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西火鍋

遼寧特色美食(六)

簡介

火鍋,也稱鍋子,原為清朝宮廷專用飲具。火鍋食用方法很多,也很講究,是北方冬令特殊的深受歡迎的風味菜。

它的吃法在葫蘆島常見的兩種:一種是涮鍋,即用各種鮮薄肉片(豬肉、牛肉、羊肉、魚片、鮮蝦等)邊涮邊蘸調料食用,特點是鮮嫩不膩,味道鮮美異常,其中以涮羊肉為最佳,最普遍。

另一種是清湯鍋,將各種主輔料一起放入火鍋之中,加上雞湯、肉湯,用炭燒開,隨吃隨添。特點是湯鮮菜嫩,多用不厭。如果在冬季或初春到葫蘆島來,幾乎每家飯館都有火鍋伴您進餐。

小白皮酥

遼寧特色美食(六)

簡介

小白皮酥在清道光二年(1822年)傳人海城,延續至今。這種糕點外皮為水面油酥,內有餡心,屬於季節性生產品種。其特點:皮酥餡香,入口酥軟,層次分明,色澤潔白,花樣繁多。小白皮酥用料考究,製作精細。皮料為麵粉,餡料用熟面、白糠、豆油、花生仁、核桃仁、桂花、青紅絲、芝麻拌勻而成。酥料用麵粉、大油和成。用文火烘烤,底火稍大,上火要小,烤成白色,熟透出爐。

本溪小市羊湯

遼寧特色美食(六)

簡介

本溪小市鎮羊湯馳名東北。早就有所耳聞,到過小市而不喝羊湯的,將會是畢生一大憾事。說起羊湯可是好東西。以山羊的骨、肉、內臟放入土灶大鍋裡燉煮數小時,至湯汁呈乳白色時,將鍋內的湯汁、肉及切碎的內臟盛起,放入鹽、胡椒粉、香菜、辣椒、味精等調料 即為羊湯,趁熱食用鮮美無比。

平日在家的時候,夏天是驕陽似火,誰也不願去喝什麼熱湯之類。但羊湯不同,伏天裡暴喝一頓羊湯,為的是以熱驅熱,類似於以毒攻毒。羊湯用一個湯鍋盛著,下面加熱。裡面內容豐富,各種部位都切得細細的,而且一點雜碎的腥羶氣都沒有。而且這兒的羊湯裡有羊血豆腐,口感脆嫩適中。一直在煮啊燉啊,羊血豆腐一點都不老,哪怕吃到最後,都是嫩嫩的。在你吃的過程中,可以隨便讓店家幫著添湯。保證添的都是原汁原味,一律肉滿湯厚,續湯幾乎可以無限次,而且絕非清湯,而不是加點味精的白水。

炒燜子

遼寧特色美食(六)

簡介

炒燜子,是大連的一道美味小吃,燜子是由一種特殊的涼粉炒制的,這種涼粉是用地瓜粉熬製的,通常是墨綠色的,並不透明,看上很厚重的樣子,切成一大塊一大塊的擺在案前。

楊佔祥叉子燒餅

遼寧特色美食(六)

簡介

楊佔祥的叉子燒餅在朝陽非常有名。這叉子燒餅是長方形的,一面用走錘打上十字花紋,切一個口又像一個口袋,也有人管它叫口袋燒餅。那叉子燒餅一經火烤,濃濃的麥香味就出來了,再加上薰豬頭肉的味兒,大老遠就聞到了,引得人們直勁咽口水……

楊佔祥的燒餅夾肉,豬頭肉煮得爛乎,肥而不膩。俗話都說:不香不臭豬頭肉,豬頭肉羶氣較重。楊佔祥做的豬頭肉,生料先出骨,焯水治淨,再進鍋慢慢地烀熟。當然這裡邊還有不少祕不授人的調料。這樣烀出的豬頭肉紅光油潤,酥爛肥嫩,滑潤口舌,醇厚濃重,奇香撲鼻。再加上特製的叉子燒餅,也難怪朝陽城無論老少都得意這一口。

歷史文化

楊佔祥的燒餅夾肉攤,右邊是生炭火的鐵架子,上邊支著鐵網。左邊是放叉子燒餅的方盤,底下是熏製好的豬頭肉。中間搭上一塊木板就是案板,放上菜墩和菜刀、抹布。

楊師傅見有人來買燒餅夾肉,就一邊搭著話,一邊揭開方盤上的棉被,拿出燒餅放在鐵網上先烤。烤了一面再用叉子翻個個兒,這時,他那邊的薰豬頭肉已“梆梆梆”地切好了。只見他將烤好的燒餅,用鐵叉子叉過來,用右手一掐一捏,那早已切了口的叉子燒餅就張開了嘴。他就拿著切好的薰豬頭肉片,一片一片地塞進去,直到塞得鼓鼓的。轉眼之間,幾個燒餅夾肉就做好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