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拆解鉛蓄電池年入千萬,酸液直排下水道,周邊土地寸草不生!

今年,隨著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加強對環保工作的“回頭看”,據統計,廣東、江蘇、遼寧、安徽、湖南、山西、廣西、北京等多地進一步開展了涉廢舊鉛蓄電池汙染環境違法犯罪案件專項打擊整治工作,抓獲犯罪嫌疑人數百名。其中,涉案金額最高的達到上億元,非法收購、拆解廢舊鉛蓄電池的數量最大的有近2萬噸。

小作坊年入逾千萬

在已公佈的案件中,最令人觸目驚心的,是江蘇省最大的一起廢舊鉛蓄電池環境汙染案。在該案件中,涉案工廠已經停工一年,在一堆黑色化學物質的旁邊,一些樹木陸續枯槁死亡。

經環保部門調查,這片已被汙染的土地和水源主要汙染物是重金屬和酸。專家表示,傾倒含鉛溶液後,被汙染的土壤大部分會寸草不生。

非法拆解鉛蓄電池年入千萬,酸液直排下水道,周邊土地寸草不生!

江蘇這起案件,發生在淮安市淮陰區。2017年9月,當地居民發現,附近的工廠常常傳來一股股臭味,於是向當地環保部門舉報,最後環保部門聯合公安機關一起查處了此案。

經查,陳某等14人在沒有任何資質的情況下,先後從上海、南京、高郵、泗陽以及淮安本地收購廢舊鉛蓄電池進行非法拆解,煉製鉛錠。

陳某等人通過非法收購、拆解的廢舊鉛蓄電池總重量高達18600餘噸,共煉製成鉛錠9349餘噸,涉案金額達1億多,非法獲利1000餘萬元。業內專家表示,該案帶來的生態環境損害虛擬治理成本至少需要2000萬元。

非法拆解鉛蓄電池年入千萬,酸液直排下水道,周邊土地寸草不生!

今年33歲的陳某,初中畢業,2010年經朋友介紹到山東做收購廢舊塑料生意,後來,他得知收購廢舊鉛蓄電池很賺錢,便想做這門生意。

2016年,陳某回老家過年時遇到在蘇州打工的老鄉張某,聊起自己的想法,兩人一拍即合,分別出資30萬元開始收購廢舊鉛蓄電池。後來,他們發現對電池進行拆解並用來煉製鉛錠更賺錢,於是開了一家廢舊鉛蓄電池拆解和煉製鉛錠的廠子。

陳某等人知道做的生意違法,選址十分偏僻。為躲避環保部門與公安機關的查處,他們將每個廠房的窗戶都遮擋起來,運輸廢舊鉛蓄電池、鉛錠都在晚上進行,甚至在廠房門口專門僱傭了保安來觀察外面的風向。

非法煉製鉛錠的過程非常簡單:通過購買冶煉爐子、鼓風機、鉛塊的模型等設備,一條收購、拆解、煉製廢舊鉛蓄電池的生產線就建成了。

截至案發,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陳某等人就從中獲利1000餘萬元。

然而,該作坊的生產過程中並沒有對排放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對化學廢料的處置也沒有按照規範流程,而是簡單粗暴地將含鉛的酸液倒入作坊周邊的土壤中。此舉雖能省下不菲的生產成本,但也嚴重汙染了生態環境,並觸犯了法律的高壓線。

集中整治

根據2016年版的《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廢棄的鉛酸蓄電池被直接認定為危險廢物。《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環境汙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 非法排放、傾倒、處置危險廢物3噸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嚴重汙染環境”,後果特別嚴重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其徒刑,並處罰金。

江蘇此案在中國並非個例。根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在今年各地開展的涉廢舊鉛蓄電池汙染環境犯罪案件專項打擊整治工作中,遼寧省多個市縣抓獲犯罪嫌疑人40人;安徽省滁州市抓獲犯罪嫌疑人36人;湖南省張家界抓獲犯罪嫌疑人14人;山西省大同市抓獲犯罪嫌疑人13人;廣西桂林市抓獲犯罪嫌疑人2人;北京警方聯合天津、河北、內蒙古的警方展開聯合行動抓獲犯罪嫌疑人19人。

在這些案件中,涉及的廢舊鉛蓄電池最少的有50噸,最多的則近3000噸。此外,搜索中國裁判文書網可見,從2016年至今,法院判決的類似案件有數十起。

對案件的梳理髮現,涉案人員對廢舊鉛蓄電池的非法處理手段,可謂簡單粗暴。比如,2018年年初,山東省曹縣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的一起案件顯示,被告人王某某在自家院落內從事收集、貯存廢舊電池並倒賣的經營活動期間,曾用電鑽將收購的帶有酸液的廢舊鉛蓄電池鑽孔,將酸液傾倒在其家院門南面的下水道淌水溝內。

在湖南省一起案件中,嫌疑人陳某某僱請工人對收購的廢舊鉛蓄電池進行拆解,將其中含鉛酸液直接倒進衛生間下水道。

同樣,在廣西南寧市年初查處的一起案件中,嫌疑人吳某用一把柴刀直接劈砍開廢舊鉛蓄電池蓋,直接將電池裡面的含鉛酸液直接排放到圍牆後邊的土壤以及河流當中。

“正規軍”無米下鍋

與非法作坊的超高利潤率相比,正規廢舊電池回收企業卻經營壓力高企。我國法規對電池回收企業有嚴格規定,需要申請許可證,才能從事廢舊電池回收和處理。同時,考慮到去汙染化成本和稅費等因素,正規企業的利潤率遠低於非法電池回收作坊。

記者在採訪中得知,目前,廢舊鉛蓄電池回收價格約為每噸9000元,冶煉出售的鉛錠價格超過每噸18000元。每噸廢舊鉛蓄電池中,鉛金屬佔比六七成,塑料佔比不到一成,其餘為含鉛酸液。其中,鉛、塑料均可回收。非法拆解點每出售1噸鉛錠的牟利空間高達2000多元。

然而,正規拆解企業是在全封閉環境下,運用自動化機械設備,對廢舊鉛蓄電池進行破碎、分選、轉化,每噸再生鉛需納稅2000多元,環保成本也近千元,利潤空間相對較小。

非法拆解鉛蓄電池年入千萬,酸液直排下水道,周邊土地寸草不生!

某正規拆解企業董事長對記者表示,“我們現在煉製的鉛錠,每噸淨利潤只有五六百塊錢,相比非法經營的要少很多!”

更尷尬的是,由於大部分的廢舊鉛蓄電池被小商小販等非法途徑高價收走,正規企業出現了“無米下鍋”的情況。某業內人士向記者抱怨稱,收到的廢舊鉛蓄電池,只有整個公司生產總容量的三分之一,“完全不夠吃。”他說。

2018年年初,中國物資再生協會祕書長高延莉在一家報廢汽車企業調研時發現,企業臺賬上回收的報廢汽車有1萬多輛,但廢舊鉛蓄電池卻只有400多塊,其餘的不知去向。

非法拆解鉛蓄電池年入千萬,酸液直排下水道,周邊土地寸草不生!

中國電池工業協會副理事長王敬忠告訴記者:“中國大約有七成的廢舊鉛蓄電池都被小商小販收走了。”

嚴格追溯制度

早在2010年工信部頒佈的《電池行業重金屬汙染綜合預防方案(徵求意見稿)》就指出,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廢舊鉛酸蓄電池有組織的回收率已經超過90%,而中國有組織的回收率不到30%。

為了規範廢舊鉛蓄電池回收處理,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陸續出臺了多種政策措施。但目前廢舊鉛蓄電池回收行業的無序現狀依然存在。

業內人士稱,目前國家對非法回收廢舊鉛蓄電池行為的打擊正在持續進行,不法企業的非法回收行為也有所收斂。不過,在目前國家對廢舊電蓄電池的相關回收政策和標準中,並沒有完全覆蓋電蓄電池的全生命週期的機制,以及管控的具體操作細則。業內人士舉例說,電池沒有統一編碼,這意味著各個廠家生產出來的電池沒有辦法與後端綁定和追溯。

如何遏制反彈,從根本上消滅鉛蓄電池的非法回收拆解現象,必須依賴一系列可行制度的建立。

來源|第一財經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