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道究竟是如何建成的?20年代英國小城在天津翻版復刻

建築 牆子河 英國 城市規劃 天津往事 2017-05-31

五大道究竟是如何建成的?20年代英國小城在天津翻版復刻

(天津五大道)

如何給五大道下一個定義?是國家4A級景區,首批30箇中國曆史文化街區之一,還是那部影響廣泛的紀錄片?對很多天津人來說,五大道是他們出生長大的地方,50年代到80年代,這些街道里有屬於他們的陽光燦爛的日子。那麼,內涵如此豐富的五大道——究竟從何而來?它最初又是什麼模樣?

一、開發

1860年天津開埠成為通商口岸,此時的五大道,是一片沼澤,只有極少數城郊貧民於此搭窩棚棲身,他們是最早的五大道原住民。

到1886年,英租界工部局董事長德璀琳徵得直隸總督李鴻章同意,在天津南郊養牲園附近,建造了一座跑馬場。為方便住在租界裡的人們來賭馬,工部局修了一條馬路,從英租界牆子河小白樓直通跑馬場,這條路叫馬場道,是五大道的第一條路,距今天整整131年。

1897年3月,天津英租界向西擴展到牆子河(今南京路);1902年10月,天津美租界併入英租界。此時英國駐天津總領事金璋(萊昂內爾·查爾斯·霍布金斯)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制訂《英牆外推廣界合同》,將英租界向西推至牆子河以外直至海光寺大道(今西康路),南沿馬場道到佟樓,北沿寶士徒道(今營口道)與法租界毗鄰。1903年1月14日,天津海關道唐紹儀與金璋合署發佈該章程,“英租界推廣界”正式確立。由佟樓至跑馬場這一段路和跑馬場本身,也都被英租界工部局以“越界築路”為由佔據。

五大道究竟是如何建成的?20年代英國小城在天津翻版復刻

(天津五大道)

推廣界包括瞭如今五大道的全部區域——這是114年以前。英國工部局每畝每年向中國政府交納租金1500文,相當於半兩銀子。當時一兩銀子的價值摺合現在人民幣約200元,清末購買一畝良田大約要七八兩銀子,租出去的地段本來大部分也是開窪沼澤,以這個價格租給英國人,清政府倒也不算太虧。

如何改造沼澤地?英租界工部局聘用海河工程局,採取圍埝築池的方法——在某一區域內四周築起土埝,中間呈池狀。挖泥船先在海河內深挖河泥,用水泵經長長的地下管道抽送到推廣界,注入池中。淤泥沉澱,待水分蒸發和滲透逐漸消失後,地勢增高。一個池子填平,施工者又在臨近築好另一個池子繼續注入河泥,循環往復。這項工程持續了5年。

五大道究竟是如何建成的?20年代英國小城在天津翻版復刻

(五大道之一睦南道)

二、街道

天津的街道不分東南西北,常被人解釋為因街道沿河而建導致不規則佈局,其實這只是原因之一。更主要的是,天津租界的街區規劃,是典型的西方人的城市規劃佈局,與中國古典城池十字街的造城模式迥然不同。

英租界牆外推廣界,也就是今天的五大道,是按照英國城市學家、風景規劃與設計師埃比尼澤·霍華德的“花園城市”理論規劃建造——遠離城中心,擁有花園和林蔭道,建設最先進的排水、排汙系統,城市建設理念達到了當時世界最高水平。

第一家開發五大道的房地產公司,是成立於1901年的英商先農公司,先農公司的第一單生意,是以每畝200至500兩白銀的低價,購買了牆子河外即將吹泥填平的幾百畝荒地。這單生意讓先農公司大撈了一票,10年後,推廣界地價漲到每畝3000兩。

與馬場道呈30°角交叉的愛丁堡道和劍橋道於1922年建成,這兩條路連在一起組成了今天的重慶道。到了1929年,新加坡路(今大理道)、香港道(今睦南道)、科倫坡道(今常德道)、倫敦路(今成都道)等縱橫交錯的道路先後開闢,構成了英租界推廣界的道路網。

五大道究竟是如何建成的?20年代英國小城在天津翻版復刻

(五大道疙瘩樓)

五大道究竟是如何建成的?20年代英國小城在天津翻版復刻

(五大道街景)

三、建築

現在馬場道121號小洋樓建於1905年,是五大道上保留下來的第一幢建築。最初的主人是一個德國武官,後來由英國商人達文士居住。

20年代至30年代初期,五六百名滿清遺老遺少、北洋軍閥政客、洋行買辦、民族實業家紛紛到推廣界購地建房。可以說,當時中國富豪榜排在前五百名的,有80%以上都在天津有房產。所以若論中國近代城市所擁有的富人區的規模,天津當屬第一。這些富人居住在推廣界五大道的,又佔了80%。

牆外推廣界匯聚了英、法、意、德、西班牙等國各式風貌建築千餘幢。這些建築的風格千變萬化,文藝復興式、希臘式、哥特式、浪漫主義、折衷主義甚至中西合璧式,不一而足,其中主要有三大類建築,一類是單體小洋樓,另一類是聯排別墅,第三類是公寓式大樓。

五大道究竟是如何建成的?20年代英國小城在天津翻版復刻

(五大道保留下來的最早的小洋樓)

富人們聘請外國建築師為他們單獨設計建造別墅洋樓。建築師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設計,而不是採用千篇一律的圖紙,形成了天津小洋樓風格的多樣性。現在這裡被稱為“萬國建築博覽會”,正是因為有眾多建築師參與了設計。所有的小洋樓都帶有開闊的庭院,院落裡綠樹掩映,一幢別墅建築面積在三四千平方米左右,房間高大,裝修高級,衛生間、浴室、廚房、水電暖氣排水等設施一應俱全。

聯排別墅——比如現在馬場道上的安樂邨、睦南道上的桂林裡、常德道的民園西里——主要是為在洋行、大型企業工作的中外高級職員提供的住宅,能住進這裡的人雖然在財富上無法與寓公們抗衡,但是大都受過西方教育,文化品位及修養足以讓寓公們不敢小覷。

住在公寓式大樓裡的人,相比前兩者又稍遜一籌,現在仍作為住宅使用的香港大樓、民園大樓、林東大樓都屬於此類建築,即使今天看來,也絕不過時。

五大道究竟是如何建成的?20年代英國小城在天津翻版復刻

(民園西里)

五大道究竟是如何建成的?20年代英國小城在天津翻版復刻

(民園大樓)

四、氣場

因規劃合理,推廣界成為華北最適宜居住的高檔住宅區,當時天津連年創造了傳染病流行病統計數字最低記錄。道路兩側有種植樹木、綠草和灌木叢。住在附近的外國小孩兒在路邊樹蔭下玩耍。對於西方僑民和中國富人來說,這裡就像夢幻中的城市。

60年代,天津城建部門為了統一管理,按照由南至北的順序,將英租界推廣界這一地區東西走向的馬場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重慶道、成都道統稱為“五大道”地區。因為常德道被民園體育場截斷,只剩下半條路,故名“五大道”。這一地區共有22條道路,連在一起的總長度為17公里,總面積1.28平方公里。跨進五大道,就像穿越到上世紀20年代的英國小城,一個遙遠的世界。

五大道究竟是如何建成的?20年代英國小城在天津翻版復刻

(五大道老照片,北疆博物院)

五大道究竟是如何建成的?20年代英國小城在天津翻版復刻

(五大道上的洋人生活)

英租界推廣界,作為高檔住宅區,一直保持了靜謐的氛圍,這種氛圍甚至一直延續本世紀初——五大道變成旅遊區之前。那時從四面八方任意一條道路進入推廣界,外面車水馬龍的嘈雜立即在耳邊和視線中消失了。其實,這便是城市街區規劃的祕密,不需要圍牆,不需要隔離帶,只要格局合理,進入生活區即刻便能安靜下來。

如今,五大道相繼開發了民園西里、先農大院、民園體育場、慶王府、疙瘩樓等時尚街區,各條街道臨街的門店也開起了各種各樣的小店、飯館,五大道變得活力四射,人來人往。人總是這樣,期待改變,但改變之後又覺得原來好——不再靜謐、不再氣定神閒的五大道,還叫五大道嗎?這又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文:何玉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