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縣通高速 村村笑顏開——畢節市構建“大交通”格局助力可持續發展

交通 三農 農村 杜鵑 畢節試驗區網 2017-05-19
縣縣通高速 村村笑顏開——畢節市構建“大交通”格局助力可持續發展

畢節交通條件的改善為經濟發展插上了騰飛之翼。韓賢普 攝

縣縣通高速 村村笑顏開——畢節市構建“大交通”格局助力可持續發展

百里杜鵑日益興旺的旅遊業帶動群眾邁上致富路。周燕林 攝

從2000年第一條高等級公路——貴畢公路通車,到全市縣縣通高速,再到飛雄機場建成通航、快鐵高鐵相繼開工或建成投用;從過去的“一煤獨大”到走上生態和發展並重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從人人皆知的“烏蒙磅礴走泥丸”到享譽海內外的“花海洞天 魅力畢節”……曾藏在烏蒙大山閉塞落後的畢節市,如今依託日漸成型的“大交通”網絡,走上經濟起飛時代。

納雍縣:發動交通引擎 轉動產業快輪

駕車沿杭瑞高速行駛兩個多小時到達厙東關鄉,滿山遍野的瑪瑙紅櫻桃霎時映入眼簾。來自貴陽的胡海豐一家不禁歡呼雀躍:“幾年沒來,納雍變化真是太大了!老百姓走上產業致富路,精氣神很足。”

近期,納雍縣總溪河兩岸8萬畝瑪瑙紅櫻桃林迎來萬千遊客。果農周玉芬站在果園邊上,忙著秤秤收錢。家裡的6畝櫻桃今年上市以來非常搶手,目前已帶來4萬多元收入。“種的時候害怕賣不出去,結果高速路一通,根本不愁賣,我們家都種少了。”周玉芬雖一臉遺憾,卻甜在心頭。

“山高水遠,路彎道窄,落後的交通狀況不但阻礙了經濟發展,也使老百姓的膽子變得越來越小,脫貧致富的步伐相對緩慢。”該縣交通局長鬍衛華說,老百姓都講“要致富,先修路”,真正讓老百姓看到希望、迅速受惠的,還是兩年前杭瑞、廈蓉兩條過境高速公路及其連接線的修通。

“十二五”期間,納雍縣搶抓機遇著力打通交通長龍“大動脈”,相繼開通廈蓉、杭瑞兩條高速公路納雍段,結束了該縣不通高速的歷史;實施縣鄉道路改造,貫通交通長龍“主血管”,改造完成121公里縣鄉道,建成26.6公里礦山路、旅遊路,基本建成出境通道;實施通村水泥(柏油)路建設,塑造交通長龍“毛細血管”,全縣建成通村水泥(柏油)路2170公里,實現了村村通。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內外兼修”,在持續拉動投資、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的同時,帶動了三大產業快速發展:

特色種植業逐漸成為支柱產業。24.6萬畝高山生態茶、13萬畝瑪瑙紅櫻桃、4萬畝烤煙、3萬畝布朗李,土地“資本”被成片喚醒,群眾收入顯著增加。

特色養殖業顯現良好發展潛力。依託自身資源發展糯谷豬、牛、羊及生態土雞養殖,採取企業帶動、合作社引領、農戶抱團等方式全面輻射貧困群眾,實現戶戶搞養殖、人人有增收。

旅遊文化產業風生水起。今年,納雍縣總溪河、搶杆巖兩個景區正式授牌為3A級景區,結束了該縣無A級景區的歷史。配合已有兩張“國字號”名片——苗族蘆笙舞《滾山珠》和箐苗服飾文化,以及國家級森林公園和珙桐自然保護區,該縣多姿多彩的旅遊資源正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又一重要來源。

百里杜鵑:開啟交通大門 按下旅遊快門

自3月28日國際百里杜鵑花節拉開大幕,百里杜鵑景區持續升溫。僅清明小長假,景區接待遊客達118.5萬人次,旅遊收入達9.48億元。最近,一項全國5A級景區微信公號影響力排名統計顯示,百里杜鵑景區已擠進前十,目前排名仍在上升。

“隨著交通瓶頸的進一步打開,百里杜鵑已逐步走入全域旅遊新時代。一年四季都有主題遊,尤其春夏秋三季可實現遊客不斷,群眾收入節節攀升。”該區旅遊局長羅冠宇說,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已成為群眾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強大助手,而已經成型並仍在繼續構築的立體交通網絡功不可沒。

百里杜鵑地處烏蒙山脈腹地,山高、水深、路遠,長期花好人不識。近年來,伴隨著杭瑞、廈蓉、黔貴等高速公路和畢節飛雄機場的開通,在加快高速公路連接線建設的同時,百里杜鵑強化以景區公路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逾70億元,打通了景區各條進出口通道,基本實現觀花道通村通組,並建成了一批休閒度假酒店、文化廣場、觀景臺等旅遊設施。內串各景點、外聯省內外的立體通道不但成為遊客的“輸送帶”,也成為百里杜鵑溝通世界的“互聯網”,景區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高。在成功升級為國家5A級景區之後,又先後成為全國低碳旅遊實驗區、亞洲·大中華區十大自然原生態旅遊景區、最值得駐華大使館向世界推薦的中國優秀生態旅遊目的地、首批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等。

開啟交通“大門”,按下旅遊“快門”,最終受益的是老百姓。在2016年成功打造的新景區“彝山花谷”邊上,啟化村彝族阿媽尚慶菊家的“景上花”農家樂生意興隆。“春節過後,每天都有好幾桌客人。花開時節客人最多,請了五六個工人也招呼不過來。”尚慶菊說,農家樂開業才一年,已接待過來自韓國、日本、泰國、緬甸等地的海外遊客。她還招呼彝家姑娘表演民族歌舞,樂得客人們常常不醉不歸。

據介紹,依託旅遊業發展,百里杜鵑景區群眾開辦農家樂已逾百家,農家旅館逾200家,從事旅遊產品開發6家,各村依據自身特色發展“農旅一體”產業,旅遊從業人員達3萬多人。至2016年,群眾人均純收入從8年前不足1000元增加到現在的8000多元,人均旅遊收入達1000餘元,核心景區人均旅遊收入逾萬元。

黔西縣:鋪好交通“高鐵” 迎來發展“快車”

黔西縣中建鄉營盤村最近很火。繼受助集團幫扶實施美麗鄉村建設、完成村辦公樓搬遷新建、引進企業投資數億元開發漂流項目之後,又完成產業結構調整引資打造鄉村旅遊,並被確定為黔西縣2017年旅發大會主辦地。

“以前進個城要花3個多小時,屁股都坐疼。現在不到半小時就到了,就像串個門。”村民陳和平告訴記者,以前不通路,經濟條件差,村民在外務工都不好意思提起自己的家鄉。現在要打造鄉村旅遊,大家都陸續回來擴建了房屋,一旦鄉村旅遊成型就回來投資搞創業。“到時候遊客來了,要吃、要住、要玩,我們就等著發財咯!”一席話引得村民們哈哈大笑。

“這要歸功於白黔高速及其連接線的拉通,使我們這個全縣最邊遠、最貧窮的鄉鎮一夜成名,成為全縣脫貧攻堅最精彩的戰場。”鄉黨委書記唐寶書自豪地介紹,中建鄉精準扶貧的“紅板經驗”全國聞名,眼下營盤村的發展經驗也正在不斷積累之中。高速公路的開通加快了全鄉招商引資速度,小城鎮、產業基地、工礦企業建設如火如荼,一座新興旅遊鄉鎮正在成型。

“十二五”期間,黔西縣投入交通基礎設施資金達203億元,相繼開通了對接杭瑞等國家高速公路網的黔織、黔大、貴黔、白黔、息黔高速公路,同步推進過境60公里的成貴快速鐵路的建設。同時通過對國省道及縣鄉道改造,新建旅遊公路、工業專用公路和通村水泥路,全面實現鄉鄉通油路(水泥路)、建制村通油路(水泥路),改寫了農村交通落後的歷史。大交通網絡通江達海,使黔西縣成為黔中經濟圈旅遊、物流、商貿經濟流的西北第一要塞,以及貴陽、遵義、畢節“金三角”和連接東南亞出海大通道重要節點城市。

交通優勢凸顯區位優勢,全縣招商引資步伐加快。2016年,招商引資簽約項目101個,簽約資金207.31億元,省外到位資金139.43億元。兼具西部大開發的“天時”、黔中要塞城市的“地利”與各級招商優惠政策“人和”,黔西縣已引進永貴煤機、黔城經貿有限公司等50多家大型企業入駐興業。

鋪好交通“高鐵”,迎來發展“快車”。“十二五”期末,黔西縣生產總值達167.34億元,年均增長15.0%;5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達212.30億元,年均增長34.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為2.3萬元,年均增長7.6%;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7014元,年均增長12.8%;全面小康實現程度提高到90.3%;經濟發展增比進位在全省綜合排名上升9位。(貴州日報 陳俎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