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翻拍劇有“理”:“十翻九渣”翻拍劇頻陷口碑危機'

"
顛覆改編、雷人劇情,讓不少觀眾對翻拍劇的期待大打折扣甚至產生牴觸情緒,有了“十翻九渣”的說法。
"
顛覆改編、雷人劇情,讓不少觀眾對翻拍劇的期待大打折扣甚至產生牴觸情緒,有了“十翻九渣”的說法。
整治翻拍劇有“理”:“十翻九渣”翻拍劇頻陷口碑危機

近日,新版《倚天屠龍記》《封神演義》相繼粉墨登場,隨著劇情的不斷推進,似乎又陷入了似曾相識的“怪圈”,故事空洞、人物形象扁平、改編用力過猛等仍舊成為觀眾“不買賬”的緣由。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在7月9日召開的部分省局電視劇內容管理工作專題會議暨推動電視劇高質量發展調研座談會上也再次點名“宮鬥劇”、“翻拍劇”,要求加強對宮鬥劇、抗戰劇、諜戰劇的備案公示審核和內容審查,重點強調了治理“老劇翻拍”不良創作傾向。

對於翻拍劇,雖然過去也曾網傳總局將對該類作品加以限制,但從未有政策明確“翻拍”的定義。此次總局強調治理“老劇翻拍”,無疑為受限的翻拍劇首次劃出明確範疇——即翻拍依託的原始版本應是一部老劇,而非小說、漫畫等其他載體。

在業內人士看來,總局此次對“翻拍劇”的明確界定,對製作方而言其實是好事,“雖然典型的‘老劇翻拍’肯定暫時無法播出,醞釀的項目也需要停下來,但大量不屬於此範疇的、原先可能界定不清的翻拍劇,例如根據小說、傳說等改編的作品,相應的也能得到解放。”

從經典老劇到青春記憶,近年來,各類翻拍劇層出不窮。比如,有統計顯示,《神鵰俠侶》已經被翻拍了11次,《倚天屠龍記》被翻拍了9次,包青天題材被翻拍了16次;而一些愛情、都市、勵志類的當代劇,也“不是已經被翻拍,就是在被翻拍的路上”。當然,翻拍劇中不乏超越前作的精品,但也有不少泯然眾人,甚至遭遇口碑危機。尤其是隨著翻拍的頻率、數量不斷提升,問題也更加凸顯。

"
顛覆改編、雷人劇情,讓不少觀眾對翻拍劇的期待大打折扣甚至產生牴觸情緒,有了“十翻九渣”的說法。
整治翻拍劇有“理”:“十翻九渣”翻拍劇頻陷口碑危機

近日,新版《倚天屠龍記》《封神演義》相繼粉墨登場,隨著劇情的不斷推進,似乎又陷入了似曾相識的“怪圈”,故事空洞、人物形象扁平、改編用力過猛等仍舊成為觀眾“不買賬”的緣由。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在7月9日召開的部分省局電視劇內容管理工作專題會議暨推動電視劇高質量發展調研座談會上也再次點名“宮鬥劇”、“翻拍劇”,要求加強對宮鬥劇、抗戰劇、諜戰劇的備案公示審核和內容審查,重點強調了治理“老劇翻拍”不良創作傾向。

對於翻拍劇,雖然過去也曾網傳總局將對該類作品加以限制,但從未有政策明確“翻拍”的定義。此次總局強調治理“老劇翻拍”,無疑為受限的翻拍劇首次劃出明確範疇——即翻拍依託的原始版本應是一部老劇,而非小說、漫畫等其他載體。

在業內人士看來,總局此次對“翻拍劇”的明確界定,對製作方而言其實是好事,“雖然典型的‘老劇翻拍’肯定暫時無法播出,醞釀的項目也需要停下來,但大量不屬於此範疇的、原先可能界定不清的翻拍劇,例如根據小說、傳說等改編的作品,相應的也能得到解放。”

從經典老劇到青春記憶,近年來,各類翻拍劇層出不窮。比如,有統計顯示,《神鵰俠侶》已經被翻拍了11次,《倚天屠龍記》被翻拍了9次,包青天題材被翻拍了16次;而一些愛情、都市、勵志類的當代劇,也“不是已經被翻拍,就是在被翻拍的路上”。當然,翻拍劇中不乏超越前作的精品,但也有不少泯然眾人,甚至遭遇口碑危機。尤其是隨著翻拍的頻率、數量不斷提升,問題也更加凸顯。

整治翻拍劇有“理”:“十翻九渣”翻拍劇頻陷口碑危機

新版《新白娘子傳奇》

比如,近來播出的一些翻拍劇裡,妲己和楊戩談起了戀愛,白蛇變成了傻白甜,演員妝容臉型清一色“網紅範兒”……顛覆改編、雷人劇情,讓不少觀眾對翻拍劇的期待大打折扣甚至產生牴觸情緒,有了“十翻九渣”的說法。

每個時代都需要創作出屬於自己的經典,經典劇翻拍本無可厚非,很多經典影視劇因為拍攝時間較早,在畫面質量、技術手段和風格類型上無法滿足新時代觀眾的審美需求,也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在新的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

然而,相較於過去,當下的影視劇在“賺錢快”“多賺錢”的現代商業邏輯中,又隱藏著影視劇製作各方互相角力的複雜動機,不少翻拍劇大多將重心轉移到“偶像劇”“推新人”的包裝上,“小鮮肉”的顏值和大眾歡迎度、畫面特效的包裝等,已經成為快餐化、淺層次娛樂情境下的主要“看點”,諸如對原著的理解囫圇吞棗、浮於表面、演員形象與氣質與原作差距甚遠、故事內容沒有呈現原作的精神內核、改編的劇情胡編亂造、缺乏張力等,已經成為很多翻拍劇共同的“硬傷”。

不少翻拍劇打著“致敬經典”“致敬情懷”的旗號,卻在做著“解構經典”“顛覆經典”“破壞經典”之實,在一輪又一輪的話題爭議中,“翻拍劇”似乎已成“毀經典”的代名詞。

當然,翻拍本身並無不可。經典有值得被不斷回望的價值,我們的文化名著、歷史故事、神話傳奇、武俠江湖中也有值得被不斷挖掘的資源。但好的翻拍應該是“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創作者應隨著時代生活進行新的創造,賦予作品以新的時代內涵,讓經典作品、經典題材不會隨著時間逝去,而是不斷與當下進行對話,與一代一代的受眾產生新的心靈碰撞、情感共鳴。從這個角度來說,翻拍本身是重現經典甚至再造經典的過程。

如今,翻拍劇頻遭質疑,這不是翻拍本身的問題,而是因為在翻拍過程中出現的種種不良創作傾向。比如,有的翻拍劇只顧熱度和流量,對錶演製作不甚上心,導致作品粗製濫造、表演浮誇尷尬;有的為了搏人眼球,一味搜奇獵豔、魔幻改編、牽強附會;有的為了創新而創新,加入不符合故事設定、不符合邏輯常識的內容;有的海外取材,但卻拿來就用、機械地複製粘貼,導致嚴重的“水土不服”……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這樣的模式,不僅影響著作品質量的提升,而且容易誤導創作風向,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
顛覆改編、雷人劇情,讓不少觀眾對翻拍劇的期待大打折扣甚至產生牴觸情緒,有了“十翻九渣”的說法。
整治翻拍劇有“理”:“十翻九渣”翻拍劇頻陷口碑危機

近日,新版《倚天屠龍記》《封神演義》相繼粉墨登場,隨著劇情的不斷推進,似乎又陷入了似曾相識的“怪圈”,故事空洞、人物形象扁平、改編用力過猛等仍舊成為觀眾“不買賬”的緣由。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在7月9日召開的部分省局電視劇內容管理工作專題會議暨推動電視劇高質量發展調研座談會上也再次點名“宮鬥劇”、“翻拍劇”,要求加強對宮鬥劇、抗戰劇、諜戰劇的備案公示審核和內容審查,重點強調了治理“老劇翻拍”不良創作傾向。

對於翻拍劇,雖然過去也曾網傳總局將對該類作品加以限制,但從未有政策明確“翻拍”的定義。此次總局強調治理“老劇翻拍”,無疑為受限的翻拍劇首次劃出明確範疇——即翻拍依託的原始版本應是一部老劇,而非小說、漫畫等其他載體。

在業內人士看來,總局此次對“翻拍劇”的明確界定,對製作方而言其實是好事,“雖然典型的‘老劇翻拍’肯定暫時無法播出,醞釀的項目也需要停下來,但大量不屬於此範疇的、原先可能界定不清的翻拍劇,例如根據小說、傳說等改編的作品,相應的也能得到解放。”

從經典老劇到青春記憶,近年來,各類翻拍劇層出不窮。比如,有統計顯示,《神鵰俠侶》已經被翻拍了11次,《倚天屠龍記》被翻拍了9次,包青天題材被翻拍了16次;而一些愛情、都市、勵志類的當代劇,也“不是已經被翻拍,就是在被翻拍的路上”。當然,翻拍劇中不乏超越前作的精品,但也有不少泯然眾人,甚至遭遇口碑危機。尤其是隨著翻拍的頻率、數量不斷提升,問題也更加凸顯。

整治翻拍劇有“理”:“十翻九渣”翻拍劇頻陷口碑危機

新版《新白娘子傳奇》

比如,近來播出的一些翻拍劇裡,妲己和楊戩談起了戀愛,白蛇變成了傻白甜,演員妝容臉型清一色“網紅範兒”……顛覆改編、雷人劇情,讓不少觀眾對翻拍劇的期待大打折扣甚至產生牴觸情緒,有了“十翻九渣”的說法。

每個時代都需要創作出屬於自己的經典,經典劇翻拍本無可厚非,很多經典影視劇因為拍攝時間較早,在畫面質量、技術手段和風格類型上無法滿足新時代觀眾的審美需求,也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在新的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

然而,相較於過去,當下的影視劇在“賺錢快”“多賺錢”的現代商業邏輯中,又隱藏著影視劇製作各方互相角力的複雜動機,不少翻拍劇大多將重心轉移到“偶像劇”“推新人”的包裝上,“小鮮肉”的顏值和大眾歡迎度、畫面特效的包裝等,已經成為快餐化、淺層次娛樂情境下的主要“看點”,諸如對原著的理解囫圇吞棗、浮於表面、演員形象與氣質與原作差距甚遠、故事內容沒有呈現原作的精神內核、改編的劇情胡編亂造、缺乏張力等,已經成為很多翻拍劇共同的“硬傷”。

不少翻拍劇打著“致敬經典”“致敬情懷”的旗號,卻在做著“解構經典”“顛覆經典”“破壞經典”之實,在一輪又一輪的話題爭議中,“翻拍劇”似乎已成“毀經典”的代名詞。

當然,翻拍本身並無不可。經典有值得被不斷回望的價值,我們的文化名著、歷史故事、神話傳奇、武俠江湖中也有值得被不斷挖掘的資源。但好的翻拍應該是“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創作者應隨著時代生活進行新的創造,賦予作品以新的時代內涵,讓經典作品、經典題材不會隨著時間逝去,而是不斷與當下進行對話,與一代一代的受眾產生新的心靈碰撞、情感共鳴。從這個角度來說,翻拍本身是重現經典甚至再造經典的過程。

如今,翻拍劇頻遭質疑,這不是翻拍本身的問題,而是因為在翻拍過程中出現的種種不良創作傾向。比如,有的翻拍劇只顧熱度和流量,對錶演製作不甚上心,導致作品粗製濫造、表演浮誇尷尬;有的為了搏人眼球,一味搜奇獵豔、魔幻改編、牽強附會;有的為了創新而創新,加入不符合故事設定、不符合邏輯常識的內容;有的海外取材,但卻拿來就用、機械地複製粘貼,導致嚴重的“水土不服”……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這樣的模式,不僅影響著作品質量的提升,而且容易誤導創作風向,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整治翻拍劇有“理”:“十翻九渣”翻拍劇頻陷口碑危機

新版《封神演義》

其實,翻拍是一件難事,那些具有翻拍價值的作品,要麼具有過硬的作品質量,要麼擁有廣泛的觀眾基礎。原作珠玉在前,本就樹起了較高的標準,再加上觀眾的“回憶濾鏡”,想要出新出彩殊為不易,對於翻拍來說,其實需要更多的匠心與付出。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翻拍又是一件容易的事。故事已經有了,不用從頭開始創作劇本,觀眾基礎也有了,甚至自帶話題和熱度,這樣一來,就大大降低了創作和宣發成本。如果創作者沒有志存高遠的追求,只想著儘快把作品變現,那翻拍就成了一個性價比高、而且低風險的選擇,而這也正是目前市場上翻拍劇扎堆出現的重要原因。

翻拍同樣是藝術的再創作,創作人員不能在亦步亦趨的模仿中束縛了自己,更不能在市場大潮中迷失了自己。如果一味追逐熱點、迎合市場、消費情懷,將手中的作品當作追逐利益的“搖錢樹”,將文藝創作的付出用劃不划算來衡量,從而放棄對作品質量、價值的堅守,那麼不僅透支觀眾的信任,也會對經典作品造成傷害,對社會精神生活造成傷害。

綜合自人民日報;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