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龍教授講透經方!葛根湯應該這樣用

劉志龍教授講透經方!葛根湯應該這樣用

劉志龍教授

圖*嶺南經方名家、廣東省名中醫、珠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院長劉志龍教授

葛根湯

組成

葛根12g 生麻黃9g 桂枝6g

生薑3片 炙甘草6g 白芍6g大棗6枚

方歌

葛根桂枝加葛黃,無汗項背几几強。

二陽合病下利治,剛痙無汗角弓張。

功用

解表發汗,升津舒筋。

主治

風寒外束,太陽經輸不利證。

方解

本方是由桂枝湯、麻黃湯演化而來,桂枝湯內的桂枝、白芍、甘草、生薑、大棗全被運用,而麻黃湯內的麻黃、桂枝、杏仁、甘草四味藥中,去杏仁換葛根,並重用葛根而成葛根湯。

我們也可說葛根湯是桂麻合方,只是去杏仁改葛根而成。

方中葛根升津液,濡筋脈為君;

麻黃、桂枝疏散風寒,發汗解表為臣;

芍藥、甘草生津養液,緩急止痛為佐;

生薑、大棗調和脾胃,鼓舞脾胃生髮之氣為使。

諸藥合用,共奏發汗解表,升津舒筋之功。

方證要點

1、太陽剛痙證:以發熱惡寒,惡寒,項背強或下利為辨證要點。主要症狀為項背強几几,自下利,即沒有使用瀉下藥,大便次數多,不成形,或腹瀉;舌質多暗淡者暗紅,苔白;脈以浮脈或弦脈為主。

2、常用於:感冒、頸椎病、落枕、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急性腰扭傷、慢性腰肌勞損、痤瘡、腦供血不足、面神經炎、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扁桃腺炎、急性傳染性結膜炎、虹膜炎、麥粒腫、牙齦炎、牙周膿腫、急性腸炎、月經過期不至或閉經、乳腺炎、嗜睡、易疲勞等屬於太陽表實證,津液不能上潤,筋脈失養者。

3、對“項背強几几”,黃煌教授的解釋比較到位:這個是一種從後頭部至後背部的肌肉拘急疼痛,有時範圍可達到腰部,同時多伴有頭痛、頭昏、頭暈等證。

患者有主訴頭項強痛者;有主訴肩頸部酸重者;有主訴腰背痠痛者;也有但訴說頭昏頭重頭痛者;甚至僅訴說困重者。

另外,頭面部的乃至五官的許多病症所出現的頭痛、頭昏、頭暈、耳鳴等不適感,背部皮膚的毛囊炎、痤瘡等,也可以看作是項背強痛的延伸。

4、體質要求:形體比較壯實,肌肉比較發達、皮膚黝黑或黃暗粗糙者,面色發暗,沒有光澤;以從事體力勞動或平素身體強壯的青壯年應用的機會較多。脈搏有力;痤瘡在劇烈運動出汗後會有所減輕,夏天比冬天相對來說要輕一些。女性患者常有月經量少、月經週期較長或閉經等。

疑似方證鑑別

1、葛根湯與桂枝加葛根湯:

都可以治療項背強几几。

葛根湯是屬於表實證,惡風無汗;

而桂枝加葛根湯證是屬於表虛證,汗出惡風。

2、葛根湯與葛根黃芩黃連湯:

都可以治療下利。

葛根湯證之下利是太陽陽明合病,伴有太陽表證如惡寒無汗,發熱頭痛等;

而葛根芩連湯證之下利是陽明熱盛,有喘息、汗出、發熱等以裡熱為主。

原文

1、太陽病,項背強几几,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31條)

2、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32條)

醫案舉例

1、癤腫案(閆雲科)

焦某,男,22歲,在上海讀大三,2006年7月18日初診。

自高二起,後髮際、上口脣癤腫此伏彼起,五年中或服諸黴素消炎,或以三黃、銀翹清熱解毒,然癤腫依舊我行我索。

望其面色紅潤,前額、左鬢癤腫剛斂,上脣癤腫大小各一,後髮際周圍瘢痕如織。

癤腫有紫暗收斂者,有尖頂結皰成膿者,有焮紅暴怒、摸之灼熱呼痛者。舌淡紅,苔薄白。詢知胃口甚好,大便二日一行,幹祕不暢。

向不汗出,即使劇烈運動,亦僅前臂、下肢汗出,頭頸胸背終不見汗。身不熱,不惡寒。切得脈象沉滑略數。

脈證分析:

風溼入表,蘊鬱成毒。

血氣方剛之軀,正氣充沛,拒邪入裡,奈表閉不透,致邪毒結伏纏綿,久久不解,此汗不出之故也。

夫治病驅邪,以順勢利導,與邪出路為上策。

苦寒之品,冰伏其邪,致邪不散不滅,延長病程,猶若困獸之鬥,癤腫焉能痊癒?遵《素問》結者散之之治。

擬:

葛根15g 麻黃10g 桂枝6g

白芍6g甘草4.5g 生薑5片

紅棗5枚 一劑,臨睡服。

二診:

胸背四肢汗出甚多,頭頸未汗。

項、脣癤腫焮紅,癤頭膿汁充盈,疼痛益甚,頸項株累,轉側不靈,頭額發熱,咽喉疼痛,舌邊尖紅,苔白微膩。

熱毒雖見外散,然匿蟄五載,豈能一汗而盡。

且胸背汗出,頭頸無汗,仍系汗散之標。

原方加桔梗15g 二劑,臨睡服,藥後食熱粥一碗。

三診

連續兩晚用藥,汗出如冼,頸項亦汗。

癤腫痛,項強依然。口乾思飲,舌邊尖紅赤,苔薄黃,脈滑略數。

如此之治,實屬火上澆油、捅馬蜂窩。

然不用辛溫,火毒焉能盡除?

以其汗出較多,口乾思飲,故去麻黃,加天花粉生津止渴,消腫排膿。擬:

葛根15g 桂枝10g 白芍10g

甘草6g 天花粉15g 生薑5g

紅棗5枚 二劑,臨睡服,藥後繼以熱粥。

四診:

藥後汗仍多,癤腫疼痛減,先前焮怒者已出膿收斂,項強、咽痛不再。

今進餐亦汗出津津,此腠理通,營衛和之象也。因假期將滿,囑服防風通聖丸十日。

一年後,彼因房室傳導阻滯來電諮詢,知癤腫偶見1米粒大小而巳,可不治自愈。

2、肉疣案(唐醫易醫案)

黃某,男,1958年生。2009年4月24日就診,其頸項左右兩側有整片疣狀細碎粒,色不紅,帶些少痕癢感。舌胖,中有細裂,苔白輕膩。

左脈浮弦細,右脈浮弦極細,至數平。

葛根20克,麻黃10克,炙甘草6克

桂枝10克,白芍9克,蒼朮10克

防風9克,大棗6只,生薑3片。 四劑

兩週後來複診,肉疣已經清除。

葛根加半夏湯

組成

葛根12g 生麻黃9g 炙甘草6g

白芍6g 桂枝6g 生薑2片 姜半夏8g 大棗6枚

方歌

葛根加夏病二陽,下利嘔逆表邪強。

疏表解肌利腸胃,合病治法好思量。

功用

解表發汗,降逆止嘔。

主治

外感風寒,頭痛,項背強直拘急,

無汗,口不渴,嘔逆,苔白,脈浮大而數。

方解

傷寒之邪在上則為喘滿,入裡就會下利,如果不下利者,必上逆而嘔,總之合病下利者,是裡氣得熱而下行。

不下利但嘔者,是裡氣得熱而上行。邪內外都盛者仍當先祛邪,葛根湯中合用麻黃桂枝而加葛根所以能解經中二陽相合之邪。

不下利而嘔者則需加半夏以降逆氣,而葛根是解外的,所以二法都不能去。

方證要點

1、太陽傷寒胃氣上逆嘔吐證:以發熱惡寒,惡寒,項背強,不下利而嘔吐為辨證要點。主要症狀為頭痛,項背強直拘急,嘔吐,口不渴,無汗,惡風;舌暗紅苔白,脈浮大而數。

2、常用於:酒客外感、痛風、痢疾、哮喘、腦膜炎初期、尿毒症、麻疹、丹毒、咽喉炎、耳下腺炎、蕁麻疹、胃腸型感冒、眶上神經痛等屬於外感風寒經輸不利,胃氣上逆嘔吐者。

疑似方證鑑別

1、葛根加半夏湯與梔子生薑豉湯:

都可以治嘔。

葛根加半夏湯證是外感風寒經輸不利,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故而嘔吐多夾雜外感等症;

而梔子生薑豉湯是熱擾胸膈夾雜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嘔吐多夾雜心中懊儂,胸中窒等症。

2、葛根加半夏湯與黃芩加半夏生薑湯:

都可以治嘔。

葛根加半夏湯證是外感風寒經輸不利,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故而嘔吐多夾雜外感等症;

而黃芩加半夏生薑湯證是膽氣上攻,胃為寒氣所迫所致的嘔吐,故而嘔吐多夾雜下利腹痛,身熱口苦等少陽證。

原文

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33)

醫案舉例

1、感冒咳嗽案(唐醫易醫案)

霍某,女,1950年生。 2011年 3月 3日就診,主訴:年初二起凌晨開始渾身骨痛發燒 39℃,白天基本不發燒,初四開始治療,歷經中西醫診治,吃藥輸液等,斷斷續續至今未愈。

刻下:依舊凌晨發燒 39℃,有汗,咳嗽痰稀色白,下午嘔吐酸水。二便正常,胃納差,口苦口乾不欲飲水,前半頭蓋痛,前額尤甚,睡眠不佳,流清涕,舌色略暗,苔薄白膩。

右脈浮弦緊,左脈浮緊略滑,至數平。

傷寒 33條謂;“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於是投與葛根加半夏湯。

葛根 15克,麻黃 10克,炙甘草6克

白芍9克,桂枝10克,生薑9克

姜半夏12克,大棗5只,四劑。

前藥後,燒退而愈。

2、胃痛案(劉景棋醫案)

陳某某,男,45歲,1979年8月17日初診。項背強痛,胃痛嘔吐已五年。五年以來時常胃痛,每年春秋發病,去年經x線鋇劑造影診斷:十二指腸球部潰瘍。

近來胃脘偏右部疼痛較劇,反酸納呆,飯後一時許出現嘔吐,並有項強,惡風無汗。脈浮緊,苔白膩。

中醫診斷:

胃脘疼痛。辨證:表邪不解,內迫陽明。

治法:

散寒解表,降逆和胃。處以葛根加半夏湯原方。服6劑,痛嘔皆止,飲食如常。

葛根黃芩黃連湯

組成

葛根24g 炙甘草6g 黃芩9g 黃連9g

方歌

葛根芩連加甘草,協熱下利喘汗寶。

清熱生津解表裡,葛根用至八錢好。

功用

表裡兩解,清熱止利。

主治

表證因誤下所致邪入陽明之腑,

其汗外越,氣上奔則喘,下陷則利症。

方解

此方即瀉心湯之變,治表寒裡熱。

其義重在芩、連肅清裡熱;雖以葛根為君,再為先煎,無非取其通陽明之津;佐以甘草緩陽明之氣,使之鼓舞胃氣而為承宣苦寒之使。

清上則喘定,清下則利止,裡熱解而邪亦不能留戀於表矣。

方證要點

1、表證不解,熱陷陽明證:以項背尚強急,心下痞,下利,胸有熱感為辨證要點。主要症狀為發熱,口乾而渴,惡寒或不惡寒;舌苔黃厚,寸脈多浮滑。

2、常用於:溫熱病、口瘡、口舌腫痛糜爛、脣裂、赤眼鼻痛、肩凝、急性腸炎、細菌性痢疾、流感腸傷寒、胃腸型感冒、胃腸炎、小兒夏季腹瀉、脫肛等屬於表證不解,熱陷陽明者。

3、體質要求:大多體格比較壯實,肌肉相對發達厚實,肥胖傾向,脣舌暗紅,滿面油膩,大便不成形或腹瀉,全身困重,尤其以項背強痛不舒為特徵。體檢多見血糖高、血壓高。應酬多、工作壓力大的中年男性多見。

疑似方證鑑別

1、葛根黃芩黃連湯與白頭翁湯:

都可以治療溼熱下利。

葛根黃芩黃連湯證是表裡俱熱,喘而汗出;

而白頭翁湯證則純屬裡熱,無表證。

2、葛根黃芩黃連湯與葛根湯:

都可以治療下利不止。

葛根黃芩黃連湯證是表病入裡,故而利不止但喘汗;

而葛根湯證是表未解,利雖不止但必不汗出,脈促。

3、葛根黃芩黃連湯與麻杏石甘湯:

都可以治療汗出而喘。

葛根芩連湯證之汗出而喘,為表證不解,熱陷陽明所致,有暴注下迫,肛熱氣穢等腸胃症狀;

而麻杏石甘湯證之汗出而喘,為熱邪鬱肺,清肅失調所致,有痰濁黃稠,口渴,舌燥等肺熱症狀。

4、葛根黃芩黃連湯與白虎湯:

都可以治療發熱汗出。葛根芩連湯證之熱伴有溼,以暴注下迫,肛熱氣穢,舌苔黃膩為主;白虎湯證之熱伴有燥,以口乾渴為主。

原文

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連黃芩湯主之。(34)

醫案舉例

1、 咳嗽下利案(唐醫易醫案)

李某,男、2010年3月生。2011年1月23日就診,家長代訴:咳嗽有痰,流清鼻涕,胃納差,大便稀色黃,矢氣多,大便爛一天七次。指紋色紫,脈浮弦滑,一息6~7至,舌色正常,苔薄白膩。

葛根24克,炙甘草9克,黃芩6克

黃連6克,乾薑9克,三劑。

每劑分2-3次服,藥後大便正常,感冒咳嗽愈。

2、頸椎病案(孔祥輝醫案)

解某,男性,26歲,2012年7月11日初診,家住定陶縣馬集鎮。三月前因被鋼管砸傷頸部,後被西醫診斷為頸椎病來診。證見:頸部疼痛,頭昏沉,口乾不苦,心煩失眠,身有乏力感,寸脈浮滑,舌有齒痕,苔微黃,二便正常。

用葛根黃芩黃連湯合苓桂術甘湯三天(用量按照《傷寒論》原方比例,把一兩換算成三克)。諸證減。複診時原方再給予三副。後來因患者需要外出打工,則將葛根黃芩黃連湯打粉後讓他開水沖服六克,一日兩次,兩個月後回訪得之頸部沒再疼過。

孔祥輝的經驗總結:“運用葛根黃芩黃連湯治療頸椎病多見於寸脈多浮滑,舌苔多黃厚。口乾,頭脹感,必須是有裡熱的陽明病即可使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