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杭州市環境狀況公報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的規定,現發佈《2016年杭州市環境狀況公報》。

一、綜述

2016年,杭州市緊緊抓住服務保障G20杭州峰會機遇,切實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大力推進“美麗杭州”建設和“三五共治”工程,在保持經濟穩中向好同時環境質量得到持續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050.49億元,同比增長9.5%。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汙染物排放量均超額完成省下達的減排目標任務。水、大氣環境質量水平進一步提升,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明顯增強。市區空氣優良天數260天,同比增加18天;PM2.5濃度年均值49(48.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0%。全面落實“河長制”,紮實建設“汙水零直排區”,全市85.1%的地表水水質(市控以上斷面)達到或優於Ⅲ類標準,奪得了全省治水工作最高獎——“大禹鼎”。全市聲、輻射、固廢等環境質量總體穩定,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生態環境不斷改善,評價指數(EI)繼續保持全國前列,生態省考核連續三年獲得優秀等次,成為全國省會城市、副省級城市中第1個國家生態市,被總書記盛讚為“生態文明之都”。

二、環境現狀

(一)水環境

1、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

全市水環境質量狀況良好,同比穩中有升。全市47個市控以上斷面,水環境功能區達標率85.1%,達到或優於Ⅲ類標準比例85.1%,均與去年同期持平,全市各大流域主要水質監測指標氨氮和總磷濃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全市12個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為100%。

錢塘江水質狀況為優,水環境功能達標率為95%,幹、支流市控以上斷面達到或優於Ⅲ類標準比例為100%。

苕溪水質狀況為優,水環境功能達標率為100%,達到或優於Ⅲ類標準的比例為100%。

運河及城市河道水質有所改善,運河干流斷面已全部消除劣V類。

西湖水質狀況優,平均透明度1.6米。湖區內監測點位水質均達到Ⅲ類以上水質標準。

千島湖水質狀況優,平均透明度4.41米。湖區內監測點位水質均達到Ⅰ類水質標準。

2016年杭州市環境狀況公報

圖1 杭州市各流域氨氮濃度變化圖

2016年杭州市環境狀況公報

圖2杭州市各流域總磷濃度變化圖

2、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狀況

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狀況優,12個國控飲用水水源地點位水質保持穩定,達標率均為100%,與去年同期持平。

(二)大氣環境

全市環境空氣質量有所改善,主要汙染物為細顆粒物(PM2.5)。市區環境空氣中SO2年均濃度為12μg/m3,同比下降25.0%,與2014年相比下降42.9%,符合環境空氣質量(GB3095-2012)二級標準。NO2、PM10、PM2.5的年均濃度分別為45μg/m3、79μg/m3、49(48.8)μg/m3,分別超標0.13、0.13和0.40倍,但同比分別下降8.2%、7.1%、14.0%,與2014年相比分別下降10.0%、19.4%、24.6%。降塵平均濃度為4.97噸/平方公里·月,達到浙江省控制標準,同比下降2.74%。

2016年杭州市環境狀況公報

圖3 2014-2016年杭州市區空氣質量主要參數年均濃度對比圖

1、環境空氣質量

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評價,杭州市區環境空氣優良天數為260天,優良率71%。與2015年相比,優良天數增加18天,優良率上升4.7個百分點。與2014年相比,優良天數增加32天,優良率上升8.5個百分點。

杭州市區PM2.5達標天數306天,達標率83.6%,與2015年相比,達標天數增加23天,達標率上升6.1個百分點。與2014年相比,達標天數增加51天,達標率上升13.7個百分點。

2016年杭州市環境狀況公報

圖4 2014-2016年杭州市區空氣質量對比圖

淳安縣、桐廬縣、建德市、臨安市、富陽區等5個縣(市)、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分別為341天、332天、337天、312天、318天,優良率分別為94.7%、91.0%、92.3%,85.2%、87.4%,主要汙染物為細顆粒物(PM2.5)。

2016年杭州市環境狀況公報

圖5 2016年杭州市各區域環境空氣質量示意圖

(備註:以上1-10月份數據來源於浙江省區域大氣環境數據管理應用系統,11-12月份數據來自國家平臺。)

2、酸雨

杭州市大部分地區處在較重酸雨區。酸雨汙染處於較重水平,汙染程度總體比上年度有減輕。酸雨率71.6%,比上年下降12.4個百分點。杭州市降水pH年均值為4.92,比去年略上升,降水pH值範圍為3.40~7.75,最低值出現在中心城區。

表1 杭州市酸雨區分佈情況一覽表

2016年杭州市環境狀況公報

(三)聲環境

杭州市聲環境質量狀況良好,交通和社會生活噪聲是我市環境噪聲的主要來源。

1、區域環境噪聲

杭州市區區域環境噪聲為56.4分貝,質量等級為輕度汙染;桐廬縣質量等級為好,其他區、縣(市)質量等級為較好。

2016年杭州市環境狀況公報

圖6 杭州市區域環境噪聲變化圖

2、功能區噪聲

除杭州市區1類標準適用區晝間噪聲超標1.8分貝外,其他區、縣(市)各類標準適用區晝間噪聲均達標。

3、道路交通噪聲

杭州市區道路交通噪聲為68.7分貝,質量等級為較好,其他區、縣(市)道路交通噪聲為62.5~69.5分貝,除淳安縣質量等級為較好外,其餘均為好。

2016年杭州市環境狀況公報

圖7 杭州市交通噪聲變化圖

(四)固體廢物

2016年,我市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450.28萬噸,綜合利用量374.04萬噸,處置量73.44萬噸,無害化處置利用率99.37%。

2016年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24.74萬噸,綜合利用9.27萬噸,處置量14.55萬噸,無害化處置利用率96.28%;醫療廢物產生量2.34萬噸,無害化集中處置率100%。

2016年市區生活垃圾清運量為365.47萬噸,通過填埋、焚燒等方式處置,生活垃圾實現無害化處置率100%。

(五)輻射環境

全市有放射源單位198家,放射源1239枚,核技術利用單位869家,全市輻射環境安全。

(六)生態環境

1、耕地/土地資源

我市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2020年末耕地保有量為317萬畝。根據我市2016年度土地利用變更調查“一上”數據,至年底,實際耕地面積為336萬畝。全市非農建設經依法批准佔用耕地面積1.45萬畝,均實行先補後佔,補充耕地的面積與質量不低於經依法批准佔用耕地的面積與質量。

2、水利/森林資源

全市人均水資源佔有量2319.3立方米;人均年綜合用水量372.6立方米;城鎮居民人均年生活用水量60.4立方米;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用水量51.7立方米;城鎮公共用水量人均140.5立方米;農田灌溉畝均用水量433.5立方米;水資源利用率16.1%(不包括過境水資源量)。

我市林地、森林面積增速明顯。全市林地面積1767.96萬畝,同比增加5.69萬畝;森林面積1652.49萬畝,同比增加8.14萬畝;活立木總蓄積6313.52萬立方米,同比增加415.33萬立方米,蓄積增長具有較大潛力。全市森林覆蓋率為65.54%,同比上升0.32個百分點。全市森林生態功能指數為0.4977,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各種森林類型產生生物量944.35萬噸,新增森林生態價值945.84億元,平均每畝新增森林生態效益5723元。

三、措施與行動

(一)水汙染整治工作

飲用水源保護。鞏固合格規範飲用水源保護區創建成果,完善飲用水源保護區隔離防護和短信提醒。開展飲用水水源地風險排查和整治。修訂《杭州市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進一步細化要求、健全機制。完成飲用水源環境狀況評估,推進跨界飲用水源地保護。

五水共治(治汙水)。深化水汙染環境綜合整治,一是推進汙水“零直排區”建設,創新運用多種末端截流方式,削減入河汙染。二是實施“清水入城”工程。先後投運10個“清水入城”工程,每日引入城市內河800萬噸清水,內河透明度最高可提升1-2米。三是開展“小微水體”治理。對7500條溝渠、7060座池塘進行排查,繪製出水系圖;對重要溝渠和池塘全面整治並實施長效管理。四是創設“三色預警”機制。對治水整體工作進展慢的地區一併實施預警,累計已有405條河(次)及21個(次)地區被預警。五是構建“智慧河長”平臺。依託“共建共享”的互聯網思維,在全省率先開發“河長制”信息管理平臺及APP,目前平臺總訪問量已達53萬多人次。

(二)大氣汙染整治工作

強勢推進“五氣共治”工作,一是推進地方立法,逐步完善法規體系。2016年1月1日起實施新《大氣汙染防治法》,8月出臺了《杭州市大氣汙染防治規定》。二是持續深化燃煤煙氣治理。在完成蕭山電廠、半山電廠燃煤機組關停的基礎上,又完成關停熱電鍋爐19臺、超低排放治理87臺;10蒸噸/小時以上工業企業燃煤鍋爐關停15臺,完成清潔化改造106臺。累計完成4295臺10蒸噸/小時以下小燃煤鍋(窯)爐淘汰或改造。三是全面開展工業廢氣治理。淘汰落後產能企業213家,完成低小散企業整治874家。完成重點行業VOCs排放清單編制。開展VOCs整治,削減排放4000餘噸。四是不斷強化車船尾氣治理。實施小客車總量調控政策,控制車輛有序增長。2016年全市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37886輛。督促落實油氣回收,全市加油站、儲油庫回收汽油1094噸。五是深入推進揚塵灰氣治理。制定出臺《杭州市建設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規定》。查處違法渣土運輸車輛1785輛,查處隨意傾倒渣土745起。對302條道路實施月度重點灑水和沖洗作業,招募300名民間“路長”,強化社會監督。六是繼續加強餐飲排氣治理。加強執法監管,共整治無證無照小餐飲2733家。實施露天秸稈焚燒長效管理,綜合利用率達91.9%。

(三)聲、固廢和輻射環境管理工作

噪聲管理。開展中高考期間“綠色護考”專項行動,組織在媒體上刊登《杭州市人民政府2016年加強中高考期間環境噪聲管理的通告》。加強全市夜間施工管理。

固廢管理。一是加強危險廢物執法檢查,加大專項執法力度。二是開展危險廢物“清零”行動。將我市易燃、易爆、易腐蝕類危廢產生企業作為清零行動整治重點。三是提升危險廢物管理水平。推進危廢集中處置設施建設,建立信息共享平臺,著力解決危廢處置能力缺口。全年新增危險廢物處置單位3家,處置能力9.2萬噸。全市危廢經營單位達到29家,年處置能力125萬噸。系統備案市外危廢經營單位26家。四是規範汙染土壤治理修復。組織開展全市工業企業退役場地排查行動,確保工業企業退役場地安全利用。

輻射管理。開展電離、電磁輻射環境監管及監督性監測工作,市本級抽查、抽測120家輻射工作單位。完成市級輻射應急預案修編和市級輻射應急預案操作手冊制定,開展市級輻射應急演習。開展完成5個飲用水水源的狀況調查及飲用水源周邊放射性汙染源調查工作。加強輻射安全許可監管,全年審批驗收輻射項目78個。督促送貯閒置、廢棄放射源137枚,送貯率100%。

(四)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森林資源保護。一是建立健全保護髮展森林資源目標責任制。二是推進森林擴面提質工程。全市完成造林更新7.21萬畝,完成平原綠化2.15萬畝,完成中央財政森林撫育補貼項目6.71萬畝,實施850萬畝生態公益林建設。三是加大森林資源保護力度。實現最嚴格的林地管理,強化森林資源源頭管理,加強森林災害防控、林業執法力度和林業基礎建設,優化林業發展環境。四是建立森林資源與生態狀況監測體系,開展市縣聯動森林資源與生態狀況年度監測。

水土保持情況。全年全市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52.22平方公里。

生態補償機制。深化生態補償機制,修訂《杭州市生態補償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將全市所有區域納入補償範圍,開創性地將獎懲要素納入生態補償分配機制,實現因素分配和獎懲相結合,生態補償資金增加到1.55億元。

四、專欄

(一)生態文明建設

杭州市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成效顯著。獲得省委省政府2016年“美麗浙江”考核優秀,被環保部授予“國家生態市”榮譽稱號,成為全國省會城市首個、副省級城市中首批命名的國家生態市。全市建成8個國家生態縣(市、區),119個國家級生態鄉鎮、135個省級生態鄉鎮。深入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制定出臺了《杭州市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杭州市環境保護督察方案》等。富陽區在全國率先推行鄉鎮(街道)生態環境質量報告制度,得到《人民日報》等媒體多次跟蹤報道。2016年市生態文明委對15個區、縣(市)和43個市級單位進行考核,淳安縣獲得“美麗杭州”實驗區優秀,江乾區、西湖區、濱江區、富陽區、桐廬縣、建德市等6個區、縣(市)獲得優秀,43個市級成員單位考核均達到良好以上。

(二)主要汙染物總量控制

主要汙染物減排。制訂年度主要汙染物減排計劃,著力推進重點減排項目建設。全年實施減排工程項目217個,全市2016年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汙染物排放量均超額完成省下達的減排目標任務。

排汙權交易。排放權登記交易新系統運行良好。全年組織6期排汙權申購交易,成交84家次,成交款共計1553.2145萬元。幫助12家企業排汙權抵押融資登記,總貸款金額為2841.9563萬元,有效發揮了排汙權在企業轉型升級和綠色信貸方面的作用。幫助21家企業完成排汙權回購,回購金額718.6647萬元。繼續加大排汙權交易政策支持力度,繼續給予排汙權初始登記繳款7折優惠。

刷卡排汙。全市刷卡排汙系統運行良好,建成市控以上刷卡排汙系統262套,涉及企業252家,全年平均總量數據傳輸有效率達到85%以上,位於全省前列。開展重點工業企業噸排汙權稅收貢獻排名,實行差異化總量控制激勵政策。

減排監測體系。完成汙染源在線更新改造設備254套。做好企業自行監測管理工作。開展每月有效性審核工作。開展汙染源監督性監測工作。全市共對160家國控企業進行監督性監測,每半月一次在市環保局門戶網站公佈監測結果。

(三)環境法治

環境法制建設。加強環境立法和宣傳,深入推進環保依法行政工作。規範行政執法相應制度,修改完善環境複議應訴工作制度、重大處罰案件集體審議制度。開展執法案卷評查工作。

建設項目審批管理。強化建設項目產業導向、總量控制和達標排放。全年全市共審批項目5274項,其中報告書項目177項,報告表項目1866項,登記表項目3228個,其中市本級對15個項目在經過兩到三級初審後實行委託審批,環評執行率100%。全市共驗收3001個項目,其中市本級對182個項目進行了現場驗收檢查,驗收項目16項,建設項目“三同時”執行率達到100%。備案經營性用地項目45個,退役評價17個。

環境執法。以打造“環境監管最嚴城市”為目標,繼續保持執法高壓態勢。全年全市共立案查處行政處罰案件1972件、罰款9403.7萬元,共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環境汙染犯罪案件22件,刑事拘留45人;移送適用行政拘留環境違法案件43件,行政拘留41人。開展“6+1”“百日環保執法”等專項行動,環境違法案件查處數位列全省第一。我市環境執法工作獲得環保部通報表揚。

環境信訪、建議和提案辦理。全年全市共處理環境信訪26304件,處理量同比上升7%。其中涉氣信訪佔53.6%,涉水信訪佔10.1%,噪聲信訪佔17.1%。市本級辦理省、市“兩會”建議、提案共61件。

(四)環境監測、科研和信息公開

環境監測。一是做好G20杭州峰會期間環境質量監測、預測預報與預警等工作。二是紮實完成環境空氣質量、地表水、噪聲、輻射、生態環境、土壤等常規監測工作任務。三是完成國控、省控、市控、縣(市、區)控重點工業汙染源監督性監測和比對監測,並及時做好汙染源監測信息公開工作。四是做好環境空氣和水質自動監測系統運行工作,做好環境空氣國控點數據的對外發布和空氣質量預報工作。五是按要求開展環境監測數據的質量保證工作,確保環境監測數據科學、有效。六是全方位加強應急監測能力建設,在餘杭、建德、富陽、臨安等地開展了飲用水源保障的應急演練。完成應急監測9次。

環保科研。開展了《杭州地區空氣質量狀況與主要問題研究》等6個專項研究工作。完成2項重大課題驗收工作;獲市科委2項重大課題立項。做好一般課題申報立項初審,4個課題獲市科委立項;完成13個課題驗收工作。開展已完成的優秀科技成果報獎工作,共獲省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4項;獲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推薦的《草甘膦生產廢水處理及母液資源化利用集成技術》獲國家環保科技進步二等獎。

信息公開。2016年,我市環境信息公開工作在全國120個城市中排名第2(第三方測評,僅次於北京);環保政務信息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3。制定出臺《市環保局信息公開負面清單(試行)》。全年主動公開信息25771條,辦理依申請信息公開29件,沒有發生行政複議以及行政訴訟情況。

〔自2016年11月起,杭州市環境空氣質量已由國家統一開展監測和數據發佈,可通過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的全國城市空氣質量實時發佈平臺(http://106.37.208.233:20035/)及其對應的手機App進行查詢〕

學術交流與人才培訓。杭州市低碳科技館被命名為國家環保科普基地。依託院士工作站及科研合作協議,多次舉辦大型學術交流活動。舉辦杭州地區環境監測站理化分析技術培訓、全市第四期《輻射環境監測培訓班》等多次業務培訓。

(五)環保宣傳教育與公眾參與

環保宣傳。全年累計在市級以上媒體發稿585篇(其中《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報道3次,《人民日報》刊發9篇;新華每日電訊4篇;在《中國環境報》頭版頭條4篇,專版6個,報道74篇;浙江衛視《浙江新聞聯播》播出相關報道48次)。在杭州人民廣播電臺《環保之窗》播出節目240期;編髮微博2190條,微信470條,今日環保快訊424條;協調各類媒體採訪70餘家/次;出刊《杭州環保》雜誌6期。舉辦省市紀念“六·五”世界環境日現場活動,開展環保文藝演出進社區等主題活動10多項。繼續深化綠色系列創建工作。首次通過杭州電視臺,組織全市中小學生統一觀看環保公開課。編印發放《改善環境質量,共建美好家園》等宣傳摺頁、科普宣傳片。

公眾參與。全年共組織各類環保公益活動518場,在全市20個街道近50個社區開展“清潔杭州,美麗家園”系列活動。組織環保志願者對全市近50條河流進行定期巡護,積極參與護水護河,助力保護水環境。組織在杭高校綠色聯盟開展“助力G20綠動杭城”大學生志願服務活動和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舉辦了在杭高校大學生“綠色文化節”。通過“一把傘,一座城”、“廚房裡的公益——環保酵素的製作與應用”、“奔跑吧,鉛筆頭”等志願服務活動,服務、影響居民近10萬人次。

五、主城區環境保護工作

(一)上城區

以“堅持環境立區,建設生態上城”為目標,圍繞G20杭州峰會圓心,紮實推進“五水共治”、“五氣共治”等生態工程建設。一是深入推進水環境綜合治理。在創建主城區首個“清三河達標區”的基礎上,成功捧獲“五水共治”工作優秀縣(市、區),成為杭城唯一獲此殊榮的主城區。創新啟動“3×3”巡河模式,建立全方位全覆蓋全民眾巡河體系;首推渠長制,強化精細管理;建設汙水管網6.98公里,雨水管網7.05公里。完成中、東河及新塘河沿線54個截汙納管項目。完成清淤河段長度約2538米。二是大力推進大氣環境質量改善工作。徹底拆除轄區內的無證無照茶水爐。與城管部門開展餐飲單位油煙治理聯合檢查,共檢查560家餐飲單位,立案查處22起,罰款7萬多元,責令60多家單位對油煙淨化設施設備進行了整改。完成2233輛黃標車和老舊車的淘汰工作。

(二)下城區

以“環境立區”為總戰略,緊緊圍繞G20杭州峰會這一圓心,不斷強化環境監管,積極開展汙染整治,不斷改善環境質量。一是做好峰會環境質量保障工作,編制完成環境質量保障總方案及各類子方案、運行手冊,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全區域、全天候、無縫隙、網格化工作,確保峰會期間的環境質量;二是實現河道水質監測全覆蓋,31條河道的95個斷面每月開展水質監測,定期發佈檢測分析報告。三是實現年度VOCs整治任務提前超額完成,率先完成全區共76家工業VOCs整治;四是實現最嚴格環境監管,共對45家違法單位立案處罰,罰款72.36萬元,創分局歷史記錄,環境安全進一步鞏固。五是實現生態文明建設再推進。完成創建省級綠色學校1家、市級綠色學校6家。

(三)江乾區

緊緊圍繞建設“國內一流現代化中心區”目標,以峰會環境質量保障為契機,全面推進“美麗江干”建設,被環保部命名為國家級生態區。一是環境質量持續提升。空氣優良率穩中向好,PM2.5同比下降19%,提前完成“氣十條”改善目標。全面落實“5+X”特色河長制,打造“丁蘭治水示範區”等精品亮點工程。二是環境監管始終最嚴。嚴厲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共立案查處40家,罰款126萬元,妥善處理環境信訪1016件。三是環保審批更優更簡。積極落實“簡政放權”和“備案制”改革要求,報告書、報告表、登記表分別增速70%、60%、33%以上。全年完成建設項目審批200個,夜間施工審批407件次。四是環境宣教全面開展。充分運用微博微信、門戶網站等宣傳平臺,積極開展轄區內法律法規培訓,完成創建省級綠色學校1家、區級綠色學校10家。

(四)拱墅區

緊緊圍繞G20杭州峰會保障中心工作,打造“顏值高、氣質好、國際化”的宜居宜業城區為目標,開展各項工作。一是持續改善水氣環境質量。空氣質量優良率為 68.3%,同比上升8.9%。PM2.5年均值53.4ug/m3,同比下降16.1%。出境斷面與入境斷面水質基本持平,達Ⅳ類水標準。二是牢築環境安全防線。積極做好G20杭州峰會環境質量和安全保障工作,對企業進行地毯式大排查和專項整治;杭州油漆廠完成關停搬遷,完成7家混凝土企業全封閉生產改造任務。三是執法監管中實行“五個最嚴”。查處違法排汙行為28起,行政處罰94.5萬元。全年共受理各種信訪投訴485件,同比下降22%。四是優化環保服務。開展“聚焦G20,當好店小二”企業服務活動,全年共審批建設項目347個。五是多方位開展生態環保宣傳,開展主題日宣傳活動和環保知識培訓,完成創建2所省級“綠色學校”和1個省級生態教育基地。

(五)西湖區

圍繞“美麗杭州”先行示範區建設目標,以G20杭州峰會為圓心,全力推進治水、治氣等工作。一是開展大氣汙染整治。推進VOCs整治工作,梳理出全區VOCs產生單位清單,基本建成VOCs汙染防控體系。完成黃標車及老舊車淘汰工作。二是開展涉氣行業專項整治。全年共檢查企業1680家次,對24起環境違法案件立案調查,依法關閉無證無照作坊30餘家。三是開展危廢“清零”行動。為確保G20期間環境安全,制定《G20峰會西湖區危險廢物管控方案》,開展危廢“清零”行動。對96家危廢產生單位,下發了《西湖區危險廢物產生單位規範化管理實施指南》。四是全力落實水源保護工作。實施全天候巡查管控,完成錢塘江江面及內河每日巡查,峰會期共巡查飲用水源132人次,巡查內河66條次,檢查排灌站42個次,未發現一起水質異常情況。

(六)高新(濱江)區

圍繞G20杭州峰會環境質量保障,紮實推進各類環境整治工作,環境質量改善明顯。一是“五氣共治”有新理念。對全區汽車修理、印刷等重點行業開展摸底排查及整治,完成1家印染行業定型機廢氣、3家噴塗企業VOCs、1家電子產品製造企業焊接廢氣整治及1家廢氣企業搬遷。完成老舊車淘汰年度任務。二是“五水共治”有新深度。完成河塘清淤13.9萬方,對210個異常排口進行整治。完成十甲河、解放河、風情河等7條河道的生態治理。著力推進“清水入城”工程,水質感官提升明顯。三是土壤修復有新動作。按照“土十條”要求全面推進區域未開發土地土壤修復治理工作。四是環境監管有新標尺。查處各類違法案件24起。全力推進“規劃環評+環境標準”清單式管理試點。

(七)經濟技術開發區

圍繞G20杭州峰會保障,以“五水共治”、“五氣共治”為主線,以“最嚴執法”為抓手,持續改善環境質量。一是五水共治,推進涉河工程建設,完成兩家養殖場關停工作,完成5.4萬餘套住宅陽臺水截汙工作,完成河道清淤量55.45萬方,每月開展河長固定巡河日活動,完成排查和整改涉河涉水問題380處。二是五氣共治,完成中策橡膠與杭聯熱電燃煤鍋爐煙氣深度治理改造,成為全市首個燃煤機組全面完成清潔化改造任務的地區,完成12家工業企業VOCs治理工作,減少VOCs排放500噸。三是推進化工企業轉型升級,完成波美化工助劑的搬遷,完成巨邦高新、石原金牛農藥、達康化工、包爾得有機硅等企業化工合成工序的關停。四是環境執法,開展現場執法檢查2517人次,檢查企業1345家次,立案查處49家,已處罰金額131萬餘元。

(八)西湖風景名勝區

圍繞“建設一流的世界遺產地、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杭州旅遊產業集聚區、杭州歷史文化體驗區”的目標,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一是狠抓落實汙染點源的排查整治,落實網格化管理,積極構建景區汙染源管理系統,聯合多部門力量開展現場執法。二是推動水汙染整治,開展可疑排水口整治及局部管網提升整治,強化峰會工地管理,組織水環境應急演練。三是開展“助力G20”環保宣教活動,聯手阿里巴巴、學校等舉辦少兒環保“跳蚤市場”、環保“微笑亭”等,江洋畈生態公園成功創建為市環境教育基地。四是以中國園林最高水平迎接國際嘉賓,精心刻畫出“接天蓮葉晴空碧,魚戲荷花水色清”的生態畫卷,贏得了中央領導、各方嘉賓以及市民遊客的一致好評。

(九)大江東產業集聚區

以服務保障G20杭州峰會為契機,以“五水共治”和“五氣共治”為抓手,深入實施汙染減排,強化環境監管,推進環境治理。一是推進大氣汙染防治。完成16臺熱電鍋爐超低排放改造,43臺燃煤鍋爐清潔化改造,81家企業VOCs治理,削減VOCs排放1001噸;新建一個大氣自動監測站。二是改善水環境質量。封堵排汙口980個,推進30條河道綜合整治,完成6個片區水環境治理和汙水零直排建設。三是開展環境綜合治理。關停噴塗、化工等企業65家,治理石材加工企業130餘家。取締塑料造粒廠12家,整治醬菜企業4家。四是強化環境執法。出臺十個“一律”文件,建立約談問責和駐點執法巡查機制,立案117起,處罰款1040餘萬元,移交公安案件10起。五是強化環保能力保障。大江東環境監測站監測指標能力從58項擴至172項;成立大江東環保協會。

(十)蕭山區

圍繞峰會圓心,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汙染減排和環境執法工作,區域水、氣環境質量逐步提升。一是全力服務保障G20杭州峰會環境質量。全區PM2.5和臭氧“雙達標”。二是強勢推進汙染物減排工作。完成79臺燃煤鍋爐清潔化改造;完成139家重點企業VOCs整治任務;超標完成汙染物減排目標。三是穩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被環保部正式命名為國家級生態區;出臺實施環境功能區劃。四是持續加強環境監管工作。全年共檢查企業4160家次,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472份,共處罰款2108萬元,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刑事犯罪的環境違法案件8件,刑拘14人,行政拘留9人;進一步推進鎮街環境監管網格化管理,完善監管服務;完成蕭山歷史上第一個土壤修復項目鐵路東方運輸有限公司地塊土壤修復工程並通過驗收。

(十一)餘杭區

圍繞G20杭州峰會保障工作,穩步推進“美麗餘杭”建設,區域環境質量逐步改善。一是持續深化生態建設,發佈實施餘杭區“十三五”環保規劃,正式獲得“國家生態區”稱號;開展環保公眾開放日等活動,加強環保宣傳教育。二是全面推進“五氣共治”,完成23家VOCs企業治理、崇賢熱電超低排放改造,完成10家企業關停搬遷。三是深入開展“五水共治”,新建汙水管網19.963公里,完成赭山港國家級城市黑臭水體治理;開展6大涉水行業企業排查整治。四是強化排汙總量控制,完成275家企業初始排汙權有償使用工作,完成8家企業刷卡排汙系統驗收,中央電視臺對餘杭區刷卡排汙工作進行了報道。五是加強環境監管監測,深化區域環境聯動機制,成功破獲多起水質受汙案件;嚴格項目審批,全年累計辦理各類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許可926項。

(十二)富陽區

以護航G20杭州峰會為重中之重,按照杭州主城區的環境標準和國家級生態區的環境要求,抓好各項生態環保工作。在圓滿完成各項目標任務的基礎上,結合區域實際,完成29家試點機關事業單位食堂油煙整治工作,組建造紙大集團4家、兼併重組造紙企業52家等重點工作。鄉鎮(街道)生態環保責任制被列入市局、區人大常委會的年度創新工作。截至年底,全區空氣優良天數318天,優良率87.4%,同比上升4.7%;PM2.5日均濃度43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14%;有“霾”天數8天,同比減少31天。富春江干流水質穩定保持2類,出境斷面水質均達到功能區要求,自2015年1月起,已連續24個月符合“優秀”標準。區域範圍內無劣V類河道,未出現“清三河”反彈和新的“清三河”問題河道,成功創穫省級“清三河”達標區。

主持單位

杭州市環境保護局

成員單位

杭州市統計局

杭州市城鄉建設委員會

杭州市國土資源局

杭州市林業水利局

杭州市委農業和農村工作辦公室

杭州市農業局

杭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

(排名不分先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