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垃圾桶裡的瓜果皮去哪了?浦東塘橋街道峨海小區設置酵素桶為溼垃圾減量

環境保護 美食 新民晚報 2019-07-07

和普通垃圾廂房不同,在塘橋街道峨海小區的垃圾廂房內,溼垃圾桶的瓜果皮不翼而飛,它們去哪了?記者瞭解到,原來,除了黑棕藍紅四色的垃圾桶外,這裡還有一個額外的小桶,它被居民稱為“酵素桶”。


溼垃圾桶裡的瓜果皮去哪了?浦東塘橋街道峨海小區設置酵素桶為溼垃圾減量


圖說:塘橋街道峨海小區的垃圾廂房。街道供圖

綠色環保社區達人

“酵素桶”的全稱是酵素材料收集桶,專門用來收集果皮、菜皮類的溼垃圾,用來製作環保酵素,這不僅能減少社區溼垃圾產量,也促進了社區多個自治團隊的合作。

早在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之前,峨海小區所在的藍東居民區內便活躍著一支環保志願者隊伍,隊伍中有10名綠色環保社區達人,分別負責帶領居民開展環保酵素製作、社區花園養護等活動。其中,張靜芳便是酵素製作的負責人之一。她會和同伴收集廚餘的果皮菜葉,加入適量的水與糖,封入塑料瓶內以製作酵素。成品可以在稀釋後,用於澆花、去汙、疏通下水道等。

拿手酵素製作

今年,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成為社區裡的一項大事,大家都動足腦筋,想辦法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有一次居委請來環保老師上課,課上我知道減量也是垃圾分類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而我們拿手的酵素製作正是一種垃圾減量,因此決定嘗試將這兩項事情結合起來。”張靜芳說。

這個想法獲得了藍東居委的支持,小區內4個分類垃圾廂房內,均放置了一個“酵素桶”,用於收集果皮、菜皮類的溼垃圾,原本位於地下室的酵素製作場,也被搬到了地面上開放式的空間內,讓居民有更多機會體驗與參與。

在做足“廣告”後,不少居民都加入到酵素製作的隊伍中來,並帶動自己的家人與鄰居共同參與其中。大家丟垃圾時,總會將果皮、菜皮專門丟到“酵素桶”內,進而出現了“溼垃圾桶內難覓瓜果皮”的場景,一時成為社區美談。


溼垃圾桶裡的瓜果皮去哪了?浦東塘橋街道峨海小區設置酵素桶為溼垃圾減量


圖說:一米菜園。街道供圖

開出“一米菜園”

“雖然果皮、菜皮被製作成酵素,實現了垃圾減量,但事實上這部分溼垃圾並沒有完全消失,剩下的酵素渣,以往我們也是丟棄在垃圾廂房的。”張靜芳說。而如今,居委在社區開展了“一米菜園”項目,酵素渣晒乾後成為優質的肥料,不僅進一步減少溼垃圾產量,培育出的芽菜既乾淨又營養,成為社區獨居、高齡老人餐桌上的美食。

就此,峨海小區成功組建了一條溼垃圾減量鏈,垃圾分類志願者、酵素製作小組、“一米菜園”小組、敬老志願者等居民自治團隊被串聯起來,共同建設宜居社區。而這一具有較高操作性、可行性的做法,已經在塘橋街道其他小區推廣,以進一步提高塘橋垃圾分類整體水平。

新民晚報記者 宋寧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