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總首談“鴻蒙”,不為手機而設計?國產操作系統這條路該如何走

7月6日,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接受外媒《金融時報》採訪時,首次談到了華為鴻蒙操作系統的一些細節。

任正非表示“鴻蒙”操作系統運行速度要比安卓快60%,且處理時延要小於5毫秒。但是任正非也強調,“鴻蒙”本身並不是為手機使用,而是為做物聯網(自動駕駛、5G、工業控制等領域)使用。

任總首談“鴻蒙”,不為手機而設計?國產操作系統這條路該如何走

之前,網上紛紛傳言,“鴻蒙操作系統如果好用,為什麼不用?”;“鴻蒙為什麼遲遲不出,是不是已經夭折?”;“上市時間不確定?胡厚崑胡總,你確定你不是在開玩笑?”。如今,“鴻蒙”算是真正得到證實,國產操作系統真的是操碎了國內網友的心。

但是“鴻蒙”操作系統為什麼不是給手機使用?那還要“鴻蒙”操作系統幹什麼?如果為物聯網使用,那國產操作系統該走向何處?

“鴻蒙”操作系統為什麼不是給手機使用?

華為任正非之所以說“鴻蒙”操作系統不是給手機使用,其實我覺得關鍵原因還是在於,華為正在等待谷歌安卓之後能否能夠提供華為手機安全更新。

任總首談“鴻蒙”,不為手機而設計?國產操作系統這條路該如何走

儘管在前幾天的G20峰會上,特朗普宣佈解除對華為的禁令,並允許美國公司與華為合作。這讓華為的境況迅速轉暖,但是並不是說華為之後就能像之前一樣得到美國公司的支持,畢竟華為華為還沒有從美國“實體名單”出來。

華為任正非這樣說,還是希望能夠在安卓生態中繼續發展自身業務。就像在前段時間MWC 2019大會上華為副董事長鬍厚崑表示華為一直都是安卓生態的堅定支持者。“硬碰硬”的最終結局肯定不會太好看,畢竟強大的微軟window phone也被谷歌安卓和蘋果IOS直接擠出了市場。

任總首談“鴻蒙”,不為手機而設計?國產操作系統這條路該如何走

但是,大家不要忽略一個事實,那就是即使未來的物聯網時代,手機必定是互聯網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華為怎麼可能會放棄?小米智能工廠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小米一直在佈局外圍智能家居產品,但是核心手機業務目前也不太景氣。小米雷軍為了重新創造小米奇蹟,親自重回“一線前沿”,重力推出CC系列女性手機。可見即使佈局智能物聯網,也得重振手機業務,因為手機將是人們連接物聯網、控制智能家居和信息反饋的一個很重要的智能終端。

因此,任正非這樣說只是出於一種緩和與谷歌安卓操作系統之間的關係,畢竟不到萬不得已,還是不要輕易啟動備胎計劃。而且任正非也表示,研發操作系統最重要的環節是建立軟件生態,華為“鴻蒙”將依託國內市場,利用兩、三年時間面向全球構建生態

任總首談“鴻蒙”,不為手機而設計?國產操作系統這條路該如何走

從任正非佈局物聯網的決心可以看出,華為“鴻蒙”肯定不可能不給手機用,即使是谷歌安卓可以用。前幾天日本用同樣的手段對韓國半導體行業進行制裁,可見科技“卡脖子”真的讓人很不好受。

為此,華為任總說“鴻蒙並不是為手機使用”,也只是一種託詞而已。物聯網怎麼可能少得了手機。

“鴻蒙”操作系統最終走向何處?

“鴻蒙”操作系統不管最終能不能上市,因為這是華為發展戰略層面的事情,旁人是不會得知,只能靜心等待。但是作為國產“鴻蒙”操作系統能夠有哪些運用場景?如果上市,又該如何迅速佔領市場?

任總首談“鴻蒙”,不為手機而設計?國產操作系統這條路該如何走

先從技術層面來看“鴻蒙”操作系統,面對已經成熟的高級編程語言和開源Linux操作系統,華為“鴻蒙”操作系統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創建一種新的編程語言來吸引大量的開發者,因此華為“鴻蒙”操作系統必然是基於開源linux操作系統。

因此從本質上來看,華為“鴻蒙”操作系統和谷歌安卓操作系統都是基於開源linux操作系統。那華為與谷歌操作系統的競爭就只剩下“生態”。面對谷歌安卓已經佔領全球85%左右的份額,而且在智能電視、智能傳遞以及智能家電等領域都已經有谷歌安卓的份額,一個剛出來的“鴻蒙”小孩又該如何與之競爭?

唯有以一種開放、開源的姿態來迎接廣大製造商和開發者。華為在5G領域的領先地位是不容懷疑的,而且領先其他競爭對手至少兩、三年,這在任正非的訪談中也得到肯定確認。

任總首談“鴻蒙”,不為手機而設計?國產操作系統這條路該如何走

5G時代三大應用場景(大寬帶、大連接、低時延)中,大寬帶能夠實現人與物聯網之間交互更加流暢和迅速,大連接能夠跨區域大範圍、跨國大規模的物聯網成為現實,低時延將使得類似自動駕駛、車聯網這些要求低時延場景成為可能。

因此,華為應該可以依託5G技術的優勢,率先聯合國內廠商,打造全新物聯網生態。並在打造物聯網生態過程中,不斷推進“鴻蒙”操作系統成為行業習慣和標準。

面對越來越多的電子設備數量和功能,不同設備之間要求更加順暢的數據交互和更一致的操作運用的需求越來越凸顯,迫切需要一種全新的操作系統實現跨設備之間的標準、運用統一。這也是華為“鴻蒙”操作系統的發展機遇期,但同樣也充滿著各種挑戰。

任總首談“鴻蒙”,不為手機而設計?國產操作系統這條路該如何走

因為跨設備“大一統”也是谷歌新操作系統“Fuchsia”正在著力解決的事情,目前Fuchsia OS已經正式上線了開發者網站Fuchsia.dev,開發者能夠更方便加入新操作系統發展中。

華為“鴻蒙”註定出來就不會平凡。

“鴻蒙”操作系統將面臨什麼困難?

首先需要說明的一個事實,那就是華為“鴻蒙”操作如何能夠在運行速度上較安卓提升60%。不出意外得益於華為方舟子編譯器。這裡需要弄明白一個問題,什麼是編譯器?簡單來說,編譯器就是將人的指令轉化為機器能夠理解的語言。

任總首談“鴻蒙”,不為手機而設計?國產操作系統這條路該如何走

谷歌安卓操作系統在其虛擬機中帶有一個編譯器和解釋器。運行程序的時候,解釋器將人的指令動作翻譯給編譯器,並在編譯器上執行。也就是邊翻譯、邊運行,自然會出現“卡頓”的現象。那麼方舟子編譯器則繞開了這種動態編譯機制,採用預翻譯並直接執行的這種方式。

目前,方舟子編譯器使得微博極速版運行速度提升了60%,這也驗證了任正非對“鴻蒙”操作系統的運行速度提升的言論。但是問題來了,目前我們能夠日常使用的應用程序必須經過方舟子編譯器重新編譯,才能在“鴻蒙”操作系統上運行。那麼國內廠商能夠支持嗎?額外產生的研發、維護成本會不會直線上升?

首先,華為必須聯合國內廠商,構建一個“鴻蒙”應用商店。

任總首談“鴻蒙”,不為手機而設計?國產操作系統這條路該如何走

儘管目前很多日常軟件在“鴻蒙”操作系統不需要重新預設研發成本,但是隨著電子產品數量的增加,運行維護成本必然會大幅增加。原因很簡單,基於安卓的應用程序生態已經成熟,各種軟件運行維護等各種環節已經成熟,新的操作系統在不成熟的時候必然會帶來很多額外的維護成本。

其次,需要建立一個長期有效的防止新操作系統“碎片化”的有效機制。

目前經過安卓已經更新到安卓Q(第十代),但是安卓6.0和安卓5.x的份額佔據了多數,總計超過了一半,而且安卓4.x的份額依然高達20%以上。“碎片化”會導致華為“鴻蒙”隱形維護成本大幅增加,華為能夠吃得消嗎?要知道谷歌安卓這樣多年都沒有能夠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任總首談“鴻蒙”,不為手機而設計?國產操作系統這條路該如何走

最後,需要注重強調用戶兼容體驗。

假如,新的操作系統不能兼容目前用戶日常應用,比如微信、支付寶以及各種學習娛樂軟件,那麼用戶會用這個新的操作系統嗎?但是如何能夠更好的兼容安卓應用而又不影響手機的運行速度。我個人覺得可以採用兩套編譯機制,類似於華為目前的“快應用”模式。

那這個時候,對手機計算能力的要求就會更高,但是手機芯片產能過剩的問題也將瞬間解決。總而言之,華為“鴻蒙”操作系統剛出爐,註定不會平凡。你們怎麼看?歡迎在下方留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