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建築六大門派之川派建築,竹樓妙,鼓樓好,吊腳樓高!

川派建築,流行於四川、雲南、貴州等地的一種建築風格,為當地少數民族特有的建築風格。

自古川中多山,古時候雲貴川地區都統稱為入川,他們有著自己的巴楚文化。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創造出了充滿智慧的川派建築。

中國古建築六大門派之川派建築,竹樓妙,鼓樓好,吊腳樓高!

川派建築有三寶,竹樓妙,鼓樓好,吊腳樓高。在川派建築中以傣族竹樓、侗族鼓樓、川西吊腳樓,最具鮮明特色和代表性。

竹樓

傣族因生活在氣候極為溼熱,因而創作了獨特的居住形式——竹樓。

這種小樓沒有庭院,佔地少,使用面積卻很大。加上就地取材成本低,而且建築本身透氣性好。

傣族人住竹樓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竹樓是一種幹欄式建築,主要用竹子建造,樓室四周圍有竹籬,有的竹籬編成各種花紋並塗上桐油。頂呈四斜面形,用草排覆蓋而成。以粗竹或木頭為柱椿,分上下兩層。

中國古建築六大門派之川派建築,竹樓妙,鼓樓好,吊腳樓高!

下層高約七八尺,四無遮欄,牛馬拴束於柱上,專用於飼養牲畜家禽,堆放柴禾和雜物。

上層由豎柱支撐,與地面距離約5公尺左右。鋪設竹板,極富彈性。上層近梯處有一露臺,用竹籬隔出主人臥室併兼重要錢物存儲處;其餘為一大敞間。樓中央是一個火塘,日夜燃燒不熄。

隨著時代的變遷,傳統竹樓也在演變進化。不少竹樓已不是全竹結構了。有的用木板作牆鋪地,有的用磚塊砌牆,有的屋頂已不用茅草而用油氈,青瓦或鐵皮鋪成。樓下不再飼養畜禽,只供堆放雜物。

中國古建築六大門派之川派建築,竹樓妙,鼓樓好,吊腳樓高!

鼓樓

侗族民間有“建寨先樓”之說。每個侗家至少有一座鼓樓,有的侗寨多達四五座。

侗族鼓樓是侗鄉具有獨特風格的建築物,座座鼓樓高聳於侗寨之中,巍然挺立,氣概雄偉。

歷史上,鼓樓均懸有一面牛皮鼓,平時村寨裡如有重大事宜,村民便登樓擊鼓、召眾商議,如遇火災、盜賊,同樣也擊鼓呼救,一寨擊鼓、別寨響應,猶如烽火臺,足見古代川中人民在建築中的“安防”設計。

中國古建築六大門派之川派建築,竹樓妙,鼓樓好,吊腳樓高!

侗寨鼓樓,一般高20多米、11層至頂,全靠16根杉木柱支撐。樓心寬闊平型,約10平方米見方,中間用石頭砌有大火堝,四周有木欄杆,設有長條凳,供歇息使用。

樓的尖頂處築有葫蘆或千年鶴,象徵寨子吉祥平安,樓簷角突出翅起,給人以玲瓏雅緻,如飛似躍之感。因此,侗家人對鼓樓、長鼓特別喜愛。

飛閣垂簷層層而上呈寶塔形,瓦簷上彩繪或雕塑著山水、花卉、龍鳳、飛鳥和古裝人物,雲騰霧繞,五彩繽紛,侗寨風光可謂十足。

中國古建築六大門派之川派建築,竹樓妙,鼓樓好,吊腳樓高!

吊腳樓

川西吊腳樓,也叫“吊樓”,被稱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它多依山靠河就勢而建,呈虎坐形。

吊腳樓屬於幹欄式建築,但與一般所指幹欄有所不同。幹欄應該全部都懸空的,所以稱吊腳樓為半乾欄式建築。

吊腳樓優雅的“絲簷”和寬綽的“走欄”,看似隨意,卻十分考究,極具地方性和民族性的建築風格。

南方氣候潮溼、晝夜溫差大、地面蛇蟲等比較多,吊腳樓高懸地面既通風乾燥,又能防毒蛇、野獸,樓板下還可放雜物。

中國古建築六大門派之川派建築,竹樓妙,鼓樓好,吊腳樓高!

苗族吊腳樓不僅僅是依山而建,它還可以依水而修。貴州黔東南、黔西南等地區,就可以看到前面是依水後面是靠山的房屋建築。

一般都是三層建築,結合居住的特點,三層樓房有不同的分工,底層每家都會養一些牲口作為勞力或者養殖變賣成為收入。第二層為居住使用,第三層則是用來堆放糧食,陽臺正對的中堂作為客廳接待客人使用。

在建築上要注意防潮的問題,建築材料使用當地的自然資源,石板、竹子、木材這三類。

中國古建築六大門派之川派建築,竹樓妙,鼓樓好,吊腳樓高!

一方水土養活一方人,四川地區及雲貴地區總體來說氣候潮溼,大多的地區依山傍水,所以人們在建造房屋的時候是考慮了諸方面的因素的。建築歷經風雨,見證民族發展,極具民族特色民居,處處顯示著人民的智慧。

作為巴楚文化的建築巨擘,依水傍山,就地而起,民族特色,川韻悠然,傳承了幾千年的巴蜀文化,在這裡形成不拘一格的建築風貌。

傾聽建築文化的述說,感受川派建築的鐘靈毓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