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天,請從放下焦慮開始!

焦慮症 心理學 睡眠 心理 一起威客 2017-06-17

新的一天,請從放下焦慮開始!

容易焦慮的現代人

想象一下,早晨睜開眼,外面陽光明媚,你經過一個晚上的睡眠,精神狀態飽滿十足,一切就緒,踩著晨光踏上上班之路,一切都是那麼美好。But,想到辛苦了很久做的方案還是沒有達到上司的要求?新產品市場反響不好?競爭對手的市場佔有率遠遠超過我們。。。。。。這時候,你的焦慮情緒很容易被調動起來,然後隨之膨脹。

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焦慮。焦慮是個體對某種預期會對他的自尊心構成潛在威脅的情境所產生不安、憂慮、緊張甚至恐懼的情緒狀態。焦慮是最常見的一種情緒狀態,比如快考試了,如果你覺得自己沒複習好,就會緊張擔心,這就是焦慮。這時,通常會抓緊時間複習應考,積極去做能減輕焦慮的事情。這種焦慮是一種保護性反應,也稱為生理性焦慮。當焦慮的嚴重程度和客觀事件或處境明顯不符,或者持續時間過長時,就變成了病理性焦慮,稱為焦慮症狀,符合相關診斷標準的話,就會診斷為焦慮症。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處於焦慮狀態以及焦慮程度?

SAS(Self-Rating Anxiety Scale),(心理學)焦慮自評量表。SAS採用4級評分,主要評定項目所定義的症狀出現的頻度,其標準為:“1”沒有或很少時間:“2”小部分時間:“3”相當多的時間;“4”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其中“1”“2”“3”“4”均指計分分數)

每一條文字後有四級評分,表示:沒有或偶爾;有時;經常;總是如此。然後根據您最近一星期的實際情況,在分數欄1~4分適當的分數下劃“√”。

1.我覺得比平時容易緊張和著急(焦慮) 1 2 3 4

2. 我無緣無故地感到害怕(害怕) 1 2 3 4

3.我容易心裡煩亂或覺得驚恐(驚恐) 1 2 3 4

4.我覺得我可能將要發瘋 (發瘋感) 1 2 3 4

5.我覺得一切都很好,也不會發生什麼不幸(不幸預感) 4 3 2 1

6.我手腳發抖打顫(手足顫抖) 1 2 3 4

7.我因為頭痛、頸痛和背痛而苦惱(軀體疼痛) 1 2 3 4

8.我感覺容易衰弱和疲乏 (乏力) 1 2 3 4

9.我覺得心平氣和,並且容易安靜坐著 (靜坐不能) 4 3 2 1

10.我覺得心跳得快(心悸) 1 2 3 4

11.我因為一陣陣頭暈而苦惱(頭昏) 1 2 3 4

12.我有過暈倒發作,或覺得要暈倒似的(暈厥感) 1 2 3 4

13.我呼氣吸氣都感到很容易(呼吸困難) 4 3 2 1

14.我手腳麻木和刺痛(手足刺痛) 1 2 3 4

15.我因胃痛和消化不良而苦惱(胃痛或消化不良) 1 2 3 4

16.我常常要小便(尿意頻數) 1 2 3 4

17.我的手常常是乾燥溫暖的(多汗) 4 3 2 1

18.我臉紅髮熱 (面部潮紅) 1 2 3 4

19.我容易入睡並且一夜睡得很好(睡眠障礙) 4 3 2 1

20.我做惡夢(惡夢) 1 2 3 4

結果分析

分數越高,表示這方面的症狀越嚴重。一般來說,焦慮總分低於50分者為正常;50-60者為輕度,61-70者是中度,70以上者是重度焦慮。如果焦慮程度超出了你的自控能力,就應當及時求助專業人士。

容易焦慮的原因?

除了先天性的遺傳因素外,我們將現代人容易焦慮的原因歸結為以下4種:

1、環境因素

劇烈變化或未知的充滿風險的新環境對人的影響很大,此時個人的慣常行為方式無法適應這一特殊情景,易使人感到焦慮。

2、意外刺激:如失去摯愛或遭受失敗等。意外的天災人禍會引起緊張、焦慮、失落感、絕望感,認為自己一切都完了。

3、精神因素:輕微的挫折和不滿等精神因素可為誘發因素。心理分析學派認為,

焦慮症是由於過渡的內心衝突對自我威脅的結果。基於“學習理論”的學者認為焦慮是一種習慣性行為,由於致焦慮刺激和中性刺激間的條件性聯繫使條件刺激泛化,形成廣泛的焦慮。還有學者提出,遺傳素質是本病的重要心理和生理基礎,

一旦產生較強的焦慮反應,通過環境的強化或自我強化,形成焦慮症。

4、格認知因素:有的人自卑、自信心不足,膽小怕事,謹小慎微,對輕微挫折或身體不適容易緊張,焦慮或情緒波動。有的人在工作、生活健康方面均追求完美化。稍不如意,就十分遺憾,心煩意亂,長吁短嘆,老擔心出問題,惶惶不可終日。

以上幾個因素當中,環境可以說是最重要的,環境對一個人的性格、精神等的影響是潛移默化和深遠持久的。

明確焦慮觀。

①現實焦慮:在覺察到真實世界的危險時體會到的情緒;

②神經質焦慮:我們並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焦慮,但是卻清楚的體驗到了焦慮

③道德焦慮:做了錯事受到自己良心的譴責,那種內疚感被看做是一種焦慮情緒。

我們接下來要討論的主要指的是如何應對現實焦慮,即你面臨著一種威脅,你知道自己在為此焦慮。神經質焦慮和道德焦慮者可以參考。

如何緩解焦慮?

1、明確自己為什麼而焦慮我們通常能夠籠統的知道自己為什麼而焦慮,比如即將到來的面試讓我們焦慮。這足以證明你屬於現實焦慮。但是不足的是,你不知道做什麼來緩解焦慮。通過歸納各種引起焦慮的事件,心理學家認為,引起焦慮的主要因素是“害怕被別人評價”,比如我們會害怕在公共場所演講,因為我們擔心自己會出醜,別人會覺著我這個人真差勁。如果沒人看見我的演講,我的焦慮迅速消失。明白這一點你就能明白為什麼我們要做下面這些工作。

2、預想補救措施:既然我們擔心自己會出醜,我們就要預想好出醜以後應當做的補救措施。“補救”的觀念非常重要,完美傾向強烈的個體無法理解“補救的觀念”,他們覺得既然已經出醜,補救也無法挽回形象,所以完美傾向的人會更加焦慮。為了減輕焦慮情緒,也為了在將來遇到同樣事情的時候不會再焦慮,你應該儘快開始預想補救措施,比如你要參加辯論賽了,非常焦慮,你要預想自己會出什麼樣的錯誤,自己可以怎樣彌補。通過這種活動,你一方面會慢慢理解“錯誤是誰都無法避免的”因而你也不會過於害怕犯錯,另一方面,一旦你真的犯錯,你也不會非常慌亂, 因為你為此做過準備。

3、學會以事件為中心的應對策略:以事件為中心指的是你面臨一個挑戰的時候,是首先考慮自己的情緒還是首先考慮這個挑戰本身,前者叫做以自我為中心的策略。還拿面試的例子來說,你感受到了焦慮,如果你要以自我為中心,你就要想辦法逃避焦慮,你可能會去找心理諮詢師學習放鬆技術;如果你是以事件為中心,你要為面試做全面的準備。研究證明,以事件為中心雖然一開始會感到焦慮,但是一旦你開始準備,你的焦慮就會迅速下降,所以,不要被焦慮情緒嚇到,忍受一下焦慮,接著為將來的挑戰做好準備。

4、適當的選擇以自我為中心的策略:當飛機被劫持,那些剛剛接受過放鬆訓練的乘客感覺到了較少的焦慮。這是研究者和美國FBI一起做過的研究。放鬆技術是一種自我中心策略,它雖然無助於你解決當前的困境,但可以有效的轉移你的注意力,使你暫時忘記當前的焦慮。我們要學會選擇合適的應對策略才能有效解決焦慮。研究發現,當我們面臨的事件沒辦法解決的時候,比如親人喪失,我們最好是採用自我為中心的策略,你可以出去散步、可以找人談心、可以做很多與這位親人無關的事情。

5、學會使用幽默的策略:研究者邀請大學生做實驗,他們告訴第一組大學生說:“你必須赤手抓住小白鼠,然後用注射器抽他們的血”;告訴第二組大學生說:你可以帶上手套抓住小白鼠。並沒有告訴他們還要抽血。顯然,第一組大學生會感覺到焦慮,當他們真正來到實驗室的時候,發現他們要抽血的小白鼠是橡膠做的,他們哈哈大笑,並認為這非常幽默。而第二組大學生並沒有覺得這有什麼好笑。這個實驗本來是為了解釋人為什麼會笑(壓力有助於我們對幽默的感受)。實際上我們在我們焦慮的時候看一些幽默片可以有效的釋放我們的焦慮,如果你本身是一個幽默的人,嘗試在跟人交流的時候表現出來。

6、降低過高的期望:佛家講無欲則剛,指的是當你心中沒有慾望你就變得內心強大。在心理學上也得到了印證。比如,你要參加相親,你在和對方見面之前你會感覺非常焦慮,那是因為你希望得到對方的認可,這是你自己的期望。在見面以後,你發現他並不是你想要的那種類型,你的焦慮就消除了,因為你並不想和他建立什麼關係了。適當的降低你的期望有助於減輕焦慮,在每月發獎金的時候,不要覺得你一定會拿超出你的應得的錢。

新的一天,請記得偶爾放下你的焦慮,學著稍微放慢一下腳步,之前很流行的一種辭職旅行方式,就小編看來,確實也有好處,讓下喧囂,但是人總歸還是要工作,要生活,一旦你有所求就必定有所擔心,你的焦慮還是會存在,所以要想戰勝焦慮,就得去面對它,去適應它,學會與它共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