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歸政治,技術歸技術:看華為分析師大會如何回答全球媒體發問

政治歸政治,技術歸技術:看華為分析師大會如何回答全球媒體發問

在2019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副董事長鬍厚崑、華為董事徐文偉、華為常務董事汪濤面對全球媒體提問,談到對產業發展判斷、華為2019年運營商業務發展預期、5G、網絡安全、創新投入等熱點話題。

今年運營商業務預期兩位數增長

華為2018年財報數據顯示,華為全球銷售收入7212億元,同比增長19.5%;淨利潤593億元,同比增長25.1%。而運營商業務卻首次被消費者業務反超,實現銷售收入2,940億元人民幣,同比下滑1.3%。

那麼,2019年,華為對運營商業務有怎樣預期?

胡厚崑認為,5G發展將提升華為運營商業務的市場業績,在2019年,華為希望運營商業務,能夠獲得兩位數的增長。

“2019年,運營商投資將因為5G網絡部署而產生變化,目前5G產業發展速度超過預期。在過去三年裡,整個產業,尤其是運營商對5G的看法發生了幾個明顯的變化。”胡厚崑表示。

政治歸政治,技術歸技術:看華為分析師大會如何回答全球媒體發問

三年前,運營商談5G,對於5G如何部署,能帶來哪些變化沒有具體的看法,只有一個模糊的願景,即5G能夠給行業帶來很多發展空間;在去年,運營商還有些迷茫,業界都在討論,5G的場景應用到底是什麼?目前,行業對於5G認識更加清晰。

“不需要挖空心思考慮,未來5G能夠給行業帶來哪些應用。現在 3GPP R15標準就能夠給5G網絡帶來很大改變。正如5G給媒體行業,帶來的改變已經是很現實的應用。從商業價值上看,5G非常有價值。”胡厚崑表示。

胡厚崑指出,現在5G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而等到5G手機上市之後,業界會再次提振5G商業價值的信心。5G發展不是盲目的,而是以商業價值追逐為目的,而這將使5G發展更加現實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2019年,並不是國際所有運營商都會部署5G,那麼,針對這種情況,華為運營商業務的增長是不是有所影響?

對此,汪濤表示,5G的發展在不同的國家發展的節奏不同,有些國家已經開始5G部署,而有的國家還處於試驗階段。在移動通信發展進程裡,在過去30年,每10年變革一次。在每一代技術部署裡面,不同國家處於不同的波次。

但是,儘管國際各國的5G推進節奏不同,但技術演進的方向是一樣的。這意味著,雖然有些國家目前還處於5G試驗階段,但是他們需要對現有網絡進行擴容,另外5G由於帶寬是4G的10-100倍,對回傳網絡帶來更高要求,因此運營商會提前建設回傳和傳輸網絡,這也是華為的優勢。在2019年,華為運營商業務在中國、歐洲、中東、非洲、拉美等,助力運營商進行5G建設、4G擴容、傳輸網建設。

因此,汪濤認為,在2019年,運營商業務將比2018年有明顯的增長趨勢

汪濤表示,現在網絡上,有些媒體關於華為5G合作的報道並不準確。實際的情況來看,在5G國際市場上,美國是華為自動放棄的,澳大利亞目前沒有進行5G合作,但是正在助力其運營商進行4G網絡擴容,而其他國家的5G試驗,華為都在積極參與。

而在5G方面,華為的產品策略是用創新產品幫助客戶實現商業成功,用新一代產品幫助運營商客戶提升體驗。“4G相對於3G,其性價比提升10倍,5G希望相對比4G,產品性價比提升10倍。”汪濤表示。

同時,華為呼籲,國際在頻譜發放方面,應該提供更寬的頻譜,在政策法規方面,提供更合理的支持。華為希望助力國際運營商建設一張優質的移動通信網絡,為提升社會發展做貢獻。

網絡安全是技術問題 不是政治問題

在5G、雲、AI迅速發展的態勢下,數據處理量正在成指數級增長,萬物聯接的社會正在來臨。由此,網絡安全正成為業界關注的話題,而美國也以網絡安全為藉口質疑華為,而這是否會給華為帶來挑戰呢?

對此,胡厚崑表示,華為認為應該在企業內部和外部分析網絡安全風險,從而進行一個系統的管理。在企業內部,如果說到挑戰,華為面臨很多,諸如在技術創新上,華為面臨很多挑戰,這是很重要的事情。華為如何建立一個強大的創新引導力。希望把華為的創新能力,從產品技術的創新進一步提升到理論的創新。

企業外部的挑戰,地緣政治的衝突、國際貿易的變化,華為也必須面對。“我並不認為網絡安全本身是政治挑戰,而是一個技術的問題,關於網絡安全,華為需要一個系統的網絡安全的框架定義網絡安全,管理網絡安全。”胡厚崑表示。

對此,華為積極參與全球性的網絡安全的合作,推進網絡安全的進程。

技術歸技術,政治歸政治,迴歸到網絡安全的話題,實際上這也是一個機會,利用創新技術,讓網絡更安全。但如果網絡安全被政治利用,這將是一個更大的挑戰,這不僅是華為公司的挑戰,而是對整個行業的更大的挑戰。“胡厚崑表示。

胡厚崑強調,如果把網絡安全問題當成政治問題,就沒辦法把這個問題進行技術分析,而是基於感覺,這樣勢必會讓未來技術發展存在碎片化的發展。碎片化的發展會減緩技術創新的速度,提高技術創新的成本,這樣會給整個社會帶來挑戰。

政治歸政治,技術歸技術:看華為分析師大會如何回答全球媒體發問

期待蘋果加入5G競爭

在迴應媒體關於華為向蘋果開放芯片的問題時,胡厚崑表示,華為的芯片戰略沒有改變。過去,華為的芯片戰略是既要自主可控,又要開放合作。在激動人心的5G時代,華為不希望蘋果這樣的公司缺席

胡厚崑還表示,目前華為沒有打算把芯片作為獨立的業務,也沒有和蘋果公司具體討論過關於芯片的供應問題

但他認為,蘋果是一家偉大的公司,對移動通信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如果沒有蘋果的努力和創新,移動互聯網就不會那麼快到來。

“5G正處於萬箭齊發、激動人心的時刻,像蘋果這樣優秀的公司不應該缺席,在產業發展中,優秀的公司的參與會帶動其他產業夥伴和選手更優秀,所以我們非常期待蘋果能夠加入到5G的隊伍中來。”胡厚崑表示。

與大學一起培育未來

本次大會上,徐文偉表示,華為當前理論創新和基於基礎技術的突破遇到了瓶頸,所以未來行業產生健康發展,包括華為未來發展,必須加大未來在理論研究創新和基礎技術發展上

“因為未來研究具有高度不確定性,而大學一定是不確定性中走到最領先的位置,我們肯定是首先和大學合作。每年與大學合作經費超過3億美金,投入在三個方面。”徐文偉表示。

一是資助科學家對未來探索,尤其是基礎理論的探索。對於現在來說,科學界存在問題,為了在著名雜誌發表文章,也是有一定存在短期行為,很難再有以前“板凳要做十年冷”的堅持。華為希望資助,能真正為人類社會做出貢獻,著眼於長期發展,而不是短期行為。同時支持他們招聘研究生、博士生著眼長遠研究。

第二,華為會和大學合作,建立聯合創新中心和實驗室,從事基礎技術發明。

第三,華為和大學合作,是雙方共贏願望。徐文偉表示,整個創新週期,大學產生理論突破,包括關鍵和技術技術發明,企業也參與了這些發明,這些發明通過行業商業、產業化,通過運營商、行業客戶,最終為消費者服務。之後,企業獲得商業利益,再投入到大學中進行基礎研究和理論創新,形成正循環。就像很多和華為合作的教授所說,工業界對它的價值是非常巨大的,因為工業界對行業挑戰,未來挑戰和趨勢和他們分享。

大學裡教授產生的IPR,必須通過企業界,工業界產品化,最終被社會,對人類產生價值,否則專利只是一張紙,沒有任何價值。”徐文偉強調。

最後,徐文偉表示,雖然企業和產業界,和大學的合作是開放的合作,但開放的合作包括包容性成長,最終合作成果為全人類和產業,為企業服務。“我希望技術歸技術。”徐文偉稱。

推薦閱讀

重磅: 一文盡覽5G十大應用場景路線圖時間表

“解剖”全國首條5G智能製造生產線

華為2018收入增19%;淨利增25%,消費者業務首超運營商

P30發佈之際,再看華為為什麼要做自己的操作系統?

專家深讀華為起訴美國政府:如果真講法治,華為有勝算

文 / 《通信產業報》(網)王欣

編輯 / 譚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