠色能源。但目前,美國只提供了10億美元。

除此之外,美國承擔了聯合國氣候祕書處20%的預算,約2000萬美元,該祕書處主要負責籌備氣候問題的國際性談判。而特朗普此前公佈的預算草案已經表明,美國將減少對國際氣候項目的投入。

而在科學層面上,有科學家認為美國退出之後,全球要達到溫度上升控制在2℃之內的目標會更加困難,也就意味著今後將出現更多極端天氣現象。美國應該為全球近五分之一的氣候暖化碳排放負責,大部分來自化石燃料燃燒。

但是,本月有研究指出,中國和印度在減少煤炭使用和增加可再生能源使用上取得了巨大進步,完全可以抵消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後會造成的影響。

還有氣候研究人員指出,美國的氣候變化政策,例如支持使用風能和太陽能,並不是美國汙染排放減少的主要原因。經濟增長放緩、更多人放棄煤炭選用更便宜的天然氣才是排汙減少的最主要原因。

全球非政府環保組織“氣候行動網絡”的歐洲區主管特里奧(Wendel Trio)認為,中國和歐盟攜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幫助貧困國家將是一次“有趣的突破”。因為這種做法成功“打破了”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傳統分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