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學生建議新建地標引熱議 大咖們聽了有話說

建築 城市規劃 深圳大學 韓國 深圳新聞網 2017-05-21

深圳新聞網5月19日訊(記者 劉夢婷 餘俐潔 潘潤華)近日,一名中學生的網絡建議引發了網民的大討論。這名叫“rychans”的網友日前在深圳論壇發佈了一篇帖文——《在蓮花山頂修建“深圳塔”的建議信》。網友在帖文中建議,深圳需再添一道地標性的風景線,即在蓮花山山頂修建一高度為200米的“深圳塔”,類似於韓國市中心的首爾塔。網友“rychans”在自己的構想中對深圳塔做了詳細的規劃設計,將塔分為“人文,娛樂部分和觀光旅遊部分”。

對於他的建議,專家們怎麼看?從專業視角是否具有可行性呢?19日,深網記者分別採訪了深圳中建鋼構有限公司華南大區總工程師陸建新;深圳市北林苑景觀及建築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院長何昉;深圳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院長吳洪以及中國雕塑學會副會長、深圳公共藝術中心主任孫振華,下面我們來聽聽他們的迴應。

深圳中學生建議新建地標引熱議 大咖們聽了有話說

陸建新:想法值得鼓勵 建議擇地嘗試

被譽為中國摩天大樓鋼構第一人陸建新,是中建鋼構華南大區總工程師,他一手打造了深圳乃至全國的眾多地標,包括430米高的廣州西塔、442米高的深圳京基100、492米高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在陸建新看來,深圳30多年改革開放的歷史,也是城市地標的發展史。

在陸建新看來,目前深圳的地標當屬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它再一次刷新了城市高度,有美學意義,也代表了當下國內鋼結構建築水平。” 他也表示,不同時期的深圳地標需要得以刷新,“因為這是每個時期深圳城市發展的縮影,也是深圳改革開放的成果”。

對於中學生在蓮花山頂建“深圳塔”的提議,陸建新一方面表示值得鼓勵,“讓市民一起去探討城市地標這樣一件事很有意思,而且是中學生提出來的,很不錯”;另一方面,陸建新表示,蓮花山具有特殊意義——是城市的中軸所在,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像建於蓮花山頂,是改革開放的象徵。再建一座“深圳塔”不具備必要性。不過,他表示,孩子的建議可以在其他地方進行嘗試。

深圳中學生建議新建地標引熱議 大咖們聽了有話說

何昉:未來地標要符合深圳發展特質

城市景觀大師、深圳市北林苑景觀及建築規劃設計院院長何昉,也是主持蓮花山公園景觀規劃的總設計師之一,他認為在深圳不斷髮展的近40年裡,各階段都有自己的建築地標。“深圳作為經濟特區,以經濟引領城市的發展,帶有經濟體現標誌的建築物也成為當時的地標建築,例如曾經的全國第一高樓國貿大廈,再到後來刷新深圳速度、工程管理堪稱當時代表作的地王大廈,再到現在最高的平安大廈其實都體現了深圳的特質。”他認為,城市的地標,是一座城市記憶最容易溝通和依附的根據地,濃縮著城市母體的精華。

對於日前有學生建議在蓮花山做一個深圳新地標,何昉認為有做的必要性,但是不適合在蓮花山做一個地標。“隨著深圳的城市發展到一定程度,其實深圳已經往更高的層次發展,近年來,創新是這座城市主要氛圍。在從經濟特區到創新中心轉變的過程中,如果將這種具有時代意義的創新精神融入到我們以青山綠水、藍天大海做背景,具有綠色生態的地標性建築,是我們現在要考慮的,符合現在深圳發展特質的城市地標。”他強調,城市地標的變遷同樣是反映了這座城市的發展歷程。

深圳中學生建議新建地標引熱議 大咖們聽了有話說

孫振華:不支持商業性大廈作地標建築

中國雕塑學會副會長、深圳公共藝術中心主任孫振華從1993年調入深圳雕塑院,從此與這座城市結下不解之緣,據他回憶稱,“我來到深圳那會最早國貿是地標,後來地王大廈,京基100等,這些都更多的是商業性建築。”

關於中學生提議在蓮花山頂建“深圳塔”的構想,孫主任表示,作為觀光塔,這個學生更多的是從城市的文化、城市的形象來導入,從現在深圳來看,確實不同往日那般有個辨識度高、可以代表整個城市形象的地標,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的確需要考慮為我們這個城市打造一張“正宗”的名片。

地標就是一座城市文化的載體,品牌的象徵,“我知道很多城市都有觀光塔,比如多倫多有多倫多塔,以及歐洲很多城市都有觀光的旋轉塔,深圳作為一個國際都市有一個標誌性的觀景點,讓市民或遊客能一覽城市全貌也不失為一大亮點,而且將標誌性觀光塔和公園配合起來,我覺得也很有必要。”

過去,深圳的地標性建築可能更多的是去蓋摩天大樓、高樓大廈。從現今建築學角度來講,這種方式已經越來越不提倡,“我不支持把商業性的大廈作為地標建築”,孫主任還明確表示,地標應該是體現文化或提供觀光旅遊的建築。但是在蓮花山上建造巨型建築,這個從城市規劃、施工難度以及對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影響來說仍有待商榷。

深圳中學生建議新建地標引熱議 大咖們聽了有話說

吳洪:蓮花山已有劃時代意義的地標

“地標性建築,就是城市的標誌,我認為深圳地標已經很多了,最早是上海賓館,之後是國貿,現在很多了……地標是隨著城市的發展,隨著建築的更新在迭代更替的。”一談到深圳的地標,深圳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院長吳洪如是說。

作為一位老深圳人,吳洪可謂一路見證了深圳的成長,從最早的上海賓館,到後來的國貿,如今最高的京基,似乎隨著城市的發展和變遷,每棟大廈都在講述的深圳發展的故事。

吳洪說,“原來可能十年出來一個地標建築,現在可能三五年就被新的所取代,如果作為觀光用的地標的話,更是沒有必要,深圳所有的高樓都能滿足這種需求。”

關於中學生提及的可以在觀光塔上一覽城市全貌的觀點,吳洪對此直言不敢苟同,“因為城市在更新,區域也在拓展,即使在蓮花山建塔也不能看到前海的發展,或者前海可能也會有更高的地標性建築,能看到深圳的現在或者未來的發展。”

2000年,鄧小平銅像佇立在蓮花山頂,“如果是永久性的、對城市有劃時代意義的地標,那我認為蓮花山的鄧小平像就是典型,無論從政治、社會,城市特色上兼具,建個塔能比鄧小平銅像更有意義嗎?”吳洪反問道。來源:深圳新聞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