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巖家訓:讀書做生意可以,但是不能為官

胡雪巖 高越 書都撕了糊糧屯兒 書都撕了糊糧屯兒 2017-09-29

胡雪巖家訓:讀書做生意可以,但是不能為官

胡家家訓:讀書做生意可以,但是不能為官

一個人小時候的成長環境和家庭教育,對他一生都會有十分深刻的影響。學校教育是教人才能和學識的,而一個人的基本修養,要由家庭負責。

胡家有一條家訓:讀書做生意可以,但是不能為官。所以,胡雪巖的父親沒有走讀書求官的道路,同樣也不希望胡雪巖當官。我們無法說這種家訓是好是壞,因為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想法,我們不必追究,那是他們自己的事情,我們只要予以尊重和包容就好了。

胡慶餘堂以懸掛牌匾著稱,其中大多朝外供顧客觀賞,惟獨一塊掛在營業廳後,面對經理、帳房間前,是給企業員工看的。

胡雪巖讀書的時候非常認真,老師所講的道理他有聽不懂的,回家一定會請教父親,他父親也是很有文化的。胡雪巖只讀過兩年的私塾,並沒有受過高深的教育。其實做人做事,一些很基本的東西就足夠用了。太高深的學問,只是少數人在用,對多數人而言是沒有用的。但是胡雪巖從小就知道一點——讀書要明理。如果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讀了也等於白讀。

胡雪巖的父親生意做得很小,收入微薄,所以胡雪巖八歲的時候,就開始替人家放牛。

有一天,他在野外放牛,碰到很多小夥伴,於是他就把牛拴好,跟夥伴們一起玩了起來。其中有一個小孩子,一不小心掉進了山溝,其他的孩子一看情況不對,都嚇得跑回了家。只有胡雪巖沉著冷靜,他慢慢摸索著下去,把那個孩子拉了上來,然後扶上牛背送回家去。當時,所有的鄰里都讚揚他,說他機靈、勇敢,又有好心腸。

看了這一段故事,我們應該想到一句老話,叫做“三歲看大,六歲看老”。我們看一個人,三歲的時候,大概就能夠看出長大以後是什麼樣子;到了六歲的時候,就可以想象他老了以後是什麼德行。

有人可能會問,現代社會千變萬化,人的一生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難道六歲之前所形成的品德,真的能夠決定一個人的終生嗎?答案是肯定的。一個人在社會上,有多大的本事,有多大的才幹,在我們中國人看來不是很重要。

外國人是以能力為本位,認為有能力就了不起,中國人不是這樣。中國人更看重人的德行——一個人的品德基礎好,才能越高越好;一個人的品德不好,才能越高別人反而越害怕,因為這樣更容易做壞事。一個人三歲到六歲,我們根本看不出有什麼本事,看不出有什麼才能。否則的話,三歲就知道他長大會當工程師,會當科學家,那豈不是笑話嗎?我們三歲到六歲,是看人的品德,不是看他的才幹。胡雪巖從小品德就非常高,正像鄰居誇他的那樣,機靈、勇敢、好心腸。胡雪巖一生的經歷,也正是對這句話最好的印證。

我們教育孩子要注意,童年重點培養的是孩子的品德,知識以後再去學,不必著急。胡雪巖成長在一個單純樸素的鄉村,這其實對他是非常有利的。因為那些雜七雜八的東西他都看不到,可以安安心心地在品德方面學到一些東西。一個人品德基礎良好,一生都會很穩固,將來再壞也壞不到哪裡去。

胡雪巖家訓:讀書做生意可以,但是不能為官

胡雪巖

胡雪巖: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胡雪巖說過:幹大事的人要能放過生活中的小事,不能事事都操心,事事都在意,所謂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我們每天都會遇到很多事,如果因為一件小事就影響我們的情緒,讓我們憤怒或者鬱悶,那麼我們可能除了生氣就什麼事都幹不了了。

胡雪巖剛到錢莊的時候,深得羅師傅照顧,從羅師傅的身上,胡雪巖學到了很多本事。羅師傅對胡雪巖也是非常喜愛,所以羅師傅在覺得自己不久於人世的時候吧自己的侄女羅四姐託付給胡雪巖。

胡雪巖答應了羅師傅臨終時的請求,準備把羅四姐帶回家,可是家母不同意這門婚事。一是因為胡雪巖當時已經有了正妻,二則是因為羅四姐是個船女,日夜漂泊,沒有個落腳的地兒。胡家是從商的,胡母擔心羅四姐來了會把胡家的財產都給“漂”走。

這樣的嘮叨,胡雪巖幾乎每天都能聽到,開始,他心裡也很煩,更是影響工作,可是轉念一想,男子漢大丈夫,不能被家母的嘮叨束縛了手腳,更不能因為一點小事影響自己。他不顧家母反對,依然堅持要帶羅四姐回家,可是羅四姐聽到胡母的話,卻自己撐著船離開了。

羅四姐的離開讓胡雪巖情緒低落了許久。有一天,他到茶館喝茶。處於情義胡雪巖被之前的錢莊開除,也是連日沒有收入,身上自然也是沒什麼錢的,在茶館喝的也是一些低端的茶。在茶館一壺茶喝了半天,茶館夥計有些不滿,走來對胡雪巖說:“胡先生,您的茶都已經沒色了,是不是該加點啊?”

胡雪巖轉頭對夥計說:“那就再加點水吧。”

夥計聽了更不高興了,直接憤憤說到:“您喝了半天就一壺便宜的茶還不停加水,連兩個銅板都不捨得掏。我看吶,這做什麼都不能做跑街的,連茶錢都付不起。”

夥計正說著,胡雪巖的師兄來了。他看不慣夥計勢利的模樣,就替胡雪巖出頭回嘴道:“做什麼也不能做夥計,狗眼看人低!”夥計聽了,悻悻的走了。

師兄對胡雪巖說:“雪巖啊,咱們不能讓人看扁了,該回嘴的時候還有要回過去的。”

誰知胡雪巖反倒安慰起師兄:“我們不要和他一般見識。咱們一天見的人多了,說什麼的都有,不能因為一點小事就影響心情。幹大事的人,不能在小事情上栽跟頭。”

與其把精力放在小事情上,不如更多的放在自己的事業上,大事情上。不然你會被小事情糾纏,而無法成就大事。

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也會有因為某一小事情,而導致一天的心情鬱悶,工作也無法專心。最後工作耽誤了,小事情也沒有解決。小事情之所以成為小事情,就是因為他可以被無視,可以不去理會,對咱們以後的發展不會帶來影響。那麼為何要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