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
"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當代紫陶名師陳紹康,是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 。他於2017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是建水紫陶界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半個多世紀的做陶生涯,他歷經風雨坎坷,見證著新中國成立後直到現在,建水紫陶的發展壯大。他是一個代表人物,是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


"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當代紫陶名師陳紹康,是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 。他於2017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是建水紫陶界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半個多世紀的做陶生涯,他歷經風雨坎坷,見證著新中國成立後直到現在,建水紫陶的發展壯大。他是一個代表人物,是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路漫漫 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新中國創立後的第六年,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五十年代,我國的工農業、商業,百業待興。建水縣因地制宜,創立了發揮本土傳統產業的企業--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陳紹康1955年進入建水工藝美術陶廠工作,這位勤奮好學的年輕人於1956年考入江蘇無錫藝術中專學校讀書,畢業後一心為家鄉出力,回廠工作。從小就打下做陶的功底的陳紹康,又通過外出讀書深造,很快成為成為廠裡的技術骨幹。因工作出色,被工廠派往廣東石灣、江蘇宜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學習製陶理論和燒製技術。全方位的學習,在理論和實踐的一次次結合中,陳紹康30歲就挑起了工廠的大樑。1971年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擴建後,陳紹康負責新產品的開發設計,他不負眾望,獨立完成了取泥拉坯、寫字繪畫、刊刻雕填、燒製磨光等紫陶製作工藝。1973年中美關係改善,陳紹康被抽調負責赴美產品的設計和製作,他設計燒製了20多個作品,先後到美國、菲律賓、科威特、德國等國家展出。在工廠更新換代,新產品不斷推出的年月,他負責設計、技術,為工廠立下了卓著功勳。陳紹康從1980年到1997年,擔任副廠長,工程師。工廠的生產、技術都要管。那是一個領導幹部身先士卒的年代。陳老說:那時候,我們經常加班,每天要做九個半小時,工廠是五點下班,我們的會議晚上開,加班到11點,但有一點,不興開加班工資的。陳老主管技術,行政,生產技術人員調配,廠裡設技術科、工藝科、生產科,科長們經常要開生產調度會,討論產品生產進度、銷售和各種標準。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200元左右,賣一把壺,一個茶罐到香港包括出口別的國家,兩塊多錢一把。看我們感嘆唏噓,陳老說:這個情況可以去問譚知凡。那個時候任虧本也在做也得做啊!


"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當代紫陶名師陳紹康,是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 。他於2017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是建水紫陶界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半個多世紀的做陶生涯,他歷經風雨坎坷,見證著新中國成立後直到現在,建水紫陶的發展壯大。他是一個代表人物,是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路漫漫 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新中國創立後的第六年,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五十年代,我國的工農業、商業,百業待興。建水縣因地制宜,創立了發揮本土傳統產業的企業--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陳紹康1955年進入建水工藝美術陶廠工作,這位勤奮好學的年輕人於1956年考入江蘇無錫藝術中專學校讀書,畢業後一心為家鄉出力,回廠工作。從小就打下做陶的功底的陳紹康,又通過外出讀書深造,很快成為成為廠裡的技術骨幹。因工作出色,被工廠派往廣東石灣、江蘇宜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學習製陶理論和燒製技術。全方位的學習,在理論和實踐的一次次結合中,陳紹康30歲就挑起了工廠的大樑。1971年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擴建後,陳紹康負責新產品的開發設計,他不負眾望,獨立完成了取泥拉坯、寫字繪畫、刊刻雕填、燒製磨光等紫陶製作工藝。1973年中美關係改善,陳紹康被抽調負責赴美產品的設計和製作,他設計燒製了20多個作品,先後到美國、菲律賓、科威特、德國等國家展出。在工廠更新換代,新產品不斷推出的年月,他負責設計、技術,為工廠立下了卓著功勳。陳紹康從1980年到1997年,擔任副廠長,工程師。工廠的生產、技術都要管。那是一個領導幹部身先士卒的年代。陳老說:那時候,我們經常加班,每天要做九個半小時,工廠是五點下班,我們的會議晚上開,加班到11點,但有一點,不興開加班工資的。陳老主管技術,行政,生產技術人員調配,廠裡設技術科、工藝科、生產科,科長們經常要開生產調度會,討論產品生產進度、銷售和各種標準。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200元左右,賣一把壺,一個茶罐到香港包括出口別的國家,兩塊多錢一把。看我們感嘆唏噓,陳老說:這個情況可以去問譚知凡。那個時候任虧本也在做也得做啊!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到了1983年,在全國的改革浪潮中,工廠改成承包制,到了1996年,工廠徹底改制。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本土企業,在建水紫陶製作史上走過一段里程,陶廠的原址就在現在的紫陶一條街上,那個偉岸的,夜晚噴著熊熊火焰的紅磚大煙囪,述說著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一輩輩人的創業史及奉獻。陳紹康從所擔任的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技術副廠長退休了,退休後,他揚帆啟航,開始另一段征程。

"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當代紫陶名師陳紹康,是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 。他於2017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是建水紫陶界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半個多世紀的做陶生涯,他歷經風雨坎坷,見證著新中國成立後直到現在,建水紫陶的發展壯大。他是一個代表人物,是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路漫漫 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新中國創立後的第六年,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五十年代,我國的工農業、商業,百業待興。建水縣因地制宜,創立了發揮本土傳統產業的企業--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陳紹康1955年進入建水工藝美術陶廠工作,這位勤奮好學的年輕人於1956年考入江蘇無錫藝術中專學校讀書,畢業後一心為家鄉出力,回廠工作。從小就打下做陶的功底的陳紹康,又通過外出讀書深造,很快成為成為廠裡的技術骨幹。因工作出色,被工廠派往廣東石灣、江蘇宜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學習製陶理論和燒製技術。全方位的學習,在理論和實踐的一次次結合中,陳紹康30歲就挑起了工廠的大樑。1971年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擴建後,陳紹康負責新產品的開發設計,他不負眾望,獨立完成了取泥拉坯、寫字繪畫、刊刻雕填、燒製磨光等紫陶製作工藝。1973年中美關係改善,陳紹康被抽調負責赴美產品的設計和製作,他設計燒製了20多個作品,先後到美國、菲律賓、科威特、德國等國家展出。在工廠更新換代,新產品不斷推出的年月,他負責設計、技術,為工廠立下了卓著功勳。陳紹康從1980年到1997年,擔任副廠長,工程師。工廠的生產、技術都要管。那是一個領導幹部身先士卒的年代。陳老說:那時候,我們經常加班,每天要做九個半小時,工廠是五點下班,我們的會議晚上開,加班到11點,但有一點,不興開加班工資的。陳老主管技術,行政,生產技術人員調配,廠裡設技術科、工藝科、生產科,科長們經常要開生產調度會,討論產品生產進度、銷售和各種標準。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200元左右,賣一把壺,一個茶罐到香港包括出口別的國家,兩塊多錢一把。看我們感嘆唏噓,陳老說:這個情況可以去問譚知凡。那個時候任虧本也在做也得做啊!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到了1983年,在全國的改革浪潮中,工廠改成承包制,到了1996年,工廠徹底改制。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本土企業,在建水紫陶製作史上走過一段里程,陶廠的原址就在現在的紫陶一條街上,那個偉岸的,夜晚噴著熊熊火焰的紅磚大煙囪,述說著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一輩輩人的創業史及奉獻。陳紹康從所擔任的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技術副廠長退休了,退休後,他揚帆啟航,開始另一段征程。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當代紫陶名師陳紹康,是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 。他於2017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是建水紫陶界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半個多世紀的做陶生涯,他歷經風雨坎坷,見證著新中國成立後直到現在,建水紫陶的發展壯大。他是一個代表人物,是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路漫漫 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新中國創立後的第六年,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五十年代,我國的工農業、商業,百業待興。建水縣因地制宜,創立了發揮本土傳統產業的企業--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陳紹康1955年進入建水工藝美術陶廠工作,這位勤奮好學的年輕人於1956年考入江蘇無錫藝術中專學校讀書,畢業後一心為家鄉出力,回廠工作。從小就打下做陶的功底的陳紹康,又通過外出讀書深造,很快成為成為廠裡的技術骨幹。因工作出色,被工廠派往廣東石灣、江蘇宜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學習製陶理論和燒製技術。全方位的學習,在理論和實踐的一次次結合中,陳紹康30歲就挑起了工廠的大樑。1971年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擴建後,陳紹康負責新產品的開發設計,他不負眾望,獨立完成了取泥拉坯、寫字繪畫、刊刻雕填、燒製磨光等紫陶製作工藝。1973年中美關係改善,陳紹康被抽調負責赴美產品的設計和製作,他設計燒製了20多個作品,先後到美國、菲律賓、科威特、德國等國家展出。在工廠更新換代,新產品不斷推出的年月,他負責設計、技術,為工廠立下了卓著功勳。陳紹康從1980年到1997年,擔任副廠長,工程師。工廠的生產、技術都要管。那是一個領導幹部身先士卒的年代。陳老說:那時候,我們經常加班,每天要做九個半小時,工廠是五點下班,我們的會議晚上開,加班到11點,但有一點,不興開加班工資的。陳老主管技術,行政,生產技術人員調配,廠裡設技術科、工藝科、生產科,科長們經常要開生產調度會,討論產品生產進度、銷售和各種標準。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200元左右,賣一把壺,一個茶罐到香港包括出口別的國家,兩塊多錢一把。看我們感嘆唏噓,陳老說:這個情況可以去問譚知凡。那個時候任虧本也在做也得做啊!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到了1983年,在全國的改革浪潮中,工廠改成承包制,到了1996年,工廠徹底改制。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本土企業,在建水紫陶製作史上走過一段里程,陶廠的原址就在現在的紫陶一條街上,那個偉岸的,夜晚噴著熊熊火焰的紅磚大煙囪,述說著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一輩輩人的創業史及奉獻。陳紹康從所擔任的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技術副廠長退休了,退休後,他揚帆啟航,開始另一段征程。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1996年,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改制,陳紹康也到歲數臨近退休了,退休不退業,他隨即創立了紹康陶藝工作室。“紹康陶藝”,為建水當時的第一傢俬人作坊,陳老咬咬牙,絕不能因為工廠沒了,紫陶也隨之消失。第一個嘗梨子的人,是需要勇氣的。60歲的人領軍創業,為建水紫陶的製作推廣,親力親為,身體力行,薪火相傳。



陳紹康做陶是一步一步學的,七八歲時就學拉坯了,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會拉小罈罈罐罐了。從13歲隨父親正式學習製陶,練就的童子功硬邦邦的,再加上後來的學習積累,一身的武藝使他30歲時就挑起大樑。從少年、青年到老年,做了五十多年的老陶人,如今還在傾注於陶嗎?

"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當代紫陶名師陳紹康,是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 。他於2017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是建水紫陶界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半個多世紀的做陶生涯,他歷經風雨坎坷,見證著新中國成立後直到現在,建水紫陶的發展壯大。他是一個代表人物,是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路漫漫 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新中國創立後的第六年,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五十年代,我國的工農業、商業,百業待興。建水縣因地制宜,創立了發揮本土傳統產業的企業--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陳紹康1955年進入建水工藝美術陶廠工作,這位勤奮好學的年輕人於1956年考入江蘇無錫藝術中專學校讀書,畢業後一心為家鄉出力,回廠工作。從小就打下做陶的功底的陳紹康,又通過外出讀書深造,很快成為成為廠裡的技術骨幹。因工作出色,被工廠派往廣東石灣、江蘇宜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學習製陶理論和燒製技術。全方位的學習,在理論和實踐的一次次結合中,陳紹康30歲就挑起了工廠的大樑。1971年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擴建後,陳紹康負責新產品的開發設計,他不負眾望,獨立完成了取泥拉坯、寫字繪畫、刊刻雕填、燒製磨光等紫陶製作工藝。1973年中美關係改善,陳紹康被抽調負責赴美產品的設計和製作,他設計燒製了20多個作品,先後到美國、菲律賓、科威特、德國等國家展出。在工廠更新換代,新產品不斷推出的年月,他負責設計、技術,為工廠立下了卓著功勳。陳紹康從1980年到1997年,擔任副廠長,工程師。工廠的生產、技術都要管。那是一個領導幹部身先士卒的年代。陳老說:那時候,我們經常加班,每天要做九個半小時,工廠是五點下班,我們的會議晚上開,加班到11點,但有一點,不興開加班工資的。陳老主管技術,行政,生產技術人員調配,廠裡設技術科、工藝科、生產科,科長們經常要開生產調度會,討論產品生產進度、銷售和各種標準。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200元左右,賣一把壺,一個茶罐到香港包括出口別的國家,兩塊多錢一把。看我們感嘆唏噓,陳老說:這個情況可以去問譚知凡。那個時候任虧本也在做也得做啊!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到了1983年,在全國的改革浪潮中,工廠改成承包制,到了1996年,工廠徹底改制。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本土企業,在建水紫陶製作史上走過一段里程,陶廠的原址就在現在的紫陶一條街上,那個偉岸的,夜晚噴著熊熊火焰的紅磚大煙囪,述說著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一輩輩人的創業史及奉獻。陳紹康從所擔任的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技術副廠長退休了,退休後,他揚帆啟航,開始另一段征程。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1996年,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改制,陳紹康也到歲數臨近退休了,退休不退業,他隨即創立了紹康陶藝工作室。“紹康陶藝”,為建水當時的第一傢俬人作坊,陳老咬咬牙,絕不能因為工廠沒了,紫陶也隨之消失。第一個嘗梨子的人,是需要勇氣的。60歲的人領軍創業,為建水紫陶的製作推廣,親力親為,身體力行,薪火相傳。



陳紹康做陶是一步一步學的,七八歲時就學拉坯了,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會拉小罈罈罐罐了。從13歲隨父親正式學習製陶,練就的童子功硬邦邦的,再加上後來的學習積累,一身的武藝使他30歲時就挑起大樑。從少年、青年到老年,做了五十多年的老陶人,如今還在傾注於陶嗎?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2018年三月,隨滇南陶韻公眾號編輯李雪茜到碗窯村陳紹康家採訪,七十多歲的老人躺在床上休息著,但是眼睛一直注視著對面擺著的一個大投影,屏幕上播放著陶坊裡面工友們製作陶器的畫面,若有了問題,陳老是可以及時指導處理的。那一次因為陳老的身體原因,不便打擾,他和我加了微信,把一個攝製組來採訪他的視頻,轉發給我。2018年8月2日,我隨滇南陶韻老總鄧孝維前往建水採訪,再次來到碗窯村陳紹康家中,陳老看起來氣色很好,坐在床邊很高興地和我們聊了起來。 作為當代建水紫陶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是一個拿起筆能寫能畫,面對陶泥,能做各個工序,並且能作設計的全面的大師。 面對滿頭銀絲的陳老,我說,陳老師,好多年前,在昆明的福海鄉舉辦的全國鄉村文化藝術節上,您帶著紫陶參加文化節,還記得您神采奕奕地和前來看陶的人們親切交談,贈送紹康陶藝的冊子,並在上面親筆簽字的場景。


"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當代紫陶名師陳紹康,是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 。他於2017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是建水紫陶界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半個多世紀的做陶生涯,他歷經風雨坎坷,見證著新中國成立後直到現在,建水紫陶的發展壯大。他是一個代表人物,是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路漫漫 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新中國創立後的第六年,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五十年代,我國的工農業、商業,百業待興。建水縣因地制宜,創立了發揮本土傳統產業的企業--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陳紹康1955年進入建水工藝美術陶廠工作,這位勤奮好學的年輕人於1956年考入江蘇無錫藝術中專學校讀書,畢業後一心為家鄉出力,回廠工作。從小就打下做陶的功底的陳紹康,又通過外出讀書深造,很快成為成為廠裡的技術骨幹。因工作出色,被工廠派往廣東石灣、江蘇宜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學習製陶理論和燒製技術。全方位的學習,在理論和實踐的一次次結合中,陳紹康30歲就挑起了工廠的大樑。1971年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擴建後,陳紹康負責新產品的開發設計,他不負眾望,獨立完成了取泥拉坯、寫字繪畫、刊刻雕填、燒製磨光等紫陶製作工藝。1973年中美關係改善,陳紹康被抽調負責赴美產品的設計和製作,他設計燒製了20多個作品,先後到美國、菲律賓、科威特、德國等國家展出。在工廠更新換代,新產品不斷推出的年月,他負責設計、技術,為工廠立下了卓著功勳。陳紹康從1980年到1997年,擔任副廠長,工程師。工廠的生產、技術都要管。那是一個領導幹部身先士卒的年代。陳老說:那時候,我們經常加班,每天要做九個半小時,工廠是五點下班,我們的會議晚上開,加班到11點,但有一點,不興開加班工資的。陳老主管技術,行政,生產技術人員調配,廠裡設技術科、工藝科、生產科,科長們經常要開生產調度會,討論產品生產進度、銷售和各種標準。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200元左右,賣一把壺,一個茶罐到香港包括出口別的國家,兩塊多錢一把。看我們感嘆唏噓,陳老說:這個情況可以去問譚知凡。那個時候任虧本也在做也得做啊!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到了1983年,在全國的改革浪潮中,工廠改成承包制,到了1996年,工廠徹底改制。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本土企業,在建水紫陶製作史上走過一段里程,陶廠的原址就在現在的紫陶一條街上,那個偉岸的,夜晚噴著熊熊火焰的紅磚大煙囪,述說著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一輩輩人的創業史及奉獻。陳紹康從所擔任的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技術副廠長退休了,退休後,他揚帆啟航,開始另一段征程。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1996年,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改制,陳紹康也到歲數臨近退休了,退休不退業,他隨即創立了紹康陶藝工作室。“紹康陶藝”,為建水當時的第一傢俬人作坊,陳老咬咬牙,絕不能因為工廠沒了,紫陶也隨之消失。第一個嘗梨子的人,是需要勇氣的。60歲的人領軍創業,為建水紫陶的製作推廣,親力親為,身體力行,薪火相傳。



陳紹康做陶是一步一步學的,七八歲時就學拉坯了,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會拉小罈罈罐罐了。從13歲隨父親正式學習製陶,練就的童子功硬邦邦的,再加上後來的學習積累,一身的武藝使他30歲時就挑起大樑。從少年、青年到老年,做了五十多年的老陶人,如今還在傾注於陶嗎?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2018年三月,隨滇南陶韻公眾號編輯李雪茜到碗窯村陳紹康家採訪,七十多歲的老人躺在床上休息著,但是眼睛一直注視著對面擺著的一個大投影,屏幕上播放著陶坊裡面工友們製作陶器的畫面,若有了問題,陳老是可以及時指導處理的。那一次因為陳老的身體原因,不便打擾,他和我加了微信,把一個攝製組來採訪他的視頻,轉發給我。2018年8月2日,我隨滇南陶韻老總鄧孝維前往建水採訪,再次來到碗窯村陳紹康家中,陳老看起來氣色很好,坐在床邊很高興地和我們聊了起來。 作為當代建水紫陶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是一個拿起筆能寫能畫,面對陶泥,能做各個工序,並且能作設計的全面的大師。 面對滿頭銀絲的陳老,我說,陳老師,好多年前,在昆明的福海鄉舉辦的全國鄉村文化藝術節上,您帶著紫陶參加文化節,還記得您神采奕奕地和前來看陶的人們親切交談,贈送紹康陶藝的冊子,並在上面親筆簽字的場景。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雲南陶韻建水陶博物館 館長鄧孝維與陳紹康早年合影(攝於2006年)

陳老說:那些年跑得動,他攜陶出去參會的次數很多。2013年,雲南省在茶產地臨滄舉辦雲南省茶博會,在普洱茶的上升時期,這無疑是宣傳建水紫陶的好時機。陳紹康親自帶著自己做的紫陶參加了臨滄的茶博會,讓茶博會現場種茶的,賣茶的,買茶的直觀感受,親自體驗,和普洱茶最相匹配的雲南本土的紫陶茶具。這一次建水紫陶亮相臨滄茶博會,對建水紫陶的發展、上升,具有重大的意義。


"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當代紫陶名師陳紹康,是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 。他於2017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是建水紫陶界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半個多世紀的做陶生涯,他歷經風雨坎坷,見證著新中國成立後直到現在,建水紫陶的發展壯大。他是一個代表人物,是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路漫漫 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新中國創立後的第六年,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五十年代,我國的工農業、商業,百業待興。建水縣因地制宜,創立了發揮本土傳統產業的企業--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陳紹康1955年進入建水工藝美術陶廠工作,這位勤奮好學的年輕人於1956年考入江蘇無錫藝術中專學校讀書,畢業後一心為家鄉出力,回廠工作。從小就打下做陶的功底的陳紹康,又通過外出讀書深造,很快成為成為廠裡的技術骨幹。因工作出色,被工廠派往廣東石灣、江蘇宜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學習製陶理論和燒製技術。全方位的學習,在理論和實踐的一次次結合中,陳紹康30歲就挑起了工廠的大樑。1971年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擴建後,陳紹康負責新產品的開發設計,他不負眾望,獨立完成了取泥拉坯、寫字繪畫、刊刻雕填、燒製磨光等紫陶製作工藝。1973年中美關係改善,陳紹康被抽調負責赴美產品的設計和製作,他設計燒製了20多個作品,先後到美國、菲律賓、科威特、德國等國家展出。在工廠更新換代,新產品不斷推出的年月,他負責設計、技術,為工廠立下了卓著功勳。陳紹康從1980年到1997年,擔任副廠長,工程師。工廠的生產、技術都要管。那是一個領導幹部身先士卒的年代。陳老說:那時候,我們經常加班,每天要做九個半小時,工廠是五點下班,我們的會議晚上開,加班到11點,但有一點,不興開加班工資的。陳老主管技術,行政,生產技術人員調配,廠裡設技術科、工藝科、生產科,科長們經常要開生產調度會,討論產品生產進度、銷售和各種標準。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200元左右,賣一把壺,一個茶罐到香港包括出口別的國家,兩塊多錢一把。看我們感嘆唏噓,陳老說:這個情況可以去問譚知凡。那個時候任虧本也在做也得做啊!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到了1983年,在全國的改革浪潮中,工廠改成承包制,到了1996年,工廠徹底改制。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本土企業,在建水紫陶製作史上走過一段里程,陶廠的原址就在現在的紫陶一條街上,那個偉岸的,夜晚噴著熊熊火焰的紅磚大煙囪,述說著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一輩輩人的創業史及奉獻。陳紹康從所擔任的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技術副廠長退休了,退休後,他揚帆啟航,開始另一段征程。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1996年,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改制,陳紹康也到歲數臨近退休了,退休不退業,他隨即創立了紹康陶藝工作室。“紹康陶藝”,為建水當時的第一傢俬人作坊,陳老咬咬牙,絕不能因為工廠沒了,紫陶也隨之消失。第一個嘗梨子的人,是需要勇氣的。60歲的人領軍創業,為建水紫陶的製作推廣,親力親為,身體力行,薪火相傳。



陳紹康做陶是一步一步學的,七八歲時就學拉坯了,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會拉小罈罈罐罐了。從13歲隨父親正式學習製陶,練就的童子功硬邦邦的,再加上後來的學習積累,一身的武藝使他30歲時就挑起大樑。從少年、青年到老年,做了五十多年的老陶人,如今還在傾注於陶嗎?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2018年三月,隨滇南陶韻公眾號編輯李雪茜到碗窯村陳紹康家採訪,七十多歲的老人躺在床上休息著,但是眼睛一直注視著對面擺著的一個大投影,屏幕上播放著陶坊裡面工友們製作陶器的畫面,若有了問題,陳老是可以及時指導處理的。那一次因為陳老的身體原因,不便打擾,他和我加了微信,把一個攝製組來採訪他的視頻,轉發給我。2018年8月2日,我隨滇南陶韻老總鄧孝維前往建水採訪,再次來到碗窯村陳紹康家中,陳老看起來氣色很好,坐在床邊很高興地和我們聊了起來。 作為當代建水紫陶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是一個拿起筆能寫能畫,面對陶泥,能做各個工序,並且能作設計的全面的大師。 面對滿頭銀絲的陳老,我說,陳老師,好多年前,在昆明的福海鄉舉辦的全國鄉村文化藝術節上,您帶著紫陶參加文化節,還記得您神采奕奕地和前來看陶的人們親切交談,贈送紹康陶藝的冊子,並在上面親筆簽字的場景。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雲南陶韻建水陶博物館 館長鄧孝維與陳紹康早年合影(攝於2006年)

陳老說:那些年跑得動,他攜陶出去參會的次數很多。2013年,雲南省在茶產地臨滄舉辦雲南省茶博會,在普洱茶的上升時期,這無疑是宣傳建水紫陶的好時機。陳紹康親自帶著自己做的紫陶參加了臨滄的茶博會,讓茶博會現場種茶的,賣茶的,買茶的直觀感受,親自體驗,和普洱茶最相匹配的雲南本土的紫陶茶具。這一次建水紫陶亮相臨滄茶博會,對建水紫陶的發展、上升,具有重大的意義。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當代紫陶名師陳紹康,是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 。他於2017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是建水紫陶界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半個多世紀的做陶生涯,他歷經風雨坎坷,見證著新中國成立後直到現在,建水紫陶的發展壯大。他是一個代表人物,是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路漫漫 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新中國創立後的第六年,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五十年代,我國的工農業、商業,百業待興。建水縣因地制宜,創立了發揮本土傳統產業的企業--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陳紹康1955年進入建水工藝美術陶廠工作,這位勤奮好學的年輕人於1956年考入江蘇無錫藝術中專學校讀書,畢業後一心為家鄉出力,回廠工作。從小就打下做陶的功底的陳紹康,又通過外出讀書深造,很快成為成為廠裡的技術骨幹。因工作出色,被工廠派往廣東石灣、江蘇宜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學習製陶理論和燒製技術。全方位的學習,在理論和實踐的一次次結合中,陳紹康30歲就挑起了工廠的大樑。1971年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擴建後,陳紹康負責新產品的開發設計,他不負眾望,獨立完成了取泥拉坯、寫字繪畫、刊刻雕填、燒製磨光等紫陶製作工藝。1973年中美關係改善,陳紹康被抽調負責赴美產品的設計和製作,他設計燒製了20多個作品,先後到美國、菲律賓、科威特、德國等國家展出。在工廠更新換代,新產品不斷推出的年月,他負責設計、技術,為工廠立下了卓著功勳。陳紹康從1980年到1997年,擔任副廠長,工程師。工廠的生產、技術都要管。那是一個領導幹部身先士卒的年代。陳老說:那時候,我們經常加班,每天要做九個半小時,工廠是五點下班,我們的會議晚上開,加班到11點,但有一點,不興開加班工資的。陳老主管技術,行政,生產技術人員調配,廠裡設技術科、工藝科、生產科,科長們經常要開生產調度會,討論產品生產進度、銷售和各種標準。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200元左右,賣一把壺,一個茶罐到香港包括出口別的國家,兩塊多錢一把。看我們感嘆唏噓,陳老說:這個情況可以去問譚知凡。那個時候任虧本也在做也得做啊!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到了1983年,在全國的改革浪潮中,工廠改成承包制,到了1996年,工廠徹底改制。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本土企業,在建水紫陶製作史上走過一段里程,陶廠的原址就在現在的紫陶一條街上,那個偉岸的,夜晚噴著熊熊火焰的紅磚大煙囪,述說著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一輩輩人的創業史及奉獻。陳紹康從所擔任的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技術副廠長退休了,退休後,他揚帆啟航,開始另一段征程。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1996年,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改制,陳紹康也到歲數臨近退休了,退休不退業,他隨即創立了紹康陶藝工作室。“紹康陶藝”,為建水當時的第一傢俬人作坊,陳老咬咬牙,絕不能因為工廠沒了,紫陶也隨之消失。第一個嘗梨子的人,是需要勇氣的。60歲的人領軍創業,為建水紫陶的製作推廣,親力親為,身體力行,薪火相傳。



陳紹康做陶是一步一步學的,七八歲時就學拉坯了,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會拉小罈罈罐罐了。從13歲隨父親正式學習製陶,練就的童子功硬邦邦的,再加上後來的學習積累,一身的武藝使他30歲時就挑起大樑。從少年、青年到老年,做了五十多年的老陶人,如今還在傾注於陶嗎?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2018年三月,隨滇南陶韻公眾號編輯李雪茜到碗窯村陳紹康家採訪,七十多歲的老人躺在床上休息著,但是眼睛一直注視著對面擺著的一個大投影,屏幕上播放著陶坊裡面工友們製作陶器的畫面,若有了問題,陳老是可以及時指導處理的。那一次因為陳老的身體原因,不便打擾,他和我加了微信,把一個攝製組來採訪他的視頻,轉發給我。2018年8月2日,我隨滇南陶韻老總鄧孝維前往建水採訪,再次來到碗窯村陳紹康家中,陳老看起來氣色很好,坐在床邊很高興地和我們聊了起來。 作為當代建水紫陶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是一個拿起筆能寫能畫,面對陶泥,能做各個工序,並且能作設計的全面的大師。 面對滿頭銀絲的陳老,我說,陳老師,好多年前,在昆明的福海鄉舉辦的全國鄉村文化藝術節上,您帶著紫陶參加文化節,還記得您神采奕奕地和前來看陶的人們親切交談,贈送紹康陶藝的冊子,並在上面親筆簽字的場景。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雲南陶韻建水陶博物館 館長鄧孝維與陳紹康早年合影(攝於2006年)

陳老說:那些年跑得動,他攜陶出去參會的次數很多。2013年,雲南省在茶產地臨滄舉辦雲南省茶博會,在普洱茶的上升時期,這無疑是宣傳建水紫陶的好時機。陳紹康親自帶著自己做的紫陶參加了臨滄的茶博會,讓茶博會現場種茶的,賣茶的,買茶的直觀感受,親自體驗,和普洱茶最相匹配的雲南本土的紫陶茶具。這一次建水紫陶亮相臨滄茶博會,對建水紫陶的發展、上升,具有重大的意義。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紹康

早期作品

以一己之力,不失時機地做著建水紫陶的宣傳推廣,雖然,工程師、副廠長都成了過去時,任卸下了,但是紫陶還得做。陳紹康鐵肩擔道義,負重前行,只要活著,責任還在。

"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當代紫陶名師陳紹康,是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 。他於2017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是建水紫陶界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半個多世紀的做陶生涯,他歷經風雨坎坷,見證著新中國成立後直到現在,建水紫陶的發展壯大。他是一個代表人物,是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路漫漫 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新中國創立後的第六年,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五十年代,我國的工農業、商業,百業待興。建水縣因地制宜,創立了發揮本土傳統產業的企業--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陳紹康1955年進入建水工藝美術陶廠工作,這位勤奮好學的年輕人於1956年考入江蘇無錫藝術中專學校讀書,畢業後一心為家鄉出力,回廠工作。從小就打下做陶的功底的陳紹康,又通過外出讀書深造,很快成為成為廠裡的技術骨幹。因工作出色,被工廠派往廣東石灣、江蘇宜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學習製陶理論和燒製技術。全方位的學習,在理論和實踐的一次次結合中,陳紹康30歲就挑起了工廠的大樑。1971年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擴建後,陳紹康負責新產品的開發設計,他不負眾望,獨立完成了取泥拉坯、寫字繪畫、刊刻雕填、燒製磨光等紫陶製作工藝。1973年中美關係改善,陳紹康被抽調負責赴美產品的設計和製作,他設計燒製了20多個作品,先後到美國、菲律賓、科威特、德國等國家展出。在工廠更新換代,新產品不斷推出的年月,他負責設計、技術,為工廠立下了卓著功勳。陳紹康從1980年到1997年,擔任副廠長,工程師。工廠的生產、技術都要管。那是一個領導幹部身先士卒的年代。陳老說:那時候,我們經常加班,每天要做九個半小時,工廠是五點下班,我們的會議晚上開,加班到11點,但有一點,不興開加班工資的。陳老主管技術,行政,生產技術人員調配,廠裡設技術科、工藝科、生產科,科長們經常要開生產調度會,討論產品生產進度、銷售和各種標準。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200元左右,賣一把壺,一個茶罐到香港包括出口別的國家,兩塊多錢一把。看我們感嘆唏噓,陳老說:這個情況可以去問譚知凡。那個時候任虧本也在做也得做啊!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到了1983年,在全國的改革浪潮中,工廠改成承包制,到了1996年,工廠徹底改制。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本土企業,在建水紫陶製作史上走過一段里程,陶廠的原址就在現在的紫陶一條街上,那個偉岸的,夜晚噴著熊熊火焰的紅磚大煙囪,述說著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一輩輩人的創業史及奉獻。陳紹康從所擔任的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技術副廠長退休了,退休後,他揚帆啟航,開始另一段征程。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1996年,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改制,陳紹康也到歲數臨近退休了,退休不退業,他隨即創立了紹康陶藝工作室。“紹康陶藝”,為建水當時的第一傢俬人作坊,陳老咬咬牙,絕不能因為工廠沒了,紫陶也隨之消失。第一個嘗梨子的人,是需要勇氣的。60歲的人領軍創業,為建水紫陶的製作推廣,親力親為,身體力行,薪火相傳。



陳紹康做陶是一步一步學的,七八歲時就學拉坯了,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會拉小罈罈罐罐了。從13歲隨父親正式學習製陶,練就的童子功硬邦邦的,再加上後來的學習積累,一身的武藝使他30歲時就挑起大樑。從少年、青年到老年,做了五十多年的老陶人,如今還在傾注於陶嗎?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2018年三月,隨滇南陶韻公眾號編輯李雪茜到碗窯村陳紹康家採訪,七十多歲的老人躺在床上休息著,但是眼睛一直注視著對面擺著的一個大投影,屏幕上播放著陶坊裡面工友們製作陶器的畫面,若有了問題,陳老是可以及時指導處理的。那一次因為陳老的身體原因,不便打擾,他和我加了微信,把一個攝製組來採訪他的視頻,轉發給我。2018年8月2日,我隨滇南陶韻老總鄧孝維前往建水採訪,再次來到碗窯村陳紹康家中,陳老看起來氣色很好,坐在床邊很高興地和我們聊了起來。 作為當代建水紫陶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是一個拿起筆能寫能畫,面對陶泥,能做各個工序,並且能作設計的全面的大師。 面對滿頭銀絲的陳老,我說,陳老師,好多年前,在昆明的福海鄉舉辦的全國鄉村文化藝術節上,您帶著紫陶參加文化節,還記得您神采奕奕地和前來看陶的人們親切交談,贈送紹康陶藝的冊子,並在上面親筆簽字的場景。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雲南陶韻建水陶博物館 館長鄧孝維與陳紹康早年合影(攝於2006年)

陳老說:那些年跑得動,他攜陶出去參會的次數很多。2013年,雲南省在茶產地臨滄舉辦雲南省茶博會,在普洱茶的上升時期,這無疑是宣傳建水紫陶的好時機。陳紹康親自帶著自己做的紫陶參加了臨滄的茶博會,讓茶博會現場種茶的,賣茶的,買茶的直觀感受,親自體驗,和普洱茶最相匹配的雲南本土的紫陶茶具。這一次建水紫陶亮相臨滄茶博會,對建水紫陶的發展、上升,具有重大的意義。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紹康

早期作品

以一己之力,不失時機地做著建水紫陶的宣傳推廣,雖然,工程師、副廠長都成了過去時,任卸下了,但是紫陶還得做。陳紹康鐵肩擔道義,負重前行,只要活著,責任還在。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當代紫陶名師陳紹康,是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 。他於2017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是建水紫陶界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半個多世紀的做陶生涯,他歷經風雨坎坷,見證著新中國成立後直到現在,建水紫陶的發展壯大。他是一個代表人物,是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路漫漫 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新中國創立後的第六年,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五十年代,我國的工農業、商業,百業待興。建水縣因地制宜,創立了發揮本土傳統產業的企業--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陳紹康1955年進入建水工藝美術陶廠工作,這位勤奮好學的年輕人於1956年考入江蘇無錫藝術中專學校讀書,畢業後一心為家鄉出力,回廠工作。從小就打下做陶的功底的陳紹康,又通過外出讀書深造,很快成為成為廠裡的技術骨幹。因工作出色,被工廠派往廣東石灣、江蘇宜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學習製陶理論和燒製技術。全方位的學習,在理論和實踐的一次次結合中,陳紹康30歲就挑起了工廠的大樑。1971年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擴建後,陳紹康負責新產品的開發設計,他不負眾望,獨立完成了取泥拉坯、寫字繪畫、刊刻雕填、燒製磨光等紫陶製作工藝。1973年中美關係改善,陳紹康被抽調負責赴美產品的設計和製作,他設計燒製了20多個作品,先後到美國、菲律賓、科威特、德國等國家展出。在工廠更新換代,新產品不斷推出的年月,他負責設計、技術,為工廠立下了卓著功勳。陳紹康從1980年到1997年,擔任副廠長,工程師。工廠的生產、技術都要管。那是一個領導幹部身先士卒的年代。陳老說:那時候,我們經常加班,每天要做九個半小時,工廠是五點下班,我們的會議晚上開,加班到11點,但有一點,不興開加班工資的。陳老主管技術,行政,生產技術人員調配,廠裡設技術科、工藝科、生產科,科長們經常要開生產調度會,討論產品生產進度、銷售和各種標準。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200元左右,賣一把壺,一個茶罐到香港包括出口別的國家,兩塊多錢一把。看我們感嘆唏噓,陳老說:這個情況可以去問譚知凡。那個時候任虧本也在做也得做啊!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到了1983年,在全國的改革浪潮中,工廠改成承包制,到了1996年,工廠徹底改制。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本土企業,在建水紫陶製作史上走過一段里程,陶廠的原址就在現在的紫陶一條街上,那個偉岸的,夜晚噴著熊熊火焰的紅磚大煙囪,述說著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一輩輩人的創業史及奉獻。陳紹康從所擔任的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技術副廠長退休了,退休後,他揚帆啟航,開始另一段征程。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1996年,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改制,陳紹康也到歲數臨近退休了,退休不退業,他隨即創立了紹康陶藝工作室。“紹康陶藝”,為建水當時的第一傢俬人作坊,陳老咬咬牙,絕不能因為工廠沒了,紫陶也隨之消失。第一個嘗梨子的人,是需要勇氣的。60歲的人領軍創業,為建水紫陶的製作推廣,親力親為,身體力行,薪火相傳。



陳紹康做陶是一步一步學的,七八歲時就學拉坯了,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會拉小罈罈罐罐了。從13歲隨父親正式學習製陶,練就的童子功硬邦邦的,再加上後來的學習積累,一身的武藝使他30歲時就挑起大樑。從少年、青年到老年,做了五十多年的老陶人,如今還在傾注於陶嗎?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2018年三月,隨滇南陶韻公眾號編輯李雪茜到碗窯村陳紹康家採訪,七十多歲的老人躺在床上休息著,但是眼睛一直注視著對面擺著的一個大投影,屏幕上播放著陶坊裡面工友們製作陶器的畫面,若有了問題,陳老是可以及時指導處理的。那一次因為陳老的身體原因,不便打擾,他和我加了微信,把一個攝製組來採訪他的視頻,轉發給我。2018年8月2日,我隨滇南陶韻老總鄧孝維前往建水採訪,再次來到碗窯村陳紹康家中,陳老看起來氣色很好,坐在床邊很高興地和我們聊了起來。 作為當代建水紫陶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是一個拿起筆能寫能畫,面對陶泥,能做各個工序,並且能作設計的全面的大師。 面對滿頭銀絲的陳老,我說,陳老師,好多年前,在昆明的福海鄉舉辦的全國鄉村文化藝術節上,您帶著紫陶參加文化節,還記得您神采奕奕地和前來看陶的人們親切交談,贈送紹康陶藝的冊子,並在上面親筆簽字的場景。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雲南陶韻建水陶博物館 館長鄧孝維與陳紹康早年合影(攝於2006年)

陳老說:那些年跑得動,他攜陶出去參會的次數很多。2013年,雲南省在茶產地臨滄舉辦雲南省茶博會,在普洱茶的上升時期,這無疑是宣傳建水紫陶的好時機。陳紹康親自帶著自己做的紫陶參加了臨滄的茶博會,讓茶博會現場種茶的,賣茶的,買茶的直觀感受,親自體驗,和普洱茶最相匹配的雲南本土的紫陶茶具。這一次建水紫陶亮相臨滄茶博會,對建水紫陶的發展、上升,具有重大的意義。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紹康

早期作品

以一己之力,不失時機地做著建水紫陶的宣傳推廣,雖然,工程師、副廠長都成了過去時,任卸下了,但是紫陶還得做。陳紹康鐵肩擔道義,負重前行,只要活著,責任還在。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當代紫陶名師陳紹康,是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 。他於2017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是建水紫陶界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半個多世紀的做陶生涯,他歷經風雨坎坷,見證著新中國成立後直到現在,建水紫陶的發展壯大。他是一個代表人物,是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路漫漫 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新中國創立後的第六年,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五十年代,我國的工農業、商業,百業待興。建水縣因地制宜,創立了發揮本土傳統產業的企業--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陳紹康1955年進入建水工藝美術陶廠工作,這位勤奮好學的年輕人於1956年考入江蘇無錫藝術中專學校讀書,畢業後一心為家鄉出力,回廠工作。從小就打下做陶的功底的陳紹康,又通過外出讀書深造,很快成為成為廠裡的技術骨幹。因工作出色,被工廠派往廣東石灣、江蘇宜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學習製陶理論和燒製技術。全方位的學習,在理論和實踐的一次次結合中,陳紹康30歲就挑起了工廠的大樑。1971年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擴建後,陳紹康負責新產品的開發設計,他不負眾望,獨立完成了取泥拉坯、寫字繪畫、刊刻雕填、燒製磨光等紫陶製作工藝。1973年中美關係改善,陳紹康被抽調負責赴美產品的設計和製作,他設計燒製了20多個作品,先後到美國、菲律賓、科威特、德國等國家展出。在工廠更新換代,新產品不斷推出的年月,他負責設計、技術,為工廠立下了卓著功勳。陳紹康從1980年到1997年,擔任副廠長,工程師。工廠的生產、技術都要管。那是一個領導幹部身先士卒的年代。陳老說:那時候,我們經常加班,每天要做九個半小時,工廠是五點下班,我們的會議晚上開,加班到11點,但有一點,不興開加班工資的。陳老主管技術,行政,生產技術人員調配,廠裡設技術科、工藝科、生產科,科長們經常要開生產調度會,討論產品生產進度、銷售和各種標準。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200元左右,賣一把壺,一個茶罐到香港包括出口別的國家,兩塊多錢一把。看我們感嘆唏噓,陳老說:這個情況可以去問譚知凡。那個時候任虧本也在做也得做啊!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到了1983年,在全國的改革浪潮中,工廠改成承包制,到了1996年,工廠徹底改制。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本土企業,在建水紫陶製作史上走過一段里程,陶廠的原址就在現在的紫陶一條街上,那個偉岸的,夜晚噴著熊熊火焰的紅磚大煙囪,述說著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一輩輩人的創業史及奉獻。陳紹康從所擔任的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技術副廠長退休了,退休後,他揚帆啟航,開始另一段征程。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1996年,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改制,陳紹康也到歲數臨近退休了,退休不退業,他隨即創立了紹康陶藝工作室。“紹康陶藝”,為建水當時的第一傢俬人作坊,陳老咬咬牙,絕不能因為工廠沒了,紫陶也隨之消失。第一個嘗梨子的人,是需要勇氣的。60歲的人領軍創業,為建水紫陶的製作推廣,親力親為,身體力行,薪火相傳。



陳紹康做陶是一步一步學的,七八歲時就學拉坯了,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會拉小罈罈罐罐了。從13歲隨父親正式學習製陶,練就的童子功硬邦邦的,再加上後來的學習積累,一身的武藝使他30歲時就挑起大樑。從少年、青年到老年,做了五十多年的老陶人,如今還在傾注於陶嗎?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2018年三月,隨滇南陶韻公眾號編輯李雪茜到碗窯村陳紹康家採訪,七十多歲的老人躺在床上休息著,但是眼睛一直注視著對面擺著的一個大投影,屏幕上播放著陶坊裡面工友們製作陶器的畫面,若有了問題,陳老是可以及時指導處理的。那一次因為陳老的身體原因,不便打擾,他和我加了微信,把一個攝製組來採訪他的視頻,轉發給我。2018年8月2日,我隨滇南陶韻老總鄧孝維前往建水採訪,再次來到碗窯村陳紹康家中,陳老看起來氣色很好,坐在床邊很高興地和我們聊了起來。 作為當代建水紫陶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是一個拿起筆能寫能畫,面對陶泥,能做各個工序,並且能作設計的全面的大師。 面對滿頭銀絲的陳老,我說,陳老師,好多年前,在昆明的福海鄉舉辦的全國鄉村文化藝術節上,您帶著紫陶參加文化節,還記得您神采奕奕地和前來看陶的人們親切交談,贈送紹康陶藝的冊子,並在上面親筆簽字的場景。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雲南陶韻建水陶博物館 館長鄧孝維與陳紹康早年合影(攝於2006年)

陳老說:那些年跑得動,他攜陶出去參會的次數很多。2013年,雲南省在茶產地臨滄舉辦雲南省茶博會,在普洱茶的上升時期,這無疑是宣傳建水紫陶的好時機。陳紹康親自帶著自己做的紫陶參加了臨滄的茶博會,讓茶博會現場種茶的,賣茶的,買茶的直觀感受,親自體驗,和普洱茶最相匹配的雲南本土的紫陶茶具。這一次建水紫陶亮相臨滄茶博會,對建水紫陶的發展、上升,具有重大的意義。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紹康

早期作品

以一己之力,不失時機地做著建水紫陶的宣傳推廣,雖然,工程師、副廠長都成了過去時,任卸下了,但是紫陶還得做。陳紹康鐵肩擔道義,負重前行,只要活著,責任還在。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當代紫陶名師陳紹康,是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 。他於2017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是建水紫陶界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半個多世紀的做陶生涯,他歷經風雨坎坷,見證著新中國成立後直到現在,建水紫陶的發展壯大。他是一個代表人物,是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路漫漫 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新中國創立後的第六年,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五十年代,我國的工農業、商業,百業待興。建水縣因地制宜,創立了發揮本土傳統產業的企業--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陳紹康1955年進入建水工藝美術陶廠工作,這位勤奮好學的年輕人於1956年考入江蘇無錫藝術中專學校讀書,畢業後一心為家鄉出力,回廠工作。從小就打下做陶的功底的陳紹康,又通過外出讀書深造,很快成為成為廠裡的技術骨幹。因工作出色,被工廠派往廣東石灣、江蘇宜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學習製陶理論和燒製技術。全方位的學習,在理論和實踐的一次次結合中,陳紹康30歲就挑起了工廠的大樑。1971年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擴建後,陳紹康負責新產品的開發設計,他不負眾望,獨立完成了取泥拉坯、寫字繪畫、刊刻雕填、燒製磨光等紫陶製作工藝。1973年中美關係改善,陳紹康被抽調負責赴美產品的設計和製作,他設計燒製了20多個作品,先後到美國、菲律賓、科威特、德國等國家展出。在工廠更新換代,新產品不斷推出的年月,他負責設計、技術,為工廠立下了卓著功勳。陳紹康從1980年到1997年,擔任副廠長,工程師。工廠的生產、技術都要管。那是一個領導幹部身先士卒的年代。陳老說:那時候,我們經常加班,每天要做九個半小時,工廠是五點下班,我們的會議晚上開,加班到11點,但有一點,不興開加班工資的。陳老主管技術,行政,生產技術人員調配,廠裡設技術科、工藝科、生產科,科長們經常要開生產調度會,討論產品生產進度、銷售和各種標準。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200元左右,賣一把壺,一個茶罐到香港包括出口別的國家,兩塊多錢一把。看我們感嘆唏噓,陳老說:這個情況可以去問譚知凡。那個時候任虧本也在做也得做啊!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到了1983年,在全國的改革浪潮中,工廠改成承包制,到了1996年,工廠徹底改制。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本土企業,在建水紫陶製作史上走過一段里程,陶廠的原址就在現在的紫陶一條街上,那個偉岸的,夜晚噴著熊熊火焰的紅磚大煙囪,述說著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一輩輩人的創業史及奉獻。陳紹康從所擔任的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技術副廠長退休了,退休後,他揚帆啟航,開始另一段征程。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1996年,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改制,陳紹康也到歲數臨近退休了,退休不退業,他隨即創立了紹康陶藝工作室。“紹康陶藝”,為建水當時的第一傢俬人作坊,陳老咬咬牙,絕不能因為工廠沒了,紫陶也隨之消失。第一個嘗梨子的人,是需要勇氣的。60歲的人領軍創業,為建水紫陶的製作推廣,親力親為,身體力行,薪火相傳。



陳紹康做陶是一步一步學的,七八歲時就學拉坯了,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會拉小罈罈罐罐了。從13歲隨父親正式學習製陶,練就的童子功硬邦邦的,再加上後來的學習積累,一身的武藝使他30歲時就挑起大樑。從少年、青年到老年,做了五十多年的老陶人,如今還在傾注於陶嗎?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2018年三月,隨滇南陶韻公眾號編輯李雪茜到碗窯村陳紹康家採訪,七十多歲的老人躺在床上休息著,但是眼睛一直注視著對面擺著的一個大投影,屏幕上播放著陶坊裡面工友們製作陶器的畫面,若有了問題,陳老是可以及時指導處理的。那一次因為陳老的身體原因,不便打擾,他和我加了微信,把一個攝製組來採訪他的視頻,轉發給我。2018年8月2日,我隨滇南陶韻老總鄧孝維前往建水採訪,再次來到碗窯村陳紹康家中,陳老看起來氣色很好,坐在床邊很高興地和我們聊了起來。 作為當代建水紫陶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是一個拿起筆能寫能畫,面對陶泥,能做各個工序,並且能作設計的全面的大師。 面對滿頭銀絲的陳老,我說,陳老師,好多年前,在昆明的福海鄉舉辦的全國鄉村文化藝術節上,您帶著紫陶參加文化節,還記得您神采奕奕地和前來看陶的人們親切交談,贈送紹康陶藝的冊子,並在上面親筆簽字的場景。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雲南陶韻建水陶博物館 館長鄧孝維與陳紹康早年合影(攝於2006年)

陳老說:那些年跑得動,他攜陶出去參會的次數很多。2013年,雲南省在茶產地臨滄舉辦雲南省茶博會,在普洱茶的上升時期,這無疑是宣傳建水紫陶的好時機。陳紹康親自帶著自己做的紫陶參加了臨滄的茶博會,讓茶博會現場種茶的,賣茶的,買茶的直觀感受,親自體驗,和普洱茶最相匹配的雲南本土的紫陶茶具。這一次建水紫陶亮相臨滄茶博會,對建水紫陶的發展、上升,具有重大的意義。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紹康

早期作品

以一己之力,不失時機地做著建水紫陶的宣傳推廣,雖然,工程師、副廠長都成了過去時,任卸下了,但是紫陶還得做。陳紹康鐵肩擔道義,負重前行,只要活著,責任還在。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當代紫陶名師陳紹康,是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 。他於2017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是建水紫陶界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半個多世紀的做陶生涯,他歷經風雨坎坷,見證著新中國成立後直到現在,建水紫陶的發展壯大。他是一個代表人物,是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路漫漫 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新中國創立後的第六年,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五十年代,我國的工農業、商業,百業待興。建水縣因地制宜,創立了發揮本土傳統產業的企業--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陳紹康1955年進入建水工藝美術陶廠工作,這位勤奮好學的年輕人於1956年考入江蘇無錫藝術中專學校讀書,畢業後一心為家鄉出力,回廠工作。從小就打下做陶的功底的陳紹康,又通過外出讀書深造,很快成為成為廠裡的技術骨幹。因工作出色,被工廠派往廣東石灣、江蘇宜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學習製陶理論和燒製技術。全方位的學習,在理論和實踐的一次次結合中,陳紹康30歲就挑起了工廠的大樑。1971年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擴建後,陳紹康負責新產品的開發設計,他不負眾望,獨立完成了取泥拉坯、寫字繪畫、刊刻雕填、燒製磨光等紫陶製作工藝。1973年中美關係改善,陳紹康被抽調負責赴美產品的設計和製作,他設計燒製了20多個作品,先後到美國、菲律賓、科威特、德國等國家展出。在工廠更新換代,新產品不斷推出的年月,他負責設計、技術,為工廠立下了卓著功勳。陳紹康從1980年到1997年,擔任副廠長,工程師。工廠的生產、技術都要管。那是一個領導幹部身先士卒的年代。陳老說:那時候,我們經常加班,每天要做九個半小時,工廠是五點下班,我們的會議晚上開,加班到11點,但有一點,不興開加班工資的。陳老主管技術,行政,生產技術人員調配,廠裡設技術科、工藝科、生產科,科長們經常要開生產調度會,討論產品生產進度、銷售和各種標準。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200元左右,賣一把壺,一個茶罐到香港包括出口別的國家,兩塊多錢一把。看我們感嘆唏噓,陳老說:這個情況可以去問譚知凡。那個時候任虧本也在做也得做啊!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到了1983年,在全國的改革浪潮中,工廠改成承包制,到了1996年,工廠徹底改制。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本土企業,在建水紫陶製作史上走過一段里程,陶廠的原址就在現在的紫陶一條街上,那個偉岸的,夜晚噴著熊熊火焰的紅磚大煙囪,述說著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一輩輩人的創業史及奉獻。陳紹康從所擔任的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技術副廠長退休了,退休後,他揚帆啟航,開始另一段征程。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1996年,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改制,陳紹康也到歲數臨近退休了,退休不退業,他隨即創立了紹康陶藝工作室。“紹康陶藝”,為建水當時的第一傢俬人作坊,陳老咬咬牙,絕不能因為工廠沒了,紫陶也隨之消失。第一個嘗梨子的人,是需要勇氣的。60歲的人領軍創業,為建水紫陶的製作推廣,親力親為,身體力行,薪火相傳。



陳紹康做陶是一步一步學的,七八歲時就學拉坯了,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會拉小罈罈罐罐了。從13歲隨父親正式學習製陶,練就的童子功硬邦邦的,再加上後來的學習積累,一身的武藝使他30歲時就挑起大樑。從少年、青年到老年,做了五十多年的老陶人,如今還在傾注於陶嗎?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2018年三月,隨滇南陶韻公眾號編輯李雪茜到碗窯村陳紹康家採訪,七十多歲的老人躺在床上休息著,但是眼睛一直注視著對面擺著的一個大投影,屏幕上播放著陶坊裡面工友們製作陶器的畫面,若有了問題,陳老是可以及時指導處理的。那一次因為陳老的身體原因,不便打擾,他和我加了微信,把一個攝製組來採訪他的視頻,轉發給我。2018年8月2日,我隨滇南陶韻老總鄧孝維前往建水採訪,再次來到碗窯村陳紹康家中,陳老看起來氣色很好,坐在床邊很高興地和我們聊了起來。 作為當代建水紫陶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是一個拿起筆能寫能畫,面對陶泥,能做各個工序,並且能作設計的全面的大師。 面對滿頭銀絲的陳老,我說,陳老師,好多年前,在昆明的福海鄉舉辦的全國鄉村文化藝術節上,您帶著紫陶參加文化節,還記得您神采奕奕地和前來看陶的人們親切交談,贈送紹康陶藝的冊子,並在上面親筆簽字的場景。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雲南陶韻建水陶博物館 館長鄧孝維與陳紹康早年合影(攝於2006年)

陳老說:那些年跑得動,他攜陶出去參會的次數很多。2013年,雲南省在茶產地臨滄舉辦雲南省茶博會,在普洱茶的上升時期,這無疑是宣傳建水紫陶的好時機。陳紹康親自帶著自己做的紫陶參加了臨滄的茶博會,讓茶博會現場種茶的,賣茶的,買茶的直觀感受,親自體驗,和普洱茶最相匹配的雲南本土的紫陶茶具。這一次建水紫陶亮相臨滄茶博會,對建水紫陶的發展、上升,具有重大的意義。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紹康

早期作品

以一己之力,不失時機地做著建水紫陶的宣傳推廣,雖然,工程師、副廠長都成了過去時,任卸下了,但是紫陶還得做。陳紹康鐵肩擔道義,負重前行,只要活著,責任還在。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當代紫陶名師陳紹康,是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 。他於2017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是建水紫陶界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半個多世紀的做陶生涯,他歷經風雨坎坷,見證著新中國成立後直到現在,建水紫陶的發展壯大。他是一個代表人物,是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路漫漫 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新中國創立後的第六年,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五十年代,我國的工農業、商業,百業待興。建水縣因地制宜,創立了發揮本土傳統產業的企業--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陳紹康1955年進入建水工藝美術陶廠工作,這位勤奮好學的年輕人於1956年考入江蘇無錫藝術中專學校讀書,畢業後一心為家鄉出力,回廠工作。從小就打下做陶的功底的陳紹康,又通過外出讀書深造,很快成為成為廠裡的技術骨幹。因工作出色,被工廠派往廣東石灣、江蘇宜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學習製陶理論和燒製技術。全方位的學習,在理論和實踐的一次次結合中,陳紹康30歲就挑起了工廠的大樑。1971年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擴建後,陳紹康負責新產品的開發設計,他不負眾望,獨立完成了取泥拉坯、寫字繪畫、刊刻雕填、燒製磨光等紫陶製作工藝。1973年中美關係改善,陳紹康被抽調負責赴美產品的設計和製作,他設計燒製了20多個作品,先後到美國、菲律賓、科威特、德國等國家展出。在工廠更新換代,新產品不斷推出的年月,他負責設計、技術,為工廠立下了卓著功勳。陳紹康從1980年到1997年,擔任副廠長,工程師。工廠的生產、技術都要管。那是一個領導幹部身先士卒的年代。陳老說:那時候,我們經常加班,每天要做九個半小時,工廠是五點下班,我們的會議晚上開,加班到11點,但有一點,不興開加班工資的。陳老主管技術,行政,生產技術人員調配,廠裡設技術科、工藝科、生產科,科長們經常要開生產調度會,討論產品生產進度、銷售和各種標準。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200元左右,賣一把壺,一個茶罐到香港包括出口別的國家,兩塊多錢一把。看我們感嘆唏噓,陳老說:這個情況可以去問譚知凡。那個時候任虧本也在做也得做啊!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到了1983年,在全國的改革浪潮中,工廠改成承包制,到了1996年,工廠徹底改制。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本土企業,在建水紫陶製作史上走過一段里程,陶廠的原址就在現在的紫陶一條街上,那個偉岸的,夜晚噴著熊熊火焰的紅磚大煙囪,述說著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一輩輩人的創業史及奉獻。陳紹康從所擔任的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技術副廠長退休了,退休後,他揚帆啟航,開始另一段征程。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1996年,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改制,陳紹康也到歲數臨近退休了,退休不退業,他隨即創立了紹康陶藝工作室。“紹康陶藝”,為建水當時的第一傢俬人作坊,陳老咬咬牙,絕不能因為工廠沒了,紫陶也隨之消失。第一個嘗梨子的人,是需要勇氣的。60歲的人領軍創業,為建水紫陶的製作推廣,親力親為,身體力行,薪火相傳。



陳紹康做陶是一步一步學的,七八歲時就學拉坯了,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會拉小罈罈罐罐了。從13歲隨父親正式學習製陶,練就的童子功硬邦邦的,再加上後來的學習積累,一身的武藝使他30歲時就挑起大樑。從少年、青年到老年,做了五十多年的老陶人,如今還在傾注於陶嗎?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2018年三月,隨滇南陶韻公眾號編輯李雪茜到碗窯村陳紹康家採訪,七十多歲的老人躺在床上休息著,但是眼睛一直注視著對面擺著的一個大投影,屏幕上播放著陶坊裡面工友們製作陶器的畫面,若有了問題,陳老是可以及時指導處理的。那一次因為陳老的身體原因,不便打擾,他和我加了微信,把一個攝製組來採訪他的視頻,轉發給我。2018年8月2日,我隨滇南陶韻老總鄧孝維前往建水採訪,再次來到碗窯村陳紹康家中,陳老看起來氣色很好,坐在床邊很高興地和我們聊了起來。 作為當代建水紫陶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是一個拿起筆能寫能畫,面對陶泥,能做各個工序,並且能作設計的全面的大師。 面對滿頭銀絲的陳老,我說,陳老師,好多年前,在昆明的福海鄉舉辦的全國鄉村文化藝術節上,您帶著紫陶參加文化節,還記得您神采奕奕地和前來看陶的人們親切交談,贈送紹康陶藝的冊子,並在上面親筆簽字的場景。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雲南陶韻建水陶博物館 館長鄧孝維與陳紹康早年合影(攝於2006年)

陳老說:那些年跑得動,他攜陶出去參會的次數很多。2013年,雲南省在茶產地臨滄舉辦雲南省茶博會,在普洱茶的上升時期,這無疑是宣傳建水紫陶的好時機。陳紹康親自帶著自己做的紫陶參加了臨滄的茶博會,讓茶博會現場種茶的,賣茶的,買茶的直觀感受,親自體驗,和普洱茶最相匹配的雲南本土的紫陶茶具。這一次建水紫陶亮相臨滄茶博會,對建水紫陶的發展、上升,具有重大的意義。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紹康

早期作品

以一己之力,不失時機地做著建水紫陶的宣傳推廣,雖然,工程師、副廠長都成了過去時,任卸下了,但是紫陶還得做。陳紹康鐵肩擔道義,負重前行,只要活著,責任還在。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回憶:在建水紫陶發展初期,丹增書記和紅河州、建水縣政府領導十分關心,給予了精神和一些資金支持,使我的工作室很快發展起來。現在的我,名氣大了,效益也好了,但我最大的心願是建水紫陶工藝的發展和產業的壯大,並以此帶動建水更多的人能富起來。”一番話說的是老一輩的心願,不管是多少歲數,心中裝著陶,責任和擔當都未曾卸下。話說的深處,人激動起來。陳老突然站了起來,拉著我的手,快步的走到一張桌子前,他在桌面上翻了翻,又想蹲下去找。“您要找什麼,我來拿。”原來,他要找一本紹康陶藝的書,想指著上面的陶品作些闡述。

"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當代紫陶名師陳紹康,是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 。他於2017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是建水紫陶界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半個多世紀的做陶生涯,他歷經風雨坎坷,見證著新中國成立後直到現在,建水紫陶的發展壯大。他是一個代表人物,是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路漫漫 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新中國創立後的第六年,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五十年代,我國的工農業、商業,百業待興。建水縣因地制宜,創立了發揮本土傳統產業的企業--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陳紹康1955年進入建水工藝美術陶廠工作,這位勤奮好學的年輕人於1956年考入江蘇無錫藝術中專學校讀書,畢業後一心為家鄉出力,回廠工作。從小就打下做陶的功底的陳紹康,又通過外出讀書深造,很快成為成為廠裡的技術骨幹。因工作出色,被工廠派往廣東石灣、江蘇宜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學習製陶理論和燒製技術。全方位的學習,在理論和實踐的一次次結合中,陳紹康30歲就挑起了工廠的大樑。1971年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擴建後,陳紹康負責新產品的開發設計,他不負眾望,獨立完成了取泥拉坯、寫字繪畫、刊刻雕填、燒製磨光等紫陶製作工藝。1973年中美關係改善,陳紹康被抽調負責赴美產品的設計和製作,他設計燒製了20多個作品,先後到美國、菲律賓、科威特、德國等國家展出。在工廠更新換代,新產品不斷推出的年月,他負責設計、技術,為工廠立下了卓著功勳。陳紹康從1980年到1997年,擔任副廠長,工程師。工廠的生產、技術都要管。那是一個領導幹部身先士卒的年代。陳老說:那時候,我們經常加班,每天要做九個半小時,工廠是五點下班,我們的會議晚上開,加班到11點,但有一點,不興開加班工資的。陳老主管技術,行政,生產技術人員調配,廠裡設技術科、工藝科、生產科,科長們經常要開生產調度會,討論產品生產進度、銷售和各種標準。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200元左右,賣一把壺,一個茶罐到香港包括出口別的國家,兩塊多錢一把。看我們感嘆唏噓,陳老說:這個情況可以去問譚知凡。那個時候任虧本也在做也得做啊!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到了1983年,在全國的改革浪潮中,工廠改成承包制,到了1996年,工廠徹底改制。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本土企業,在建水紫陶製作史上走過一段里程,陶廠的原址就在現在的紫陶一條街上,那個偉岸的,夜晚噴著熊熊火焰的紅磚大煙囪,述說著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一輩輩人的創業史及奉獻。陳紹康從所擔任的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技術副廠長退休了,退休後,他揚帆啟航,開始另一段征程。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1996年,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改制,陳紹康也到歲數臨近退休了,退休不退業,他隨即創立了紹康陶藝工作室。“紹康陶藝”,為建水當時的第一傢俬人作坊,陳老咬咬牙,絕不能因為工廠沒了,紫陶也隨之消失。第一個嘗梨子的人,是需要勇氣的。60歲的人領軍創業,為建水紫陶的製作推廣,親力親為,身體力行,薪火相傳。



陳紹康做陶是一步一步學的,七八歲時就學拉坯了,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會拉小罈罈罐罐了。從13歲隨父親正式學習製陶,練就的童子功硬邦邦的,再加上後來的學習積累,一身的武藝使他30歲時就挑起大樑。從少年、青年到老年,做了五十多年的老陶人,如今還在傾注於陶嗎?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2018年三月,隨滇南陶韻公眾號編輯李雪茜到碗窯村陳紹康家採訪,七十多歲的老人躺在床上休息著,但是眼睛一直注視著對面擺著的一個大投影,屏幕上播放著陶坊裡面工友們製作陶器的畫面,若有了問題,陳老是可以及時指導處理的。那一次因為陳老的身體原因,不便打擾,他和我加了微信,把一個攝製組來採訪他的視頻,轉發給我。2018年8月2日,我隨滇南陶韻老總鄧孝維前往建水採訪,再次來到碗窯村陳紹康家中,陳老看起來氣色很好,坐在床邊很高興地和我們聊了起來。 作為當代建水紫陶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是一個拿起筆能寫能畫,面對陶泥,能做各個工序,並且能作設計的全面的大師。 面對滿頭銀絲的陳老,我說,陳老師,好多年前,在昆明的福海鄉舉辦的全國鄉村文化藝術節上,您帶著紫陶參加文化節,還記得您神采奕奕地和前來看陶的人們親切交談,贈送紹康陶藝的冊子,並在上面親筆簽字的場景。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雲南陶韻建水陶博物館 館長鄧孝維與陳紹康早年合影(攝於2006年)

陳老說:那些年跑得動,他攜陶出去參會的次數很多。2013年,雲南省在茶產地臨滄舉辦雲南省茶博會,在普洱茶的上升時期,這無疑是宣傳建水紫陶的好時機。陳紹康親自帶著自己做的紫陶參加了臨滄的茶博會,讓茶博會現場種茶的,賣茶的,買茶的直觀感受,親自體驗,和普洱茶最相匹配的雲南本土的紫陶茶具。這一次建水紫陶亮相臨滄茶博會,對建水紫陶的發展、上升,具有重大的意義。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紹康

早期作品

以一己之力,不失時機地做著建水紫陶的宣傳推廣,雖然,工程師、副廠長都成了過去時,任卸下了,但是紫陶還得做。陳紹康鐵肩擔道義,負重前行,只要活著,責任還在。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回憶:在建水紫陶發展初期,丹增書記和紅河州、建水縣政府領導十分關心,給予了精神和一些資金支持,使我的工作室很快發展起來。現在的我,名氣大了,效益也好了,但我最大的心願是建水紫陶工藝的發展和產業的壯大,並以此帶動建水更多的人能富起來。”一番話說的是老一輩的心願,不管是多少歲數,心中裝著陶,責任和擔當都未曾卸下。話說的深處,人激動起來。陳老突然站了起來,拉著我的手,快步的走到一張桌子前,他在桌面上翻了翻,又想蹲下去找。“您要找什麼,我來拿。”原來,他要找一本紹康陶藝的書,想指著上面的陶品作些闡述。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當代紫陶名師陳紹康,是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 。他於2017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是建水紫陶界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半個多世紀的做陶生涯,他歷經風雨坎坷,見證著新中國成立後直到現在,建水紫陶的發展壯大。他是一個代表人物,是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路漫漫 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新中國創立後的第六年,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五十年代,我國的工農業、商業,百業待興。建水縣因地制宜,創立了發揮本土傳統產業的企業--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陳紹康1955年進入建水工藝美術陶廠工作,這位勤奮好學的年輕人於1956年考入江蘇無錫藝術中專學校讀書,畢業後一心為家鄉出力,回廠工作。從小就打下做陶的功底的陳紹康,又通過外出讀書深造,很快成為成為廠裡的技術骨幹。因工作出色,被工廠派往廣東石灣、江蘇宜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學習製陶理論和燒製技術。全方位的學習,在理論和實踐的一次次結合中,陳紹康30歲就挑起了工廠的大樑。1971年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擴建後,陳紹康負責新產品的開發設計,他不負眾望,獨立完成了取泥拉坯、寫字繪畫、刊刻雕填、燒製磨光等紫陶製作工藝。1973年中美關係改善,陳紹康被抽調負責赴美產品的設計和製作,他設計燒製了20多個作品,先後到美國、菲律賓、科威特、德國等國家展出。在工廠更新換代,新產品不斷推出的年月,他負責設計、技術,為工廠立下了卓著功勳。陳紹康從1980年到1997年,擔任副廠長,工程師。工廠的生產、技術都要管。那是一個領導幹部身先士卒的年代。陳老說:那時候,我們經常加班,每天要做九個半小時,工廠是五點下班,我們的會議晚上開,加班到11點,但有一點,不興開加班工資的。陳老主管技術,行政,生產技術人員調配,廠裡設技術科、工藝科、生產科,科長們經常要開生產調度會,討論產品生產進度、銷售和各種標準。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200元左右,賣一把壺,一個茶罐到香港包括出口別的國家,兩塊多錢一把。看我們感嘆唏噓,陳老說:這個情況可以去問譚知凡。那個時候任虧本也在做也得做啊!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到了1983年,在全國的改革浪潮中,工廠改成承包制,到了1996年,工廠徹底改制。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本土企業,在建水紫陶製作史上走過一段里程,陶廠的原址就在現在的紫陶一條街上,那個偉岸的,夜晚噴著熊熊火焰的紅磚大煙囪,述說著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一輩輩人的創業史及奉獻。陳紹康從所擔任的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技術副廠長退休了,退休後,他揚帆啟航,開始另一段征程。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1996年,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改制,陳紹康也到歲數臨近退休了,退休不退業,他隨即創立了紹康陶藝工作室。“紹康陶藝”,為建水當時的第一傢俬人作坊,陳老咬咬牙,絕不能因為工廠沒了,紫陶也隨之消失。第一個嘗梨子的人,是需要勇氣的。60歲的人領軍創業,為建水紫陶的製作推廣,親力親為,身體力行,薪火相傳。



陳紹康做陶是一步一步學的,七八歲時就學拉坯了,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會拉小罈罈罐罐了。從13歲隨父親正式學習製陶,練就的童子功硬邦邦的,再加上後來的學習積累,一身的武藝使他30歲時就挑起大樑。從少年、青年到老年,做了五十多年的老陶人,如今還在傾注於陶嗎?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2018年三月,隨滇南陶韻公眾號編輯李雪茜到碗窯村陳紹康家採訪,七十多歲的老人躺在床上休息著,但是眼睛一直注視著對面擺著的一個大投影,屏幕上播放著陶坊裡面工友們製作陶器的畫面,若有了問題,陳老是可以及時指導處理的。那一次因為陳老的身體原因,不便打擾,他和我加了微信,把一個攝製組來採訪他的視頻,轉發給我。2018年8月2日,我隨滇南陶韻老總鄧孝維前往建水採訪,再次來到碗窯村陳紹康家中,陳老看起來氣色很好,坐在床邊很高興地和我們聊了起來。 作為當代建水紫陶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是一個拿起筆能寫能畫,面對陶泥,能做各個工序,並且能作設計的全面的大師。 面對滿頭銀絲的陳老,我說,陳老師,好多年前,在昆明的福海鄉舉辦的全國鄉村文化藝術節上,您帶著紫陶參加文化節,還記得您神采奕奕地和前來看陶的人們親切交談,贈送紹康陶藝的冊子,並在上面親筆簽字的場景。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雲南陶韻建水陶博物館 館長鄧孝維與陳紹康早年合影(攝於2006年)

陳老說:那些年跑得動,他攜陶出去參會的次數很多。2013年,雲南省在茶產地臨滄舉辦雲南省茶博會,在普洱茶的上升時期,這無疑是宣傳建水紫陶的好時機。陳紹康親自帶著自己做的紫陶參加了臨滄的茶博會,讓茶博會現場種茶的,賣茶的,買茶的直觀感受,親自體驗,和普洱茶最相匹配的雲南本土的紫陶茶具。這一次建水紫陶亮相臨滄茶博會,對建水紫陶的發展、上升,具有重大的意義。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紹康

早期作品

以一己之力,不失時機地做著建水紫陶的宣傳推廣,雖然,工程師、副廠長都成了過去時,任卸下了,但是紫陶還得做。陳紹康鐵肩擔道義,負重前行,只要活著,責任還在。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回憶:在建水紫陶發展初期,丹增書記和紅河州、建水縣政府領導十分關心,給予了精神和一些資金支持,使我的工作室很快發展起來。現在的我,名氣大了,效益也好了,但我最大的心願是建水紫陶工藝的發展和產業的壯大,並以此帶動建水更多的人能富起來。”一番話說的是老一輩的心願,不管是多少歲數,心中裝著陶,責任和擔當都未曾卸下。話說的深處,人激動起來。陳老突然站了起來,拉著我的手,快步的走到一張桌子前,他在桌面上翻了翻,又想蹲下去找。“您要找什麼,我來拿。”原來,他要找一本紹康陶藝的書,想指著上面的陶品作些闡述。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當代紫陶名師陳紹康,是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 。他於2017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是建水紫陶界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半個多世紀的做陶生涯,他歷經風雨坎坷,見證著新中國成立後直到現在,建水紫陶的發展壯大。他是一個代表人物,是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路漫漫 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新中國創立後的第六年,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五十年代,我國的工農業、商業,百業待興。建水縣因地制宜,創立了發揮本土傳統產業的企業--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陳紹康1955年進入建水工藝美術陶廠工作,這位勤奮好學的年輕人於1956年考入江蘇無錫藝術中專學校讀書,畢業後一心為家鄉出力,回廠工作。從小就打下做陶的功底的陳紹康,又通過外出讀書深造,很快成為成為廠裡的技術骨幹。因工作出色,被工廠派往廣東石灣、江蘇宜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學習製陶理論和燒製技術。全方位的學習,在理論和實踐的一次次結合中,陳紹康30歲就挑起了工廠的大樑。1971年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擴建後,陳紹康負責新產品的開發設計,他不負眾望,獨立完成了取泥拉坯、寫字繪畫、刊刻雕填、燒製磨光等紫陶製作工藝。1973年中美關係改善,陳紹康被抽調負責赴美產品的設計和製作,他設計燒製了20多個作品,先後到美國、菲律賓、科威特、德國等國家展出。在工廠更新換代,新產品不斷推出的年月,他負責設計、技術,為工廠立下了卓著功勳。陳紹康從1980年到1997年,擔任副廠長,工程師。工廠的生產、技術都要管。那是一個領導幹部身先士卒的年代。陳老說:那時候,我們經常加班,每天要做九個半小時,工廠是五點下班,我們的會議晚上開,加班到11點,但有一點,不興開加班工資的。陳老主管技術,行政,生產技術人員調配,廠裡設技術科、工藝科、生產科,科長們經常要開生產調度會,討論產品生產進度、銷售和各種標準。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200元左右,賣一把壺,一個茶罐到香港包括出口別的國家,兩塊多錢一把。看我們感嘆唏噓,陳老說:這個情況可以去問譚知凡。那個時候任虧本也在做也得做啊!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到了1983年,在全國的改革浪潮中,工廠改成承包制,到了1996年,工廠徹底改制。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本土企業,在建水紫陶製作史上走過一段里程,陶廠的原址就在現在的紫陶一條街上,那個偉岸的,夜晚噴著熊熊火焰的紅磚大煙囪,述說著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一輩輩人的創業史及奉獻。陳紹康從所擔任的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技術副廠長退休了,退休後,他揚帆啟航,開始另一段征程。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1996年,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改制,陳紹康也到歲數臨近退休了,退休不退業,他隨即創立了紹康陶藝工作室。“紹康陶藝”,為建水當時的第一傢俬人作坊,陳老咬咬牙,絕不能因為工廠沒了,紫陶也隨之消失。第一個嘗梨子的人,是需要勇氣的。60歲的人領軍創業,為建水紫陶的製作推廣,親力親為,身體力行,薪火相傳。



陳紹康做陶是一步一步學的,七八歲時就學拉坯了,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會拉小罈罈罐罐了。從13歲隨父親正式學習製陶,練就的童子功硬邦邦的,再加上後來的學習積累,一身的武藝使他30歲時就挑起大樑。從少年、青年到老年,做了五十多年的老陶人,如今還在傾注於陶嗎?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2018年三月,隨滇南陶韻公眾號編輯李雪茜到碗窯村陳紹康家採訪,七十多歲的老人躺在床上休息著,但是眼睛一直注視著對面擺著的一個大投影,屏幕上播放著陶坊裡面工友們製作陶器的畫面,若有了問題,陳老是可以及時指導處理的。那一次因為陳老的身體原因,不便打擾,他和我加了微信,把一個攝製組來採訪他的視頻,轉發給我。2018年8月2日,我隨滇南陶韻老總鄧孝維前往建水採訪,再次來到碗窯村陳紹康家中,陳老看起來氣色很好,坐在床邊很高興地和我們聊了起來。 作為當代建水紫陶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是一個拿起筆能寫能畫,面對陶泥,能做各個工序,並且能作設計的全面的大師。 面對滿頭銀絲的陳老,我說,陳老師,好多年前,在昆明的福海鄉舉辦的全國鄉村文化藝術節上,您帶著紫陶參加文化節,還記得您神采奕奕地和前來看陶的人們親切交談,贈送紹康陶藝的冊子,並在上面親筆簽字的場景。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雲南陶韻建水陶博物館 館長鄧孝維與陳紹康早年合影(攝於2006年)

陳老說:那些年跑得動,他攜陶出去參會的次數很多。2013年,雲南省在茶產地臨滄舉辦雲南省茶博會,在普洱茶的上升時期,這無疑是宣傳建水紫陶的好時機。陳紹康親自帶著自己做的紫陶參加了臨滄的茶博會,讓茶博會現場種茶的,賣茶的,買茶的直觀感受,親自體驗,和普洱茶最相匹配的雲南本土的紫陶茶具。這一次建水紫陶亮相臨滄茶博會,對建水紫陶的發展、上升,具有重大的意義。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紹康

早期作品

以一己之力,不失時機地做著建水紫陶的宣傳推廣,雖然,工程師、副廠長都成了過去時,任卸下了,但是紫陶還得做。陳紹康鐵肩擔道義,負重前行,只要活著,責任還在。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回憶:在建水紫陶發展初期,丹增書記和紅河州、建水縣政府領導十分關心,給予了精神和一些資金支持,使我的工作室很快發展起來。現在的我,名氣大了,效益也好了,但我最大的心願是建水紫陶工藝的發展和產業的壯大,並以此帶動建水更多的人能富起來。”一番話說的是老一輩的心願,不管是多少歲數,心中裝著陶,責任和擔當都未曾卸下。話說的深處,人激動起來。陳老突然站了起來,拉著我的手,快步的走到一張桌子前,他在桌面上翻了翻,又想蹲下去找。“您要找什麼,我來拿。”原來,他要找一本紹康陶藝的書,想指著上面的陶品作些闡述。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當代紫陶名師陳紹康,是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 。他於2017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是建水紫陶界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半個多世紀的做陶生涯,他歷經風雨坎坷,見證著新中國成立後直到現在,建水紫陶的發展壯大。他是一個代表人物,是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路漫漫 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新中國創立後的第六年,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五十年代,我國的工農業、商業,百業待興。建水縣因地制宜,創立了發揮本土傳統產業的企業--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陳紹康1955年進入建水工藝美術陶廠工作,這位勤奮好學的年輕人於1956年考入江蘇無錫藝術中專學校讀書,畢業後一心為家鄉出力,回廠工作。從小就打下做陶的功底的陳紹康,又通過外出讀書深造,很快成為成為廠裡的技術骨幹。因工作出色,被工廠派往廣東石灣、江蘇宜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學習製陶理論和燒製技術。全方位的學習,在理論和實踐的一次次結合中,陳紹康30歲就挑起了工廠的大樑。1971年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擴建後,陳紹康負責新產品的開發設計,他不負眾望,獨立完成了取泥拉坯、寫字繪畫、刊刻雕填、燒製磨光等紫陶製作工藝。1973年中美關係改善,陳紹康被抽調負責赴美產品的設計和製作,他設計燒製了20多個作品,先後到美國、菲律賓、科威特、德國等國家展出。在工廠更新換代,新產品不斷推出的年月,他負責設計、技術,為工廠立下了卓著功勳。陳紹康從1980年到1997年,擔任副廠長,工程師。工廠的生產、技術都要管。那是一個領導幹部身先士卒的年代。陳老說:那時候,我們經常加班,每天要做九個半小時,工廠是五點下班,我們的會議晚上開,加班到11點,但有一點,不興開加班工資的。陳老主管技術,行政,生產技術人員調配,廠裡設技術科、工藝科、生產科,科長們經常要開生產調度會,討論產品生產進度、銷售和各種標準。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200元左右,賣一把壺,一個茶罐到香港包括出口別的國家,兩塊多錢一把。看我們感嘆唏噓,陳老說:這個情況可以去問譚知凡。那個時候任虧本也在做也得做啊!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到了1983年,在全國的改革浪潮中,工廠改成承包制,到了1996年,工廠徹底改制。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本土企業,在建水紫陶製作史上走過一段里程,陶廠的原址就在現在的紫陶一條街上,那個偉岸的,夜晚噴著熊熊火焰的紅磚大煙囪,述說著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一輩輩人的創業史及奉獻。陳紹康從所擔任的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技術副廠長退休了,退休後,他揚帆啟航,開始另一段征程。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1996年,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改制,陳紹康也到歲數臨近退休了,退休不退業,他隨即創立了紹康陶藝工作室。“紹康陶藝”,為建水當時的第一傢俬人作坊,陳老咬咬牙,絕不能因為工廠沒了,紫陶也隨之消失。第一個嘗梨子的人,是需要勇氣的。60歲的人領軍創業,為建水紫陶的製作推廣,親力親為,身體力行,薪火相傳。



陳紹康做陶是一步一步學的,七八歲時就學拉坯了,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會拉小罈罈罐罐了。從13歲隨父親正式學習製陶,練就的童子功硬邦邦的,再加上後來的學習積累,一身的武藝使他30歲時就挑起大樑。從少年、青年到老年,做了五十多年的老陶人,如今還在傾注於陶嗎?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2018年三月,隨滇南陶韻公眾號編輯李雪茜到碗窯村陳紹康家採訪,七十多歲的老人躺在床上休息著,但是眼睛一直注視著對面擺著的一個大投影,屏幕上播放著陶坊裡面工友們製作陶器的畫面,若有了問題,陳老是可以及時指導處理的。那一次因為陳老的身體原因,不便打擾,他和我加了微信,把一個攝製組來採訪他的視頻,轉發給我。2018年8月2日,我隨滇南陶韻老總鄧孝維前往建水採訪,再次來到碗窯村陳紹康家中,陳老看起來氣色很好,坐在床邊很高興地和我們聊了起來。 作為當代建水紫陶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是一個拿起筆能寫能畫,面對陶泥,能做各個工序,並且能作設計的全面的大師。 面對滿頭銀絲的陳老,我說,陳老師,好多年前,在昆明的福海鄉舉辦的全國鄉村文化藝術節上,您帶著紫陶參加文化節,還記得您神采奕奕地和前來看陶的人們親切交談,贈送紹康陶藝的冊子,並在上面親筆簽字的場景。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雲南陶韻建水陶博物館 館長鄧孝維與陳紹康早年合影(攝於2006年)

陳老說:那些年跑得動,他攜陶出去參會的次數很多。2013年,雲南省在茶產地臨滄舉辦雲南省茶博會,在普洱茶的上升時期,這無疑是宣傳建水紫陶的好時機。陳紹康親自帶著自己做的紫陶參加了臨滄的茶博會,讓茶博會現場種茶的,賣茶的,買茶的直觀感受,親自體驗,和普洱茶最相匹配的雲南本土的紫陶茶具。這一次建水紫陶亮相臨滄茶博會,對建水紫陶的發展、上升,具有重大的意義。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紹康

早期作品

以一己之力,不失時機地做著建水紫陶的宣傳推廣,雖然,工程師、副廠長都成了過去時,任卸下了,但是紫陶還得做。陳紹康鐵肩擔道義,負重前行,只要活著,責任還在。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回憶:在建水紫陶發展初期,丹增書記和紅河州、建水縣政府領導十分關心,給予了精神和一些資金支持,使我的工作室很快發展起來。現在的我,名氣大了,效益也好了,但我最大的心願是建水紫陶工藝的發展和產業的壯大,並以此帶動建水更多的人能富起來。”一番話說的是老一輩的心願,不管是多少歲數,心中裝著陶,責任和擔當都未曾卸下。話說的深處,人激動起來。陳老突然站了起來,拉著我的手,快步的走到一張桌子前,他在桌面上翻了翻,又想蹲下去找。“您要找什麼,我來拿。”原來,他要找一本紹康陶藝的書,想指著上面的陶品作些闡述。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現在的精神狀態非常好,我們為他高興,也為建水紫陶的發展高興。建水當代的紫陶四大元老及老一輩的製陶師傅,他們是國家的財富,是這個行業的寶。

"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當代紫陶名師陳紹康,是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 。他於2017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是建水紫陶界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半個多世紀的做陶生涯,他歷經風雨坎坷,見證著新中國成立後直到現在,建水紫陶的發展壯大。他是一個代表人物,是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路漫漫 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新中國創立後的第六年,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五十年代,我國的工農業、商業,百業待興。建水縣因地制宜,創立了發揮本土傳統產業的企業--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陳紹康1955年進入建水工藝美術陶廠工作,這位勤奮好學的年輕人於1956年考入江蘇無錫藝術中專學校讀書,畢業後一心為家鄉出力,回廠工作。從小就打下做陶的功底的陳紹康,又通過外出讀書深造,很快成為成為廠裡的技術骨幹。因工作出色,被工廠派往廣東石灣、江蘇宜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學習製陶理論和燒製技術。全方位的學習,在理論和實踐的一次次結合中,陳紹康30歲就挑起了工廠的大樑。1971年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擴建後,陳紹康負責新產品的開發設計,他不負眾望,獨立完成了取泥拉坯、寫字繪畫、刊刻雕填、燒製磨光等紫陶製作工藝。1973年中美關係改善,陳紹康被抽調負責赴美產品的設計和製作,他設計燒製了20多個作品,先後到美國、菲律賓、科威特、德國等國家展出。在工廠更新換代,新產品不斷推出的年月,他負責設計、技術,為工廠立下了卓著功勳。陳紹康從1980年到1997年,擔任副廠長,工程師。工廠的生產、技術都要管。那是一個領導幹部身先士卒的年代。陳老說:那時候,我們經常加班,每天要做九個半小時,工廠是五點下班,我們的會議晚上開,加班到11點,但有一點,不興開加班工資的。陳老主管技術,行政,生產技術人員調配,廠裡設技術科、工藝科、生產科,科長們經常要開生產調度會,討論產品生產進度、銷售和各種標準。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200元左右,賣一把壺,一個茶罐到香港包括出口別的國家,兩塊多錢一把。看我們感嘆唏噓,陳老說:這個情況可以去問譚知凡。那個時候任虧本也在做也得做啊!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到了1983年,在全國的改革浪潮中,工廠改成承包制,到了1996年,工廠徹底改制。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本土企業,在建水紫陶製作史上走過一段里程,陶廠的原址就在現在的紫陶一條街上,那個偉岸的,夜晚噴著熊熊火焰的紅磚大煙囪,述說著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一輩輩人的創業史及奉獻。陳紹康從所擔任的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技術副廠長退休了,退休後,他揚帆啟航,開始另一段征程。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1996年,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改制,陳紹康也到歲數臨近退休了,退休不退業,他隨即創立了紹康陶藝工作室。“紹康陶藝”,為建水當時的第一傢俬人作坊,陳老咬咬牙,絕不能因為工廠沒了,紫陶也隨之消失。第一個嘗梨子的人,是需要勇氣的。60歲的人領軍創業,為建水紫陶的製作推廣,親力親為,身體力行,薪火相傳。



陳紹康做陶是一步一步學的,七八歲時就學拉坯了,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會拉小罈罈罐罐了。從13歲隨父親正式學習製陶,練就的童子功硬邦邦的,再加上後來的學習積累,一身的武藝使他30歲時就挑起大樑。從少年、青年到老年,做了五十多年的老陶人,如今還在傾注於陶嗎?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2018年三月,隨滇南陶韻公眾號編輯李雪茜到碗窯村陳紹康家採訪,七十多歲的老人躺在床上休息著,但是眼睛一直注視著對面擺著的一個大投影,屏幕上播放著陶坊裡面工友們製作陶器的畫面,若有了問題,陳老是可以及時指導處理的。那一次因為陳老的身體原因,不便打擾,他和我加了微信,把一個攝製組來採訪他的視頻,轉發給我。2018年8月2日,我隨滇南陶韻老總鄧孝維前往建水採訪,再次來到碗窯村陳紹康家中,陳老看起來氣色很好,坐在床邊很高興地和我們聊了起來。 作為當代建水紫陶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是一個拿起筆能寫能畫,面對陶泥,能做各個工序,並且能作設計的全面的大師。 面對滿頭銀絲的陳老,我說,陳老師,好多年前,在昆明的福海鄉舉辦的全國鄉村文化藝術節上,您帶著紫陶參加文化節,還記得您神采奕奕地和前來看陶的人們親切交談,贈送紹康陶藝的冊子,並在上面親筆簽字的場景。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雲南陶韻建水陶博物館 館長鄧孝維與陳紹康早年合影(攝於2006年)

陳老說:那些年跑得動,他攜陶出去參會的次數很多。2013年,雲南省在茶產地臨滄舉辦雲南省茶博會,在普洱茶的上升時期,這無疑是宣傳建水紫陶的好時機。陳紹康親自帶著自己做的紫陶參加了臨滄的茶博會,讓茶博會現場種茶的,賣茶的,買茶的直觀感受,親自體驗,和普洱茶最相匹配的雲南本土的紫陶茶具。這一次建水紫陶亮相臨滄茶博會,對建水紫陶的發展、上升,具有重大的意義。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紹康

早期作品

以一己之力,不失時機地做著建水紫陶的宣傳推廣,雖然,工程師、副廠長都成了過去時,任卸下了,但是紫陶還得做。陳紹康鐵肩擔道義,負重前行,只要活著,責任還在。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回憶:在建水紫陶發展初期,丹增書記和紅河州、建水縣政府領導十分關心,給予了精神和一些資金支持,使我的工作室很快發展起來。現在的我,名氣大了,效益也好了,但我最大的心願是建水紫陶工藝的發展和產業的壯大,並以此帶動建水更多的人能富起來。”一番話說的是老一輩的心願,不管是多少歲數,心中裝著陶,責任和擔當都未曾卸下。話說的深處,人激動起來。陳老突然站了起來,拉著我的手,快步的走到一張桌子前,他在桌面上翻了翻,又想蹲下去找。“您要找什麼,我來拿。”原來,他要找一本紹康陶藝的書,想指著上面的陶品作些闡述。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現在的精神狀態非常好,我們為他高興,也為建水紫陶的發展高興。建水當代的紫陶四大元老及老一輩的製陶師傅,他們是國家的財富,是這個行業的寶。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當代紫陶名師陳紹康,是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 。他於2017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是建水紫陶界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半個多世紀的做陶生涯,他歷經風雨坎坷,見證著新中國成立後直到現在,建水紫陶的發展壯大。他是一個代表人物,是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路漫漫 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新中國創立後的第六年,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五十年代,我國的工農業、商業,百業待興。建水縣因地制宜,創立了發揮本土傳統產業的企業--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陳紹康1955年進入建水工藝美術陶廠工作,這位勤奮好學的年輕人於1956年考入江蘇無錫藝術中專學校讀書,畢業後一心為家鄉出力,回廠工作。從小就打下做陶的功底的陳紹康,又通過外出讀書深造,很快成為成為廠裡的技術骨幹。因工作出色,被工廠派往廣東石灣、江蘇宜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學習製陶理論和燒製技術。全方位的學習,在理論和實踐的一次次結合中,陳紹康30歲就挑起了工廠的大樑。1971年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擴建後,陳紹康負責新產品的開發設計,他不負眾望,獨立完成了取泥拉坯、寫字繪畫、刊刻雕填、燒製磨光等紫陶製作工藝。1973年中美關係改善,陳紹康被抽調負責赴美產品的設計和製作,他設計燒製了20多個作品,先後到美國、菲律賓、科威特、德國等國家展出。在工廠更新換代,新產品不斷推出的年月,他負責設計、技術,為工廠立下了卓著功勳。陳紹康從1980年到1997年,擔任副廠長,工程師。工廠的生產、技術都要管。那是一個領導幹部身先士卒的年代。陳老說:那時候,我們經常加班,每天要做九個半小時,工廠是五點下班,我們的會議晚上開,加班到11點,但有一點,不興開加班工資的。陳老主管技術,行政,生產技術人員調配,廠裡設技術科、工藝科、生產科,科長們經常要開生產調度會,討論產品生產進度、銷售和各種標準。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200元左右,賣一把壺,一個茶罐到香港包括出口別的國家,兩塊多錢一把。看我們感嘆唏噓,陳老說:這個情況可以去問譚知凡。那個時候任虧本也在做也得做啊!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到了1983年,在全國的改革浪潮中,工廠改成承包制,到了1996年,工廠徹底改制。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本土企業,在建水紫陶製作史上走過一段里程,陶廠的原址就在現在的紫陶一條街上,那個偉岸的,夜晚噴著熊熊火焰的紅磚大煙囪,述說著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一輩輩人的創業史及奉獻。陳紹康從所擔任的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技術副廠長退休了,退休後,他揚帆啟航,開始另一段征程。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1996年,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改制,陳紹康也到歲數臨近退休了,退休不退業,他隨即創立了紹康陶藝工作室。“紹康陶藝”,為建水當時的第一傢俬人作坊,陳老咬咬牙,絕不能因為工廠沒了,紫陶也隨之消失。第一個嘗梨子的人,是需要勇氣的。60歲的人領軍創業,為建水紫陶的製作推廣,親力親為,身體力行,薪火相傳。



陳紹康做陶是一步一步學的,七八歲時就學拉坯了,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會拉小罈罈罐罐了。從13歲隨父親正式學習製陶,練就的童子功硬邦邦的,再加上後來的學習積累,一身的武藝使他30歲時就挑起大樑。從少年、青年到老年,做了五十多年的老陶人,如今還在傾注於陶嗎?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2018年三月,隨滇南陶韻公眾號編輯李雪茜到碗窯村陳紹康家採訪,七十多歲的老人躺在床上休息著,但是眼睛一直注視著對面擺著的一個大投影,屏幕上播放著陶坊裡面工友們製作陶器的畫面,若有了問題,陳老是可以及時指導處理的。那一次因為陳老的身體原因,不便打擾,他和我加了微信,把一個攝製組來採訪他的視頻,轉發給我。2018年8月2日,我隨滇南陶韻老總鄧孝維前往建水採訪,再次來到碗窯村陳紹康家中,陳老看起來氣色很好,坐在床邊很高興地和我們聊了起來。 作為當代建水紫陶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是一個拿起筆能寫能畫,面對陶泥,能做各個工序,並且能作設計的全面的大師。 面對滿頭銀絲的陳老,我說,陳老師,好多年前,在昆明的福海鄉舉辦的全國鄉村文化藝術節上,您帶著紫陶參加文化節,還記得您神采奕奕地和前來看陶的人們親切交談,贈送紹康陶藝的冊子,並在上面親筆簽字的場景。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雲南陶韻建水陶博物館 館長鄧孝維與陳紹康早年合影(攝於2006年)

陳老說:那些年跑得動,他攜陶出去參會的次數很多。2013年,雲南省在茶產地臨滄舉辦雲南省茶博會,在普洱茶的上升時期,這無疑是宣傳建水紫陶的好時機。陳紹康親自帶著自己做的紫陶參加了臨滄的茶博會,讓茶博會現場種茶的,賣茶的,買茶的直觀感受,親自體驗,和普洱茶最相匹配的雲南本土的紫陶茶具。這一次建水紫陶亮相臨滄茶博會,對建水紫陶的發展、上升,具有重大的意義。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紹康

早期作品

以一己之力,不失時機地做著建水紫陶的宣傳推廣,雖然,工程師、副廠長都成了過去時,任卸下了,但是紫陶還得做。陳紹康鐵肩擔道義,負重前行,只要活著,責任還在。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回憶:在建水紫陶發展初期,丹增書記和紅河州、建水縣政府領導十分關心,給予了精神和一些資金支持,使我的工作室很快發展起來。現在的我,名氣大了,效益也好了,但我最大的心願是建水紫陶工藝的發展和產業的壯大,並以此帶動建水更多的人能富起來。”一番話說的是老一輩的心願,不管是多少歲數,心中裝著陶,責任和擔當都未曾卸下。話說的深處,人激動起來。陳老突然站了起來,拉著我的手,快步的走到一張桌子前,他在桌面上翻了翻,又想蹲下去找。“您要找什麼,我來拿。”原來,他要找一本紹康陶藝的書,想指著上面的陶品作些闡述。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現在的精神狀態非常好,我們為他高興,也為建水紫陶的發展高興。建水當代的紫陶四大元老及老一輩的製陶師傅,他們是國家的財富,是這個行業的寶。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當代紫陶名師陳紹康,是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 。他於2017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是建水紫陶界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半個多世紀的做陶生涯,他歷經風雨坎坷,見證著新中國成立後直到現在,建水紫陶的發展壯大。他是一個代表人物,是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路漫漫 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新中國創立後的第六年,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五十年代,我國的工農業、商業,百業待興。建水縣因地制宜,創立了發揮本土傳統產業的企業--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陳紹康1955年進入建水工藝美術陶廠工作,這位勤奮好學的年輕人於1956年考入江蘇無錫藝術中專學校讀書,畢業後一心為家鄉出力,回廠工作。從小就打下做陶的功底的陳紹康,又通過外出讀書深造,很快成為成為廠裡的技術骨幹。因工作出色,被工廠派往廣東石灣、江蘇宜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學習製陶理論和燒製技術。全方位的學習,在理論和實踐的一次次結合中,陳紹康30歲就挑起了工廠的大樑。1971年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擴建後,陳紹康負責新產品的開發設計,他不負眾望,獨立完成了取泥拉坯、寫字繪畫、刊刻雕填、燒製磨光等紫陶製作工藝。1973年中美關係改善,陳紹康被抽調負責赴美產品的設計和製作,他設計燒製了20多個作品,先後到美國、菲律賓、科威特、德國等國家展出。在工廠更新換代,新產品不斷推出的年月,他負責設計、技術,為工廠立下了卓著功勳。陳紹康從1980年到1997年,擔任副廠長,工程師。工廠的生產、技術都要管。那是一個領導幹部身先士卒的年代。陳老說:那時候,我們經常加班,每天要做九個半小時,工廠是五點下班,我們的會議晚上開,加班到11點,但有一點,不興開加班工資的。陳老主管技術,行政,生產技術人員調配,廠裡設技術科、工藝科、生產科,科長們經常要開生產調度會,討論產品生產進度、銷售和各種標準。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200元左右,賣一把壺,一個茶罐到香港包括出口別的國家,兩塊多錢一把。看我們感嘆唏噓,陳老說:這個情況可以去問譚知凡。那個時候任虧本也在做也得做啊!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到了1983年,在全國的改革浪潮中,工廠改成承包制,到了1996年,工廠徹底改制。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本土企業,在建水紫陶製作史上走過一段里程,陶廠的原址就在現在的紫陶一條街上,那個偉岸的,夜晚噴著熊熊火焰的紅磚大煙囪,述說著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一輩輩人的創業史及奉獻。陳紹康從所擔任的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技術副廠長退休了,退休後,他揚帆啟航,開始另一段征程。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1996年,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改制,陳紹康也到歲數臨近退休了,退休不退業,他隨即創立了紹康陶藝工作室。“紹康陶藝”,為建水當時的第一傢俬人作坊,陳老咬咬牙,絕不能因為工廠沒了,紫陶也隨之消失。第一個嘗梨子的人,是需要勇氣的。60歲的人領軍創業,為建水紫陶的製作推廣,親力親為,身體力行,薪火相傳。



陳紹康做陶是一步一步學的,七八歲時就學拉坯了,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會拉小罈罈罐罐了。從13歲隨父親正式學習製陶,練就的童子功硬邦邦的,再加上後來的學習積累,一身的武藝使他30歲時就挑起大樑。從少年、青年到老年,做了五十多年的老陶人,如今還在傾注於陶嗎?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2018年三月,隨滇南陶韻公眾號編輯李雪茜到碗窯村陳紹康家採訪,七十多歲的老人躺在床上休息著,但是眼睛一直注視著對面擺著的一個大投影,屏幕上播放著陶坊裡面工友們製作陶器的畫面,若有了問題,陳老是可以及時指導處理的。那一次因為陳老的身體原因,不便打擾,他和我加了微信,把一個攝製組來採訪他的視頻,轉發給我。2018年8月2日,我隨滇南陶韻老總鄧孝維前往建水採訪,再次來到碗窯村陳紹康家中,陳老看起來氣色很好,坐在床邊很高興地和我們聊了起來。 作為當代建水紫陶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是一個拿起筆能寫能畫,面對陶泥,能做各個工序,並且能作設計的全面的大師。 面對滿頭銀絲的陳老,我說,陳老師,好多年前,在昆明的福海鄉舉辦的全國鄉村文化藝術節上,您帶著紫陶參加文化節,還記得您神采奕奕地和前來看陶的人們親切交談,贈送紹康陶藝的冊子,並在上面親筆簽字的場景。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雲南陶韻建水陶博物館 館長鄧孝維與陳紹康早年合影(攝於2006年)

陳老說:那些年跑得動,他攜陶出去參會的次數很多。2013年,雲南省在茶產地臨滄舉辦雲南省茶博會,在普洱茶的上升時期,這無疑是宣傳建水紫陶的好時機。陳紹康親自帶著自己做的紫陶參加了臨滄的茶博會,讓茶博會現場種茶的,賣茶的,買茶的直觀感受,親自體驗,和普洱茶最相匹配的雲南本土的紫陶茶具。這一次建水紫陶亮相臨滄茶博會,對建水紫陶的發展、上升,具有重大的意義。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紹康

早期作品

以一己之力,不失時機地做著建水紫陶的宣傳推廣,雖然,工程師、副廠長都成了過去時,任卸下了,但是紫陶還得做。陳紹康鐵肩擔道義,負重前行,只要活著,責任還在。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回憶:在建水紫陶發展初期,丹增書記和紅河州、建水縣政府領導十分關心,給予了精神和一些資金支持,使我的工作室很快發展起來。現在的我,名氣大了,效益也好了,但我最大的心願是建水紫陶工藝的發展和產業的壯大,並以此帶動建水更多的人能富起來。”一番話說的是老一輩的心願,不管是多少歲數,心中裝著陶,責任和擔當都未曾卸下。話說的深處,人激動起來。陳老突然站了起來,拉著我的手,快步的走到一張桌子前,他在桌面上翻了翻,又想蹲下去找。“您要找什麼,我來拿。”原來,他要找一本紹康陶藝的書,想指著上面的陶品作些闡述。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現在的精神狀態非常好,我們為他高興,也為建水紫陶的發展高興。建水當代的紫陶四大元老及老一輩的製陶師傅,他們是國家的財富,是這個行業的寶。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當代紫陶名師陳紹康,是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 。他於2017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是建水紫陶界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半個多世紀的做陶生涯,他歷經風雨坎坷,見證著新中國成立後直到現在,建水紫陶的發展壯大。他是一個代表人物,是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路漫漫 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新中國創立後的第六年,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五十年代,我國的工農業、商業,百業待興。建水縣因地制宜,創立了發揮本土傳統產業的企業--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陳紹康1955年進入建水工藝美術陶廠工作,這位勤奮好學的年輕人於1956年考入江蘇無錫藝術中專學校讀書,畢業後一心為家鄉出力,回廠工作。從小就打下做陶的功底的陳紹康,又通過外出讀書深造,很快成為成為廠裡的技術骨幹。因工作出色,被工廠派往廣東石灣、江蘇宜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學習製陶理論和燒製技術。全方位的學習,在理論和實踐的一次次結合中,陳紹康30歲就挑起了工廠的大樑。1971年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擴建後,陳紹康負責新產品的開發設計,他不負眾望,獨立完成了取泥拉坯、寫字繪畫、刊刻雕填、燒製磨光等紫陶製作工藝。1973年中美關係改善,陳紹康被抽調負責赴美產品的設計和製作,他設計燒製了20多個作品,先後到美國、菲律賓、科威特、德國等國家展出。在工廠更新換代,新產品不斷推出的年月,他負責設計、技術,為工廠立下了卓著功勳。陳紹康從1980年到1997年,擔任副廠長,工程師。工廠的生產、技術都要管。那是一個領導幹部身先士卒的年代。陳老說:那時候,我們經常加班,每天要做九個半小時,工廠是五點下班,我們的會議晚上開,加班到11點,但有一點,不興開加班工資的。陳老主管技術,行政,生產技術人員調配,廠裡設技術科、工藝科、生產科,科長們經常要開生產調度會,討論產品生產進度、銷售和各種標準。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200元左右,賣一把壺,一個茶罐到香港包括出口別的國家,兩塊多錢一把。看我們感嘆唏噓,陳老說:這個情況可以去問譚知凡。那個時候任虧本也在做也得做啊!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到了1983年,在全國的改革浪潮中,工廠改成承包制,到了1996年,工廠徹底改制。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本土企業,在建水紫陶製作史上走過一段里程,陶廠的原址就在現在的紫陶一條街上,那個偉岸的,夜晚噴著熊熊火焰的紅磚大煙囪,述說著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一輩輩人的創業史及奉獻。陳紹康從所擔任的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技術副廠長退休了,退休後,他揚帆啟航,開始另一段征程。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1996年,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改制,陳紹康也到歲數臨近退休了,退休不退業,他隨即創立了紹康陶藝工作室。“紹康陶藝”,為建水當時的第一傢俬人作坊,陳老咬咬牙,絕不能因為工廠沒了,紫陶也隨之消失。第一個嘗梨子的人,是需要勇氣的。60歲的人領軍創業,為建水紫陶的製作推廣,親力親為,身體力行,薪火相傳。



陳紹康做陶是一步一步學的,七八歲時就學拉坯了,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會拉小罈罈罐罐了。從13歲隨父親正式學習製陶,練就的童子功硬邦邦的,再加上後來的學習積累,一身的武藝使他30歲時就挑起大樑。從少年、青年到老年,做了五十多年的老陶人,如今還在傾注於陶嗎?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2018年三月,隨滇南陶韻公眾號編輯李雪茜到碗窯村陳紹康家採訪,七十多歲的老人躺在床上休息著,但是眼睛一直注視著對面擺著的一個大投影,屏幕上播放著陶坊裡面工友們製作陶器的畫面,若有了問題,陳老是可以及時指導處理的。那一次因為陳老的身體原因,不便打擾,他和我加了微信,把一個攝製組來採訪他的視頻,轉發給我。2018年8月2日,我隨滇南陶韻老總鄧孝維前往建水採訪,再次來到碗窯村陳紹康家中,陳老看起來氣色很好,坐在床邊很高興地和我們聊了起來。 作為當代建水紫陶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是一個拿起筆能寫能畫,面對陶泥,能做各個工序,並且能作設計的全面的大師。 面對滿頭銀絲的陳老,我說,陳老師,好多年前,在昆明的福海鄉舉辦的全國鄉村文化藝術節上,您帶著紫陶參加文化節,還記得您神采奕奕地和前來看陶的人們親切交談,贈送紹康陶藝的冊子,並在上面親筆簽字的場景。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雲南陶韻建水陶博物館 館長鄧孝維與陳紹康早年合影(攝於2006年)

陳老說:那些年跑得動,他攜陶出去參會的次數很多。2013年,雲南省在茶產地臨滄舉辦雲南省茶博會,在普洱茶的上升時期,這無疑是宣傳建水紫陶的好時機。陳紹康親自帶著自己做的紫陶參加了臨滄的茶博會,讓茶博會現場種茶的,賣茶的,買茶的直觀感受,親自體驗,和普洱茶最相匹配的雲南本土的紫陶茶具。這一次建水紫陶亮相臨滄茶博會,對建水紫陶的發展、上升,具有重大的意義。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紹康

早期作品

以一己之力,不失時機地做著建水紫陶的宣傳推廣,雖然,工程師、副廠長都成了過去時,任卸下了,但是紫陶還得做。陳紹康鐵肩擔道義,負重前行,只要活著,責任還在。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回憶:在建水紫陶發展初期,丹增書記和紅河州、建水縣政府領導十分關心,給予了精神和一些資金支持,使我的工作室很快發展起來。現在的我,名氣大了,效益也好了,但我最大的心願是建水紫陶工藝的發展和產業的壯大,並以此帶動建水更多的人能富起來。”一番話說的是老一輩的心願,不管是多少歲數,心中裝著陶,責任和擔當都未曾卸下。話說的深處,人激動起來。陳老突然站了起來,拉著我的手,快步的走到一張桌子前,他在桌面上翻了翻,又想蹲下去找。“您要找什麼,我來拿。”原來,他要找一本紹康陶藝的書,想指著上面的陶品作些闡述。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現在的精神狀態非常好,我們為他高興,也為建水紫陶的發展高興。建水當代的紫陶四大元老及老一輩的製陶師傅,他們是國家的財富,是這個行業的寶。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每一個階段的發展都是有承接性聯繫性的,猶如那長長的鏈條一環緊扣著一環,若有一環失扣,鏈子就斷了。陳紹康是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的社會主義建設階段的一個關鍵人物,以至於到後來工廠改制,他本人退休之後,他都發揮著作用,讓這個鏈條不斷,永遠一環扣著一環。面對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我請問:陳老,建水紫陶這幾年發展的很快,你認為在發展中要注意什麼問題?陳老思維敏捷馬上就回答:“品種和人才的問題。”就品種來說,建水紫陶必須發展才會有出路,許多東西是需要更新換代的。這是一個70多歲老人的觀念,一點也不固化或者強調因循守舊。他所說的現有的產品要從好的方面發展,這句話,是老一輩人肩負的責任與擔當,也包含了一種希望,希望任何一個陶作坊,每一個做陶人都不能以次充好或者粗製濫造,讓整個建水陶的作品,產品都是精益求精,有高質量的。讓天下人說起陶瓷,就有共識“精緻雅陶看建水。"

"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當代紫陶名師陳紹康,是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 。他於2017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是建水紫陶界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半個多世紀的做陶生涯,他歷經風雨坎坷,見證著新中國成立後直到現在,建水紫陶的發展壯大。他是一個代表人物,是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路漫漫 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新中國創立後的第六年,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五十年代,我國的工農業、商業,百業待興。建水縣因地制宜,創立了發揮本土傳統產業的企業--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陳紹康1955年進入建水工藝美術陶廠工作,這位勤奮好學的年輕人於1956年考入江蘇無錫藝術中專學校讀書,畢業後一心為家鄉出力,回廠工作。從小就打下做陶的功底的陳紹康,又通過外出讀書深造,很快成為成為廠裡的技術骨幹。因工作出色,被工廠派往廣東石灣、江蘇宜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學習製陶理論和燒製技術。全方位的學習,在理論和實踐的一次次結合中,陳紹康30歲就挑起了工廠的大樑。1971年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擴建後,陳紹康負責新產品的開發設計,他不負眾望,獨立完成了取泥拉坯、寫字繪畫、刊刻雕填、燒製磨光等紫陶製作工藝。1973年中美關係改善,陳紹康被抽調負責赴美產品的設計和製作,他設計燒製了20多個作品,先後到美國、菲律賓、科威特、德國等國家展出。在工廠更新換代,新產品不斷推出的年月,他負責設計、技術,為工廠立下了卓著功勳。陳紹康從1980年到1997年,擔任副廠長,工程師。工廠的生產、技術都要管。那是一個領導幹部身先士卒的年代。陳老說:那時候,我們經常加班,每天要做九個半小時,工廠是五點下班,我們的會議晚上開,加班到11點,但有一點,不興開加班工資的。陳老主管技術,行政,生產技術人員調配,廠裡設技術科、工藝科、生產科,科長們經常要開生產調度會,討論產品生產進度、銷售和各種標準。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200元左右,賣一把壺,一個茶罐到香港包括出口別的國家,兩塊多錢一把。看我們感嘆唏噓,陳老說:這個情況可以去問譚知凡。那個時候任虧本也在做也得做啊!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到了1983年,在全國的改革浪潮中,工廠改成承包制,到了1996年,工廠徹底改制。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本土企業,在建水紫陶製作史上走過一段里程,陶廠的原址就在現在的紫陶一條街上,那個偉岸的,夜晚噴著熊熊火焰的紅磚大煙囪,述說著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一輩輩人的創業史及奉獻。陳紹康從所擔任的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技術副廠長退休了,退休後,他揚帆啟航,開始另一段征程。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1996年,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改制,陳紹康也到歲數臨近退休了,退休不退業,他隨即創立了紹康陶藝工作室。“紹康陶藝”,為建水當時的第一傢俬人作坊,陳老咬咬牙,絕不能因為工廠沒了,紫陶也隨之消失。第一個嘗梨子的人,是需要勇氣的。60歲的人領軍創業,為建水紫陶的製作推廣,親力親為,身體力行,薪火相傳。



陳紹康做陶是一步一步學的,七八歲時就學拉坯了,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會拉小罈罈罐罐了。從13歲隨父親正式學習製陶,練就的童子功硬邦邦的,再加上後來的學習積累,一身的武藝使他30歲時就挑起大樑。從少年、青年到老年,做了五十多年的老陶人,如今還在傾注於陶嗎?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2018年三月,隨滇南陶韻公眾號編輯李雪茜到碗窯村陳紹康家採訪,七十多歲的老人躺在床上休息著,但是眼睛一直注視著對面擺著的一個大投影,屏幕上播放著陶坊裡面工友們製作陶器的畫面,若有了問題,陳老是可以及時指導處理的。那一次因為陳老的身體原因,不便打擾,他和我加了微信,把一個攝製組來採訪他的視頻,轉發給我。2018年8月2日,我隨滇南陶韻老總鄧孝維前往建水採訪,再次來到碗窯村陳紹康家中,陳老看起來氣色很好,坐在床邊很高興地和我們聊了起來。 作為當代建水紫陶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是一個拿起筆能寫能畫,面對陶泥,能做各個工序,並且能作設計的全面的大師。 面對滿頭銀絲的陳老,我說,陳老師,好多年前,在昆明的福海鄉舉辦的全國鄉村文化藝術節上,您帶著紫陶參加文化節,還記得您神采奕奕地和前來看陶的人們親切交談,贈送紹康陶藝的冊子,並在上面親筆簽字的場景。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雲南陶韻建水陶博物館 館長鄧孝維與陳紹康早年合影(攝於2006年)

陳老說:那些年跑得動,他攜陶出去參會的次數很多。2013年,雲南省在茶產地臨滄舉辦雲南省茶博會,在普洱茶的上升時期,這無疑是宣傳建水紫陶的好時機。陳紹康親自帶著自己做的紫陶參加了臨滄的茶博會,讓茶博會現場種茶的,賣茶的,買茶的直觀感受,親自體驗,和普洱茶最相匹配的雲南本土的紫陶茶具。這一次建水紫陶亮相臨滄茶博會,對建水紫陶的發展、上升,具有重大的意義。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紹康

早期作品

以一己之力,不失時機地做著建水紫陶的宣傳推廣,雖然,工程師、副廠長都成了過去時,任卸下了,但是紫陶還得做。陳紹康鐵肩擔道義,負重前行,只要活著,責任還在。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回憶:在建水紫陶發展初期,丹增書記和紅河州、建水縣政府領導十分關心,給予了精神和一些資金支持,使我的工作室很快發展起來。現在的我,名氣大了,效益也好了,但我最大的心願是建水紫陶工藝的發展和產業的壯大,並以此帶動建水更多的人能富起來。”一番話說的是老一輩的心願,不管是多少歲數,心中裝著陶,責任和擔當都未曾卸下。話說的深處,人激動起來。陳老突然站了起來,拉著我的手,快步的走到一張桌子前,他在桌面上翻了翻,又想蹲下去找。“您要找什麼,我來拿。”原來,他要找一本紹康陶藝的書,想指著上面的陶品作些闡述。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現在的精神狀態非常好,我們為他高興,也為建水紫陶的發展高興。建水當代的紫陶四大元老及老一輩的製陶師傅,他們是國家的財富,是這個行業的寶。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每一個階段的發展都是有承接性聯繫性的,猶如那長長的鏈條一環緊扣著一環,若有一環失扣,鏈子就斷了。陳紹康是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的社會主義建設階段的一個關鍵人物,以至於到後來工廠改制,他本人退休之後,他都發揮著作用,讓這個鏈條不斷,永遠一環扣著一環。面對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我請問:陳老,建水紫陶這幾年發展的很快,你認為在發展中要注意什麼問題?陳老思維敏捷馬上就回答:“品種和人才的問題。”就品種來說,建水紫陶必須發展才會有出路,許多東西是需要更新換代的。這是一個70多歲老人的觀念,一點也不固化或者強調因循守舊。他所說的現有的產品要從好的方面發展,這句話,是老一輩人肩負的責任與擔當,也包含了一種希望,希望任何一個陶作坊,每一個做陶人都不能以次充好或者粗製濫造,讓整個建水陶的作品,產品都是精益求精,有高質量的。讓天下人說起陶瓷,就有共識“精緻雅陶看建水。"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當代紫陶名師陳紹康,是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 。他於2017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是建水紫陶界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半個多世紀的做陶生涯,他歷經風雨坎坷,見證著新中國成立後直到現在,建水紫陶的發展壯大。他是一個代表人物,是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路漫漫 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新中國創立後的第六年,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五十年代,我國的工農業、商業,百業待興。建水縣因地制宜,創立了發揮本土傳統產業的企業--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陳紹康1955年進入建水工藝美術陶廠工作,這位勤奮好學的年輕人於1956年考入江蘇無錫藝術中專學校讀書,畢業後一心為家鄉出力,回廠工作。從小就打下做陶的功底的陳紹康,又通過外出讀書深造,很快成為成為廠裡的技術骨幹。因工作出色,被工廠派往廣東石灣、江蘇宜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學習製陶理論和燒製技術。全方位的學習,在理論和實踐的一次次結合中,陳紹康30歲就挑起了工廠的大樑。1971年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擴建後,陳紹康負責新產品的開發設計,他不負眾望,獨立完成了取泥拉坯、寫字繪畫、刊刻雕填、燒製磨光等紫陶製作工藝。1973年中美關係改善,陳紹康被抽調負責赴美產品的設計和製作,他設計燒製了20多個作品,先後到美國、菲律賓、科威特、德國等國家展出。在工廠更新換代,新產品不斷推出的年月,他負責設計、技術,為工廠立下了卓著功勳。陳紹康從1980年到1997年,擔任副廠長,工程師。工廠的生產、技術都要管。那是一個領導幹部身先士卒的年代。陳老說:那時候,我們經常加班,每天要做九個半小時,工廠是五點下班,我們的會議晚上開,加班到11點,但有一點,不興開加班工資的。陳老主管技術,行政,生產技術人員調配,廠裡設技術科、工藝科、生產科,科長們經常要開生產調度會,討論產品生產進度、銷售和各種標準。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200元左右,賣一把壺,一個茶罐到香港包括出口別的國家,兩塊多錢一把。看我們感嘆唏噓,陳老說:這個情況可以去問譚知凡。那個時候任虧本也在做也得做啊!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到了1983年,在全國的改革浪潮中,工廠改成承包制,到了1996年,工廠徹底改制。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本土企業,在建水紫陶製作史上走過一段里程,陶廠的原址就在現在的紫陶一條街上,那個偉岸的,夜晚噴著熊熊火焰的紅磚大煙囪,述說著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一輩輩人的創業史及奉獻。陳紹康從所擔任的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技術副廠長退休了,退休後,他揚帆啟航,開始另一段征程。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1996年,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改制,陳紹康也到歲數臨近退休了,退休不退業,他隨即創立了紹康陶藝工作室。“紹康陶藝”,為建水當時的第一傢俬人作坊,陳老咬咬牙,絕不能因為工廠沒了,紫陶也隨之消失。第一個嘗梨子的人,是需要勇氣的。60歲的人領軍創業,為建水紫陶的製作推廣,親力親為,身體力行,薪火相傳。



陳紹康做陶是一步一步學的,七八歲時就學拉坯了,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會拉小罈罈罐罐了。從13歲隨父親正式學習製陶,練就的童子功硬邦邦的,再加上後來的學習積累,一身的武藝使他30歲時就挑起大樑。從少年、青年到老年,做了五十多年的老陶人,如今還在傾注於陶嗎?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2018年三月,隨滇南陶韻公眾號編輯李雪茜到碗窯村陳紹康家採訪,七十多歲的老人躺在床上休息著,但是眼睛一直注視著對面擺著的一個大投影,屏幕上播放著陶坊裡面工友們製作陶器的畫面,若有了問題,陳老是可以及時指導處理的。那一次因為陳老的身體原因,不便打擾,他和我加了微信,把一個攝製組來採訪他的視頻,轉發給我。2018年8月2日,我隨滇南陶韻老總鄧孝維前往建水採訪,再次來到碗窯村陳紹康家中,陳老看起來氣色很好,坐在床邊很高興地和我們聊了起來。 作為當代建水紫陶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是一個拿起筆能寫能畫,面對陶泥,能做各個工序,並且能作設計的全面的大師。 面對滿頭銀絲的陳老,我說,陳老師,好多年前,在昆明的福海鄉舉辦的全國鄉村文化藝術節上,您帶著紫陶參加文化節,還記得您神采奕奕地和前來看陶的人們親切交談,贈送紹康陶藝的冊子,並在上面親筆簽字的場景。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雲南陶韻建水陶博物館 館長鄧孝維與陳紹康早年合影(攝於2006年)

陳老說:那些年跑得動,他攜陶出去參會的次數很多。2013年,雲南省在茶產地臨滄舉辦雲南省茶博會,在普洱茶的上升時期,這無疑是宣傳建水紫陶的好時機。陳紹康親自帶著自己做的紫陶參加了臨滄的茶博會,讓茶博會現場種茶的,賣茶的,買茶的直觀感受,親自體驗,和普洱茶最相匹配的雲南本土的紫陶茶具。這一次建水紫陶亮相臨滄茶博會,對建水紫陶的發展、上升,具有重大的意義。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紹康

早期作品

以一己之力,不失時機地做著建水紫陶的宣傳推廣,雖然,工程師、副廠長都成了過去時,任卸下了,但是紫陶還得做。陳紹康鐵肩擔道義,負重前行,只要活著,責任還在。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回憶:在建水紫陶發展初期,丹增書記和紅河州、建水縣政府領導十分關心,給予了精神和一些資金支持,使我的工作室很快發展起來。現在的我,名氣大了,效益也好了,但我最大的心願是建水紫陶工藝的發展和產業的壯大,並以此帶動建水更多的人能富起來。”一番話說的是老一輩的心願,不管是多少歲數,心中裝著陶,責任和擔當都未曾卸下。話說的深處,人激動起來。陳老突然站了起來,拉著我的手,快步的走到一張桌子前,他在桌面上翻了翻,又想蹲下去找。“您要找什麼,我來拿。”原來,他要找一本紹康陶藝的書,想指著上面的陶品作些闡述。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現在的精神狀態非常好,我們為他高興,也為建水紫陶的發展高興。建水當代的紫陶四大元老及老一輩的製陶師傅,他們是國家的財富,是這個行業的寶。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每一個階段的發展都是有承接性聯繫性的,猶如那長長的鏈條一環緊扣著一環,若有一環失扣,鏈子就斷了。陳紹康是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的社會主義建設階段的一個關鍵人物,以至於到後來工廠改制,他本人退休之後,他都發揮著作用,讓這個鏈條不斷,永遠一環扣著一環。面對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我請問:陳老,建水紫陶這幾年發展的很快,你認為在發展中要注意什麼問題?陳老思維敏捷馬上就回答:“品種和人才的問題。”就品種來說,建水紫陶必須發展才會有出路,許多東西是需要更新換代的。這是一個70多歲老人的觀念,一點也不固化或者強調因循守舊。他所說的現有的產品要從好的方面發展,這句話,是老一輩人肩負的責任與擔當,也包含了一種希望,希望任何一個陶作坊,每一個做陶人都不能以次充好或者粗製濫造,讓整個建水陶的作品,產品都是精益求精,有高質量的。讓天下人說起陶瓷,就有共識“精緻雅陶看建水。"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當代紫陶名師陳紹康,是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 。他於2017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是建水紫陶界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半個多世紀的做陶生涯,他歷經風雨坎坷,見證著新中國成立後直到現在,建水紫陶的發展壯大。他是一個代表人物,是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路漫漫 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新中國創立後的第六年,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五十年代,我國的工農業、商業,百業待興。建水縣因地制宜,創立了發揮本土傳統產業的企業--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陳紹康1955年進入建水工藝美術陶廠工作,這位勤奮好學的年輕人於1956年考入江蘇無錫藝術中專學校讀書,畢業後一心為家鄉出力,回廠工作。從小就打下做陶的功底的陳紹康,又通過外出讀書深造,很快成為成為廠裡的技術骨幹。因工作出色,被工廠派往廣東石灣、江蘇宜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學習製陶理論和燒製技術。全方位的學習,在理論和實踐的一次次結合中,陳紹康30歲就挑起了工廠的大樑。1971年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擴建後,陳紹康負責新產品的開發設計,他不負眾望,獨立完成了取泥拉坯、寫字繪畫、刊刻雕填、燒製磨光等紫陶製作工藝。1973年中美關係改善,陳紹康被抽調負責赴美產品的設計和製作,他設計燒製了20多個作品,先後到美國、菲律賓、科威特、德國等國家展出。在工廠更新換代,新產品不斷推出的年月,他負責設計、技術,為工廠立下了卓著功勳。陳紹康從1980年到1997年,擔任副廠長,工程師。工廠的生產、技術都要管。那是一個領導幹部身先士卒的年代。陳老說:那時候,我們經常加班,每天要做九個半小時,工廠是五點下班,我們的會議晚上開,加班到11點,但有一點,不興開加班工資的。陳老主管技術,行政,生產技術人員調配,廠裡設技術科、工藝科、生產科,科長們經常要開生產調度會,討論產品生產進度、銷售和各種標準。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200元左右,賣一把壺,一個茶罐到香港包括出口別的國家,兩塊多錢一把。看我們感嘆唏噓,陳老說:這個情況可以去問譚知凡。那個時候任虧本也在做也得做啊!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到了1983年,在全國的改革浪潮中,工廠改成承包制,到了1996年,工廠徹底改制。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本土企業,在建水紫陶製作史上走過一段里程,陶廠的原址就在現在的紫陶一條街上,那個偉岸的,夜晚噴著熊熊火焰的紅磚大煙囪,述說著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一輩輩人的創業史及奉獻。陳紹康從所擔任的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技術副廠長退休了,退休後,他揚帆啟航,開始另一段征程。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1996年,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改制,陳紹康也到歲數臨近退休了,退休不退業,他隨即創立了紹康陶藝工作室。“紹康陶藝”,為建水當時的第一傢俬人作坊,陳老咬咬牙,絕不能因為工廠沒了,紫陶也隨之消失。第一個嘗梨子的人,是需要勇氣的。60歲的人領軍創業,為建水紫陶的製作推廣,親力親為,身體力行,薪火相傳。



陳紹康做陶是一步一步學的,七八歲時就學拉坯了,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會拉小罈罈罐罐了。從13歲隨父親正式學習製陶,練就的童子功硬邦邦的,再加上後來的學習積累,一身的武藝使他30歲時就挑起大樑。從少年、青年到老年,做了五十多年的老陶人,如今還在傾注於陶嗎?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2018年三月,隨滇南陶韻公眾號編輯李雪茜到碗窯村陳紹康家採訪,七十多歲的老人躺在床上休息著,但是眼睛一直注視著對面擺著的一個大投影,屏幕上播放著陶坊裡面工友們製作陶器的畫面,若有了問題,陳老是可以及時指導處理的。那一次因為陳老的身體原因,不便打擾,他和我加了微信,把一個攝製組來採訪他的視頻,轉發給我。2018年8月2日,我隨滇南陶韻老總鄧孝維前往建水採訪,再次來到碗窯村陳紹康家中,陳老看起來氣色很好,坐在床邊很高興地和我們聊了起來。 作為當代建水紫陶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是一個拿起筆能寫能畫,面對陶泥,能做各個工序,並且能作設計的全面的大師。 面對滿頭銀絲的陳老,我說,陳老師,好多年前,在昆明的福海鄉舉辦的全國鄉村文化藝術節上,您帶著紫陶參加文化節,還記得您神采奕奕地和前來看陶的人們親切交談,贈送紹康陶藝的冊子,並在上面親筆簽字的場景。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雲南陶韻建水陶博物館 館長鄧孝維與陳紹康早年合影(攝於2006年)

陳老說:那些年跑得動,他攜陶出去參會的次數很多。2013年,雲南省在茶產地臨滄舉辦雲南省茶博會,在普洱茶的上升時期,這無疑是宣傳建水紫陶的好時機。陳紹康親自帶著自己做的紫陶參加了臨滄的茶博會,讓茶博會現場種茶的,賣茶的,買茶的直觀感受,親自體驗,和普洱茶最相匹配的雲南本土的紫陶茶具。這一次建水紫陶亮相臨滄茶博會,對建水紫陶的發展、上升,具有重大的意義。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紹康

早期作品

以一己之力,不失時機地做著建水紫陶的宣傳推廣,雖然,工程師、副廠長都成了過去時,任卸下了,但是紫陶還得做。陳紹康鐵肩擔道義,負重前行,只要活著,責任還在。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回憶:在建水紫陶發展初期,丹增書記和紅河州、建水縣政府領導十分關心,給予了精神和一些資金支持,使我的工作室很快發展起來。現在的我,名氣大了,效益也好了,但我最大的心願是建水紫陶工藝的發展和產業的壯大,並以此帶動建水更多的人能富起來。”一番話說的是老一輩的心願,不管是多少歲數,心中裝著陶,責任和擔當都未曾卸下。話說的深處,人激動起來。陳老突然站了起來,拉著我的手,快步的走到一張桌子前,他在桌面上翻了翻,又想蹲下去找。“您要找什麼,我來拿。”原來,他要找一本紹康陶藝的書,想指著上面的陶品作些闡述。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現在的精神狀態非常好,我們為他高興,也為建水紫陶的發展高興。建水當代的紫陶四大元老及老一輩的製陶師傅,他們是國家的財富,是這個行業的寶。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每一個階段的發展都是有承接性聯繫性的,猶如那長長的鏈條一環緊扣著一環,若有一環失扣,鏈子就斷了。陳紹康是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的社會主義建設階段的一個關鍵人物,以至於到後來工廠改制,他本人退休之後,他都發揮著作用,讓這個鏈條不斷,永遠一環扣著一環。面對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我請問:陳老,建水紫陶這幾年發展的很快,你認為在發展中要注意什麼問題?陳老思維敏捷馬上就回答:“品種和人才的問題。”就品種來說,建水紫陶必須發展才會有出路,許多東西是需要更新換代的。這是一個70多歲老人的觀念,一點也不固化或者強調因循守舊。他所說的現有的產品要從好的方面發展,這句話,是老一輩人肩負的責任與擔當,也包含了一種希望,希望任何一個陶作坊,每一個做陶人都不能以次充好或者粗製濫造,讓整個建水陶的作品,產品都是精益求精,有高質量的。讓天下人說起陶瓷,就有共識“精緻雅陶看建水。"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當代紫陶名師陳紹康,是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 。他於2017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是建水紫陶界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半個多世紀的做陶生涯,他歷經風雨坎坷,見證著新中國成立後直到現在,建水紫陶的發展壯大。他是一個代表人物,是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路漫漫 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新中國創立後的第六年,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五十年代,我國的工農業、商業,百業待興。建水縣因地制宜,創立了發揮本土傳統產業的企業--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陳紹康1955年進入建水工藝美術陶廠工作,這位勤奮好學的年輕人於1956年考入江蘇無錫藝術中專學校讀書,畢業後一心為家鄉出力,回廠工作。從小就打下做陶的功底的陳紹康,又通過外出讀書深造,很快成為成為廠裡的技術骨幹。因工作出色,被工廠派往廣東石灣、江蘇宜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學習製陶理論和燒製技術。全方位的學習,在理論和實踐的一次次結合中,陳紹康30歲就挑起了工廠的大樑。1971年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擴建後,陳紹康負責新產品的開發設計,他不負眾望,獨立完成了取泥拉坯、寫字繪畫、刊刻雕填、燒製磨光等紫陶製作工藝。1973年中美關係改善,陳紹康被抽調負責赴美產品的設計和製作,他設計燒製了20多個作品,先後到美國、菲律賓、科威特、德國等國家展出。在工廠更新換代,新產品不斷推出的年月,他負責設計、技術,為工廠立下了卓著功勳。陳紹康從1980年到1997年,擔任副廠長,工程師。工廠的生產、技術都要管。那是一個領導幹部身先士卒的年代。陳老說:那時候,我們經常加班,每天要做九個半小時,工廠是五點下班,我們的會議晚上開,加班到11點,但有一點,不興開加班工資的。陳老主管技術,行政,生產技術人員調配,廠裡設技術科、工藝科、生產科,科長們經常要開生產調度會,討論產品生產進度、銷售和各種標準。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200元左右,賣一把壺,一個茶罐到香港包括出口別的國家,兩塊多錢一把。看我們感嘆唏噓,陳老說:這個情況可以去問譚知凡。那個時候任虧本也在做也得做啊!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到了1983年,在全國的改革浪潮中,工廠改成承包制,到了1996年,工廠徹底改制。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本土企業,在建水紫陶製作史上走過一段里程,陶廠的原址就在現在的紫陶一條街上,那個偉岸的,夜晚噴著熊熊火焰的紅磚大煙囪,述說著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一輩輩人的創業史及奉獻。陳紹康從所擔任的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技術副廠長退休了,退休後,他揚帆啟航,開始另一段征程。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1996年,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改制,陳紹康也到歲數臨近退休了,退休不退業,他隨即創立了紹康陶藝工作室。“紹康陶藝”,為建水當時的第一傢俬人作坊,陳老咬咬牙,絕不能因為工廠沒了,紫陶也隨之消失。第一個嘗梨子的人,是需要勇氣的。60歲的人領軍創業,為建水紫陶的製作推廣,親力親為,身體力行,薪火相傳。



陳紹康做陶是一步一步學的,七八歲時就學拉坯了,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會拉小罈罈罐罐了。從13歲隨父親正式學習製陶,練就的童子功硬邦邦的,再加上後來的學習積累,一身的武藝使他30歲時就挑起大樑。從少年、青年到老年,做了五十多年的老陶人,如今還在傾注於陶嗎?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2018年三月,隨滇南陶韻公眾號編輯李雪茜到碗窯村陳紹康家採訪,七十多歲的老人躺在床上休息著,但是眼睛一直注視著對面擺著的一個大投影,屏幕上播放著陶坊裡面工友們製作陶器的畫面,若有了問題,陳老是可以及時指導處理的。那一次因為陳老的身體原因,不便打擾,他和我加了微信,把一個攝製組來採訪他的視頻,轉發給我。2018年8月2日,我隨滇南陶韻老總鄧孝維前往建水採訪,再次來到碗窯村陳紹康家中,陳老看起來氣色很好,坐在床邊很高興地和我們聊了起來。 作為當代建水紫陶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是一個拿起筆能寫能畫,面對陶泥,能做各個工序,並且能作設計的全面的大師。 面對滿頭銀絲的陳老,我說,陳老師,好多年前,在昆明的福海鄉舉辦的全國鄉村文化藝術節上,您帶著紫陶參加文化節,還記得您神采奕奕地和前來看陶的人們親切交談,贈送紹康陶藝的冊子,並在上面親筆簽字的場景。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雲南陶韻建水陶博物館 館長鄧孝維與陳紹康早年合影(攝於2006年)

陳老說:那些年跑得動,他攜陶出去參會的次數很多。2013年,雲南省在茶產地臨滄舉辦雲南省茶博會,在普洱茶的上升時期,這無疑是宣傳建水紫陶的好時機。陳紹康親自帶著自己做的紫陶參加了臨滄的茶博會,讓茶博會現場種茶的,賣茶的,買茶的直觀感受,親自體驗,和普洱茶最相匹配的雲南本土的紫陶茶具。這一次建水紫陶亮相臨滄茶博會,對建水紫陶的發展、上升,具有重大的意義。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紹康

早期作品

以一己之力,不失時機地做著建水紫陶的宣傳推廣,雖然,工程師、副廠長都成了過去時,任卸下了,但是紫陶還得做。陳紹康鐵肩擔道義,負重前行,只要活著,責任還在。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回憶:在建水紫陶發展初期,丹增書記和紅河州、建水縣政府領導十分關心,給予了精神和一些資金支持,使我的工作室很快發展起來。現在的我,名氣大了,效益也好了,但我最大的心願是建水紫陶工藝的發展和產業的壯大,並以此帶動建水更多的人能富起來。”一番話說的是老一輩的心願,不管是多少歲數,心中裝著陶,責任和擔當都未曾卸下。話說的深處,人激動起來。陳老突然站了起來,拉著我的手,快步的走到一張桌子前,他在桌面上翻了翻,又想蹲下去找。“您要找什麼,我來拿。”原來,他要找一本紹康陶藝的書,想指著上面的陶品作些闡述。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現在的精神狀態非常好,我們為他高興,也為建水紫陶的發展高興。建水當代的紫陶四大元老及老一輩的製陶師傅,他們是國家的財富,是這個行業的寶。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每一個階段的發展都是有承接性聯繫性的,猶如那長長的鏈條一環緊扣著一環,若有一環失扣,鏈子就斷了。陳紹康是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的社會主義建設階段的一個關鍵人物,以至於到後來工廠改制,他本人退休之後,他都發揮著作用,讓這個鏈條不斷,永遠一環扣著一環。面對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我請問:陳老,建水紫陶這幾年發展的很快,你認為在發展中要注意什麼問題?陳老思維敏捷馬上就回答:“品種和人才的問題。”就品種來說,建水紫陶必須發展才會有出路,許多東西是需要更新換代的。這是一個70多歲老人的觀念,一點也不固化或者強調因循守舊。他所說的現有的產品要從好的方面發展,這句話,是老一輩人肩負的責任與擔當,也包含了一種希望,希望任何一個陶作坊,每一個做陶人都不能以次充好或者粗製濫造,讓整個建水陶的作品,產品都是精益求精,有高質量的。讓天下人說起陶瓷,就有共識“精緻雅陶看建水。"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對於人才,陳老欽佩敬仰老一輩的陶人,他如數家珍說起建水紫陶的老前輩們,王定一、馬吉生、向逢春等,這些大師,造詣最高的,當數王定一。陳老回憶,馬吉生見過,向逢春也見過,那都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這些位紫陶前輩,他們的技藝,他們的建樹,都是紹康永遠學習的榜樣。

"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當代紫陶名師陳紹康,是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 。他於2017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是建水紫陶界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半個多世紀的做陶生涯,他歷經風雨坎坷,見證著新中國成立後直到現在,建水紫陶的發展壯大。他是一個代表人物,是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路漫漫 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新中國創立後的第六年,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五十年代,我國的工農業、商業,百業待興。建水縣因地制宜,創立了發揮本土傳統產業的企業--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陳紹康1955年進入建水工藝美術陶廠工作,這位勤奮好學的年輕人於1956年考入江蘇無錫藝術中專學校讀書,畢業後一心為家鄉出力,回廠工作。從小就打下做陶的功底的陳紹康,又通過外出讀書深造,很快成為成為廠裡的技術骨幹。因工作出色,被工廠派往廣東石灣、江蘇宜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學習製陶理論和燒製技術。全方位的學習,在理論和實踐的一次次結合中,陳紹康30歲就挑起了工廠的大樑。1971年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擴建後,陳紹康負責新產品的開發設計,他不負眾望,獨立完成了取泥拉坯、寫字繪畫、刊刻雕填、燒製磨光等紫陶製作工藝。1973年中美關係改善,陳紹康被抽調負責赴美產品的設計和製作,他設計燒製了20多個作品,先後到美國、菲律賓、科威特、德國等國家展出。在工廠更新換代,新產品不斷推出的年月,他負責設計、技術,為工廠立下了卓著功勳。陳紹康從1980年到1997年,擔任副廠長,工程師。工廠的生產、技術都要管。那是一個領導幹部身先士卒的年代。陳老說:那時候,我們經常加班,每天要做九個半小時,工廠是五點下班,我們的會議晚上開,加班到11點,但有一點,不興開加班工資的。陳老主管技術,行政,生產技術人員調配,廠裡設技術科、工藝科、生產科,科長們經常要開生產調度會,討論產品生產進度、銷售和各種標準。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200元左右,賣一把壺,一個茶罐到香港包括出口別的國家,兩塊多錢一把。看我們感嘆唏噓,陳老說:這個情況可以去問譚知凡。那個時候任虧本也在做也得做啊!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到了1983年,在全國的改革浪潮中,工廠改成承包制,到了1996年,工廠徹底改制。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本土企業,在建水紫陶製作史上走過一段里程,陶廠的原址就在現在的紫陶一條街上,那個偉岸的,夜晚噴著熊熊火焰的紅磚大煙囪,述說著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一輩輩人的創業史及奉獻。陳紹康從所擔任的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技術副廠長退休了,退休後,他揚帆啟航,開始另一段征程。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1996年,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改制,陳紹康也到歲數臨近退休了,退休不退業,他隨即創立了紹康陶藝工作室。“紹康陶藝”,為建水當時的第一傢俬人作坊,陳老咬咬牙,絕不能因為工廠沒了,紫陶也隨之消失。第一個嘗梨子的人,是需要勇氣的。60歲的人領軍創業,為建水紫陶的製作推廣,親力親為,身體力行,薪火相傳。



陳紹康做陶是一步一步學的,七八歲時就學拉坯了,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會拉小罈罈罐罐了。從13歲隨父親正式學習製陶,練就的童子功硬邦邦的,再加上後來的學習積累,一身的武藝使他30歲時就挑起大樑。從少年、青年到老年,做了五十多年的老陶人,如今還在傾注於陶嗎?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2018年三月,隨滇南陶韻公眾號編輯李雪茜到碗窯村陳紹康家採訪,七十多歲的老人躺在床上休息著,但是眼睛一直注視著對面擺著的一個大投影,屏幕上播放著陶坊裡面工友們製作陶器的畫面,若有了問題,陳老是可以及時指導處理的。那一次因為陳老的身體原因,不便打擾,他和我加了微信,把一個攝製組來採訪他的視頻,轉發給我。2018年8月2日,我隨滇南陶韻老總鄧孝維前往建水採訪,再次來到碗窯村陳紹康家中,陳老看起來氣色很好,坐在床邊很高興地和我們聊了起來。 作為當代建水紫陶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是一個拿起筆能寫能畫,面對陶泥,能做各個工序,並且能作設計的全面的大師。 面對滿頭銀絲的陳老,我說,陳老師,好多年前,在昆明的福海鄉舉辦的全國鄉村文化藝術節上,您帶著紫陶參加文化節,還記得您神采奕奕地和前來看陶的人們親切交談,贈送紹康陶藝的冊子,並在上面親筆簽字的場景。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雲南陶韻建水陶博物館 館長鄧孝維與陳紹康早年合影(攝於2006年)

陳老說:那些年跑得動,他攜陶出去參會的次數很多。2013年,雲南省在茶產地臨滄舉辦雲南省茶博會,在普洱茶的上升時期,這無疑是宣傳建水紫陶的好時機。陳紹康親自帶著自己做的紫陶參加了臨滄的茶博會,讓茶博會現場種茶的,賣茶的,買茶的直觀感受,親自體驗,和普洱茶最相匹配的雲南本土的紫陶茶具。這一次建水紫陶亮相臨滄茶博會,對建水紫陶的發展、上升,具有重大的意義。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紹康

早期作品

以一己之力,不失時機地做著建水紫陶的宣傳推廣,雖然,工程師、副廠長都成了過去時,任卸下了,但是紫陶還得做。陳紹康鐵肩擔道義,負重前行,只要活著,責任還在。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回憶:在建水紫陶發展初期,丹增書記和紅河州、建水縣政府領導十分關心,給予了精神和一些資金支持,使我的工作室很快發展起來。現在的我,名氣大了,效益也好了,但我最大的心願是建水紫陶工藝的發展和產業的壯大,並以此帶動建水更多的人能富起來。”一番話說的是老一輩的心願,不管是多少歲數,心中裝著陶,責任和擔當都未曾卸下。話說的深處,人激動起來。陳老突然站了起來,拉著我的手,快步的走到一張桌子前,他在桌面上翻了翻,又想蹲下去找。“您要找什麼,我來拿。”原來,他要找一本紹康陶藝的書,想指著上面的陶品作些闡述。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現在的精神狀態非常好,我們為他高興,也為建水紫陶的發展高興。建水當代的紫陶四大元老及老一輩的製陶師傅,他們是國家的財富,是這個行業的寶。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每一個階段的發展都是有承接性聯繫性的,猶如那長長的鏈條一環緊扣著一環,若有一環失扣,鏈子就斷了。陳紹康是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的社會主義建設階段的一個關鍵人物,以至於到後來工廠改制,他本人退休之後,他都發揮著作用,讓這個鏈條不斷,永遠一環扣著一環。面對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我請問:陳老,建水紫陶這幾年發展的很快,你認為在發展中要注意什麼問題?陳老思維敏捷馬上就回答:“品種和人才的問題。”就品種來說,建水紫陶必須發展才會有出路,許多東西是需要更新換代的。這是一個70多歲老人的觀念,一點也不固化或者強調因循守舊。他所說的現有的產品要從好的方面發展,這句話,是老一輩人肩負的責任與擔當,也包含了一種希望,希望任何一個陶作坊,每一個做陶人都不能以次充好或者粗製濫造,讓整個建水陶的作品,產品都是精益求精,有高質量的。讓天下人說起陶瓷,就有共識“精緻雅陶看建水。"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對於人才,陳老欽佩敬仰老一輩的陶人,他如數家珍說起建水紫陶的老前輩們,王定一、馬吉生、向逢春等,這些大師,造詣最高的,當數王定一。陳老回憶,馬吉生見過,向逢春也見過,那都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這些位紫陶前輩,他們的技藝,他們的建樹,都是紹康永遠學習的榜樣。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當代紫陶名師陳紹康,是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 。他於2017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是建水紫陶界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半個多世紀的做陶生涯,他歷經風雨坎坷,見證著新中國成立後直到現在,建水紫陶的發展壯大。他是一個代表人物,是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路漫漫 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新中國創立後的第六年,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五十年代,我國的工農業、商業,百業待興。建水縣因地制宜,創立了發揮本土傳統產業的企業--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陳紹康1955年進入建水工藝美術陶廠工作,這位勤奮好學的年輕人於1956年考入江蘇無錫藝術中專學校讀書,畢業後一心為家鄉出力,回廠工作。從小就打下做陶的功底的陳紹康,又通過外出讀書深造,很快成為成為廠裡的技術骨幹。因工作出色,被工廠派往廣東石灣、江蘇宜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學習製陶理論和燒製技術。全方位的學習,在理論和實踐的一次次結合中,陳紹康30歲就挑起了工廠的大樑。1971年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擴建後,陳紹康負責新產品的開發設計,他不負眾望,獨立完成了取泥拉坯、寫字繪畫、刊刻雕填、燒製磨光等紫陶製作工藝。1973年中美關係改善,陳紹康被抽調負責赴美產品的設計和製作,他設計燒製了20多個作品,先後到美國、菲律賓、科威特、德國等國家展出。在工廠更新換代,新產品不斷推出的年月,他負責設計、技術,為工廠立下了卓著功勳。陳紹康從1980年到1997年,擔任副廠長,工程師。工廠的生產、技術都要管。那是一個領導幹部身先士卒的年代。陳老說:那時候,我們經常加班,每天要做九個半小時,工廠是五點下班,我們的會議晚上開,加班到11點,但有一點,不興開加班工資的。陳老主管技術,行政,生產技術人員調配,廠裡設技術科、工藝科、生產科,科長們經常要開生產調度會,討論產品生產進度、銷售和各種標準。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200元左右,賣一把壺,一個茶罐到香港包括出口別的國家,兩塊多錢一把。看我們感嘆唏噓,陳老說:這個情況可以去問譚知凡。那個時候任虧本也在做也得做啊!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到了1983年,在全國的改革浪潮中,工廠改成承包制,到了1996年,工廠徹底改制。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本土企業,在建水紫陶製作史上走過一段里程,陶廠的原址就在現在的紫陶一條街上,那個偉岸的,夜晚噴著熊熊火焰的紅磚大煙囪,述說著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一輩輩人的創業史及奉獻。陳紹康從所擔任的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技術副廠長退休了,退休後,他揚帆啟航,開始另一段征程。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1996年,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改制,陳紹康也到歲數臨近退休了,退休不退業,他隨即創立了紹康陶藝工作室。“紹康陶藝”,為建水當時的第一傢俬人作坊,陳老咬咬牙,絕不能因為工廠沒了,紫陶也隨之消失。第一個嘗梨子的人,是需要勇氣的。60歲的人領軍創業,為建水紫陶的製作推廣,親力親為,身體力行,薪火相傳。



陳紹康做陶是一步一步學的,七八歲時就學拉坯了,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會拉小罈罈罐罐了。從13歲隨父親正式學習製陶,練就的童子功硬邦邦的,再加上後來的學習積累,一身的武藝使他30歲時就挑起大樑。從少年、青年到老年,做了五十多年的老陶人,如今還在傾注於陶嗎?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2018年三月,隨滇南陶韻公眾號編輯李雪茜到碗窯村陳紹康家採訪,七十多歲的老人躺在床上休息著,但是眼睛一直注視著對面擺著的一個大投影,屏幕上播放著陶坊裡面工友們製作陶器的畫面,若有了問題,陳老是可以及時指導處理的。那一次因為陳老的身體原因,不便打擾,他和我加了微信,把一個攝製組來採訪他的視頻,轉發給我。2018年8月2日,我隨滇南陶韻老總鄧孝維前往建水採訪,再次來到碗窯村陳紹康家中,陳老看起來氣色很好,坐在床邊很高興地和我們聊了起來。 作為當代建水紫陶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是一個拿起筆能寫能畫,面對陶泥,能做各個工序,並且能作設計的全面的大師。 面對滿頭銀絲的陳老,我說,陳老師,好多年前,在昆明的福海鄉舉辦的全國鄉村文化藝術節上,您帶著紫陶參加文化節,還記得您神采奕奕地和前來看陶的人們親切交談,贈送紹康陶藝的冊子,並在上面親筆簽字的場景。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雲南陶韻建水陶博物館 館長鄧孝維與陳紹康早年合影(攝於2006年)

陳老說:那些年跑得動,他攜陶出去參會的次數很多。2013年,雲南省在茶產地臨滄舉辦雲南省茶博會,在普洱茶的上升時期,這無疑是宣傳建水紫陶的好時機。陳紹康親自帶著自己做的紫陶參加了臨滄的茶博會,讓茶博會現場種茶的,賣茶的,買茶的直觀感受,親自體驗,和普洱茶最相匹配的雲南本土的紫陶茶具。這一次建水紫陶亮相臨滄茶博會,對建水紫陶的發展、上升,具有重大的意義。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紹康

早期作品

以一己之力,不失時機地做著建水紫陶的宣傳推廣,雖然,工程師、副廠長都成了過去時,任卸下了,但是紫陶還得做。陳紹康鐵肩擔道義,負重前行,只要活著,責任還在。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回憶:在建水紫陶發展初期,丹增書記和紅河州、建水縣政府領導十分關心,給予了精神和一些資金支持,使我的工作室很快發展起來。現在的我,名氣大了,效益也好了,但我最大的心願是建水紫陶工藝的發展和產業的壯大,並以此帶動建水更多的人能富起來。”一番話說的是老一輩的心願,不管是多少歲數,心中裝著陶,責任和擔當都未曾卸下。話說的深處,人激動起來。陳老突然站了起來,拉著我的手,快步的走到一張桌子前,他在桌面上翻了翻,又想蹲下去找。“您要找什麼,我來拿。”原來,他要找一本紹康陶藝的書,想指著上面的陶品作些闡述。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現在的精神狀態非常好,我們為他高興,也為建水紫陶的發展高興。建水當代的紫陶四大元老及老一輩的製陶師傅,他們是國家的財富,是這個行業的寶。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每一個階段的發展都是有承接性聯繫性的,猶如那長長的鏈條一環緊扣著一環,若有一環失扣,鏈子就斷了。陳紹康是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的社會主義建設階段的一個關鍵人物,以至於到後來工廠改制,他本人退休之後,他都發揮著作用,讓這個鏈條不斷,永遠一環扣著一環。面對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我請問:陳老,建水紫陶這幾年發展的很快,你認為在發展中要注意什麼問題?陳老思維敏捷馬上就回答:“品種和人才的問題。”就品種來說,建水紫陶必須發展才會有出路,許多東西是需要更新換代的。這是一個70多歲老人的觀念,一點也不固化或者強調因循守舊。他所說的現有的產品要從好的方面發展,這句話,是老一輩人肩負的責任與擔當,也包含了一種希望,希望任何一個陶作坊,每一個做陶人都不能以次充好或者粗製濫造,讓整個建水陶的作品,產品都是精益求精,有高質量的。讓天下人說起陶瓷,就有共識“精緻雅陶看建水。"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對於人才,陳老欽佩敬仰老一輩的陶人,他如數家珍說起建水紫陶的老前輩們,王定一、馬吉生、向逢春等,這些大師,造詣最高的,當數王定一。陳老回憶,馬吉生見過,向逢春也見過,那都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這些位紫陶前輩,他們的技藝,他們的建樹,都是紹康永遠學習的榜樣。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當代紫陶名師陳紹康,是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 。他於2017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是建水紫陶界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半個多世紀的做陶生涯,他歷經風雨坎坷,見證著新中國成立後直到現在,建水紫陶的發展壯大。他是一個代表人物,是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路漫漫 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新中國創立後的第六年,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五十年代,我國的工農業、商業,百業待興。建水縣因地制宜,創立了發揮本土傳統產業的企業--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陳紹康1955年進入建水工藝美術陶廠工作,這位勤奮好學的年輕人於1956年考入江蘇無錫藝術中專學校讀書,畢業後一心為家鄉出力,回廠工作。從小就打下做陶的功底的陳紹康,又通過外出讀書深造,很快成為成為廠裡的技術骨幹。因工作出色,被工廠派往廣東石灣、江蘇宜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學習製陶理論和燒製技術。全方位的學習,在理論和實踐的一次次結合中,陳紹康30歲就挑起了工廠的大樑。1971年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擴建後,陳紹康負責新產品的開發設計,他不負眾望,獨立完成了取泥拉坯、寫字繪畫、刊刻雕填、燒製磨光等紫陶製作工藝。1973年中美關係改善,陳紹康被抽調負責赴美產品的設計和製作,他設計燒製了20多個作品,先後到美國、菲律賓、科威特、德國等國家展出。在工廠更新換代,新產品不斷推出的年月,他負責設計、技術,為工廠立下了卓著功勳。陳紹康從1980年到1997年,擔任副廠長,工程師。工廠的生產、技術都要管。那是一個領導幹部身先士卒的年代。陳老說:那時候,我們經常加班,每天要做九個半小時,工廠是五點下班,我們的會議晚上開,加班到11點,但有一點,不興開加班工資的。陳老主管技術,行政,生產技術人員調配,廠裡設技術科、工藝科、生產科,科長們經常要開生產調度會,討論產品生產進度、銷售和各種標準。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200元左右,賣一把壺,一個茶罐到香港包括出口別的國家,兩塊多錢一把。看我們感嘆唏噓,陳老說:這個情況可以去問譚知凡。那個時候任虧本也在做也得做啊!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到了1983年,在全國的改革浪潮中,工廠改成承包制,到了1996年,工廠徹底改制。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本土企業,在建水紫陶製作史上走過一段里程,陶廠的原址就在現在的紫陶一條街上,那個偉岸的,夜晚噴著熊熊火焰的紅磚大煙囪,述說著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一輩輩人的創業史及奉獻。陳紹康從所擔任的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技術副廠長退休了,退休後,他揚帆啟航,開始另一段征程。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1996年,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改制,陳紹康也到歲數臨近退休了,退休不退業,他隨即創立了紹康陶藝工作室。“紹康陶藝”,為建水當時的第一傢俬人作坊,陳老咬咬牙,絕不能因為工廠沒了,紫陶也隨之消失。第一個嘗梨子的人,是需要勇氣的。60歲的人領軍創業,為建水紫陶的製作推廣,親力親為,身體力行,薪火相傳。



陳紹康做陶是一步一步學的,七八歲時就學拉坯了,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會拉小罈罈罐罐了。從13歲隨父親正式學習製陶,練就的童子功硬邦邦的,再加上後來的學習積累,一身的武藝使他30歲時就挑起大樑。從少年、青年到老年,做了五十多年的老陶人,如今還在傾注於陶嗎?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2018年三月,隨滇南陶韻公眾號編輯李雪茜到碗窯村陳紹康家採訪,七十多歲的老人躺在床上休息著,但是眼睛一直注視著對面擺著的一個大投影,屏幕上播放著陶坊裡面工友們製作陶器的畫面,若有了問題,陳老是可以及時指導處理的。那一次因為陳老的身體原因,不便打擾,他和我加了微信,把一個攝製組來採訪他的視頻,轉發給我。2018年8月2日,我隨滇南陶韻老總鄧孝維前往建水採訪,再次來到碗窯村陳紹康家中,陳老看起來氣色很好,坐在床邊很高興地和我們聊了起來。 作為當代建水紫陶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是一個拿起筆能寫能畫,面對陶泥,能做各個工序,並且能作設計的全面的大師。 面對滿頭銀絲的陳老,我說,陳老師,好多年前,在昆明的福海鄉舉辦的全國鄉村文化藝術節上,您帶著紫陶參加文化節,還記得您神采奕奕地和前來看陶的人們親切交談,贈送紹康陶藝的冊子,並在上面親筆簽字的場景。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雲南陶韻建水陶博物館 館長鄧孝維與陳紹康早年合影(攝於2006年)

陳老說:那些年跑得動,他攜陶出去參會的次數很多。2013年,雲南省在茶產地臨滄舉辦雲南省茶博會,在普洱茶的上升時期,這無疑是宣傳建水紫陶的好時機。陳紹康親自帶著自己做的紫陶參加了臨滄的茶博會,讓茶博會現場種茶的,賣茶的,買茶的直觀感受,親自體驗,和普洱茶最相匹配的雲南本土的紫陶茶具。這一次建水紫陶亮相臨滄茶博會,對建水紫陶的發展、上升,具有重大的意義。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紹康

早期作品

以一己之力,不失時機地做著建水紫陶的宣傳推廣,雖然,工程師、副廠長都成了過去時,任卸下了,但是紫陶還得做。陳紹康鐵肩擔道義,負重前行,只要活著,責任還在。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回憶:在建水紫陶發展初期,丹增書記和紅河州、建水縣政府領導十分關心,給予了精神和一些資金支持,使我的工作室很快發展起來。現在的我,名氣大了,效益也好了,但我最大的心願是建水紫陶工藝的發展和產業的壯大,並以此帶動建水更多的人能富起來。”一番話說的是老一輩的心願,不管是多少歲數,心中裝著陶,責任和擔當都未曾卸下。話說的深處,人激動起來。陳老突然站了起來,拉著我的手,快步的走到一張桌子前,他在桌面上翻了翻,又想蹲下去找。“您要找什麼,我來拿。”原來,他要找一本紹康陶藝的書,想指著上面的陶品作些闡述。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現在的精神狀態非常好,我們為他高興,也為建水紫陶的發展高興。建水當代的紫陶四大元老及老一輩的製陶師傅,他們是國家的財富,是這個行業的寶。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每一個階段的發展都是有承接性聯繫性的,猶如那長長的鏈條一環緊扣著一環,若有一環失扣,鏈子就斷了。陳紹康是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的社會主義建設階段的一個關鍵人物,以至於到後來工廠改制,他本人退休之後,他都發揮著作用,讓這個鏈條不斷,永遠一環扣著一環。面對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我請問:陳老,建水紫陶這幾年發展的很快,你認為在發展中要注意什麼問題?陳老思維敏捷馬上就回答:“品種和人才的問題。”就品種來說,建水紫陶必須發展才會有出路,許多東西是需要更新換代的。這是一個70多歲老人的觀念,一點也不固化或者強調因循守舊。他所說的現有的產品要從好的方面發展,這句話,是老一輩人肩負的責任與擔當,也包含了一種希望,希望任何一個陶作坊,每一個做陶人都不能以次充好或者粗製濫造,讓整個建水陶的作品,產品都是精益求精,有高質量的。讓天下人說起陶瓷,就有共識“精緻雅陶看建水。"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對於人才,陳老欽佩敬仰老一輩的陶人,他如數家珍說起建水紫陶的老前輩們,王定一、馬吉生、向逢春等,這些大師,造詣最高的,當數王定一。陳老回憶,馬吉生見過,向逢春也見過,那都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這些位紫陶前輩,他們的技藝,他們的建樹,都是紹康永遠學習的榜樣。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當代紫陶名師陳紹康,是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 。他於2017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是建水紫陶界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半個多世紀的做陶生涯,他歷經風雨坎坷,見證著新中國成立後直到現在,建水紫陶的發展壯大。他是一個代表人物,是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路漫漫 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新中國創立後的第六年,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五十年代,我國的工農業、商業,百業待興。建水縣因地制宜,創立了發揮本土傳統產業的企業--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陳紹康1955年進入建水工藝美術陶廠工作,這位勤奮好學的年輕人於1956年考入江蘇無錫藝術中專學校讀書,畢業後一心為家鄉出力,回廠工作。從小就打下做陶的功底的陳紹康,又通過外出讀書深造,很快成為成為廠裡的技術骨幹。因工作出色,被工廠派往廣東石灣、江蘇宜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學習製陶理論和燒製技術。全方位的學習,在理論和實踐的一次次結合中,陳紹康30歲就挑起了工廠的大樑。1971年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擴建後,陳紹康負責新產品的開發設計,他不負眾望,獨立完成了取泥拉坯、寫字繪畫、刊刻雕填、燒製磨光等紫陶製作工藝。1973年中美關係改善,陳紹康被抽調負責赴美產品的設計和製作,他設計燒製了20多個作品,先後到美國、菲律賓、科威特、德國等國家展出。在工廠更新換代,新產品不斷推出的年月,他負責設計、技術,為工廠立下了卓著功勳。陳紹康從1980年到1997年,擔任副廠長,工程師。工廠的生產、技術都要管。那是一個領導幹部身先士卒的年代。陳老說:那時候,我們經常加班,每天要做九個半小時,工廠是五點下班,我們的會議晚上開,加班到11點,但有一點,不興開加班工資的。陳老主管技術,行政,生產技術人員調配,廠裡設技術科、工藝科、生產科,科長們經常要開生產調度會,討論產品生產進度、銷售和各種標準。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200元左右,賣一把壺,一個茶罐到香港包括出口別的國家,兩塊多錢一把。看我們感嘆唏噓,陳老說:這個情況可以去問譚知凡。那個時候任虧本也在做也得做啊!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到了1983年,在全國的改革浪潮中,工廠改成承包制,到了1996年,工廠徹底改制。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本土企業,在建水紫陶製作史上走過一段里程,陶廠的原址就在現在的紫陶一條街上,那個偉岸的,夜晚噴著熊熊火焰的紅磚大煙囪,述說著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一輩輩人的創業史及奉獻。陳紹康從所擔任的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技術副廠長退休了,退休後,他揚帆啟航,開始另一段征程。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1996年,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改制,陳紹康也到歲數臨近退休了,退休不退業,他隨即創立了紹康陶藝工作室。“紹康陶藝”,為建水當時的第一傢俬人作坊,陳老咬咬牙,絕不能因為工廠沒了,紫陶也隨之消失。第一個嘗梨子的人,是需要勇氣的。60歲的人領軍創業,為建水紫陶的製作推廣,親力親為,身體力行,薪火相傳。



陳紹康做陶是一步一步學的,七八歲時就學拉坯了,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會拉小罈罈罐罐了。從13歲隨父親正式學習製陶,練就的童子功硬邦邦的,再加上後來的學習積累,一身的武藝使他30歲時就挑起大樑。從少年、青年到老年,做了五十多年的老陶人,如今還在傾注於陶嗎?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2018年三月,隨滇南陶韻公眾號編輯李雪茜到碗窯村陳紹康家採訪,七十多歲的老人躺在床上休息著,但是眼睛一直注視著對面擺著的一個大投影,屏幕上播放著陶坊裡面工友們製作陶器的畫面,若有了問題,陳老是可以及時指導處理的。那一次因為陳老的身體原因,不便打擾,他和我加了微信,把一個攝製組來採訪他的視頻,轉發給我。2018年8月2日,我隨滇南陶韻老總鄧孝維前往建水採訪,再次來到碗窯村陳紹康家中,陳老看起來氣色很好,坐在床邊很高興地和我們聊了起來。 作為當代建水紫陶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是一個拿起筆能寫能畫,面對陶泥,能做各個工序,並且能作設計的全面的大師。 面對滿頭銀絲的陳老,我說,陳老師,好多年前,在昆明的福海鄉舉辦的全國鄉村文化藝術節上,您帶著紫陶參加文化節,還記得您神采奕奕地和前來看陶的人們親切交談,贈送紹康陶藝的冊子,並在上面親筆簽字的場景。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雲南陶韻建水陶博物館 館長鄧孝維與陳紹康早年合影(攝於2006年)

陳老說:那些年跑得動,他攜陶出去參會的次數很多。2013年,雲南省在茶產地臨滄舉辦雲南省茶博會,在普洱茶的上升時期,這無疑是宣傳建水紫陶的好時機。陳紹康親自帶著自己做的紫陶參加了臨滄的茶博會,讓茶博會現場種茶的,賣茶的,買茶的直觀感受,親自體驗,和普洱茶最相匹配的雲南本土的紫陶茶具。這一次建水紫陶亮相臨滄茶博會,對建水紫陶的發展、上升,具有重大的意義。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紹康

早期作品

以一己之力,不失時機地做著建水紫陶的宣傳推廣,雖然,工程師、副廠長都成了過去時,任卸下了,但是紫陶還得做。陳紹康鐵肩擔道義,負重前行,只要活著,責任還在。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回憶:在建水紫陶發展初期,丹增書記和紅河州、建水縣政府領導十分關心,給予了精神和一些資金支持,使我的工作室很快發展起來。現在的我,名氣大了,效益也好了,但我最大的心願是建水紫陶工藝的發展和產業的壯大,並以此帶動建水更多的人能富起來。”一番話說的是老一輩的心願,不管是多少歲數,心中裝著陶,責任和擔當都未曾卸下。話說的深處,人激動起來。陳老突然站了起來,拉著我的手,快步的走到一張桌子前,他在桌面上翻了翻,又想蹲下去找。“您要找什麼,我來拿。”原來,他要找一本紹康陶藝的書,想指著上面的陶品作些闡述。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現在的精神狀態非常好,我們為他高興,也為建水紫陶的發展高興。建水當代的紫陶四大元老及老一輩的製陶師傅,他們是國家的財富,是這個行業的寶。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每一個階段的發展都是有承接性聯繫性的,猶如那長長的鏈條一環緊扣著一環,若有一環失扣,鏈子就斷了。陳紹康是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的社會主義建設階段的一個關鍵人物,以至於到後來工廠改制,他本人退休之後,他都發揮著作用,讓這個鏈條不斷,永遠一環扣著一環。面對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我請問:陳老,建水紫陶這幾年發展的很快,你認為在發展中要注意什麼問題?陳老思維敏捷馬上就回答:“品種和人才的問題。”就品種來說,建水紫陶必須發展才會有出路,許多東西是需要更新換代的。這是一個70多歲老人的觀念,一點也不固化或者強調因循守舊。他所說的現有的產品要從好的方面發展,這句話,是老一輩人肩負的責任與擔當,也包含了一種希望,希望任何一個陶作坊,每一個做陶人都不能以次充好或者粗製濫造,讓整個建水陶的作品,產品都是精益求精,有高質量的。讓天下人說起陶瓷,就有共識“精緻雅陶看建水。"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對於人才,陳老欽佩敬仰老一輩的陶人,他如數家珍說起建水紫陶的老前輩們,王定一、馬吉生、向逢春等,這些大師,造詣最高的,當數王定一。陳老回憶,馬吉生見過,向逢春也見過,那都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這些位紫陶前輩,他們的技藝,他們的建樹,都是紹康永遠學習的榜樣。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人才,是一個行業興衰成敗的關鍵因素,對於人才的培養,陳老一直在呼籲和關注中。他欣喜地看到在我國,我省,工藝美術人才,手工藝人,匠人的培養得到高度重視,人才培養的渠道在不斷增多,雲南大學、民族師範學校,紅河學院等大專院校,都開設有陶瓷專業或者相關專業,致力於陶瓷的設計、製作人才培養。建水年輕一代的陶人都以函授、進修、拜師、遊學各種方式加強學習,提高素質和技藝。

"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當代紫陶名師陳紹康,是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 。他於2017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是建水紫陶界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半個多世紀的做陶生涯,他歷經風雨坎坷,見證著新中國成立後直到現在,建水紫陶的發展壯大。他是一個代表人物,是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路漫漫 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新中國創立後的第六年,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五十年代,我國的工農業、商業,百業待興。建水縣因地制宜,創立了發揮本土傳統產業的企業--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陳紹康1955年進入建水工藝美術陶廠工作,這位勤奮好學的年輕人於1956年考入江蘇無錫藝術中專學校讀書,畢業後一心為家鄉出力,回廠工作。從小就打下做陶的功底的陳紹康,又通過外出讀書深造,很快成為成為廠裡的技術骨幹。因工作出色,被工廠派往廣東石灣、江蘇宜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學習製陶理論和燒製技術。全方位的學習,在理論和實踐的一次次結合中,陳紹康30歲就挑起了工廠的大樑。1971年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擴建後,陳紹康負責新產品的開發設計,他不負眾望,獨立完成了取泥拉坯、寫字繪畫、刊刻雕填、燒製磨光等紫陶製作工藝。1973年中美關係改善,陳紹康被抽調負責赴美產品的設計和製作,他設計燒製了20多個作品,先後到美國、菲律賓、科威特、德國等國家展出。在工廠更新換代,新產品不斷推出的年月,他負責設計、技術,為工廠立下了卓著功勳。陳紹康從1980年到1997年,擔任副廠長,工程師。工廠的生產、技術都要管。那是一個領導幹部身先士卒的年代。陳老說:那時候,我們經常加班,每天要做九個半小時,工廠是五點下班,我們的會議晚上開,加班到11點,但有一點,不興開加班工資的。陳老主管技術,行政,生產技術人員調配,廠裡設技術科、工藝科、生產科,科長們經常要開生產調度會,討論產品生產進度、銷售和各種標準。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200元左右,賣一把壺,一個茶罐到香港包括出口別的國家,兩塊多錢一把。看我們感嘆唏噓,陳老說:這個情況可以去問譚知凡。那個時候任虧本也在做也得做啊!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到了1983年,在全國的改革浪潮中,工廠改成承包制,到了1996年,工廠徹底改制。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本土企業,在建水紫陶製作史上走過一段里程,陶廠的原址就在現在的紫陶一條街上,那個偉岸的,夜晚噴著熊熊火焰的紅磚大煙囪,述說著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一輩輩人的創業史及奉獻。陳紹康從所擔任的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技術副廠長退休了,退休後,他揚帆啟航,開始另一段征程。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1996年,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改制,陳紹康也到歲數臨近退休了,退休不退業,他隨即創立了紹康陶藝工作室。“紹康陶藝”,為建水當時的第一傢俬人作坊,陳老咬咬牙,絕不能因為工廠沒了,紫陶也隨之消失。第一個嘗梨子的人,是需要勇氣的。60歲的人領軍創業,為建水紫陶的製作推廣,親力親為,身體力行,薪火相傳。



陳紹康做陶是一步一步學的,七八歲時就學拉坯了,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會拉小罈罈罐罐了。從13歲隨父親正式學習製陶,練就的童子功硬邦邦的,再加上後來的學習積累,一身的武藝使他30歲時就挑起大樑。從少年、青年到老年,做了五十多年的老陶人,如今還在傾注於陶嗎?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2018年三月,隨滇南陶韻公眾號編輯李雪茜到碗窯村陳紹康家採訪,七十多歲的老人躺在床上休息著,但是眼睛一直注視著對面擺著的一個大投影,屏幕上播放著陶坊裡面工友們製作陶器的畫面,若有了問題,陳老是可以及時指導處理的。那一次因為陳老的身體原因,不便打擾,他和我加了微信,把一個攝製組來採訪他的視頻,轉發給我。2018年8月2日,我隨滇南陶韻老總鄧孝維前往建水採訪,再次來到碗窯村陳紹康家中,陳老看起來氣色很好,坐在床邊很高興地和我們聊了起來。 作為當代建水紫陶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是一個拿起筆能寫能畫,面對陶泥,能做各個工序,並且能作設計的全面的大師。 面對滿頭銀絲的陳老,我說,陳老師,好多年前,在昆明的福海鄉舉辦的全國鄉村文化藝術節上,您帶著紫陶參加文化節,還記得您神采奕奕地和前來看陶的人們親切交談,贈送紹康陶藝的冊子,並在上面親筆簽字的場景。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雲南陶韻建水陶博物館 館長鄧孝維與陳紹康早年合影(攝於2006年)

陳老說:那些年跑得動,他攜陶出去參會的次數很多。2013年,雲南省在茶產地臨滄舉辦雲南省茶博會,在普洱茶的上升時期,這無疑是宣傳建水紫陶的好時機。陳紹康親自帶著自己做的紫陶參加了臨滄的茶博會,讓茶博會現場種茶的,賣茶的,買茶的直觀感受,親自體驗,和普洱茶最相匹配的雲南本土的紫陶茶具。這一次建水紫陶亮相臨滄茶博會,對建水紫陶的發展、上升,具有重大的意義。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紹康

早期作品

以一己之力,不失時機地做著建水紫陶的宣傳推廣,雖然,工程師、副廠長都成了過去時,任卸下了,但是紫陶還得做。陳紹康鐵肩擔道義,負重前行,只要活著,責任還在。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回憶:在建水紫陶發展初期,丹增書記和紅河州、建水縣政府領導十分關心,給予了精神和一些資金支持,使我的工作室很快發展起來。現在的我,名氣大了,效益也好了,但我最大的心願是建水紫陶工藝的發展和產業的壯大,並以此帶動建水更多的人能富起來。”一番話說的是老一輩的心願,不管是多少歲數,心中裝著陶,責任和擔當都未曾卸下。話說的深處,人激動起來。陳老突然站了起來,拉著我的手,快步的走到一張桌子前,他在桌面上翻了翻,又想蹲下去找。“您要找什麼,我來拿。”原來,他要找一本紹康陶藝的書,想指著上面的陶品作些闡述。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現在的精神狀態非常好,我們為他高興,也為建水紫陶的發展高興。建水當代的紫陶四大元老及老一輩的製陶師傅,他們是國家的財富,是這個行業的寶。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每一個階段的發展都是有承接性聯繫性的,猶如那長長的鏈條一環緊扣著一環,若有一環失扣,鏈子就斷了。陳紹康是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的社會主義建設階段的一個關鍵人物,以至於到後來工廠改制,他本人退休之後,他都發揮著作用,讓這個鏈條不斷,永遠一環扣著一環。面對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我請問:陳老,建水紫陶這幾年發展的很快,你認為在發展中要注意什麼問題?陳老思維敏捷馬上就回答:“品種和人才的問題。”就品種來說,建水紫陶必須發展才會有出路,許多東西是需要更新換代的。這是一個70多歲老人的觀念,一點也不固化或者強調因循守舊。他所說的現有的產品要從好的方面發展,這句話,是老一輩人肩負的責任與擔當,也包含了一種希望,希望任何一個陶作坊,每一個做陶人都不能以次充好或者粗製濫造,讓整個建水陶的作品,產品都是精益求精,有高質量的。讓天下人說起陶瓷,就有共識“精緻雅陶看建水。"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對於人才,陳老欽佩敬仰老一輩的陶人,他如數家珍說起建水紫陶的老前輩們,王定一、馬吉生、向逢春等,這些大師,造詣最高的,當數王定一。陳老回憶,馬吉生見過,向逢春也見過,那都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這些位紫陶前輩,他們的技藝,他們的建樹,都是紹康永遠學習的榜樣。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人才,是一個行業興衰成敗的關鍵因素,對於人才的培養,陳老一直在呼籲和關注中。他欣喜地看到在我國,我省,工藝美術人才,手工藝人,匠人的培養得到高度重視,人才培養的渠道在不斷增多,雲南大學、民族師範學校,紅河學院等大專院校,都開設有陶瓷專業或者相關專業,致力於陶瓷的設計、製作人才培養。建水年輕一代的陶人都以函授、進修、拜師、遊學各種方式加強學習,提高素質和技藝。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當代紫陶名師陳紹康,是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 。他於2017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是建水紫陶界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半個多世紀的做陶生涯,他歷經風雨坎坷,見證著新中國成立後直到現在,建水紫陶的發展壯大。他是一個代表人物,是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路漫漫 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新中國創立後的第六年,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五十年代,我國的工農業、商業,百業待興。建水縣因地制宜,創立了發揮本土傳統產業的企業--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陳紹康1955年進入建水工藝美術陶廠工作,這位勤奮好學的年輕人於1956年考入江蘇無錫藝術中專學校讀書,畢業後一心為家鄉出力,回廠工作。從小就打下做陶的功底的陳紹康,又通過外出讀書深造,很快成為成為廠裡的技術骨幹。因工作出色,被工廠派往廣東石灣、江蘇宜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學習製陶理論和燒製技術。全方位的學習,在理論和實踐的一次次結合中,陳紹康30歲就挑起了工廠的大樑。1971年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擴建後,陳紹康負責新產品的開發設計,他不負眾望,獨立完成了取泥拉坯、寫字繪畫、刊刻雕填、燒製磨光等紫陶製作工藝。1973年中美關係改善,陳紹康被抽調負責赴美產品的設計和製作,他設計燒製了20多個作品,先後到美國、菲律賓、科威特、德國等國家展出。在工廠更新換代,新產品不斷推出的年月,他負責設計、技術,為工廠立下了卓著功勳。陳紹康從1980年到1997年,擔任副廠長,工程師。工廠的生產、技術都要管。那是一個領導幹部身先士卒的年代。陳老說:那時候,我們經常加班,每天要做九個半小時,工廠是五點下班,我們的會議晚上開,加班到11點,但有一點,不興開加班工資的。陳老主管技術,行政,生產技術人員調配,廠裡設技術科、工藝科、生產科,科長們經常要開生產調度會,討論產品生產進度、銷售和各種標準。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200元左右,賣一把壺,一個茶罐到香港包括出口別的國家,兩塊多錢一把。看我們感嘆唏噓,陳老說:這個情況可以去問譚知凡。那個時候任虧本也在做也得做啊!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到了1983年,在全國的改革浪潮中,工廠改成承包制,到了1996年,工廠徹底改制。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本土企業,在建水紫陶製作史上走過一段里程,陶廠的原址就在現在的紫陶一條街上,那個偉岸的,夜晚噴著熊熊火焰的紅磚大煙囪,述說著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一輩輩人的創業史及奉獻。陳紹康從所擔任的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技術副廠長退休了,退休後,他揚帆啟航,開始另一段征程。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1996年,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改制,陳紹康也到歲數臨近退休了,退休不退業,他隨即創立了紹康陶藝工作室。“紹康陶藝”,為建水當時的第一傢俬人作坊,陳老咬咬牙,絕不能因為工廠沒了,紫陶也隨之消失。第一個嘗梨子的人,是需要勇氣的。60歲的人領軍創業,為建水紫陶的製作推廣,親力親為,身體力行,薪火相傳。



陳紹康做陶是一步一步學的,七八歲時就學拉坯了,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會拉小罈罈罐罐了。從13歲隨父親正式學習製陶,練就的童子功硬邦邦的,再加上後來的學習積累,一身的武藝使他30歲時就挑起大樑。從少年、青年到老年,做了五十多年的老陶人,如今還在傾注於陶嗎?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2018年三月,隨滇南陶韻公眾號編輯李雪茜到碗窯村陳紹康家採訪,七十多歲的老人躺在床上休息著,但是眼睛一直注視著對面擺著的一個大投影,屏幕上播放著陶坊裡面工友們製作陶器的畫面,若有了問題,陳老是可以及時指導處理的。那一次因為陳老的身體原因,不便打擾,他和我加了微信,把一個攝製組來採訪他的視頻,轉發給我。2018年8月2日,我隨滇南陶韻老總鄧孝維前往建水採訪,再次來到碗窯村陳紹康家中,陳老看起來氣色很好,坐在床邊很高興地和我們聊了起來。 作為當代建水紫陶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是一個拿起筆能寫能畫,面對陶泥,能做各個工序,並且能作設計的全面的大師。 面對滿頭銀絲的陳老,我說,陳老師,好多年前,在昆明的福海鄉舉辦的全國鄉村文化藝術節上,您帶著紫陶參加文化節,還記得您神采奕奕地和前來看陶的人們親切交談,贈送紹康陶藝的冊子,並在上面親筆簽字的場景。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雲南陶韻建水陶博物館 館長鄧孝維與陳紹康早年合影(攝於2006年)

陳老說:那些年跑得動,他攜陶出去參會的次數很多。2013年,雲南省在茶產地臨滄舉辦雲南省茶博會,在普洱茶的上升時期,這無疑是宣傳建水紫陶的好時機。陳紹康親自帶著自己做的紫陶參加了臨滄的茶博會,讓茶博會現場種茶的,賣茶的,買茶的直觀感受,親自體驗,和普洱茶最相匹配的雲南本土的紫陶茶具。這一次建水紫陶亮相臨滄茶博會,對建水紫陶的發展、上升,具有重大的意義。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紹康

早期作品

以一己之力,不失時機地做著建水紫陶的宣傳推廣,雖然,工程師、副廠長都成了過去時,任卸下了,但是紫陶還得做。陳紹康鐵肩擔道義,負重前行,只要活著,責任還在。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回憶:在建水紫陶發展初期,丹增書記和紅河州、建水縣政府領導十分關心,給予了精神和一些資金支持,使我的工作室很快發展起來。現在的我,名氣大了,效益也好了,但我最大的心願是建水紫陶工藝的發展和產業的壯大,並以此帶動建水更多的人能富起來。”一番話說的是老一輩的心願,不管是多少歲數,心中裝著陶,責任和擔當都未曾卸下。話說的深處,人激動起來。陳老突然站了起來,拉著我的手,快步的走到一張桌子前,他在桌面上翻了翻,又想蹲下去找。“您要找什麼,我來拿。”原來,他要找一本紹康陶藝的書,想指著上面的陶品作些闡述。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現在的精神狀態非常好,我們為他高興,也為建水紫陶的發展高興。建水當代的紫陶四大元老及老一輩的製陶師傅,他們是國家的財富,是這個行業的寶。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每一個階段的發展都是有承接性聯繫性的,猶如那長長的鏈條一環緊扣著一環,若有一環失扣,鏈子就斷了。陳紹康是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的社會主義建設階段的一個關鍵人物,以至於到後來工廠改制,他本人退休之後,他都發揮著作用,讓這個鏈條不斷,永遠一環扣著一環。面對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我請問:陳老,建水紫陶這幾年發展的很快,你認為在發展中要注意什麼問題?陳老思維敏捷馬上就回答:“品種和人才的問題。”就品種來說,建水紫陶必須發展才會有出路,許多東西是需要更新換代的。這是一個70多歲老人的觀念,一點也不固化或者強調因循守舊。他所說的現有的產品要從好的方面發展,這句話,是老一輩人肩負的責任與擔當,也包含了一種希望,希望任何一個陶作坊,每一個做陶人都不能以次充好或者粗製濫造,讓整個建水陶的作品,產品都是精益求精,有高質量的。讓天下人說起陶瓷,就有共識“精緻雅陶看建水。"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對於人才,陳老欽佩敬仰老一輩的陶人,他如數家珍說起建水紫陶的老前輩們,王定一、馬吉生、向逢春等,這些大師,造詣最高的,當數王定一。陳老回憶,馬吉生見過,向逢春也見過,那都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這些位紫陶前輩,他們的技藝,他們的建樹,都是紹康永遠學習的榜樣。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人才,是一個行業興衰成敗的關鍵因素,對於人才的培養,陳老一直在呼籲和關注中。他欣喜地看到在我國,我省,工藝美術人才,手工藝人,匠人的培養得到高度重視,人才培養的渠道在不斷增多,雲南大學、民族師範學校,紅河學院等大專院校,都開設有陶瓷專業或者相關專業,致力於陶瓷的設計、製作人才培養。建水年輕一代的陶人都以函授、進修、拜師、遊學各種方式加強學習,提高素質和技藝。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當代紫陶名師陳紹康,是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 。他於2017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是建水紫陶界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半個多世紀的做陶生涯,他歷經風雨坎坷,見證著新中國成立後直到現在,建水紫陶的發展壯大。他是一個代表人物,是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路漫漫 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新中國創立後的第六年,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五十年代,我國的工農業、商業,百業待興。建水縣因地制宜,創立了發揮本土傳統產業的企業--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陳紹康1955年進入建水工藝美術陶廠工作,這位勤奮好學的年輕人於1956年考入江蘇無錫藝術中專學校讀書,畢業後一心為家鄉出力,回廠工作。從小就打下做陶的功底的陳紹康,又通過外出讀書深造,很快成為成為廠裡的技術骨幹。因工作出色,被工廠派往廣東石灣、江蘇宜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學習製陶理論和燒製技術。全方位的學習,在理論和實踐的一次次結合中,陳紹康30歲就挑起了工廠的大樑。1971年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擴建後,陳紹康負責新產品的開發設計,他不負眾望,獨立完成了取泥拉坯、寫字繪畫、刊刻雕填、燒製磨光等紫陶製作工藝。1973年中美關係改善,陳紹康被抽調負責赴美產品的設計和製作,他設計燒製了20多個作品,先後到美國、菲律賓、科威特、德國等國家展出。在工廠更新換代,新產品不斷推出的年月,他負責設計、技術,為工廠立下了卓著功勳。陳紹康從1980年到1997年,擔任副廠長,工程師。工廠的生產、技術都要管。那是一個領導幹部身先士卒的年代。陳老說:那時候,我們經常加班,每天要做九個半小時,工廠是五點下班,我們的會議晚上開,加班到11點,但有一點,不興開加班工資的。陳老主管技術,行政,生產技術人員調配,廠裡設技術科、工藝科、生產科,科長們經常要開生產調度會,討論產品生產進度、銷售和各種標準。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200元左右,賣一把壺,一個茶罐到香港包括出口別的國家,兩塊多錢一把。看我們感嘆唏噓,陳老說:這個情況可以去問譚知凡。那個時候任虧本也在做也得做啊!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到了1983年,在全國的改革浪潮中,工廠改成承包制,到了1996年,工廠徹底改制。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本土企業,在建水紫陶製作史上走過一段里程,陶廠的原址就在現在的紫陶一條街上,那個偉岸的,夜晚噴著熊熊火焰的紅磚大煙囪,述說著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一輩輩人的創業史及奉獻。陳紹康從所擔任的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技術副廠長退休了,退休後,他揚帆啟航,開始另一段征程。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1996年,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改制,陳紹康也到歲數臨近退休了,退休不退業,他隨即創立了紹康陶藝工作室。“紹康陶藝”,為建水當時的第一傢俬人作坊,陳老咬咬牙,絕不能因為工廠沒了,紫陶也隨之消失。第一個嘗梨子的人,是需要勇氣的。60歲的人領軍創業,為建水紫陶的製作推廣,親力親為,身體力行,薪火相傳。



陳紹康做陶是一步一步學的,七八歲時就學拉坯了,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會拉小罈罈罐罐了。從13歲隨父親正式學習製陶,練就的童子功硬邦邦的,再加上後來的學習積累,一身的武藝使他30歲時就挑起大樑。從少年、青年到老年,做了五十多年的老陶人,如今還在傾注於陶嗎?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2018年三月,隨滇南陶韻公眾號編輯李雪茜到碗窯村陳紹康家採訪,七十多歲的老人躺在床上休息著,但是眼睛一直注視著對面擺著的一個大投影,屏幕上播放著陶坊裡面工友們製作陶器的畫面,若有了問題,陳老是可以及時指導處理的。那一次因為陳老的身體原因,不便打擾,他和我加了微信,把一個攝製組來採訪他的視頻,轉發給我。2018年8月2日,我隨滇南陶韻老總鄧孝維前往建水採訪,再次來到碗窯村陳紹康家中,陳老看起來氣色很好,坐在床邊很高興地和我們聊了起來。 作為當代建水紫陶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是一個拿起筆能寫能畫,面對陶泥,能做各個工序,並且能作設計的全面的大師。 面對滿頭銀絲的陳老,我說,陳老師,好多年前,在昆明的福海鄉舉辦的全國鄉村文化藝術節上,您帶著紫陶參加文化節,還記得您神采奕奕地和前來看陶的人們親切交談,贈送紹康陶藝的冊子,並在上面親筆簽字的場景。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雲南陶韻建水陶博物館 館長鄧孝維與陳紹康早年合影(攝於2006年)

陳老說:那些年跑得動,他攜陶出去參會的次數很多。2013年,雲南省在茶產地臨滄舉辦雲南省茶博會,在普洱茶的上升時期,這無疑是宣傳建水紫陶的好時機。陳紹康親自帶著自己做的紫陶參加了臨滄的茶博會,讓茶博會現場種茶的,賣茶的,買茶的直觀感受,親自體驗,和普洱茶最相匹配的雲南本土的紫陶茶具。這一次建水紫陶亮相臨滄茶博會,對建水紫陶的發展、上升,具有重大的意義。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紹康

早期作品

以一己之力,不失時機地做著建水紫陶的宣傳推廣,雖然,工程師、副廠長都成了過去時,任卸下了,但是紫陶還得做。陳紹康鐵肩擔道義,負重前行,只要活著,責任還在。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回憶:在建水紫陶發展初期,丹增書記和紅河州、建水縣政府領導十分關心,給予了精神和一些資金支持,使我的工作室很快發展起來。現在的我,名氣大了,效益也好了,但我最大的心願是建水紫陶工藝的發展和產業的壯大,並以此帶動建水更多的人能富起來。”一番話說的是老一輩的心願,不管是多少歲數,心中裝著陶,責任和擔當都未曾卸下。話說的深處,人激動起來。陳老突然站了起來,拉著我的手,快步的走到一張桌子前,他在桌面上翻了翻,又想蹲下去找。“您要找什麼,我來拿。”原來,他要找一本紹康陶藝的書,想指著上面的陶品作些闡述。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現在的精神狀態非常好,我們為他高興,也為建水紫陶的發展高興。建水當代的紫陶四大元老及老一輩的製陶師傅,他們是國家的財富,是這個行業的寶。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每一個階段的發展都是有承接性聯繫性的,猶如那長長的鏈條一環緊扣著一環,若有一環失扣,鏈子就斷了。陳紹康是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的社會主義建設階段的一個關鍵人物,以至於到後來工廠改制,他本人退休之後,他都發揮著作用,讓這個鏈條不斷,永遠一環扣著一環。面對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我請問:陳老,建水紫陶這幾年發展的很快,你認為在發展中要注意什麼問題?陳老思維敏捷馬上就回答:“品種和人才的問題。”就品種來說,建水紫陶必須發展才會有出路,許多東西是需要更新換代的。這是一個70多歲老人的觀念,一點也不固化或者強調因循守舊。他所說的現有的產品要從好的方面發展,這句話,是老一輩人肩負的責任與擔當,也包含了一種希望,希望任何一個陶作坊,每一個做陶人都不能以次充好或者粗製濫造,讓整個建水陶的作品,產品都是精益求精,有高質量的。讓天下人說起陶瓷,就有共識“精緻雅陶看建水。"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對於人才,陳老欽佩敬仰老一輩的陶人,他如數家珍說起建水紫陶的老前輩們,王定一、馬吉生、向逢春等,這些大師,造詣最高的,當數王定一。陳老回憶,馬吉生見過,向逢春也見過,那都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這些位紫陶前輩,他們的技藝,他們的建樹,都是紹康永遠學習的榜樣。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人才,是一個行業興衰成敗的關鍵因素,對於人才的培養,陳老一直在呼籲和關注中。他欣喜地看到在我國,我省,工藝美術人才,手工藝人,匠人的培養得到高度重視,人才培養的渠道在不斷增多,雲南大學、民族師範學校,紅河學院等大專院校,都開設有陶瓷專業或者相關專業,致力於陶瓷的設計、製作人才培養。建水年輕一代的陶人都以函授、進修、拜師、遊學各種方式加強學習,提高素質和技藝。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當代紫陶名師陳紹康,是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 。他於2017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是建水紫陶界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半個多世紀的做陶生涯,他歷經風雨坎坷,見證著新中國成立後直到現在,建水紫陶的發展壯大。他是一個代表人物,是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路漫漫 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新中國創立後的第六年,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五十年代,我國的工農業、商業,百業待興。建水縣因地制宜,創立了發揮本土傳統產業的企業--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陳紹康1955年進入建水工藝美術陶廠工作,這位勤奮好學的年輕人於1956年考入江蘇無錫藝術中專學校讀書,畢業後一心為家鄉出力,回廠工作。從小就打下做陶的功底的陳紹康,又通過外出讀書深造,很快成為成為廠裡的技術骨幹。因工作出色,被工廠派往廣東石灣、江蘇宜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學習製陶理論和燒製技術。全方位的學習,在理論和實踐的一次次結合中,陳紹康30歲就挑起了工廠的大樑。1971年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擴建後,陳紹康負責新產品的開發設計,他不負眾望,獨立完成了取泥拉坯、寫字繪畫、刊刻雕填、燒製磨光等紫陶製作工藝。1973年中美關係改善,陳紹康被抽調負責赴美產品的設計和製作,他設計燒製了20多個作品,先後到美國、菲律賓、科威特、德國等國家展出。在工廠更新換代,新產品不斷推出的年月,他負責設計、技術,為工廠立下了卓著功勳。陳紹康從1980年到1997年,擔任副廠長,工程師。工廠的生產、技術都要管。那是一個領導幹部身先士卒的年代。陳老說:那時候,我們經常加班,每天要做九個半小時,工廠是五點下班,我們的會議晚上開,加班到11點,但有一點,不興開加班工資的。陳老主管技術,行政,生產技術人員調配,廠裡設技術科、工藝科、生產科,科長們經常要開生產調度會,討論產品生產進度、銷售和各種標準。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200元左右,賣一把壺,一個茶罐到香港包括出口別的國家,兩塊多錢一把。看我們感嘆唏噓,陳老說:這個情況可以去問譚知凡。那個時候任虧本也在做也得做啊!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到了1983年,在全國的改革浪潮中,工廠改成承包制,到了1996年,工廠徹底改制。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本土企業,在建水紫陶製作史上走過一段里程,陶廠的原址就在現在的紫陶一條街上,那個偉岸的,夜晚噴著熊熊火焰的紅磚大煙囪,述說著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一輩輩人的創業史及奉獻。陳紹康從所擔任的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技術副廠長退休了,退休後,他揚帆啟航,開始另一段征程。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1996年,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改制,陳紹康也到歲數臨近退休了,退休不退業,他隨即創立了紹康陶藝工作室。“紹康陶藝”,為建水當時的第一傢俬人作坊,陳老咬咬牙,絕不能因為工廠沒了,紫陶也隨之消失。第一個嘗梨子的人,是需要勇氣的。60歲的人領軍創業,為建水紫陶的製作推廣,親力親為,身體力行,薪火相傳。



陳紹康做陶是一步一步學的,七八歲時就學拉坯了,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會拉小罈罈罐罐了。從13歲隨父親正式學習製陶,練就的童子功硬邦邦的,再加上後來的學習積累,一身的武藝使他30歲時就挑起大樑。從少年、青年到老年,做了五十多年的老陶人,如今還在傾注於陶嗎?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2018年三月,隨滇南陶韻公眾號編輯李雪茜到碗窯村陳紹康家採訪,七十多歲的老人躺在床上休息著,但是眼睛一直注視著對面擺著的一個大投影,屏幕上播放著陶坊裡面工友們製作陶器的畫面,若有了問題,陳老是可以及時指導處理的。那一次因為陳老的身體原因,不便打擾,他和我加了微信,把一個攝製組來採訪他的視頻,轉發給我。2018年8月2日,我隨滇南陶韻老總鄧孝維前往建水採訪,再次來到碗窯村陳紹康家中,陳老看起來氣色很好,坐在床邊很高興地和我們聊了起來。 作為當代建水紫陶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是一個拿起筆能寫能畫,面對陶泥,能做各個工序,並且能作設計的全面的大師。 面對滿頭銀絲的陳老,我說,陳老師,好多年前,在昆明的福海鄉舉辦的全國鄉村文化藝術節上,您帶著紫陶參加文化節,還記得您神采奕奕地和前來看陶的人們親切交談,贈送紹康陶藝的冊子,並在上面親筆簽字的場景。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雲南陶韻建水陶博物館 館長鄧孝維與陳紹康早年合影(攝於2006年)

陳老說:那些年跑得動,他攜陶出去參會的次數很多。2013年,雲南省在茶產地臨滄舉辦雲南省茶博會,在普洱茶的上升時期,這無疑是宣傳建水紫陶的好時機。陳紹康親自帶著自己做的紫陶參加了臨滄的茶博會,讓茶博會現場種茶的,賣茶的,買茶的直觀感受,親自體驗,和普洱茶最相匹配的雲南本土的紫陶茶具。這一次建水紫陶亮相臨滄茶博會,對建水紫陶的發展、上升,具有重大的意義。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紹康

早期作品

以一己之力,不失時機地做著建水紫陶的宣傳推廣,雖然,工程師、副廠長都成了過去時,任卸下了,但是紫陶還得做。陳紹康鐵肩擔道義,負重前行,只要活著,責任還在。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回憶:在建水紫陶發展初期,丹增書記和紅河州、建水縣政府領導十分關心,給予了精神和一些資金支持,使我的工作室很快發展起來。現在的我,名氣大了,效益也好了,但我最大的心願是建水紫陶工藝的發展和產業的壯大,並以此帶動建水更多的人能富起來。”一番話說的是老一輩的心願,不管是多少歲數,心中裝著陶,責任和擔當都未曾卸下。話說的深處,人激動起來。陳老突然站了起來,拉著我的手,快步的走到一張桌子前,他在桌面上翻了翻,又想蹲下去找。“您要找什麼,我來拿。”原來,他要找一本紹康陶藝的書,想指著上面的陶品作些闡述。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現在的精神狀態非常好,我們為他高興,也為建水紫陶的發展高興。建水當代的紫陶四大元老及老一輩的製陶師傅,他們是國家的財富,是這個行業的寶。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每一個階段的發展都是有承接性聯繫性的,猶如那長長的鏈條一環緊扣著一環,若有一環失扣,鏈子就斷了。陳紹康是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的社會主義建設階段的一個關鍵人物,以至於到後來工廠改制,他本人退休之後,他都發揮著作用,讓這個鏈條不斷,永遠一環扣著一環。面對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我請問:陳老,建水紫陶這幾年發展的很快,你認為在發展中要注意什麼問題?陳老思維敏捷馬上就回答:“品種和人才的問題。”就品種來說,建水紫陶必須發展才會有出路,許多東西是需要更新換代的。這是一個70多歲老人的觀念,一點也不固化或者強調因循守舊。他所說的現有的產品要從好的方面發展,這句話,是老一輩人肩負的責任與擔當,也包含了一種希望,希望任何一個陶作坊,每一個做陶人都不能以次充好或者粗製濫造,讓整個建水陶的作品,產品都是精益求精,有高質量的。讓天下人說起陶瓷,就有共識“精緻雅陶看建水。"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對於人才,陳老欽佩敬仰老一輩的陶人,他如數家珍說起建水紫陶的老前輩們,王定一、馬吉生、向逢春等,這些大師,造詣最高的,當數王定一。陳老回憶,馬吉生見過,向逢春也見過,那都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這些位紫陶前輩,他們的技藝,他們的建樹,都是紹康永遠學習的榜樣。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人才,是一個行業興衰成敗的關鍵因素,對於人才的培養,陳老一直在呼籲和關注中。他欣喜地看到在我國,我省,工藝美術人才,手工藝人,匠人的培養得到高度重視,人才培養的渠道在不斷增多,雲南大學、民族師範學校,紅河學院等大專院校,都開設有陶瓷專業或者相關專業,致力於陶瓷的設計、製作人才培養。建水年輕一代的陶人都以函授、進修、拜師、遊學各種方式加強學習,提高素質和技藝。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年輕一代成長起來了,老一輩人欣慰了。陳老回憶著縣工藝美術陶廠同事工友們,感慨萬千。陳老是1956進工廠的,他說:當時有40多人,這40多人當中,剩下的只有12個人了,我是指活著的,何家雲,何鳳英,還有一些不出名的,走了,都走了,這件事可以去問譚知凡。

"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當代紫陶名師陳紹康,是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 。他於2017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是建水紫陶界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半個多世紀的做陶生涯,他歷經風雨坎坷,見證著新中國成立後直到現在,建水紫陶的發展壯大。他是一個代表人物,是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路漫漫 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新中國創立後的第六年,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五十年代,我國的工農業、商業,百業待興。建水縣因地制宜,創立了發揮本土傳統產業的企業--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陳紹康1955年進入建水工藝美術陶廠工作,這位勤奮好學的年輕人於1956年考入江蘇無錫藝術中專學校讀書,畢業後一心為家鄉出力,回廠工作。從小就打下做陶的功底的陳紹康,又通過外出讀書深造,很快成為成為廠裡的技術骨幹。因工作出色,被工廠派往廣東石灣、江蘇宜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學習製陶理論和燒製技術。全方位的學習,在理論和實踐的一次次結合中,陳紹康30歲就挑起了工廠的大樑。1971年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擴建後,陳紹康負責新產品的開發設計,他不負眾望,獨立完成了取泥拉坯、寫字繪畫、刊刻雕填、燒製磨光等紫陶製作工藝。1973年中美關係改善,陳紹康被抽調負責赴美產品的設計和製作,他設計燒製了20多個作品,先後到美國、菲律賓、科威特、德國等國家展出。在工廠更新換代,新產品不斷推出的年月,他負責設計、技術,為工廠立下了卓著功勳。陳紹康從1980年到1997年,擔任副廠長,工程師。工廠的生產、技術都要管。那是一個領導幹部身先士卒的年代。陳老說:那時候,我們經常加班,每天要做九個半小時,工廠是五點下班,我們的會議晚上開,加班到11點,但有一點,不興開加班工資的。陳老主管技術,行政,生產技術人員調配,廠裡設技術科、工藝科、生產科,科長們經常要開生產調度會,討論產品生產進度、銷售和各種標準。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200元左右,賣一把壺,一個茶罐到香港包括出口別的國家,兩塊多錢一把。看我們感嘆唏噓,陳老說:這個情況可以去問譚知凡。那個時候任虧本也在做也得做啊!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到了1983年,在全國的改革浪潮中,工廠改成承包制,到了1996年,工廠徹底改制。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本土企業,在建水紫陶製作史上走過一段里程,陶廠的原址就在現在的紫陶一條街上,那個偉岸的,夜晚噴著熊熊火焰的紅磚大煙囪,述說著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一輩輩人的創業史及奉獻。陳紹康從所擔任的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技術副廠長退休了,退休後,他揚帆啟航,開始另一段征程。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1996年,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改制,陳紹康也到歲數臨近退休了,退休不退業,他隨即創立了紹康陶藝工作室。“紹康陶藝”,為建水當時的第一傢俬人作坊,陳老咬咬牙,絕不能因為工廠沒了,紫陶也隨之消失。第一個嘗梨子的人,是需要勇氣的。60歲的人領軍創業,為建水紫陶的製作推廣,親力親為,身體力行,薪火相傳。



陳紹康做陶是一步一步學的,七八歲時就學拉坯了,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會拉小罈罈罐罐了。從13歲隨父親正式學習製陶,練就的童子功硬邦邦的,再加上後來的學習積累,一身的武藝使他30歲時就挑起大樑。從少年、青年到老年,做了五十多年的老陶人,如今還在傾注於陶嗎?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2018年三月,隨滇南陶韻公眾號編輯李雪茜到碗窯村陳紹康家採訪,七十多歲的老人躺在床上休息著,但是眼睛一直注視著對面擺著的一個大投影,屏幕上播放著陶坊裡面工友們製作陶器的畫面,若有了問題,陳老是可以及時指導處理的。那一次因為陳老的身體原因,不便打擾,他和我加了微信,把一個攝製組來採訪他的視頻,轉發給我。2018年8月2日,我隨滇南陶韻老總鄧孝維前往建水採訪,再次來到碗窯村陳紹康家中,陳老看起來氣色很好,坐在床邊很高興地和我們聊了起來。 作為當代建水紫陶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是一個拿起筆能寫能畫,面對陶泥,能做各個工序,並且能作設計的全面的大師。 面對滿頭銀絲的陳老,我說,陳老師,好多年前,在昆明的福海鄉舉辦的全國鄉村文化藝術節上,您帶著紫陶參加文化節,還記得您神采奕奕地和前來看陶的人們親切交談,贈送紹康陶藝的冊子,並在上面親筆簽字的場景。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雲南陶韻建水陶博物館 館長鄧孝維與陳紹康早年合影(攝於2006年)

陳老說:那些年跑得動,他攜陶出去參會的次數很多。2013年,雲南省在茶產地臨滄舉辦雲南省茶博會,在普洱茶的上升時期,這無疑是宣傳建水紫陶的好時機。陳紹康親自帶著自己做的紫陶參加了臨滄的茶博會,讓茶博會現場種茶的,賣茶的,買茶的直觀感受,親自體驗,和普洱茶最相匹配的雲南本土的紫陶茶具。這一次建水紫陶亮相臨滄茶博會,對建水紫陶的發展、上升,具有重大的意義。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紹康

早期作品

以一己之力,不失時機地做著建水紫陶的宣傳推廣,雖然,工程師、副廠長都成了過去時,任卸下了,但是紫陶還得做。陳紹康鐵肩擔道義,負重前行,只要活著,責任還在。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回憶:在建水紫陶發展初期,丹增書記和紅河州、建水縣政府領導十分關心,給予了精神和一些資金支持,使我的工作室很快發展起來。現在的我,名氣大了,效益也好了,但我最大的心願是建水紫陶工藝的發展和產業的壯大,並以此帶動建水更多的人能富起來。”一番話說的是老一輩的心願,不管是多少歲數,心中裝著陶,責任和擔當都未曾卸下。話說的深處,人激動起來。陳老突然站了起來,拉著我的手,快步的走到一張桌子前,他在桌面上翻了翻,又想蹲下去找。“您要找什麼,我來拿。”原來,他要找一本紹康陶藝的書,想指著上面的陶品作些闡述。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現在的精神狀態非常好,我們為他高興,也為建水紫陶的發展高興。建水當代的紫陶四大元老及老一輩的製陶師傅,他們是國家的財富,是這個行業的寶。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每一個階段的發展都是有承接性聯繫性的,猶如那長長的鏈條一環緊扣著一環,若有一環失扣,鏈子就斷了。陳紹康是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的社會主義建設階段的一個關鍵人物,以至於到後來工廠改制,他本人退休之後,他都發揮著作用,讓這個鏈條不斷,永遠一環扣著一環。面對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我請問:陳老,建水紫陶這幾年發展的很快,你認為在發展中要注意什麼問題?陳老思維敏捷馬上就回答:“品種和人才的問題。”就品種來說,建水紫陶必須發展才會有出路,許多東西是需要更新換代的。這是一個70多歲老人的觀念,一點也不固化或者強調因循守舊。他所說的現有的產品要從好的方面發展,這句話,是老一輩人肩負的責任與擔當,也包含了一種希望,希望任何一個陶作坊,每一個做陶人都不能以次充好或者粗製濫造,讓整個建水陶的作品,產品都是精益求精,有高質量的。讓天下人說起陶瓷,就有共識“精緻雅陶看建水。"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對於人才,陳老欽佩敬仰老一輩的陶人,他如數家珍說起建水紫陶的老前輩們,王定一、馬吉生、向逢春等,這些大師,造詣最高的,當數王定一。陳老回憶,馬吉生見過,向逢春也見過,那都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這些位紫陶前輩,他們的技藝,他們的建樹,都是紹康永遠學習的榜樣。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人才,是一個行業興衰成敗的關鍵因素,對於人才的培養,陳老一直在呼籲和關注中。他欣喜地看到在我國,我省,工藝美術人才,手工藝人,匠人的培養得到高度重視,人才培養的渠道在不斷增多,雲南大學、民族師範學校,紅河學院等大專院校,都開設有陶瓷專業或者相關專業,致力於陶瓷的設計、製作人才培養。建水年輕一代的陶人都以函授、進修、拜師、遊學各種方式加強學習,提高素質和技藝。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年輕一代成長起來了,老一輩人欣慰了。陳老回憶著縣工藝美術陶廠同事工友們,感慨萬千。陳老是1956進工廠的,他說:當時有40多人,這40多人當中,剩下的只有12個人了,我是指活著的,何家雲,何鳳英,還有一些不出名的,走了,都走了,這件事可以去問譚知凡。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當代紫陶名師陳紹康,是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 。他於2017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是建水紫陶界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半個多世紀的做陶生涯,他歷經風雨坎坷,見證著新中國成立後直到現在,建水紫陶的發展壯大。他是一個代表人物,是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路漫漫 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新中國創立後的第六年,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五十年代,我國的工農業、商業,百業待興。建水縣因地制宜,創立了發揮本土傳統產業的企業--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陳紹康1955年進入建水工藝美術陶廠工作,這位勤奮好學的年輕人於1956年考入江蘇無錫藝術中專學校讀書,畢業後一心為家鄉出力,回廠工作。從小就打下做陶的功底的陳紹康,又通過外出讀書深造,很快成為成為廠裡的技術骨幹。因工作出色,被工廠派往廣東石灣、江蘇宜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學習製陶理論和燒製技術。全方位的學習,在理論和實踐的一次次結合中,陳紹康30歲就挑起了工廠的大樑。1971年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擴建後,陳紹康負責新產品的開發設計,他不負眾望,獨立完成了取泥拉坯、寫字繪畫、刊刻雕填、燒製磨光等紫陶製作工藝。1973年中美關係改善,陳紹康被抽調負責赴美產品的設計和製作,他設計燒製了20多個作品,先後到美國、菲律賓、科威特、德國等國家展出。在工廠更新換代,新產品不斷推出的年月,他負責設計、技術,為工廠立下了卓著功勳。陳紹康從1980年到1997年,擔任副廠長,工程師。工廠的生產、技術都要管。那是一個領導幹部身先士卒的年代。陳老說:那時候,我們經常加班,每天要做九個半小時,工廠是五點下班,我們的會議晚上開,加班到11點,但有一點,不興開加班工資的。陳老主管技術,行政,生產技術人員調配,廠裡設技術科、工藝科、生產科,科長們經常要開生產調度會,討論產品生產進度、銷售和各種標準。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200元左右,賣一把壺,一個茶罐到香港包括出口別的國家,兩塊多錢一把。看我們感嘆唏噓,陳老說:這個情況可以去問譚知凡。那個時候任虧本也在做也得做啊!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到了1983年,在全國的改革浪潮中,工廠改成承包制,到了1996年,工廠徹底改制。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本土企業,在建水紫陶製作史上走過一段里程,陶廠的原址就在現在的紫陶一條街上,那個偉岸的,夜晚噴著熊熊火焰的紅磚大煙囪,述說著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一輩輩人的創業史及奉獻。陳紹康從所擔任的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技術副廠長退休了,退休後,他揚帆啟航,開始另一段征程。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1996年,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改制,陳紹康也到歲數臨近退休了,退休不退業,他隨即創立了紹康陶藝工作室。“紹康陶藝”,為建水當時的第一傢俬人作坊,陳老咬咬牙,絕不能因為工廠沒了,紫陶也隨之消失。第一個嘗梨子的人,是需要勇氣的。60歲的人領軍創業,為建水紫陶的製作推廣,親力親為,身體力行,薪火相傳。



陳紹康做陶是一步一步學的,七八歲時就學拉坯了,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會拉小罈罈罐罐了。從13歲隨父親正式學習製陶,練就的童子功硬邦邦的,再加上後來的學習積累,一身的武藝使他30歲時就挑起大樑。從少年、青年到老年,做了五十多年的老陶人,如今還在傾注於陶嗎?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2018年三月,隨滇南陶韻公眾號編輯李雪茜到碗窯村陳紹康家採訪,七十多歲的老人躺在床上休息著,但是眼睛一直注視著對面擺著的一個大投影,屏幕上播放著陶坊裡面工友們製作陶器的畫面,若有了問題,陳老是可以及時指導處理的。那一次因為陳老的身體原因,不便打擾,他和我加了微信,把一個攝製組來採訪他的視頻,轉發給我。2018年8月2日,我隨滇南陶韻老總鄧孝維前往建水採訪,再次來到碗窯村陳紹康家中,陳老看起來氣色很好,坐在床邊很高興地和我們聊了起來。 作為當代建水紫陶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是一個拿起筆能寫能畫,面對陶泥,能做各個工序,並且能作設計的全面的大師。 面對滿頭銀絲的陳老,我說,陳老師,好多年前,在昆明的福海鄉舉辦的全國鄉村文化藝術節上,您帶著紫陶參加文化節,還記得您神采奕奕地和前來看陶的人們親切交談,贈送紹康陶藝的冊子,並在上面親筆簽字的場景。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雲南陶韻建水陶博物館 館長鄧孝維與陳紹康早年合影(攝於2006年)

陳老說:那些年跑得動,他攜陶出去參會的次數很多。2013年,雲南省在茶產地臨滄舉辦雲南省茶博會,在普洱茶的上升時期,這無疑是宣傳建水紫陶的好時機。陳紹康親自帶著自己做的紫陶參加了臨滄的茶博會,讓茶博會現場種茶的,賣茶的,買茶的直觀感受,親自體驗,和普洱茶最相匹配的雲南本土的紫陶茶具。這一次建水紫陶亮相臨滄茶博會,對建水紫陶的發展、上升,具有重大的意義。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紹康

早期作品

以一己之力,不失時機地做著建水紫陶的宣傳推廣,雖然,工程師、副廠長都成了過去時,任卸下了,但是紫陶還得做。陳紹康鐵肩擔道義,負重前行,只要活著,責任還在。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回憶:在建水紫陶發展初期,丹增書記和紅河州、建水縣政府領導十分關心,給予了精神和一些資金支持,使我的工作室很快發展起來。現在的我,名氣大了,效益也好了,但我最大的心願是建水紫陶工藝的發展和產業的壯大,並以此帶動建水更多的人能富起來。”一番話說的是老一輩的心願,不管是多少歲數,心中裝著陶,責任和擔當都未曾卸下。話說的深處,人激動起來。陳老突然站了起來,拉著我的手,快步的走到一張桌子前,他在桌面上翻了翻,又想蹲下去找。“您要找什麼,我來拿。”原來,他要找一本紹康陶藝的書,想指著上面的陶品作些闡述。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現在的精神狀態非常好,我們為他高興,也為建水紫陶的發展高興。建水當代的紫陶四大元老及老一輩的製陶師傅,他們是國家的財富,是這個行業的寶。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每一個階段的發展都是有承接性聯繫性的,猶如那長長的鏈條一環緊扣著一環,若有一環失扣,鏈子就斷了。陳紹康是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的社會主義建設階段的一個關鍵人物,以至於到後來工廠改制,他本人退休之後,他都發揮著作用,讓這個鏈條不斷,永遠一環扣著一環。面對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我請問:陳老,建水紫陶這幾年發展的很快,你認為在發展中要注意什麼問題?陳老思維敏捷馬上就回答:“品種和人才的問題。”就品種來說,建水紫陶必須發展才會有出路,許多東西是需要更新換代的。這是一個70多歲老人的觀念,一點也不固化或者強調因循守舊。他所說的現有的產品要從好的方面發展,這句話,是老一輩人肩負的責任與擔當,也包含了一種希望,希望任何一個陶作坊,每一個做陶人都不能以次充好或者粗製濫造,讓整個建水陶的作品,產品都是精益求精,有高質量的。讓天下人說起陶瓷,就有共識“精緻雅陶看建水。"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對於人才,陳老欽佩敬仰老一輩的陶人,他如數家珍說起建水紫陶的老前輩們,王定一、馬吉生、向逢春等,這些大師,造詣最高的,當數王定一。陳老回憶,馬吉生見過,向逢春也見過,那都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這些位紫陶前輩,他們的技藝,他們的建樹,都是紹康永遠學習的榜樣。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人才,是一個行業興衰成敗的關鍵因素,對於人才的培養,陳老一直在呼籲和關注中。他欣喜地看到在我國,我省,工藝美術人才,手工藝人,匠人的培養得到高度重視,人才培養的渠道在不斷增多,雲南大學、民族師範學校,紅河學院等大專院校,都開設有陶瓷專業或者相關專業,致力於陶瓷的設計、製作人才培養。建水年輕一代的陶人都以函授、進修、拜師、遊學各種方式加強學習,提高素質和技藝。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年輕一代成長起來了,老一輩人欣慰了。陳老回憶著縣工藝美術陶廠同事工友們,感慨萬千。陳老是1956進工廠的,他說:當時有40多人,這40多人當中,剩下的只有12個人了,我是指活著的,何家雲,何鳳英,還有一些不出名的,走了,都走了,這件事可以去問譚知凡。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幾十年做下來,作品多了,多得沒有數也數不清,更沒得記錄可考證。僅2003年的時候整個雲南省茶城增加,茶莊如雨後春筍,與之相匹配的本土茶具,建水紫陶隨茶熱鬧起來,那段時間,紹康陶藝也倍加忙碌,一個月做20件,30件茶壺,還做小茶罐,應要求,也在現場搞展覽教學。落款紹康的壺、瓶和其他茶具,國內外的茶友陶友都收藏和使用著。他設計的20多個產品在陶廠生產持續20年之久。尤其是茶具類的七頭茶具、四頭茶具、三頭茶具造型獨特,品質奇雅,備受青睞,遠銷國外。陳紹康設計製作的“博古瓶”、“仿青銅器檯燈”等4件紫陶作品,被國家珍寶館珍藏。

"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當代紫陶名師陳紹康,是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 。他於2017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是建水紫陶界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半個多世紀的做陶生涯,他歷經風雨坎坷,見證著新中國成立後直到現在,建水紫陶的發展壯大。他是一個代表人物,是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路漫漫 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新中國創立後的第六年,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五十年代,我國的工農業、商業,百業待興。建水縣因地制宜,創立了發揮本土傳統產業的企業--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陳紹康1955年進入建水工藝美術陶廠工作,這位勤奮好學的年輕人於1956年考入江蘇無錫藝術中專學校讀書,畢業後一心為家鄉出力,回廠工作。從小就打下做陶的功底的陳紹康,又通過外出讀書深造,很快成為成為廠裡的技術骨幹。因工作出色,被工廠派往廣東石灣、江蘇宜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學習製陶理論和燒製技術。全方位的學習,在理論和實踐的一次次結合中,陳紹康30歲就挑起了工廠的大樑。1971年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擴建後,陳紹康負責新產品的開發設計,他不負眾望,獨立完成了取泥拉坯、寫字繪畫、刊刻雕填、燒製磨光等紫陶製作工藝。1973年中美關係改善,陳紹康被抽調負責赴美產品的設計和製作,他設計燒製了20多個作品,先後到美國、菲律賓、科威特、德國等國家展出。在工廠更新換代,新產品不斷推出的年月,他負責設計、技術,為工廠立下了卓著功勳。陳紹康從1980年到1997年,擔任副廠長,工程師。工廠的生產、技術都要管。那是一個領導幹部身先士卒的年代。陳老說:那時候,我們經常加班,每天要做九個半小時,工廠是五點下班,我們的會議晚上開,加班到11點,但有一點,不興開加班工資的。陳老主管技術,行政,生產技術人員調配,廠裡設技術科、工藝科、生產科,科長們經常要開生產調度會,討論產品生產進度、銷售和各種標準。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200元左右,賣一把壺,一個茶罐到香港包括出口別的國家,兩塊多錢一把。看我們感嘆唏噓,陳老說:這個情況可以去問譚知凡。那個時候任虧本也在做也得做啊!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到了1983年,在全國的改革浪潮中,工廠改成承包制,到了1996年,工廠徹底改制。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本土企業,在建水紫陶製作史上走過一段里程,陶廠的原址就在現在的紫陶一條街上,那個偉岸的,夜晚噴著熊熊火焰的紅磚大煙囪,述說著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一輩輩人的創業史及奉獻。陳紹康從所擔任的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技術副廠長退休了,退休後,他揚帆啟航,開始另一段征程。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1996年,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改制,陳紹康也到歲數臨近退休了,退休不退業,他隨即創立了紹康陶藝工作室。“紹康陶藝”,為建水當時的第一傢俬人作坊,陳老咬咬牙,絕不能因為工廠沒了,紫陶也隨之消失。第一個嘗梨子的人,是需要勇氣的。60歲的人領軍創業,為建水紫陶的製作推廣,親力親為,身體力行,薪火相傳。



陳紹康做陶是一步一步學的,七八歲時就學拉坯了,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會拉小罈罈罐罐了。從13歲隨父親正式學習製陶,練就的童子功硬邦邦的,再加上後來的學習積累,一身的武藝使他30歲時就挑起大樑。從少年、青年到老年,做了五十多年的老陶人,如今還在傾注於陶嗎?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2018年三月,隨滇南陶韻公眾號編輯李雪茜到碗窯村陳紹康家採訪,七十多歲的老人躺在床上休息著,但是眼睛一直注視著對面擺著的一個大投影,屏幕上播放著陶坊裡面工友們製作陶器的畫面,若有了問題,陳老是可以及時指導處理的。那一次因為陳老的身體原因,不便打擾,他和我加了微信,把一個攝製組來採訪他的視頻,轉發給我。2018年8月2日,我隨滇南陶韻老總鄧孝維前往建水採訪,再次來到碗窯村陳紹康家中,陳老看起來氣色很好,坐在床邊很高興地和我們聊了起來。 作為當代建水紫陶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是一個拿起筆能寫能畫,面對陶泥,能做各個工序,並且能作設計的全面的大師。 面對滿頭銀絲的陳老,我說,陳老師,好多年前,在昆明的福海鄉舉辦的全國鄉村文化藝術節上,您帶著紫陶參加文化節,還記得您神采奕奕地和前來看陶的人們親切交談,贈送紹康陶藝的冊子,並在上面親筆簽字的場景。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雲南陶韻建水陶博物館 館長鄧孝維與陳紹康早年合影(攝於2006年)

陳老說:那些年跑得動,他攜陶出去參會的次數很多。2013年,雲南省在茶產地臨滄舉辦雲南省茶博會,在普洱茶的上升時期,這無疑是宣傳建水紫陶的好時機。陳紹康親自帶著自己做的紫陶參加了臨滄的茶博會,讓茶博會現場種茶的,賣茶的,買茶的直觀感受,親自體驗,和普洱茶最相匹配的雲南本土的紫陶茶具。這一次建水紫陶亮相臨滄茶博會,對建水紫陶的發展、上升,具有重大的意義。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紹康

早期作品

以一己之力,不失時機地做著建水紫陶的宣傳推廣,雖然,工程師、副廠長都成了過去時,任卸下了,但是紫陶還得做。陳紹康鐵肩擔道義,負重前行,只要活著,責任還在。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回憶:在建水紫陶發展初期,丹增書記和紅河州、建水縣政府領導十分關心,給予了精神和一些資金支持,使我的工作室很快發展起來。現在的我,名氣大了,效益也好了,但我最大的心願是建水紫陶工藝的發展和產業的壯大,並以此帶動建水更多的人能富起來。”一番話說的是老一輩的心願,不管是多少歲數,心中裝著陶,責任和擔當都未曾卸下。話說的深處,人激動起來。陳老突然站了起來,拉著我的手,快步的走到一張桌子前,他在桌面上翻了翻,又想蹲下去找。“您要找什麼,我來拿。”原來,他要找一本紹康陶藝的書,想指著上面的陶品作些闡述。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現在的精神狀態非常好,我們為他高興,也為建水紫陶的發展高興。建水當代的紫陶四大元老及老一輩的製陶師傅,他們是國家的財富,是這個行業的寶。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每一個階段的發展都是有承接性聯繫性的,猶如那長長的鏈條一環緊扣著一環,若有一環失扣,鏈子就斷了。陳紹康是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的社會主義建設階段的一個關鍵人物,以至於到後來工廠改制,他本人退休之後,他都發揮著作用,讓這個鏈條不斷,永遠一環扣著一環。面對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我請問:陳老,建水紫陶這幾年發展的很快,你認為在發展中要注意什麼問題?陳老思維敏捷馬上就回答:“品種和人才的問題。”就品種來說,建水紫陶必須發展才會有出路,許多東西是需要更新換代的。這是一個70多歲老人的觀念,一點也不固化或者強調因循守舊。他所說的現有的產品要從好的方面發展,這句話,是老一輩人肩負的責任與擔當,也包含了一種希望,希望任何一個陶作坊,每一個做陶人都不能以次充好或者粗製濫造,讓整個建水陶的作品,產品都是精益求精,有高質量的。讓天下人說起陶瓷,就有共識“精緻雅陶看建水。"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對於人才,陳老欽佩敬仰老一輩的陶人,他如數家珍說起建水紫陶的老前輩們,王定一、馬吉生、向逢春等,這些大師,造詣最高的,當數王定一。陳老回憶,馬吉生見過,向逢春也見過,那都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這些位紫陶前輩,他們的技藝,他們的建樹,都是紹康永遠學習的榜樣。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人才,是一個行業興衰成敗的關鍵因素,對於人才的培養,陳老一直在呼籲和關注中。他欣喜地看到在我國,我省,工藝美術人才,手工藝人,匠人的培養得到高度重視,人才培養的渠道在不斷增多,雲南大學、民族師範學校,紅河學院等大專院校,都開設有陶瓷專業或者相關專業,致力於陶瓷的設計、製作人才培養。建水年輕一代的陶人都以函授、進修、拜師、遊學各種方式加強學習,提高素質和技藝。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年輕一代成長起來了,老一輩人欣慰了。陳老回憶著縣工藝美術陶廠同事工友們,感慨萬千。陳老是1956進工廠的,他說:當時有40多人,這40多人當中,剩下的只有12個人了,我是指活著的,何家雲,何鳳英,還有一些不出名的,走了,都走了,這件事可以去問譚知凡。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幾十年做下來,作品多了,多得沒有數也數不清,更沒得記錄可考證。僅2003年的時候整個雲南省茶城增加,茶莊如雨後春筍,與之相匹配的本土茶具,建水紫陶隨茶熱鬧起來,那段時間,紹康陶藝也倍加忙碌,一個月做20件,30件茶壺,還做小茶罐,應要求,也在現場搞展覽教學。落款紹康的壺、瓶和其他茶具,國內外的茶友陶友都收藏和使用著。他設計的20多個產品在陶廠生產持續20年之久。尤其是茶具類的七頭茶具、四頭茶具、三頭茶具造型獨特,品質奇雅,備受青睞,遠銷國外。陳紹康設計製作的“博古瓶”、“仿青銅器檯燈”等4件紫陶作品,被國家珍寶館珍藏。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當代紫陶名師陳紹康,是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 。他於2017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是建水紫陶界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半個多世紀的做陶生涯,他歷經風雨坎坷,見證著新中國成立後直到現在,建水紫陶的發展壯大。他是一個代表人物,是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路漫漫 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新中國創立後的第六年,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五十年代,我國的工農業、商業,百業待興。建水縣因地制宜,創立了發揮本土傳統產業的企業--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陳紹康1955年進入建水工藝美術陶廠工作,這位勤奮好學的年輕人於1956年考入江蘇無錫藝術中專學校讀書,畢業後一心為家鄉出力,回廠工作。從小就打下做陶的功底的陳紹康,又通過外出讀書深造,很快成為成為廠裡的技術骨幹。因工作出色,被工廠派往廣東石灣、江蘇宜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學習製陶理論和燒製技術。全方位的學習,在理論和實踐的一次次結合中,陳紹康30歲就挑起了工廠的大樑。1971年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擴建後,陳紹康負責新產品的開發設計,他不負眾望,獨立完成了取泥拉坯、寫字繪畫、刊刻雕填、燒製磨光等紫陶製作工藝。1973年中美關係改善,陳紹康被抽調負責赴美產品的設計和製作,他設計燒製了20多個作品,先後到美國、菲律賓、科威特、德國等國家展出。在工廠更新換代,新產品不斷推出的年月,他負責設計、技術,為工廠立下了卓著功勳。陳紹康從1980年到1997年,擔任副廠長,工程師。工廠的生產、技術都要管。那是一個領導幹部身先士卒的年代。陳老說:那時候,我們經常加班,每天要做九個半小時,工廠是五點下班,我們的會議晚上開,加班到11點,但有一點,不興開加班工資的。陳老主管技術,行政,生產技術人員調配,廠裡設技術科、工藝科、生產科,科長們經常要開生產調度會,討論產品生產進度、銷售和各種標準。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200元左右,賣一把壺,一個茶罐到香港包括出口別的國家,兩塊多錢一把。看我們感嘆唏噓,陳老說:這個情況可以去問譚知凡。那個時候任虧本也在做也得做啊!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到了1983年,在全國的改革浪潮中,工廠改成承包制,到了1996年,工廠徹底改制。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本土企業,在建水紫陶製作史上走過一段里程,陶廠的原址就在現在的紫陶一條街上,那個偉岸的,夜晚噴著熊熊火焰的紅磚大煙囪,述說著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一輩輩人的創業史及奉獻。陳紹康從所擔任的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技術副廠長退休了,退休後,他揚帆啟航,開始另一段征程。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1996年,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改制,陳紹康也到歲數臨近退休了,退休不退業,他隨即創立了紹康陶藝工作室。“紹康陶藝”,為建水當時的第一傢俬人作坊,陳老咬咬牙,絕不能因為工廠沒了,紫陶也隨之消失。第一個嘗梨子的人,是需要勇氣的。60歲的人領軍創業,為建水紫陶的製作推廣,親力親為,身體力行,薪火相傳。



陳紹康做陶是一步一步學的,七八歲時就學拉坯了,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會拉小罈罈罐罐了。從13歲隨父親正式學習製陶,練就的童子功硬邦邦的,再加上後來的學習積累,一身的武藝使他30歲時就挑起大樑。從少年、青年到老年,做了五十多年的老陶人,如今還在傾注於陶嗎?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2018年三月,隨滇南陶韻公眾號編輯李雪茜到碗窯村陳紹康家採訪,七十多歲的老人躺在床上休息著,但是眼睛一直注視著對面擺著的一個大投影,屏幕上播放著陶坊裡面工友們製作陶器的畫面,若有了問題,陳老是可以及時指導處理的。那一次因為陳老的身體原因,不便打擾,他和我加了微信,把一個攝製組來採訪他的視頻,轉發給我。2018年8月2日,我隨滇南陶韻老總鄧孝維前往建水採訪,再次來到碗窯村陳紹康家中,陳老看起來氣色很好,坐在床邊很高興地和我們聊了起來。 作為當代建水紫陶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是一個拿起筆能寫能畫,面對陶泥,能做各個工序,並且能作設計的全面的大師。 面對滿頭銀絲的陳老,我說,陳老師,好多年前,在昆明的福海鄉舉辦的全國鄉村文化藝術節上,您帶著紫陶參加文化節,還記得您神采奕奕地和前來看陶的人們親切交談,贈送紹康陶藝的冊子,並在上面親筆簽字的場景。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雲南陶韻建水陶博物館 館長鄧孝維與陳紹康早年合影(攝於2006年)

陳老說:那些年跑得動,他攜陶出去參會的次數很多。2013年,雲南省在茶產地臨滄舉辦雲南省茶博會,在普洱茶的上升時期,這無疑是宣傳建水紫陶的好時機。陳紹康親自帶著自己做的紫陶參加了臨滄的茶博會,讓茶博會現場種茶的,賣茶的,買茶的直觀感受,親自體驗,和普洱茶最相匹配的雲南本土的紫陶茶具。這一次建水紫陶亮相臨滄茶博會,對建水紫陶的發展、上升,具有重大的意義。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紹康

早期作品

以一己之力,不失時機地做著建水紫陶的宣傳推廣,雖然,工程師、副廠長都成了過去時,任卸下了,但是紫陶還得做。陳紹康鐵肩擔道義,負重前行,只要活著,責任還在。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回憶:在建水紫陶發展初期,丹增書記和紅河州、建水縣政府領導十分關心,給予了精神和一些資金支持,使我的工作室很快發展起來。現在的我,名氣大了,效益也好了,但我最大的心願是建水紫陶工藝的發展和產業的壯大,並以此帶動建水更多的人能富起來。”一番話說的是老一輩的心願,不管是多少歲數,心中裝著陶,責任和擔當都未曾卸下。話說的深處,人激動起來。陳老突然站了起來,拉著我的手,快步的走到一張桌子前,他在桌面上翻了翻,又想蹲下去找。“您要找什麼,我來拿。”原來,他要找一本紹康陶藝的書,想指著上面的陶品作些闡述。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現在的精神狀態非常好,我們為他高興,也為建水紫陶的發展高興。建水當代的紫陶四大元老及老一輩的製陶師傅,他們是國家的財富,是這個行業的寶。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每一個階段的發展都是有承接性聯繫性的,猶如那長長的鏈條一環緊扣著一環,若有一環失扣,鏈子就斷了。陳紹康是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的社會主義建設階段的一個關鍵人物,以至於到後來工廠改制,他本人退休之後,他都發揮著作用,讓這個鏈條不斷,永遠一環扣著一環。面對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我請問:陳老,建水紫陶這幾年發展的很快,你認為在發展中要注意什麼問題?陳老思維敏捷馬上就回答:“品種和人才的問題。”就品種來說,建水紫陶必須發展才會有出路,許多東西是需要更新換代的。這是一個70多歲老人的觀念,一點也不固化或者強調因循守舊。他所說的現有的產品要從好的方面發展,這句話,是老一輩人肩負的責任與擔當,也包含了一種希望,希望任何一個陶作坊,每一個做陶人都不能以次充好或者粗製濫造,讓整個建水陶的作品,產品都是精益求精,有高質量的。讓天下人說起陶瓷,就有共識“精緻雅陶看建水。"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對於人才,陳老欽佩敬仰老一輩的陶人,他如數家珍說起建水紫陶的老前輩們,王定一、馬吉生、向逢春等,這些大師,造詣最高的,當數王定一。陳老回憶,馬吉生見過,向逢春也見過,那都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這些位紫陶前輩,他們的技藝,他們的建樹,都是紹康永遠學習的榜樣。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人才,是一個行業興衰成敗的關鍵因素,對於人才的培養,陳老一直在呼籲和關注中。他欣喜地看到在我國,我省,工藝美術人才,手工藝人,匠人的培養得到高度重視,人才培養的渠道在不斷增多,雲南大學、民族師範學校,紅河學院等大專院校,都開設有陶瓷專業或者相關專業,致力於陶瓷的設計、製作人才培養。建水年輕一代的陶人都以函授、進修、拜師、遊學各種方式加強學習,提高素質和技藝。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年輕一代成長起來了,老一輩人欣慰了。陳老回憶著縣工藝美術陶廠同事工友們,感慨萬千。陳老是1956進工廠的,他說:當時有40多人,這40多人當中,剩下的只有12個人了,我是指活著的,何家雲,何鳳英,還有一些不出名的,走了,都走了,這件事可以去問譚知凡。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幾十年做下來,作品多了,多得沒有數也數不清,更沒得記錄可考證。僅2003年的時候整個雲南省茶城增加,茶莊如雨後春筍,與之相匹配的本土茶具,建水紫陶隨茶熱鬧起來,那段時間,紹康陶藝也倍加忙碌,一個月做20件,30件茶壺,還做小茶罐,應要求,也在現場搞展覽教學。落款紹康的壺、瓶和其他茶具,國內外的茶友陶友都收藏和使用著。他設計的20多個產品在陶廠生產持續20年之久。尤其是茶具類的七頭茶具、四頭茶具、三頭茶具造型獨特,品質奇雅,備受青睞,遠銷國外。陳紹康設計製作的“博古瓶”、“仿青銅器檯燈”等4件紫陶作品,被國家珍寶館珍藏。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當代紫陶名師陳紹康,是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 。他於2017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是建水紫陶界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半個多世紀的做陶生涯,他歷經風雨坎坷,見證著新中國成立後直到現在,建水紫陶的發展壯大。他是一個代表人物,是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路漫漫 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新中國創立後的第六年,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五十年代,我國的工農業、商業,百業待興。建水縣因地制宜,創立了發揮本土傳統產業的企業--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陳紹康1955年進入建水工藝美術陶廠工作,這位勤奮好學的年輕人於1956年考入江蘇無錫藝術中專學校讀書,畢業後一心為家鄉出力,回廠工作。從小就打下做陶的功底的陳紹康,又通過外出讀書深造,很快成為成為廠裡的技術骨幹。因工作出色,被工廠派往廣東石灣、江蘇宜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學習製陶理論和燒製技術。全方位的學習,在理論和實踐的一次次結合中,陳紹康30歲就挑起了工廠的大樑。1971年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擴建後,陳紹康負責新產品的開發設計,他不負眾望,獨立完成了取泥拉坯、寫字繪畫、刊刻雕填、燒製磨光等紫陶製作工藝。1973年中美關係改善,陳紹康被抽調負責赴美產品的設計和製作,他設計燒製了20多個作品,先後到美國、菲律賓、科威特、德國等國家展出。在工廠更新換代,新產品不斷推出的年月,他負責設計、技術,為工廠立下了卓著功勳。陳紹康從1980年到1997年,擔任副廠長,工程師。工廠的生產、技術都要管。那是一個領導幹部身先士卒的年代。陳老說:那時候,我們經常加班,每天要做九個半小時,工廠是五點下班,我們的會議晚上開,加班到11點,但有一點,不興開加班工資的。陳老主管技術,行政,生產技術人員調配,廠裡設技術科、工藝科、生產科,科長們經常要開生產調度會,討論產品生產進度、銷售和各種標準。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200元左右,賣一把壺,一個茶罐到香港包括出口別的國家,兩塊多錢一把。看我們感嘆唏噓,陳老說:這個情況可以去問譚知凡。那個時候任虧本也在做也得做啊!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到了1983年,在全國的改革浪潮中,工廠改成承包制,到了1996年,工廠徹底改制。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本土企業,在建水紫陶製作史上走過一段里程,陶廠的原址就在現在的紫陶一條街上,那個偉岸的,夜晚噴著熊熊火焰的紅磚大煙囪,述說著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一輩輩人的創業史及奉獻。陳紹康從所擔任的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技術副廠長退休了,退休後,他揚帆啟航,開始另一段征程。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1996年,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改制,陳紹康也到歲數臨近退休了,退休不退業,他隨即創立了紹康陶藝工作室。“紹康陶藝”,為建水當時的第一傢俬人作坊,陳老咬咬牙,絕不能因為工廠沒了,紫陶也隨之消失。第一個嘗梨子的人,是需要勇氣的。60歲的人領軍創業,為建水紫陶的製作推廣,親力親為,身體力行,薪火相傳。



陳紹康做陶是一步一步學的,七八歲時就學拉坯了,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會拉小罈罈罐罐了。從13歲隨父親正式學習製陶,練就的童子功硬邦邦的,再加上後來的學習積累,一身的武藝使他30歲時就挑起大樑。從少年、青年到老年,做了五十多年的老陶人,如今還在傾注於陶嗎?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2018年三月,隨滇南陶韻公眾號編輯李雪茜到碗窯村陳紹康家採訪,七十多歲的老人躺在床上休息著,但是眼睛一直注視著對面擺著的一個大投影,屏幕上播放著陶坊裡面工友們製作陶器的畫面,若有了問題,陳老是可以及時指導處理的。那一次因為陳老的身體原因,不便打擾,他和我加了微信,把一個攝製組來採訪他的視頻,轉發給我。2018年8月2日,我隨滇南陶韻老總鄧孝維前往建水採訪,再次來到碗窯村陳紹康家中,陳老看起來氣色很好,坐在床邊很高興地和我們聊了起來。 作為當代建水紫陶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是一個拿起筆能寫能畫,面對陶泥,能做各個工序,並且能作設計的全面的大師。 面對滿頭銀絲的陳老,我說,陳老師,好多年前,在昆明的福海鄉舉辦的全國鄉村文化藝術節上,您帶著紫陶參加文化節,還記得您神采奕奕地和前來看陶的人們親切交談,贈送紹康陶藝的冊子,並在上面親筆簽字的場景。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雲南陶韻建水陶博物館 館長鄧孝維與陳紹康早年合影(攝於2006年)

陳老說:那些年跑得動,他攜陶出去參會的次數很多。2013年,雲南省在茶產地臨滄舉辦雲南省茶博會,在普洱茶的上升時期,這無疑是宣傳建水紫陶的好時機。陳紹康親自帶著自己做的紫陶參加了臨滄的茶博會,讓茶博會現場種茶的,賣茶的,買茶的直觀感受,親自體驗,和普洱茶最相匹配的雲南本土的紫陶茶具。這一次建水紫陶亮相臨滄茶博會,對建水紫陶的發展、上升,具有重大的意義。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紹康

早期作品

以一己之力,不失時機地做著建水紫陶的宣傳推廣,雖然,工程師、副廠長都成了過去時,任卸下了,但是紫陶還得做。陳紹康鐵肩擔道義,負重前行,只要活著,責任還在。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回憶:在建水紫陶發展初期,丹增書記和紅河州、建水縣政府領導十分關心,給予了精神和一些資金支持,使我的工作室很快發展起來。現在的我,名氣大了,效益也好了,但我最大的心願是建水紫陶工藝的發展和產業的壯大,並以此帶動建水更多的人能富起來。”一番話說的是老一輩的心願,不管是多少歲數,心中裝著陶,責任和擔當都未曾卸下。話說的深處,人激動起來。陳老突然站了起來,拉著我的手,快步的走到一張桌子前,他在桌面上翻了翻,又想蹲下去找。“您要找什麼,我來拿。”原來,他要找一本紹康陶藝的書,想指著上面的陶品作些闡述。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現在的精神狀態非常好,我們為他高興,也為建水紫陶的發展高興。建水當代的紫陶四大元老及老一輩的製陶師傅,他們是國家的財富,是這個行業的寶。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每一個階段的發展都是有承接性聯繫性的,猶如那長長的鏈條一環緊扣著一環,若有一環失扣,鏈子就斷了。陳紹康是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的社會主義建設階段的一個關鍵人物,以至於到後來工廠改制,他本人退休之後,他都發揮著作用,讓這個鏈條不斷,永遠一環扣著一環。面對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我請問:陳老,建水紫陶這幾年發展的很快,你認為在發展中要注意什麼問題?陳老思維敏捷馬上就回答:“品種和人才的問題。”就品種來說,建水紫陶必須發展才會有出路,許多東西是需要更新換代的。這是一個70多歲老人的觀念,一點也不固化或者強調因循守舊。他所說的現有的產品要從好的方面發展,這句話,是老一輩人肩負的責任與擔當,也包含了一種希望,希望任何一個陶作坊,每一個做陶人都不能以次充好或者粗製濫造,讓整個建水陶的作品,產品都是精益求精,有高質量的。讓天下人說起陶瓷,就有共識“精緻雅陶看建水。"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對於人才,陳老欽佩敬仰老一輩的陶人,他如數家珍說起建水紫陶的老前輩們,王定一、馬吉生、向逢春等,這些大師,造詣最高的,當數王定一。陳老回憶,馬吉生見過,向逢春也見過,那都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這些位紫陶前輩,他們的技藝,他們的建樹,都是紹康永遠學習的榜樣。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人才,是一個行業興衰成敗的關鍵因素,對於人才的培養,陳老一直在呼籲和關注中。他欣喜地看到在我國,我省,工藝美術人才,手工藝人,匠人的培養得到高度重視,人才培養的渠道在不斷增多,雲南大學、民族師範學校,紅河學院等大專院校,都開設有陶瓷專業或者相關專業,致力於陶瓷的設計、製作人才培養。建水年輕一代的陶人都以函授、進修、拜師、遊學各種方式加強學習,提高素質和技藝。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年輕一代成長起來了,老一輩人欣慰了。陳老回憶著縣工藝美術陶廠同事工友們,感慨萬千。陳老是1956進工廠的,他說:當時有40多人,這40多人當中,剩下的只有12個人了,我是指活著的,何家雲,何鳳英,還有一些不出名的,走了,都走了,這件事可以去問譚知凡。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幾十年做下來,作品多了,多得沒有數也數不清,更沒得記錄可考證。僅2003年的時候整個雲南省茶城增加,茶莊如雨後春筍,與之相匹配的本土茶具,建水紫陶隨茶熱鬧起來,那段時間,紹康陶藝也倍加忙碌,一個月做20件,30件茶壺,還做小茶罐,應要求,也在現場搞展覽教學。落款紹康的壺、瓶和其他茶具,國內外的茶友陶友都收藏和使用著。他設計的20多個產品在陶廠生產持續20年之久。尤其是茶具類的七頭茶具、四頭茶具、三頭茶具造型獨特,品質奇雅,備受青睞,遠銷國外。陳紹康設計製作的“博古瓶”、“仿青銅器檯燈”等4件紫陶作品,被國家珍寶館珍藏。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當代紫陶名師陳紹康,是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 。他於2017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是建水紫陶界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半個多世紀的做陶生涯,他歷經風雨坎坷,見證著新中國成立後直到現在,建水紫陶的發展壯大。他是一個代表人物,是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路漫漫 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新中國創立後的第六年,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五十年代,我國的工農業、商業,百業待興。建水縣因地制宜,創立了發揮本土傳統產業的企業--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陳紹康1955年進入建水工藝美術陶廠工作,這位勤奮好學的年輕人於1956年考入江蘇無錫藝術中專學校讀書,畢業後一心為家鄉出力,回廠工作。從小就打下做陶的功底的陳紹康,又通過外出讀書深造,很快成為成為廠裡的技術骨幹。因工作出色,被工廠派往廣東石灣、江蘇宜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學習製陶理論和燒製技術。全方位的學習,在理論和實踐的一次次結合中,陳紹康30歲就挑起了工廠的大樑。1971年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擴建後,陳紹康負責新產品的開發設計,他不負眾望,獨立完成了取泥拉坯、寫字繪畫、刊刻雕填、燒製磨光等紫陶製作工藝。1973年中美關係改善,陳紹康被抽調負責赴美產品的設計和製作,他設計燒製了20多個作品,先後到美國、菲律賓、科威特、德國等國家展出。在工廠更新換代,新產品不斷推出的年月,他負責設計、技術,為工廠立下了卓著功勳。陳紹康從1980年到1997年,擔任副廠長,工程師。工廠的生產、技術都要管。那是一個領導幹部身先士卒的年代。陳老說:那時候,我們經常加班,每天要做九個半小時,工廠是五點下班,我們的會議晚上開,加班到11點,但有一點,不興開加班工資的。陳老主管技術,行政,生產技術人員調配,廠裡設技術科、工藝科、生產科,科長們經常要開生產調度會,討論產品生產進度、銷售和各種標準。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200元左右,賣一把壺,一個茶罐到香港包括出口別的國家,兩塊多錢一把。看我們感嘆唏噓,陳老說:這個情況可以去問譚知凡。那個時候任虧本也在做也得做啊!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到了1983年,在全國的改革浪潮中,工廠改成承包制,到了1996年,工廠徹底改制。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本土企業,在建水紫陶製作史上走過一段里程,陶廠的原址就在現在的紫陶一條街上,那個偉岸的,夜晚噴著熊熊火焰的紅磚大煙囪,述說著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一輩輩人的創業史及奉獻。陳紹康從所擔任的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技術副廠長退休了,退休後,他揚帆啟航,開始另一段征程。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1996年,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改制,陳紹康也到歲數臨近退休了,退休不退業,他隨即創立了紹康陶藝工作室。“紹康陶藝”,為建水當時的第一傢俬人作坊,陳老咬咬牙,絕不能因為工廠沒了,紫陶也隨之消失。第一個嘗梨子的人,是需要勇氣的。60歲的人領軍創業,為建水紫陶的製作推廣,親力親為,身體力行,薪火相傳。



陳紹康做陶是一步一步學的,七八歲時就學拉坯了,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會拉小罈罈罐罐了。從13歲隨父親正式學習製陶,練就的童子功硬邦邦的,再加上後來的學習積累,一身的武藝使他30歲時就挑起大樑。從少年、青年到老年,做了五十多年的老陶人,如今還在傾注於陶嗎?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2018年三月,隨滇南陶韻公眾號編輯李雪茜到碗窯村陳紹康家採訪,七十多歲的老人躺在床上休息著,但是眼睛一直注視著對面擺著的一個大投影,屏幕上播放著陶坊裡面工友們製作陶器的畫面,若有了問題,陳老是可以及時指導處理的。那一次因為陳老的身體原因,不便打擾,他和我加了微信,把一個攝製組來採訪他的視頻,轉發給我。2018年8月2日,我隨滇南陶韻老總鄧孝維前往建水採訪,再次來到碗窯村陳紹康家中,陳老看起來氣色很好,坐在床邊很高興地和我們聊了起來。 作為當代建水紫陶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是一個拿起筆能寫能畫,面對陶泥,能做各個工序,並且能作設計的全面的大師。 面對滿頭銀絲的陳老,我說,陳老師,好多年前,在昆明的福海鄉舉辦的全國鄉村文化藝術節上,您帶著紫陶參加文化節,還記得您神采奕奕地和前來看陶的人們親切交談,贈送紹康陶藝的冊子,並在上面親筆簽字的場景。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雲南陶韻建水陶博物館 館長鄧孝維與陳紹康早年合影(攝於2006年)

陳老說:那些年跑得動,他攜陶出去參會的次數很多。2013年,雲南省在茶產地臨滄舉辦雲南省茶博會,在普洱茶的上升時期,這無疑是宣傳建水紫陶的好時機。陳紹康親自帶著自己做的紫陶參加了臨滄的茶博會,讓茶博會現場種茶的,賣茶的,買茶的直觀感受,親自體驗,和普洱茶最相匹配的雲南本土的紫陶茶具。這一次建水紫陶亮相臨滄茶博會,對建水紫陶的發展、上升,具有重大的意義。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紹康

早期作品

以一己之力,不失時機地做著建水紫陶的宣傳推廣,雖然,工程師、副廠長都成了過去時,任卸下了,但是紫陶還得做。陳紹康鐵肩擔道義,負重前行,只要活著,責任還在。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回憶:在建水紫陶發展初期,丹增書記和紅河州、建水縣政府領導十分關心,給予了精神和一些資金支持,使我的工作室很快發展起來。現在的我,名氣大了,效益也好了,但我最大的心願是建水紫陶工藝的發展和產業的壯大,並以此帶動建水更多的人能富起來。”一番話說的是老一輩的心願,不管是多少歲數,心中裝著陶,責任和擔當都未曾卸下。話說的深處,人激動起來。陳老突然站了起來,拉著我的手,快步的走到一張桌子前,他在桌面上翻了翻,又想蹲下去找。“您要找什麼,我來拿。”原來,他要找一本紹康陶藝的書,想指著上面的陶品作些闡述。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現在的精神狀態非常好,我們為他高興,也為建水紫陶的發展高興。建水當代的紫陶四大元老及老一輩的製陶師傅,他們是國家的財富,是這個行業的寶。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每一個階段的發展都是有承接性聯繫性的,猶如那長長的鏈條一環緊扣著一環,若有一環失扣,鏈子就斷了。陳紹康是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的社會主義建設階段的一個關鍵人物,以至於到後來工廠改制,他本人退休之後,他都發揮著作用,讓這個鏈條不斷,永遠一環扣著一環。面對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我請問:陳老,建水紫陶這幾年發展的很快,你認為在發展中要注意什麼問題?陳老思維敏捷馬上就回答:“品種和人才的問題。”就品種來說,建水紫陶必須發展才會有出路,許多東西是需要更新換代的。這是一個70多歲老人的觀念,一點也不固化或者強調因循守舊。他所說的現有的產品要從好的方面發展,這句話,是老一輩人肩負的責任與擔當,也包含了一種希望,希望任何一個陶作坊,每一個做陶人都不能以次充好或者粗製濫造,讓整個建水陶的作品,產品都是精益求精,有高質量的。讓天下人說起陶瓷,就有共識“精緻雅陶看建水。"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對於人才,陳老欽佩敬仰老一輩的陶人,他如數家珍說起建水紫陶的老前輩們,王定一、馬吉生、向逢春等,這些大師,造詣最高的,當數王定一。陳老回憶,馬吉生見過,向逢春也見過,那都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這些位紫陶前輩,他們的技藝,他們的建樹,都是紹康永遠學習的榜樣。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人才,是一個行業興衰成敗的關鍵因素,對於人才的培養,陳老一直在呼籲和關注中。他欣喜地看到在我國,我省,工藝美術人才,手工藝人,匠人的培養得到高度重視,人才培養的渠道在不斷增多,雲南大學、民族師範學校,紅河學院等大專院校,都開設有陶瓷專業或者相關專業,致力於陶瓷的設計、製作人才培養。建水年輕一代的陶人都以函授、進修、拜師、遊學各種方式加強學習,提高素質和技藝。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年輕一代成長起來了,老一輩人欣慰了。陳老回憶著縣工藝美術陶廠同事工友們,感慨萬千。陳老是1956進工廠的,他說:當時有40多人,這40多人當中,剩下的只有12個人了,我是指活著的,何家雲,何鳳英,還有一些不出名的,走了,都走了,這件事可以去問譚知凡。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幾十年做下來,作品多了,多得沒有數也數不清,更沒得記錄可考證。僅2003年的時候整個雲南省茶城增加,茶莊如雨後春筍,與之相匹配的本土茶具,建水紫陶隨茶熱鬧起來,那段時間,紹康陶藝也倍加忙碌,一個月做20件,30件茶壺,還做小茶罐,應要求,也在現場搞展覽教學。落款紹康的壺、瓶和其他茶具,國內外的茶友陶友都收藏和使用著。他設計的20多個產品在陶廠生產持續20年之久。尤其是茶具類的七頭茶具、四頭茶具、三頭茶具造型獨特,品質奇雅,備受青睞,遠銷國外。陳紹康設計製作的“博古瓶”、“仿青銅器檯燈”等4件紫陶作品,被國家珍寶館珍藏。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千舟過,會當雲帆濟滄海。一代陶人,一段里程,陳紹康這一輩人,握緊了清代製陶大師傳下來的接力棒,又穩妥的負責任地傳給後人。在今年春天建水考棚舉行的譚知凡收徒儀式上,陳紹康前去祝賀壓陣。

"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當代紫陶名師陳紹康,是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 。他於2017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是建水紫陶界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半個多世紀的做陶生涯,他歷經風雨坎坷,見證著新中國成立後直到現在,建水紫陶的發展壯大。他是一個代表人物,是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路漫漫 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新中國創立後的第六年,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五十年代,我國的工農業、商業,百業待興。建水縣因地制宜,創立了發揮本土傳統產業的企業--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陳紹康1955年進入建水工藝美術陶廠工作,這位勤奮好學的年輕人於1956年考入江蘇無錫藝術中專學校讀書,畢業後一心為家鄉出力,回廠工作。從小就打下做陶的功底的陳紹康,又通過外出讀書深造,很快成為成為廠裡的技術骨幹。因工作出色,被工廠派往廣東石灣、江蘇宜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學習製陶理論和燒製技術。全方位的學習,在理論和實踐的一次次結合中,陳紹康30歲就挑起了工廠的大樑。1971年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擴建後,陳紹康負責新產品的開發設計,他不負眾望,獨立完成了取泥拉坯、寫字繪畫、刊刻雕填、燒製磨光等紫陶製作工藝。1973年中美關係改善,陳紹康被抽調負責赴美產品的設計和製作,他設計燒製了20多個作品,先後到美國、菲律賓、科威特、德國等國家展出。在工廠更新換代,新產品不斷推出的年月,他負責設計、技術,為工廠立下了卓著功勳。陳紹康從1980年到1997年,擔任副廠長,工程師。工廠的生產、技術都要管。那是一個領導幹部身先士卒的年代。陳老說:那時候,我們經常加班,每天要做九個半小時,工廠是五點下班,我們的會議晚上開,加班到11點,但有一點,不興開加班工資的。陳老主管技術,行政,生產技術人員調配,廠裡設技術科、工藝科、生產科,科長們經常要開生產調度會,討論產品生產進度、銷售和各種標準。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200元左右,賣一把壺,一個茶罐到香港包括出口別的國家,兩塊多錢一把。看我們感嘆唏噓,陳老說:這個情況可以去問譚知凡。那個時候任虧本也在做也得做啊!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到了1983年,在全國的改革浪潮中,工廠改成承包制,到了1996年,工廠徹底改制。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本土企業,在建水紫陶製作史上走過一段里程,陶廠的原址就在現在的紫陶一條街上,那個偉岸的,夜晚噴著熊熊火焰的紅磚大煙囪,述說著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一輩輩人的創業史及奉獻。陳紹康從所擔任的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技術副廠長退休了,退休後,他揚帆啟航,開始另一段征程。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1996年,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改制,陳紹康也到歲數臨近退休了,退休不退業,他隨即創立了紹康陶藝工作室。“紹康陶藝”,為建水當時的第一傢俬人作坊,陳老咬咬牙,絕不能因為工廠沒了,紫陶也隨之消失。第一個嘗梨子的人,是需要勇氣的。60歲的人領軍創業,為建水紫陶的製作推廣,親力親為,身體力行,薪火相傳。



陳紹康做陶是一步一步學的,七八歲時就學拉坯了,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會拉小罈罈罐罐了。從13歲隨父親正式學習製陶,練就的童子功硬邦邦的,再加上後來的學習積累,一身的武藝使他30歲時就挑起大樑。從少年、青年到老年,做了五十多年的老陶人,如今還在傾注於陶嗎?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2018年三月,隨滇南陶韻公眾號編輯李雪茜到碗窯村陳紹康家採訪,七十多歲的老人躺在床上休息著,但是眼睛一直注視著對面擺著的一個大投影,屏幕上播放著陶坊裡面工友們製作陶器的畫面,若有了問題,陳老是可以及時指導處理的。那一次因為陳老的身體原因,不便打擾,他和我加了微信,把一個攝製組來採訪他的視頻,轉發給我。2018年8月2日,我隨滇南陶韻老總鄧孝維前往建水採訪,再次來到碗窯村陳紹康家中,陳老看起來氣色很好,坐在床邊很高興地和我們聊了起來。 作為當代建水紫陶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是一個拿起筆能寫能畫,面對陶泥,能做各個工序,並且能作設計的全面的大師。 面對滿頭銀絲的陳老,我說,陳老師,好多年前,在昆明的福海鄉舉辦的全國鄉村文化藝術節上,您帶著紫陶參加文化節,還記得您神采奕奕地和前來看陶的人們親切交談,贈送紹康陶藝的冊子,並在上面親筆簽字的場景。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雲南陶韻建水陶博物館 館長鄧孝維與陳紹康早年合影(攝於2006年)

陳老說:那些年跑得動,他攜陶出去參會的次數很多。2013年,雲南省在茶產地臨滄舉辦雲南省茶博會,在普洱茶的上升時期,這無疑是宣傳建水紫陶的好時機。陳紹康親自帶著自己做的紫陶參加了臨滄的茶博會,讓茶博會現場種茶的,賣茶的,買茶的直觀感受,親自體驗,和普洱茶最相匹配的雲南本土的紫陶茶具。這一次建水紫陶亮相臨滄茶博會,對建水紫陶的發展、上升,具有重大的意義。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紹康

早期作品

以一己之力,不失時機地做著建水紫陶的宣傳推廣,雖然,工程師、副廠長都成了過去時,任卸下了,但是紫陶還得做。陳紹康鐵肩擔道義,負重前行,只要活著,責任還在。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回憶:在建水紫陶發展初期,丹增書記和紅河州、建水縣政府領導十分關心,給予了精神和一些資金支持,使我的工作室很快發展起來。現在的我,名氣大了,效益也好了,但我最大的心願是建水紫陶工藝的發展和產業的壯大,並以此帶動建水更多的人能富起來。”一番話說的是老一輩的心願,不管是多少歲數,心中裝著陶,責任和擔當都未曾卸下。話說的深處,人激動起來。陳老突然站了起來,拉著我的手,快步的走到一張桌子前,他在桌面上翻了翻,又想蹲下去找。“您要找什麼,我來拿。”原來,他要找一本紹康陶藝的書,想指著上面的陶品作些闡述。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現在的精神狀態非常好,我們為他高興,也為建水紫陶的發展高興。建水當代的紫陶四大元老及老一輩的製陶師傅,他們是國家的財富,是這個行業的寶。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每一個階段的發展都是有承接性聯繫性的,猶如那長長的鏈條一環緊扣著一環,若有一環失扣,鏈子就斷了。陳紹康是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的社會主義建設階段的一個關鍵人物,以至於到後來工廠改制,他本人退休之後,他都發揮著作用,讓這個鏈條不斷,永遠一環扣著一環。面對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我請問:陳老,建水紫陶這幾年發展的很快,你認為在發展中要注意什麼問題?陳老思維敏捷馬上就回答:“品種和人才的問題。”就品種來說,建水紫陶必須發展才會有出路,許多東西是需要更新換代的。這是一個70多歲老人的觀念,一點也不固化或者強調因循守舊。他所說的現有的產品要從好的方面發展,這句話,是老一輩人肩負的責任與擔當,也包含了一種希望,希望任何一個陶作坊,每一個做陶人都不能以次充好或者粗製濫造,讓整個建水陶的作品,產品都是精益求精,有高質量的。讓天下人說起陶瓷,就有共識“精緻雅陶看建水。"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對於人才,陳老欽佩敬仰老一輩的陶人,他如數家珍說起建水紫陶的老前輩們,王定一、馬吉生、向逢春等,這些大師,造詣最高的,當數王定一。陳老回憶,馬吉生見過,向逢春也見過,那都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這些位紫陶前輩,他們的技藝,他們的建樹,都是紹康永遠學習的榜樣。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人才,是一個行業興衰成敗的關鍵因素,對於人才的培養,陳老一直在呼籲和關注中。他欣喜地看到在我國,我省,工藝美術人才,手工藝人,匠人的培養得到高度重視,人才培養的渠道在不斷增多,雲南大學、民族師範學校,紅河學院等大專院校,都開設有陶瓷專業或者相關專業,致力於陶瓷的設計、製作人才培養。建水年輕一代的陶人都以函授、進修、拜師、遊學各種方式加強學習,提高素質和技藝。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年輕一代成長起來了,老一輩人欣慰了。陳老回憶著縣工藝美術陶廠同事工友們,感慨萬千。陳老是1956進工廠的,他說:當時有40多人,這40多人當中,剩下的只有12個人了,我是指活著的,何家雲,何鳳英,還有一些不出名的,走了,都走了,這件事可以去問譚知凡。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幾十年做下來,作品多了,多得沒有數也數不清,更沒得記錄可考證。僅2003年的時候整個雲南省茶城增加,茶莊如雨後春筍,與之相匹配的本土茶具,建水紫陶隨茶熱鬧起來,那段時間,紹康陶藝也倍加忙碌,一個月做20件,30件茶壺,還做小茶罐,應要求,也在現場搞展覽教學。落款紹康的壺、瓶和其他茶具,國內外的茶友陶友都收藏和使用著。他設計的20多個產品在陶廠生產持續20年之久。尤其是茶具類的七頭茶具、四頭茶具、三頭茶具造型獨特,品質奇雅,備受青睞,遠銷國外。陳紹康設計製作的“博古瓶”、“仿青銅器檯燈”等4件紫陶作品,被國家珍寶館珍藏。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千舟過,會當雲帆濟滄海。一代陶人,一段里程,陳紹康這一輩人,握緊了清代製陶大師傳下來的接力棒,又穩妥的負責任地傳給後人。在今年春天建水考棚舉行的譚知凡收徒儀式上,陳紹康前去祝賀壓陣。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他們,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的向福功、陳紹康、袁應德、馬成林、譚知凡等老一輩的師傅,已經是桃李芬芳開花散葉。通過拜師收徒,學院和民間共同培養,在紫陶事業蓬勃發展之際,陳老欣喜地看到,棟樑蔚起後繼有人。


"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當代紫陶名師陳紹康,是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 。他於2017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是建水紫陶界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半個多世紀的做陶生涯,他歷經風雨坎坷,見證著新中國成立後直到現在,建水紫陶的發展壯大。他是一個代表人物,是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路漫漫 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新中國創立後的第六年,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五十年代,我國的工農業、商業,百業待興。建水縣因地制宜,創立了發揮本土傳統產業的企業--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陳紹康1955年進入建水工藝美術陶廠工作,這位勤奮好學的年輕人於1956年考入江蘇無錫藝術中專學校讀書,畢業後一心為家鄉出力,回廠工作。從小就打下做陶的功底的陳紹康,又通過外出讀書深造,很快成為成為廠裡的技術骨幹。因工作出色,被工廠派往廣東石灣、江蘇宜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學習製陶理論和燒製技術。全方位的學習,在理論和實踐的一次次結合中,陳紹康30歲就挑起了工廠的大樑。1971年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擴建後,陳紹康負責新產品的開發設計,他不負眾望,獨立完成了取泥拉坯、寫字繪畫、刊刻雕填、燒製磨光等紫陶製作工藝。1973年中美關係改善,陳紹康被抽調負責赴美產品的設計和製作,他設計燒製了20多個作品,先後到美國、菲律賓、科威特、德國等國家展出。在工廠更新換代,新產品不斷推出的年月,他負責設計、技術,為工廠立下了卓著功勳。陳紹康從1980年到1997年,擔任副廠長,工程師。工廠的生產、技術都要管。那是一個領導幹部身先士卒的年代。陳老說:那時候,我們經常加班,每天要做九個半小時,工廠是五點下班,我們的會議晚上開,加班到11點,但有一點,不興開加班工資的。陳老主管技術,行政,生產技術人員調配,廠裡設技術科、工藝科、生產科,科長們經常要開生產調度會,討論產品生產進度、銷售和各種標準。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200元左右,賣一把壺,一個茶罐到香港包括出口別的國家,兩塊多錢一把。看我們感嘆唏噓,陳老說:這個情況可以去問譚知凡。那個時候任虧本也在做也得做啊!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到了1983年,在全國的改革浪潮中,工廠改成承包制,到了1996年,工廠徹底改制。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本土企業,在建水紫陶製作史上走過一段里程,陶廠的原址就在現在的紫陶一條街上,那個偉岸的,夜晚噴著熊熊火焰的紅磚大煙囪,述說著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一輩輩人的創業史及奉獻。陳紹康從所擔任的建水工藝美術陶廠技術副廠長退休了,退休後,他揚帆啟航,開始另一段征程。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1996年,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改制,陳紹康也到歲數臨近退休了,退休不退業,他隨即創立了紹康陶藝工作室。“紹康陶藝”,為建水當時的第一傢俬人作坊,陳老咬咬牙,絕不能因為工廠沒了,紫陶也隨之消失。第一個嘗梨子的人,是需要勇氣的。60歲的人領軍創業,為建水紫陶的製作推廣,親力親為,身體力行,薪火相傳。



陳紹康做陶是一步一步學的,七八歲時就學拉坯了,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會拉小罈罈罐罐了。從13歲隨父親正式學習製陶,練就的童子功硬邦邦的,再加上後來的學習積累,一身的武藝使他30歲時就挑起大樑。從少年、青年到老年,做了五十多年的老陶人,如今還在傾注於陶嗎?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2018年三月,隨滇南陶韻公眾號編輯李雪茜到碗窯村陳紹康家採訪,七十多歲的老人躺在床上休息著,但是眼睛一直注視著對面擺著的一個大投影,屏幕上播放著陶坊裡面工友們製作陶器的畫面,若有了問題,陳老是可以及時指導處理的。那一次因為陳老的身體原因,不便打擾,他和我加了微信,把一個攝製組來採訪他的視頻,轉發給我。2018年8月2日,我隨滇南陶韻老總鄧孝維前往建水採訪,再次來到碗窯村陳紹康家中,陳老看起來氣色很好,坐在床邊很高興地和我們聊了起來。 作為當代建水紫陶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是一個拿起筆能寫能畫,面對陶泥,能做各個工序,並且能作設計的全面的大師。 面對滿頭銀絲的陳老,我說,陳老師,好多年前,在昆明的福海鄉舉辦的全國鄉村文化藝術節上,您帶著紫陶參加文化節,還記得您神采奕奕地和前來看陶的人們親切交談,贈送紹康陶藝的冊子,並在上面親筆簽字的場景。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雲南陶韻建水陶博物館 館長鄧孝維與陳紹康早年合影(攝於2006年)

陳老說:那些年跑得動,他攜陶出去參會的次數很多。2013年,雲南省在茶產地臨滄舉辦雲南省茶博會,在普洱茶的上升時期,這無疑是宣傳建水紫陶的好時機。陳紹康親自帶著自己做的紫陶參加了臨滄的茶博會,讓茶博會現場種茶的,賣茶的,買茶的直觀感受,親自體驗,和普洱茶最相匹配的雲南本土的紫陶茶具。這一次建水紫陶亮相臨滄茶博會,對建水紫陶的發展、上升,具有重大的意義。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紹康

早期作品

以一己之力,不失時機地做著建水紫陶的宣傳推廣,雖然,工程師、副廠長都成了過去時,任卸下了,但是紫陶還得做。陳紹康鐵肩擔道義,負重前行,只要活著,責任還在。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回憶:在建水紫陶發展初期,丹增書記和紅河州、建水縣政府領導十分關心,給予了精神和一些資金支持,使我的工作室很快發展起來。現在的我,名氣大了,效益也好了,但我最大的心願是建水紫陶工藝的發展和產業的壯大,並以此帶動建水更多的人能富起來。”一番話說的是老一輩的心願,不管是多少歲數,心中裝著陶,責任和擔當都未曾卸下。話說的深處,人激動起來。陳老突然站了起來,拉著我的手,快步的走到一張桌子前,他在桌面上翻了翻,又想蹲下去找。“您要找什麼,我來拿。”原來,他要找一本紹康陶藝的書,想指著上面的陶品作些闡述。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陳老現在的精神狀態非常好,我們為他高興,也為建水紫陶的發展高興。建水當代的紫陶四大元老及老一輩的製陶師傅,他們是國家的財富,是這個行業的寶。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每一個階段的發展都是有承接性聯繫性的,猶如那長長的鏈條一環緊扣著一環,若有一環失扣,鏈子就斷了。陳紹康是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的社會主義建設階段的一個關鍵人物,以至於到後來工廠改制,他本人退休之後,他都發揮著作用,讓這個鏈條不斷,永遠一環扣著一環。面對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我請問:陳老,建水紫陶這幾年發展的很快,你認為在發展中要注意什麼問題?陳老思維敏捷馬上就回答:“品種和人才的問題。”就品種來說,建水紫陶必須發展才會有出路,許多東西是需要更新換代的。這是一個70多歲老人的觀念,一點也不固化或者強調因循守舊。他所說的現有的產品要從好的方面發展,這句話,是老一輩人肩負的責任與擔當,也包含了一種希望,希望任何一個陶作坊,每一個做陶人都不能以次充好或者粗製濫造,讓整個建水陶的作品,產品都是精益求精,有高質量的。讓天下人說起陶瓷,就有共識“精緻雅陶看建水。"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對於人才,陳老欽佩敬仰老一輩的陶人,他如數家珍說起建水紫陶的老前輩們,王定一、馬吉生、向逢春等,這些大師,造詣最高的,當數王定一。陳老回憶,馬吉生見過,向逢春也見過,那都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這些位紫陶前輩,他們的技藝,他們的建樹,都是紹康永遠學習的榜樣。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人才,是一個行業興衰成敗的關鍵因素,對於人才的培養,陳老一直在呼籲和關注中。他欣喜地看到在我國,我省,工藝美術人才,手工藝人,匠人的培養得到高度重視,人才培養的渠道在不斷增多,雲南大學、民族師範學校,紅河學院等大專院校,都開設有陶瓷專業或者相關專業,致力於陶瓷的設計、製作人才培養。建水年輕一代的陶人都以函授、進修、拜師、遊學各種方式加強學習,提高素質和技藝。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年輕一代成長起來了,老一輩人欣慰了。陳老回憶著縣工藝美術陶廠同事工友們,感慨萬千。陳老是1956進工廠的,他說:當時有40多人,這40多人當中,剩下的只有12個人了,我是指活著的,何家雲,何鳳英,還有一些不出名的,走了,都走了,這件事可以去問譚知凡。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幾十年做下來,作品多了,多得沒有數也數不清,更沒得記錄可考證。僅2003年的時候整個雲南省茶城增加,茶莊如雨後春筍,與之相匹配的本土茶具,建水紫陶隨茶熱鬧起來,那段時間,紹康陶藝也倍加忙碌,一個月做20件,30件茶壺,還做小茶罐,應要求,也在現場搞展覽教學。落款紹康的壺、瓶和其他茶具,國內外的茶友陶友都收藏和使用著。他設計的20多個產品在陶廠生產持續20年之久。尤其是茶具類的七頭茶具、四頭茶具、三頭茶具造型獨特,品質奇雅,備受青睞,遠銷國外。陳紹康設計製作的“博古瓶”、“仿青銅器檯燈”等4件紫陶作品,被國家珍寶館珍藏。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千舟過,會當雲帆濟滄海。一代陶人,一段里程,陳紹康這一輩人,握緊了清代製陶大師傳下來的接力棒,又穩妥的負責任地傳給後人。在今年春天建水考棚舉行的譚知凡收徒儀式上,陳紹康前去祝賀壓陣。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他們,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的向福功、陳紹康、袁應德、馬成林、譚知凡等老一輩的師傅,已經是桃李芬芳開花散葉。通過拜師收徒,學院和民間共同培養,在紫陶事業蓬勃發展之際,陳老欣喜地看到,棟樑蔚起後繼有人。


「建水紫陶里程中的一面旗幟」訪建水當代四大元老之首陳紹康


建水紫陶四老(從左到右依次為譚知凡、陳紹康、馬成林、袁應德)

他說:為培養人才,我們老一輩的勢必推波助瀾,雲帆高掛,永遠盡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