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華為來說 半年營收4千億不是最重要的'

"

7月30日,華為公司在深圳召開2019年上半年業績發佈會,公佈了一份搶眼的財報。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華為實現營收4013億元,同比增長23.2%,增速超過去年同期水平;淨利潤率8.7%,較2018年同期也略有增長。

就在此前幾天,一則“華為收入超阿里騰訊總和”的新聞衝上熱搜,報道稱2019年美國《財富》雜誌發佈的世界500強排行榜中,華為憑藉1090億美元的營業收入,排名提升11位至61名,這一數字比其他兩家明星公司阿里巴巴和騰訊加起來還要多。

為什麼是華為?華為憑什麼?

亮麗財報的背後,是超前眼光支配下的戰略佈局與大手筆研發投入。華為素以在研發方面不惜血本而著稱,很早就規定將銷售金額按比例轉為研發投入。日前舉行的業績發佈會上,比半年營收超4千億更值得關注的一個數字是,華為公司董事長樑華表示,華為計劃2019年研發投入1200億元。

這是個什麼概念?

公開信息顯示,2018年全球研發投入超過千億元的企業有四家,分別為三星、谷歌、大眾和華為。其中2018年華為研發費用為1015億元人民幣,佔銷售收入比例14.1%——這說明,華為的研發投入已經超過了微軟和蘋果。

聯合國下屬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佈數據也顯示,2018年度,華為向該機構提交了5405份專利申請,在全球所有企業中排名第一。

目前,華為全球員工總數約18萬人,其中研發員工約8萬人,這樣的佔比在全球科技公司中都是非常高的,超過了亞馬遜和谷歌。不僅如此,華為還加大了對頂尖人才的吸納力度。7月23日,任正非在華為總裁辦簽發的郵件中表示,華為要用頂級的挑戰和薪酬去吸引頂尖人才,今年將從全世界招進20至30名天才少年,並將逐漸增加,以調整隊伍作戰能力及結構。

海量的研發投入為華為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創新力量,使華為在多個領域得以保持技術領先優勢,乃至進入“無人區”。而這一切,源於華為根深蒂固的憂患意識。

早在2000年,華為公司銷售額超220億元,位居全國電子百強榜首位的時候,任正非就發表了一篇著名的文章《華為的冬天》,在文章中大談危機與失敗,他說,“唯有時刻保持危機意識,持續推動企業的變革與創新,才能讓失敗的那天來得晚一點,才能活得久一點。”這樣一種深刻的危機意識、憂患意識,是華為成長為世界級公司的重要密碼之一。

所以,在很多公司為利潤增長而興奮,或者為保利潤、保增長而全力以赴的時候,任正非卻自述每年都在批評常務董事會,因為“每年利潤增長太大了,太厲害了,戰略投入不夠”。在任正非看來,“戰略投入多一點,今天的困難就少一點。”

華為的憂患意識以及因憂患意識而生的對技術、對創新能力的極致追求,是華為之所以成為華為的重要原因,也應該是它最值得學習與尊敬的地方。來源:晶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