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感悟與治療咳嗽的體會-五指小郎中

呼吸道疾病 中醫 推拿 黃帝 浪漫的雲海 浪漫的雲海 2017-11-03

【定義】呼吸道氣體及其分泌物從口鼻噴湧而出的反射性動作。

【病位】

【病勢】上逆,實證為多

【病性】有寒有熱

【病因】外感六淫,內傷多火熱薰蒸,或痰濁壅塞,或氣滯

【基本病機】肺失清肅。

認識、感悟與治療咳嗽的體會-五指小郎中

小郎中官微

【理論依據】

小郎中官微提示:

  1. 咳嗽病位在肺

早在《內經》,古人就對咳嗽進行了專論。《素問 咳論》開篇“黃帝問曰:肺之令人咳何謂也?”《內經》是一本通過君臣問答闡述自然、社會,特別是中醫理論的著作。黃帝問“肺之令人咳”是黃帝的基本觀點,即黃帝所見,所聞,所思均是咳嗽歸於肺。黃帝代表國家,代表人民,說明那個時代“肺之令人咳”是全民,全社會的共同認識。而黃帝不解地只是肺是怎樣產生咳嗽的,他想知道其中的道理。但是,歧伯卻荒謬地答到“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從而搞亂了人們的思想,將中醫對咳嗽的認識引向歧途。

認識、感悟與治療咳嗽的體會-五指小郎中

認真複習《素問 咳論》“岐伯曰:肺咳之狀,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心咳之狀,則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痺。肝咳之狀,咳則兩脅下痛,甚則不可以轉,轉則兩胠下滿。脾咳之狀,咳則右脅下痛,陰陰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咳劇。腎咳之狀,咳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咳涎。”“脾咳不已,則胃受之,胃咳之狀,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肝咳不已,則膽受之,膽咳之狀,咳嘔膽汁,肺咳不已,則大腸受之,大腸咳狀,咳而遺失。心咳不已,則小腸受之,小腸咳狀,咳而失氣,氣與咳俱失。腎咳不已,則膀胱受之,膀胱咳狀,咳而遺溺。久咳不已,則三焦受之,三焦咳狀,咳而腹滿,不欲食飲,此皆聚於胃,關於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可以發現,所謂五臟六腑咳並不是肺以外臟腑引起咳嗽,而是咳嗽這種病理狀態的不同表現。筆者根據以上《咳論》原文作如下歸納:

肺咳,咳而氣緊,甚則唾血。

心咳,咳而心悸氣短。

肝咳,咳到兩脅疼痛。

脾咳,咳引胸背疼痛。

腎咳,咳而腰痛,且痰涎多。

胃咳,咳嗽伴嘔吐。

膽咳,咳嗽引發嘔吐黃苦色膽汁。

大腸咳,咳而大便失禁。

小腸咳,咳而矢氣多。

膀胱咳,咳而尿失禁。

三焦咳,咳而腹脹滿,不欲食飲,面浮腫。

所有這些哪裡是其它臟腑引起咳嗽?它們只不過是咳嗽的程度不同和咳嗽過度猛烈後所引發的呼吸肌、胸膜,胸腔、腹腔、盆腔內壓等變化和胃腸逆蠕動等所致的症狀。它們真不是膀胱、腎、肝、胃、膽、脾、心、大小腸、三焦等引起的咳嗽。而實實在在是肺咳!

後人也覺得《咳論》繁瑣,不靠譜,從而將其簡化為今天的外感(風寒咳嗽、風熱咳嗽、燥邪咳嗽)和內傷(痰溼咳嗽、痰熱咳嗽、肝火咳嗽、腎不納氣咳嗽、腎陰虛咳嗽、肺陰虛咳嗽)兩大類咳嗽。陳修園先生更直白“咳嗽不止於肺,亦不離乎肺”。也就是說各種原因,你不影響和干擾肺,那就不是咳嗽。一旦咳嗽,原有的疾病就發生性質變化,就一定是肺繫有了問題。

西醫咳嗽病位在肺是公論,是科學,是不需要闡述的問題。

2.咳嗽乃肺氣上逆

人是直立動物。直立後,人類的肺、氣道與口鼻的關係如下圖。

認識、感悟與治療咳嗽的體會-五指小郎中

認識、感悟與治療咳嗽的體會-五指小郎中

它們不再象動物那樣與地面平行(動物因為平行,不需要咳嗽。排出呼吸道異物只需頭低位就能成功。這是咳嗽為人類特有反應的根本原因。可見是大自然,是進化論讓人類獲得了特有的反射--咳嗽!)而是與地面垂直。

顯然,口鼻在上,肺系在下。咳嗽為氣體夾痰濁異物等從口鼻而出,其本質一定是肺氣上逆。

3.咳嗽為氣體噴湧而出

口鼻在上,肺系在下。在下的氣體、痰濁、異物等要從在上的口鼻出來,離不開動力。動力小了還不行,提灌不上去,必須有強大推動力。根據咳嗽的表現,特別是咳嗽久了,厲害了,就會小腹痛、脅肋痛、心悸、氣短、二便失禁,筆者推導這種肺氣上逆的推動力應該來自衝氣。衝脈起於胞中,下出會陰後,從氣街起夾臍上行,散入胸中,上達咽喉,環繞口脣。(《素問·骨空論》“衝脈為病,逆氣裡急。”《難經·二十九難》“衝之為病,逆氣而裡急。”李東垣《脾胃論》“衝脈所逆,脅下少陽脈二道而反上行,名曰“厥脈”。其證氣上衝,咽不得息,而喘息有音,不得臥。”《千金方》“咳唾手足厥逆,氣從小腹上衝胸咽,其面翕熱如醉”。可見衝脈起源於小腹,丹元所在,發作時氣上衝胸,瞬間高壓,帶動肺氣噴湧而出,咯咯有聲,便是咳嗽。

噴湧而出屬於興奮有餘,為臨床鎮靜鎮咳提供了理論依據。

4.咳嗽是排異反應

咳嗽常常在霧霾、粉塵、燃桔杆、炒菜、春天花粉、動物皮毛,以及空氣質量不好,或氣管中因為痰濁或異物堵塞,或細菌病毒感染時發生,提示咳嗽就是它們所引起。而每每咳嗽一聲,總有飛沫從口鼻而出,伴隨著飛沫的就是那個霧霾、粉塵、煙薰、油煙、花粉、皮毛、細菌病毒和痰濁等。因而咳嗽是人類特有的保護性反應,是一種幫助人類排出呼吸道異物的特殊的呼吸運動方式。咳嗽對人體是有益的。

5.咳嗽必然有痰

這是中醫的特色。痰白色泡沫狀為風痰,清稀為寒痰,黃色為熱痰,粘稠粘涎為溼痰,不易咯出為燥痰。即使患者乾咳無痰還是被認為有痰,應該是燥痰或火痰。總之咳嗽必然有痰,咳嗽是痰作祟,咳嗽是為了排痰。痰可能因為脾失健運而致,即“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哭”,但證之臨床,肺系的痰大多因為肺失宣發,津液鬱積而成;因為外界熱邪侵襲肺系,或體內火熱上炎,煉液而成;因為霧霾、粉塵等顆粒物質裹結而成。即大多數痰直接產生在肺系裡。

【治療】

一、原理

清肅肺金為咳嗽的基本治法。

在處方設計時要考慮化痰、降氣理氣、鎮靜、排異,催痰排痰等。

二、治法

1.中藥:麻黃(宣肺祛邪)、蘇子(葉)(降氣化濁)、黃芩、桑葉(疏風清熱)、杏仁、膽星、竹茹、青黛、海蛤粉(化痰、鎮靜、止咳)、甘草(緩急止嗽)。

2.小兒推拿:清肺平肝、揉肺俞(清肅肺金)、降肺法、肅肺法、開璇璣(降肺氣)、按缺盆(鎮靜止咳)、咳穴、抱胸法、倒立拍背法(催咳催吐)、運內八卦、捋中指並掐左右端正、揉膻中並乳旁乳根、揉掌小橫紋、揉二馬(化痰)

【支撐材料】

《釐正按摩要術》“自氣逆而為咳,痰動而為嗽。”“肺寒則嗽必痰稀,面白,畏風多涕,宜溫肺固衛;肺熱則嗽必痰稠,面紅,身熱,喘滿,宜降火清痰;肺虛則嗽必氣逆汗出,顏白,飧洩,宜補脾斂肺,肺實則嗽必頓咳,抱首,面赤,反食,宜利膈化痰。”

《小兒推拿祕旨》“咳嗽皆因風入肺,重則喘急熱不退,肺傷於寒嗽多痰,傷於熱者聲壅滯。寒宜發散熱則清,實當瀉胃虛補肺,嗽而不已便成,痰盛不已驚風至,眼眶紫黑如傷損,嗽而有血難調治,疏風豁痰補瀉明。”

《幼幼集成》“小兒知識未開,內傷何有?所有咳嗽無非寒熱二者而已矣。寒固傷肺,熱亦傷肺,醫者能辨其寒熱,效無不捷。”

《脾胃論》“氣在於肺者,取之手太陰榮,足少陰輸,魚際並太淵輸。”

《小兒藥證直訣》“若悶亂氣粗,喘促哽氣者,難治,肺虛損故也。”“脾肺病久,則虛而脣白。脾者,肺之母也”

《丹溪心法》“咳逆有痰,氣虛、陰火。視其有餘不足治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