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年大變樣!“迴天行動”破解大型社區治理難題'

"

“往年一到入托季,年輕人總是攜家帶口告別天通苑。今年,清華附小幼兒園開到了社區裡,不但沒人搬家,反而還有好幾位老鄰居回來了。”溪城瓏原社區的李克芹說。

作為城市化進程中形成的大型居住社區,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居住人口集中,交通擁堵、職住失衡、公共服務嚴重滯後,已到了非下決心解決不可的地步。

破解大型社區治理難題,市委市政府將“迴天”地區作為樣本。2018年8月16日,《優化提升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三年行動計劃》出臺,聚焦群眾最關切的問題,投資200億元,補齊公共服務短板,努力打造與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相匹配的、充滿活力的美好幸福新家園。

短短一年內,涉及市政基礎設施、交通、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養老、園林綠化、社會管理八大領域共108個項目落地。“迴天”發生了巨大變化:3條道路打通,6個公園開工,2個公立學校、2個幼兒園開學……各級各部門合力把脈開方,問診超大社區“城市病”,一個項目一個項目緊盯不放,一個環節一個環節按住葫蘆摳籽,在“迴天”書寫著打造和諧宜居之都的生動實踐。

聚力攻堅三大工程

乘地鐵5號線,北行至五環外,窗外掠過的是整齊劃一的大片居民區,南北綿延超過3公里。

它是“亞洲最大社區”天通苑,共有16個分區、645棟樓,面積之大、人口之多,儼然一個小城。再往西走5公里,是與之齊名的另一個大型社區回龍觀,二者並稱“迴天”,常住人口約84萬。

時間倒推20年,回龍觀、天通苑還是大片的農田和荒草。

1998年,房改大幕拉開。次年,回龍觀、天通苑成為本市批准建設的首批經濟適用房所在地,一棟棟樓房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在城郊建設集中大型居住區,能夠解決市民的住房問題,同時分流城區人口。從這個角度來講,‘迴天’曾發揮過不小的歷史作用。”一位規劃界專家表示。

時光流轉,“迴天”的短板卻愈加明顯:在如此龐大的社區裡,基礎設施滯後、公共服務不足,由此導致了交通擁堵、職住失衡、教育和醫療資源匱乏……

越是困難,越要迎難而上。2017年起,市委書記蔡奇多次赴“迴天”明察暗訪,深入調研,要求各級各部門集成力量,實施公共服務、交通治理、市政基礎設施三大攻堅工程,盡力補齊發展短板,推動城市有機修補更新,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2018年8月16日,《優化提升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三年行動計劃》出臺。方案中列出了17項具體任務、97個具體項目,涉及學校、醫院、文化體育場館、道路交通等,致力打造與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相匹配的、充滿活力的美好幸福新家園。

一場大型社區的治理攻堅戰,在灼灼夏日裡正式拉開帷幕。

32個市級部門扎到底

清晨8時,“迴天”地區的首輪道路保潔任務接近尾聲。不論是主幹道還是小街巷,甚至連路邊的護欄、植草溝都顯得乾淨清爽。“每平方米的塵土只有3.1克。”用毛刷收集地面浮塵,再倒入檢測儀稱重,工作人員得出了檢測結果。

以克論淨,是“迴天”道路的保潔新標準。嚴苛如此,是因為從今年起,拿掃帚的人換成了北京環衛集團。

“以前,‘迴天’的道路保潔標準低,而且是由屬地街鎮、區城管委等多部門負責。”昌平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掃帚”雖多,但卻難以形成合力,甚至出現了衛生死角和管理盲區。眼下,路面、綠化帶、交通護欄、雨水井的清掃保潔都由市環衛集團接手,僅在最初半個月,就清理出40萬噸積存的垃圾。

眼下正是汛期。去年,市排水集團就成立專項突擊隊進駐迴天,這讓天通苑南街道的城建部負責人頗有鳥槍換炮的感覺。“這些年,雨水管線一堵塞,我們就用笨辦法清掏。”這位負責人說,如今,排水集團的專業設備讓他眼界大開:搶險機器人可迅速探查堵塞點,大型“龍吸水”每小時可排水3000噸。

城市治理的重點在哪裡,治理力量就應該流向哪裡。不僅是環衛集團和排水集團,去年8月,市區共同組建了六個工作專班,重點推進協調回天地區各項重點工程。市發改委、市交通委、市教委、市衛計委等32個委辦局下沉,立足本職、迅速行動,從制約該地區的瓶頸問題入手,一竿子插到底,解決居民身邊事。

今年,迴天專班又將12345接訴即辦納入工作內容,全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9個月架起自行車高速

迴天地區大城市病凸顯,交通亂、秩序亂、環境亂尤其突出。問題千頭萬緒,抓住痛點、對症下藥尤為重要。

三年行動計劃啟動之前,市、區發改委就聯合搭建了“迴天有數”社會治理大數據平臺,把基礎情況、居民訴求摸清了,其中就包括一團亂麻般的交通狀況。

“迴天面積大、人口多,必然導致居民的出行訴求多樣,交通問題千頭萬緒。”昌平區發改委主任寧澈說,此前多年,昌平區已數不清多少次改造地區交通,但成效有限,“主要原因就是抓不準居民訴求,難以對症下藥。”

調查顯示,八成迴天居民在上地、中關村、望京、CBD等地工作,職住失衡導致交通潮汐現象極為嚴重。其中,去往上地的迴天居民中,約一半居住在回龍觀。

從上地到回龍觀,6公里的路途並不長,卻難住了不少人:坐地鐵只需兩站地,可上車人擠人,下車還得兩頭跑;開私家車常常要堵上一小時;選擇綠色出行,京藏高速則成了橫亙中間的障礙。

有了紮實的數據支撐和調查摸底,一個大膽的設想誕生了:修建一條自行車專用高速路。

“我們通過建模,發現自行車高速路建成後,迴天居民騎行15分鐘的可達範圍向西南大大擴展,半小時就能抵達上地、中關村。”迴天有數平臺相關負責人介紹。

2018年9月開工,短短9個月之後的今年5月,全市首條自行車高速路在回龍觀-上地開通。它採用高架全封閉模式,跨越京藏高速、下穿京包線鐵路,時速15公里,還配有潮汐車道。開通一個月,就有25萬人次實現“空中騎行”。

"

“往年一到入托季,年輕人總是攜家帶口告別天通苑。今年,清華附小幼兒園開到了社區裡,不但沒人搬家,反而還有好幾位老鄰居回來了。”溪城瓏原社區的李克芹說。

作為城市化進程中形成的大型居住社區,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居住人口集中,交通擁堵、職住失衡、公共服務嚴重滯後,已到了非下決心解決不可的地步。

破解大型社區治理難題,市委市政府將“迴天”地區作為樣本。2018年8月16日,《優化提升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三年行動計劃》出臺,聚焦群眾最關切的問題,投資200億元,補齊公共服務短板,努力打造與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相匹配的、充滿活力的美好幸福新家園。

短短一年內,涉及市政基礎設施、交通、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養老、園林綠化、社會管理八大領域共108個項目落地。“迴天”發生了巨大變化:3條道路打通,6個公園開工,2個公立學校、2個幼兒園開學……各級各部門合力把脈開方,問診超大社區“城市病”,一個項目一個項目緊盯不放,一個環節一個環節按住葫蘆摳籽,在“迴天”書寫著打造和諧宜居之都的生動實踐。

聚力攻堅三大工程

乘地鐵5號線,北行至五環外,窗外掠過的是整齊劃一的大片居民區,南北綿延超過3公里。

它是“亞洲最大社區”天通苑,共有16個分區、645棟樓,面積之大、人口之多,儼然一個小城。再往西走5公里,是與之齊名的另一個大型社區回龍觀,二者並稱“迴天”,常住人口約84萬。

時間倒推20年,回龍觀、天通苑還是大片的農田和荒草。

1998年,房改大幕拉開。次年,回龍觀、天通苑成為本市批准建設的首批經濟適用房所在地,一棟棟樓房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在城郊建設集中大型居住區,能夠解決市民的住房問題,同時分流城區人口。從這個角度來講,‘迴天’曾發揮過不小的歷史作用。”一位規劃界專家表示。

時光流轉,“迴天”的短板卻愈加明顯:在如此龐大的社區裡,基礎設施滯後、公共服務不足,由此導致了交通擁堵、職住失衡、教育和醫療資源匱乏……

越是困難,越要迎難而上。2017年起,市委書記蔡奇多次赴“迴天”明察暗訪,深入調研,要求各級各部門集成力量,實施公共服務、交通治理、市政基礎設施三大攻堅工程,盡力補齊發展短板,推動城市有機修補更新,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2018年8月16日,《優化提升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三年行動計劃》出臺。方案中列出了17項具體任務、97個具體項目,涉及學校、醫院、文化體育場館、道路交通等,致力打造與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相匹配的、充滿活力的美好幸福新家園。

一場大型社區的治理攻堅戰,在灼灼夏日裡正式拉開帷幕。

32個市級部門扎到底

清晨8時,“迴天”地區的首輪道路保潔任務接近尾聲。不論是主幹道還是小街巷,甚至連路邊的護欄、植草溝都顯得乾淨清爽。“每平方米的塵土只有3.1克。”用毛刷收集地面浮塵,再倒入檢測儀稱重,工作人員得出了檢測結果。

以克論淨,是“迴天”道路的保潔新標準。嚴苛如此,是因為從今年起,拿掃帚的人換成了北京環衛集團。

“以前,‘迴天’的道路保潔標準低,而且是由屬地街鎮、區城管委等多部門負責。”昌平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掃帚”雖多,但卻難以形成合力,甚至出現了衛生死角和管理盲區。眼下,路面、綠化帶、交通護欄、雨水井的清掃保潔都由市環衛集團接手,僅在最初半個月,就清理出40萬噸積存的垃圾。

眼下正是汛期。去年,市排水集團就成立專項突擊隊進駐迴天,這讓天通苑南街道的城建部負責人頗有鳥槍換炮的感覺。“這些年,雨水管線一堵塞,我們就用笨辦法清掏。”這位負責人說,如今,排水集團的專業設備讓他眼界大開:搶險機器人可迅速探查堵塞點,大型“龍吸水”每小時可排水3000噸。

城市治理的重點在哪裡,治理力量就應該流向哪裡。不僅是環衛集團和排水集團,去年8月,市區共同組建了六個工作專班,重點推進協調回天地區各項重點工程。市發改委、市交通委、市教委、市衛計委等32個委辦局下沉,立足本職、迅速行動,從制約該地區的瓶頸問題入手,一竿子插到底,解決居民身邊事。

今年,迴天專班又將12345接訴即辦納入工作內容,全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9個月架起自行車高速

迴天地區大城市病凸顯,交通亂、秩序亂、環境亂尤其突出。問題千頭萬緒,抓住痛點、對症下藥尤為重要。

三年行動計劃啟動之前,市、區發改委就聯合搭建了“迴天有數”社會治理大數據平臺,把基礎情況、居民訴求摸清了,其中就包括一團亂麻般的交通狀況。

“迴天面積大、人口多,必然導致居民的出行訴求多樣,交通問題千頭萬緒。”昌平區發改委主任寧澈說,此前多年,昌平區已數不清多少次改造地區交通,但成效有限,“主要原因就是抓不準居民訴求,難以對症下藥。”

調查顯示,八成迴天居民在上地、中關村、望京、CBD等地工作,職住失衡導致交通潮汐現象極為嚴重。其中,去往上地的迴天居民中,約一半居住在回龍觀。

從上地到回龍觀,6公里的路途並不長,卻難住了不少人:坐地鐵只需兩站地,可上車人擠人,下車還得兩頭跑;開私家車常常要堵上一小時;選擇綠色出行,京藏高速則成了橫亙中間的障礙。

有了紮實的數據支撐和調查摸底,一個大膽的設想誕生了:修建一條自行車專用高速路。

“我們通過建模,發現自行車高速路建成後,迴天居民騎行15分鐘的可達範圍向西南大大擴展,半小時就能抵達上地、中關村。”迴天有數平臺相關負責人介紹。

2018年9月開工,短短9個月之後的今年5月,全市首條自行車高速路在回龍觀-上地開通。它採用高架全封閉模式,跨越京藏高速、下穿京包線鐵路,時速15公里,還配有潮汐車道。開通一個月,就有25萬人次實現“空中騎行”。

短短一年大變樣!“迴天行動”破解大型社區治理難題

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從昌平回龍觀到海淀上地軟件園,只需騎行20多分鐘,緩解兩地間的交通擁堵狀況。

交通亂象逐步梳理,昌平區還啟動了“迴天利劍”“百日攻堅”專項行動,針對黑車擾序、遊商攤販、佔道經營等秩序問題開展專項整治,清理黑車、黑摩的1978輛,處理違法停車2萬餘起,規範經營行為2716起,勸離無照商販1439起,清理小廣告2811處。今年二季度的調查顯示,“迴天地區”群眾安全感達到95.9%,環比上升3.6個百分點,同比上升2.8個百分點。

多區合力打通斷頭路

去年,“斷頭”將近十年的陳營東橋終於開通了。

展開一張天通苑的地形圖,便不難看出陳營東橋的重要性。它是清河上的一座跨河橋,北連昌平,南接朝陽,天通苑居民經此橋駛入陳家營東路、安立路,只需15分鐘便可抵達北五環路。

“早在2009年,陳營東橋就完成了建設。但橋體兩側被廣告牌、公園違規佔據,無法建設引橋。”昌平區相關負責人說。溪城家園、佳運園小區、陳營和諧家園等周邊五六萬名居民,不得不繞行東側的立水橋,導致擁堵十分嚴重,有時40分鐘都進不了城區。

"

“往年一到入托季,年輕人總是攜家帶口告別天通苑。今年,清華附小幼兒園開到了社區裡,不但沒人搬家,反而還有好幾位老鄰居回來了。”溪城瓏原社區的李克芹說。

作為城市化進程中形成的大型居住社區,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居住人口集中,交通擁堵、職住失衡、公共服務嚴重滯後,已到了非下決心解決不可的地步。

破解大型社區治理難題,市委市政府將“迴天”地區作為樣本。2018年8月16日,《優化提升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三年行動計劃》出臺,聚焦群眾最關切的問題,投資200億元,補齊公共服務短板,努力打造與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相匹配的、充滿活力的美好幸福新家園。

短短一年內,涉及市政基礎設施、交通、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養老、園林綠化、社會管理八大領域共108個項目落地。“迴天”發生了巨大變化:3條道路打通,6個公園開工,2個公立學校、2個幼兒園開學……各級各部門合力把脈開方,問診超大社區“城市病”,一個項目一個項目緊盯不放,一個環節一個環節按住葫蘆摳籽,在“迴天”書寫著打造和諧宜居之都的生動實踐。

聚力攻堅三大工程

乘地鐵5號線,北行至五環外,窗外掠過的是整齊劃一的大片居民區,南北綿延超過3公里。

它是“亞洲最大社區”天通苑,共有16個分區、645棟樓,面積之大、人口之多,儼然一個小城。再往西走5公里,是與之齊名的另一個大型社區回龍觀,二者並稱“迴天”,常住人口約84萬。

時間倒推20年,回龍觀、天通苑還是大片的農田和荒草。

1998年,房改大幕拉開。次年,回龍觀、天通苑成為本市批准建設的首批經濟適用房所在地,一棟棟樓房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在城郊建設集中大型居住區,能夠解決市民的住房問題,同時分流城區人口。從這個角度來講,‘迴天’曾發揮過不小的歷史作用。”一位規劃界專家表示。

時光流轉,“迴天”的短板卻愈加明顯:在如此龐大的社區裡,基礎設施滯後、公共服務不足,由此導致了交通擁堵、職住失衡、教育和醫療資源匱乏……

越是困難,越要迎難而上。2017年起,市委書記蔡奇多次赴“迴天”明察暗訪,深入調研,要求各級各部門集成力量,實施公共服務、交通治理、市政基礎設施三大攻堅工程,盡力補齊發展短板,推動城市有機修補更新,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2018年8月16日,《優化提升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三年行動計劃》出臺。方案中列出了17項具體任務、97個具體項目,涉及學校、醫院、文化體育場館、道路交通等,致力打造與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相匹配的、充滿活力的美好幸福新家園。

一場大型社區的治理攻堅戰,在灼灼夏日裡正式拉開帷幕。

32個市級部門扎到底

清晨8時,“迴天”地區的首輪道路保潔任務接近尾聲。不論是主幹道還是小街巷,甚至連路邊的護欄、植草溝都顯得乾淨清爽。“每平方米的塵土只有3.1克。”用毛刷收集地面浮塵,再倒入檢測儀稱重,工作人員得出了檢測結果。

以克論淨,是“迴天”道路的保潔新標準。嚴苛如此,是因為從今年起,拿掃帚的人換成了北京環衛集團。

“以前,‘迴天’的道路保潔標準低,而且是由屬地街鎮、區城管委等多部門負責。”昌平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掃帚”雖多,但卻難以形成合力,甚至出現了衛生死角和管理盲區。眼下,路面、綠化帶、交通護欄、雨水井的清掃保潔都由市環衛集團接手,僅在最初半個月,就清理出40萬噸積存的垃圾。

眼下正是汛期。去年,市排水集團就成立專項突擊隊進駐迴天,這讓天通苑南街道的城建部負責人頗有鳥槍換炮的感覺。“這些年,雨水管線一堵塞,我們就用笨辦法清掏。”這位負責人說,如今,排水集團的專業設備讓他眼界大開:搶險機器人可迅速探查堵塞點,大型“龍吸水”每小時可排水3000噸。

城市治理的重點在哪裡,治理力量就應該流向哪裡。不僅是環衛集團和排水集團,去年8月,市區共同組建了六個工作專班,重點推進協調回天地區各項重點工程。市發改委、市交通委、市教委、市衛計委等32個委辦局下沉,立足本職、迅速行動,從制約該地區的瓶頸問題入手,一竿子插到底,解決居民身邊事。

今年,迴天專班又將12345接訴即辦納入工作內容,全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9個月架起自行車高速

迴天地區大城市病凸顯,交通亂、秩序亂、環境亂尤其突出。問題千頭萬緒,抓住痛點、對症下藥尤為重要。

三年行動計劃啟動之前,市、區發改委就聯合搭建了“迴天有數”社會治理大數據平臺,把基礎情況、居民訴求摸清了,其中就包括一團亂麻般的交通狀況。

“迴天面積大、人口多,必然導致居民的出行訴求多樣,交通問題千頭萬緒。”昌平區發改委主任寧澈說,此前多年,昌平區已數不清多少次改造地區交通,但成效有限,“主要原因就是抓不準居民訴求,難以對症下藥。”

調查顯示,八成迴天居民在上地、中關村、望京、CBD等地工作,職住失衡導致交通潮汐現象極為嚴重。其中,去往上地的迴天居民中,約一半居住在回龍觀。

從上地到回龍觀,6公里的路途並不長,卻難住了不少人:坐地鐵只需兩站地,可上車人擠人,下車還得兩頭跑;開私家車常常要堵上一小時;選擇綠色出行,京藏高速則成了橫亙中間的障礙。

有了紮實的數據支撐和調查摸底,一個大膽的設想誕生了:修建一條自行車專用高速路。

“我們通過建模,發現自行車高速路建成後,迴天居民騎行15分鐘的可達範圍向西南大大擴展,半小時就能抵達上地、中關村。”迴天有數平臺相關負責人介紹。

2018年9月開工,短短9個月之後的今年5月,全市首條自行車高速路在回龍觀-上地開通。它採用高架全封閉模式,跨越京藏高速、下穿京包線鐵路,時速15公里,還配有潮汐車道。開通一個月,就有25萬人次實現“空中騎行”。

短短一年大變樣!“迴天行動”破解大型社區治理難題

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從昌平回龍觀到海淀上地軟件園,只需騎行20多分鐘,緩解兩地間的交通擁堵狀況。

交通亂象逐步梳理,昌平區還啟動了“迴天利劍”“百日攻堅”專項行動,針對黑車擾序、遊商攤販、佔道經營等秩序問題開展專項整治,清理黑車、黑摩的1978輛,處理違法停車2萬餘起,規範經營行為2716起,勸離無照商販1439起,清理小廣告2811處。今年二季度的調查顯示,“迴天地區”群眾安全感達到95.9%,環比上升3.6個百分點,同比上升2.8個百分點。

多區合力打通斷頭路

去年,“斷頭”將近十年的陳營東橋終於開通了。

展開一張天通苑的地形圖,便不難看出陳營東橋的重要性。它是清河上的一座跨河橋,北連昌平,南接朝陽,天通苑居民經此橋駛入陳家營東路、安立路,只需15分鐘便可抵達北五環路。

“早在2009年,陳營東橋就完成了建設。但橋體兩側被廣告牌、公園違規佔據,無法建設引橋。”昌平區相關負責人說。溪城家園、佳運園小區、陳營和諧家園等周邊五六萬名居民,不得不繞行東側的立水橋,導致擁堵十分嚴重,有時40分鐘都進不了城區。

短短一年大變樣!“迴天行動”破解大型社區治理難題

改造前的北郊農場橋

"

“往年一到入托季,年輕人總是攜家帶口告別天通苑。今年,清華附小幼兒園開到了社區裡,不但沒人搬家,反而還有好幾位老鄰居回來了。”溪城瓏原社區的李克芹說。

作為城市化進程中形成的大型居住社區,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居住人口集中,交通擁堵、職住失衡、公共服務嚴重滯後,已到了非下決心解決不可的地步。

破解大型社區治理難題,市委市政府將“迴天”地區作為樣本。2018年8月16日,《優化提升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三年行動計劃》出臺,聚焦群眾最關切的問題,投資200億元,補齊公共服務短板,努力打造與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相匹配的、充滿活力的美好幸福新家園。

短短一年內,涉及市政基礎設施、交通、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養老、園林綠化、社會管理八大領域共108個項目落地。“迴天”發生了巨大變化:3條道路打通,6個公園開工,2個公立學校、2個幼兒園開學……各級各部門合力把脈開方,問診超大社區“城市病”,一個項目一個項目緊盯不放,一個環節一個環節按住葫蘆摳籽,在“迴天”書寫著打造和諧宜居之都的生動實踐。

聚力攻堅三大工程

乘地鐵5號線,北行至五環外,窗外掠過的是整齊劃一的大片居民區,南北綿延超過3公里。

它是“亞洲最大社區”天通苑,共有16個分區、645棟樓,面積之大、人口之多,儼然一個小城。再往西走5公里,是與之齊名的另一個大型社區回龍觀,二者並稱“迴天”,常住人口約84萬。

時間倒推20年,回龍觀、天通苑還是大片的農田和荒草。

1998年,房改大幕拉開。次年,回龍觀、天通苑成為本市批准建設的首批經濟適用房所在地,一棟棟樓房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在城郊建設集中大型居住區,能夠解決市民的住房問題,同時分流城區人口。從這個角度來講,‘迴天’曾發揮過不小的歷史作用。”一位規劃界專家表示。

時光流轉,“迴天”的短板卻愈加明顯:在如此龐大的社區裡,基礎設施滯後、公共服務不足,由此導致了交通擁堵、職住失衡、教育和醫療資源匱乏……

越是困難,越要迎難而上。2017年起,市委書記蔡奇多次赴“迴天”明察暗訪,深入調研,要求各級各部門集成力量,實施公共服務、交通治理、市政基礎設施三大攻堅工程,盡力補齊發展短板,推動城市有機修補更新,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2018年8月16日,《優化提升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三年行動計劃》出臺。方案中列出了17項具體任務、97個具體項目,涉及學校、醫院、文化體育場館、道路交通等,致力打造與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相匹配的、充滿活力的美好幸福新家園。

一場大型社區的治理攻堅戰,在灼灼夏日裡正式拉開帷幕。

32個市級部門扎到底

清晨8時,“迴天”地區的首輪道路保潔任務接近尾聲。不論是主幹道還是小街巷,甚至連路邊的護欄、植草溝都顯得乾淨清爽。“每平方米的塵土只有3.1克。”用毛刷收集地面浮塵,再倒入檢測儀稱重,工作人員得出了檢測結果。

以克論淨,是“迴天”道路的保潔新標準。嚴苛如此,是因為從今年起,拿掃帚的人換成了北京環衛集團。

“以前,‘迴天’的道路保潔標準低,而且是由屬地街鎮、區城管委等多部門負責。”昌平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掃帚”雖多,但卻難以形成合力,甚至出現了衛生死角和管理盲區。眼下,路面、綠化帶、交通護欄、雨水井的清掃保潔都由市環衛集團接手,僅在最初半個月,就清理出40萬噸積存的垃圾。

眼下正是汛期。去年,市排水集團就成立專項突擊隊進駐迴天,這讓天通苑南街道的城建部負責人頗有鳥槍換炮的感覺。“這些年,雨水管線一堵塞,我們就用笨辦法清掏。”這位負責人說,如今,排水集團的專業設備讓他眼界大開:搶險機器人可迅速探查堵塞點,大型“龍吸水”每小時可排水3000噸。

城市治理的重點在哪裡,治理力量就應該流向哪裡。不僅是環衛集團和排水集團,去年8月,市區共同組建了六個工作專班,重點推進協調回天地區各項重點工程。市發改委、市交通委、市教委、市衛計委等32個委辦局下沉,立足本職、迅速行動,從制約該地區的瓶頸問題入手,一竿子插到底,解決居民身邊事。

今年,迴天專班又將12345接訴即辦納入工作內容,全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9個月架起自行車高速

迴天地區大城市病凸顯,交通亂、秩序亂、環境亂尤其突出。問題千頭萬緒,抓住痛點、對症下藥尤為重要。

三年行動計劃啟動之前,市、區發改委就聯合搭建了“迴天有數”社會治理大數據平臺,把基礎情況、居民訴求摸清了,其中就包括一團亂麻般的交通狀況。

“迴天面積大、人口多,必然導致居民的出行訴求多樣,交通問題千頭萬緒。”昌平區發改委主任寧澈說,此前多年,昌平區已數不清多少次改造地區交通,但成效有限,“主要原因就是抓不準居民訴求,難以對症下藥。”

調查顯示,八成迴天居民在上地、中關村、望京、CBD等地工作,職住失衡導致交通潮汐現象極為嚴重。其中,去往上地的迴天居民中,約一半居住在回龍觀。

從上地到回龍觀,6公里的路途並不長,卻難住了不少人:坐地鐵只需兩站地,可上車人擠人,下車還得兩頭跑;開私家車常常要堵上一小時;選擇綠色出行,京藏高速則成了橫亙中間的障礙。

有了紮實的數據支撐和調查摸底,一個大膽的設想誕生了:修建一條自行車專用高速路。

“我們通過建模,發現自行車高速路建成後,迴天居民騎行15分鐘的可達範圍向西南大大擴展,半小時就能抵達上地、中關村。”迴天有數平臺相關負責人介紹。

2018年9月開工,短短9個月之後的今年5月,全市首條自行車高速路在回龍觀-上地開通。它採用高架全封閉模式,跨越京藏高速、下穿京包線鐵路,時速15公里,還配有潮汐車道。開通一個月,就有25萬人次實現“空中騎行”。

短短一年大變樣!“迴天行動”破解大型社區治理難題

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從昌平回龍觀到海淀上地軟件園,只需騎行20多分鐘,緩解兩地間的交通擁堵狀況。

交通亂象逐步梳理,昌平區還啟動了“迴天利劍”“百日攻堅”專項行動,針對黑車擾序、遊商攤販、佔道經營等秩序問題開展專項整治,清理黑車、黑摩的1978輛,處理違法停車2萬餘起,規範經營行為2716起,勸離無照商販1439起,清理小廣告2811處。今年二季度的調查顯示,“迴天地區”群眾安全感達到95.9%,環比上升3.6個百分點,同比上升2.8個百分點。

多區合力打通斷頭路

去年,“斷頭”將近十年的陳營東橋終於開通了。

展開一張天通苑的地形圖,便不難看出陳營東橋的重要性。它是清河上的一座跨河橋,北連昌平,南接朝陽,天通苑居民經此橋駛入陳家營東路、安立路,只需15分鐘便可抵達北五環路。

“早在2009年,陳營東橋就完成了建設。但橋體兩側被廣告牌、公園違規佔據,無法建設引橋。”昌平區相關負責人說。溪城家園、佳運園小區、陳營和諧家園等周邊五六萬名居民,不得不繞行東側的立水橋,導致擁堵十分嚴重,有時40分鐘都進不了城區。

短短一年大變樣!“迴天行動”破解大型社區治理難題

改造前的北郊農場橋

短短一年大變樣!“迴天行動”破解大型社區治理難題

改造後的北郊農場橋增加了車道,有效緩解從回龍觀進城區的交通壓力

單靠昌平一己之力,無法完成地塊騰退和引橋建設。一橋之隔的朝陽區,也加入了迴天行動,兩區多次協調,合力攻堅完成了拆違和路橋建設、道路鋪裝。

迴天地區雖地處昌平區,但其向外輻射的路網卻大量涉及朝陽、海淀等區。迴天三年計劃啟動後,各區群策群力、各負其責,形成合力,共同推進著一批項目的快速推進。

比陳營東橋更棘手的,是迴天地區重要的南北交通動脈林萃路。這條路原本規劃2008年完工,但修到位於海淀區的五星青島啤酒廠門口便戛然而止,這一拖就是十多年。

去年底,海淀區政府、市國資委與青島市國資委、青島啤酒集團、五星啤酒廠進行了多輪溝通協商,終於就“廠區整體收儲、先行修路”達成共識。今年春天,廠區正式啟動拆除,預計林萃路斷點將在明年打通,為迴天居民再添一條進城主幹道。

"

“往年一到入托季,年輕人總是攜家帶口告別天通苑。今年,清華附小幼兒園開到了社區裡,不但沒人搬家,反而還有好幾位老鄰居回來了。”溪城瓏原社區的李克芹說。

作為城市化進程中形成的大型居住社區,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居住人口集中,交通擁堵、職住失衡、公共服務嚴重滯後,已到了非下決心解決不可的地步。

破解大型社區治理難題,市委市政府將“迴天”地區作為樣本。2018年8月16日,《優化提升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三年行動計劃》出臺,聚焦群眾最關切的問題,投資200億元,補齊公共服務短板,努力打造與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相匹配的、充滿活力的美好幸福新家園。

短短一年內,涉及市政基礎設施、交通、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養老、園林綠化、社會管理八大領域共108個項目落地。“迴天”發生了巨大變化:3條道路打通,6個公園開工,2個公立學校、2個幼兒園開學……各級各部門合力把脈開方,問診超大社區“城市病”,一個項目一個項目緊盯不放,一個環節一個環節按住葫蘆摳籽,在“迴天”書寫著打造和諧宜居之都的生動實踐。

聚力攻堅三大工程

乘地鐵5號線,北行至五環外,窗外掠過的是整齊劃一的大片居民區,南北綿延超過3公里。

它是“亞洲最大社區”天通苑,共有16個分區、645棟樓,面積之大、人口之多,儼然一個小城。再往西走5公里,是與之齊名的另一個大型社區回龍觀,二者並稱“迴天”,常住人口約84萬。

時間倒推20年,回龍觀、天通苑還是大片的農田和荒草。

1998年,房改大幕拉開。次年,回龍觀、天通苑成為本市批准建設的首批經濟適用房所在地,一棟棟樓房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在城郊建設集中大型居住區,能夠解決市民的住房問題,同時分流城區人口。從這個角度來講,‘迴天’曾發揮過不小的歷史作用。”一位規劃界專家表示。

時光流轉,“迴天”的短板卻愈加明顯:在如此龐大的社區裡,基礎設施滯後、公共服務不足,由此導致了交通擁堵、職住失衡、教育和醫療資源匱乏……

越是困難,越要迎難而上。2017年起,市委書記蔡奇多次赴“迴天”明察暗訪,深入調研,要求各級各部門集成力量,實施公共服務、交通治理、市政基礎設施三大攻堅工程,盡力補齊發展短板,推動城市有機修補更新,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2018年8月16日,《優化提升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三年行動計劃》出臺。方案中列出了17項具體任務、97個具體項目,涉及學校、醫院、文化體育場館、道路交通等,致力打造與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相匹配的、充滿活力的美好幸福新家園。

一場大型社區的治理攻堅戰,在灼灼夏日裡正式拉開帷幕。

32個市級部門扎到底

清晨8時,“迴天”地區的首輪道路保潔任務接近尾聲。不論是主幹道還是小街巷,甚至連路邊的護欄、植草溝都顯得乾淨清爽。“每平方米的塵土只有3.1克。”用毛刷收集地面浮塵,再倒入檢測儀稱重,工作人員得出了檢測結果。

以克論淨,是“迴天”道路的保潔新標準。嚴苛如此,是因為從今年起,拿掃帚的人換成了北京環衛集團。

“以前,‘迴天’的道路保潔標準低,而且是由屬地街鎮、區城管委等多部門負責。”昌平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掃帚”雖多,但卻難以形成合力,甚至出現了衛生死角和管理盲區。眼下,路面、綠化帶、交通護欄、雨水井的清掃保潔都由市環衛集團接手,僅在最初半個月,就清理出40萬噸積存的垃圾。

眼下正是汛期。去年,市排水集團就成立專項突擊隊進駐迴天,這讓天通苑南街道的城建部負責人頗有鳥槍換炮的感覺。“這些年,雨水管線一堵塞,我們就用笨辦法清掏。”這位負責人說,如今,排水集團的專業設備讓他眼界大開:搶險機器人可迅速探查堵塞點,大型“龍吸水”每小時可排水3000噸。

城市治理的重點在哪裡,治理力量就應該流向哪裡。不僅是環衛集團和排水集團,去年8月,市區共同組建了六個工作專班,重點推進協調回天地區各項重點工程。市發改委、市交通委、市教委、市衛計委等32個委辦局下沉,立足本職、迅速行動,從制約該地區的瓶頸問題入手,一竿子插到底,解決居民身邊事。

今年,迴天專班又將12345接訴即辦納入工作內容,全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9個月架起自行車高速

迴天地區大城市病凸顯,交通亂、秩序亂、環境亂尤其突出。問題千頭萬緒,抓住痛點、對症下藥尤為重要。

三年行動計劃啟動之前,市、區發改委就聯合搭建了“迴天有數”社會治理大數據平臺,把基礎情況、居民訴求摸清了,其中就包括一團亂麻般的交通狀況。

“迴天面積大、人口多,必然導致居民的出行訴求多樣,交通問題千頭萬緒。”昌平區發改委主任寧澈說,此前多年,昌平區已數不清多少次改造地區交通,但成效有限,“主要原因就是抓不準居民訴求,難以對症下藥。”

調查顯示,八成迴天居民在上地、中關村、望京、CBD等地工作,職住失衡導致交通潮汐現象極為嚴重。其中,去往上地的迴天居民中,約一半居住在回龍觀。

從上地到回龍觀,6公里的路途並不長,卻難住了不少人:坐地鐵只需兩站地,可上車人擠人,下車還得兩頭跑;開私家車常常要堵上一小時;選擇綠色出行,京藏高速則成了橫亙中間的障礙。

有了紮實的數據支撐和調查摸底,一個大膽的設想誕生了:修建一條自行車專用高速路。

“我們通過建模,發現自行車高速路建成後,迴天居民騎行15分鐘的可達範圍向西南大大擴展,半小時就能抵達上地、中關村。”迴天有數平臺相關負責人介紹。

2018年9月開工,短短9個月之後的今年5月,全市首條自行車高速路在回龍觀-上地開通。它採用高架全封閉模式,跨越京藏高速、下穿京包線鐵路,時速15公里,還配有潮汐車道。開通一個月,就有25萬人次實現“空中騎行”。

短短一年大變樣!“迴天行動”破解大型社區治理難題

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從昌平回龍觀到海淀上地軟件園,只需騎行20多分鐘,緩解兩地間的交通擁堵狀況。

交通亂象逐步梳理,昌平區還啟動了“迴天利劍”“百日攻堅”專項行動,針對黑車擾序、遊商攤販、佔道經營等秩序問題開展專項整治,清理黑車、黑摩的1978輛,處理違法停車2萬餘起,規範經營行為2716起,勸離無照商販1439起,清理小廣告2811處。今年二季度的調查顯示,“迴天地區”群眾安全感達到95.9%,環比上升3.6個百分點,同比上升2.8個百分點。

多區合力打通斷頭路

去年,“斷頭”將近十年的陳營東橋終於開通了。

展開一張天通苑的地形圖,便不難看出陳營東橋的重要性。它是清河上的一座跨河橋,北連昌平,南接朝陽,天通苑居民經此橋駛入陳家營東路、安立路,只需15分鐘便可抵達北五環路。

“早在2009年,陳營東橋就完成了建設。但橋體兩側被廣告牌、公園違規佔據,無法建設引橋。”昌平區相關負責人說。溪城家園、佳運園小區、陳營和諧家園等周邊五六萬名居民,不得不繞行東側的立水橋,導致擁堵十分嚴重,有時40分鐘都進不了城區。

短短一年大變樣!“迴天行動”破解大型社區治理難題

改造前的北郊農場橋

短短一年大變樣!“迴天行動”破解大型社區治理難題

改造後的北郊農場橋增加了車道,有效緩解從回龍觀進城區的交通壓力

單靠昌平一己之力,無法完成地塊騰退和引橋建設。一橋之隔的朝陽區,也加入了迴天行動,兩區多次協調,合力攻堅完成了拆違和路橋建設、道路鋪裝。

迴天地區雖地處昌平區,但其向外輻射的路網卻大量涉及朝陽、海淀等區。迴天三年計劃啟動後,各區群策群力、各負其責,形成合力,共同推進著一批項目的快速推進。

比陳營東橋更棘手的,是迴天地區重要的南北交通動脈林萃路。這條路原本規劃2008年完工,但修到位於海淀區的五星青島啤酒廠門口便戛然而止,這一拖就是十多年。

去年底,海淀區政府、市國資委與青島市國資委、青島啤酒集團、五星啤酒廠進行了多輪溝通協商,終於就“廠區整體收儲、先行修路”達成共識。今年春天,廠區正式啟動拆除,預計林萃路斷點將在明年打通,為迴天居民再添一條進城主幹道。

短短一年大變樣!“迴天行動”破解大型社區治理難題

在林翠路施工工地,工人們使用重型設備吊裝鋼筋籠

一年來,迴天行動啃下不少“硬骨頭”,補齊民生短板,群眾有了實實在在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持之以恆,久久為功。迴天地區正成為大型社區的治理典範和人民安居樂業的美好家園。

超大城市治理進程的生動縮影

京平

一月一個樣,一年大變樣。“三年行動計劃”出臺已滿週年,“迴天”地區的“大城市病”症狀初步緩解,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狀況明顯改觀。特別是隨著市級委辦局的上門“報到”,一批當地居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關切得到了更迅速有力的迴應。這份溫暖人心的民生答卷,不僅反映了北京城市治理“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工作作風,更為我們進一步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奠定了基礎。

作為北京最大社區,“迴天”的起伏與城市發展同頻。1998年,本市啟動大型保障房建設,以回龍觀、天通苑為代表的首批經適房項目應運而生,為滿足相應人群住房需求發揮了重要作用。二十餘年間,北京城市發展日新月異,“迴天”地區人口快速聚集,公共服務不足、基礎設施薄弱、職住失衡、交通擁堵、環境髒亂等問題日益凸顯。一定意義上,“迴天”之困正是大型居住區的普遍狀態,是城市化過程中難以避免的階段性問題。隨著城市精細化治理走向深入,“迴天”地區的治理水平,不僅關乎80萬當地居民的獲得感,更在城市功能修補更新和大型社區民生改善上承擔著重要的示範作用。

“迴天”地區一年來的優化提升工作,一大鮮明特徵在於以現實痛點標定治理重點,推動資源下沉、實現集中供給。治理工作千頭萬緒,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何事當急、何事可緩,群眾最瞭解身邊情況,也最有發言權。藉由“雙報到”“吹哨報到”“接訴即辦”和“迴天有我”等工作機制平臺,有效引導行政資源沉到基層去、圍著問題轉,市級委辦局與社區在職黨員出力出智,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充分轉化為治理優勢。事實說明,這不僅是對“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生動踐行,更是社區治理能力的最大提升。

目前,“迴天行動”首戰告捷,一系列看得見、摸得著的積極變化,夯實了人們的信心,印證了治理思路的正確。接下來,還是要瞄準制約當地居民獲得感的短板,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治理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讓政府部門權隨事走、人隨事調、費隨事轉。可以想見,治理越深入,就越面臨種種挑戰,多數問題的解決都沒有現成答案。但不斷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正是我們的初心和使命所在。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永葆“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的火熱初心,不在困難面前低頭、不在挑戰面前退縮,一個個項目緊盯不放,一個個環節按住葫蘆摳籽,我們必將積小勝為大勝,由局部到全部,不斷釋放出推動“迴天”涅槃的巨大能量。以更大視野來看,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落實工作一竿子插到底,看準了的事一抓到底,也正是北京城市治理進程的生動縮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