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鍋粥當鍋底,誰說火鍋沒文化

天還不是太冷的時候,來了兩撥外地朋友。其中一撥,請他們吃了個火鍋,鍋底是一鍋米熬的粥,讓他們大大開了眼界,吃得氣喘吁吁,連誇南寧的美食。這個虛名可不敢當,我代南寧群眾謝絕了——這種名叫“毋米粥”的粥底火鍋,源自廣東順德,其實名氣很大,這家店就是順德人開的。

粵菜名聲遠揚,三大分支中的頭牌廣府菜,即以歷史悠久的“順德美食”為代表。“吃在廣東”出名,是因為“廚出鳳城”,鳳城即順德,特產名廚,世界有名。改革開放後,粵菜曾經耀武揚威地風行過多年,收起錢來刀刀見血,別說土豪和小吏要仗著粵菜館撐臉,連詐騙設個飯局,都是請吃粵菜,顯得像樣些,有老闆派頭。凡能經營長久且價錢威猛的粵菜館,多半是順德廚子在後臺主持。

熬鍋粥當鍋底,誰說火鍋沒文化

毋米粥講究“有米不見米 只取米精華”,水米融洽,自成一鍋,淪為鍋底

這點不得不佩服順德廚師,不管天長日久,菜的品質都要保證。不像那些廚藝學校出來的廚房工人,本來就做不好幾道菜,更談不上持之以恆地保持品質。南寧鯉灣路有家順德廚師主廚的大眾餐館,大排檔檔次,已開了快二十年,午、晚飯市仍然賓客盈門,晚上還常常翻檯,頗受大眾食客歡迎,原因即在於其菜味保持得很穩定。國內餐飲業異常繁華,為了生存發展,從業者殫精竭慮,花樣百出,企圖吸引食客注意。但大多囿於推出新菜、改善裝修、追趕潮流時尚等旁枝末節上做文章,幾乎都忘了一個真理,好菜是好廚師炒出來的。現在的廚師,不管是技校出來的,還是跟班學師的,大多志不僅僅在此。理想遠大的,也多是立志當個廚頭,自己拉班子出去包個大飯店來做。

熬鍋粥當鍋底,誰說火鍋沒文化

毋米粥火鍋,宜先燙海鮮類食材,取其味鮮

廣西飲食受粵菜影響很大,尤其是講粵語的地區。梧州、北海、欽州、防城港等城市,本來行政規劃上就屬廣東,大多講粵語,飲食上更是趨同粵菜。所以,廣西靠東、靠南的一半,飲食頗有粵菜特色,其餘一半的飲食特色,卻和川、湘、黔菜味差不多,有如天壤之別。受粵菜影響大,並不是說廣西人都吃粵菜,而是欣賞、喜愛、流行粵菜的口味,烹調上有明顯的粵菜痕跡。這樣一來,在廣西能吃到的粵式菜,無形中分為兩種,一種是廣西人學做的粵菜,一種是廣東廚師來廣西開店做的粵菜。菜的味道,不是一個人聰明好學就能做得惟妙惟肖,很多東西往往只得其形難得其神。所以,南寧有些主打粵菜風味的餐館,吃起來蠻像粵菜,但真正懂吃的人,會覺得不是那個味道。高檔飯店酒樓做粵菜,廚師必是從廣東請來。

已故美食家周瘦鵑有個著名觀點,“吃菜要吃人”。當然不是殺個人下鍋,而是吃飯要指定廚師,如指定的廚師不在,則寧可另選吉日。他還有個說法,不懂吃的人是吃飯店,懂吃的人是吃廚師。這個說法,用在粵菜館子上,亦是非常妥帖。尤其是順德廚師,對待廚藝便如信仰一般,說起來頭頭是道,虔誠之極,那是非要“吃”定他們不可。

熬鍋粥當鍋底,誰說火鍋沒文化

吃罷海鮮,接著先燙雞肉,這本是熬湯的好料,燙過雞肉後粥湯鮮味更濃

當然,也不是說非得廣東廚師做的才是粵菜,本地廚師做起來也是按著流程來做,有板有眼。但凡本地廚師做外地菜,大多囫圇吞棗,難得要領,不過也能吃,甚至可以說有些做得真好吃。就好比廣西天等縣人到北京賣桂林米粉,或上安徽人到上海賣龍翔小籠包,青海湟中縣人在全國開蘭州拉麵店,只要沒體會過原本是什麼滋味,仍然會覺得非常好吃。就怕遇上那種娶妻非要挑處女的死腦筋,那可就沒法救了。川湘菜流遍各地,你以為都是川湘廚師支援全國?南寧近年流行東南亞飲食,很多店的廚師連越南都沒跨出過一步,照著菜譜按圖索驥,做的東盟菜也有模有樣,生意還真不錯。我有位朋友在泰國經商多年,回來時自帶原料到我家做過幾次很地道的冬陰功湯,有幾個沾光吃得嬌汗如注的小少婦,異口同聲地指責他做得不好,比南寧的哪些店差遠了。

熬鍋粥當鍋底,誰說火鍋沒文化

不管什麼樣式的火鍋,燙牛肉片總是很爽的,要吃嫩牛肉,這是最好的辦法

我們吃毋米粥那個順德館,也開了十好幾年了,確是順德廚師打理。他們的招牌是毋米粥,但其他炒菜也很是不錯,精緻適口。因為天氣寒涼,我們還是選點了個毋米粥。在順德本地,毋米粥以太艮堡最為出名。所謂毋米粥,就是大米熬的粥湯,熬至看不到米粒形狀,拿來當火鍋鍋底燙菜。太艮堡毋米粥的做法,是用天然井水和著名的清遠麻雞精心熬成高湯,將用油泡過精選泰國香米下入,用大瓦煲精心熬製數小時,直至香米完全酥爛,隔去米渣,瀝出色澤乳白透亮、細膩濃滑、稀稠合適的粥水。這粥水中含有大量礦物質和微量元素,膠汁般濃濁的粥湯,在高溫下鎖住海鮮和肉類中的水分進而保持了原汁原味,吃起來鮮嫩爽口、細膩柔滑,讓人心曠神怡。其境界,要求“有米不見米,只取米精華”,把米粒溶解到水中,既保留了營養價值,又具有激發食材鮮味的功用。

吃毋米粥火鍋,燙菜有講究。要“先葷後素”,把葷菜裡的鮮味先熬出來。粵人吃海鮮的習慣是講究生鮮本味,不作過多文過飾非的加工,如同北方人下面條的頭湯麵,一鍋素淨的粥湯涮海鮮,海鮮的鮮味充分散發,與毋米粥的天然清香盡情融合,可謂正得其所。這樣涮出來的海鮮,與通常的白灼、清蒸幾乎無異,吃進嘴裡的味道即新鮮又純樸。我們去得晚,沒什麼海鮮可挑,便點了兩斤蝦和一碟貝,其實都不是很愛吃,但沒這東西鮮味提不起來,後來蝦也沒吃完。熬粥時本來也加有乾貝,鮮味已經相當濃郁,已為下一步饕餮做了極好鋪墊。

熬鍋粥當鍋底,誰說火鍋沒文化

豬牛下水,是很多人說不出口的心頭大愛,在粥湯裡燙熟,難得的滑嫩

涮過海鮮,接著便涮禽畜的肉。肉類味道稍重,不能和海鮮搶味。但涮過海鮮的粥湯,已融入海鮮的鮮味,再加上迭次浸入的肉味,又是另一種鮮。是鮮而不是香,香味是炒、烤、炸等直接上刑的手段才弄得出來的。湯水裡遨燙出來的,最濃烈的就是鮮味。而且這樣吃肉,一點兒都不油膩。我們先是燙了一份雞肉,雞肉平時拿來煲湯,就鮮美無比。下在這鍋先熬了海鮮的粥湯裡,其鮮味盪漾飄揚,自不必說。而且雞肉滑嫩,吃起來甚是爽口。兩廣人對吃雞的要求極苛刻,念念不忘的是吃上土雞,土雞當然不好找了,廣東館子在選雞時還是力求質量更好,這樣吃的雞肉比一般的火鍋店要明顯漂亮,咬勁頗足,細膩彈牙,幾乎吃出白切雞的香味。

接著燙牛肉,牛肉好吃,但除了燉滷,實在不好把握火候,拿來燙火鍋就很自在了。搛進微微滾著的粥湯中,稍攪幾下,撈起來蘸點醬,吃起來嫩滑無比。最後一盤肉菜,是豬下水,包括豬肝、豬腰和豬的大小腸,幾樣拼成一大盆。家畜下水是吃得極嗨卻又不能明目張膽地宣揚的好東西,席上但見這貨,總有人瞪大眼睛。此物上灶也甚不好操弄,不是過火便是未熟,但涮火鍋就一切相宜。入鍋中稍一轉,夾起來就是脆嫩爽口的一口肉。有時候不慎燙老來不及夾,也不要緊,索性留在鍋裡接著燉,不久又變得爛軟,嚼起來毫不費勁。用粥湯涮肉,有一個好處,黏稠油滑的粥水瞬間裹住食材,使其保存原汁原味,口感更加柔滑,如同被勾過芡一般。隨著不同食材的紛紛加入,味道也就越來越醇厚,如同熬久的靚湯。

熬鍋粥當鍋底,誰說火鍋沒文化

菌菇類食材近年很是流行,被認為美味兼營養、健康,燙火鍋吃確實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吃罷肉菜,該是素菜上場了。以前南北方關於青菜的標準很不一致,北方人認為地裡長的都可以見青菜,包括豆角、茄子和各種瓜,老廣就非得看著一張綠油油的葉子,才認為是青菜,而且哪餐缺了片青菜,任你山珍海味他也不覺得吃飽了,甚至只當沒吃過這頓飯。這些年,南方人對的認定範圍放寬了,其中重要的一點是加入了各種菌菇,不明白認定為青菜,但吃了菌菇也可以抵過青菜了。而且,菌菇還成為頗為流行的健康食品,縱算說不出滋補何處,也可以安慰人說增加了營養素,提高人的免疫力。我們點的是一個菇類拼盤,有金針菇、茶樹菇和鮮香菇三種。菇類講起來鮮美無比,其實本身除了一絲若有若無的飄渺菌香,作為菜的香味是很寡淡的,需要藉助其他肉菜或調料的味道,才能把本身深處的香迸發出來。海鮮涮過了,肉也涮過了,粥湯裡面留下了濃濃的肉香味,此時菌菇正好下鍋,沾染肉味。菌菇本來鮮嫩,在柔和而熱烈的粥湯中泡過,添香加味,入得口來,又何嘗是一個“鮮”字能道盡其中的酣暢淋漓!

順便,我們又倒了一盤冬瓜片進去,這東西適宜久煮,取其清熱祛火的作用,也享受其清爽去膩的味道。別以為屋外寒風凜烈,吃火鍋容易惹內火,一盤冬瓜片,可以讓人稍得安寧。最後稍加了點油鹽,燙了把西洋菜。此時入鍋的青菜,很能吸收粥湯中的油脂,更為鮮綠柔軟,催人食慾,有助消化。

熬鍋粥當鍋底,誰說火鍋沒文化

一碟冬瓜片,可保吃火鍋不招內火,而且口感清爽,一掃煩膩

毋米粥的粥湯雖然當火鍋底用,但這粥是能喝的。到最後,將鍋中所有食材用笊籬撈出來,剩下的粥湯濃稠飄香,撒點香菜、蔥花,再灑點胡椒粉,趁熱來上一碗,脣齒留香,味蕾綻放,甚慰酒腸。順德人吃毋米粥,講究“清、香、爽、滑、鮮”五大標準,並有有“三碗”之說。一碗養胃,可以滋補養胃;一碗品嚐鮮味,燙完海鮮、肉菜後盛一碗,味道鮮美;最後一碗營養,煮過的食材營養都留在這一碗粥。

熬鍋粥當鍋底,誰說火鍋沒文化

喝粥時,加幾段油條泡進去,一柔一韌,口感非常爽

毋米粥的粥湯不見米粒,融化的米粒卻使粥湯保持了一定稠度,講究怎麼煮都不粘底,怎麼攪都不泛水。這樣濃稠滾熱的一鍋粥湯,菜餚一入鍋就被鎖住鮮味,同時質地更鮮滑。以海鮮提吊鍋底鮮味,肉類增香加油,蔬菜沾潤各味而集為大成,美味如此層層鋪陳,並非隨意瞎講究。前段時間香港大食家蔡瀾先生聲稱,火鍋是最沒有文化的料理,我認為很是偏頗。從順德人料理一鍋毋米粥火鍋,便可以看出,無論粥底的熬製,食材的選擇和刀工,食用的順序,都是有理論有講究的,也不是隨便哪個人熬鍋粥切點菜,就能美美吃上一頓粥底火鍋的。這種經年積澱的吃法不是文化,什麼才叫文化?

熬鍋粥當鍋底,誰說火鍋沒文化

主食是一道素炒河粉,一口粥一口炒粉,感覺非常奇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