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超送小花上學也分離焦慮症,孫儷:有必要再送他幼兒園學習一下'

"
導語:最成功的父母是看著自己孩子背影的遠去。這既是每一個父母的希望,又是每一個父母的憂傷。

高考結束了,許多孩子將會面臨到陌生的城市開啟新的大學生活。許多父母,此時此刻心裡面既高興,又憂傷的複雜心情心情,就逐漸由淡變濃,愈演愈烈。

1.

剛剛看到一位讀者說:女兒考上了大學之後,就很少和我們聯繫了,有時候特別想,可是不敢打電話,怕打攪她,也不知道她都在做什麼,基本上很少和我們主動聯繫,連她生日那天都沒回去,往年生日都是父母陪她過的,這位媽媽很傷心。

前幾天,碰上了鄰居孫姐,看見她眼窩深陷,感覺很憔悴,我問她,你是不是最近沒休息好?整個人沒精打采的。她嘆口氣說:我已經快三天三夜沒閤眼了。

原來,孫姐家的閨女今年考上了上海復旦大學,9月份也該去上海報道了。孫姐這半個月來,一邊幫閨女打理行裝,一邊就各種難過,和我聊著聊著眼圈又紅了。

我說:閨女有出息了,這麼好的學校,你該多笑啊。

孫姐大聲說:嗨,她飛得越高,離得越遠,我才越擔心呢。

"
導語:最成功的父母是看著自己孩子背影的遠去。這既是每一個父母的希望,又是每一個父母的憂傷。

高考結束了,許多孩子將會面臨到陌生的城市開啟新的大學生活。許多父母,此時此刻心裡面既高興,又憂傷的複雜心情心情,就逐漸由淡變濃,愈演愈烈。

1.

剛剛看到一位讀者說:女兒考上了大學之後,就很少和我們聯繫了,有時候特別想,可是不敢打電話,怕打攪她,也不知道她都在做什麼,基本上很少和我們主動聯繫,連她生日那天都沒回去,往年生日都是父母陪她過的,這位媽媽很傷心。

前幾天,碰上了鄰居孫姐,看見她眼窩深陷,感覺很憔悴,我問她,你是不是最近沒休息好?整個人沒精打采的。她嘆口氣說:我已經快三天三夜沒閤眼了。

原來,孫姐家的閨女今年考上了上海復旦大學,9月份也該去上海報道了。孫姐這半個月來,一邊幫閨女打理行裝,一邊就各種難過,和我聊著聊著眼圈又紅了。

我說:閨女有出息了,這麼好的學校,你該多笑啊。

孫姐大聲說:嗨,她飛得越高,離得越遠,我才越擔心呢。

鄧超送小花上學也分離焦慮症,孫儷:有必要再送他幼兒園學習一下


2.

臨床心理專家介紹,這是一種成人式的分離焦慮症,一般說來,分離焦慮症都是發生在兒童身上,當預期或者與其依附對象分離時,出現與發展年齡不符或者程度上過於焦慮的現象。

具體表現可能有:

  • 因害怕分離不願或者拒絕上學;
  • 無親人陪伴時,持續或者過分害怕或者不願獨處;
  • 無親近者在附近時,持續或者拒絕睡覺;
  • 反覆做與分離者相關的噩夢;
  • 與親人分離時,出現或者觸發身體產生明顯的痛苦等;

分離焦慮症之前認為只出現在孩子身上,指依戀對象突然離開導致孩子哭鬧,不能適應環境,可能還會夜驚,做噩夢等。一般是指孩子依戀媽媽,姥姥或者奶奶。

不過,自從美國更新了疾病分類診斷標準,DSM更新到DSM-5以後,醫學上也認為成人也存在分離焦慮症,因為分離會導致緊張、擔心、惦記外,因為焦慮可能產生睡眠障礙,經常做噩夢,會胡思亂想等等。

"
導語:最成功的父母是看著自己孩子背影的遠去。這既是每一個父母的希望,又是每一個父母的憂傷。

高考結束了,許多孩子將會面臨到陌生的城市開啟新的大學生活。許多父母,此時此刻心裡面既高興,又憂傷的複雜心情心情,就逐漸由淡變濃,愈演愈烈。

1.

剛剛看到一位讀者說:女兒考上了大學之後,就很少和我們聯繫了,有時候特別想,可是不敢打電話,怕打攪她,也不知道她都在做什麼,基本上很少和我們主動聯繫,連她生日那天都沒回去,往年生日都是父母陪她過的,這位媽媽很傷心。

前幾天,碰上了鄰居孫姐,看見她眼窩深陷,感覺很憔悴,我問她,你是不是最近沒休息好?整個人沒精打采的。她嘆口氣說:我已經快三天三夜沒閤眼了。

原來,孫姐家的閨女今年考上了上海復旦大學,9月份也該去上海報道了。孫姐這半個月來,一邊幫閨女打理行裝,一邊就各種難過,和我聊著聊著眼圈又紅了。

我說:閨女有出息了,這麼好的學校,你該多笑啊。

孫姐大聲說:嗨,她飛得越高,離得越遠,我才越擔心呢。

鄧超送小花上學也分離焦慮症,孫儷:有必要再送他幼兒園學習一下


2.

臨床心理專家介紹,這是一種成人式的分離焦慮症,一般說來,分離焦慮症都是發生在兒童身上,當預期或者與其依附對象分離時,出現與發展年齡不符或者程度上過於焦慮的現象。

具體表現可能有:

  • 因害怕分離不願或者拒絕上學;
  • 無親人陪伴時,持續或者過分害怕或者不願獨處;
  • 無親近者在附近時,持續或者拒絕睡覺;
  • 反覆做與分離者相關的噩夢;
  • 與親人分離時,出現或者觸發身體產生明顯的痛苦等;

分離焦慮症之前認為只出現在孩子身上,指依戀對象突然離開導致孩子哭鬧,不能適應環境,可能還會夜驚,做噩夢等。一般是指孩子依戀媽媽,姥姥或者奶奶。

不過,自從美國更新了疾病分類診斷標準,DSM更新到DSM-5以後,醫學上也認為成人也存在分離焦慮症,因為分離會導致緊張、擔心、惦記外,因為焦慮可能產生睡眠障礙,經常做噩夢,會胡思亂想等等。

鄧超送小花上學也分離焦慮症,孫儷:有必要再送他幼兒園學習一下


3.

這種成人分離焦慮症,深層次的原因,也往往來自於童年時期被父母拋棄,需求持續得不到滿足的經歷。擁有這些經歷的人,成年之後,可能在生活中面對周圍人的告別,情緒上會反覆焦慮,哪怕理智上知道對方的告別並不意味著自己被厭倦和拋棄。

只是對於成人來說,有的嚴重,有的輕微。

孫姐說,她小時候爸媽做生意,平時住在姨奶家,只有週末才能和父母團聚,那時候她長得特別矮小,在學校裡經常被欺負,老師也顧及不上她,有一次還對大家說:你們看她像個小瘋子。因為沒人給她好好梳辮子,總是亂蓬蓬的樣子;每逢週末她都最開心,可是,就那麼一兩天,每逢週一送到姨奶那裡時她都抱著媽媽的大腿哭,但是媽媽反過來罵她:沒出息。

這種經歷讓她從小就處於分離焦慮之中,所以有了女兒之後她非常重視和女兒在一起的時光。幾乎孩子從小到大就沒離開過半步,她發誓不能讓女兒再重複自己當年的經歷。現在女兒長大了,要飛向更高,更遠處,她說自己一下子好像變成了空心人。

孫儷也曾經發過一篇微博說,鄧超送等等和小花妹妹上幼兒園時也有分離焦慮症

爸爸今天要出差,送等等妹妹去幼兒園,一遍遍的問孩子們會不會想他,送他們進教室也是一步三回頭,自己在一旁偷偷流眼淚……快要走到門口了,又返回來去教室門口站一會兒,看一會兒……我覺得有必要重新送爸爸回幼兒園學習一下,怎麼樣克服分離焦慮症,那兩個小的好像進步很大,這個大的不行,還要學習……

"
導語:最成功的父母是看著自己孩子背影的遠去。這既是每一個父母的希望,又是每一個父母的憂傷。

高考結束了,許多孩子將會面臨到陌生的城市開啟新的大學生活。許多父母,此時此刻心裡面既高興,又憂傷的複雜心情心情,就逐漸由淡變濃,愈演愈烈。

1.

剛剛看到一位讀者說:女兒考上了大學之後,就很少和我們聯繫了,有時候特別想,可是不敢打電話,怕打攪她,也不知道她都在做什麼,基本上很少和我們主動聯繫,連她生日那天都沒回去,往年生日都是父母陪她過的,這位媽媽很傷心。

前幾天,碰上了鄰居孫姐,看見她眼窩深陷,感覺很憔悴,我問她,你是不是最近沒休息好?整個人沒精打采的。她嘆口氣說:我已經快三天三夜沒閤眼了。

原來,孫姐家的閨女今年考上了上海復旦大學,9月份也該去上海報道了。孫姐這半個月來,一邊幫閨女打理行裝,一邊就各種難過,和我聊著聊著眼圈又紅了。

我說:閨女有出息了,這麼好的學校,你該多笑啊。

孫姐大聲說:嗨,她飛得越高,離得越遠,我才越擔心呢。

鄧超送小花上學也分離焦慮症,孫儷:有必要再送他幼兒園學習一下


2.

臨床心理專家介紹,這是一種成人式的分離焦慮症,一般說來,分離焦慮症都是發生在兒童身上,當預期或者與其依附對象分離時,出現與發展年齡不符或者程度上過於焦慮的現象。

具體表現可能有:

  • 因害怕分離不願或者拒絕上學;
  • 無親人陪伴時,持續或者過分害怕或者不願獨處;
  • 無親近者在附近時,持續或者拒絕睡覺;
  • 反覆做與分離者相關的噩夢;
  • 與親人分離時,出現或者觸發身體產生明顯的痛苦等;

分離焦慮症之前認為只出現在孩子身上,指依戀對象突然離開導致孩子哭鬧,不能適應環境,可能還會夜驚,做噩夢等。一般是指孩子依戀媽媽,姥姥或者奶奶。

不過,自從美國更新了疾病分類診斷標準,DSM更新到DSM-5以後,醫學上也認為成人也存在分離焦慮症,因為分離會導致緊張、擔心、惦記外,因為焦慮可能產生睡眠障礙,經常做噩夢,會胡思亂想等等。

鄧超送小花上學也分離焦慮症,孫儷:有必要再送他幼兒園學習一下


3.

這種成人分離焦慮症,深層次的原因,也往往來自於童年時期被父母拋棄,需求持續得不到滿足的經歷。擁有這些經歷的人,成年之後,可能在生活中面對周圍人的告別,情緒上會反覆焦慮,哪怕理智上知道對方的告別並不意味著自己被厭倦和拋棄。

只是對於成人來說,有的嚴重,有的輕微。

孫姐說,她小時候爸媽做生意,平時住在姨奶家,只有週末才能和父母團聚,那時候她長得特別矮小,在學校裡經常被欺負,老師也顧及不上她,有一次還對大家說:你們看她像個小瘋子。因為沒人給她好好梳辮子,總是亂蓬蓬的樣子;每逢週末她都最開心,可是,就那麼一兩天,每逢週一送到姨奶那裡時她都抱著媽媽的大腿哭,但是媽媽反過來罵她:沒出息。

這種經歷讓她從小就處於分離焦慮之中,所以有了女兒之後她非常重視和女兒在一起的時光。幾乎孩子從小到大就沒離開過半步,她發誓不能讓女兒再重複自己當年的經歷。現在女兒長大了,要飛向更高,更遠處,她說自己一下子好像變成了空心人。

孫儷也曾經發過一篇微博說,鄧超送等等和小花妹妹上幼兒園時也有分離焦慮症

爸爸今天要出差,送等等妹妹去幼兒園,一遍遍的問孩子們會不會想他,送他們進教室也是一步三回頭,自己在一旁偷偷流眼淚……快要走到門口了,又返回來去教室門口站一會兒,看一會兒……我覺得有必要重新送爸爸回幼兒園學習一下,怎麼樣克服分離焦慮症,那兩個小的好像進步很大,這個大的不行,還要學習……

鄧超送小花上學也分離焦慮症,孫儷:有必要再送他幼兒園學習一下

鄧超在幼兒園外張望


4.

突然想起前陣子,有位媽媽擔心女兒考上大學後去外地見不到女兒,就在高考前把女兒的高考證藏起來了。可憐天下父母心,孩子學習不好,不成才,愁,孩子成才,飛走了,飛高了,也是愁,其實,很理解她的心情,想到和朝夕相處的孩子分離,每個媽媽可能都會患上兒女分離焦慮症

每年高考後,很多孩子如出籠的小鳥般,奔向自己心儀的大學和城市,媽媽和爸爸的目光和心也跟著飛向了遠方,分離焦慮症通常會有以下特徵:

  • 時不時的擔憂情緒

孩子是媽媽最愛最呵護的人,當孩子不再身邊,媽媽可能會產生被害妄想症,總是想象著孩子離開自己後,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和危險。像孫姐,孩子還沒去上學,各種擔憂就已經出現了,擔憂孩子離家遠,怕不適應外面的生活,擔憂孩子各種危險,健康,吃喝拉撒睡,各種細節,讓她越想越煩躁。

  • 總愛陷入回憶

很多媽媽會回想起孩子小時候的模樣,會翻看過去的相冊,會告訴別人自己的孩子小時候多麼可愛,感嘆一下子孩子就長大了。

過去,什麼東西都是由自己來準備,什麼事情都是自己在親力親為,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願意為之付出,突然找不到付出的對象了,心理也變得很空。

"
導語:最成功的父母是看著自己孩子背影的遠去。這既是每一個父母的希望,又是每一個父母的憂傷。

高考結束了,許多孩子將會面臨到陌生的城市開啟新的大學生活。許多父母,此時此刻心裡面既高興,又憂傷的複雜心情心情,就逐漸由淡變濃,愈演愈烈。

1.

剛剛看到一位讀者說:女兒考上了大學之後,就很少和我們聯繫了,有時候特別想,可是不敢打電話,怕打攪她,也不知道她都在做什麼,基本上很少和我們主動聯繫,連她生日那天都沒回去,往年生日都是父母陪她過的,這位媽媽很傷心。

前幾天,碰上了鄰居孫姐,看見她眼窩深陷,感覺很憔悴,我問她,你是不是最近沒休息好?整個人沒精打采的。她嘆口氣說:我已經快三天三夜沒閤眼了。

原來,孫姐家的閨女今年考上了上海復旦大學,9月份也該去上海報道了。孫姐這半個月來,一邊幫閨女打理行裝,一邊就各種難過,和我聊著聊著眼圈又紅了。

我說:閨女有出息了,這麼好的學校,你該多笑啊。

孫姐大聲說:嗨,她飛得越高,離得越遠,我才越擔心呢。

鄧超送小花上學也分離焦慮症,孫儷:有必要再送他幼兒園學習一下


2.

臨床心理專家介紹,這是一種成人式的分離焦慮症,一般說來,分離焦慮症都是發生在兒童身上,當預期或者與其依附對象分離時,出現與發展年齡不符或者程度上過於焦慮的現象。

具體表現可能有:

  • 因害怕分離不願或者拒絕上學;
  • 無親人陪伴時,持續或者過分害怕或者不願獨處;
  • 無親近者在附近時,持續或者拒絕睡覺;
  • 反覆做與分離者相關的噩夢;
  • 與親人分離時,出現或者觸發身體產生明顯的痛苦等;

分離焦慮症之前認為只出現在孩子身上,指依戀對象突然離開導致孩子哭鬧,不能適應環境,可能還會夜驚,做噩夢等。一般是指孩子依戀媽媽,姥姥或者奶奶。

不過,自從美國更新了疾病分類診斷標準,DSM更新到DSM-5以後,醫學上也認為成人也存在分離焦慮症,因為分離會導致緊張、擔心、惦記外,因為焦慮可能產生睡眠障礙,經常做噩夢,會胡思亂想等等。

鄧超送小花上學也分離焦慮症,孫儷:有必要再送他幼兒園學習一下


3.

這種成人分離焦慮症,深層次的原因,也往往來自於童年時期被父母拋棄,需求持續得不到滿足的經歷。擁有這些經歷的人,成年之後,可能在生活中面對周圍人的告別,情緒上會反覆焦慮,哪怕理智上知道對方的告別並不意味著自己被厭倦和拋棄。

只是對於成人來說,有的嚴重,有的輕微。

孫姐說,她小時候爸媽做生意,平時住在姨奶家,只有週末才能和父母團聚,那時候她長得特別矮小,在學校裡經常被欺負,老師也顧及不上她,有一次還對大家說:你們看她像個小瘋子。因為沒人給她好好梳辮子,總是亂蓬蓬的樣子;每逢週末她都最開心,可是,就那麼一兩天,每逢週一送到姨奶那裡時她都抱著媽媽的大腿哭,但是媽媽反過來罵她:沒出息。

這種經歷讓她從小就處於分離焦慮之中,所以有了女兒之後她非常重視和女兒在一起的時光。幾乎孩子從小到大就沒離開過半步,她發誓不能讓女兒再重複自己當年的經歷。現在女兒長大了,要飛向更高,更遠處,她說自己一下子好像變成了空心人。

孫儷也曾經發過一篇微博說,鄧超送等等和小花妹妹上幼兒園時也有分離焦慮症

爸爸今天要出差,送等等妹妹去幼兒園,一遍遍的問孩子們會不會想他,送他們進教室也是一步三回頭,自己在一旁偷偷流眼淚……快要走到門口了,又返回來去教室門口站一會兒,看一會兒……我覺得有必要重新送爸爸回幼兒園學習一下,怎麼樣克服分離焦慮症,那兩個小的好像進步很大,這個大的不行,還要學習……

鄧超送小花上學也分離焦慮症,孫儷:有必要再送他幼兒園學習一下

鄧超在幼兒園外張望


4.

突然想起前陣子,有位媽媽擔心女兒考上大學後去外地見不到女兒,就在高考前把女兒的高考證藏起來了。可憐天下父母心,孩子學習不好,不成才,愁,孩子成才,飛走了,飛高了,也是愁,其實,很理解她的心情,想到和朝夕相處的孩子分離,每個媽媽可能都會患上兒女分離焦慮症

每年高考後,很多孩子如出籠的小鳥般,奔向自己心儀的大學和城市,媽媽和爸爸的目光和心也跟著飛向了遠方,分離焦慮症通常會有以下特徵:

  • 時不時的擔憂情緒

孩子是媽媽最愛最呵護的人,當孩子不再身邊,媽媽可能會產生被害妄想症,總是想象著孩子離開自己後,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和危險。像孫姐,孩子還沒去上學,各種擔憂就已經出現了,擔憂孩子離家遠,怕不適應外面的生活,擔憂孩子各種危險,健康,吃喝拉撒睡,各種細節,讓她越想越煩躁。

  • 總愛陷入回憶

很多媽媽會回想起孩子小時候的模樣,會翻看過去的相冊,會告訴別人自己的孩子小時候多麼可愛,感嘆一下子孩子就長大了。

過去,什麼東西都是由自己來準備,什麼事情都是自己在親力親為,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願意為之付出,突然找不到付出的對象了,心理也變得很空。

鄧超送小花上學也分離焦慮症,孫儷:有必要再送他幼兒園學習一下

  • 開始變得嘮嘮叨叨

孫姐過去都很爽快,做事都不往心裡去,可是自從孩子要去上海上學,碰到人就會嘮嘮叨叨的問起上海的天氣氣候,飲食各方面的情況,治安狀況,有關這個大學的各種細節,到後來女兒都開始嫌煩了。一看見老媽和別的鄰居嘮叨,就板著臉走開了。

  • 變得心理脆弱了

很多父母,特別是媽媽,突然變得心理脆弱了,可能自己坐著坐著動不動就哭起來了。我對於這一點還是深有體會的,之前家裡養了一隻小貓,後來逐漸長大後,自己經常往外跑,終於有一天跑丟了後,我自己暗自也哭了好幾場。

更何況是自己養大的孩子。

"
導語:最成功的父母是看著自己孩子背影的遠去。這既是每一個父母的希望,又是每一個父母的憂傷。

高考結束了,許多孩子將會面臨到陌生的城市開啟新的大學生活。許多父母,此時此刻心裡面既高興,又憂傷的複雜心情心情,就逐漸由淡變濃,愈演愈烈。

1.

剛剛看到一位讀者說:女兒考上了大學之後,就很少和我們聯繫了,有時候特別想,可是不敢打電話,怕打攪她,也不知道她都在做什麼,基本上很少和我們主動聯繫,連她生日那天都沒回去,往年生日都是父母陪她過的,這位媽媽很傷心。

前幾天,碰上了鄰居孫姐,看見她眼窩深陷,感覺很憔悴,我問她,你是不是最近沒休息好?整個人沒精打采的。她嘆口氣說:我已經快三天三夜沒閤眼了。

原來,孫姐家的閨女今年考上了上海復旦大學,9月份也該去上海報道了。孫姐這半個月來,一邊幫閨女打理行裝,一邊就各種難過,和我聊著聊著眼圈又紅了。

我說:閨女有出息了,這麼好的學校,你該多笑啊。

孫姐大聲說:嗨,她飛得越高,離得越遠,我才越擔心呢。

鄧超送小花上學也分離焦慮症,孫儷:有必要再送他幼兒園學習一下


2.

臨床心理專家介紹,這是一種成人式的分離焦慮症,一般說來,分離焦慮症都是發生在兒童身上,當預期或者與其依附對象分離時,出現與發展年齡不符或者程度上過於焦慮的現象。

具體表現可能有:

  • 因害怕分離不願或者拒絕上學;
  • 無親人陪伴時,持續或者過分害怕或者不願獨處;
  • 無親近者在附近時,持續或者拒絕睡覺;
  • 反覆做與分離者相關的噩夢;
  • 與親人分離時,出現或者觸發身體產生明顯的痛苦等;

分離焦慮症之前認為只出現在孩子身上,指依戀對象突然離開導致孩子哭鬧,不能適應環境,可能還會夜驚,做噩夢等。一般是指孩子依戀媽媽,姥姥或者奶奶。

不過,自從美國更新了疾病分類診斷標準,DSM更新到DSM-5以後,醫學上也認為成人也存在分離焦慮症,因為分離會導致緊張、擔心、惦記外,因為焦慮可能產生睡眠障礙,經常做噩夢,會胡思亂想等等。

鄧超送小花上學也分離焦慮症,孫儷:有必要再送他幼兒園學習一下


3.

這種成人分離焦慮症,深層次的原因,也往往來自於童年時期被父母拋棄,需求持續得不到滿足的經歷。擁有這些經歷的人,成年之後,可能在生活中面對周圍人的告別,情緒上會反覆焦慮,哪怕理智上知道對方的告別並不意味著自己被厭倦和拋棄。

只是對於成人來說,有的嚴重,有的輕微。

孫姐說,她小時候爸媽做生意,平時住在姨奶家,只有週末才能和父母團聚,那時候她長得特別矮小,在學校裡經常被欺負,老師也顧及不上她,有一次還對大家說:你們看她像個小瘋子。因為沒人給她好好梳辮子,總是亂蓬蓬的樣子;每逢週末她都最開心,可是,就那麼一兩天,每逢週一送到姨奶那裡時她都抱著媽媽的大腿哭,但是媽媽反過來罵她:沒出息。

這種經歷讓她從小就處於分離焦慮之中,所以有了女兒之後她非常重視和女兒在一起的時光。幾乎孩子從小到大就沒離開過半步,她發誓不能讓女兒再重複自己當年的經歷。現在女兒長大了,要飛向更高,更遠處,她說自己一下子好像變成了空心人。

孫儷也曾經發過一篇微博說,鄧超送等等和小花妹妹上幼兒園時也有分離焦慮症

爸爸今天要出差,送等等妹妹去幼兒園,一遍遍的問孩子們會不會想他,送他們進教室也是一步三回頭,自己在一旁偷偷流眼淚……快要走到門口了,又返回來去教室門口站一會兒,看一會兒……我覺得有必要重新送爸爸回幼兒園學習一下,怎麼樣克服分離焦慮症,那兩個小的好像進步很大,這個大的不行,還要學習……

鄧超送小花上學也分離焦慮症,孫儷:有必要再送他幼兒園學習一下

鄧超在幼兒園外張望


4.

突然想起前陣子,有位媽媽擔心女兒考上大學後去外地見不到女兒,就在高考前把女兒的高考證藏起來了。可憐天下父母心,孩子學習不好,不成才,愁,孩子成才,飛走了,飛高了,也是愁,其實,很理解她的心情,想到和朝夕相處的孩子分離,每個媽媽可能都會患上兒女分離焦慮症

每年高考後,很多孩子如出籠的小鳥般,奔向自己心儀的大學和城市,媽媽和爸爸的目光和心也跟著飛向了遠方,分離焦慮症通常會有以下特徵:

  • 時不時的擔憂情緒

孩子是媽媽最愛最呵護的人,當孩子不再身邊,媽媽可能會產生被害妄想症,總是想象著孩子離開自己後,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和危險。像孫姐,孩子還沒去上學,各種擔憂就已經出現了,擔憂孩子離家遠,怕不適應外面的生活,擔憂孩子各種危險,健康,吃喝拉撒睡,各種細節,讓她越想越煩躁。

  • 總愛陷入回憶

很多媽媽會回想起孩子小時候的模樣,會翻看過去的相冊,會告訴別人自己的孩子小時候多麼可愛,感嘆一下子孩子就長大了。

過去,什麼東西都是由自己來準備,什麼事情都是自己在親力親為,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願意為之付出,突然找不到付出的對象了,心理也變得很空。

鄧超送小花上學也分離焦慮症,孫儷:有必要再送他幼兒園學習一下

  • 開始變得嘮嘮叨叨

孫姐過去都很爽快,做事都不往心裡去,可是自從孩子要去上海上學,碰到人就會嘮嘮叨叨的問起上海的天氣氣候,飲食各方面的情況,治安狀況,有關這個大學的各種細節,到後來女兒都開始嫌煩了。一看見老媽和別的鄰居嘮叨,就板著臉走開了。

  • 變得心理脆弱了

很多父母,特別是媽媽,突然變得心理脆弱了,可能自己坐著坐著動不動就哭起來了。我對於這一點還是深有體會的,之前家裡養了一隻小貓,後來逐漸長大後,自己經常往外跑,終於有一天跑丟了後,我自己暗自也哭了好幾場。

更何況是自己養大的孩子。

鄧超送小花上學也分離焦慮症,孫儷:有必要再送他幼兒園學習一下


5.

日子該過還得繼續過下去,孩子總歸要有自己的世界,龍應臺說: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如何巧應對這種分離焦慮症?

首先運用幸福遞減定律想一想

心理學上有一個“幸福遞減定律”就是當我們缺少一樣東西時,得到它會帶來極大的喜悅和滿足;而當我們什麼都不缺的時候,每多得到一件,我們的滿足感和幸福感並不會增加

平時,我們照顧孩子可以說無微不至,孩子可能已經開始膩煩,急不可耐地想擺脫父母的束縛。這回也讓孩子體會一下,爸爸媽媽沒在身邊照顧自己時,自己手忙腳亂地忙活一切時的慌亂,會反過來想想老媽的辛苦,這樣更促進親子關係的緊密與和諧,也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

第二:利用心理悖論法想一想

心理學上的悖論干預是指並不尋求去消除症狀,而是主動誘發或者加重症狀,最終達到消除症狀的目的。

這種心理療法被稱作“治療師神器”。悖論干預就是利用問題,把你自己焦慮的問題,化作自己的資源。

可以反向想一想:如果孩子學習不好,整天只能在家裡混,浪蕩著,是不是更鬧心?這樣想一想,是不是心情會好很多?

"
導語:最成功的父母是看著自己孩子背影的遠去。這既是每一個父母的希望,又是每一個父母的憂傷。

高考結束了,許多孩子將會面臨到陌生的城市開啟新的大學生活。許多父母,此時此刻心裡面既高興,又憂傷的複雜心情心情,就逐漸由淡變濃,愈演愈烈。

1.

剛剛看到一位讀者說:女兒考上了大學之後,就很少和我們聯繫了,有時候特別想,可是不敢打電話,怕打攪她,也不知道她都在做什麼,基本上很少和我們主動聯繫,連她生日那天都沒回去,往年生日都是父母陪她過的,這位媽媽很傷心。

前幾天,碰上了鄰居孫姐,看見她眼窩深陷,感覺很憔悴,我問她,你是不是最近沒休息好?整個人沒精打采的。她嘆口氣說:我已經快三天三夜沒閤眼了。

原來,孫姐家的閨女今年考上了上海復旦大學,9月份也該去上海報道了。孫姐這半個月來,一邊幫閨女打理行裝,一邊就各種難過,和我聊著聊著眼圈又紅了。

我說:閨女有出息了,這麼好的學校,你該多笑啊。

孫姐大聲說:嗨,她飛得越高,離得越遠,我才越擔心呢。

鄧超送小花上學也分離焦慮症,孫儷:有必要再送他幼兒園學習一下


2.

臨床心理專家介紹,這是一種成人式的分離焦慮症,一般說來,分離焦慮症都是發生在兒童身上,當預期或者與其依附對象分離時,出現與發展年齡不符或者程度上過於焦慮的現象。

具體表現可能有:

  • 因害怕分離不願或者拒絕上學;
  • 無親人陪伴時,持續或者過分害怕或者不願獨處;
  • 無親近者在附近時,持續或者拒絕睡覺;
  • 反覆做與分離者相關的噩夢;
  • 與親人分離時,出現或者觸發身體產生明顯的痛苦等;

分離焦慮症之前認為只出現在孩子身上,指依戀對象突然離開導致孩子哭鬧,不能適應環境,可能還會夜驚,做噩夢等。一般是指孩子依戀媽媽,姥姥或者奶奶。

不過,自從美國更新了疾病分類診斷標準,DSM更新到DSM-5以後,醫學上也認為成人也存在分離焦慮症,因為分離會導致緊張、擔心、惦記外,因為焦慮可能產生睡眠障礙,經常做噩夢,會胡思亂想等等。

鄧超送小花上學也分離焦慮症,孫儷:有必要再送他幼兒園學習一下


3.

這種成人分離焦慮症,深層次的原因,也往往來自於童年時期被父母拋棄,需求持續得不到滿足的經歷。擁有這些經歷的人,成年之後,可能在生活中面對周圍人的告別,情緒上會反覆焦慮,哪怕理智上知道對方的告別並不意味著自己被厭倦和拋棄。

只是對於成人來說,有的嚴重,有的輕微。

孫姐說,她小時候爸媽做生意,平時住在姨奶家,只有週末才能和父母團聚,那時候她長得特別矮小,在學校裡經常被欺負,老師也顧及不上她,有一次還對大家說:你們看她像個小瘋子。因為沒人給她好好梳辮子,總是亂蓬蓬的樣子;每逢週末她都最開心,可是,就那麼一兩天,每逢週一送到姨奶那裡時她都抱著媽媽的大腿哭,但是媽媽反過來罵她:沒出息。

這種經歷讓她從小就處於分離焦慮之中,所以有了女兒之後她非常重視和女兒在一起的時光。幾乎孩子從小到大就沒離開過半步,她發誓不能讓女兒再重複自己當年的經歷。現在女兒長大了,要飛向更高,更遠處,她說自己一下子好像變成了空心人。

孫儷也曾經發過一篇微博說,鄧超送等等和小花妹妹上幼兒園時也有分離焦慮症

爸爸今天要出差,送等等妹妹去幼兒園,一遍遍的問孩子們會不會想他,送他們進教室也是一步三回頭,自己在一旁偷偷流眼淚……快要走到門口了,又返回來去教室門口站一會兒,看一會兒……我覺得有必要重新送爸爸回幼兒園學習一下,怎麼樣克服分離焦慮症,那兩個小的好像進步很大,這個大的不行,還要學習……

鄧超送小花上學也分離焦慮症,孫儷:有必要再送他幼兒園學習一下

鄧超在幼兒園外張望


4.

突然想起前陣子,有位媽媽擔心女兒考上大學後去外地見不到女兒,就在高考前把女兒的高考證藏起來了。可憐天下父母心,孩子學習不好,不成才,愁,孩子成才,飛走了,飛高了,也是愁,其實,很理解她的心情,想到和朝夕相處的孩子分離,每個媽媽可能都會患上兒女分離焦慮症

每年高考後,很多孩子如出籠的小鳥般,奔向自己心儀的大學和城市,媽媽和爸爸的目光和心也跟著飛向了遠方,分離焦慮症通常會有以下特徵:

  • 時不時的擔憂情緒

孩子是媽媽最愛最呵護的人,當孩子不再身邊,媽媽可能會產生被害妄想症,總是想象著孩子離開自己後,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和危險。像孫姐,孩子還沒去上學,各種擔憂就已經出現了,擔憂孩子離家遠,怕不適應外面的生活,擔憂孩子各種危險,健康,吃喝拉撒睡,各種細節,讓她越想越煩躁。

  • 總愛陷入回憶

很多媽媽會回想起孩子小時候的模樣,會翻看過去的相冊,會告訴別人自己的孩子小時候多麼可愛,感嘆一下子孩子就長大了。

過去,什麼東西都是由自己來準備,什麼事情都是自己在親力親為,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願意為之付出,突然找不到付出的對象了,心理也變得很空。

鄧超送小花上學也分離焦慮症,孫儷:有必要再送他幼兒園學習一下

  • 開始變得嘮嘮叨叨

孫姐過去都很爽快,做事都不往心裡去,可是自從孩子要去上海上學,碰到人就會嘮嘮叨叨的問起上海的天氣氣候,飲食各方面的情況,治安狀況,有關這個大學的各種細節,到後來女兒都開始嫌煩了。一看見老媽和別的鄰居嘮叨,就板著臉走開了。

  • 變得心理脆弱了

很多父母,特別是媽媽,突然變得心理脆弱了,可能自己坐著坐著動不動就哭起來了。我對於這一點還是深有體會的,之前家裡養了一隻小貓,後來逐漸長大後,自己經常往外跑,終於有一天跑丟了後,我自己暗自也哭了好幾場。

更何況是自己養大的孩子。

鄧超送小花上學也分離焦慮症,孫儷:有必要再送他幼兒園學習一下


5.

日子該過還得繼續過下去,孩子總歸要有自己的世界,龍應臺說: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如何巧應對這種分離焦慮症?

首先運用幸福遞減定律想一想

心理學上有一個“幸福遞減定律”就是當我們缺少一樣東西時,得到它會帶來極大的喜悅和滿足;而當我們什麼都不缺的時候,每多得到一件,我們的滿足感和幸福感並不會增加

平時,我們照顧孩子可以說無微不至,孩子可能已經開始膩煩,急不可耐地想擺脫父母的束縛。這回也讓孩子體會一下,爸爸媽媽沒在身邊照顧自己時,自己手忙腳亂地忙活一切時的慌亂,會反過來想想老媽的辛苦,這樣更促進親子關係的緊密與和諧,也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

第二:利用心理悖論法想一想

心理學上的悖論干預是指並不尋求去消除症狀,而是主動誘發或者加重症狀,最終達到消除症狀的目的。

這種心理療法被稱作“治療師神器”。悖論干預就是利用問題,把你自己焦慮的問題,化作自己的資源。

可以反向想一想:如果孩子學習不好,整天只能在家裡混,浪蕩著,是不是更鬧心?這樣想一想,是不是心情會好很多?

鄧超送小花上學也分離焦慮症,孫儷:有必要再送他幼兒園學習一下

第三關注自我成長

就像我自己,有時候為了寫文,孩子在旁邊鬧時,有時候會說:媽媽忙,你能不能安靜一下,自己呆會。而孩子的成長真的是一瞬間的事,大頭兒子小頭爸爸裡面有一句臺詞說:“你們不陪我,我轉眼就長大”。

當孩子真正成長後,終於有了自己的時間,完全可以重新拾起小時候的愛好和願望,像我自己,小時候很羨慕人家會彈古箏的女子,如果有機會,也很想去學一學。

今年高考,有一位媽媽是和孩子一起參加高考的,因為孩子覺得學習很難,媽媽想深入瞭解孩子學習狀況,索性自己學起來了,寫到這裡突然想,我以後要不要和兒子一起參加一下高考,好圓一下我當年沒有上過的北大清華夢:)

第四構建新型夫妻相處模式

高考後離婚,很多夫妻因為有了孩子,彼此忽視對方已久,但是為了孩子會維持婚姻關係,也不希望孩子知道,但是孩子高考後,很多人就選擇了離婚,也是一種無奈。

如果還可以繼續,不妨試著重新過過二人世界,兩個人能結合,肯定當初有喜歡對方的地方,只是時間流逝,但是彼此之間的生活習慣等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是契合的,試著出去旅遊找找過去的感覺。

"
導語:最成功的父母是看著自己孩子背影的遠去。這既是每一個父母的希望,又是每一個父母的憂傷。

高考結束了,許多孩子將會面臨到陌生的城市開啟新的大學生活。許多父母,此時此刻心裡面既高興,又憂傷的複雜心情心情,就逐漸由淡變濃,愈演愈烈。

1.

剛剛看到一位讀者說:女兒考上了大學之後,就很少和我們聯繫了,有時候特別想,可是不敢打電話,怕打攪她,也不知道她都在做什麼,基本上很少和我們主動聯繫,連她生日那天都沒回去,往年生日都是父母陪她過的,這位媽媽很傷心。

前幾天,碰上了鄰居孫姐,看見她眼窩深陷,感覺很憔悴,我問她,你是不是最近沒休息好?整個人沒精打采的。她嘆口氣說:我已經快三天三夜沒閤眼了。

原來,孫姐家的閨女今年考上了上海復旦大學,9月份也該去上海報道了。孫姐這半個月來,一邊幫閨女打理行裝,一邊就各種難過,和我聊著聊著眼圈又紅了。

我說:閨女有出息了,這麼好的學校,你該多笑啊。

孫姐大聲說:嗨,她飛得越高,離得越遠,我才越擔心呢。

鄧超送小花上學也分離焦慮症,孫儷:有必要再送他幼兒園學習一下


2.

臨床心理專家介紹,這是一種成人式的分離焦慮症,一般說來,分離焦慮症都是發生在兒童身上,當預期或者與其依附對象分離時,出現與發展年齡不符或者程度上過於焦慮的現象。

具體表現可能有:

  • 因害怕分離不願或者拒絕上學;
  • 無親人陪伴時,持續或者過分害怕或者不願獨處;
  • 無親近者在附近時,持續或者拒絕睡覺;
  • 反覆做與分離者相關的噩夢;
  • 與親人分離時,出現或者觸發身體產生明顯的痛苦等;

分離焦慮症之前認為只出現在孩子身上,指依戀對象突然離開導致孩子哭鬧,不能適應環境,可能還會夜驚,做噩夢等。一般是指孩子依戀媽媽,姥姥或者奶奶。

不過,自從美國更新了疾病分類診斷標準,DSM更新到DSM-5以後,醫學上也認為成人也存在分離焦慮症,因為分離會導致緊張、擔心、惦記外,因為焦慮可能產生睡眠障礙,經常做噩夢,會胡思亂想等等。

鄧超送小花上學也分離焦慮症,孫儷:有必要再送他幼兒園學習一下


3.

這種成人分離焦慮症,深層次的原因,也往往來自於童年時期被父母拋棄,需求持續得不到滿足的經歷。擁有這些經歷的人,成年之後,可能在生活中面對周圍人的告別,情緒上會反覆焦慮,哪怕理智上知道對方的告別並不意味著自己被厭倦和拋棄。

只是對於成人來說,有的嚴重,有的輕微。

孫姐說,她小時候爸媽做生意,平時住在姨奶家,只有週末才能和父母團聚,那時候她長得特別矮小,在學校裡經常被欺負,老師也顧及不上她,有一次還對大家說:你們看她像個小瘋子。因為沒人給她好好梳辮子,總是亂蓬蓬的樣子;每逢週末她都最開心,可是,就那麼一兩天,每逢週一送到姨奶那裡時她都抱著媽媽的大腿哭,但是媽媽反過來罵她:沒出息。

這種經歷讓她從小就處於分離焦慮之中,所以有了女兒之後她非常重視和女兒在一起的時光。幾乎孩子從小到大就沒離開過半步,她發誓不能讓女兒再重複自己當年的經歷。現在女兒長大了,要飛向更高,更遠處,她說自己一下子好像變成了空心人。

孫儷也曾經發過一篇微博說,鄧超送等等和小花妹妹上幼兒園時也有分離焦慮症

爸爸今天要出差,送等等妹妹去幼兒園,一遍遍的問孩子們會不會想他,送他們進教室也是一步三回頭,自己在一旁偷偷流眼淚……快要走到門口了,又返回來去教室門口站一會兒,看一會兒……我覺得有必要重新送爸爸回幼兒園學習一下,怎麼樣克服分離焦慮症,那兩個小的好像進步很大,這個大的不行,還要學習……

鄧超送小花上學也分離焦慮症,孫儷:有必要再送他幼兒園學習一下

鄧超在幼兒園外張望


4.

突然想起前陣子,有位媽媽擔心女兒考上大學後去外地見不到女兒,就在高考前把女兒的高考證藏起來了。可憐天下父母心,孩子學習不好,不成才,愁,孩子成才,飛走了,飛高了,也是愁,其實,很理解她的心情,想到和朝夕相處的孩子分離,每個媽媽可能都會患上兒女分離焦慮症

每年高考後,很多孩子如出籠的小鳥般,奔向自己心儀的大學和城市,媽媽和爸爸的目光和心也跟著飛向了遠方,分離焦慮症通常會有以下特徵:

  • 時不時的擔憂情緒

孩子是媽媽最愛最呵護的人,當孩子不再身邊,媽媽可能會產生被害妄想症,總是想象著孩子離開自己後,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和危險。像孫姐,孩子還沒去上學,各種擔憂就已經出現了,擔憂孩子離家遠,怕不適應外面的生活,擔憂孩子各種危險,健康,吃喝拉撒睡,各種細節,讓她越想越煩躁。

  • 總愛陷入回憶

很多媽媽會回想起孩子小時候的模樣,會翻看過去的相冊,會告訴別人自己的孩子小時候多麼可愛,感嘆一下子孩子就長大了。

過去,什麼東西都是由自己來準備,什麼事情都是自己在親力親為,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願意為之付出,突然找不到付出的對象了,心理也變得很空。

鄧超送小花上學也分離焦慮症,孫儷:有必要再送他幼兒園學習一下

  • 開始變得嘮嘮叨叨

孫姐過去都很爽快,做事都不往心裡去,可是自從孩子要去上海上學,碰到人就會嘮嘮叨叨的問起上海的天氣氣候,飲食各方面的情況,治安狀況,有關這個大學的各種細節,到後來女兒都開始嫌煩了。一看見老媽和別的鄰居嘮叨,就板著臉走開了。

  • 變得心理脆弱了

很多父母,特別是媽媽,突然變得心理脆弱了,可能自己坐著坐著動不動就哭起來了。我對於這一點還是深有體會的,之前家裡養了一隻小貓,後來逐漸長大後,自己經常往外跑,終於有一天跑丟了後,我自己暗自也哭了好幾場。

更何況是自己養大的孩子。

鄧超送小花上學也分離焦慮症,孫儷:有必要再送他幼兒園學習一下


5.

日子該過還得繼續過下去,孩子總歸要有自己的世界,龍應臺說: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如何巧應對這種分離焦慮症?

首先運用幸福遞減定律想一想

心理學上有一個“幸福遞減定律”就是當我們缺少一樣東西時,得到它會帶來極大的喜悅和滿足;而當我們什麼都不缺的時候,每多得到一件,我們的滿足感和幸福感並不會增加

平時,我們照顧孩子可以說無微不至,孩子可能已經開始膩煩,急不可耐地想擺脫父母的束縛。這回也讓孩子體會一下,爸爸媽媽沒在身邊照顧自己時,自己手忙腳亂地忙活一切時的慌亂,會反過來想想老媽的辛苦,這樣更促進親子關係的緊密與和諧,也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

第二:利用心理悖論法想一想

心理學上的悖論干預是指並不尋求去消除症狀,而是主動誘發或者加重症狀,最終達到消除症狀的目的。

這種心理療法被稱作“治療師神器”。悖論干預就是利用問題,把你自己焦慮的問題,化作自己的資源。

可以反向想一想:如果孩子學習不好,整天只能在家裡混,浪蕩著,是不是更鬧心?這樣想一想,是不是心情會好很多?

鄧超送小花上學也分離焦慮症,孫儷:有必要再送他幼兒園學習一下

第三關注自我成長

就像我自己,有時候為了寫文,孩子在旁邊鬧時,有時候會說:媽媽忙,你能不能安靜一下,自己呆會。而孩子的成長真的是一瞬間的事,大頭兒子小頭爸爸裡面有一句臺詞說:“你們不陪我,我轉眼就長大”。

當孩子真正成長後,終於有了自己的時間,完全可以重新拾起小時候的愛好和願望,像我自己,小時候很羨慕人家會彈古箏的女子,如果有機會,也很想去學一學。

今年高考,有一位媽媽是和孩子一起參加高考的,因為孩子覺得學習很難,媽媽想深入瞭解孩子學習狀況,索性自己學起來了,寫到這裡突然想,我以後要不要和兒子一起參加一下高考,好圓一下我當年沒有上過的北大清華夢:)

第四構建新型夫妻相處模式

高考後離婚,很多夫妻因為有了孩子,彼此忽視對方已久,但是為了孩子會維持婚姻關係,也不希望孩子知道,但是孩子高考後,很多人就選擇了離婚,也是一種無奈。

如果還可以繼續,不妨試著重新過過二人世界,兩個人能結合,肯定當初有喜歡對方的地方,只是時間流逝,但是彼此之間的生活習慣等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是契合的,試著出去旅遊找找過去的感覺。

鄧超送小花上學也分離焦慮症,孫儷:有必要再送他幼兒園學習一下

第五參加一些團體活動

現在很多老年人也都活得很瀟灑啦,我一個忘年交,是兒子幼兒園同學的奶奶,是一個很懂教育,性格開朗的老人,老伴去世了,當孫女不再需要她接送時,她去學習電子琴,去參加老年旅遊團,自己也全國各地到處旅遊,結交了很多朋友,活得很是開心自在。

最後一點:把對孩子一切包辦變為把住方向

孩子不在身邊,並不是就不管孩子了,我們可以換一種與孩子相處的方式,可以學習年輕人喜歡做的事情 ,起碼知己知彼,孩子才能和你聊起來;在大方向上把控一下,其他事情讓孩子獨立做主。

定時定點和孩子聊聊微信,看看孩子有什麼不開心和開心的,不要總是用指導者的口吻和孩子說話,多用平等的朋友關係式,孩子也會願意和你傾訴。

"
導語:最成功的父母是看著自己孩子背影的遠去。這既是每一個父母的希望,又是每一個父母的憂傷。

高考結束了,許多孩子將會面臨到陌生的城市開啟新的大學生活。許多父母,此時此刻心裡面既高興,又憂傷的複雜心情心情,就逐漸由淡變濃,愈演愈烈。

1.

剛剛看到一位讀者說:女兒考上了大學之後,就很少和我們聯繫了,有時候特別想,可是不敢打電話,怕打攪她,也不知道她都在做什麼,基本上很少和我們主動聯繫,連她生日那天都沒回去,往年生日都是父母陪她過的,這位媽媽很傷心。

前幾天,碰上了鄰居孫姐,看見她眼窩深陷,感覺很憔悴,我問她,你是不是最近沒休息好?整個人沒精打采的。她嘆口氣說:我已經快三天三夜沒閤眼了。

原來,孫姐家的閨女今年考上了上海復旦大學,9月份也該去上海報道了。孫姐這半個月來,一邊幫閨女打理行裝,一邊就各種難過,和我聊著聊著眼圈又紅了。

我說:閨女有出息了,這麼好的學校,你該多笑啊。

孫姐大聲說:嗨,她飛得越高,離得越遠,我才越擔心呢。

鄧超送小花上學也分離焦慮症,孫儷:有必要再送他幼兒園學習一下


2.

臨床心理專家介紹,這是一種成人式的分離焦慮症,一般說來,分離焦慮症都是發生在兒童身上,當預期或者與其依附對象分離時,出現與發展年齡不符或者程度上過於焦慮的現象。

具體表現可能有:

  • 因害怕分離不願或者拒絕上學;
  • 無親人陪伴時,持續或者過分害怕或者不願獨處;
  • 無親近者在附近時,持續或者拒絕睡覺;
  • 反覆做與分離者相關的噩夢;
  • 與親人分離時,出現或者觸發身體產生明顯的痛苦等;

分離焦慮症之前認為只出現在孩子身上,指依戀對象突然離開導致孩子哭鬧,不能適應環境,可能還會夜驚,做噩夢等。一般是指孩子依戀媽媽,姥姥或者奶奶。

不過,自從美國更新了疾病分類診斷標準,DSM更新到DSM-5以後,醫學上也認為成人也存在分離焦慮症,因為分離會導致緊張、擔心、惦記外,因為焦慮可能產生睡眠障礙,經常做噩夢,會胡思亂想等等。

鄧超送小花上學也分離焦慮症,孫儷:有必要再送他幼兒園學習一下


3.

這種成人分離焦慮症,深層次的原因,也往往來自於童年時期被父母拋棄,需求持續得不到滿足的經歷。擁有這些經歷的人,成年之後,可能在生活中面對周圍人的告別,情緒上會反覆焦慮,哪怕理智上知道對方的告別並不意味著自己被厭倦和拋棄。

只是對於成人來說,有的嚴重,有的輕微。

孫姐說,她小時候爸媽做生意,平時住在姨奶家,只有週末才能和父母團聚,那時候她長得特別矮小,在學校裡經常被欺負,老師也顧及不上她,有一次還對大家說:你們看她像個小瘋子。因為沒人給她好好梳辮子,總是亂蓬蓬的樣子;每逢週末她都最開心,可是,就那麼一兩天,每逢週一送到姨奶那裡時她都抱著媽媽的大腿哭,但是媽媽反過來罵她:沒出息。

這種經歷讓她從小就處於分離焦慮之中,所以有了女兒之後她非常重視和女兒在一起的時光。幾乎孩子從小到大就沒離開過半步,她發誓不能讓女兒再重複自己當年的經歷。現在女兒長大了,要飛向更高,更遠處,她說自己一下子好像變成了空心人。

孫儷也曾經發過一篇微博說,鄧超送等等和小花妹妹上幼兒園時也有分離焦慮症

爸爸今天要出差,送等等妹妹去幼兒園,一遍遍的問孩子們會不會想他,送他們進教室也是一步三回頭,自己在一旁偷偷流眼淚……快要走到門口了,又返回來去教室門口站一會兒,看一會兒……我覺得有必要重新送爸爸回幼兒園學習一下,怎麼樣克服分離焦慮症,那兩個小的好像進步很大,這個大的不行,還要學習……

鄧超送小花上學也分離焦慮症,孫儷:有必要再送他幼兒園學習一下

鄧超在幼兒園外張望


4.

突然想起前陣子,有位媽媽擔心女兒考上大學後去外地見不到女兒,就在高考前把女兒的高考證藏起來了。可憐天下父母心,孩子學習不好,不成才,愁,孩子成才,飛走了,飛高了,也是愁,其實,很理解她的心情,想到和朝夕相處的孩子分離,每個媽媽可能都會患上兒女分離焦慮症

每年高考後,很多孩子如出籠的小鳥般,奔向自己心儀的大學和城市,媽媽和爸爸的目光和心也跟著飛向了遠方,分離焦慮症通常會有以下特徵:

  • 時不時的擔憂情緒

孩子是媽媽最愛最呵護的人,當孩子不再身邊,媽媽可能會產生被害妄想症,總是想象著孩子離開自己後,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和危險。像孫姐,孩子還沒去上學,各種擔憂就已經出現了,擔憂孩子離家遠,怕不適應外面的生活,擔憂孩子各種危險,健康,吃喝拉撒睡,各種細節,讓她越想越煩躁。

  • 總愛陷入回憶

很多媽媽會回想起孩子小時候的模樣,會翻看過去的相冊,會告訴別人自己的孩子小時候多麼可愛,感嘆一下子孩子就長大了。

過去,什麼東西都是由自己來準備,什麼事情都是自己在親力親為,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願意為之付出,突然找不到付出的對象了,心理也變得很空。

鄧超送小花上學也分離焦慮症,孫儷:有必要再送他幼兒園學習一下

  • 開始變得嘮嘮叨叨

孫姐過去都很爽快,做事都不往心裡去,可是自從孩子要去上海上學,碰到人就會嘮嘮叨叨的問起上海的天氣氣候,飲食各方面的情況,治安狀況,有關這個大學的各種細節,到後來女兒都開始嫌煩了。一看見老媽和別的鄰居嘮叨,就板著臉走開了。

  • 變得心理脆弱了

很多父母,特別是媽媽,突然變得心理脆弱了,可能自己坐著坐著動不動就哭起來了。我對於這一點還是深有體會的,之前家裡養了一隻小貓,後來逐漸長大後,自己經常往外跑,終於有一天跑丟了後,我自己暗自也哭了好幾場。

更何況是自己養大的孩子。

鄧超送小花上學也分離焦慮症,孫儷:有必要再送他幼兒園學習一下


5.

日子該過還得繼續過下去,孩子總歸要有自己的世界,龍應臺說: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如何巧應對這種分離焦慮症?

首先運用幸福遞減定律想一想

心理學上有一個“幸福遞減定律”就是當我們缺少一樣東西時,得到它會帶來極大的喜悅和滿足;而當我們什麼都不缺的時候,每多得到一件,我們的滿足感和幸福感並不會增加

平時,我們照顧孩子可以說無微不至,孩子可能已經開始膩煩,急不可耐地想擺脫父母的束縛。這回也讓孩子體會一下,爸爸媽媽沒在身邊照顧自己時,自己手忙腳亂地忙活一切時的慌亂,會反過來想想老媽的辛苦,這樣更促進親子關係的緊密與和諧,也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

第二:利用心理悖論法想一想

心理學上的悖論干預是指並不尋求去消除症狀,而是主動誘發或者加重症狀,最終達到消除症狀的目的。

這種心理療法被稱作“治療師神器”。悖論干預就是利用問題,把你自己焦慮的問題,化作自己的資源。

可以反向想一想:如果孩子學習不好,整天只能在家裡混,浪蕩著,是不是更鬧心?這樣想一想,是不是心情會好很多?

鄧超送小花上學也分離焦慮症,孫儷:有必要再送他幼兒園學習一下

第三關注自我成長

就像我自己,有時候為了寫文,孩子在旁邊鬧時,有時候會說:媽媽忙,你能不能安靜一下,自己呆會。而孩子的成長真的是一瞬間的事,大頭兒子小頭爸爸裡面有一句臺詞說:“你們不陪我,我轉眼就長大”。

當孩子真正成長後,終於有了自己的時間,完全可以重新拾起小時候的愛好和願望,像我自己,小時候很羨慕人家會彈古箏的女子,如果有機會,也很想去學一學。

今年高考,有一位媽媽是和孩子一起參加高考的,因為孩子覺得學習很難,媽媽想深入瞭解孩子學習狀況,索性自己學起來了,寫到這裡突然想,我以後要不要和兒子一起參加一下高考,好圓一下我當年沒有上過的北大清華夢:)

第四構建新型夫妻相處模式

高考後離婚,很多夫妻因為有了孩子,彼此忽視對方已久,但是為了孩子會維持婚姻關係,也不希望孩子知道,但是孩子高考後,很多人就選擇了離婚,也是一種無奈。

如果還可以繼續,不妨試著重新過過二人世界,兩個人能結合,肯定當初有喜歡對方的地方,只是時間流逝,但是彼此之間的生活習慣等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是契合的,試著出去旅遊找找過去的感覺。

鄧超送小花上學也分離焦慮症,孫儷:有必要再送他幼兒園學習一下

第五參加一些團體活動

現在很多老年人也都活得很瀟灑啦,我一個忘年交,是兒子幼兒園同學的奶奶,是一個很懂教育,性格開朗的老人,老伴去世了,當孫女不再需要她接送時,她去學習電子琴,去參加老年旅遊團,自己也全國各地到處旅遊,結交了很多朋友,活得很是開心自在。

最後一點:把對孩子一切包辦變為把住方向

孩子不在身邊,並不是就不管孩子了,我們可以換一種與孩子相處的方式,可以學習年輕人喜歡做的事情 ,起碼知己知彼,孩子才能和你聊起來;在大方向上把控一下,其他事情讓孩子獨立做主。

定時定點和孩子聊聊微信,看看孩子有什麼不開心和開心的,不要總是用指導者的口吻和孩子說話,多用平等的朋友關係式,孩子也會願意和你傾訴。

鄧超送小花上學也分離焦慮症,孫儷:有必要再送他幼兒園學習一下


6.

紀伯倫說過: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的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藉助你來到這個世界,卻非因你而來,它詮釋了生命是自由,是獨立。

愛與生命一樣,是一場漸行漸遠的分離。

jason媽咪有辦法,喜詩詞,愛旅遊,寫有溫度的文字,做靈魂有香氣的媽咪。

資深文案,多平臺原創簽約作者,育兒路上一路修行中。原創不易,請求關注點贊並轉發!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