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鄂西北這塊土地上,湖北化纖廠(代號603)曾經大名鼎鼎。這是一家三線老廠,但她與周邊的三線廠似乎沒有什麼業務聯繫,她孤單單地建在襄陽市西北40公里處的一片丘陵上,綿延近十里,號稱十里化纖城。而廠區建築風格卻與其它三線廠大同小異,有大廠房、高煙囪,紅磚家屬樓、工人俱樂部、廠子弟學校(襄陽44中)、甚至還有廠區公園(金環公園)……不同的是這個廠有鐵路專用線,從襄渝鐵路線上拉了一條專用線,火車能開到廠區。

"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鄂西北這塊土地上,湖北化纖廠(代號603)曾經大名鼎鼎。這是一家三線老廠,但她與周邊的三線廠似乎沒有什麼業務聯繫,她孤單單地建在襄陽市西北40公里處的一片丘陵上,綿延近十里,號稱十里化纖城。而廠區建築風格卻與其它三線廠大同小異,有大廠房、高煙囪,紅磚家屬樓、工人俱樂部、廠子弟學校(襄陽44中)、甚至還有廠區公園(金環公園)……不同的是這個廠有鐵路專用線,從襄渝鐵路線上拉了一條專用線,火車能開到廠區。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湖北化纖廠大門

三線建設時期,國家紡織部決定籌建一個大型化工企業,為十堰二汽集團的東風輪胎廠配套生產汽車輪胎,湖北化纖廠就這樣應運而生了。

但是,湖北化纖廠在建廠選址方面可謂一波三折。首選宜昌猇亭區古老背鎮,離宜昌長江公路大橋和宜昌三峽機場很近,建在那裡恐怕早就關門了。而後又選址湖北鬆滋口,那裡在長江南岸,離縣城幾十公里,交通很不方便。最後定在湖北襄陽地區襄陽縣太平店區。

"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鄂西北這塊土地上,湖北化纖廠(代號603)曾經大名鼎鼎。這是一家三線老廠,但她與周邊的三線廠似乎沒有什麼業務聯繫,她孤單單地建在襄陽市西北40公里處的一片丘陵上,綿延近十里,號稱十里化纖城。而廠區建築風格卻與其它三線廠大同小異,有大廠房、高煙囪,紅磚家屬樓、工人俱樂部、廠子弟學校(襄陽44中)、甚至還有廠區公園(金環公園)……不同的是這個廠有鐵路專用線,從襄渝鐵路線上拉了一條專用線,火車能開到廠區。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湖北化纖廠大門

三線建設時期,國家紡織部決定籌建一個大型化工企業,為十堰二汽集團的東風輪胎廠配套生產汽車輪胎,湖北化纖廠就這樣應運而生了。

但是,湖北化纖廠在建廠選址方面可謂一波三折。首選宜昌猇亭區古老背鎮,離宜昌長江公路大橋和宜昌三峽機場很近,建在那裡恐怕早就關門了。而後又選址湖北鬆滋口,那裡在長江南岸,離縣城幾十公里,交通很不方便。最後定在湖北襄陽地區襄陽縣太平店區。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湖北化纖廠(湖北金環)遠眺)

但是,湖北化纖廠在建廠選址方面可謂一波三折。首選宜昌猇亭區古老背鎮,離宜昌長江公路大橋和宜昌三峽機場很近,建在那裡恐怕早就關門了。而後又選址湖北鬆滋口,那裡在長江南岸,離縣城幾十公里,交通很不方便。最後定在湖北襄陽地區襄陽縣太平店區。

1967年,代號603工程開始籌建,1969年5月主體工程動工,歷時兩年半基本建成投入試生產。建設投資九千多萬,正式編制職工4200多名,彼時號稱十里化纖城。它的建成,是我國最早的生產工業用化學纖維的大型三線企業。

建廠初期,在沒有現代化的機械設備條件下,除了用手推車、鐵鍬、洋鎬等簡單工具以外,其他全靠兩隻手、一雙肩和那些不可遏制的青春激情。

當時的三線建廠原則是“先生產,後生活”。先建廠房,等生產捋順後再考慮建設生活設施,生活條件比較艱苦,沒有宿舍,工人們住的是蘆蓆搭成的簡易工棚;沒有水泥路,下雨天走在泥濘的路上,膠鞋都能被粘下來。既便是如此,在廠房的建設過程中,化纖廠的建設者們,仍然充分體現了那個時代“多、快、好、省”的作風,硬是通過肩挑背扛,用四年的時間,在1972年初,將設備進駐到新建的廠房之中,企業開始全面投產。

為了支持湖北化纖廠的發展,國家當時從國內同行業大型企業中抽調很多老工人、技術骨幹充實到化纖廠,同時,一批大學畢業生也被分到廠裡。數以千計的建設者從全國各地彙集到這裡,不同地方的口音,不同的生活習慣,在這裡奉獻著同一樣的青春芳華。

"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鄂西北這塊土地上,湖北化纖廠(代號603)曾經大名鼎鼎。這是一家三線老廠,但她與周邊的三線廠似乎沒有什麼業務聯繫,她孤單單地建在襄陽市西北40公里處的一片丘陵上,綿延近十里,號稱十里化纖城。而廠區建築風格卻與其它三線廠大同小異,有大廠房、高煙囪,紅磚家屬樓、工人俱樂部、廠子弟學校(襄陽44中)、甚至還有廠區公園(金環公園)……不同的是這個廠有鐵路專用線,從襄渝鐵路線上拉了一條專用線,火車能開到廠區。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湖北化纖廠大門

三線建設時期,國家紡織部決定籌建一個大型化工企業,為十堰二汽集團的東風輪胎廠配套生產汽車輪胎,湖北化纖廠就這樣應運而生了。

但是,湖北化纖廠在建廠選址方面可謂一波三折。首選宜昌猇亭區古老背鎮,離宜昌長江公路大橋和宜昌三峽機場很近,建在那裡恐怕早就關門了。而後又選址湖北鬆滋口,那裡在長江南岸,離縣城幾十公里,交通很不方便。最後定在湖北襄陽地區襄陽縣太平店區。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湖北化纖廠(湖北金環)遠眺)

但是,湖北化纖廠在建廠選址方面可謂一波三折。首選宜昌猇亭區古老背鎮,離宜昌長江公路大橋和宜昌三峽機場很近,建在那裡恐怕早就關門了。而後又選址湖北鬆滋口,那裡在長江南岸,離縣城幾十公里,交通很不方便。最後定在湖北襄陽地區襄陽縣太平店區。

1967年,代號603工程開始籌建,1969年5月主體工程動工,歷時兩年半基本建成投入試生產。建設投資九千多萬,正式編制職工4200多名,彼時號稱十里化纖城。它的建成,是我國最早的生產工業用化學纖維的大型三線企業。

建廠初期,在沒有現代化的機械設備條件下,除了用手推車、鐵鍬、洋鎬等簡單工具以外,其他全靠兩隻手、一雙肩和那些不可遏制的青春激情。

當時的三線建廠原則是“先生產,後生活”。先建廠房,等生產捋順後再考慮建設生活設施,生活條件比較艱苦,沒有宿舍,工人們住的是蘆蓆搭成的簡易工棚;沒有水泥路,下雨天走在泥濘的路上,膠鞋都能被粘下來。既便是如此,在廠房的建設過程中,化纖廠的建設者們,仍然充分體現了那個時代“多、快、好、省”的作風,硬是通過肩挑背扛,用四年的時間,在1972年初,將設備進駐到新建的廠房之中,企業開始全面投產。

為了支持湖北化纖廠的發展,國家當時從國內同行業大型企業中抽調很多老工人、技術骨幹充實到化纖廠,同時,一批大學畢業生也被分到廠裡。數以千計的建設者從全國各地彙集到這裡,不同地方的口音,不同的生活習慣,在這裡奉獻著同一樣的青春芳華。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化纖廠的火車專用線

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末,為適應國家經濟建設需要,三線企業實行“保軍轉民”及戰略轉移,從山裡搬遷到城裡。這次國企改革,牽扯的面廣,全國性的下崗潮開始了,很多工廠倒閉關門,很多國企職工下崗、買斷,很多原本紅火的三線老廠,人走屋空,留下一座座紅磚建築,任由荒草野蓁瘋長。

湖北化纖廠,雖遠離城市,也沒躲過國企改革的大風大浪。在外面世界翻天覆地大變革之時,這座擁有“十里化纖城”稱號的三線廠,卻能安靜的繼續著自己的生產和生活,三四千職工和近萬名家屬仍然按部就班地過著安穩日子,每天三班倒,機器二十四小時不停,居然還能夠生產出國內市場性價比最高的長絲。

其實,這場波及全國的國企改革,沒有幾家企業能夠倖免,而湖北化纖之所以能夠平靜地度過危難期,是源於企業領導的前瞻性和三線職工的無私奉獻、責任擔當和整體素養。2004年,按照襄陽市政府的10號文件精神,湖北化纖進行了改制,這是一次較為徹底的自我改革。在周邊的地方國企改制中出現大規模的遊行、堵路等不穩定因素的情況下,這裡卻進行了一場靜悄悄的國企改革,這是一次較為徹底的自我革命。這裡的三線人不是不會鬧,因為他們更熱愛這座傾注了一生心血的的化纖城,他們更懂得舍小家顧大家的道理,除了這裡他們已經無路可退了。

"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鄂西北這塊土地上,湖北化纖廠(代號603)曾經大名鼎鼎。這是一家三線老廠,但她與周邊的三線廠似乎沒有什麼業務聯繫,她孤單單地建在襄陽市西北40公里處的一片丘陵上,綿延近十里,號稱十里化纖城。而廠區建築風格卻與其它三線廠大同小異,有大廠房、高煙囪,紅磚家屬樓、工人俱樂部、廠子弟學校(襄陽44中)、甚至還有廠區公園(金環公園)……不同的是這個廠有鐵路專用線,從襄渝鐵路線上拉了一條專用線,火車能開到廠區。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湖北化纖廠大門

三線建設時期,國家紡織部決定籌建一個大型化工企業,為十堰二汽集團的東風輪胎廠配套生產汽車輪胎,湖北化纖廠就這樣應運而生了。

但是,湖北化纖廠在建廠選址方面可謂一波三折。首選宜昌猇亭區古老背鎮,離宜昌長江公路大橋和宜昌三峽機場很近,建在那裡恐怕早就關門了。而後又選址湖北鬆滋口,那裡在長江南岸,離縣城幾十公里,交通很不方便。最後定在湖北襄陽地區襄陽縣太平店區。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湖北化纖廠(湖北金環)遠眺)

但是,湖北化纖廠在建廠選址方面可謂一波三折。首選宜昌猇亭區古老背鎮,離宜昌長江公路大橋和宜昌三峽機場很近,建在那裡恐怕早就關門了。而後又選址湖北鬆滋口,那裡在長江南岸,離縣城幾十公里,交通很不方便。最後定在湖北襄陽地區襄陽縣太平店區。

1967年,代號603工程開始籌建,1969年5月主體工程動工,歷時兩年半基本建成投入試生產。建設投資九千多萬,正式編制職工4200多名,彼時號稱十里化纖城。它的建成,是我國最早的生產工業用化學纖維的大型三線企業。

建廠初期,在沒有現代化的機械設備條件下,除了用手推車、鐵鍬、洋鎬等簡單工具以外,其他全靠兩隻手、一雙肩和那些不可遏制的青春激情。

當時的三線建廠原則是“先生產,後生活”。先建廠房,等生產捋順後再考慮建設生活設施,生活條件比較艱苦,沒有宿舍,工人們住的是蘆蓆搭成的簡易工棚;沒有水泥路,下雨天走在泥濘的路上,膠鞋都能被粘下來。既便是如此,在廠房的建設過程中,化纖廠的建設者們,仍然充分體現了那個時代“多、快、好、省”的作風,硬是通過肩挑背扛,用四年的時間,在1972年初,將設備進駐到新建的廠房之中,企業開始全面投產。

為了支持湖北化纖廠的發展,國家當時從國內同行業大型企業中抽調很多老工人、技術骨幹充實到化纖廠,同時,一批大學畢業生也被分到廠裡。數以千計的建設者從全國各地彙集到這裡,不同地方的口音,不同的生活習慣,在這裡奉獻著同一樣的青春芳華。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化纖廠的火車專用線

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末,為適應國家經濟建設需要,三線企業實行“保軍轉民”及戰略轉移,從山裡搬遷到城裡。這次國企改革,牽扯的面廣,全國性的下崗潮開始了,很多工廠倒閉關門,很多國企職工下崗、買斷,很多原本紅火的三線老廠,人走屋空,留下一座座紅磚建築,任由荒草野蓁瘋長。

湖北化纖廠,雖遠離城市,也沒躲過國企改革的大風大浪。在外面世界翻天覆地大變革之時,這座擁有“十里化纖城”稱號的三線廠,卻能安靜的繼續著自己的生產和生活,三四千職工和近萬名家屬仍然按部就班地過著安穩日子,每天三班倒,機器二十四小時不停,居然還能夠生產出國內市場性價比最高的長絲。

其實,這場波及全國的國企改革,沒有幾家企業能夠倖免,而湖北化纖之所以能夠平靜地度過危難期,是源於企業領導的前瞻性和三線職工的無私奉獻、責任擔當和整體素養。2004年,按照襄陽市政府的10號文件精神,湖北化纖進行了改制,這是一次較為徹底的自我改革。在周邊的地方國企改制中出現大規模的遊行、堵路等不穩定因素的情況下,這裡卻進行了一場靜悄悄的國企改革,這是一次較為徹底的自我革命。這裡的三線人不是不會鬧,因為他們更熱愛這座傾注了一生心血的的化纖城,他們更懂得舍小家顧大家的道理,除了這裡他們已經無路可退了。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湖北化纖廠(紅點處)距離襄陽市約30公里

早上7點不到,整個廠區便從夜色中甦醒。老梧桐樹下,先是走過成群結隊的穿著藍白相間校服的子弟校學生,然後,一群群穿藍工作服(被戲稱為藍精靈)的工人騎著電瓶車向工廠奔去。8點鐘不到,這片遠離城市的鄂西北的山嶺,就已經甦醒了。

"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鄂西北這塊土地上,湖北化纖廠(代號603)曾經大名鼎鼎。這是一家三線老廠,但她與周邊的三線廠似乎沒有什麼業務聯繫,她孤單單地建在襄陽市西北40公里處的一片丘陵上,綿延近十里,號稱十里化纖城。而廠區建築風格卻與其它三線廠大同小異,有大廠房、高煙囪,紅磚家屬樓、工人俱樂部、廠子弟學校(襄陽44中)、甚至還有廠區公園(金環公園)……不同的是這個廠有鐵路專用線,從襄渝鐵路線上拉了一條專用線,火車能開到廠區。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湖北化纖廠大門

三線建設時期,國家紡織部決定籌建一個大型化工企業,為十堰二汽集團的東風輪胎廠配套生產汽車輪胎,湖北化纖廠就這樣應運而生了。

但是,湖北化纖廠在建廠選址方面可謂一波三折。首選宜昌猇亭區古老背鎮,離宜昌長江公路大橋和宜昌三峽機場很近,建在那裡恐怕早就關門了。而後又選址湖北鬆滋口,那裡在長江南岸,離縣城幾十公里,交通很不方便。最後定在湖北襄陽地區襄陽縣太平店區。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湖北化纖廠(湖北金環)遠眺)

但是,湖北化纖廠在建廠選址方面可謂一波三折。首選宜昌猇亭區古老背鎮,離宜昌長江公路大橋和宜昌三峽機場很近,建在那裡恐怕早就關門了。而後又選址湖北鬆滋口,那裡在長江南岸,離縣城幾十公里,交通很不方便。最後定在湖北襄陽地區襄陽縣太平店區。

1967年,代號603工程開始籌建,1969年5月主體工程動工,歷時兩年半基本建成投入試生產。建設投資九千多萬,正式編制職工4200多名,彼時號稱十里化纖城。它的建成,是我國最早的生產工業用化學纖維的大型三線企業。

建廠初期,在沒有現代化的機械設備條件下,除了用手推車、鐵鍬、洋鎬等簡單工具以外,其他全靠兩隻手、一雙肩和那些不可遏制的青春激情。

當時的三線建廠原則是“先生產,後生活”。先建廠房,等生產捋順後再考慮建設生活設施,生活條件比較艱苦,沒有宿舍,工人們住的是蘆蓆搭成的簡易工棚;沒有水泥路,下雨天走在泥濘的路上,膠鞋都能被粘下來。既便是如此,在廠房的建設過程中,化纖廠的建設者們,仍然充分體現了那個時代“多、快、好、省”的作風,硬是通過肩挑背扛,用四年的時間,在1972年初,將設備進駐到新建的廠房之中,企業開始全面投產。

為了支持湖北化纖廠的發展,國家當時從國內同行業大型企業中抽調很多老工人、技術骨幹充實到化纖廠,同時,一批大學畢業生也被分到廠裡。數以千計的建設者從全國各地彙集到這裡,不同地方的口音,不同的生活習慣,在這裡奉獻著同一樣的青春芳華。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化纖廠的火車專用線

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末,為適應國家經濟建設需要,三線企業實行“保軍轉民”及戰略轉移,從山裡搬遷到城裡。這次國企改革,牽扯的面廣,全國性的下崗潮開始了,很多工廠倒閉關門,很多國企職工下崗、買斷,很多原本紅火的三線老廠,人走屋空,留下一座座紅磚建築,任由荒草野蓁瘋長。

湖北化纖廠,雖遠離城市,也沒躲過國企改革的大風大浪。在外面世界翻天覆地大變革之時,這座擁有“十里化纖城”稱號的三線廠,卻能安靜的繼續著自己的生產和生活,三四千職工和近萬名家屬仍然按部就班地過著安穩日子,每天三班倒,機器二十四小時不停,居然還能夠生產出國內市場性價比最高的長絲。

其實,這場波及全國的國企改革,沒有幾家企業能夠倖免,而湖北化纖之所以能夠平靜地度過危難期,是源於企業領導的前瞻性和三線職工的無私奉獻、責任擔當和整體素養。2004年,按照襄陽市政府的10號文件精神,湖北化纖進行了改制,這是一次較為徹底的自我改革。在周邊的地方國企改制中出現大規模的遊行、堵路等不穩定因素的情況下,這裡卻進行了一場靜悄悄的國企改革,這是一次較為徹底的自我革命。這裡的三線人不是不會鬧,因為他們更熱愛這座傾注了一生心血的的化纖城,他們更懂得舍小家顧大家的道理,除了這裡他們已經無路可退了。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湖北化纖廠(紅點處)距離襄陽市約30公里

早上7點不到,整個廠區便從夜色中甦醒。老梧桐樹下,先是走過成群結隊的穿著藍白相間校服的子弟校學生,然後,一群群穿藍工作服(被戲稱為藍精靈)的工人騎著電瓶車向工廠奔去。8點鐘不到,這片遠離城市的鄂西北的山嶺,就已經甦醒了。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化纖廠子弟校學生上學

"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鄂西北這塊土地上,湖北化纖廠(代號603)曾經大名鼎鼎。這是一家三線老廠,但她與周邊的三線廠似乎沒有什麼業務聯繫,她孤單單地建在襄陽市西北40公里處的一片丘陵上,綿延近十里,號稱十里化纖城。而廠區建築風格卻與其它三線廠大同小異,有大廠房、高煙囪,紅磚家屬樓、工人俱樂部、廠子弟學校(襄陽44中)、甚至還有廠區公園(金環公園)……不同的是這個廠有鐵路專用線,從襄渝鐵路線上拉了一條專用線,火車能開到廠區。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湖北化纖廠大門

三線建設時期,國家紡織部決定籌建一個大型化工企業,為十堰二汽集團的東風輪胎廠配套生產汽車輪胎,湖北化纖廠就這樣應運而生了。

但是,湖北化纖廠在建廠選址方面可謂一波三折。首選宜昌猇亭區古老背鎮,離宜昌長江公路大橋和宜昌三峽機場很近,建在那裡恐怕早就關門了。而後又選址湖北鬆滋口,那裡在長江南岸,離縣城幾十公里,交通很不方便。最後定在湖北襄陽地區襄陽縣太平店區。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湖北化纖廠(湖北金環)遠眺)

但是,湖北化纖廠在建廠選址方面可謂一波三折。首選宜昌猇亭區古老背鎮,離宜昌長江公路大橋和宜昌三峽機場很近,建在那裡恐怕早就關門了。而後又選址湖北鬆滋口,那裡在長江南岸,離縣城幾十公里,交通很不方便。最後定在湖北襄陽地區襄陽縣太平店區。

1967年,代號603工程開始籌建,1969年5月主體工程動工,歷時兩年半基本建成投入試生產。建設投資九千多萬,正式編制職工4200多名,彼時號稱十里化纖城。它的建成,是我國最早的生產工業用化學纖維的大型三線企業。

建廠初期,在沒有現代化的機械設備條件下,除了用手推車、鐵鍬、洋鎬等簡單工具以外,其他全靠兩隻手、一雙肩和那些不可遏制的青春激情。

當時的三線建廠原則是“先生產,後生活”。先建廠房,等生產捋順後再考慮建設生活設施,生活條件比較艱苦,沒有宿舍,工人們住的是蘆蓆搭成的簡易工棚;沒有水泥路,下雨天走在泥濘的路上,膠鞋都能被粘下來。既便是如此,在廠房的建設過程中,化纖廠的建設者們,仍然充分體現了那個時代“多、快、好、省”的作風,硬是通過肩挑背扛,用四年的時間,在1972年初,將設備進駐到新建的廠房之中,企業開始全面投產。

為了支持湖北化纖廠的發展,國家當時從國內同行業大型企業中抽調很多老工人、技術骨幹充實到化纖廠,同時,一批大學畢業生也被分到廠裡。數以千計的建設者從全國各地彙集到這裡,不同地方的口音,不同的生活習慣,在這裡奉獻著同一樣的青春芳華。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化纖廠的火車專用線

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末,為適應國家經濟建設需要,三線企業實行“保軍轉民”及戰略轉移,從山裡搬遷到城裡。這次國企改革,牽扯的面廣,全國性的下崗潮開始了,很多工廠倒閉關門,很多國企職工下崗、買斷,很多原本紅火的三線老廠,人走屋空,留下一座座紅磚建築,任由荒草野蓁瘋長。

湖北化纖廠,雖遠離城市,也沒躲過國企改革的大風大浪。在外面世界翻天覆地大變革之時,這座擁有“十里化纖城”稱號的三線廠,卻能安靜的繼續著自己的生產和生活,三四千職工和近萬名家屬仍然按部就班地過著安穩日子,每天三班倒,機器二十四小時不停,居然還能夠生產出國內市場性價比最高的長絲。

其實,這場波及全國的國企改革,沒有幾家企業能夠倖免,而湖北化纖之所以能夠平靜地度過危難期,是源於企業領導的前瞻性和三線職工的無私奉獻、責任擔當和整體素養。2004年,按照襄陽市政府的10號文件精神,湖北化纖進行了改制,這是一次較為徹底的自我改革。在周邊的地方國企改制中出現大規模的遊行、堵路等不穩定因素的情況下,這裡卻進行了一場靜悄悄的國企改革,這是一次較為徹底的自我革命。這裡的三線人不是不會鬧,因為他們更熱愛這座傾注了一生心血的的化纖城,他們更懂得舍小家顧大家的道理,除了這裡他們已經無路可退了。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湖北化纖廠(紅點處)距離襄陽市約30公里

早上7點不到,整個廠區便從夜色中甦醒。老梧桐樹下,先是走過成群結隊的穿著藍白相間校服的子弟校學生,然後,一群群穿藍工作服(被戲稱為藍精靈)的工人騎著電瓶車向工廠奔去。8點鐘不到,這片遠離城市的鄂西北的山嶺,就已經甦醒了。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化纖廠子弟校學生上學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化纖廠上早班的職工

工廠開始發出聲音,空氣中時不時的飄過淡淡的老鹼子的味道。生活區則恢復了寧靜。

"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鄂西北這塊土地上,湖北化纖廠(代號603)曾經大名鼎鼎。這是一家三線老廠,但她與周邊的三線廠似乎沒有什麼業務聯繫,她孤單單地建在襄陽市西北40公里處的一片丘陵上,綿延近十里,號稱十里化纖城。而廠區建築風格卻與其它三線廠大同小異,有大廠房、高煙囪,紅磚家屬樓、工人俱樂部、廠子弟學校(襄陽44中)、甚至還有廠區公園(金環公園)……不同的是這個廠有鐵路專用線,從襄渝鐵路線上拉了一條專用線,火車能開到廠區。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湖北化纖廠大門

三線建設時期,國家紡織部決定籌建一個大型化工企業,為十堰二汽集團的東風輪胎廠配套生產汽車輪胎,湖北化纖廠就這樣應運而生了。

但是,湖北化纖廠在建廠選址方面可謂一波三折。首選宜昌猇亭區古老背鎮,離宜昌長江公路大橋和宜昌三峽機場很近,建在那裡恐怕早就關門了。而後又選址湖北鬆滋口,那裡在長江南岸,離縣城幾十公里,交通很不方便。最後定在湖北襄陽地區襄陽縣太平店區。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湖北化纖廠(湖北金環)遠眺)

但是,湖北化纖廠在建廠選址方面可謂一波三折。首選宜昌猇亭區古老背鎮,離宜昌長江公路大橋和宜昌三峽機場很近,建在那裡恐怕早就關門了。而後又選址湖北鬆滋口,那裡在長江南岸,離縣城幾十公里,交通很不方便。最後定在湖北襄陽地區襄陽縣太平店區。

1967年,代號603工程開始籌建,1969年5月主體工程動工,歷時兩年半基本建成投入試生產。建設投資九千多萬,正式編制職工4200多名,彼時號稱十里化纖城。它的建成,是我國最早的生產工業用化學纖維的大型三線企業。

建廠初期,在沒有現代化的機械設備條件下,除了用手推車、鐵鍬、洋鎬等簡單工具以外,其他全靠兩隻手、一雙肩和那些不可遏制的青春激情。

當時的三線建廠原則是“先生產,後生活”。先建廠房,等生產捋順後再考慮建設生活設施,生活條件比較艱苦,沒有宿舍,工人們住的是蘆蓆搭成的簡易工棚;沒有水泥路,下雨天走在泥濘的路上,膠鞋都能被粘下來。既便是如此,在廠房的建設過程中,化纖廠的建設者們,仍然充分體現了那個時代“多、快、好、省”的作風,硬是通過肩挑背扛,用四年的時間,在1972年初,將設備進駐到新建的廠房之中,企業開始全面投產。

為了支持湖北化纖廠的發展,國家當時從國內同行業大型企業中抽調很多老工人、技術骨幹充實到化纖廠,同時,一批大學畢業生也被分到廠裡。數以千計的建設者從全國各地彙集到這裡,不同地方的口音,不同的生活習慣,在這裡奉獻著同一樣的青春芳華。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化纖廠的火車專用線

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末,為適應國家經濟建設需要,三線企業實行“保軍轉民”及戰略轉移,從山裡搬遷到城裡。這次國企改革,牽扯的面廣,全國性的下崗潮開始了,很多工廠倒閉關門,很多國企職工下崗、買斷,很多原本紅火的三線老廠,人走屋空,留下一座座紅磚建築,任由荒草野蓁瘋長。

湖北化纖廠,雖遠離城市,也沒躲過國企改革的大風大浪。在外面世界翻天覆地大變革之時,這座擁有“十里化纖城”稱號的三線廠,卻能安靜的繼續著自己的生產和生活,三四千職工和近萬名家屬仍然按部就班地過著安穩日子,每天三班倒,機器二十四小時不停,居然還能夠生產出國內市場性價比最高的長絲。

其實,這場波及全國的國企改革,沒有幾家企業能夠倖免,而湖北化纖之所以能夠平靜地度過危難期,是源於企業領導的前瞻性和三線職工的無私奉獻、責任擔當和整體素養。2004年,按照襄陽市政府的10號文件精神,湖北化纖進行了改制,這是一次較為徹底的自我改革。在周邊的地方國企改制中出現大規模的遊行、堵路等不穩定因素的情況下,這裡卻進行了一場靜悄悄的國企改革,這是一次較為徹底的自我革命。這裡的三線人不是不會鬧,因為他們更熱愛這座傾注了一生心血的的化纖城,他們更懂得舍小家顧大家的道理,除了這裡他們已經無路可退了。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湖北化纖廠(紅點處)距離襄陽市約30公里

早上7點不到,整個廠區便從夜色中甦醒。老梧桐樹下,先是走過成群結隊的穿著藍白相間校服的子弟校學生,然後,一群群穿藍工作服(被戲稱為藍精靈)的工人騎著電瓶車向工廠奔去。8點鐘不到,這片遠離城市的鄂西北的山嶺,就已經甦醒了。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化纖廠子弟校學生上學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化纖廠上早班的職工

工廠開始發出聲音,空氣中時不時的飄過淡淡的老鹼子的味道。生活區則恢復了寧靜。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紅色的職工生活區白天幾乎沒有人

"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鄂西北這塊土地上,湖北化纖廠(代號603)曾經大名鼎鼎。這是一家三線老廠,但她與周邊的三線廠似乎沒有什麼業務聯繫,她孤單單地建在襄陽市西北40公里處的一片丘陵上,綿延近十里,號稱十里化纖城。而廠區建築風格卻與其它三線廠大同小異,有大廠房、高煙囪,紅磚家屬樓、工人俱樂部、廠子弟學校(襄陽44中)、甚至還有廠區公園(金環公園)……不同的是這個廠有鐵路專用線,從襄渝鐵路線上拉了一條專用線,火車能開到廠區。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湖北化纖廠大門

三線建設時期,國家紡織部決定籌建一個大型化工企業,為十堰二汽集團的東風輪胎廠配套生產汽車輪胎,湖北化纖廠就這樣應運而生了。

但是,湖北化纖廠在建廠選址方面可謂一波三折。首選宜昌猇亭區古老背鎮,離宜昌長江公路大橋和宜昌三峽機場很近,建在那裡恐怕早就關門了。而後又選址湖北鬆滋口,那裡在長江南岸,離縣城幾十公里,交通很不方便。最後定在湖北襄陽地區襄陽縣太平店區。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湖北化纖廠(湖北金環)遠眺)

但是,湖北化纖廠在建廠選址方面可謂一波三折。首選宜昌猇亭區古老背鎮,離宜昌長江公路大橋和宜昌三峽機場很近,建在那裡恐怕早就關門了。而後又選址湖北鬆滋口,那裡在長江南岸,離縣城幾十公里,交通很不方便。最後定在湖北襄陽地區襄陽縣太平店區。

1967年,代號603工程開始籌建,1969年5月主體工程動工,歷時兩年半基本建成投入試生產。建設投資九千多萬,正式編制職工4200多名,彼時號稱十里化纖城。它的建成,是我國最早的生產工業用化學纖維的大型三線企業。

建廠初期,在沒有現代化的機械設備條件下,除了用手推車、鐵鍬、洋鎬等簡單工具以外,其他全靠兩隻手、一雙肩和那些不可遏制的青春激情。

當時的三線建廠原則是“先生產,後生活”。先建廠房,等生產捋順後再考慮建設生活設施,生活條件比較艱苦,沒有宿舍,工人們住的是蘆蓆搭成的簡易工棚;沒有水泥路,下雨天走在泥濘的路上,膠鞋都能被粘下來。既便是如此,在廠房的建設過程中,化纖廠的建設者們,仍然充分體現了那個時代“多、快、好、省”的作風,硬是通過肩挑背扛,用四年的時間,在1972年初,將設備進駐到新建的廠房之中,企業開始全面投產。

為了支持湖北化纖廠的發展,國家當時從國內同行業大型企業中抽調很多老工人、技術骨幹充實到化纖廠,同時,一批大學畢業生也被分到廠裡。數以千計的建設者從全國各地彙集到這裡,不同地方的口音,不同的生活習慣,在這裡奉獻著同一樣的青春芳華。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化纖廠的火車專用線

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末,為適應國家經濟建設需要,三線企業實行“保軍轉民”及戰略轉移,從山裡搬遷到城裡。這次國企改革,牽扯的面廣,全國性的下崗潮開始了,很多工廠倒閉關門,很多國企職工下崗、買斷,很多原本紅火的三線老廠,人走屋空,留下一座座紅磚建築,任由荒草野蓁瘋長。

湖北化纖廠,雖遠離城市,也沒躲過國企改革的大風大浪。在外面世界翻天覆地大變革之時,這座擁有“十里化纖城”稱號的三線廠,卻能安靜的繼續著自己的生產和生活,三四千職工和近萬名家屬仍然按部就班地過著安穩日子,每天三班倒,機器二十四小時不停,居然還能夠生產出國內市場性價比最高的長絲。

其實,這場波及全國的國企改革,沒有幾家企業能夠倖免,而湖北化纖之所以能夠平靜地度過危難期,是源於企業領導的前瞻性和三線職工的無私奉獻、責任擔當和整體素養。2004年,按照襄陽市政府的10號文件精神,湖北化纖進行了改制,這是一次較為徹底的自我改革。在周邊的地方國企改制中出現大規模的遊行、堵路等不穩定因素的情況下,這裡卻進行了一場靜悄悄的國企改革,這是一次較為徹底的自我革命。這裡的三線人不是不會鬧,因為他們更熱愛這座傾注了一生心血的的化纖城,他們更懂得舍小家顧大家的道理,除了這裡他們已經無路可退了。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湖北化纖廠(紅點處)距離襄陽市約30公里

早上7點不到,整個廠區便從夜色中甦醒。老梧桐樹下,先是走過成群結隊的穿著藍白相間校服的子弟校學生,然後,一群群穿藍工作服(被戲稱為藍精靈)的工人騎著電瓶車向工廠奔去。8點鐘不到,這片遠離城市的鄂西北的山嶺,就已經甦醒了。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化纖廠子弟校學生上學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化纖廠上早班的職工

工廠開始發出聲音,空氣中時不時的飄過淡淡的老鹼子的味道。生活區則恢復了寧靜。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紅色的職工生活區白天幾乎沒有人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環境優雅的廠醫院

還好,現在有公交車,從化纖廠一直開到襄陽。告訴外人,這裡還沒有完全被外面的世界遺忘。最近因為修路,公交車沒有辦法開進廠區,臨時車站只能設在廠外的農田邊。

"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鄂西北這塊土地上,湖北化纖廠(代號603)曾經大名鼎鼎。這是一家三線老廠,但她與周邊的三線廠似乎沒有什麼業務聯繫,她孤單單地建在襄陽市西北40公里處的一片丘陵上,綿延近十里,號稱十里化纖城。而廠區建築風格卻與其它三線廠大同小異,有大廠房、高煙囪,紅磚家屬樓、工人俱樂部、廠子弟學校(襄陽44中)、甚至還有廠區公園(金環公園)……不同的是這個廠有鐵路專用線,從襄渝鐵路線上拉了一條專用線,火車能開到廠區。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湖北化纖廠大門

三線建設時期,國家紡織部決定籌建一個大型化工企業,為十堰二汽集團的東風輪胎廠配套生產汽車輪胎,湖北化纖廠就這樣應運而生了。

但是,湖北化纖廠在建廠選址方面可謂一波三折。首選宜昌猇亭區古老背鎮,離宜昌長江公路大橋和宜昌三峽機場很近,建在那裡恐怕早就關門了。而後又選址湖北鬆滋口,那裡在長江南岸,離縣城幾十公里,交通很不方便。最後定在湖北襄陽地區襄陽縣太平店區。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湖北化纖廠(湖北金環)遠眺)

但是,湖北化纖廠在建廠選址方面可謂一波三折。首選宜昌猇亭區古老背鎮,離宜昌長江公路大橋和宜昌三峽機場很近,建在那裡恐怕早就關門了。而後又選址湖北鬆滋口,那裡在長江南岸,離縣城幾十公里,交通很不方便。最後定在湖北襄陽地區襄陽縣太平店區。

1967年,代號603工程開始籌建,1969年5月主體工程動工,歷時兩年半基本建成投入試生產。建設投資九千多萬,正式編制職工4200多名,彼時號稱十里化纖城。它的建成,是我國最早的生產工業用化學纖維的大型三線企業。

建廠初期,在沒有現代化的機械設備條件下,除了用手推車、鐵鍬、洋鎬等簡單工具以外,其他全靠兩隻手、一雙肩和那些不可遏制的青春激情。

當時的三線建廠原則是“先生產,後生活”。先建廠房,等生產捋順後再考慮建設生活設施,生活條件比較艱苦,沒有宿舍,工人們住的是蘆蓆搭成的簡易工棚;沒有水泥路,下雨天走在泥濘的路上,膠鞋都能被粘下來。既便是如此,在廠房的建設過程中,化纖廠的建設者們,仍然充分體現了那個時代“多、快、好、省”的作風,硬是通過肩挑背扛,用四年的時間,在1972年初,將設備進駐到新建的廠房之中,企業開始全面投產。

為了支持湖北化纖廠的發展,國家當時從國內同行業大型企業中抽調很多老工人、技術骨幹充實到化纖廠,同時,一批大學畢業生也被分到廠裡。數以千計的建設者從全國各地彙集到這裡,不同地方的口音,不同的生活習慣,在這裡奉獻著同一樣的青春芳華。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化纖廠的火車專用線

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末,為適應國家經濟建設需要,三線企業實行“保軍轉民”及戰略轉移,從山裡搬遷到城裡。這次國企改革,牽扯的面廣,全國性的下崗潮開始了,很多工廠倒閉關門,很多國企職工下崗、買斷,很多原本紅火的三線老廠,人走屋空,留下一座座紅磚建築,任由荒草野蓁瘋長。

湖北化纖廠,雖遠離城市,也沒躲過國企改革的大風大浪。在外面世界翻天覆地大變革之時,這座擁有“十里化纖城”稱號的三線廠,卻能安靜的繼續著自己的生產和生活,三四千職工和近萬名家屬仍然按部就班地過著安穩日子,每天三班倒,機器二十四小時不停,居然還能夠生產出國內市場性價比最高的長絲。

其實,這場波及全國的國企改革,沒有幾家企業能夠倖免,而湖北化纖之所以能夠平靜地度過危難期,是源於企業領導的前瞻性和三線職工的無私奉獻、責任擔當和整體素養。2004年,按照襄陽市政府的10號文件精神,湖北化纖進行了改制,這是一次較為徹底的自我改革。在周邊的地方國企改制中出現大規模的遊行、堵路等不穩定因素的情況下,這裡卻進行了一場靜悄悄的國企改革,這是一次較為徹底的自我革命。這裡的三線人不是不會鬧,因為他們更熱愛這座傾注了一生心血的的化纖城,他們更懂得舍小家顧大家的道理,除了這裡他們已經無路可退了。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湖北化纖廠(紅點處)距離襄陽市約30公里

早上7點不到,整個廠區便從夜色中甦醒。老梧桐樹下,先是走過成群結隊的穿著藍白相間校服的子弟校學生,然後,一群群穿藍工作服(被戲稱為藍精靈)的工人騎著電瓶車向工廠奔去。8點鐘不到,這片遠離城市的鄂西北的山嶺,就已經甦醒了。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化纖廠子弟校學生上學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化纖廠上早班的職工

工廠開始發出聲音,空氣中時不時的飄過淡淡的老鹼子的味道。生活區則恢復了寧靜。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紅色的職工生活區白天幾乎沒有人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環境優雅的廠醫院

還好,現在有公交車,從化纖廠一直開到襄陽。告訴外人,這裡還沒有完全被外面的世界遺忘。最近因為修路,公交車沒有辦法開進廠區,臨時車站只能設在廠外的農田邊。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從化纖廠開到襄陽的50路公交車

一直要等到夜晚,吃完晚飯後,寧靜的廠區才又重新熱鬧起來。大家一般喜歡到職工俱樂部旁邊的金環公園小憩。很多化纖人從小就在這個公園裡長大,公園裡面有他們無數的回憶。

"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鄂西北這塊土地上,湖北化纖廠(代號603)曾經大名鼎鼎。這是一家三線老廠,但她與周邊的三線廠似乎沒有什麼業務聯繫,她孤單單地建在襄陽市西北40公里處的一片丘陵上,綿延近十里,號稱十里化纖城。而廠區建築風格卻與其它三線廠大同小異,有大廠房、高煙囪,紅磚家屬樓、工人俱樂部、廠子弟學校(襄陽44中)、甚至還有廠區公園(金環公園)……不同的是這個廠有鐵路專用線,從襄渝鐵路線上拉了一條專用線,火車能開到廠區。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湖北化纖廠大門

三線建設時期,國家紡織部決定籌建一個大型化工企業,為十堰二汽集團的東風輪胎廠配套生產汽車輪胎,湖北化纖廠就這樣應運而生了。

但是,湖北化纖廠在建廠選址方面可謂一波三折。首選宜昌猇亭區古老背鎮,離宜昌長江公路大橋和宜昌三峽機場很近,建在那裡恐怕早就關門了。而後又選址湖北鬆滋口,那裡在長江南岸,離縣城幾十公里,交通很不方便。最後定在湖北襄陽地區襄陽縣太平店區。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湖北化纖廠(湖北金環)遠眺)

但是,湖北化纖廠在建廠選址方面可謂一波三折。首選宜昌猇亭區古老背鎮,離宜昌長江公路大橋和宜昌三峽機場很近,建在那裡恐怕早就關門了。而後又選址湖北鬆滋口,那裡在長江南岸,離縣城幾十公里,交通很不方便。最後定在湖北襄陽地區襄陽縣太平店區。

1967年,代號603工程開始籌建,1969年5月主體工程動工,歷時兩年半基本建成投入試生產。建設投資九千多萬,正式編制職工4200多名,彼時號稱十里化纖城。它的建成,是我國最早的生產工業用化學纖維的大型三線企業。

建廠初期,在沒有現代化的機械設備條件下,除了用手推車、鐵鍬、洋鎬等簡單工具以外,其他全靠兩隻手、一雙肩和那些不可遏制的青春激情。

當時的三線建廠原則是“先生產,後生活”。先建廠房,等生產捋順後再考慮建設生活設施,生活條件比較艱苦,沒有宿舍,工人們住的是蘆蓆搭成的簡易工棚;沒有水泥路,下雨天走在泥濘的路上,膠鞋都能被粘下來。既便是如此,在廠房的建設過程中,化纖廠的建設者們,仍然充分體現了那個時代“多、快、好、省”的作風,硬是通過肩挑背扛,用四年的時間,在1972年初,將設備進駐到新建的廠房之中,企業開始全面投產。

為了支持湖北化纖廠的發展,國家當時從國內同行業大型企業中抽調很多老工人、技術骨幹充實到化纖廠,同時,一批大學畢業生也被分到廠裡。數以千計的建設者從全國各地彙集到這裡,不同地方的口音,不同的生活習慣,在這裡奉獻著同一樣的青春芳華。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化纖廠的火車專用線

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末,為適應國家經濟建設需要,三線企業實行“保軍轉民”及戰略轉移,從山裡搬遷到城裡。這次國企改革,牽扯的面廣,全國性的下崗潮開始了,很多工廠倒閉關門,很多國企職工下崗、買斷,很多原本紅火的三線老廠,人走屋空,留下一座座紅磚建築,任由荒草野蓁瘋長。

湖北化纖廠,雖遠離城市,也沒躲過國企改革的大風大浪。在外面世界翻天覆地大變革之時,這座擁有“十里化纖城”稱號的三線廠,卻能安靜的繼續著自己的生產和生活,三四千職工和近萬名家屬仍然按部就班地過著安穩日子,每天三班倒,機器二十四小時不停,居然還能夠生產出國內市場性價比最高的長絲。

其實,這場波及全國的國企改革,沒有幾家企業能夠倖免,而湖北化纖之所以能夠平靜地度過危難期,是源於企業領導的前瞻性和三線職工的無私奉獻、責任擔當和整體素養。2004年,按照襄陽市政府的10號文件精神,湖北化纖進行了改制,這是一次較為徹底的自我改革。在周邊的地方國企改制中出現大規模的遊行、堵路等不穩定因素的情況下,這裡卻進行了一場靜悄悄的國企改革,這是一次較為徹底的自我革命。這裡的三線人不是不會鬧,因為他們更熱愛這座傾注了一生心血的的化纖城,他們更懂得舍小家顧大家的道理,除了這裡他們已經無路可退了。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湖北化纖廠(紅點處)距離襄陽市約30公里

早上7點不到,整個廠區便從夜色中甦醒。老梧桐樹下,先是走過成群結隊的穿著藍白相間校服的子弟校學生,然後,一群群穿藍工作服(被戲稱為藍精靈)的工人騎著電瓶車向工廠奔去。8點鐘不到,這片遠離城市的鄂西北的山嶺,就已經甦醒了。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化纖廠子弟校學生上學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化纖廠上早班的職工

工廠開始發出聲音,空氣中時不時的飄過淡淡的老鹼子的味道。生活區則恢復了寧靜。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紅色的職工生活區白天幾乎沒有人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環境優雅的廠醫院

還好,現在有公交車,從化纖廠一直開到襄陽。告訴外人,這裡還沒有完全被外面的世界遺忘。最近因為修路,公交車沒有辦法開進廠區,臨時車站只能設在廠外的農田邊。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從化纖廠開到襄陽的50路公交車

一直要等到夜晚,吃完晚飯後,寧靜的廠區才又重新熱鬧起來。大家一般喜歡到職工俱樂部旁邊的金環公園小憩。很多化纖人從小就在這個公園裡長大,公園裡面有他們無數的回憶。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夜晚,燈光球場上跳舞的人群

"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鄂西北這塊土地上,湖北化纖廠(代號603)曾經大名鼎鼎。這是一家三線老廠,但她與周邊的三線廠似乎沒有什麼業務聯繫,她孤單單地建在襄陽市西北40公里處的一片丘陵上,綿延近十里,號稱十里化纖城。而廠區建築風格卻與其它三線廠大同小異,有大廠房、高煙囪,紅磚家屬樓、工人俱樂部、廠子弟學校(襄陽44中)、甚至還有廠區公園(金環公園)……不同的是這個廠有鐵路專用線,從襄渝鐵路線上拉了一條專用線,火車能開到廠區。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湖北化纖廠大門

三線建設時期,國家紡織部決定籌建一個大型化工企業,為十堰二汽集團的東風輪胎廠配套生產汽車輪胎,湖北化纖廠就這樣應運而生了。

但是,湖北化纖廠在建廠選址方面可謂一波三折。首選宜昌猇亭區古老背鎮,離宜昌長江公路大橋和宜昌三峽機場很近,建在那裡恐怕早就關門了。而後又選址湖北鬆滋口,那裡在長江南岸,離縣城幾十公里,交通很不方便。最後定在湖北襄陽地區襄陽縣太平店區。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湖北化纖廠(湖北金環)遠眺)

但是,湖北化纖廠在建廠選址方面可謂一波三折。首選宜昌猇亭區古老背鎮,離宜昌長江公路大橋和宜昌三峽機場很近,建在那裡恐怕早就關門了。而後又選址湖北鬆滋口,那裡在長江南岸,離縣城幾十公里,交通很不方便。最後定在湖北襄陽地區襄陽縣太平店區。

1967年,代號603工程開始籌建,1969年5月主體工程動工,歷時兩年半基本建成投入試生產。建設投資九千多萬,正式編制職工4200多名,彼時號稱十里化纖城。它的建成,是我國最早的生產工業用化學纖維的大型三線企業。

建廠初期,在沒有現代化的機械設備條件下,除了用手推車、鐵鍬、洋鎬等簡單工具以外,其他全靠兩隻手、一雙肩和那些不可遏制的青春激情。

當時的三線建廠原則是“先生產,後生活”。先建廠房,等生產捋順後再考慮建設生活設施,生活條件比較艱苦,沒有宿舍,工人們住的是蘆蓆搭成的簡易工棚;沒有水泥路,下雨天走在泥濘的路上,膠鞋都能被粘下來。既便是如此,在廠房的建設過程中,化纖廠的建設者們,仍然充分體現了那個時代“多、快、好、省”的作風,硬是通過肩挑背扛,用四年的時間,在1972年初,將設備進駐到新建的廠房之中,企業開始全面投產。

為了支持湖北化纖廠的發展,國家當時從國內同行業大型企業中抽調很多老工人、技術骨幹充實到化纖廠,同時,一批大學畢業生也被分到廠裡。數以千計的建設者從全國各地彙集到這裡,不同地方的口音,不同的生活習慣,在這裡奉獻著同一樣的青春芳華。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化纖廠的火車專用線

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末,為適應國家經濟建設需要,三線企業實行“保軍轉民”及戰略轉移,從山裡搬遷到城裡。這次國企改革,牽扯的面廣,全國性的下崗潮開始了,很多工廠倒閉關門,很多國企職工下崗、買斷,很多原本紅火的三線老廠,人走屋空,留下一座座紅磚建築,任由荒草野蓁瘋長。

湖北化纖廠,雖遠離城市,也沒躲過國企改革的大風大浪。在外面世界翻天覆地大變革之時,這座擁有“十里化纖城”稱號的三線廠,卻能安靜的繼續著自己的生產和生活,三四千職工和近萬名家屬仍然按部就班地過著安穩日子,每天三班倒,機器二十四小時不停,居然還能夠生產出國內市場性價比最高的長絲。

其實,這場波及全國的國企改革,沒有幾家企業能夠倖免,而湖北化纖之所以能夠平靜地度過危難期,是源於企業領導的前瞻性和三線職工的無私奉獻、責任擔當和整體素養。2004年,按照襄陽市政府的10號文件精神,湖北化纖進行了改制,這是一次較為徹底的自我改革。在周邊的地方國企改制中出現大規模的遊行、堵路等不穩定因素的情況下,這裡卻進行了一場靜悄悄的國企改革,這是一次較為徹底的自我革命。這裡的三線人不是不會鬧,因為他們更熱愛這座傾注了一生心血的的化纖城,他們更懂得舍小家顧大家的道理,除了這裡他們已經無路可退了。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湖北化纖廠(紅點處)距離襄陽市約30公里

早上7點不到,整個廠區便從夜色中甦醒。老梧桐樹下,先是走過成群結隊的穿著藍白相間校服的子弟校學生,然後,一群群穿藍工作服(被戲稱為藍精靈)的工人騎著電瓶車向工廠奔去。8點鐘不到,這片遠離城市的鄂西北的山嶺,就已經甦醒了。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化纖廠子弟校學生上學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化纖廠上早班的職工

工廠開始發出聲音,空氣中時不時的飄過淡淡的老鹼子的味道。生活區則恢復了寧靜。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紅色的職工生活區白天幾乎沒有人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環境優雅的廠醫院

還好,現在有公交車,從化纖廠一直開到襄陽。告訴外人,這裡還沒有完全被外面的世界遺忘。最近因為修路,公交車沒有辦法開進廠區,臨時車站只能設在廠外的農田邊。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從化纖廠開到襄陽的50路公交車

一直要等到夜晚,吃完晚飯後,寧靜的廠區才又重新熱鬧起來。大家一般喜歡到職工俱樂部旁邊的金環公園小憩。很多化纖人從小就在這個公園裡長大,公園裡面有他們無數的回憶。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夜晚,燈光球場上跳舞的人群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燈光球場上打籃球的廠職工

以前的電影院,現在也改裝成了羽毛球廳。二樓的辦公室,現在是乒乓球室。

"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鄂西北這塊土地上,湖北化纖廠(代號603)曾經大名鼎鼎。這是一家三線老廠,但她與周邊的三線廠似乎沒有什麼業務聯繫,她孤單單地建在襄陽市西北40公里處的一片丘陵上,綿延近十里,號稱十里化纖城。而廠區建築風格卻與其它三線廠大同小異,有大廠房、高煙囪,紅磚家屬樓、工人俱樂部、廠子弟學校(襄陽44中)、甚至還有廠區公園(金環公園)……不同的是這個廠有鐵路專用線,從襄渝鐵路線上拉了一條專用線,火車能開到廠區。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湖北化纖廠大門

三線建設時期,國家紡織部決定籌建一個大型化工企業,為十堰二汽集團的東風輪胎廠配套生產汽車輪胎,湖北化纖廠就這樣應運而生了。

但是,湖北化纖廠在建廠選址方面可謂一波三折。首選宜昌猇亭區古老背鎮,離宜昌長江公路大橋和宜昌三峽機場很近,建在那裡恐怕早就關門了。而後又選址湖北鬆滋口,那裡在長江南岸,離縣城幾十公里,交通很不方便。最後定在湖北襄陽地區襄陽縣太平店區。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湖北化纖廠(湖北金環)遠眺)

但是,湖北化纖廠在建廠選址方面可謂一波三折。首選宜昌猇亭區古老背鎮,離宜昌長江公路大橋和宜昌三峽機場很近,建在那裡恐怕早就關門了。而後又選址湖北鬆滋口,那裡在長江南岸,離縣城幾十公里,交通很不方便。最後定在湖北襄陽地區襄陽縣太平店區。

1967年,代號603工程開始籌建,1969年5月主體工程動工,歷時兩年半基本建成投入試生產。建設投資九千多萬,正式編制職工4200多名,彼時號稱十里化纖城。它的建成,是我國最早的生產工業用化學纖維的大型三線企業。

建廠初期,在沒有現代化的機械設備條件下,除了用手推車、鐵鍬、洋鎬等簡單工具以外,其他全靠兩隻手、一雙肩和那些不可遏制的青春激情。

當時的三線建廠原則是“先生產,後生活”。先建廠房,等生產捋順後再考慮建設生活設施,生活條件比較艱苦,沒有宿舍,工人們住的是蘆蓆搭成的簡易工棚;沒有水泥路,下雨天走在泥濘的路上,膠鞋都能被粘下來。既便是如此,在廠房的建設過程中,化纖廠的建設者們,仍然充分體現了那個時代“多、快、好、省”的作風,硬是通過肩挑背扛,用四年的時間,在1972年初,將設備進駐到新建的廠房之中,企業開始全面投產。

為了支持湖北化纖廠的發展,國家當時從國內同行業大型企業中抽調很多老工人、技術骨幹充實到化纖廠,同時,一批大學畢業生也被分到廠裡。數以千計的建設者從全國各地彙集到這裡,不同地方的口音,不同的生活習慣,在這裡奉獻著同一樣的青春芳華。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化纖廠的火車專用線

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末,為適應國家經濟建設需要,三線企業實行“保軍轉民”及戰略轉移,從山裡搬遷到城裡。這次國企改革,牽扯的面廣,全國性的下崗潮開始了,很多工廠倒閉關門,很多國企職工下崗、買斷,很多原本紅火的三線老廠,人走屋空,留下一座座紅磚建築,任由荒草野蓁瘋長。

湖北化纖廠,雖遠離城市,也沒躲過國企改革的大風大浪。在外面世界翻天覆地大變革之時,這座擁有“十里化纖城”稱號的三線廠,卻能安靜的繼續著自己的生產和生活,三四千職工和近萬名家屬仍然按部就班地過著安穩日子,每天三班倒,機器二十四小時不停,居然還能夠生產出國內市場性價比最高的長絲。

其實,這場波及全國的國企改革,沒有幾家企業能夠倖免,而湖北化纖之所以能夠平靜地度過危難期,是源於企業領導的前瞻性和三線職工的無私奉獻、責任擔當和整體素養。2004年,按照襄陽市政府的10號文件精神,湖北化纖進行了改制,這是一次較為徹底的自我改革。在周邊的地方國企改制中出現大規模的遊行、堵路等不穩定因素的情況下,這裡卻進行了一場靜悄悄的國企改革,這是一次較為徹底的自我革命。這裡的三線人不是不會鬧,因為他們更熱愛這座傾注了一生心血的的化纖城,他們更懂得舍小家顧大家的道理,除了這裡他們已經無路可退了。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湖北化纖廠(紅點處)距離襄陽市約30公里

早上7點不到,整個廠區便從夜色中甦醒。老梧桐樹下,先是走過成群結隊的穿著藍白相間校服的子弟校學生,然後,一群群穿藍工作服(被戲稱為藍精靈)的工人騎著電瓶車向工廠奔去。8點鐘不到,這片遠離城市的鄂西北的山嶺,就已經甦醒了。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化纖廠子弟校學生上學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化纖廠上早班的職工

工廠開始發出聲音,空氣中時不時的飄過淡淡的老鹼子的味道。生活區則恢復了寧靜。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紅色的職工生活區白天幾乎沒有人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環境優雅的廠醫院

還好,現在有公交車,從化纖廠一直開到襄陽。告訴外人,這裡還沒有完全被外面的世界遺忘。最近因為修路,公交車沒有辦法開進廠區,臨時車站只能設在廠外的農田邊。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從化纖廠開到襄陽的50路公交車

一直要等到夜晚,吃完晚飯後,寧靜的廠區才又重新熱鬧起來。大家一般喜歡到職工俱樂部旁邊的金環公園小憩。很多化纖人從小就在這個公園裡長大,公園裡面有他們無數的回憶。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夜晚,燈光球場上跳舞的人群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燈光球場上打籃球的廠職工

以前的電影院,現在也改裝成了羽毛球廳。二樓的辦公室,現在是乒乓球室。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電影院的主席臺。和兩邊的標語。

"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鄂西北這塊土地上,湖北化纖廠(代號603)曾經大名鼎鼎。這是一家三線老廠,但她與周邊的三線廠似乎沒有什麼業務聯繫,她孤單單地建在襄陽市西北40公里處的一片丘陵上,綿延近十里,號稱十里化纖城。而廠區建築風格卻與其它三線廠大同小異,有大廠房、高煙囪,紅磚家屬樓、工人俱樂部、廠子弟學校(襄陽44中)、甚至還有廠區公園(金環公園)……不同的是這個廠有鐵路專用線,從襄渝鐵路線上拉了一條專用線,火車能開到廠區。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湖北化纖廠大門

三線建設時期,國家紡織部決定籌建一個大型化工企業,為十堰二汽集團的東風輪胎廠配套生產汽車輪胎,湖北化纖廠就這樣應運而生了。

但是,湖北化纖廠在建廠選址方面可謂一波三折。首選宜昌猇亭區古老背鎮,離宜昌長江公路大橋和宜昌三峽機場很近,建在那裡恐怕早就關門了。而後又選址湖北鬆滋口,那裡在長江南岸,離縣城幾十公里,交通很不方便。最後定在湖北襄陽地區襄陽縣太平店區。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湖北化纖廠(湖北金環)遠眺)

但是,湖北化纖廠在建廠選址方面可謂一波三折。首選宜昌猇亭區古老背鎮,離宜昌長江公路大橋和宜昌三峽機場很近,建在那裡恐怕早就關門了。而後又選址湖北鬆滋口,那裡在長江南岸,離縣城幾十公里,交通很不方便。最後定在湖北襄陽地區襄陽縣太平店區。

1967年,代號603工程開始籌建,1969年5月主體工程動工,歷時兩年半基本建成投入試生產。建設投資九千多萬,正式編制職工4200多名,彼時號稱十里化纖城。它的建成,是我國最早的生產工業用化學纖維的大型三線企業。

建廠初期,在沒有現代化的機械設備條件下,除了用手推車、鐵鍬、洋鎬等簡單工具以外,其他全靠兩隻手、一雙肩和那些不可遏制的青春激情。

當時的三線建廠原則是“先生產,後生活”。先建廠房,等生產捋順後再考慮建設生活設施,生活條件比較艱苦,沒有宿舍,工人們住的是蘆蓆搭成的簡易工棚;沒有水泥路,下雨天走在泥濘的路上,膠鞋都能被粘下來。既便是如此,在廠房的建設過程中,化纖廠的建設者們,仍然充分體現了那個時代“多、快、好、省”的作風,硬是通過肩挑背扛,用四年的時間,在1972年初,將設備進駐到新建的廠房之中,企業開始全面投產。

為了支持湖北化纖廠的發展,國家當時從國內同行業大型企業中抽調很多老工人、技術骨幹充實到化纖廠,同時,一批大學畢業生也被分到廠裡。數以千計的建設者從全國各地彙集到這裡,不同地方的口音,不同的生活習慣,在這裡奉獻著同一樣的青春芳華。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化纖廠的火車專用線

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末,為適應國家經濟建設需要,三線企業實行“保軍轉民”及戰略轉移,從山裡搬遷到城裡。這次國企改革,牽扯的面廣,全國性的下崗潮開始了,很多工廠倒閉關門,很多國企職工下崗、買斷,很多原本紅火的三線老廠,人走屋空,留下一座座紅磚建築,任由荒草野蓁瘋長。

湖北化纖廠,雖遠離城市,也沒躲過國企改革的大風大浪。在外面世界翻天覆地大變革之時,這座擁有“十里化纖城”稱號的三線廠,卻能安靜的繼續著自己的生產和生活,三四千職工和近萬名家屬仍然按部就班地過著安穩日子,每天三班倒,機器二十四小時不停,居然還能夠生產出國內市場性價比最高的長絲。

其實,這場波及全國的國企改革,沒有幾家企業能夠倖免,而湖北化纖之所以能夠平靜地度過危難期,是源於企業領導的前瞻性和三線職工的無私奉獻、責任擔當和整體素養。2004年,按照襄陽市政府的10號文件精神,湖北化纖進行了改制,這是一次較為徹底的自我改革。在周邊的地方國企改制中出現大規模的遊行、堵路等不穩定因素的情況下,這裡卻進行了一場靜悄悄的國企改革,這是一次較為徹底的自我革命。這裡的三線人不是不會鬧,因為他們更熱愛這座傾注了一生心血的的化纖城,他們更懂得舍小家顧大家的道理,除了這裡他們已經無路可退了。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湖北化纖廠(紅點處)距離襄陽市約30公里

早上7點不到,整個廠區便從夜色中甦醒。老梧桐樹下,先是走過成群結隊的穿著藍白相間校服的子弟校學生,然後,一群群穿藍工作服(被戲稱為藍精靈)的工人騎著電瓶車向工廠奔去。8點鐘不到,這片遠離城市的鄂西北的山嶺,就已經甦醒了。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化纖廠子弟校學生上學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化纖廠上早班的職工

工廠開始發出聲音,空氣中時不時的飄過淡淡的老鹼子的味道。生活區則恢復了寧靜。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紅色的職工生活區白天幾乎沒有人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環境優雅的廠醫院

還好,現在有公交車,從化纖廠一直開到襄陽。告訴外人,這裡還沒有完全被外面的世界遺忘。最近因為修路,公交車沒有辦法開進廠區,臨時車站只能設在廠外的農田邊。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從化纖廠開到襄陽的50路公交車

一直要等到夜晚,吃完晚飯後,寧靜的廠區才又重新熱鬧起來。大家一般喜歡到職工俱樂部旁邊的金環公園小憩。很多化纖人從小就在這個公園裡長大,公園裡面有他們無數的回憶。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夜晚,燈光球場上跳舞的人群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燈光球場上打籃球的廠職工

以前的電影院,現在也改裝成了羽毛球廳。二樓的辦公室,現在是乒乓球室。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電影院的主席臺。和兩邊的標語。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在電影放映廳打羽毛球的廠職工

"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鄂西北這塊土地上,湖北化纖廠(代號603)曾經大名鼎鼎。這是一家三線老廠,但她與周邊的三線廠似乎沒有什麼業務聯繫,她孤單單地建在襄陽市西北40公里處的一片丘陵上,綿延近十里,號稱十里化纖城。而廠區建築風格卻與其它三線廠大同小異,有大廠房、高煙囪,紅磚家屬樓、工人俱樂部、廠子弟學校(襄陽44中)、甚至還有廠區公園(金環公園)……不同的是這個廠有鐵路專用線,從襄渝鐵路線上拉了一條專用線,火車能開到廠區。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湖北化纖廠大門

三線建設時期,國家紡織部決定籌建一個大型化工企業,為十堰二汽集團的東風輪胎廠配套生產汽車輪胎,湖北化纖廠就這樣應運而生了。

但是,湖北化纖廠在建廠選址方面可謂一波三折。首選宜昌猇亭區古老背鎮,離宜昌長江公路大橋和宜昌三峽機場很近,建在那裡恐怕早就關門了。而後又選址湖北鬆滋口,那裡在長江南岸,離縣城幾十公里,交通很不方便。最後定在湖北襄陽地區襄陽縣太平店區。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湖北化纖廠(湖北金環)遠眺)

但是,湖北化纖廠在建廠選址方面可謂一波三折。首選宜昌猇亭區古老背鎮,離宜昌長江公路大橋和宜昌三峽機場很近,建在那裡恐怕早就關門了。而後又選址湖北鬆滋口,那裡在長江南岸,離縣城幾十公里,交通很不方便。最後定在湖北襄陽地區襄陽縣太平店區。

1967年,代號603工程開始籌建,1969年5月主體工程動工,歷時兩年半基本建成投入試生產。建設投資九千多萬,正式編制職工4200多名,彼時號稱十里化纖城。它的建成,是我國最早的生產工業用化學纖維的大型三線企業。

建廠初期,在沒有現代化的機械設備條件下,除了用手推車、鐵鍬、洋鎬等簡單工具以外,其他全靠兩隻手、一雙肩和那些不可遏制的青春激情。

當時的三線建廠原則是“先生產,後生活”。先建廠房,等生產捋順後再考慮建設生活設施,生活條件比較艱苦,沒有宿舍,工人們住的是蘆蓆搭成的簡易工棚;沒有水泥路,下雨天走在泥濘的路上,膠鞋都能被粘下來。既便是如此,在廠房的建設過程中,化纖廠的建設者們,仍然充分體現了那個時代“多、快、好、省”的作風,硬是通過肩挑背扛,用四年的時間,在1972年初,將設備進駐到新建的廠房之中,企業開始全面投產。

為了支持湖北化纖廠的發展,國家當時從國內同行業大型企業中抽調很多老工人、技術骨幹充實到化纖廠,同時,一批大學畢業生也被分到廠裡。數以千計的建設者從全國各地彙集到這裡,不同地方的口音,不同的生活習慣,在這裡奉獻著同一樣的青春芳華。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化纖廠的火車專用線

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末,為適應國家經濟建設需要,三線企業實行“保軍轉民”及戰略轉移,從山裡搬遷到城裡。這次國企改革,牽扯的面廣,全國性的下崗潮開始了,很多工廠倒閉關門,很多國企職工下崗、買斷,很多原本紅火的三線老廠,人走屋空,留下一座座紅磚建築,任由荒草野蓁瘋長。

湖北化纖廠,雖遠離城市,也沒躲過國企改革的大風大浪。在外面世界翻天覆地大變革之時,這座擁有“十里化纖城”稱號的三線廠,卻能安靜的繼續著自己的生產和生活,三四千職工和近萬名家屬仍然按部就班地過著安穩日子,每天三班倒,機器二十四小時不停,居然還能夠生產出國內市場性價比最高的長絲。

其實,這場波及全國的國企改革,沒有幾家企業能夠倖免,而湖北化纖之所以能夠平靜地度過危難期,是源於企業領導的前瞻性和三線職工的無私奉獻、責任擔當和整體素養。2004年,按照襄陽市政府的10號文件精神,湖北化纖進行了改制,這是一次較為徹底的自我改革。在周邊的地方國企改制中出現大規模的遊行、堵路等不穩定因素的情況下,這裡卻進行了一場靜悄悄的國企改革,這是一次較為徹底的自我革命。這裡的三線人不是不會鬧,因為他們更熱愛這座傾注了一生心血的的化纖城,他們更懂得舍小家顧大家的道理,除了這裡他們已經無路可退了。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湖北化纖廠(紅點處)距離襄陽市約30公里

早上7點不到,整個廠區便從夜色中甦醒。老梧桐樹下,先是走過成群結隊的穿著藍白相間校服的子弟校學生,然後,一群群穿藍工作服(被戲稱為藍精靈)的工人騎著電瓶車向工廠奔去。8點鐘不到,這片遠離城市的鄂西北的山嶺,就已經甦醒了。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化纖廠子弟校學生上學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化纖廠上早班的職工

工廠開始發出聲音,空氣中時不時的飄過淡淡的老鹼子的味道。生活區則恢復了寧靜。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紅色的職工生活區白天幾乎沒有人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環境優雅的廠醫院

還好,現在有公交車,從化纖廠一直開到襄陽。告訴外人,這裡還沒有完全被外面的世界遺忘。最近因為修路,公交車沒有辦法開進廠區,臨時車站只能設在廠外的農田邊。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從化纖廠開到襄陽的50路公交車

一直要等到夜晚,吃完晚飯後,寧靜的廠區才又重新熱鬧起來。大家一般喜歡到職工俱樂部旁邊的金環公園小憩。很多化纖人從小就在這個公園裡長大,公園裡面有他們無數的回憶。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夜晚,燈光球場上跳舞的人群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燈光球場上打籃球的廠職工

以前的電影院,現在也改裝成了羽毛球廳。二樓的辦公室,現在是乒乓球室。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電影院的主席臺。和兩邊的標語。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在電影放映廳打羽毛球的廠職工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化纖廠乒乓球室

"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鄂西北這塊土地上,湖北化纖廠(代號603)曾經大名鼎鼎。這是一家三線老廠,但她與周邊的三線廠似乎沒有什麼業務聯繫,她孤單單地建在襄陽市西北40公里處的一片丘陵上,綿延近十里,號稱十里化纖城。而廠區建築風格卻與其它三線廠大同小異,有大廠房、高煙囪,紅磚家屬樓、工人俱樂部、廠子弟學校(襄陽44中)、甚至還有廠區公園(金環公園)……不同的是這個廠有鐵路專用線,從襄渝鐵路線上拉了一條專用線,火車能開到廠區。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湖北化纖廠大門

三線建設時期,國家紡織部決定籌建一個大型化工企業,為十堰二汽集團的東風輪胎廠配套生產汽車輪胎,湖北化纖廠就這樣應運而生了。

但是,湖北化纖廠在建廠選址方面可謂一波三折。首選宜昌猇亭區古老背鎮,離宜昌長江公路大橋和宜昌三峽機場很近,建在那裡恐怕早就關門了。而後又選址湖北鬆滋口,那裡在長江南岸,離縣城幾十公里,交通很不方便。最後定在湖北襄陽地區襄陽縣太平店區。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湖北化纖廠(湖北金環)遠眺)

但是,湖北化纖廠在建廠選址方面可謂一波三折。首選宜昌猇亭區古老背鎮,離宜昌長江公路大橋和宜昌三峽機場很近,建在那裡恐怕早就關門了。而後又選址湖北鬆滋口,那裡在長江南岸,離縣城幾十公里,交通很不方便。最後定在湖北襄陽地區襄陽縣太平店區。

1967年,代號603工程開始籌建,1969年5月主體工程動工,歷時兩年半基本建成投入試生產。建設投資九千多萬,正式編制職工4200多名,彼時號稱十里化纖城。它的建成,是我國最早的生產工業用化學纖維的大型三線企業。

建廠初期,在沒有現代化的機械設備條件下,除了用手推車、鐵鍬、洋鎬等簡單工具以外,其他全靠兩隻手、一雙肩和那些不可遏制的青春激情。

當時的三線建廠原則是“先生產,後生活”。先建廠房,等生產捋順後再考慮建設生活設施,生活條件比較艱苦,沒有宿舍,工人們住的是蘆蓆搭成的簡易工棚;沒有水泥路,下雨天走在泥濘的路上,膠鞋都能被粘下來。既便是如此,在廠房的建設過程中,化纖廠的建設者們,仍然充分體現了那個時代“多、快、好、省”的作風,硬是通過肩挑背扛,用四年的時間,在1972年初,將設備進駐到新建的廠房之中,企業開始全面投產。

為了支持湖北化纖廠的發展,國家當時從國內同行業大型企業中抽調很多老工人、技術骨幹充實到化纖廠,同時,一批大學畢業生也被分到廠裡。數以千計的建設者從全國各地彙集到這裡,不同地方的口音,不同的生活習慣,在這裡奉獻著同一樣的青春芳華。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化纖廠的火車專用線

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末,為適應國家經濟建設需要,三線企業實行“保軍轉民”及戰略轉移,從山裡搬遷到城裡。這次國企改革,牽扯的面廣,全國性的下崗潮開始了,很多工廠倒閉關門,很多國企職工下崗、買斷,很多原本紅火的三線老廠,人走屋空,留下一座座紅磚建築,任由荒草野蓁瘋長。

湖北化纖廠,雖遠離城市,也沒躲過國企改革的大風大浪。在外面世界翻天覆地大變革之時,這座擁有“十里化纖城”稱號的三線廠,卻能安靜的繼續著自己的生產和生活,三四千職工和近萬名家屬仍然按部就班地過著安穩日子,每天三班倒,機器二十四小時不停,居然還能夠生產出國內市場性價比最高的長絲。

其實,這場波及全國的國企改革,沒有幾家企業能夠倖免,而湖北化纖之所以能夠平靜地度過危難期,是源於企業領導的前瞻性和三線職工的無私奉獻、責任擔當和整體素養。2004年,按照襄陽市政府的10號文件精神,湖北化纖進行了改制,這是一次較為徹底的自我改革。在周邊的地方國企改制中出現大規模的遊行、堵路等不穩定因素的情況下,這裡卻進行了一場靜悄悄的國企改革,這是一次較為徹底的自我革命。這裡的三線人不是不會鬧,因為他們更熱愛這座傾注了一生心血的的化纖城,他們更懂得舍小家顧大家的道理,除了這裡他們已經無路可退了。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湖北化纖廠(紅點處)距離襄陽市約30公里

早上7點不到,整個廠區便從夜色中甦醒。老梧桐樹下,先是走過成群結隊的穿著藍白相間校服的子弟校學生,然後,一群群穿藍工作服(被戲稱為藍精靈)的工人騎著電瓶車向工廠奔去。8點鐘不到,這片遠離城市的鄂西北的山嶺,就已經甦醒了。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化纖廠子弟校學生上學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化纖廠上早班的職工

工廠開始發出聲音,空氣中時不時的飄過淡淡的老鹼子的味道。生活區則恢復了寧靜。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紅色的職工生活區白天幾乎沒有人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環境優雅的廠醫院

還好,現在有公交車,從化纖廠一直開到襄陽。告訴外人,這裡還沒有完全被外面的世界遺忘。最近因為修路,公交車沒有辦法開進廠區,臨時車站只能設在廠外的農田邊。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從化纖廠開到襄陽的50路公交車

一直要等到夜晚,吃完晚飯後,寧靜的廠區才又重新熱鬧起來。大家一般喜歡到職工俱樂部旁邊的金環公園小憩。很多化纖人從小就在這個公園裡長大,公園裡面有他們無數的回憶。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夜晚,燈光球場上跳舞的人群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燈光球場上打籃球的廠職工

以前的電影院,現在也改裝成了羽毛球廳。二樓的辦公室,現在是乒乓球室。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電影院的主席臺。和兩邊的標語。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在電影放映廳打羽毛球的廠職工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化纖廠乒乓球室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俱樂部小廣場的舞會

喧囂一直到快9點半才慢慢散去,眾人陸續回家就寢,空曠的廠區重新陷入了寧靜,只有主辦公樓和金環賓館的彩燈,孤獨地等待著第二天的到來。

"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鄂西北這塊土地上,湖北化纖廠(代號603)曾經大名鼎鼎。這是一家三線老廠,但她與周邊的三線廠似乎沒有什麼業務聯繫,她孤單單地建在襄陽市西北40公里處的一片丘陵上,綿延近十里,號稱十里化纖城。而廠區建築風格卻與其它三線廠大同小異,有大廠房、高煙囪,紅磚家屬樓、工人俱樂部、廠子弟學校(襄陽44中)、甚至還有廠區公園(金環公園)……不同的是這個廠有鐵路專用線,從襄渝鐵路線上拉了一條專用線,火車能開到廠區。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湖北化纖廠大門

三線建設時期,國家紡織部決定籌建一個大型化工企業,為十堰二汽集團的東風輪胎廠配套生產汽車輪胎,湖北化纖廠就這樣應運而生了。

但是,湖北化纖廠在建廠選址方面可謂一波三折。首選宜昌猇亭區古老背鎮,離宜昌長江公路大橋和宜昌三峽機場很近,建在那裡恐怕早就關門了。而後又選址湖北鬆滋口,那裡在長江南岸,離縣城幾十公里,交通很不方便。最後定在湖北襄陽地區襄陽縣太平店區。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湖北化纖廠(湖北金環)遠眺)

但是,湖北化纖廠在建廠選址方面可謂一波三折。首選宜昌猇亭區古老背鎮,離宜昌長江公路大橋和宜昌三峽機場很近,建在那裡恐怕早就關門了。而後又選址湖北鬆滋口,那裡在長江南岸,離縣城幾十公里,交通很不方便。最後定在湖北襄陽地區襄陽縣太平店區。

1967年,代號603工程開始籌建,1969年5月主體工程動工,歷時兩年半基本建成投入試生產。建設投資九千多萬,正式編制職工4200多名,彼時號稱十里化纖城。它的建成,是我國最早的生產工業用化學纖維的大型三線企業。

建廠初期,在沒有現代化的機械設備條件下,除了用手推車、鐵鍬、洋鎬等簡單工具以外,其他全靠兩隻手、一雙肩和那些不可遏制的青春激情。

當時的三線建廠原則是“先生產,後生活”。先建廠房,等生產捋順後再考慮建設生活設施,生活條件比較艱苦,沒有宿舍,工人們住的是蘆蓆搭成的簡易工棚;沒有水泥路,下雨天走在泥濘的路上,膠鞋都能被粘下來。既便是如此,在廠房的建設過程中,化纖廠的建設者們,仍然充分體現了那個時代“多、快、好、省”的作風,硬是通過肩挑背扛,用四年的時間,在1972年初,將設備進駐到新建的廠房之中,企業開始全面投產。

為了支持湖北化纖廠的發展,國家當時從國內同行業大型企業中抽調很多老工人、技術骨幹充實到化纖廠,同時,一批大學畢業生也被分到廠裡。數以千計的建設者從全國各地彙集到這裡,不同地方的口音,不同的生活習慣,在這裡奉獻著同一樣的青春芳華。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化纖廠的火車專用線

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末,為適應國家經濟建設需要,三線企業實行“保軍轉民”及戰略轉移,從山裡搬遷到城裡。這次國企改革,牽扯的面廣,全國性的下崗潮開始了,很多工廠倒閉關門,很多國企職工下崗、買斷,很多原本紅火的三線老廠,人走屋空,留下一座座紅磚建築,任由荒草野蓁瘋長。

湖北化纖廠,雖遠離城市,也沒躲過國企改革的大風大浪。在外面世界翻天覆地大變革之時,這座擁有“十里化纖城”稱號的三線廠,卻能安靜的繼續著自己的生產和生活,三四千職工和近萬名家屬仍然按部就班地過著安穩日子,每天三班倒,機器二十四小時不停,居然還能夠生產出國內市場性價比最高的長絲。

其實,這場波及全國的國企改革,沒有幾家企業能夠倖免,而湖北化纖之所以能夠平靜地度過危難期,是源於企業領導的前瞻性和三線職工的無私奉獻、責任擔當和整體素養。2004年,按照襄陽市政府的10號文件精神,湖北化纖進行了改制,這是一次較為徹底的自我改革。在周邊的地方國企改制中出現大規模的遊行、堵路等不穩定因素的情況下,這裡卻進行了一場靜悄悄的國企改革,這是一次較為徹底的自我革命。這裡的三線人不是不會鬧,因為他們更熱愛這座傾注了一生心血的的化纖城,他們更懂得舍小家顧大家的道理,除了這裡他們已經無路可退了。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湖北化纖廠(紅點處)距離襄陽市約30公里

早上7點不到,整個廠區便從夜色中甦醒。老梧桐樹下,先是走過成群結隊的穿著藍白相間校服的子弟校學生,然後,一群群穿藍工作服(被戲稱為藍精靈)的工人騎著電瓶車向工廠奔去。8點鐘不到,這片遠離城市的鄂西北的山嶺,就已經甦醒了。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化纖廠子弟校學生上學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化纖廠上早班的職工

工廠開始發出聲音,空氣中時不時的飄過淡淡的老鹼子的味道。生活區則恢復了寧靜。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紅色的職工生活區白天幾乎沒有人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環境優雅的廠醫院

還好,現在有公交車,從化纖廠一直開到襄陽。告訴外人,這裡還沒有完全被外面的世界遺忘。最近因為修路,公交車沒有辦法開進廠區,臨時車站只能設在廠外的農田邊。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從化纖廠開到襄陽的50路公交車

一直要等到夜晚,吃完晚飯後,寧靜的廠區才又重新熱鬧起來。大家一般喜歡到職工俱樂部旁邊的金環公園小憩。很多化纖人從小就在這個公園裡長大,公園裡面有他們無數的回憶。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夜晚,燈光球場上跳舞的人群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燈光球場上打籃球的廠職工

以前的電影院,現在也改裝成了羽毛球廳。二樓的辦公室,現在是乒乓球室。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電影院的主席臺。和兩邊的標語。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在電影放映廳打羽毛球的廠職工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化纖廠乒乓球室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俱樂部小廣場的舞會

喧囂一直到快9點半才慢慢散去,眾人陸續回家就寢,空曠的廠區重新陷入了寧靜,只有主辦公樓和金環賓館的彩燈,孤獨地等待著第二天的到來。

鄂西三線 ▏還記得當年那座十里化纖城

化纖廠夜景

這裡就像是一個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任由時間一點一點的過去。人們深處其中,卻無法感覺到外面的翻天覆地的變化。這裡的物價,比外面便宜很多,周圍的農村,直接提供著新鮮便宜的各種蔬菜瓜果、甚至山林野味。這裡的房價也便宜得嚇人,據說7、8萬元就能買到一套兩室一廳的公寓。這裡的人,生活也很簡單,上班、下班、打牌、旅遊、週末去襄陽逛街、假期,迎接外地的小孩回家探親。

這裡也有這裡的煩惱。沒有人知道這寧靜的世界,還能夠持續多久。按照化纖廠人的說法,這個廠最輝煌的時刻已經過去了,廠子弟大學畢業以後,都選擇留在大城市工作,只是節假日才偶爾回來懷舊一下,不知道幾年以後,這個老廠會成為什麼樣子。

這個三線老廠,由於它幾乎完整的保留下了當年的歲月印痕,它更像一面鏡子,在鏡子裡面,是曾經的歲月,那是一個熟人社會、生活節奏緩慢、人與人之間互信。而鏡子外面,則是另一個完全相反的世界,飛速變幻的商業社會、人與人的冷漠、猜忌,對財富名利的瘋狂追逐。我們身處鏡子外面的世界,雖然精彩萬分,但,我們會有些許的厭倦和茫然,而鏡子裡面的世界,說懷舊也好,說傷感也罷,總會讓我們重新得到一絲溫暖,找到一種家一樣的安寧。

這座散落在鄂西北山川丘陵地帶的三線廠,曾經一代甚至三代人在此辛勤耕耘,在此生老病死,除了這片土地,他們已經沒有地方可以安家養老了。這裡當初來自四面八方的建設者及其後代,在企業興旺之時以廠為家,在企業改制之時同甘共苦,他們始終是抱成團的鋼鐵隊伍,在他們心裡仍然瀰漫著濃得化不開的三線情結。

(本文根據簡白公眾號、反應慢一拍簡書的相關資料改編 編輯:鄧龍)

免責聲明

1、凡本號註明“原創”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三線那些事兒”,未經本號授權不得轉載。已經本號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三線那些事兒”。

2、凡本號註明“來源:XXX”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正能量的信息,並不代表本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繫“三線那些事兒”。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