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市2016年環境狀況公報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規定,現予公佈《宿遷市2016年環境狀況公報》

一、綜述

2016年,全市上下緊緊圍繞生態經濟示範區建設,全力打造“生態宿遷”品牌,按照“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工作策略,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市環境質量保持穩定,部分指標明顯改善,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新進展。

二、水環境質量狀況

(一)城市飲用水源水質市區、沭陽縣、泗陽縣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為100%,泗洪縣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汛期出現超標現象,年均值達標。

(二)湖泊水質境內駱馬湖水域總體水質為Ⅲ類,呈中度富營養狀態,與上年相比略有改善;境內洪澤湖水域總體水質為Ⅴ類,富營養狀態呈加重趨勢。

(三)國考斷面水質我市共有7個河湖斷面納入國家“水十條”考核,分別是京杭大運河馬陵翻水站、駱馬湖、柴米河橋、洪澤湖宿遷片區、老汴河臨淮鄉、溧河磚瓦廠、徐洪河顧勒大橋斷面,全年水質達標率為100%,其中達到或優於Ⅲ類水質比例為71.4%,無劣Ⅴ類水體。

(四)省考斷面水質我市列入省級考核的17條河流,共19個斷面,其中17個斷面水質達標,達標率89.5%。六塘河程道渡槽和新沂河(北泓)攔汙閘2個斷面水質未達到年度水質目標要求,超標項目主要為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等。19個斷面中達到或優於Ⅲ類水質比例為68.4%,劣Ⅴ類比例為15.7%。

全市河湖水質與去年相比總體有所改善。

三、空氣環境質量狀況

市區環境空氣良好天數262天,良好率71.6%,比2015年提高4.8個百分點;PM2.5年均濃度為56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8.2%。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進行評價,各縣、區環境空氣中PM2.5指標均未達標。

四、聲環境質量狀況

全市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晝間平均等效聲級分佈於51.3-56.0分貝(A)之間,其中泗陽縣、泗洪縣、宿豫區達到《環境噪聲監測技術規範城市聲環境常規監測》(HJ640-2012)二級標準,沭陽縣和宿城區達到三級標準,與2015年相比,全市區域環境噪聲狀況基本保持穩定。全市城市道路交通噪聲晝間平均等效聲級分佈於62.9-65.7分貝(A)之間,均達到《環境噪聲監測技術規範城市聲環境常規監測》(HJ640-2012)一級標準,與2015年相比,城市道路交通噪聲有所上升。

五、輻射環境質量狀況

全市輻射環境質量保持良好。γ輻射吸收劑量率、氣溶膠、地表水及土壤中放射性核素均保持在本底水平範圍內;重點飲用水源地取水口水中放射性指標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要求。環境中電磁輻射監測結果均低於《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公眾曝露控制限值的要求。

六、生態環境狀況

生態遙感監測結果顯示,2016年全市生態環境狀況處於良好狀態,植物覆蓋度較高,生物多樣性豐富,適宜人類生活。

七、主要汙染物排放狀況

(一)水汙染物排放全市COD排放量9.47萬噸,與上年相比減少2.83%;氨氮排放量1.03萬噸,與上年相比減少2.73%;總氮排放量2.54萬噸,與上年相比減少1.95%;總磷排放量0.26萬噸,與上年相比減少1.99%。

(二)大氣汙染物排放二氧化硫排放量2.49萬噸,與上年相比減少6.37%;氮氧化物排放量2.69萬噸,與上年相比減少3.46%。

(三)工業固體廢物全市工業固廢產生量194.49萬噸,綜合利用量192.63萬噸,處置量0.63萬噸,貯存量1.23萬噸。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11.78萬噸,綜合利用量4.20萬噸,處置量3.41萬噸,貯存量4.17萬噸。

八、環保工作狀況

(一)環保投入全市環境保護投入89.46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3.8%,較上一年度增加13%。

(二)環境管理全面依法審批項目。全市共審批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項目71個、報告表項目561個,辦理環保竣工驗收項目569個。嚴格輻射環境管理。通過與核技術應用單位搭建溝通平臺、發放安全與防護告知書,強化企業核與輻射安全意識。開展放射源執法檢查,規範放射源安全使用。推進重點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全市34家企業完成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工作。

(三)環境汙染防治強化水汙染防治。制定出臺宿遷市水汙染防治工作方案,建立聯席會議、河湖“斷面長”、聯動執法、水環境質量分析會議、監測預警、約談問責、督查考核等一系列工作機制。定期召開專題會辦會、現場交辦會,集中解決河湖斷面水質超標問題。完成列入省年度計劃的31項水汙染防治重點工程。對總六塘河、淮沭新河、古山河、薔薇河、沂南河、京杭運河6條河流開展生態環境損害經濟調節,產生市級補償資金2828.25萬元。

強化大氣汙染防治。制定《宿遷市2016年大氣汙染防治實施方案及考核辦法》《宿遷市中心城市空氣異味整治實施方案》《宿遷市2016-2017年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方案》和《宿遷市市區高汙染燃料禁燃區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完成九大類350項大氣汙染治理工程項目,排定60家大氣重點監管企業,實行專項監測監察。整治鍋爐324臺(套),超額完成省下達的39臺(套)整治任務。全市淘汰黃標車9879輛,淘汰老舊車輛6599輛,超額完成省下達的5200輛老舊車淘汰任務。

強化重金屬汙染環境管理。嚴格重金屬項目審批,深入開展重點行業環境綜合整治“回頭看”,組織開展全市鎳、銻、鉈汙染源調查。

實施宿遷市廢舊物資回收加工綜合整治。全面實施以耿車鎮、三棵樹鄉為重點區域的廢舊物資加工回收綜合整治。取締清理6978戶廢舊物資回收加工戶,清理廢舊物資60餘萬噸,清運、填埋垃圾14.4萬噸。拆除違法建築137.44萬平方米,清理違法用地3128畝。同時,轉移就業人口2萬餘人,轉型升級加工戶3400餘戶。對52個村居開展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復墾土地2760餘畝,整治河塘溝渠600餘個,栽植苗木100萬株,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推進土壤汙染狀況調查。開展耿車等廢舊物資回收加工片區土壤環境質量初步調查,完成宿豫區黃山路小學擬選址場地、耿車片區廢舊物資回收加工場地環境調查,實施原宿遷市磷肥廠地塊場地汙染防控工程。

強化危險廢物監督管理。監督光大環保(宿遷)固廢處置有限公司、宿遷中油優藝環保服務有限公司等危廢處置利用單位規範處置、收集各類危險廢物。實行危廢重點源動態管理,及時調整、公佈危廢重點源名單,加大事中事後監管力度。

開展化工園區環保專項整治。完成宿遷生態化工科技產業園65戶環境敏感目標搬遷工作,建設第三方治理平臺,完善環境風險防控體系,保障園區生態環境安全。

(四)生態建設與保護

制定《宿遷市生態文明建設二年行動計劃(2016-2017年)》,並將生態文明建設列入市政府年度工作目標進行綜合考核。實施生態空間保護、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經濟綠色轉型、環境質量改善、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生活倡導和生態制度創新七大行動,推進30項生態文明重點工程建設。編制《宿遷市生態紅線區域保護規劃》,全市生態紅線區域面積2629.67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30.73%。泗陽縣建成國家級生態縣,全市建成省級生態鄉鎮12個。完成83個村(居)拉網式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五)環境執法監察

推進環境法制建設。加強行政執法與司法聯動,向公安系統移送環境犯罪案件9起,行政拘留案件22起。對177家市控重點企業的環境行為開展環保信用等級評價,評定綠色等級18家,藍色等級132家,黃色等級15家,紅色等級2家,黑色等級10家。信用評價結果通過宿遷環保網站、報紙等新聞媒體公開發布,納入省環保廳及市信用辦徵信系統,並對不同環保信用等級的企業實施差別化政策。

嚴格環境執法。建立全過程公開執法平臺,並向市檢察院開放端口,市檢察院率先在市環保局設立檢察官辦公室。加大對各類環境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實施查封扣押6起、限產停產16起、下發行政處罰決定書281份。加快推進中央環保督察件整改落實,整改完成45件,3件正在整改。開展“雙隨機”抽查工作試點,全市3037家企業納入“雙隨機”抽查範圍,市本級抽查182家企業,六個縣區抽查1706家,立案查處83家,責令限期整改35家。全市受理各類群眾信訪861件,其中省環保廳12369電話舉報件429件、交辦件12件,市12369電話及網絡舉報393件,群眾來信來訪27件,處理率100%,辦結率100%。

(六)環境宣傳教育

圍繞環保主業,開展重點宣傳。全年發佈環境監管週報50期,召開新聞發佈會5期,“宿遷環保”微信平臺發佈信息366期,其中原創145條,做到每天有聲音,每週有周報。

圍繞生態文明,開展公益活動。做好環保“十進”,先後組織開展環保公益和志願服務活動50餘場次,共20萬餘人蔘與,越來越多的市民身體力行,參與環保。

圍繞環境教育,開展綠色創建。全市建成省級綠色學校11所,市級綠色學校15所。

(七)環境監測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共獲得水、氣、聲監測數據743637個,其中環境質量數據665152個,佔總數據量的89.4%;汙染源監督監測數據41141個,佔總數據量的5.5%;其他數據37344個。

(八)環境應急完善《宿遷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強化冬春季節重汙染天氣預警。嚴格執行24小時應急值守和突發環境事件“零報告”制度,定期組織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開展縣級區域環境風險評估試點,推進預案市縣分級備案管理,開展全市重點風險企業環境安全達標建設。圍繞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安全保障,建立多部門聯防聯動機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