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師教研水平靠什麼來提升?

教育 談文化論教育 2017-04-06

教育:教師教研水平靠什麼來提升?小編認為,真正的教研不是教師一個人閉門造車,更不僅僅等同於寫論文。教育案例、教育敘事、教育日誌、評課交流、教育課件、反思記錄等,都是教師教研的隱性工作。

“教”者不會“研”,“研”者不善“教”,這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了一些學校校本教研存在的問題。通過調研,我們發現很多學校的教學研究活動存在以下問題:

無序性。學校沒有長期的教學研究規劃,只是在學期初由教研組制訂一個具體的活動計劃,至於為什麼安排這些教研活動則不得而知。集體教研活動的無序導致了個體教研的無序、隨意。

形式單一。多數教研活動僅僅限於盲目的聽評課,缺乏深入的專題研討、課題研究。即使是理論學習也只是念念、記記,真正內化為教師專業素養的內容少之又少。

教育:教師教研水平靠什麼來提升?管理鬆散。首先體現在過程性管理鬆散。一些學校僅限於對教師的教研活動進行考勤,計入量化考核;一些教師也僅滿足於被動地參與活動,至於效果如何,無從得知。其次是對教研成果的評價不夠科學合理。部分區縣教科研管理部門對學校或教師個體教科研成果的考核只關注數量,不關注質量,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部分教師盲目追求論文數量而忽略其跟教學實際的結合。

針對性不強。研究的內容不是立足於教學為解決問題而研究,為活動而活動,對教學的指導作用不強。教研活動不能針對不同層次教師的需求,千篇一律,“一刀切”。

層次不高。只是就某些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研討,對教學方法、學習方法的研討較少,從經驗中進行提升或用理論的視角剖析教學則更少。

其實,“教”與“研”本為一體。研源於教才有活力,教基於研才有生命力。無教之研空洞乏味,無研之教坐井觀天。能教者必能研,善研者才善教,教與研本為一體。而之所以出現“教而不研”或“研而不教”的怪現象,主要源自學校對校本教研管理的疏失。

針對以上問題,學校要想使教者會研,研者善教,要想培育專家型教師,抓好校本教研是關鍵。這就要求學校要有中長期的教學研究規劃方案,要有源於教學實踐的研究課題,逐步培養教師進行科學研究的意識和能力,要有豐富多彩的教研活動形式,系統、科學的管理措施和評價手段,要關注不同層次教師的提高。

由教而不研聯想到目前教育科研中的“研而只演”,很有感概。教學者潛心教授,“研”不上檔次,最多是“畏途巉巖不可攀”;研究者閉門造車,“空對空”研究,與教學基本無聯繫,還可能是“東抹西塗竊時名”。不少教育科研“成果”都缺乏一定的推廣價值,虛擬的成果只能束之高閣,難成正果!

教育:教師教研水平靠什麼來提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