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華威商學院錄取經驗:要學會包裝自己

華威大學 雅思 GMAT 美國 畢達留學 2017-04-06

從UIC到美國頂尖名校波士頓學院(全美TOP 31),英國最好商學院之一的華威大學,這篇訪談錄有你們需要的申請經驗。

內容來自2017年畢達留學第九期分享會

嘉賓背景

畢達學子:Anna師姐

申請背景:UIC,財務管理;GPA 3.3,IELTS 7.5,GMAT 650;海外交換1學期;2個會計事務所審計實習、1個銀行信貸部實習,包裝了幾個課程項目

錄取:Boston College(波士頓學院),Master of Science in Accounting

University of Warwick(華威大學),Master of Science of Business (Financial Management)

精彩內容

論早規劃的重要性

主持人:Anna是什麼時候決定留學的呢?為什麼會有留學的計劃呢?

Anna:我其實很早就開始計劃了。大二的時候就決定要留學然後也慢慢開始準備。一,我們學校比較特別,60%的人都會出去留學,學長學姐的意見和建議還是挺大影響的;二, 我自己有過加拿大學習經驗,那段經歷對我影響挺深,我還是覺得到外面的不同文化接觸一下,對自己的視野,對事情的見解或者處理問題的角度影響都挺大;三,國內就業挺難,有個研究生畢竟好一點。

主持人:謝謝Anna的解答,尤其是美國,是很喜歡多元化背景的申請者的,我們的小夥伴們在準備留學事宜的時候,在有條件,有時間的前提下,可以像Anna師姐一樣有準備地去做一些海外交換經歷,能夠體現申請者有跨文化學習能力和海外生活的適應能力,在申請上是可以起到一定的加分作用的。出國留學讀碩士,除了對國內就業有幫助以外,也可以收穫到一個整體的多元化環境,學習到一種更好的思維和邏輯方式,以及鍛煉出整個職業素養。

如何選校?

主持人:請問Anna在申請的時候是如何選擇學校的?

Anna:首先, 我很確定我自己是想走會計申請的方向,那我就特別關注學校的會計專業排名如何。我會看QS排名,聽朋友們的評價,問了下服務老師這家學校的具體情況和往年的錄取率,因為我很懶,我懶得自己研究,我都是聽各種意見然後選擇的。

不過我主要是根據這個學校和專業的綜合排名的,畢竟我還是想回國內找工作,名氣重要。我比較不在乎學校的地理位置,我針對性的想要去英國和美國或者香港,這幾個國家學校名氣大,資源也好,特別是你要去獲得不同文化背景的交流,我就會選擇美國或英國。至於香港,是因為在香港讀研再考個會計師 ,是很容易在香港找到工作的。這是我自己的考慮,當然每個人有自己的思量條件。所以學弟學妹要想清楚自己最看重的是什麼再做決定。

主持人:謝謝Anna,確實,在選擇學校方面,結合以往的經驗,建議大家可以以自己未來發展方向和個人興趣綜合考慮學校

時間規劃

主持人:請問一下Anna,留學申請需要兼顧很多事情,你當時是如何規劃時間的呢?

Anna:我就講下我自己的經歷,這樣聽起來會有趣一點。因為我從大二開始就知道自己想要留學,然後聽過學長學姐的意思也是早準備,我就大二下學期的暑假就試水了一遍GMAT,發現跟自己想象的GMAT要難很多,然後就開始自學。可是我有拖延症,我就一直拖,想說大三寒假去考雅思、GMAT,然後...也沒去。最後是大三下學期開始第一次考雅思。

其實我覺得這算開始晚了,因為我也沒有預想到我的雅思寫作小分不達標。特別是當你總分達到了,小分總差那麼一點,你就會很沮喪。

大三寒假我找了服務老師,她建議我下學期開始就找推薦人,然後我就找了,儘管我這麼早就找了推薦人,有些老師還是很能拖的,大四上學期我真的很著急要申請了,他都還沒給我推薦信。

回到考試,暑假我就一直考G,雅思。可是雅思一直不過,我是直到申請階段都還在考,那時候後悔自己沒有早點開始,壓力特別大。特別是,你還要在你考試的中間,做實習,豐富自己的經歷。

所以說,早開始。自己看著deadline來, 計算一下在什麼時間前,一定要完成什麼事情。

總結一下我囉嗦的個人經歷就是:儘早開始。G可以先開始,因為它的有效期長。雅思等語言類,大三就要開始了,要注意,雅思是有有效期的(注:GMAT的有效期是5年,雅思的有效期是2年,並且GMAT一輩子只能考八次)。英國有些學校gmat不是必須的,那我就不考了,我勸你還是考,真的,大家都考了,不是必須的也變成了必須的。不是危言聳聽,我有朋友比我的學術分數都高,可是她懶,沒有考G。然後她現在後悔了,為什麼後悔你們能想到。

主持人:謝謝師姐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為我們分享,非常生動!

雅思苦戰經歷

主持人:對於準備申請的學生來說,雅思的準備也是很重要的,師姐雅思也是從一個不太理想的分數一直刷到7.5,在準備雅思考試的時候,師姐有什麼經驗可以分享的嗎?

Anna:我其實總分一直就有7或者7.5,可是就是寫作小分一直不達標。所以我一直考。因為我是自學去考的,所以也沒有多大經驗可以告訴你們怎麼去考。就是要淡定,多考幾次後,就真的會懷疑人生,這個時候,我只能默默安慰自己,別人也有考了好幾次的,別慌。心態要淡定,因為申研,忙的東西很多,的確會有壓力。我可以介紹我用的書,我就是淘寶那個劍橋4-10的真題,十天突破的那套書(《慎小嶷十天突破雅思寫作》),我就是用這幾套書自學的。

主持人:刷雅思的過程很多同學都經歷過,就是一個題海戰術和心態的穩定,申請會計的話,優秀的項目往往更加看重語言成績高的那些學生,GMAT相對來說可能還沒有那麼嚴格,但是語言成績一定要考高一點,所以,正在準備語言考試的同學們要好好加油了哦。

如何彌補本科院校的不足

主持人:請問Anna在申請的過程中,和985、211的申請者相比,在學校背景上可能會略微吃虧,師姐覺得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分別是什麼? 有什麼方法可以揚長避短嗎?

Anna:我的學校是英文教學,論文等能力還是不錯的,就是可能有些學校覺得我們名氣不夠大,不是985,211。可是因為我們學校有點特殊,雙非對我們來說不是特別的問題。不過關鍵是你怎麼包裝自己,把長處都列出來給別人看。舉個例子,我們學校課程設置跟國外差不多,我就說,因為全英教學,小組作業,presentation的設置,我已完全適應國外教學模式,有獨立思考,teamwork能力,presentation能力等等的。重點是包裝自己。

主持人:雙非學校的小夥伴們不要再說自己的學校沒優勢啦,發揮自身的優勢,提升綜合實力,波士頓學院、華威大學這類名校並非遙不可及。

主持人:其實實現申請逆襲更加需要在文書上進行一些亮點挖掘和能力的突出,那麼師姐的文書都從哪些切入點出發? 突出了你的哪些個人能力呢?

Anna:切入點是,你要報的那個專業需要的人才要具備的能力。如會計,professional,data analysis等等。文書上,你要展示你對這個專業的熱情,你所具備的應對這個專業的能力。我的話,我主要是突出了research 的能力,學術能力,analysis能力。特別是你的文書最好帶一點個人色彩,讓別人從文書能看到你這個人是怎麼樣的。例如,你展現出我為人謹慎,剛好能對應會計的特質。又或者說你說你有團隊合作精神,能包容不同文化,你到國外唸書,肯定就不像在國內一樣,你是必須要接觸到不同的文化,你得展現,ok的我能適應的。在亮點發掘方面,講真,服務老師幫了我很多,因為自己真的很難知道自己到底怎麼包裝自己。

主持人:可以補充一下的是,不同的學校它的文書都會有不同的要求,如果是英國,往往會比較注重師姐說的學術方面的,美國的話會更加全面一點,包括了實習、活動以及你的各種想法,譬如wake forest喜歡它的學術比較social一點,會交際會networking一點,聖母大學會比較看重你的志願者經歷之類的。

幾點過來人的建議

主持人:對於正在準備申請的師弟師妹們,師姐有沒有一些自己的建議分享給大家的呢?

Anna:上面講了好多考試的,我現在講一下真正申請時候的建議。

你可以選擇找服務老師幫你申請減輕很多文件上的麻煩,但是,你不能完全脫手不管,像PS,服務老師可以幫你寫,可是自己也要認真修改,自己也要把好關,放點心在上面。考試準備什麼的真的要儘早,不然如果不成功,拖延到要申請的話,就真的壓力大了。能早準備就早準備,給自己多點緩衝時間。

現在開始,跟老師打好關係。不然你找老師給你寫推薦信,人家完全不認識你,因為申請方面會經常麻煩到推薦人, 找跟你相熟的,會方便一點,所以多去跟老師聊聊天。

主持人:推薦人的匹配和篩選確實是很麻煩的,如果留學申請重來一次,師姐你覺得還有什麼可以改善的地方嗎?

Anna:如果再來一次,我一定不拖延症,一定越早開始越好。哈哈哈哈哈哈哈

主持人:書寫一份高質量的個性化的文書,確實需要申請者和服務老師相互溝通並且合作,而早一些準備,掌握的主動權就會更多一些,在準備的時間上也能更充足一些,那麼請問一下師姐,整個申請過程中,讓你印象最深刻的經歷是什麼呢?

Anna:我這個人是比較懶比較怕麻煩的。申請的時候,各種資料真是讓我頭都大了。好像有時候就算服務老師提醒了我,我還是把有些推薦信的簽名格式搞錯了,你就得一次又一次的跑過去找你的推薦人。而且開各種證明文件也要跑來跑去,學校的行政部門也是很墨跡。所以說,我的建議,自己真的要列張表,什麼資料有了什麼沒有,自己要整理好。那些是要寄的,要掃描的。不然學習之餘,要跑文件資料也是很心煩。就是這些準備手續太麻煩了,所以我印象深刻。

來源:http://www.betteredu.net/2017/0405/56083.html

更多最新錄取經驗分析請關注“畢達留學”微信公眾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