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皎然 陸羽 煎茶 茶經 養智香鋪 養智香鋪 2017-09-19

“茶道”一詞,首見於皎然《飲茶歌誚崔石使君》詩:“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皎然博學多識,常與陸羽探討茶道藝術,是陸羽的良師益友。陸羽為中國茶道第一人,皎然被稱為中國茶道之父。

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中國茶道形式的變化:煎茶道→點茶道→泡茶道

中國茶道最初的形式就是“煎茶道”,起源於唐朝,是從“末茶煮飲”演變改進而來。

在“末茶煮飲”情況下,茶葉內含物十分容易浸出;而茶葉經過長時間的煮熬,其湯色、滋味和香氣都會受到影響而口感不佳。因而便對“末茶煮飲”做了改進。

水一沸時,加鹽調味;二沸時,下茶末;三沸時,茶便煎成。《茶經》記:“其沸,如魚目,微有聲為一沸,緣邊如湧泉連珠為二沸,騰波鼓浪為三沸。”

煎煮的時間短,而茶湯的色香味俱佳,這便形成了“煎茶道”。

根據《茶經》記載,煎飲的程序有:備器、擇水、取水、候湯、炙茶、碾羅、煎茶、酌茶、品茶。煎茶的程序複雜,所用的器具也十分繁多,有風爐、茶鍑、茶碾、茶羅、竹夾、茶碗等。但在實際操作時,可視情況省略。

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其中,茶湯品質與煎茶用水有很大的關係。

“煎茶道”的盛行帶動了茶文學的興盛。唐朝詩人白居易,曾撰寫茶詩50餘首,數量為唐代之冠。

從白居易的詩中可以看出,他最愛用泉水煎茶,“最愛一泉新引得,清令屈曲繞階流。”且撰有《山泉煎茶有懷》:“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

偶爾也用雪水煎茶,“吟詠霜毛句,閒嘗雪水茶。”也曾試過河水煎茶,“蜀茶寄到但驚新,渭水煎來始覺珍。”用不同的水煎茶,能品嚐到不同的茶味,各有千秋。

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點茶道”流行於兩宋時期,點茶法源於煎茶法,是對煎茶法的改革。根據煎茶法“水沸後下茶”的特點,由此想到是否可以先置茶後加沸水呢?於是發明了點茶法。

歸納點茶的程序:備器、擇水、取火、候湯、熁盞、洗茶、炙茶、碾磨羅茶、點茶、品茶。點茶所用到的主要器具有風爐、湯瓶、茶碾、茶磨、茶盞、茶匙等。

點茶法大致有以下幾個要點:預先將茶盞烤熱;將茶碾成茶粉,區別於煎茶的碎茶末;點茶前,注少許水“調膏”,邊注水邊用茶筅攪拌為“擊拂”。

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宋代飲茶,用一種廣口圈足的茶盞,有黑釉、白釉、醬釉、青白釉等,但黑釉盞最受偏愛;這與當時的“鬥茶”風尚有關。點茶法用茶筅擊拂,會在茶湯表面形成一層白色的乳沫,與黑色的茶盞涇渭分明,容易勘驗,最適宜“鬥茶”。

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明朝中期,“泡茶道”開始流行。但初期時,飲茶方式仍延續著點茶法。直到明太祖朱元璋罷貢團餅茶,促進了散茶的普及後,直接用沸水沖泡散茶的泡茶法才逐漸流行。

根據張源的《茶錄》和許次紓的《茶疏》記載,泡茶法有備器、擇水、取火、候湯、泡茶、酌茶、品茶等程序。

明代的茶具也因為飲茶方式的改變而發生了相應的改變。為襯托出茶湯的色澤,陶瓷茶具摒棄了宋代的黑釉盞,而以白色為主;此外,以套圖燒製紫砂茶具在眾多茶具中獨樹一幟,其良好的透氣性和吸水性最能保持和凸顯茶的色香味。

明代文震亨《長物志》中描述紫砂壺:“壺以砂者為上,蓋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

紫砂壺是“泡茶道”中十分重要的茶具,尤其是長期使用過的紫砂壺,即使不放茶葉單單注入開水,也能聞到陣陣茶香。而使用紫砂壺有一個最大的特點,不能混泡茶葉,優質的紫砂壺是“養”出來的。

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茶道入清後便開始衰落,但部分地區仍有發展,例如“功夫茶道”,屬於“泡茶道”的一種,流行於廣東、福建和臺灣等地區。

雖說茶道在清代逐漸衰落,但縱觀清代的眾多小說中,都有描寫茶事的情節。

而描寫茶事最細膩生動且印象深刻的非《紅樓夢》莫屬,堪稱古典小說中寫茶的典範。其中最精彩的當屬第四十一回“賈寶玉品茶櫳翠庵,劉姥姥醉臥怡紅院”,描述了史老太君帶劉姥姥一行人來到櫳翠庵,妙玉以茶相待的場景。

其中對茶具的描寫極為細膩形象: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茶盤、成窯五彩小蓋鍾、官窯脫胎填白蓋碗、九曲十環一百二十節蟠虯整雕竹根大盞等。此外,文中通過妙玉和黛玉的對話,提到了對泡茶用水的講究。

《紅樓夢》生動形象地傳播了茶文化,而書中形象有趣的各種茶事不僅豐富了小說情節,更深化了人物形象和性格。

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現代中國茶道復興始於上個世紀80年代,現代茶人歸納出了“廉、美、和、敬”的茶德和以“儉、清、和、靜”為內涵的茶禮。

現代人飲茶,多數使用的是從明代延續下來的泡茶法,更傾向於品評茶味,注重於如何更好地體現茶葉本身的內涵,而不再拘泥於固定的形式和儀式。

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不同的茶人品茶有不同的方式和習慣,大多受到性格和喜好的影響,或隨性自在、或嚴謹端正、或沉穩大方、或豪邁爽氣。而多變的飲茶方式和習慣,其實都是為了更好地發掘茶本身的精妙之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