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克拉瑪依讓戈壁荒漠變“青山綠水”

環境保護 環境汙染 經濟 梭梭 金融界 2017-06-26

中國經濟網克拉瑪依6月23日訊(記者馬呈忠)6月22日記者從新疆克拉瑪依市召開的荒漠生態建設規劃實施新聞發佈會上獲悉:按照規劃建設時序,到2030年,克拉瑪依城市外圍940.25平方公里戈壁荒漠規劃區內沙漠化、植被退化、環境汙染、生物多樣性受損受威脅等主要生態環境問題,將徹底得到解決或明顯改善。屆時,將呈現出一個“天藍、地綠、水清”的克拉瑪依。

“城市外圍的生態問題會導致自然條件退化,極易出現大範圍生態失衡,使城市和經濟社會發展難以持續。為此,我們將城市外圍荒漠植被環帶綠地,納入城市生態防護體系,形成城市完整的生態綠地防護體系。”克拉瑪依市委書記趙文泉在發佈會上表示。

據悉,根據《規劃》,在近遠期,克拉瑪依將實施瑪河古道及瑪依湖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恢復工程,奎北鐵路北側活化沙地防風固沙工程、碳匯林東側活化沙地沙產業建設工程、北部低山丘陵與山前戈壁荒漠生態保育工程、西戈壁地質公園景觀保護與植被恢復工程,東環路東側雅丹丘陵景觀保護與植被恢復工程等多項重點生態建設工程。

克拉瑪依市地處準噶爾盆地西北緣,是一座因石油而興起的城市,所處域內大部分地貌為戈壁荒灘,是一座自然條件先天不足的資源型城市,地處溫帶乾旱荒漠區,常年乾旱少雨、土壤鹼性化、生態環境比較脆弱。

近年來,克拉瑪依市通過實施“大綠化工程”、“藍天工程”、金龍湖應急水源地、九公里溼地治理、城北森林公園、西月潭戈壁森林公園建設等工程,空氣質量優良率保持在90%以上,全市綠地面積由2010年的3.33萬畝提高到2016年的10.79萬畝,增加了2倍多,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由9.04平米提高到11.62平米,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當日,《經濟日報》記者在克拉瑪依市區西部外圍的瑪依託別荒漠生態保護區內看到,梭梭、駱駝刺、琵琶柴等耐旱植物長勢良好,綠意延伸。克拉瑪依市農林牧業局林檢局局長宋革新說,與城市南部相比,該保護區地勢較高、水源少,採取減少人為干預、封育等措施進行保護。通過多年的保護,植被覆蓋率有了明顯提升,有效防止土地沙化態勢。

目前,克拉瑪依市在保護原生態優先的前提下,對荒漠生態保護區施行少量人工干預、運用科學合理的生態恢復技術和低成本維護措施促進區域整體植被蓋度與生物量的增加,有效防止土地沙化態勢,保護重點野生生物物種,恢復原始生態景觀異質多樣性,建立和完善城市近郊生態防護圈層和城市外圍生態安全屏障圈層,正在形成完整的城市生態綠地防護系統。

新疆是我國沙漠化、沙化土地面積最大、分佈最廣、風沙危害最嚴重的省級行政區之一。目前,89個縣市有沙化土地分佈,可治理沙化土地面積佔全國可治理沙化土地面積的三分之二,是全國沙塵暴的主要策源地之一。

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副院長牟振江表示,經過60多年的發展,克拉瑪依已從當初“沒有草、沒有水、連鳥兒也不飛”的荒漠戈壁,發展成為“綠樹成蔭,環境優美的”宜居之地。當前,克拉瑪依開展的外圍荒漠生態恢復與建設工作,在全疆起到了示範引領作用,為新疆全面推進荒漠生態恢復技術與建設工作樹立了信心,提供了技術保障,意義重大。

相關推薦

推薦中...