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來化工等產品價格快速上揚 環保部:商品價格上漲不要總往環保督察上引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編輯 陳星

今年6月以來,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高,化工、銅鋁、煤炭、橡膠等行業價格呈現快速上漲的趨勢。較為巧合的是,今年4月份開始,環保部啟動了史上最大規模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汙染強化督查。二者是否存在聯繫?

9月1日,在環保部召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新聞發佈會上,環境保護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迴應:商品價格由供需關係決定,不要總往環保督察上引。

近段時間以來,多家行業研究機構將商品價格上漲與環保執法相掛鉤,二者是否真的存在聯繫?

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副主任劉長根介紹:“一些地方,特別是一些基層黨委政府由於擔心督察組進駐後發現問題,追他們的責任,所以提前把企業都停了、都關了,影響人民群眾的正常生活,可能影響短期的、局部的產品供應,這是亂作為,我們堅決反對。”

環境保護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說:“大宗商品價格波動是由市場的供需關係來決定的,不要總是往中央環保督察和制定秋冬季攻堅上引。”

空氣質量也是大家關注的焦點。

“今年第一次設定了秋冬季下降的比例:秋冬季PM2.5濃度總體平均下降15%;重汙染天數要下降15%。同時,各個城市下降的目標也是不一樣的,我們希望重點城市能下降更多一點”,劉炳江說,攻堅方案中2+26個城市都確定了量化的指標,以往設定目標都是原則性的多,大尺度的目標多,這次量化目標到了每個市,任務也具體到了區縣、鄉鎮。

為保障秋冬季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完成,攻堅方案提出了11方面32項重點工作任務,以及9項保障措施。同時,制定出臺了六個配套方案。

針對基層黨委政府的環保責任落實不到位,工作比較被動的問題,劉長根強調,當前,特別到秋冬季以後,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形勢嚴峻,大氣治理工作不允許應付,不允許懈怠,也不允許不作為、亂作為,只要不幹事,就可能攤上事,只要不擔責,就可能被問責。

據瞭解,納入量化問責的事項有兩個:一是“任務型”問責,環保部強化督查、巡查指出問題,如果到了10月份以後,一個縣發現5個問題的,問責副縣長,發現10個問題問責縣長,發現15個問題問責縣委書記;二是“結果型”問責,根據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目標完成情況進行排名,排名後三位且沒有完成目標任務的要問責地市級領導幹部。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秋冬季節,一旦大氣環境形勢不樂觀,可能會啟動專項督察。這次提出了兩個15%的量化考核指標,原來的督查是針對企業違法行為的檢查,現在是行為向結果轉變,地方不僅對行為負責還要對結果負責。

“專項督察地位更高、更加重要,如果地方不引起重視就會對地方黨政領導幹部追責。”常紀文說。

劉長根介紹,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的專項督察,進駐的時間可能安排在今年底或者明年初,進駐時間大概是15天左右。目前已經制定了方案,待上報國務院批准後實施。督察進駐以後形成督察報告,同時形成問責案卷,報請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後,移交給省級黨委政府,並實施問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