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簡稱“鄂”,省會武漢,與湖南省相對應,湖北省因位於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湖北連安徽,南鄰江西、湖南,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為鄰,北接河南。該省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在長達800多年的歷史中,創造了楚文化。截至2018年底,湖北省下轄12個省轄市。其中,就縣級應城市來說,人口超60萬,距武漢市90公里,距孝感市50公里。在歷史上,該地區於南北朝時期建縣,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

"

湖北省,簡稱“鄂”,省會武漢,與湖南省相對應,湖北省因位於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湖北連安徽,南鄰江西、湖南,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為鄰,北接河南。該省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在長達800多年的歷史中,創造了楚文化。截至2018年底,湖北省下轄12個省轄市。其中,就縣級應城市來說,人口超60萬,距武漢市90公里,距孝感市50公里。在歷史上,該地區於南北朝時期建縣,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

湖北省一縣級市,人口超60萬,建縣歷史超1500年

首先,應城市,湖北省孝感市的代管縣級市,為武漢城市圈重要組成部分。在地理位置上,應城市位於湖北省中部偏東、孝感市西南。東臨漳、溳水與雲夢縣為界,東北與安陸市毗連,西與天門市、京山縣接壤,南與漢川市為鄰。縣級應城市的中心城區東南距武漢市90公里,東距孝感市50公里。縣級應城市總面積1103.38平方公里,介於東經113°19′-113°45′,北緯30°43′-31°08′之間。就縣級應城市的歷史來說,西周和春秋時期,該地區屬鄖國的疆域。春秋後期,楚國消滅鄖國,今湖北省應城市一帶成為楚國的疆域。

"

湖北省,簡稱“鄂”,省會武漢,與湖南省相對應,湖北省因位於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湖北連安徽,南鄰江西、湖南,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為鄰,北接河南。該省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在長達800多年的歷史中,創造了楚文化。截至2018年底,湖北省下轄12個省轄市。其中,就縣級應城市來說,人口超60萬,距武漢市90公里,距孝感市50公里。在歷史上,該地區於南北朝時期建縣,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

湖北省一縣級市,人口超60萬,建縣歷史超1500年

首先,應城市,湖北省孝感市的代管縣級市,為武漢城市圈重要組成部分。在地理位置上,應城市位於湖北省中部偏東、孝感市西南。東臨漳、溳水與雲夢縣為界,東北與安陸市毗連,西與天門市、京山縣接壤,南與漢川市為鄰。縣級應城市的中心城區東南距武漢市90公里,東距孝感市50公里。縣級應城市總面積1103.38平方公里,介於東經113°19′-113°45′,北緯30°43′-31°08′之間。就縣級應城市的歷史來說,西周和春秋時期,該地區屬鄖國的疆域。春秋後期,楚國消滅鄖國,今湖北省應城市一帶成為楚國的疆域。

湖北省一縣級市,人口超60萬,建縣歷史超1500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孝感市應城市一帶屬南郡這一建制。對於秦朝設立的南郡,湖北荊州、安陸、漢陽、武昌、黃州、德安、施南諸府及襄陽境皆其地,治江陵(今荊州市)。漢朝時期,設立安陸縣,今縣級應城市一帶屬之。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縣級應城市一帶成為東吳的疆域。西晉建立後,該地區屬荊州江夏郡這一建制。南朝宋孝建元年(454年),分江夏郡設立安陸郡,並析安陸縣南境設立應城縣。由此,對於應城縣來說,始於南朝宋時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

"

湖北省,簡稱“鄂”,省會武漢,與湖南省相對應,湖北省因位於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湖北連安徽,南鄰江西、湖南,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為鄰,北接河南。該省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在長達800多年的歷史中,創造了楚文化。截至2018年底,湖北省下轄12個省轄市。其中,就縣級應城市來說,人口超60萬,距武漢市90公里,距孝感市50公里。在歷史上,該地區於南北朝時期建縣,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

湖北省一縣級市,人口超60萬,建縣歷史超1500年

首先,應城市,湖北省孝感市的代管縣級市,為武漢城市圈重要組成部分。在地理位置上,應城市位於湖北省中部偏東、孝感市西南。東臨漳、溳水與雲夢縣為界,東北與安陸市毗連,西與天門市、京山縣接壤,南與漢川市為鄰。縣級應城市的中心城區東南距武漢市90公里,東距孝感市50公里。縣級應城市總面積1103.38平方公里,介於東經113°19′-113°45′,北緯30°43′-31°08′之間。就縣級應城市的歷史來說,西周和春秋時期,該地區屬鄖國的疆域。春秋後期,楚國消滅鄖國,今湖北省應城市一帶成為楚國的疆域。

湖北省一縣級市,人口超60萬,建縣歷史超1500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孝感市應城市一帶屬南郡這一建制。對於秦朝設立的南郡,湖北荊州、安陸、漢陽、武昌、黃州、德安、施南諸府及襄陽境皆其地,治江陵(今荊州市)。漢朝時期,設立安陸縣,今縣級應城市一帶屬之。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縣級應城市一帶成為東吳的疆域。西晉建立後,該地區屬荊州江夏郡這一建制。南朝宋孝建元年(454年),分江夏郡設立安陸郡,並析安陸縣南境設立應城縣。由此,對於應城縣來說,始於南朝宋時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

湖北省一縣級市,人口超60萬,建縣歷史超1500年

至於應城這一縣名的歷史由來,據《應城縣誌》:“以應邑地處要衝,乃安、荊二府咽喉,鄖襄東道門產,應置城為守,故名。”到了西魏和北周時期,應城縣為城陽郡治。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廢城陽郡,改應城縣為應陽縣,隸安陸郡。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恢復了應城縣這一建制。。元和三年(808年),應城縣省入雲夢縣,不久之後恢復原先的建制,屬安州。天祐二年(905年),又改應城縣為應陽縣。到了五代十國時期,又將應陽縣改為應城縣。由此,在隋朝、唐朝時期,該地區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

"

湖北省,簡稱“鄂”,省會武漢,與湖南省相對應,湖北省因位於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湖北連安徽,南鄰江西、湖南,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為鄰,北接河南。該省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在長達800多年的歷史中,創造了楚文化。截至2018年底,湖北省下轄12個省轄市。其中,就縣級應城市來說,人口超60萬,距武漢市90公里,距孝感市50公里。在歷史上,該地區於南北朝時期建縣,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

湖北省一縣級市,人口超60萬,建縣歷史超1500年

首先,應城市,湖北省孝感市的代管縣級市,為武漢城市圈重要組成部分。在地理位置上,應城市位於湖北省中部偏東、孝感市西南。東臨漳、溳水與雲夢縣為界,東北與安陸市毗連,西與天門市、京山縣接壤,南與漢川市為鄰。縣級應城市的中心城區東南距武漢市90公里,東距孝感市50公里。縣級應城市總面積1103.38平方公里,介於東經113°19′-113°45′,北緯30°43′-31°08′之間。就縣級應城市的歷史來說,西周和春秋時期,該地區屬鄖國的疆域。春秋後期,楚國消滅鄖國,今湖北省應城市一帶成為楚國的疆域。

湖北省一縣級市,人口超60萬,建縣歷史超1500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孝感市應城市一帶屬南郡這一建制。對於秦朝設立的南郡,湖北荊州、安陸、漢陽、武昌、黃州、德安、施南諸府及襄陽境皆其地,治江陵(今荊州市)。漢朝時期,設立安陸縣,今縣級應城市一帶屬之。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縣級應城市一帶成為東吳的疆域。西晉建立後,該地區屬荊州江夏郡這一建制。南朝宋孝建元年(454年),分江夏郡設立安陸郡,並析安陸縣南境設立應城縣。由此,對於應城縣來說,始於南朝宋時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

湖北省一縣級市,人口超60萬,建縣歷史超1500年

至於應城這一縣名的歷史由來,據《應城縣誌》:“以應邑地處要衝,乃安、荊二府咽喉,鄖襄東道門產,應置城為守,故名。”到了西魏和北周時期,應城縣為城陽郡治。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廢城陽郡,改應城縣為應陽縣,隸安陸郡。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恢復了應城縣這一建制。。元和三年(808年),應城縣省入雲夢縣,不久之後恢復原先的建制,屬安州。天祐二年(905年),又改應城縣為應陽縣。到了五代十國時期,又將應陽縣改為應城縣。由此,在隋朝、唐朝時期,該地區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

湖北省一縣級市,人口超60萬,建縣歷史超1500年

最後,宋朝時期,應城縣屬德安府。元朝時期,推行行省制,應城縣屬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這一建制。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應城縣屬黃州府。清朝康熙年間,將湖廣行省分為湖北省、湖南省,應城縣屬湖北省黃州府。到了1913年,應城縣屬江漢道。1928年,應城縣直屬於湖北省。1960年,應城縣屬武漢市。1970年,應城縣改屬孝感地區。1986年,撤銷應城縣,設立縣級應城市。1993年至今,縣級應城市由孝感市代管。截至2018年底,縣級應城市總面積達1103.38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65萬人。對此,你怎麼看呢?

文/情懷歷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