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22家銀行破淨 “護價”方案為何屢屢失靈

下半年A股行情再度陷入調整,銀行股的破淨隊伍也在壯大。截至7月23日,32家A股上市銀行中,有22家處於破淨狀態,佔比超過6成,其中破淨幅度最深的為華夏銀行(600015),僅有0.6倍,未破淨的銀行則多是剛剛上市的次新銀行。

五大行已集體“破淨”

破淨一族中,有7家銀行的市淨率低於0.7倍,除了華夏銀行之外,民生銀行、交通銀行、北京銀行、光大銀行、中信銀行和中國銀行的市淨率也較低。

國有五大行工農中建交“無一倖免”。交通銀行(601328)的情況最為嚴峻,最新數據顯示,其市淨率僅為0.65倍,五大行中墊底。

建設銀行(601939)的情況稍好,目前的市淨率為0.92倍。中行、農行和工行的市淨率則分別為0.69倍、0.76倍和0.87倍。

目前市淨率最高的銀行是紫金銀行(601860),今年1月剛剛上市,最新的市淨率為1.98倍。

而張家港行(002839)則跌至5.57元,其最風光時,股價一度超過30元,市淨率逼近5倍,不過現在已經威風不再。

“銀行股真的好像是定海神針,大盤跌的時候不跌,大盤漲的時候也滯漲,今年年初5.3元左右買了中信銀行,到現在也不過5.7元,不過我買銀行股的初衷也是當固收類產品投資,比如中信銀行,目前的股息率約為4%,和銀行理財產品持平,如果碰到行情好,銀行股還有一定的上漲,算是超額收益吧。”一位資深股民林先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銀行股的表現確實有些尷尬,一方面大型銀行的估值的確非常具有吸引力,也是支撐大盤指數的中流砥柱;但另一方面由於實體經濟有一定的經濟下行壓力,不良率存在升高的可能,也在壓制銀行股的表現。

“不過我對銀行股並不悲觀,每一次銀行股大面積破淨之時,都是市場的見底之日。隨著經濟數據回暖,實體經濟也開始觸底反彈,我認為銀行板塊的投資價值依然存在。”楊德龍說。

展恆基金公募基金研究員耿瓊則指出,銀行大面積破淨一方面與市場整體表現有關,行業行情向底部靠攏時,破淨股數量也會增多。另一方面,也有基本面、商業模式被認可度較低等因素的影響,例如不良資產、壞賬率、依賴對公業務等,再加上央行要求銀行加大對民營企業、中小企業、扶貧等的放貸力度,這些風險較高的貸款投放對銀行淨資產造成一定壓力。

不過銀行股PB小於1,意味著更高的性價比,且目前的市淨率已接近歷史最低值(0.80),下行空間有限。另外,再疊加銀行股波動小、股息率最高(均值4.41%,相當於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抗跌等特性,當前安全邊際較高,配置價值顯著。

四家銀行年內“保價”

股價不斷刷新新低,不得不令上市銀行們出手“保價”。

7月17日晚間,上海銀行發佈公告稱,上海銀保監局批覆同意TCL集團通過證券交易所(A股市場)集中競價方式增持該行股票至持股比例5%(含)以上。

上海銀行A股股票在5月31日至6月28日期間,已經連續20個交易日的收盤價低於其最近一期經審計的每股淨資產,觸發了該行穩定股價措施。

此前,上海銀行還曾發佈公告表示,將採取持股5%以上的股東增持股票的措施履行穩定股價義務。該行股東上海聯和投資有限公司、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西班牙桑坦德銀行有限公司計劃通過上交所交易系統增持上海銀行部分股份。上述三大股東合計增持金額要求不少於2億元。而這已經不是上海銀行第一次“保價”,去年5月份,該行二級市場股價同樣觸發了穩定股價措施。

以此來看,除上海銀行之外,今年還有杭州銀行、江陰銀行和蘇農銀行也因股價連續走低,觸發了維穩股價措施,而解決方案也如出一轍,多是以重要股東或董監高增持股份的方式執行。

不過“保價方案”就目前來看,效果有限。比如,目前上海銀行的最新收盤價為8.86元,依然遠低於12.93元/股的淨資產。

華南一家公募基金認為之所以出現上述狀況,一是因為目前市場行情不佳,個股普跌,銀行股都是大塊頭,上漲需要消耗大量資金。而目前市場賺錢效應不強,成交縮量,資金入場願望不強,沒有“活水”能夠維繫股價;其次則是“護價”方案的力度相對於市場的需求來說,不過是杯水車薪。“以上海銀行為例,本次增持的金額是不少於2億,但是上海銀行的最新市值則在1200億,對比懸殊。”

21世紀經濟報道及其客戶端所刊載內容的知識產權均屬廣東二十一世紀環球經濟報社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詳情或獲取授權信息請點擊此處。

(責任編輯:孫朋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