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人文地理:大水井:土家“大宅門”

建築 清朝 文物 武當山 利川 恩施土家小哥 2019-07-15
恩施土家人文地理:大水井:土家“大宅門”

大水井

恩施土家人文地理:大水井:土家“大宅門”

大水井

恩施土家人文地理:大水井:土家“大宅門”

大水井

恩施土家人文地理:大水井:土家“大宅門”

大水井

恩施土家人文地理:大水井:土家“大宅門”

大水井

恩施土家人文地理:大水井:土家“大宅門”

大水井

恩施土家人文地理:大水井:土家“大宅門”

大水井

恩施土家人文地理:大水井:土家“大宅門”

大水井

恩施土家人文地理:大水井:土家“大宅門”

大水井

恩施土家人文地理:大水井:土家“大宅門”

大水井

恩施土家人文地理:大水井:土家“大宅門”

大水井

恩施土家人文地理:大水井:土家“大宅門”

大水井

恩施土家人文地理:大水井:土家“大宅門”

恩施土家人文地理:大水井:土家“大宅門”

大水井

大水井坐落於世界優秀民歌《龍船調》的發源地——利川市柏楊壩鎮。整個建築群由李亮清莊園、李氏宗祠、李蓋武莊園三部分組成,為清代建築,宗祠的建築與成都文殊院為同一風格。祠堂依山建有類似城牆的石圍牆,外圍長390米,牆寬28米,全部用麻條石砌成。莊園建築風格為四合院式,共24個天井。整個建築錯落有致,畫棟雕樑,工藝精巧,並設有“小姐樓”、“繡花樓”,整個莊園富麗堂皇。它像一首由土家嗩吶、木笛、葉笛、鑼鼓加西洋長號奏出的三部曲,演繹著一個家族的榮與辱,興與衰,凝固了一個民族的建築文化史。

這裡解放前是李氏集族權、政權、軍權於一體的“土圍子”。

大水井最有特色之處就在於它的建設時間長,經過幾代人的建設,以至於建築的風格逐漸成為多樣性。到民國時期,大水井除了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外,已是中西合璧了。大水井的大門上書“青蓮美蔭”,大門沒有對著馬路,大門柱礎雕刻細膩,寓意書香門第。柱礎的結構為基座式,上、下有枋,中間為縮進去的束腰,整體造型既穩定又不顯笨拙。所有建築全部為青瓦屋頂,所有24個天井,環環相連,建築群中的通道可謂四通八達,都讓人看得有點頭暈,果然是大戶人家。

宗祠的房屋全為木結構,做工極為精巧,做到了一柱九樑,只遜於武當山的一柱十二樑,木結構能做出四層的建築,的確是少見!窗戶雖然歷經百年,可仍然是規規矩矩,一絲不苟,很是工整。大門門扇沉重寬厚,門面上鑲鉚了厚厚的鐵板。城牆總長約500米,高8米,厚3米,牆上梯石依山勢逐級拔高,每梯皆為整塊巨石建成,依次佈設槍炮孔108個,嚴密地封鎖著所有的通道,真是壁壘森嚴,固若金湯。據說民國時期有一小軍閥為了李家的財產,率2000餘人花了兩個多月時間沒有攻下來,最後用了斷水的法子才打進宗祠。可見宗祠的防禦功能是很強的。後來修建了一條專門取水的小路,光這條路就耗費了鉅額的費用,而這一切都只是為了無價的水。小路周圍修了厚厚的石牆,牆上長滿了植物,這就是通往水井的路了,一條生命之路,是這座大宅的命脈。

建築群共佔地2萬餘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2萬平方米,200餘間房屋。建築時間由明末直至1949年,先後長達300餘年。整個建築北望齊嶽大山,南靠寒池高嶺,東攬尖刀古觀,西控九龍雄關;高大的城牆與瓷嵌交相輝映,西式的柱廊與吊腳樓並肩媲美,雄奇的山峰與神祕的幽谷上下呼應,傳奇的故事與如畫的現實傳承交融。2001年國務院公佈其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這就是著名的大水井,這就是被人們稱作土家“大宅門”的清代古建築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