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頭路”變通衢,打通服務“最後一公里”

交通 三農 農村改革 經濟 河北新聞網 2017-06-09

藍瑩瑩的天,綠油油的山,清凌凌的水。距十渡景區5公里的南峪村,如今“斷頭路”變“通衢”,村民3天掙了3000多元,相當於過去半年的收入。這3年,河北省以協同優先、合作優先、對接優先為原則,與京津進行了30多次對接,並簽署《交通一體化合作備忘錄》,“瓶頸路”變通途,豐富了群眾的“腦袋”,鼓足了百姓的“口袋”,致力於打通服務“最後一公里”。

三年前的這個小村莊可不是這樣,由於路不通,一片美好風光都鎖在深山裡面。2008年,眼瞅著京昆高速修到了淶水縣,可一段“斷頭路”卻將遊客的車輪擋在了75公里外。政府急、百姓急,通往致富的這段路何時能修通?淶水縣三坡鎮南峪村農民段太山和村民們盼了6年。

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就要堅持科學發展觀。習總書記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曾經的"一畝三分地"思維定式,讓異地交通建設存在“規劃不對接、建設不同步”現象。京津冀一體化,交通要先行一步,只有實現暢通無阻,才能實現經濟飛速發展,這是三地交通一體化的破題之筆。南峪村有綠水青山但沒有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必須從規劃建設初始階段,繪出交通“一張圖”,實現經濟、社會、生態三種效益高度統一的發展觀。

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就要打好脫貧攻堅戰。河北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樑田庚同志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在打好精準扶貧脫貧攻堅戰中提升貧困群眾獲得感。三天掙夠了以往半年掙的錢,百姓樂在心裡,其中的幸福感、獲得感不言而喻,這都要“歸功”於“斷頭路”打通,讓當地搭上了脫貧致富的“快車”。要想富,先修路,樸實的言語中透露著不變的真理,京津冀協同發展3年來,包括“斷頭路”“瓶頸路”在內,我省共打通、拓寬公路12條,共1400餘公里。根據規劃,今年年底前,京津冀區域高速公路"斷頭路"將全部接通。一個個鮮活的數字,讓我們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一條條平坦的路,河北人民將通往更加美好的明天。

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需要一批踐行“兩學一做”的幹部。“兩學一做”不僅僅是一個口號、一場活動、一份材料,更是需要我們內化於心,抓在”常“、”長“的教育實踐。打通”斷頭路“離不開這樣的好乾部,堅持想幹事、幹實事、幹好事,馬上就辦辦就辦好,只有把百姓的事放在心上,才能維繫魚水深情,得到擁護和認可。幹群共同努力下,段太山和村民們也終於盼來好消息。

打通的道路,不僅為河北帶來財富,也為京津發展提速,實現了“一點通、全網活”。“斷頭路”變“通衢”,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打通服務“最後一公里”,我們一直在路上。(李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