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今年國產電影票房TOP50,2019上半年都是哪些電影賺了錢?

作者 /坦克

眨眼間,2019上半年已悄然逝去。內地電影市場,一片蕭條。

而比內地電影市場大盤更為慘淡的,則是上半年國產電影的整體表現。

根據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統計,從2019年1月1日到6月30日期間,總共有近171部國產電影進入院線,超過去年同期的165部。然而上半年國產片票房只有148億,在總票房中佔比47.5%,這也是近年來罕見的上半年國產片的總成績輸給了進口片的現象。

接下來,電影情報處(ID:dianyingqingbaochu)繼續通過走訪調查、數據整理,為大家推出2019上半年國產電影TOP50盈虧現象表,希望能給各位業內人士提供參考建議。

解析今年國產電影票房TOP50,2019上半年都是哪些電影賺了錢?

解析今年國產電影票房TOP50,2019上半年都是哪些電影賺了錢?

解析今年國產電影票房TOP50,2019上半年都是哪些電影賺了錢?

解析今年國產電影票房TOP50,2019上半年都是哪些電影賺了錢?

解析今年國產電影票房TOP50,2019上半年都是哪些電影賺了錢?

​注:1、一部影片的盈利渠道除了票房,還有網絡版權新媒體收入、前期廣告植入、溢價收入、衍生品收入以及海外發行票房收入等,上表只是以內地票房收入為主,將其與影片的製片成本相比較,做出盈虧判定。對於收入分賬與成本差距不大的我們也會進行重新歸類。

2、關於影片成本。眾所周知的原因,影片成本分為實際成本、片方公佈的成本以及原始出品方溢價後的成本。本文統計的成本以實際花銷成本或出品方公佈成本為主。

3、關於影片宣發成本。一般而言,一部預期破億的影片宣發費標配為2000萬。而小成本、動畫片、文藝片會略低,一般幾百萬。而在清明、五一、端午等小長假檔期上映的影片會略高,一般3000萬到5000萬。而在春節檔上映的超級大製作,一般實際宣發費會過億。

盈利影片票房占上半年總票房的85%,頭部效應明顯

通過上表數據可以看到,今年上半年國產電影票房TOP50中,一共有13部實現了盈利,4部持平,33部則出現了虧損現象。其中,盈利影片的總票房為126億,占上半年國產片總票房的85%。可以看出,電影市場的頭部效應也更加凸顯,兩極分化現象也更加嚴重。

解析今年國產電影票房TOP50,2019上半年都是哪些電影賺了錢?

​市場從來都是得頭部者得天下。在盈利影片票房佔據總票房半壁江山背後,是剩下大部分影片的票房低走。而且從投資回報率來看,票房過億儼然成為影片實現盈利的一大基礎標準。比如,在今年上半年16部過億影片中,就有12部實現了盈利,另外2部《追龍Ⅱ》與《小豬佩奇過大年》,也達到了持平水準。並且,上半年票房TOP10的影片,也全部實現了票房盈利。

此外很多高投資電影,卻沒有得到高的回報的。與此相反,《最好的我們》《“大”人物》《老師·好》《一吻定情》等電影卻依靠千萬成本收穫億級票房,順利實現盈利。

高投入自然會對影片產生保駕護航的作用,但一部電影的投資越高,其盈利的風險性也就越大。而且,投入的高低與影片成色並不成正比發展,一味追求大投入也並不一定能讓觀眾買賬。因此,投入對於影片來說其實是次要因素,用小成本撬動大票房也更是一個划算的買賣。

2019上半年都是哪些電影賺了錢?

今年春節檔一共有8部重點影片上映,6部都實現了盈利或者首支平衡。可見春節檔對於國產電影的紅利加成仍然存在,這也是目前國產頭部電影扎堆定檔春節大年初一的重要原因。而現在雖然剛到年中,就已經有包括《唐人街探案3》《囧媽》《緊急救援》《中國女排》在內的多部電影定檔。然而,仍然需要注意的是,春節檔因為競爭激烈,與其相匹配的宣發費用也必定是高昂的,除非成本能夠控制在1億元以下,否則一般除非票房達到10億,影片最終很難獲得盈利。

解析今年國產電影票房TOP50,2019上半年都是哪些電影賺了錢?

​除此之外,有7部盈利、持平影片來自情人節、清明、五一、六一、端午等小檔期。包括《反貪風暴4》《最好的我們》在內的多部中等體量影片都超出了原本的票房體量預期,成為了小長假檔期中的佼佼者。值得注意的是兩部低幼向的動畫片《潛艇總動員:外星寶貝計劃》以及《巧虎大飛船歷險記》雖然票房只有2000萬量級,但是考慮到極低的製片成本以及宣發費用,兩部影片都獲得了不錯的市場回報,並有望最終憑藉後續的TV動畫版權實現盈利。

其餘四部,則來自普通的週末檔期,《“大”人物》《白蛇:緣起》《老師·好》的製片成本皆控制在了1億人民幣以下,而較為優秀的品質,也令其獲得了不錯的票房回報,三部影片最終3-5億的票房成績,也值得未來更多的中小公司學習。《碟仙》則一掃近年來國產恐怖片粗製濫造的陰影,獲得了豆瓣5+,貓淘8+的同類型出色成績,最終有望衝擊4000萬票房大關,實現千萬級別的盈利。

資本遊戲下,哪類影片最容易虧損?

從盈利的片單中我們可以看出,上半年,重工業、喜劇、愛情、動畫、動作甚至恐怖片都有了盈利。但在剩餘多半的虧損影片中,其實也都是這些類型,且佔比更大。這也說明,沒有哪一種類型是絕對成功的類型。

所以相比於少數的盈利影片,如今,不管什麼類型的電影,通過票房回收成本其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解析今年國產電影票房TOP50,2019上半年都是哪些電影賺了錢?

​此外,資本的遊戲也影片盈利變得更難。春節檔上映的周星馳《新喜劇之王》雖然製片成本較低,最終6億+的票房收入早已收回了成本,但其實部分聯合出品方的成本是遠高於3000萬這個製片成本的,所以本文中的盈虧,也基本只適用於原始出品方,不少影片的參投方因為入股時的溢價數字較高,最終只能望洋興嘆。除了《新喜劇之王》外,上半年仍有不少影片採取了保底發行模式,即使影片最終票房失利,原始片方其實也早已收回了成本。但是礙於目前電影市場的信息極度不透明,我們無法完全獲得一部影片超過10家甚至20餘家出品方的盈收細則。

解析今年國產電影票房TOP50,2019上半年都是哪些電影賺了錢?

​而五一檔上映的《雪暴》也是資本遊戲下的“畸形產物”,本片的原始出品方和力辰光早已通過“完片擔保”的手段,收回了製作本片的成本,雖然影片最終票房僅有2800萬,相對上億元的成本來說大幅度虧損,但這一虧損完全已經由解盤方光線傳媒承擔。

此外,高昂的宣發費用是目前阻礙小成本影片盈利的最大困難,大到《地久天長》《風中有朵雨做雲》,小到《過春天》《四個春天》,上半年這幾部口碑較高的小成本影片,都具有在國內外電影節的獎項加成,也獲得了不少觀眾的喜愛。雖然製片成本較低,但是因為目前如果想要在電影市場上有所斬獲,必須投入超過千萬的宣發費用的原因,影片最終也較難僅憑藉票房收益回收所有成本。好在足夠優秀的影片,可以繼續憑藉海外票房以及新媒體版權獲得收益。

伴隨著暑期檔的開啟,2019年下半年也正式被揭開帷幕。暑期檔、國慶檔、賀歲檔三大國產檔期能否扭轉上半年國產片整體羸弱的趨勢?票房10億+的頭部影片能否繼續立住檔期大旗?更多3-5億的中等票房影片能否在普通檔期呈黑馬之勢雲湧,給更多的中小電影公司以信心?越來越多票房比成本還低的三無影片能否被市場逐漸淘汰?電影情報處將持續關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