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茵夢——從李敖身邊成長的女人

胡茵夢——從李敖身邊成長的女人


胡茵夢——從李敖身邊成長的女人

光影如夢

年輕時的胡因夢充滿叛逆性,對世俗看不慣。她形容她自己是60年代的“前衛女性”。胡因夢迴憶說:“當時我穿超短裙、露背裝,腳踩恨天高,挽著我的外國男朋友走在臺灣的天橋上。路人見了,罵我有傷風化”。

好容易考上了大學,不喜歡學德文,大學2年級半路退學。無所事事時,一個不小心,踏進了演藝圈,開始了長達15年的演藝生涯。從她的第一部電影《雲深不知處》到《慈禧外傳》、《梅花》、《海灘上的一天》,胡因夢出演了40多部電影。1977年,胡因夢憑藉在《人在天涯》裡的出色表演,獲得第14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1986年,胡因夢因主演《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被亞太影展評為“最受歡迎明星”。

但今天她認為:“這些電影對我來說都是沒有意義的。”

從影期間,胡因夢將烏塔哈根所著的《尊重表演藝術》一書翻譯介紹到臺灣。這本被稱為“美國演員的聖經”的讀物被李安作為自己影片演員的家庭作業。

儘管演藝事業如日中天,但是胡因夢卻在1988年作出了息影的決定。那一年,她35歲,正值演員風華正茂的年紀。關於她突然退出影視圈的原因,外界眾說紛紜。胡因夢自己只淡淡地說:“當演員本身就是自己大學時的意外遭遇,這不是我真正向往的職業。”

之後,她再度前往紐約。一次偶然機會,胡因夢在街頭一家書店看到了印度著名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的一系列著作,當她取下書靜靜地閱讀時,被書中蘊涵的豐富哲理震撼了。從那時候起,她意識到自己的真正興趣不在表演,於是定下了翻譯智者書籍的決心,專事有關身心靈探究的翻譯與寫作。20多年來,克里希那穆提、肯·威爾伯等學者的著作,都由她一個字一個字地爬格子,爬出了上百萬字的翻譯。

只有一冊《生命的不可思議:胡因夢自傳》是她歷經了半生的探索與跌跌撞撞,親筆撰寫的關於自己的故事。觀照的語言,完全開放的心態,緩緩述說自己成長的過往。對於雙親、情感、工作,甚至包括她做第三者後生下的女兒胡潔生。

同為母親,胡因夢不希望自己的女兒重複自己的童年,她希望潔生享有“自由和無懼”。


胡茵夢——從李敖身邊成長的女人


“我對潔生的教育是絕對自由。我也從來不打擊她的信心,否定她的理解能力,並且給她很大的空間讓她自由玩耍。我希望她能知道自己的興趣所在。我也很注重女兒生活中的起居飲食,以及她的內在發展。我認為孩子的覺知力一定要從小培養,這能讓他們自律。所以儘管我不強迫她做什麼,但她仍然有很強的自制力。這和小時候的培養是密不可分的。”

對於自己的女兒,胡因夢點到為止。而說起被人們重複過千萬遍的她生命中的第二位助緣人李敖大師,胡因夢除了笑談還是笑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