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海思半導體的公開信刷屏,讓芯片再次引起關注。國產替代的呼聲,也讓芯片板塊迎來久違的春天。

中國集成電路市場總量在3000億美元左右,國產芯片能佔30%左右的份額。再看產品。有些產品,如PC機的主CPU芯片,中國公司追了很多年,差距仍然在三年以上。有些產品,如手機主SoC芯片,華為旗下的海思已經有了世界一流的產品。

這家公司每年出貨15億顆芯片,遠超華為,還賺走100多億

再看量產工廠。目前技術最先進的工廠分別屬於美國Intel、韓國三星、臺灣台積電。內地和臺灣的差距,至少相差兩代。實際上中國的芯片企業也不少,截至2018年年底,中國芯片設計企業多達1398家。

除了華為海思,還有AI芯片企業寒武紀,阿里巴巴的平頭哥半導體公司以及紫光展銳。

紫光展銳是紫光集團旗下的公司,和紫光展銳同屬紫光集團旗下的紫光國微,目前,紫光展銳的員工數量超過4500人,在全球擁有16個技術研發中心、7個客戶支持中心,已發展成為全球前三的手機基帶芯片設計企業、中國最大的泛芯片供應商、中國領先的5G通信芯片企業。

這家公司每年出貨15億顆芯片,遠超華為,還賺走100多億

紫光展銳是目前全國最大,產業鏈最完善的芯片企業。2018年出貨量高達15億顆,僅次於高通和聯發科,全球排名第三,遠超華為。

雖然出貨量巨大,但大多數處於中低端產品。在高端芯片領域話語權不大,稱得上是芯片界的小米。

那麼這個紫光展銳和紫光國微是什麼關係呢?雖然名字很相像,同屬於紫光集團,但是兩者實際上並沒有直接股權關係,也很少有業務往來。

這家公司每年出貨15億顆芯片,遠超華為,還賺走100多億

之前坊間流傳,紫光展銳可能借殼紫光國微上市。如今科創板推出,這樣的可能性也變得微乎其微。

之前紫光國微的名稱是紫光國芯,為了避嫌都改成了紫光國微,但這並不妨礙紫光國微繼續蹭熱點。

這家公司每年出貨15億顆芯片,遠超華為,還賺走100多億

最近紫光國微又玩起了併購,5月20日紫光國微午間公告稱,公司正在籌劃借收購集團控股的紫光聯盛,紫光聯盛背後實際控制人是趙偉國。趙偉國也是指望集團的控制人。

如果這次併購成功,紫光集團大老闆趙偉國,將會空降上市公司紫光國微,展開一系列資本運作。

紫光國威的前身是1988年成立的清華大學科技總公司,簡單來說是清華大學的校屬公司,也就是我們認為的清華紫光。

這家公司每年出貨15億顆芯片,遠超華為,還賺走100多億

2009年,趙偉國攜帶建坤集團的高管團隊入駐,展開一系列的資本運作。其中最知名的是收購美國通訊。實現了紫光集團的跨越式發展。

在國產芯片的重要關口,趙偉國這個資本大鱷直接操盤紫光國微,無論是從國產芯片還是併購重組等熱點來看。紫光國威復牌之後的走勢都值得期待。

中國IC設計企業榜單中,我們熟悉的華為海思以500億人民幣的年營收排列第一,而紫光展銳則以110億元的年營收緊隨其後。

這家公司每年出貨15億顆芯片,遠超華為,每年賺走100多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