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顏值迴歸 北京前門東胡同群找回“京味兒”

建築 歷史 文化 壁畫 臨汾 清朝 故宮博物院 中國經濟網 2019-05-12

來源:中國青年報

近年來,北京市前門東區的草廠片區衚衕群交出了一份不同尋常的老城保護與復興的答卷:鍼灸式修整讓窄仄破舊的街巷舒朗起來;屋簷下重現的一處祥雲圖案,抑或是院角一截石材刻字的故事,都讓四合院訴說著百年曆史;“共生”的概念,則讓年輕一代零距離觸摸到老城的生活方式。

前門往東的這片衚衕群,最早有河,有葦,有魚,因在元、明代陸續聚集了很多織蓆的作坊,得名“草廠”,清朝時期,100多家會館形成了特有的商賈文化。這裡,是北京唯一一片保存完整的南北走向的衚衕群。

近5年間,保護與復興在草廠同頻共振,河、葦、魚的景象再現,凋敝的老街、老城漸次活了起來,成為老城更新的樣本。

老城更新,既有面子更有裡子

北京老城的研究者都會關注繪製於1750年的清乾隆京師全圖。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建築師朱小地,也是北京市東城區政府為前門東區聘請的責任規劃師,負責在提升衚衕品質的同時留住文化。

朱小地注意到,如果把乾隆京師全圖和當下的衛星圖片進行對比,草廠地區17條衚衕的肌理和脈絡,幾百年間幾乎沒有改變。也正因如此,不少百歲高齡的四合院年久失修,排水等基礎設施幾近癱瘓,再加上人口膨脹帶來的私搭亂建,這些都讓衚衕的生活毫無品質可言。

當國內外遊客們衝著這片保存最完整的衚衕群來參觀時,“方便”的問題會逼著大家掩面而逃。衚衕里長大的朱小地明白,要提升衚衕的生活品質就得從廁所革命開始。

朱小地說,一條衚衕一般有一兩個公廁,過去,一到夏天公廁就蚊蠅孳生、臭氣熏天,一條衚衕的臭味都來自那裡;而冬天如廁,則要鼓起勇氣。這一切都因為衚衕沒有完善的排水體系,晴天泛味兒,雨天汙水橫流。

要改造衚衕的排水系統是一項頗有難度的大工程,但這卻是從“裡子”入手,讓衚衕美顏、有面兒的關鍵。天街集團是草廠片區改造和運營的項目單位,該集團的副總經理段金梅介紹說,草廠片區的衚衕都不寬敞,最寬的5米,最窄處只有80釐米,大型機械設備毫無用武之地,而且在改造排水系統的同時,項目部還計劃把在半空中交織成“蜘蛛網”的電線入地,更增加了改造的難度。

2014年,在不影響當地居民日常生活的狀況下,草廠衚衕群的改造開始了。段金梅記得,最窄的幾處,完全靠工人一點一點清挖。有數百年曆史的衚衕群的地下來了個翻天覆地,形成了立體管網。雨水、汙水分流為廁所革命奠定了基礎,衚衕裡不再臭氣熏天,架空電線入地讓衚衕的上空清爽起來。

56歲的李彩仙打結婚起就住在草廠橫衚衕,在她看來,廁所沒味兒只是衚衕變化的起點。推開任何一處廁所,隔間裡都掛著一幅畫——這不是普通的畫,是能發熱的石墨烯,它讓冬天裡的公廁溫度適宜。還有,廁所屋頂上的一塊太陽能板,讓廁所裡有了洗手的熱水。

5年來,草廠衚衕群一點一點更新。過去坑窪不平的路面修葺一新,而且根據不同衚衕的風貌,路面材質也有不同——有幾條衚衕用的是過去的老石材,有的用花崗岩,還有的混搭著枕木。

由表及裡的更新層層展現,不少院落在保存原風貌的前提下進行了修繕,過去擠擠挨挨的大雜院,經過疏解整治騰退,拆除了違章建築,修繕了房間,廚房進行了全電氣化的改造,變得更加宜居。在朱小地看來,下一步衚衕品質的提升,關鍵就在於院落品質的提升。

草廠衚衕群變得宜居了,還在於引入了物業管理。天街集團旗下的物業公司在給居民提供便民服務的同時,也在維護衚衕的乾淨整潔。

在草廠衚衕群裡,看不到停放的機動車。段金梅說,天街集團利用騰退的空間在衚衕周邊開設了停車場,給腿腳不便的老街坊配備了穿梭的電瓶車,讓衚衕保持應有的寬敞。

如今的草廠衚衕,目之所及,青磚黛瓦,朱門小院,時令鮮花,10多條衚衕裡有上百處的綠色小景。

留住老宅子,更要留住上百年的歷史底蘊

與紫禁城近在咫尺的特殊地理位置,讓前門東區的這片衚衕群在歷史上形成了獨特的風貌,商賈大戶雲集、梨園名角薈萃、天南海北的會館聚集,而且市井文化濃厚,大宅門、大飯店、大藥局、戲樓、書場、老字號鱗次櫛比。

草廠衚衕群北部的西打磨廠街更是因為靠近北京舊火車站,而聚集了許多旅店、會館、票號,每一座老建築都有百年的故事,歷史文化價值較高。隨著時代變遷,古建築變成了大雜院,古老街巷的歷史被塵封了。

近5年來,挖掘、保護和傳承歷史的文脈,與街區院落的更新成為北京東城區老城復興的兩翼。

以朱小地為代表的責任規劃師們,一處處去發掘老宅子的故事,從一個匾額、一處壁畫、一截石墩找回一段段歷史。

今天,位於西打磨廠街東側的“北京會館文化陳列館”,展陳了很多明代、清代會館繁盛時期的“真跡”:頗具年代感的黑釉“杏花村”酒罈、記載著當年會館打官司的石碑、第一甲第一名的狀元卷……而這個二層小樓陳列館的前身就是有百年曆史的臨汾會館。

就在幾年前,這裡還是個大雜院,重要的文物痕跡被煙熏火燎所遮蔽。2015年,工作人員在查閱資料時發現這座小樓頗具特色,而且保存完整。隨著這座小樓騰退、修繕、恢復,一頁頁塵封的歷史被開啟。臨汾會館最早建於明朝,乾隆三十二年翻修過。牆壁上留有的印記,門頭的匾額都逐漸清晰起來。人們甚至還找到一塊石碑,上面記述了臨汾會館百年前修繕的故事,據石碑記載,臨汾會館是明朝時期來自山西臨汾的紙張顏料乾果煙行雜貨等五個行當的商人合資開辦的。

朱小地說,臨汾會館修繕保留,變身為北京會館文化陳列館,整個過程只是對完全糟朽的地方進行復建,大多數保存完整的木架構和建築全都原狀保留,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的干擾和破壞。

天街集團在原址按照“原材料、原形制、原工藝、原做法”進行修繕,老舊的磚、瓦、石構件,能用的都原封不動地利用,更新的部件質地、色調都儘量與原來相同。在會館陳列館資料收集和展覽佈置期間,特別聘請了王世仁等文保專家全程把關。

北京市東城區還聘請了6位規劃師對一些極具歷史價值的院落進行恢復性修繕,最大限度地留住這些院落的歷史記憶。

7座院落修繕完成後,北京市東城區陸續引入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科技創新、文化創意平臺機構,形成植根於歷史文化街區的創新生活形態,為街區帶來新的活力。清末的老院落被融入鏤空掛板和西式隔窗等近現代裝飾元素,成為建築大師隈研吾的事務所,早年間的銀號經過朱小地的設計,轉型成匯聚大量學術精英的明智文化研究所,民國時期的一家老醫院由設計師馬巖鬆加入山水元素,成為獨具特色的庭院。傳統院落與當代建築設計師的碰撞,為西打磨廠賦予了新的生命力。

前門東區通過規劃師、設計師、文物修繕專家等多方力量,守護衚衕裡的歷史遺蹟文物古蹟,用一磚一瓦一石一木,展示著這片歷史街區的文化底蘊。

共生共享,現代元素碰撞京韻京腔

老城保護,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答案。有的把原住民遷出,留下仿古建築作為商業區,熙熙攘攘,卻少了老城的原汁原味;有的用老宅子的殼裝著酒吧、餐館,只剩下喧鬧。如何在守護老城韻味和為老城注入活力之間找到平衡,曾是前門東區衚衕群要破解的難題。

家住草廠四條的李曉靜說,她更願意衚衕有如那些名家筆下所描述的場景,有街里街坊間吆喝打招呼的熱鬧,有年節時的張燈結綵和喜慶,也要有槐花香裡的靜謐,鴿哨劃過天際的響亮。

居民們希望,草廠衚衕群因“高顏值”成為網紅,成為年輕人的打卡勝地,但又拒絕這裡被商業味濃重的酒吧、餐飲和千篇一律的紀念品商店所裹挾。

在激活老城的方案中,北京市東城區提出了共生的概念。在衚衕裡,通過改善居住環境,既要留住老街坊,又要吸引年輕人,讓年輕人通過老建築、傳統的生活方式,觸摸到歷史,感受京腔京韻。

草廠四條29號院騰退、修繕之後,天街集團將其三間老房改建成現代化的青年公寓。一位在附近工作的年輕女孩搬進了29號院,住在靠西的一間平房,成為老宅子裡的新居民。很快,她就融入了衚衕的生活。

共享精神對於老北京人來說並不陌生,常年居住在大雜院裡的街里街坊早已習慣了共享院落,互相搭一把手,這是一份濃濃的鄰里之情。如今,共生院在草廠地區陸續多了起來。

前門東區依然居住著數千戶老居民,新老居民如何融洽相處,90後如何更好地融入老社區,老居民間的磕磕碰碰如何處理……為了應對這些問題,草廠片區衚衕群裡搭起了“小院議事廳”,那裡成為社區公共事務的議事平臺。

草廠社區黨委書記朱耿亭說,在小院議事廳裡,他的角色就是聽取街坊意見,為大家排憂解難。比如,衚衕品質剛改善的那段時間,當老街坊為新立起來的花箱感到賞心悅目時,有可能腳底下一不小心就踩上了狗屎,特別鬧心。於是,老街坊湊在一起,要求成立養犬自律協會,養犬的人要承諾處理好愛犬的糞便。衚衕裡的物業也改造了花箱,上半截種花種草,下半截是個小箱子,打開以後,裡面有清理狗糞的工具。

隨著保護整治提升工作不斷深入,前門東區全面推進市政改造、環境整治、衚衕景觀提升院落,提供精細化物業管理服務,提升居住和生活品質,引領原住民實現新的生活方式,前門東區又找回了“京味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