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證券記者 張賀

8月16日本週五,應該是*ST華信(002018)“面值退市”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

8月14日,*ST華信以0.67元收盤,這已經是其連續18個交易日收盤價低於1元。繼地產商中弘股份和把豬給餓死的*ST雛鷹之後,母公司曾是世界500強、市值曾超過500億元的*ST華信,成為面值退市第三股已是定局。根據相關規定,上市公司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均低於股票面值(1元),深交所有權決定終止其股票上市交易。

如今的A股市場,“1元股”陣營正在飛速擴容,“面值退市”也成為退市新路徑。

倉促找來“白衣騎士”

8月8日晚間,在收盤價連續14個交易日低於1元的情況下,*ST華信找來了“白衣騎士”,公司公告已與焦作市中州炭素有限責任公司簽訂了《重組意向協議書》。8月9日,*ST華信以跌停價開盤,隨後直線拉昇至漲停。

公佈重組時間掐在最後關口,因為當時理論上扔有不退市的可能。《金證券》記者注意到,8月8日公司收盤價0.74元,如果8月9日後的6個交易日全部以漲停價收盤,8月16日這天,*ST華信剛好能站上1元。

但深交所火速發出問詢函,要求其披露簽署重組文件的可行性與合規性、擬委託表決權的份額和比例,以及是否利用信息披露影響股票交易、抬拉股價等。8月12日晚間,華信國際回覆稱,此次重組是初步合作意向,是否能得到落實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數據顯示,上海華信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是*ST華信控股股東,截至一季度末,持股佔比高達59.78%。今年一季度末,公司仍有8.11萬戶股東,較去年底的8.03萬戶略有增加。如若退市,將有超8萬股東“踩雷”。

誰是第四隻面值退市股?

早前,中弘股份成為A股“面值退市”第一股,*ST雛鷹也已因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於股票面值而自8月2日起停牌,等待深交所終止其上市的決定。“面值退市”正成為A股退市新路徑。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今年5月以來,伴隨A股市場持續低迷,“1元股”陣營迅速壯大。5月1日,滬深兩市1元股僅18只,但8月14日1元股已有62只,其中*ST華信、*ST雛鷹(連續停牌)、金亞科技(暫停上市)、*ST華業、*ST大控均低於1元面值,ST印記則剛好在1元。

公開數據顯示,*ST雛鷹最新股東戶數為18.12萬戶,*ST華信為8.11萬戶,*ST華業為7.24萬戶,*ST大控為6.43萬戶,若不考慮重複持股問題,4家公司股東戶數超過40萬戶。

從目前看,*ST華業、*ST大控均有成為面值退市第四股的潛力。

8月8日晚間,*ST華業稱股票已連續10個交易日收盤價格低面值,發佈了可能將被終止上市的第一次風險提示性公告。此後股價一直圍繞1元反覆波動,8月13日股價短暫反彈回到1元,8月14日股價為0.97元。

6月10日,*ST大控股價首次跌破1元。此後兩個多月時間內,公司多次提示退市風險,但又屢屢被拉回1元生命線,最新價為0.93元。

“除了業績持續惡化外,兩家公司都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目前面值附近只是垂死掙扎,退市應該是遲早的事。”滬上某私募基金負責人對《金證券》記者說。

低價為王投資邏輯不再

不少投資者認為,1元股已經非常便宜了,從賭重組的角度考慮,也可以適當買入。上述私募基金負責人對《金證券》記者表示,對於一些大幅虧損甚至資不抵債的股票而言,1元價格都算高。在不斷成熟的A股市場,經營狀況連續惡化的公司,註定只能在低價區持續沉淪。此外,隨著監管的深化,退市制度更加順暢,垃圾股的殼價值將會失去意義,投資者選擇“1元股”需要特別謹慎。他認為,在面值退市頻繁上演的今天,低價為王的投資邏輯,在A股已經不再存在。

止於至善基金經理何理介紹,低價股實際上有兩種解釋方式,一種是每股市場價格低於股票價值的股票,一種是每股市場價格低的股票,前者屬於價值投資,後者則有很強的賭性在裡面。兩者絕對不能劃等號。他指出,低價股越來越受到打壓是成熟資本市場的標誌,也是A股未來的趨勢。“比如美股,既有大量低於1美元的股票,也有像伯克希爾這樣每股近30萬美元的股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